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一、自我探索

1.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

(1)根据罗杰斯自我论中关于“自我概念”的论述,“自我概念”有以下一些要点:

①“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整体了解和看法,包括个人的态度、意见、知觉反应或价值观等;

②“自我概念”是主观性的,个人对自我的看法未必与客观条件相符;

③“自我概念”是可以学来的,生活适应良好的人往往知道如何适当地调适和改变个人的自我概念,以符合环境的实际需求;

④在变化多端的主观世界里,需要拥有一个积极、正向、稳定而健康的自我概念,才不致迷失方向;

⑤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某些对当事人有重要意义的特殊人士(如父母、师长、亲朋好友等)对当事人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基于上述关于“自我概念”的论述,“自我”可以涵盖三个层面:现实我(真正的我)、理想我(希望中的我)、客观我(别人眼中的我)。这三个自我如果能交互运作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健康的我就会得以出现。

(2)“自我探索历程”的论点

①家庭动力学方面的咨询专家萨提亚对深度的内在自我探索提出如下意义:

a.自我探索表明个人敢于冒险尝试,敢于向新的经验开放;自我探索是释放我们内在

潜能的表现方式;

b.自我探索表示个人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内在规则;自我探索表示愿意学习自我袒露;

c.自我探索表示着重经验的分享,透过经验的分享不只帮助了个人,同时也帮助了其他成员的成长;

d.自我探索表示愿意努力建构与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使自我、他人、情境三者间能获得统整与和谐。

②威斯坦的理论重点强调自我了解的程度对于个人未来发展的影响。他认为越了解自己专长特性的人,越能发挥他的独特性;自我了解与探索的过程,也应该关注自己和周遭环境的关系。

2.自我探索的主要内容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范畴包括外表和举止、爱好和厌恶、性格、长处和弱点、价值观、感受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增加对自我的认识。

①外表和举止

a.你通常如何打扮自己?职业形象?休闲?还是其他?

b.用五至十个形容词形容你的性格。

c.你的外表与你的性格是否相符?如果相符,程度如何?如果不相符,你能说明原因吗?

借上述练习,增加对自己外表和举止的认识。

②爱好和厌恶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能对人发自内心的真诚喜爱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特质。他们对人有兴趣,并尝试了解别人的行为和反省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感受和表达的看法。

a.在什么情境下,你会有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喜爱?

b.什么类型或什么品质的人,是你不能接受和感到厌恶的?

③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通常说来就是一个人的特质和脾性。认识自己的性格,是认识自我的关键。

a.你通常如何介绍自己的?

b.你通常用哪些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性格?

④长处和短处

长处和短处不简单是指性格的优缺点。在评价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时,不能脱离现实情境而随便地做出正面或负面的判断。

a.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有哪些长处和短处?

b.怎样使你更认识自己的弱点?又如何改善你的弱点?

⑤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通常包括了他所持守或批评的信念和原则,也与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取向有密切的关系。社工必须清楚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并防止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影响或强加给服务对象。

a.你如何看待违纪违法的青少年?

b.你认为社会工作者能否承担社会控制和社会服务的职责?

⑥感受

感受是个人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自我感受的程度了解越深,越能提高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感受的敏感度。

a.当你遇到别人的误解时,你通常有怎样的感受?

b.当你被服务对象接纳的时候,你是怎样的感受?自我认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伴随人的一生。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为了与服务对象有更好的专业关系,必须不断省察、发现和探索你的内在自我。

(2)自我评价

①“自我评价”是指个人对于自身的观点与感觉的看法,是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觉,这样的想法是从内心衍生出想法及价值观,不是从他人的赞美与看法而来的。

“自我评价”是个人“内在对话”的外在体现。通常来说,一个内在对话时真实、喜爱、接纳、支持感受多的个人,通常有比较正向、坚强和比较高的自我评价;反之则带来负面和较低的自我评价。一个有较强正向自我评价的社工,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会有较强的能力处理和应对各种压力,也能比较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

②以下问题,可以帮助社工对于自我评价做进一步的反思:

a.你认为具有正向自我评价的人通常有怎样的特质?

b.你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与他的成长经历有怎样的关系?你认为怎样的自我对话与正向的自我评价有关?

c.你通常对有正向自我评价或负向自我评价的人有怎样的反应?你认为自己是有怎样

自我评价的人?

d.你的自我评价对你的工作开展有怎样的影响?

e.你可以有怎样的方式去改善你的自我评价或内在对话?设计一个改善自我评价的方案并加以实施。

(3)接纳他人

接纳,是指工作者应包容案主的感受、想法和看法,包括其优缺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等。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气氛,便于案主的表达。接纳他人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素质。

时常警觉于自己接纳他人的态度,并不断提升自己接纳他人的程度,是社工必备的素质。

(4)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实现有效互动的重要因素。自我肯定表现为社工在表达意见时有肯定新颖的见解,包含了富有价值的知识、意见和感受。当社工有较为正向的自我肯定时,他在服务过程中的反应便是积极的、主动的,既充满自信,又对人充分尊重。

(5)自我控制

社会工作服务过程是一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过程。身为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有掌控自己情绪,以及适当控制行为冲动的能力。自我控制可以表现为几个方面,如能掌控自己的直觉感受、仔细选择语言表达、注意身体姿势、控制表情和语调等等。自觉的自我控制,可以使得整个服务过程的互动处于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也可以保证社会工作者以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与服务对象开展有效的助人工作。

3.自我探索与专业反思

社会工作者来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每个社会工作者都有他独特的人格特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风格特征。自我探索,可以帮助社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特质,并为成为一名称职的社会工作者做好准备。

二、会谈技巧

1.社会工作中的会谈

(1)会谈与一般谈话的区别

①共同点:

a.都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来表达观念、态度、感受的一种沟通方式.

b.面谈是最主要的形式;会谈或谈话过程都会产生相互影响。

②不同点

会谈与谈话存在的根本的不同在于会谈是有目的性的。会谈的目的性,可以使会谈产生的互动对服务对象产生一种改变。

(2)会谈具有目的性的这一重要特点:

①会谈的内容是为了完成目的而设计和选择的,任何与会谈目的无关的谈话,都会被取消或排斥。

②会谈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所以会谈者必须承担起推进目标进展的责任。

③会谈过程产生了面谈者和被面谈者的角色分工,因此双方的关系是一种非互惠的关系。被面谈者也会比较多地表露自己的生活情况。这种信息的交流是非对等的。

④会谈是一个正式的过程。会谈的时间、地点、方式、持续时间等都经过了设计和安排。

社会工作专业读书笔记

社会工作专业读书笔记 篇一: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业---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业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 学院:文法与经济学院 专业: 学号:201106750018 姓名:余学梅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小说式的笔调记录下该群体成员的行为,群体互动,非正式的社会结构。在观察的过程当中,作者尤其注意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群体领袖是如何保持其领袖地位的,维持其群体声望的;群体成员是如何相互共处的,如何与群体领袖互动;跳出一个

群体,作者特别注意到,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书中作者这样写道:诺顿帮一起去打保龄球的时候,每个成员的表现不仅与他们的技术有关,而且与其在群体中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群体活动当中,领袖会想尽办法保证自己的优秀。 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作者于1936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奈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本书即是对这一研究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 多年来,科纳维尔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问题区,那里青少年犯罪率很高、成年人犯罪十分普遍,在萧条时期这里的很大一部分人是靠家庭救济金或公共事业振兴署维持生活。美国人觉得科纳维尔与社会其他地区格格不入,认为它是干非法勾当的人和贪污腐败的政客、平穷和犯罪,以及起颠覆作用的信仰和活动的大本营。然而事实上,真正了解内

情的人却可以在科纳维尔发现一个高度有组织的,完整的社会组织。 同时,随着在美国出生的一代长大成人,科纳维尔的生活模式经历了深远的变化。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了作者去探究,去回答人们对于科纳维尔提出的种种问题。 作者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做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构。 这本书真正吸引我的,在于作者所给出的第一手资料。街角帮的生活形式,活动方式,人际关系,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细致详细的阐述。很明显,只有真正置身于研究。 《街角社会》所取得的成功与怀特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认同[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 2.去机构化[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研] 答:去机构化,是指去掉政府包办的、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差的、大型福利机构及传统福利机构中存在的不够人性化、缺乏隐私保护、与社会隔离等弊端,防止不必要的机构服务。去机构化是相对于机构化而言的,是一种强调保护对象的社区生活的新模式。 3.焦点小组[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焦点小组又称专题小组,如果访谈是基于类似的问题面对具有相近生活经历的多人进行的,这种访谈就是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是研究者同时访问多个人而采用的方法,由于参加者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纠正,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获得丰富的资料。在参加者互相干扰的情况下,用焦点小组收集资料可能会影响资料的可信度。 4.先赋角色[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相对,是指建立在本人无法控制或改变的因素,如家庭

出身、性别、肤色、年龄、种族等基础上的社会角色。由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林顿(Ralph Linton,1893~1953)所创用。依靠个人先天品质而获得的地位称为先赋地位。一般说来,传统社会偏重先赋因素,现代社会则偏重自致因素。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人与问题的分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研] 答:(1)在社会工作视角中,个人与问题的分离有助于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服务案主。 (2)个人与问题的分离,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服务时,能避免因案主遇到的问题而对案主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坚信个人是有潜力的,案主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与世界对案主所展示出的荒唐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反应之间的互动,是由社会过程所确立或放大的。这些观点解释案主的行为和问题而不谴责作为这些社会过程受害人的案主。 (3)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秉持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将个人与问题分离,始终把案主看作是具有多种能力和潜力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而无论他们可能或者事实上多么弱势、无能力、被贬低或自我毁灭。因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工作关系是以案主的特殊能力、资源和需求为前提,并支持案主或案主群,使日常生活更加有报酬性和在与他人的伙伴关系中施加共享的权力。这种伙伴关系的目的是鼓励案主在追求和巩固已经被提升的自尊、健康、安全、个人及社会权力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自己的强项。一句话,焦点在于案主的能力和优势。 2.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归纳笔记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归纳笔记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一)职业助人活动(二)注重专业价值(三)强调专业方法(四)注重实践(五)双方合作(六)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2、缓解困难3、促进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1、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2功能的基本类型:正功能和负功能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2、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及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1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2精神病患者3、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服务对象(二)社会工作者(三)社会工作价值观(四)专业助人方法(五)助人活动 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二)老年人社会服务(三)妇女社会服务(四)康复服务(五)社会救助(六)就业服务(七)心理健康服务(八)家庭服务(九)医疗社会工作(十)学校社会工作(十一)矫治服务(十二)城乡社区发展(十三)军对社会工作(十四)企业社会工作 第五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直接服务角色1服务提供者2支持者3倡导者(二)间接服务角色1管理者2资源筹措者3政策影响人4研究者 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 (一)理论知识(二)政策知识(三)技术知识(四)文化知识 三、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一)技术能力(二)文化能力(三)心理素质(四)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西方传统文化和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二、中国专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尊守的一整套指导期实践的原则和理念 (二)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

社工笔记整理完整版

1、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基本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 2、增能理论:增能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的一个, 增能即针对社会中消权的个人和群体,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通过各种途径并运用各种技巧来激发他们的潜能并增强其能力,扩展并利用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来帮助他们. 3、本土化: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是族群的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现代社会由于交通发达,地区与地区之间往来密切,旅游、参访,甚至移民风气普遍频繁。到了一个新地方,想要融入当地生活环境,学习当地的语言、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就成为必要的条件。 4、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5、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6、感受性需要: 7、社会权:社会权又称生存权或受益权,它是指公民从社会获得基本生活条件的权利,主要包括经济权,受教育权和环境权三类。 8、复原力:复原力(Resiliency)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它的基本特征有三点:(1)接受并战胜现实的能力;(2)在危机时刻寻找生活的真谛的能力;(3)随机应变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9、社会赞许性:社会赞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是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大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性也越高。 10、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是反映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过程的范畴。美国学者P.C.格里克最早于1947年从人口学角度提出比较完整的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并对一个家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作了划分。 11、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先驱读物,它是制度发展的经典著作,它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曾影响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12、伊丽莎白法案: 13、睦邻组织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未期的睦邻组织运动,又被称为社会公社运动(the social settlement movement & neighborhood centers),总之是一个属于社区的改良运动。 14、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

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文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部分历年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答题技巧】①分点作答,每道题答案至少3点以上(切忌答案从头到尾一大段);②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需展开(分值较低,时间也不允许);③在尽可能全面作答的同时,力求答案的层次性(不能颠三倒四);④做到“眉清目秀”(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1.社会工作方法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前者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请问后者包括哪些方法?它们各自的应用范围是什么?(2010年试题)【参考答案】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社会工作研究。(P12) 2.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如何利用教育、对质、倡导和整合资源等技巧影响案主?(2010年试题)【参考答案】(P203~205) 3.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有哪些?他们对社会工作实务开展有何帮助?(至少写4个)(2010年试题)【参考答案】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有志愿者、家庭、学校、社区、单位、重要他人、社会组织、政府组织、社会政策等。它们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阐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整个第八章,P251~270) 4.举例说明个案工作的优势和局限性。(2011年试题)【参考答案】(P101) 5.结合我国实际谈谈社会工作实务主要包括哪些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社会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内容分别是什么?(2011年试题)【参考答案】(P14~15) 6.当你的一位异性案主对你产生了移情现象,将你视为他(她)唯一的朋友、唯一的倾诉对象、唯一可信赖的人时,你将如何处理?(2011年试题)【参考答案】(1)找案主沟通,让其正确认识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专业关系;(4分)(2)引导案主自立、自强,促进其潜力发挥,改变依赖人格和心理;(3分)(3)当以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和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和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和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 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动力学派 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很多社会工作常见的概念,如潜意识、洞察、攻击、冲突、焦虑、母子关系等等都来自心理动力理论。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1.1复习笔记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的含义 ①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 ②社会工作的核心准则是追求社会正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 ③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性服务活动。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①普通社会工作 在职干部和离退休人员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 ②行政性社会工作 行政性社会工作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中,那些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的人所从事的助人活动。 ③专业社会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a.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受过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的人以专业理念为指导,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困难人群开展服务。

b.他们或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或在某些医院、学校和社区中开展服务。这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助人活动 ①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活动,专业助人是它的第一个特点。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助人活动,而是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的、专业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 ②在性质上,它是以服务于困难群体、以利他为目的的职业活动。 (2)注重专业价值 ①专业价值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②在现代社会,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福利为自己的责任,以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进步为自己的目标。 (3)强调专业方法 专业方法是指本职业独特的、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的方法。专业方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特点。 (4)注重实践 ①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它通过对科学方法的运用,与服务对象一起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困境,增进其社会功能。 ②社会工作要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采取行动,这是不同于其他理论性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的地方。 ③社会工作的实践性不但要求社会工作者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要有根据情况的变化,合理运用工作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5)互动合作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或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是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社会生活 老年个案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就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依托老年服务机构对老年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物质和情感支持与服务,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与条件,增强其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和应对困难的能力的活动过程 老年小组工作的定义 老年小组工作既通过组织老年人存于小组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功能,协助老年人更好地处理个人、家庭。团体及社区的问题 老年小组活动制定计划 老年人的活动小组根据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成长小组。学习小组、康乐小组、任务小组、任务小组、治疗小组、教育小组、志愿小组、兴趣小组等 老年社区工作含义 老年人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中的老年人为工作对象,通过发动的和组织区内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老年人在社区中的问题和需求,动员社区资源来预防和解决老年人问题,培养老年人的自助、互助、自觉精神,让老年人有愉快晚年生活并维护社区的稳定 社会撤离理论的主要观点 1.老年人身衰体弱,形成了撤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2.老年人心理较为消极,经常想到死亡,甚至盼望死亡 3.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有社会启动 4.老年人的撤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 5.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对社会撤离的批评(对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 1.忽视个体差异 2.忽视个性差异 3.忽视地位差异 4.忽视撤离造成的弊端 5.忽视撤离的文化特征 6.忽视老年完全撤离社会的负面意义 活动理论主要观点 1.活动理论的要点 ①老年期角色与成年期不同,老年期的角色属非强制性的,更加符合个人意愿。 ②非强制性角色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③非强制性角色的数量与老年人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关系 2.活动理论观点的基础 ①老年人角色丧尸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②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 ③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④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对活动理论的评价 1.有利于老年人的重新认识自我 2.活动理论符合社会的价值体系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工作实务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Ⅱ》 英文名称:Social Work Applications PracticeⅡ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践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社会工作实务(二)》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更有效地联系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本门课程遵循科学、实用和启发探索的精神,以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导向,在专业基础理论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讲授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增强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该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高效率地解决社会问题。能对医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把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陈述各方面社会工作的内容,还要尽量讲清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技能技巧,了解各种服务的方式、程序和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医务社会工作 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涵义、形成、历史发展及现状,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和模式;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如;临终关怀、慢性病的照顾、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医患矛盾的处理等,熟悉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内容。 2.残疾人社会工作 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和发展历史,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特征和相关的社会政策,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工作的范围,工作的原则和影响因素;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如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基本技能;了解我国残障社会工作的现状。 3、企业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个案工作方法)【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4.1复习笔记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a.在成长的早期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解决而形成的压力; b.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形成的问题表现出来; c.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而导致无法有效应付外部环境的要求。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①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a.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服从位置的各种辅导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一描述一宣泄。 b.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②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间接治疗技巧。 a.间接治疗技巧虽然没有直接影响服务对象,但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 b.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这就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从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到完成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资料的收集,这一阶段称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研究阶段。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对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这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阶段。

老年社会工作_考试笔记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衡量标准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是指一个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或者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递减的过程,俗称“人口老化”。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10%及其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特点:(1)人口老龄化是个普遍规律。(2)发达国家是以老年人口高龄化为特征。(3)人口老龄化开始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快于老龄化早的国家。(4)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5)人口老龄化与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联系。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地区发展不平衡。 (4)城乡倒置显著。(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服务内容。 目标:(1)调适老人生活环境,协助老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2)促进老人人际关系,鼓励老人参与社会活动。(3)协助老人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功能的迅速退化。(4)帮助老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5)提供老人福利、老人保障、老人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总结,作为有关部门制定、修正老人政策和措施的参考。内容:(1)老年人困难的帮助。(2)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 五、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1、以被服务的人来区分:(1)遭遇困难的老人。(2)老人的家庭成员。(3)亲友或其他家庭的个人。 2、以老人问题种类区分:(1)长期患病、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或者残疾的老人。(2)经济困难的老人。(3)退休后生活无法调适的老人。(4)人际关系不良的老人。 (5)受虐老人。(6)丧亲的老人。 3、以老人的需要区分:(1)需要解决各种困难的老人。(2)需要获取发展的老人。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复习笔记(第八章 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 一、志愿者 志愿者是不以谋利为目的,志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时间、智力、体力、财产的人。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称为志愿服务活动。 1.国外志愿者活动的概况 (1)国外志愿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国外的志愿服务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萌芽阶段 志愿者服务活动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 ②扩展阶段 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欧美等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志愿者的服务活动逐渐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 ③规范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进一步规范化,而且扩大成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广泛性的社会服务工作。 (2)国外志愿者服务的形式 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有: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工作、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3)国外志愿服务的特点

①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 ②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 (4)美国的志愿者服务 ①志愿者组织及其运动是美国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②美国志愿者组织广泛活动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环保等许多领域,但主要是在社会福利和慈善领域。 ③从不同角度对美国的政治特别是社会政策乃至国际政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④美国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员来自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年龄,其中以富裕的中年人居多。 ⑤人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各不相同,志愿者组织会有针对性地适时推出各种不同的活动项目,以吸引更多的人员参加,募集更多的资金。 ⑥志愿者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个人的捐助和死后的遗赠,其中90%左右的资金作为经常性的慈善福利活动的基金。 2.中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基本情况 (1)志愿者群体的人员构成 按照国外惯例,18岁及以上的志愿者才被正式统计,不过现在不少国家也统计14岁以上的志愿者。 (2)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要领域和服务项目 中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2.1复习笔记 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1)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2)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提供了指引,从而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减少对服务对象造成的各种潜在的或实际的伤害; (3)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作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力量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社会工作价值观一方面反映了文化传统对专业实践和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福利制度的演变对专业伦理的重塑。 二、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工作价值观源于西方宗教理念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它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

受助者个人价值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主张个人自决,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基于基督教伦理的爱、关怀和责任三个重要因素成为社会工作者认同的专业实践的基本价值。 在崇尚法治和民主的环境里,社会工作专业对自身的实践发展出了一整套制度约束,这些约束体现在专业社会工作者、机构和政策的使命、目标和责任里面。西方社会政治结构以民主为基础,强调公民自下而上参与,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与价值理念的多元化,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里,体现了强调受助者参与和个人自决的伦理原则。 2.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起源于宗教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潮,主要形成于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救济和工业革命时期的慈善实践。中世纪尤其是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人类日益关注自身的利益、需要满足和人的发展,国家或政府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出于宗教教义、人道主义与政治统治等需要,逐步实施有限的社会救助和开始建立规范的社会救济法案,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开始逐步形成。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成为上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传递者,社会工作者担当着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正义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平等的重任。在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框架下,社会工作的主要价值观受到了民主社会主义中的社会权利、平等、正义、民主、父爱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危机和改革,新自由主义思想促成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方向与服务模式从需要与权利为中心转向了以自由与效率为中心。 三、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释、道教的思想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寓含了深刻的福利思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

社会工作实务手册朱眉华考研真题及答案——才聪学习网 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案例分析题 五、实务方案设计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基础 第二章社会工作职业特质 第三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四章社会工作实务具体方法 第五章社会工作实务常用模式 第六章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第七章社会工作实务主要领域 第八章社会工作实务相关资源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社会工作价值观(v al u e s)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

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预估[贵州大学2016年研;河北大学2016年研] 答:预估是指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数据、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预估就是收集数据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数据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预估的特点有:①持续性;②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③行动取向;④有可识别的步骤;⑤渗透了专业判断;⑥有局限。预估的原则是:①个别化;②合作; ③避免片面;④避免简单归因;⑤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预估要采用“优势和能力”视角,既要找出服务对象的弱点,也要发掘其长处。发现弱点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和知道服务对象的问题所在,而发掘优点和长处则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的资源。兼顾弱点和长处的预估才是全面的。 3社区照顾[扬州大学2018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 答: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社区照顾的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①将社区内有特殊困难而自己不能解决并需要长期照顾的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接受服务;②使有困难的社区居民(个人或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整理笔记(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得目标、对象及领域 1,社会工作得含义:社会工作就是在一定得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得人或群体走出困境得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就是以利她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得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得服务活动。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得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2006 年10 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 构合理、素质优良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是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 会得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得 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与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 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 3,社会工作得特点:职业助人活动(注:一个队伍,而不就是一个人)、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双方合作、多方协同 所谓专业价值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时所遵循得理念、 指导思想与伦理。专业价值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得灵魂,它既就是社 会工作专业遵循得原则,又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努力得目标。同时又 强调要帮助服务对象实现个人价值,实现平等与正义。 社会工作专业得基本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4,社会工作得目标: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5,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得功能:促进服务对象得正常生活(社会工作在物质帮助、心理与社会支持方面提供得援助就是具体得)、促进人与社会环境得相互适应(社会工作专业得服务目标就是建立个人与环境之间得良好互动。一方面要提高个人适应社会 环境得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改善匀境,调动环境中得资源,排除环境 中得障碍。) 6,社会工作对社会得功能: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与谐。7,社会工作得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得对象就是指直接接受服务与帮助得个人或群体。分为基本对象与扩大得对象。基本对象主要指于生活极度困难得群体,包括:第一,孤儿、无依无靠得老人与残疾人。第二,精神病患者。第三,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扩大得对象表现在: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得人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而需要帮助得人,从贫困得个体与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得社区,从困难民众到一般公众。比如:一些成员关系出现问题得家庭,某些在学业上遭遇困境得学生,那些受到虐待得妇女,因为退休而陷入孤独得老人以及心理压 力过大、出现精神障碍得人士,这些非“生活困难”得人群也成为 社会工作得对象。 社会工作得价值观就是利她主义,即以帮助她人、服务于她人、促 进社会福利与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得目标。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通 过专业教育形成得,就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得。价值观就是社会工作得灵魂。科学得助人方法就是现代社会工作得核心组成部分。助人活动就是社会工作最核心得部分。 8,社会工作得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社会救助也叫公共救助就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物质生活面临危机得社会成员提供得物质方面得支持与帮助。9,社会工作者得角色:提供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支 持者(“助人自助”)、倡导者[社会工作专业得基本原则就是“案主自决”])、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人、研究者) 10,社会工作者得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政策知识、技术知 识、文化知识(包括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生育死亡等相关知识。) 11,社会工作者得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 质、持续学习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理论 1,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与发展起来得一整套对人、对事与对专业等得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与保护服务对象得利益发挥着很重要得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专业实践得规范与功效得保障。 2,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得制度化发展,也推动了慈善活动得发展,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法案。对社会工作发展得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并直接参与社会救助活动、确立了助人自助观念、救助人员得专门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3,社会工作价值观(国际认同):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得尊严与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得重要性、待人真诚与守信、注重能力培养与再学习。4,社会工作价值观得操作原则:对服务对象得接纳、对服务对象得尊重与包容、注重个别化原则、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自决权原则)、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得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时,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原证据并补办手续,已记录必要得工作程序。) 5,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得内容: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指一整套用来指导与支撑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实践得理念与判断,受到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集体主义等各种意识形态得影响,成为一种系统得、成熟得、引领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实践得指南,同时它也就是内化于社会工作者专业实践得精神标准。专业价值观得建立与履行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化得重要前提,也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她专业得一个标志。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得瞧法;2) 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得瞧法;3)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得瞧法;4) 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得瞧法(要坚持效率与平等兼顾,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服务效果,最大限度满足服务对象得需要);5)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得瞧法。 6,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注重与谐、促进发展;3)平等待人、注重参与;4)道德与责任并举;5)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7,社会工作得专业伦理p38-43 社会工作者得准则:(1)履行专业行为得一般规定。(2) 以受助者利益考虑第一,任何时候者不能剥削受助者得利益。(3) 不得夸大专业资格与能力,不得效用组织得名义。(4) 在有关受助者个人得信息使用与处理上,要知会受助者并获得其同意,同时要严格发行保密原则,确保受助者得隐私不受侵犯,以及保护受助者及相关者得利益不受损害。(5) 严格专业标准,避免渎职与失职得行为。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得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得伦理责任,包括对服务对象得 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