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物理、逻辑、系统安全

物理、逻辑、系统安全

物理、逻辑、系统安全
物理、逻辑、系统安全

一、物理安全

1.冗余技术

链路冗余和设备冗余(电源、存储子系统、磁盘镜像、磁盘双联、廉价冗余磁盘阵列、网卡和硬盘控制卡、PCI总线、CPU、主机、网云)

UPS蓄电池有两种供电方式:集中供电和散供电;从工作原理上分为:后备式和在线式;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交错

目的:容错,提高性能

2.备份技术

有四种:冷备份、热备份、实时备份和集中备份、完全备份、差异备份

冷备份:发生在数据库已经正常关闭的情况下,当正常关闭时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热备份:在数据库运行的情况下,采用archivelog mode方式备份数据

实时备份:在数据库运行时,系统正在做某个操作时进行备份

集中备份:系统操作完成后,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差异备份:在一次全备份后到进行差异备份的这段时间内,对那些增加或修改文件的备份。在恢复时,只需对第一次全备份和最后一次差异备份进行恢复。

完全备份:对某一个时间点上的所有数据或应用进行的一个完全拷贝。3.安全保卫措施

防水防火防静电,防偷盗

静电的产生:显示器、电源、拆内存条或接串口是未放电

4.安全工程措施

(1).机房安全工程实施的注意事项?

1)前期零碎拆除的时候安全保障静电地板下部的线路,和静电铜排的可靠连接。

2)拆除地板的过程中,原有设备的移动要求轻移轻放,避免造成设备的链接松动现象出现。

3)玻璃隔断的安装注意顶部线路及管道;

4)配电双路电源线路的布放及安装要在甲方确认后开始实施;

5)原墙面翻新要求注意地板下线路及服务器、网络设备防水、防潮工作;

二、逻辑安全

(1).思科下端口镜像怎么做?

端口镜像:就是把交换机一个或多个端口(源端口)的流量完全拷贝一份,从另一个端口(目的端口)发出去,以便管理员从目的端口通过分析源端口的流量来找出网络存在问题的原因

配制方法:创建span源端口——创建span目的端口

(2).802.x系列对应的协议有哪些?

802.1——高层(HILI)。主要提供高层标准的框架,包括端至端的协议、网络互连、网络管理、路由选择、桥接和性能测量等。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提供OSI数据链路层的高子层功能、局域网MAC子层与高层协议间的一致接口。

802.3——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定义了CSMA/CD总线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z──千兆以太网

IEEE 802.3ab──1000Base-T(铜质千兆以太网)

IEEE 802.3ac──虚拟局域网中的标签交换

I EEE 802.3ad──链路集成

IEEE 802.3ae──10千兆以太网

802.4——令牌总线(TB)。定义令牌总线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规范。802.5——令牌环线网(TR)。定义令牌传递环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规范。

802.6——城域网(MAN)。定义城域网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规范。802.7——宽带技术咨询组(BBTAG)。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宽带网络支撑技术的建议和咨询。

802.8——光纤技术咨询组(FOTAG)。为其他分委员会提供有关使用光纤网络的建议和咨询。

802.9——综合话音/数据局域网(ISLAN)。定义综合话音/数据终端访问的综合话音/数据网(包括IVD LAN,MAN和ISDN)的媒体访问控制

MAC和物理层规范。

802.10——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标准(SILS)。定义提供局域网互连安全机制。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定义自由空间媒体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规范。

802.12——按需优先存取网络(100VG-ANYLAN)。定义使用按需优先访问方法的100Mbps以太网标准。

802.14——基于有线电视的宽带通信网络。

802.15 定义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IEEE 802.15.1──蓝牙;

IEEE 802.15.2──公用ISM频段内无线设备的共存问题;

IEEE 802.15.3a──UWB标准;

IEEE 802.15.3b──WPAN维护;

IEEE 802.15.4──研究低于200kbit/s数据传输率的WPAN应用。802.16 定义宽带无线标准

802.17──弹性分组环

802.18──无线管制

802.19──共存

802.20──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

802.21──媒质无关切换

(3).对应的网络协议图?

面向对象的网络协议

三、系统安全

(1).如可加强思科路由器节点的安全?

(1)路由签名不会被假冒;

(2)被伪造过的路由消息不被协议接受;

(3)路由消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能被非法修改;

(4)防止被恶意攻击造成路由环路;

(5)抵御拒绝服务攻击;

(6)未被认证的节点被排除在路由发现和计算之外。

信息安全管理学习资料

一、信息安全管理 1、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管理?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维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当今的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其中必然存在系统设计、实现、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弱点。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系统运行环境中的安全威胁,信息资产就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 2、系统列举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 密码技术、访问控制和鉴权;物理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容灾与数据备份。 3、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信息安全管理从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出发,结合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引入适当的技术控制措施和管理体系,形成了综合的信息安全管理架构。 4、什么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它包含哪些内容? 5、信息安全法规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意义如何? 它能为信息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 1.为人们从事在信息安全方面从事各种活动提供规范性指导; 2.能够预防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3.保障信息安全活动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为人们追求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什么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它由哪些基本步骤组成?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风险评估准备;第二阶段为风险识别,第三阶段为风险评价,第四阶段为风险处理。 2、信息资产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 可以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文档、人员、服务。例如:软件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源程序、数据库等。服务有办公服务、网络服务、信息服务等。 3、威胁源有哪些?其常见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地保护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保障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安全。根据《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司信息化系统,是指公司所使用的“集团管理软件”所覆盖的使用单位、使用人、以及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具体有财务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地磅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所有使用信息系统的操作员和系统管理员。 第二章职责描述 第四条公司企管信息部 1、根据国家和行业的发展制定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 2、负责组织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 3、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维护及软件管理; 4、负责对各单位信息系统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第 2 页共 2 页

第五条公司信息化系统负责人 1、协调公司各种资源,及时处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及突发事件; 2、负责督促检查本制度的执行; 第六条公司系统管理员 1、负责应用系统及相关数据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障; 2、负责解答各所属单位人员的问题咨询,处理日常问题; 第七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 1、熟悉掌握系统,能够处理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2、要及时建立问题处理情况汇总表,并定期上报给公司系统管理员,由公司系统管理员汇编成册,定期下发给所有操作人员,以做到最大程度的知识共享; 3、负责本单位新进员工的信息系统技能培训;监督本单位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 第八条操作员 1、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和系统运行规定进行操作、不越权操作、不做违规业务; 2、保证自己的密码不泄密,定期更换密码; 第 2 页共 2 页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doc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地保护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保障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安全。根据《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司信息化系统,是指公司所使用的“集团管理软件”所覆盖的使用单位、使用人、以及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具体有财务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地磅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所有使用信息系统的操作员和系统管理员。 第二章职责描述 第四条公司企管信息部 1、根据国家和行业的发展制定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 2、负责组织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 3、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维护及软件管理; 4、负责对各单位信息系统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公司信息化系统负责人 1、协调公司各种资源,及时处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异常

情况及突发事件; 2、负责督促检查本制度的执行; 第六条公司系统管理员 1、负责应用系统及相关数据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障; 2、负责解答各所属单位人员的问题咨询,处理日常问题; 第七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 1、熟悉掌握系统,能够处理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2、要及时建立问题处理情况汇总表,并定期上报给公司系统管理员,由公司系统管理员汇编成册,定期下发给所有操作人员,以做到最大程度的知识共享; 3、负责本单位新进员工的信息系统技能培训;监督本单位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 第八条操作员 1、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和系统运行规定进行操作、不越权操作、不做违规业务; 2、保证自己的密码不泄密,定期更换密码; 第三章内部支持体系管理 第九条为了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问题的提交与处理必须按照逐级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1、各单位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填写“日常操作问题记录单”先提交给各自所属单位的系统管理员归集与处理; 2、在各单位系统管理员不能处理的情况下再提交到公司系统管理员处理;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服务方案设计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服务 方案设计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2系统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3服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日常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系统安全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系统升级及维保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4服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安全技术探讨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 18 2018年第1期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安全技术探讨 高宇鑫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8000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逐渐呈现小型化、多样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数据传播速率。由于无线传输通道具备广播特点,因此对通信保密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最近几年,在物理层安全技术中,主要采取了传输链路物理特点,在物理层编码、调制以及传输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了安全性通信,在各个学术界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因此,主要论述了传统安全传输技术和物理层安全技术存在的不同性,然后研究了物理层中的多天线分集技术、协作干扰技术以基于信道物理层安全技术,最后提出了物理层安全技术未来发展范围。 关键词: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安全技术;未来发展范围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ao Yuxin ZTE Corporation, Guangdong Huizhou 5180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devic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smaller and more diverse, which has improved the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o some extent. Because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channel has broadcast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a stricter requirement for confidentiality of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have been adopted, and security communicat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al layer coding, modul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s. It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various academic circles and application. Therefore,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ecurit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the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Then it studies the multi-antenna diversity technology and cooperative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in the physical layer based on the channel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cope of the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Keywords: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future development range 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通信应用区域内,极大地增强了通信水平和整体能力。可是,在无线通信信道中,由于受到固有广播性、开放性以及传输链路不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无线通信系统与传统的有限通信系统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受到非法用户的监听和侦察,从而引发传输数据流失等现象。最近几年,出现的小米移动云泄露等情况,都说明了信息安全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起到的重要性。所以,设计安全、高效稳定的无线通信系统在国家安全、商业机密等内容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创新安全通信,可以增强国际现代化水平,提升我国的竞争力。1 无线通信系统中物理层安全技术发展背景 传统的安全技术主要采取密钥管理、身份确认等方式,其安全机制建立在计算机密码学方法的基础上,在应用计算机网络上层协议的设计中增强信息的准确性。传统安全技术一般依靠破解生成密钥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度来提高加密算法的有效性,但是在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和信息运输场景呈现多样化的背景下,传统密钥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随着计算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量子计算的出现,以计算复杂度为基本理论基础设计的现代

EMC_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EMC 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一.DMX存储概述 DMX存储硬件的物理与逻辑架构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将一个lun 的io 最大限度分摊给硬盘,DAE盘阵的环路; 一个lun 的io 同时也平均分摊给后端的存储cpu . 从后面文档设备连接的介绍可以知晓. DMX的架构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打散数据以达到性能最大化;性能最大化的硬件配置是一个控制柜加两个与控制柜存储cpu端口直连的磁盘柜; 存储卷vol 以及4个vol meta(绑定) 条带化以后就避免了热点(hot block) 读写的问题. 将任何一个lun的读写io 操作做到由最多的硬件资源来支撑. 硬件资源主要是硬盘,DAE盘阵环路,存储cpu,存储缓存. DMX存储安装配置是通过加载预先配置好的bin file 来部署的; bin file 定义了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的配置定义整个存储当前硬件配置如何被使用规划好,以后修改配置就得重新装载bin file 也就是重新配置整个存储. Bin file的加载以及整个存储的管理通过console服务器上的软件symmwin来操作,console服务器通过电话线moden 与EMC 支持中心连通. EMC技术人员通过电话线的拨号拨入方式可以做到完全掌控存储设备. 本文档关注存储设备架构方面,管理方面的gk盘,ecc等不做赘述. 二.E MC DMX 存储的物理架构 1.存储外观及各个模块介绍 (1)外观 DMX由一个控制柜加磁盘柜组成, 通常带2个或者5个磁盘柜 我们公司为了性能最大化,配置满配的前端后端卡,只挂2个磁盘柜.再扩展磁盘 机柜只增加空间,性能不增长.

, BAY BAY (2)物理构成模块图示: (打开机柜门前视图)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精编版)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有效地保护信息资源, 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 保障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安全。根据《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公司实际, 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司信息化系统, 是指公司所使用的集团管理软件所覆盖的使用单位、使用人、以及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具体有财务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地磅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单位所有使用信息系统的操作员和系统 管理员。 第二章职责描述 第四条公司企管信息部 1、根据国家和行业的发展制定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 2、负责组织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 3、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维护及软件管理;

4、负责对各单位信息系统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公司信息化系统负责人 1、协调公司各种资源, 及时处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及突发事件; 2、负责督促检查本制度的执行; 第六条公司系统管理员 1、负责应用系统及相关数据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障; 2、负责解答各所属单位人员的问题咨询, 处理日常问题; 第七条各单位系统管理员 1、熟悉掌握系统, 能够处理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2、要及时建立问题处理情况汇总表, 并定期上报给公司系统管理员, 由公司系统管理员汇编成册, 定期下发给所有操作人员, 以做到最大程度的知识共享; 3、负责本单位新进员工的信息系统技能培训;监督本单位操作人员进行规范操作; 第八条操作员 1、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和系统运行规定进行操作、不越权操作、不做违规业务; 2、保证自己的密码不泄密, 定期更换密码;

《信息化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为维护公司信息安全,保证公司网络环境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第一条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内部信息平台)和密码技术,保护信息在传输、交换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系统管理员应对处理信息的系统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避免因为系统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内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 2、信息内容的安全。侧重于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系统管理员应对所负责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测,采取技术措施对所发现的漏洞进行补救,防止窃取、冒充信息等。 3、信息传播安全。要加强对信息的审查,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通过本委的信息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系统传播,避免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个人利益造成损害。 第二条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 第三条信息的内部管理 1、各科室(下属单位)在向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系统提交信息前要作好查毒、杀毒工作,确保信息文件无毒上载;

2、根据情况,采取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病毒监测、查毒、杀毒等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的整体搞病毒能力; 3、各信息应用科室对本单位所负责的信息必须作好备份; 4、各科室应对本部门的信息进行审查,网站各栏目信息的负责科室必须对发布信息制定审查制度,对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发布范围,信息栏目维护的负责人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信息发布后还要随时检查信息的完整性、合法性;如发现被删改,应及时向信息安全协调科报告; 5、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存储、传输等应指定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执行; 6、涉及国家秘密信息,未经信息安全分管领导批准不得在网络上发布和明码传输; 7、涉密文件不可放置个人计算机中,非涉密电子邮件的收发也要实行病毒查杀。 第四条信息加密 1、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其电子文档资料应当在涉密介质中加密单独存储; 2、涉及国家和部门利益的敏感信息的电子文档资料应当在涉密介质中加密单独存储; 3、涉及社会安定的敏感信息的电子文档资料应当在涉密介质中加密单独存储;; 4、涉及国家秘密、国家与部门利益和社会安定的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视情况及国家的有关规定采用文件加密传输或链路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服务方案设计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概述 (2)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2) 1.2服务目标 (2) 2系统现状 (2) 2.1网络系统 (2) 2.2设备清单 (3) 2.3应用系统 (5) 3服务方案 (6) 3.1系统日常维护 (6) 3.2信息系统安全服务 (11) 3.3系统设备维修及保养服务 (13) 3.4软件系统升级及维保服务 (14) 4服务要求 (14) 4.1基本要求 (15) 4.2服务队伍要求 (16) 4.3服务流程要求 (16) 4.4服务响应要求 (17) 4.5服务报告要求 (18) 4.6运维保障资源库建设要求 (18) 4.7项目管理要求 (19) 4.8质量管理要求 (19) 4.9技术交流及培训 (19) 5经费预算 (19)

1概述 1.1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XX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XX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 1.2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2系统现状 2.1网络系统 XX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XX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XX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XX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IPS、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内网与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为XX局日常公文流转、公文处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网络平台。内网安全加固措施:WSUS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配备防火墙实现内网中服务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重点划分服务器区,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专网由XX局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规划建设,专网和互联网、内网及其他非涉密网络严格物理隔离,目前主要提供政务信息上报服务和邮件服务。

无线网络安全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趋势_高春雪

2017年3月下 无线网络安全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趋势高春雪(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运城市044000) 【摘要】由于广播的传播特质,无线空中接口对于任何用户均是开放的,这完全不同于有线网络,通信设备通过电缆进行物理上的连接,节点在没有直接关联的情况下是无法访问网络的。开放的通信环境使无线传输比有线通信更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包括被动窃听数据拦截和干扰合法传输。对此,本文讨论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漏洞及相应的防御机制,并探讨了一系列在无线网络安全研究方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防御机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7)06-0083-02 1前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线通信为满足用户迅速增长的要求,其基础设施和服务出现一个激增的趋势,据统计,全球移动户数量已达到68亿,其中有40%的用户使用互联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给用户造成大量的损失,因此,提高无线通信安全显得尤其重要。 无线网络一般采用OSI协议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MAC层和物理层,与这些协议层相关联的安全威胁和漏洞通常是在每个层单独保护,以满足安全要求,包括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不同的无线攻击及其相应的防御机制,并探讨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2无线网络中的安全性能要求 在无线网络中,信息在被授权的用户之间交换,由于无线介质的广播性质,该传播过程很容易受到各种恶意威胁。无线网络的安全要求为保护无线传输与无线攻击而指定,如窃听攻击、DoS攻击、数据篡改攻击,恶意节点的攻击,等等。一般来说,无线通信的安全应满足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要求,详情如下: (1)真实性:指确认网络节点的真实身份,以区分授权用户和未经授权的用户。在无线网络中,一对通信节点在建立数据传输的通信链路之前应首先进行相互认证。通常情况下,网络节点配备了无线网络接口卡,并具有唯一的MAC地址,可用于身份验证的目的;再次,除了MAC身份验证外,还有其他的无线认证方法,包括网络层认证、传输层认证和应用层认证。 (2)保密性:指只限制预期用户的数据访问,同时防止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实体。以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为例,源节点首先加密原始数据(通常称为纯文本),使用一个仅与目的地共享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其次,加密的纯文本(称为密文)发送到目的地,然后使用密钥接收文本,由于窃听者不知道密钥,它是无法偷听的密文的明文的。 (3)完整性: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源信息未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进行任何修改和伪造。数据完整性可能遭受所谓的内部攻击,例如,节点妥协攻击,更具体地说,一个节点被攻击时,节点可能会因为恶意攻击包括消息注入、虚假报告、数据修改等损害数据的完整性。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自动代码更新检测受损节点,以保证受损节点被定期检测到。 (4)可用性:指授权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无线网络的要求。违反可用性,称为拒绝服务,将导致授权用户成为无法访问无线网络,这反过来又导致不满意的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能要求应该和有线网络一样,包括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要求。然而,由于广播的广播传播的性质,实现这些无线网络中的安全要求比有线网络更具挑战性。例如,无线网络的可用性是非常脆弱的,因为施加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攻击,可以很容易地破坏和阻断无线物理层通信。因此,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系统的安全性能面临更高的要求。 3无线网络的安全漏洞及挑战 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有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OSI分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在本节中,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特的安全挑战和问题,由于不同的层依赖于不同的协议,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安全漏洞。以下总结了无线攻击可能遇到的安全漏洞及挑战。 3.1物理层攻击 物理层位于最底层,用于指定信号传输的物理特性,无线通信的广播特性使其极易受到窃听和干扰。在无线网络中,只要窃听者位于源节点的传输覆盖区域,会话极有可能被窃听。为保证机密传输,采用加密技术,依靠秘密密钥,以防止窃听攻击拦截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窃听者窃听到会话,因没有密钥而很难从密文中提取到信息。 此外,在无线网络中的恶意节点可以很容易地干扰正常用户间的通信,这被称为干扰攻击(也称为DoS攻击),损害合法用户的网络可用性。为此,扩频技术(将信号发射在比原来频带较宽的光谱带宽上)被广泛认可为抵御DoS攻击的有效手段。 3.2MAC层攻击 在MAC层,CSMA/CA,CDMA,OFDMA智能信道接入控制机制使多个网络节点访问共享介质。通常,每个网络节点配备一个网卡和一个唯一的MAC地址用于用户认证。攻击者试图用恶意更改其分配的MAC地址被称为MAC地址欺骗,这是MAC攻击的主要技术。此外,MAC的攻击者通过窃听网络流量,通过分析听到的流量窃听节点的MAC地址,这称为身份盗窃攻击,攻击者试图通过身份盗窃假装是合法的网络节点,并获得受害者节点的保密信息。 除了上述MAC欺骗和身份盗窃,MAC层的攻击类还包括MITM攻击和网络注入。通常,一个MITM攻击是指攻击者为了拦截一对合法通信节点的MAC地址首先“嗅”网络的通信,然后模拟两个受害者并建立与他们的联系,这样,MITM攻击者作为受害者使他们之间的中继觉得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对方直接通过专用连接。在现实中,他们的会话被攻击者截获和控制。相比之下,MITM攻击的目的是防止网络设备的运行,如路由器,交换机等,通过注入伪造的网络重新配置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压倒性的伪造的网络命令开始,整个网络可能会瘫痪,因此需要重新启动或重新编程的所有网络设备。 3.3网络层的攻击 网络层攻击利用IP层的弱点,即所谓的Smurf攻击、IP 欺骗和劫持。具体说来,IP欺骗是攻击者复用一个伪造的IP 地址用于隐藏身份或冒充另一个网络节点进行非法活动。IP 劫持如果攻击者成功劫持到IP地址,就可以断开合法用户重 通信设计与应用83

信息安全技术试题答案H

一判断题 第二章物理内存 1、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和设备两个角度来考虑(对) 2、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错) 3、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生产车间附件(错) 4、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职18至此28摄氏度。(对) 5、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错) 6、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拨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错) 7、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对) 8、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对) 9、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错) 10、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结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错) 11、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对) 12、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对) 13、TEMPEST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对) 14、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要求。(错) 15、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对) 16、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对) 17、纸介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对) 第三章容灾与数据备份 1、灾难恢复和容灾具有不同的含义。(错) 2、数据备份按数据类型划分可以分成系统数据备份和用户数据备份。(对) 3、对目前大量的数据备份来说,磁带是应用得最广的介质。(对) 4、增量备份是备份从上次进行完全备份后更改的全部数据文件。(错) 5、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SHARE 78将容灾分成了六级。(错) 6、容灾就是数据备份。(错) 7、数据越重要,容灾等级越高。(对) 8、容灾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对) 9、如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问题,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容灾了(错) 10、SAN针对海量、面向数据块的数据传输,而NAS则提供文件级的数据访问功能。(对) 11、廉价磁盘冗余陈列(RAID),基本思想就是将多只容量较小的、相对廉价的硬盘进行有机结合,使其性能超过一只昂贵的大硬盘。(对) 第四章基础安全技术 1、对称密码体制的特征是: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相同,或者一个密钥很容易从另一个密钥中导出。(对) 2、公钥密码体制算法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而用另一个不同但是有关的密钥进行解密。(对) 3、公钥密码体制有两种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另一种是认证模型。(对)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物理融合中的威胁、安全防护措施

附录A工业控制系统信息物理融合中的威胁 A.1感知层安全威胁 感知层主要由各种物理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是整个物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来源。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网络节点多布置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中,因此易被攻击者攻击。常见的针对感知层的攻击方式有: a)数据破坏:攻击者未经授权,对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篡改、增删或破坏等; b)信息窃听:攻击者通过搭线或利用传输过程中的非法监听,造成数据隐私泄露等问 题; c)节点捕获:攻击者对部分网络节点进行控制,可能导致密钥泄露,危及整个系统的 通信安全。 A.2网络层安全威胁 网络层一般要接入网络,而接入网络本身就会给整个物理信息系统带来威胁。一方面,作为链接感知层和控制层的数据传输的通道,其中传输的信息易成为攻击者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接入网络,网络层易受到攻击。网络层的主要安全威胁如下: a)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先向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使得服务器缓冲区爆满而被 迫停止接受新的请求,使系统崩溃从而影响合法用户的使用; b)选择性转发:恶意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后,不全部转发所有信息,而是将部分或全部 关键信息在转发过程中丢掉,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 c)方向误导攻击:恶意节点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对其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修改,使 得数据包沿错误路径发送出去,造成数据丢失或网络混乱。 A.3控制层安全威胁 控制层中数据库中存放着大量用户的隐私数据,因此在这一层中一旦发生攻击就会出现大量隐私泄漏的问题。针对应用层的主要威胁有: a)用户隐私泄漏:用户的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控制层中的数据库中,其中包含用户的 个人资料等隐私的数据都存放在数据库中,一旦数据库被攻陷,就会导致用户的隐 私产生泄漏,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b)恶意代码:恶意代码是指在运行过程中会对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的代码库,攻击者一 般会将这些代码嵌入到注释中,脚本一旦在系统中运行,就会对系统造成严重的后 果; c)非授权访问:对于一个系统来说,会有各种权限的管理者,比如超级管理员,对该 系统有着最高的操作权限,一般管理员对该系统有部分的操作权限。非授权访问指 的就是攻击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不合理的访问本系统,攻击者欺骗系统,进入到 本系统中对本系统执行一些恶意的操作就会对本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信息安全试卷二

试卷二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面不属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是__A______。 (A)安全法规(B)信息载体的安全保护 (C)安全技术(D)安全管理 2.在计算机密码技术中,通信双方使用一对密钥,即一个私人密钥和一个公开密钥,密钥对中的一个必须保持秘密状态,而另一个则被广泛发布,这种密码技术是___C_____。 (A)对称算法(B)保密密钥算法 (C)公开密钥算法(D)数字签名 3.认证使用的技术不包括___C_____。 (A)消息认证(B)身份认证 (C)水印技术(D)数字签名 4. ____A____是采用综合的网络技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用 以分隔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系统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 (A)防火墙技术(B)密码技术 (C)访问控制技术(D)VPN 5.计算机病毒通常是___D_____。 (A)一条命令(B)一个文件 (C)一个标记(D)一段程序代码 6.信息安全需求不包括____D____。 (A)保密性、完整性(B)可用性、可控性 (C)不可否认性(D)语义正确性 7.下面属于被动攻击的手段是___C_____。 (A)假冒(B)修改信息 (C)窃听(D)拒绝服务 8.下面关于系统更新说法正确的是____A____。 (A)系统需要更新是因为操作系统存在着漏洞 (B)系统更新后,可以不再受病毒的攻击 (C)系统更新只能从微软网站下载补丁包 (D)所有的更新应及时下载安装,否则系统会立即崩溃 9.宏病毒可以感染___C_____。 (A)可执行文件(B)引导扇区/分区表 (C)Word/Excel文档(D)数据库文件 10.WEP认证机制对客户硬件进行单向认证,链路层采用___B_____对称加密技术,提供40位和128为长度的密钥机制。 (A)DES (B)RC4 (C)RSA (D)AES 11.在开始进入一轮DES时先要对密钥进行分组、移位。 56位密钥被分成左右两个部分,每部分为28位。根据轮数,这两部分分别循环左移____A____。 (A)1位或2位(B)2位或3位 (C)3位或4位(D)4位或5位 12.在防火墙双穴网关中,堡垒机充当网关,装有____B______块网卡。

信息物理系统和工业4.0

德国工业4.0 平台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德国技术科学院院士艾纳·安德尔(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信息物理系统催生工业 4.0 互联网技术发展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大概五年时间。首先是1995 ~ 2000 年。1993 年万维网诞生之后,我们通过万维网能够将文本信息进行相互连接。2000 年后,我们开始将图片、音频和影像信息直接记录入文件中,并引入互联网世界。2005 年,我们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人与人通过互联网密切联系。2010 年,社交媒体之间开始相互连接,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工作。2015 年,我们开始进入信息物理系统(cps,对“信息物理系统”的译法存在一定争议)时代,人与人相联,企业相联,最终物理系统之间也要相联。工业4.0 是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议题,它受到物联网、服务联网、数据联网的极大的影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 世纪末,当时引入了制造工厂,它的基础是水和蒸汽动力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由大规模生产带动的,电力促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 世纪70 年代初,信息技术开始促进生产的自动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将是信息物理系统。为什么称之为革命?这是因为通过引入新的技术,不管是蒸气动力、电力,还是信息技术等,都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新的标准、新的资质,新的教育结构和新的企业。所以工业4.0 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的目标是创建新的价值链,将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技术方法则是信息物理系统。信息物理系统既在虚拟世界存在,也在现实世界存在,它包含现有的现代控制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是工业4.0 的主要推动力。现在的嵌入式系统必须有互联网地址,所有物理世界中的设备都能进行逻辑连接,能够相互交流通信,即系统之间能够进行通信。德国工业 4.0 的五大支柱和十七点纲要工业 4.0 的路线图是我们的发展战略,在未来的10 ~ 20 年的时间里,它将基于五大支柱。第一大支柱是“水平融合”,通过价值创造网络来实现水平融合,实现机器与机器的沟通,乃至企业之间的通讯。第二大支柱是指整个生命周期的无缝集成。企业的产品信息,在全产品生命周期流动,企业甚至能从客户处获取产品使用的信息,从而持续改进产品。第三个支柱是“垂直融合”和互联生产系统,这种方式使得企业能够使用设计信息推动制造流程,这个过程应该是无缝的信息流动。第四个支柱是新的社会基础设施,行业需要新的资格认证和新的组织方式。第五个支柱是指混合技术的持续发展。例如,工厂的有线和无线通讯,还要考虑帐户安全、隐私保护和知识保护等。参考架构也非常重要,未来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分散化、以服务为导向的结构。工业4.0 平台的17 个纲要是2014 年年初由(我们)科学顾问委员会推出的,我们把17 个纲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问题,第二类是技术问题,第三类是组织性的问题。第一类是以人类为中心的问题,包括四点纲要。第一点纲要,以人类为导向的“工作组织”方案设计,工业4.0 的发展存在越来越多的可能性,组织者面对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多,针对不同年龄层工作者的机遇不断出现,希望在老龄化社会,使工业4.0 发展能更有优势。第二点纲要,工业4.0 应该被理解为社会技术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机遇,可以扩展业务范围、资格和员工的行动范围,同时可以大大丰富知识的获取渠道。第三点纲要,就是工作设备,特别是那些有助于学习和沟通的设备,它能提升教育、学习的效率。第四点纲要,是指学习工具,它能自动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功能。第二类是技术问题,包含9 大纲要。第五点纲要是以技术为导向。第六点纲要,工业4.0 系统对于用户而言,要易于理解、容易操作和方便学习。工业4.0 系统提供了获取解决方案的渠道,它使我们可以综合不同的因素来构建、实施和运营工业4.0 系统。我们的新产品需要发展,才能符合新的行业规定和发展趋势。第七点纲要,企业流程和产品网络化、个性化后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管理,如三维建模、仿真分析和自我组织等,现在出现了更多的相关解决方案。现实和虚拟世界是相互交叉的,例如对现实的数字化,以及让虚拟空间服务于物理世界。第八点纲要,对资源的有效性和资源效率进行规划、实施、检测和持续自我优化。第九点纲要,是指智能产品,它

(信息化方案)核心二板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安全设计方案

(信息化方案)核心二板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安全设 计方案

五、系统安全设计245 (一)系统安全建设目标 (245) (二)系统安全建设内容 (245) (三)系统安全设计原则 (246) (四)系统安全体系结构 (246) (五)设计中参考的部分国家标准 (248) (六)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250) (七)系统安全策略 (254) (八)基础安全防护系统建设 (259) (九)CA认证中心系统建设 (265) (十)容灾备份中心系统建设 (273) (十一)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84)

五、系统安全设计 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安全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地区、多部门、多业务、多应用的信息系统,而且其安全性涉及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社会保险系统中存有社会保险各项业务的关键数据和各单位敏感信息,影响着政府的管理决策和形象,存在着社会政治经济风险,其安全设计至关重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网络参照国家涉密网络的安全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首先是针对系统所面临的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需要保护的各类信息及可承受的最大风险程度的分析,制定与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需求相应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建立起包括“风险分析、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事件监测和及时响应”的可适应安全模型,并作为系统配置、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安全框架,以形成符合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合理、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并在形成的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将信息安全机制(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和鉴别技术等)支撑的各种安全服务(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抗抵赖性等)功能,合理地作用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各个安全需求分布点上,最终达到使风险值稳定、收敛且实现安全与风险的适度平衡。 (一)系统安全建设目标 针对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特点,在现有安全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系统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系统对安全性设计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水平,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需求,在不同层次上提出安全级别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设计一套科学合理、多层次、分布式、并且融合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体系,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实施安全工程,加强安全管理,保证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设一个具有可操作性、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安全体系是总的建设目标。 (二)系统安全建设内容 1.建立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的实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2.实现多级的安全访问控制功能。对网络中的主机及服务进行基于地址的粗粒度访问控制和基于用户及文件的细粒度访问控制。 3.实现对重要信息的传输加密保护,防止信息在网络传输中被窃取和破坏。 4.建立安全检测监控系统。通过在系统中配备实时监控及入侵检测系统,加强对重要网段和关键服务器的保护,为不断提高系统安全强度、强化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5.建立全方位病毒防范体系。采用网络防病毒系统,并与单机防病毒软件相结合,构建一套完整的防病毒体系。 6.建立重要应用系统数据的备份机制,并实现关键主机系统的冗余及备份和灾难恢复。 7.建立服务于劳动保障系统的数字证书认证服务基础设施。利用数字证书系统实现重要数据的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等。 8.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制定实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培训制度化,确保系统安全措施的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