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川大附小五年级语文组郑红英

总的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一个关键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14个策略

在我校第二期研究课题的引领下,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训练点,在广泛的生活中进行有效地读写结合训练”这一研究主题。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些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与大家共享,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策略1:读前先写,赏文作比。

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巩乃斯的马》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教材插图所呈现的“马群奔跑”的场面。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策略2: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学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

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如:在了解了学生对《枫叶如丹》的初读感受后,我是这样开课的:“《枫叶如丹》,有人感悟到自然之美,有人感悟到生命成长的过程,有人感悟到童年的快乐,还有同学告诉我,他好像感受到了什么,又很迷惑。作家袁鹰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就让我们走进《枫叶如丹》,用心聆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以学生初读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生命过程”“快乐”“迷惑”作为话题,深入文本展开讨论: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的?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再由句子深入重点词,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在步步深入的理解中有感情地读,最终感悟到文本的真正内涵。

策略3:课中批注

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读是在理解、

策略4:锤炼小标题

写提纲是本期的一个阅读训练要点,拟小标题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字上煞费苦心,讨论时都据理力争,这种场面我们戏称为“竞标”。如《管道》一文第3部分:柏波罗的管道完工了,布鲁诺失去了提水的工作。围绕“朋友失业”“好友失业”“老友失业”三个小标题展开了争论,最终,后者胜出,因为大家分析认为:“老”字既能表现他们多年的朋友关系,又能让人联想到布鲁诺苍老、疲惫的样子和苦闷的心态。

策略5: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仿写有两个层次:

1从仿起步——模仿阶段

学习《他发明了什么》,学生练习用总分式写一段话,并用分号分隔几个并列的意思。学习《我喜欢》,让学生仿写两段话,体会散文的韵味,感悟生活的美好。学习《我们的错误》这首诗,可让学生仿写两个小节,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鸟儿的侦察报告》,可仿拟人手法,完成第5份特殊的侦察报告。

如《第一场雪》一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定会增色不少。李老师的教学中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孩子们也当摄影师,用简笔画“拍”雪景,用文字写雪景。宋飞扬所“拍”照片取名《雪蝴蝶》:“大朵大朵的雪花好似千千万万只蝴蝶,自由自在、慢悠悠地往下飘,像天官叫来的小天使,亲吻着久别的大地。”冉心志所“拍”照片取名《欢乐大道》:“雪像一床被扯碎了的棉被,纷纷扬扬,漫天飞舞。雪花像一只只玉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不时变换着脚步。孩子们在铺满雪的大道上堆雪人、掷雪球,与雪花共舞。”

2从仿到创——创新阶段

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

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是指内容的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也指形式上的创新。本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推理故事、新闻写作、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如学习《黄河象》细致入微的推想过程,学生们重新猜想了黄河象落水的故事。读《包公审驴》,学生们趣味浓厚,课本剧《包公审贼》新鲜出炉,还被搬上了班队活动的舞台。学了“奇观”单元,学生们又搜集了大量的关于世界奇观的资料,在老师的指点下,同学们自愿组成了探险故事创作小组,起了别致的名字,共同编织剧情,再分章节创作,最后校稿,打印成书:《金字塔大冒险》。

策略6:续写

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一个苹果》中有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可让学生置身其中,写出不同的战士内心的激动。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生死攸关的烛光》,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

策略7:改写

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可改情节,如《成吉思汗和鹰》,如果他发怒的时候想起那句话:“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还可改写结尾。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策略8:扩写

可以扩写故事情节,也可以扩写某处一带而过的细节。

策略9:缩写

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利于加深理解,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

策略10:心得笔记、读后感

策略11:用心灵去观察

我们提倡写真,孩子们笔下的应该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真实的美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何观察生活呢?这

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作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没有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和鲜活的、有灵性的文章。否则,作文过程只会成为呆板的、模式化的拼装过程。

鉴于此,这学期我们五年级组的老师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次“呵护小生命诞生”的体验活动,每个孩子守护一个受精蛋,在20多天的照料和期盼后,也许会目睹小鸡挣扎、破壳而出的动人时刻,感受生命的伟大;也许付出与希望会成为泡影,见证的是生命的消失……不管怎样,孩子们用眼睛、更是用心灵在关注、在观察。从孩子们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真实、一颗真心、一份真情。。。。。。

从这里我们看到,阅读过程是—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仿写过程是个先体验生活情境,再表达的过程。只有写作形式和所写内容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向写作的迁移内化。

策略12:单元习作

单元习作是一个单元的大作文。教师通常是在习作之前为了习作而进行指导。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力度和有效性,教师常常要准备许多相关的素材。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挑选素材。在习作初稿完成后,还应进行多次修改,学习锤炼语句。

策略13:读写周周练

读写结合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读写周周练,每个学生都有经过个性化装饰的专用本——《阅读与写作》,统一了四个版块:优词佳句——作摘录,三言两语——概括作品内容或评价,心语香——说心里话,小练笔——或规定题目,或自主创作。

《阅读与习作》是学生的“作品”集、“读书记录”、“内心表白”。

策略14:假期读写

寒暑假的作业,我们总要布置学生看几本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这个暑假,我推荐给孩子五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杨红樱的《五三班的“坏”小子》,要求学生特别关注作家的选材和语言风格,也来写写我们四一班的极富个性的人、鲜活动人的事。终于等到开学了,孩子们的作品汇编成册了,这就是《快乐四一》,内容丰富极了:《呵!这群坏小子》《三八线》《俏丫头的生日》《装着48颗心的花篮》《离开班主任的日子》《一对冤家》《“黑暗”的背后更“黑暗” 》《都是他们惹的祸》《幽默大王熊爽》《能吃能睡的程翼展》《永远的公约》《女生的绝密攻击》《笑不够“老苏” 》。。。。。。假期读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又起到了很好的练笔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写之有物、乐于下笔,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假期读写,让我们积累了很多习作,已经出了多本专集,写景类名为《飞翔》,人物篇名为《人物连连看》等。

因此,我们主张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点思考

一、学生练笔多,教师怎么改?

1、倡导互阅互评,教师少改多就。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应改在紧要处。但要强调的是,教师应通过示范评改、指导学生尝试评改,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培养学生获得自评自改能力,要“扶”到位,不可放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教师批改的时间。

2、赏识评估,读写共振

赏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教育方法,一种教育思想。教师应让我们的学生因为赏识而愉悦,因为赏识而快活,因为赏识而感动,因为赏识而优秀。每一篇习作都应该有其精彩和成功之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找出它,不吝惜赞美的语句。这样让学生在赏识中习作,在赏识中阅读,逐步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享受阅读的乐趣和习作的成功。这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劳动的不可或缺的回报。

二、教师常练笔

教师练笔无处不在:写范文、写批语、写总结、写论文……语文教师练笔,于己是一种倾吐,可以提升生活与生命的质量;对学生又是一种示范,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无声无息的教育。语文教师常练笔,即使不能做出多么传神的“润色”,至少也能练就一种眼光——教作文时不会浮光掠影,当孩子的灵性、诗意和创造在不经意间探出头来,能去发现和欣赏。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说:“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三、四个“一”让最不愿意写作文的学生有一次“发表”的机会;

帮写不好作文的学生修改作文,获得一次“高分”;

让每个学生编一本作文自选集;

每学期每个学生在班上诵读一次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改进方法及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改进方法及措施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教学要因材施教,作为老师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多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俗话说“十指不会一般长”,一个班级总免不了有那么几个让教师犯难和头痛的学生,面对现实, 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 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不知是哪个教育名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想 想也是,我发现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从来不会放弃一个学生。课堂优先发言的是他们, 作业优先批改的是他们……。不懈的努力你将惊奇的发现,他们并非不可救药。课堂教 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才是最大进步。因而,我认为培辅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 一定要落到实处。 二、语文教学要和社会生活广泛联系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学科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如《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是很有魅力的一篇美文。触题就能引发人们一窥蝴蝶谷迷人景象的强 烈愿望。课文由台湾的自然环境引出蝴蝶,由蝴蝶引出蝴蝶谷,再通过蝴蝶谷写蝴蝶, 写游人。呈现出蝴蝶谷瑰丽,壮观的奇异景色。 全文充满情趣,极尽体现出一个“美”字:最突出的是文中作者浓墨重彩描绘的蝴 蝶斑斓的色彩美和蝴蝶舞姿的动态美,另外还有文章的词句美、蝴蝶谷的环境美、人与 自然的和谐美等等。整篇文章文美、景美、意境美,不愧为一篇适合学生朗读、背诵、 积累的美文。所以确定该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美读传情,内化积累,仿中有创。教学本 课的第三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段,描绘了蝴蝶谷里“非常迷人”的景象。其中介绍了一 种黄颜色的蝴蝶,虽然色彩单调一些,但在阳光的照耀下却“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最新文档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那么当今小学生读写现状如何?怎样才能让学生愿读、乐写、善写呢? 一、学生读写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读写分离、机械练写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读写分离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仍把写作课和阅读课当做两种独立课型来定位,认为二者间是互不干涉。要么就是老师有一定的读写训练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过分强调形式,学了写景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景;学了写人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写人物。在指导时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的体会,换言之,就是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表达方法的指导。这样的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与全局意识。 (二)只读不写、光说不写 教学中的只读不写忽略了从“读”到“写”中间还应存在一个严重的环节,那就是表达方法的习得。而光说不写则让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片断性的跳跃上,而无法系统地连成整体,无法形成规范的、符合逻辑的书面表达。(三)没有找准文章读写结合点 在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时,教师没有选择适合的教学时机,没有很好地挖掘和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教研活动中也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且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一)广博课外阅读,服务读写结合 《课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确保学生达成这个阅读总量,就要多读

书、读好书。读书的方式多样:既可以在课前、课内、课外阅读,也可以利用音像阅读、网络阅读;既可以是阅读名家名作,又可以是柔美古诗文、科普读物、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既可以校内个人阅读,也可以在家中亲子阅读。至于读物推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读物,还可以结合历史或时事推荐读物等等。 (二)积极感悟生活,丰盛写作素材 作文的源泉来自通俗生活的点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对情绪的储备达到了相对丰盛的程度,其习作的内容就能填塞真情实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认识生活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善观察、引导学生善感悟、培养学生善思考,善积累,无疑是为“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重组阅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着力点 我们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内化,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而读写能力的训练应该是有序列的,有章法的。 所以教师要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打破以往语文学习将“读”与“写”独立训练的传统;其次要有全局意识,通读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各个年段教材的读写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确立每学期的写作重点、难点以后,再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确立单元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再结合单元读写训练目标找准每课的读写结合点。总之,尝试在例外的主题中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研读教材,重组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读写主题,使读写训练更有内容可抓,更有方法可学,更有蓝本可仿。这样,读写结合的有用落实才能事半功倍。 (四)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 (2)仿写迁移。仿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仿内容,二是仿形式。以范文引路,指导从仿写学习写作,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多见而有用的形式。但是,仿写是引导学生掌握范文中语言和写作方法,但不能让学生作文能力只停留于模仿的阶段,仿写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模仿引向创造,在模仿中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探讨 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创新,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作为未来建设接班人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逐渐成为具有个性、创新能力的人才。个性化是一个人较为固定的特性,是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是个人气质、文化底蕴、性格、魅力的综合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是日积月累,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使之不断完善才形成的。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背景、专业技能,教师的学习方法和成长目标;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创新探索精神等。比如不具备创新探索精神的教师只会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教给学生,不会与时俱进。有创新探索精

神的教师会把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不断修改教案,使学生从中受益,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联系了实际,还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探索精神。 二、塑造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有效方法 1.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个性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特点,是教学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形成后较难改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发展教学个性,教师的性格外向、感情丰富、颇具想象力,其教学个性应向情感型或表演型发展;教师善于质疑和推理,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强,其教学个性应向理智型或科学型发展。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相背离,教师的教学个性就很难形成。语文教师要认真剖析自我,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审美、修养、生活经历等来确定自己的教学个性。 2.塑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以教学思想为依据的,不同的教学风格由不同的教育主张做支撑。具有丰富思想精神的语文教师,其教学风格才能是意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1、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2、多悟 古诗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3、积累 古诗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二、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不科学 一次规范的小学语文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但是目前学校组织的单元考试、期终期末考试,或市区统一命题考试,有的由题库组合成卷,较多是临时组织教师或任课教师凭经验主观命题,无双向细目表,对题库中的题目也不经试测、校正就直接施用,对考试结果不作质量分析,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也无法作科学的回答。 (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卷结构有二种。一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二是由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这二种结构的试卷都无法反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之高要求,再加上命题作文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能力,使语文评价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评价内容中有关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习惯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 小学语文考试卷中常有干扰学生正确答题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各类题型的编制不符合题型要求。如判断题本身蕴含暗示性词语,选择题的选项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项,填充题的语境不完整等。 (四)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中,尤其是一些学校自编考题中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即分数的意义的认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题库及答案一 一、筒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怎样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为什么小学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3.简述构建口语交际教学序列的依据。 4.关于事实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哪些类别?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8分,共36分) 5.结合实际具体论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 6.举例论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分析题l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共24分)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7.根据语文课程新理念,举例分析这堂阅读课的主要教学特色。(16分) 8.具体分析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评价的?(8分) 《四季》教学案例 上课了,学生的桌上摆着一幅幅稚气而充满童趣的画。年轻的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回家每个同学都画了自己喜欢的季节。我们办个画展好吗?”学生们兴 奋地异口同声赞同。这个提议是每个同学都没有料到的。随之,老师请同学们贴完自己的画, 再给旁边的同学讲一讲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还注意听其他小伙伴说话。学生奔向自己 喜欢的季节的画栏,选个位置,把画贴上去,还和旁边的同学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做完了,有个 小男孩,最后才在老师的帮助下贴上自己的画,老师拉着他的手,耐心地听他讲:“我喜欢秋天, 秋天有很多落叶。”老师轻抚着他的肩,眼睛里流露出满意的神色,并没有因为他最后完成而放 弃鼓励。 “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老师选了喜欢不同季节的学生。每个学生说完,老师都送上一句 鼓励的话,“听,他说得多么清楚。…‘你说话声音真洪亮!”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策略 一、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方法仍然有一些误差。“听”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写字,还要训练他们“听”的能力。这样孩子不仅学会了“写”字,还提高了“听、说”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是重视教学孩子“写字”,忽视了教孩子“听”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教会了孩子写字,孩子在考试中成绩就会大大提升,孩子成绩提高对家长、对学校领导来说都会很满意。实际上,教师由于不重视对孩子的“听、说”能力培养,就算孩子学会了写字,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运用,在实际中孩子却不会说,更不知道怎么说,这对于新课改的要求来讲相差甚远。 2、教师脱离新课改的标准,教学方式落后,缺少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对新课改的标准已经有所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在每位教师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但是却缺少实际的应用,教学模式仍然远离新课改的要求,这些教师只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经验,仍然是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竟的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想而知,这样

的教学,怎会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教师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二、给出的策略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效。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

浅析如何在部编版教材中有效运用读写结合策略

浅析如何在部编版教材中有效运用读写结合策略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读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对于读写也有了新的要求。比起读、写相对独立的运用,更加强调读写结合的运用。但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读写结合的教学,相对来说较少。这就要 求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于读写结合在课堂中训练。所以,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读写结合在课堂中所占比重。本文将围绕浅析如何在部编版教材中有效 运用读写结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读写结合;运用策略 【正文】六年级的小学生,经过前五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必要 的读、写知识,可能只是缺少读写有机结合的相关训练。再加上学生的思维还是 比较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新事物的兴趣也很强。所以,教师展开相应的 读写结合训练并不困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的阅读的训练,注重在阅读中积累 相关知识,在阅读中写,慢慢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的能力。 一、在部编版教材中有效运用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 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但是读和写是不能分割的,但是在小学阶段读和写 的学习以及相应的训练,读和写都是分开的,对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是十分不 利的。而读写结合,对于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读写 的结合,既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更让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要会读书,更要会写。在阅读中,学生们可以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会不自觉的掌握一些写作的手法或者 是修辞手法,也会积累上一部分好词好句,而读写的结合,就能让这些既能更加 直接的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而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眼界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在部编版教材中有效运用读写结合的重要策略 2.1利用“读后感”对读写结合进行训练 读后感,是对读写结合进行训练的重要手段,读后感既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 重要内容,也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可以讲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发表自己的感想。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就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写观后感的形式来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要 写一篇观后感,首先要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读完文章 你有什么想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们有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对于《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学生们就应该读出当时作者对于建国的自豪感,然后再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写自己对祖国的感情。这样的方式,既能加强学生们的 对于课文的理解,也能丰富学生们的情感,在阅读相类似的文章时,就有迹可循。 2.2按照文章形式进行仿写 仿写,就是根据句子或者段落的写作形式,进行模仿,更改某些内容,写一 段类似的文段,例如是排比句就仿写排比句,是你动作描写就模仿写动作描写。 教师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一定要对需要仿写的文段进行仔细分析,让学生们了 解到该文段中所包含的语文知识,在仿写时就会更加有目的性,对于该语文知识 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时,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等内容,教师可以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同学们进行仿写,从而促进对这种写作手法的掌握,教 师就可以选择鲁迅先生去捕鸟的那段话,一个细节加动作描写,让同学们选取自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作文题目一出,学生就叫苦不迭,有的发呆,有的摇头,有的咬笔……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即学生的自身原因和教师的客观原因。学生的自身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所处的区域限制,农村的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生活积累欠缺;二是读的书虽然很多,但会背的很少,语言积累不足;三是缺乏兴趣,练得少。而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些教师重“写”轻“读”,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此,我们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具体目标 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 1、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故事会”、“读书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年级的要求也不一样。) 2、深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探索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1)通过课堂实践,初步形成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堂实践,构建有效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 (3)形成成熟的语文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的指导及训练学生。 3、将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于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参与课堂改革,提高自己,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保靖县教科所周水静 一、问题提出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改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听过许多常态课之后,我们发现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目标虚化,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 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过程繁琐,花里胡哨,刻意追求热闹,训练不扎实,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评价用语单一,缺乏启发性等。我们认为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太高的主因。 我州地处偏远山区,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十分陈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此,如何根据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探寻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州此类课题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我州正大力推进新课改工作,我县各学校正在探索高效课堂教 学策略。因此,做好这项研究有利于学校,有利于教师,更有利于学生。

二、理论依据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需要教师人性化的态度,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据此,本人确立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实施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2)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的最优化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资源、时间等的投入)得到最令人满意的效益(产量,质量等的产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有效教学。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所以说,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有效教学策略是教学迈向最优化理想境界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三、研究意义 研究本课题,探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既能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又能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实施策略,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高效教学,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作文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3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大有进步。不少学生基本上能按习作要求去做,但也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和标点不够规范,词不达意等。这主要是训练不够扎实形成的。在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加强各方面的训练。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共安排了8次习作,以“乐生、实际”为宗旨,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可以进行多元选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习作,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能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表述清楚。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4.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例文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照搬照抄,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5.以例文为样式,主要是片断练习,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例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四、教学采取措施: 1.重视对课文范文、写作方法及要点的领会,学习。

2.利用好看图写话,上好看图写话课十分必要,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多看,多思,多想,坚持写日记。 4.通过剪贴小报、图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7.多读、多练、多思。提高写作水平。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五、习作训练安排: 习作1、看图写一篇习作。 要求: 1.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点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习作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习作。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标点和词句。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写清楚。 难点:抓住细节把事情写具体。 习作2 、为别人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习作。 要求:

2007年10月浙江自考试题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宋元时期,散文类阅读教材包括经书和故事。“_________”被定为学校的基本教材,《小学日记切要故事》是故事类教材的代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总目标是: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_________能力。 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简化为_________,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 4.小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包括掌握识字的三套工具:掌握_________,能运用汉字结构规则分析字形和学会使用字典。 5.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利用有意记忆,分批认识汉字;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这是_________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 6.阅读理解的过程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_________几种模式。 7.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放胆作文,不受约束;到了一定阶段,要求他们学习精炼严谨的作文方法。这是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_________”的训练序列。 8.语文教学评价实施方法较多,_________的方法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日常观察和阶段考查等,考试的方法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考试和操作考试等。 9.常用的表现性评价方式有结构性表现测验、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实验、作品、项目以及_________等。10.语文教学研究,按照_________划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和评价研究四种。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 ) 2.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3.宋元是中国古代蒙学语文教学大发展的时期,识字教学的方法包括:抄写“三、百、千”一类的读物;读书; 辨别字形;认字牌和认字块等。( ) 4.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是:大胆地改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方法。( ) 5.老解放区的“读读写写”作文训练序列,一是考虑读什么,写什么;二是考虑读和写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三是初步学会各种体裁的文章,讲究实用性。( ) 6.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一、二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 ) 7.语文课程功能的重新定位,未来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 8.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9.在试卷编制过程中,编制双向细目表的过程是提高命题科学性的重要一环。双向细目表应该按知识要点进行横 第 1 页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刘神州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7期 江西省于都县第三中学附属小学刘神州 【摘要】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 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语文作为教育启蒙阶段的基础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育教学的 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 在新课标下,对小学学科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小学的每一门学科都需要独立的完成促 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该任务已经不是各门学科可以合作完成的,因此这项任务也变得十 分艰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小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并分析教学中的新内容,在进行 教学设计时需要融合其探究过程和学习策略,让学生充分掌握与语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促进 其价值观和情感的塑造,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知识水平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教会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的目标。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却忽视了其学习过程以及技能。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 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这同样也是语 文教学中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知识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在语文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教学讲授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与此同时,教师 还应该谨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 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与教师也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以便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 读书、思考并对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得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顺利的交流,并且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者多向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与教师都可以在了解学 习语文课本时做到充分、直接且自由,学生的这种轻松积极地状态能够促进其知识水平和技能 水平的提升。 二、通过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在每一次教学之后,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对此进行回想、思考并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这 是教师教学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对其进行总结,从而促进 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反思其实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自身教学的途径,通过反思回想来对自己的 教学中不足进行总结,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优化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新课标实施的情

“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读写结合”是我国写作教学中的一条规律,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家遵从的如何呢?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强调“读写结合”,其实,并未在强调两者的“结合”,而仅仅是强调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乃至于唯一意义,而且往往是不至前提地加以强调,也就是说,“读写结合”在很多情况下只停留于观念,而在写作过程的实际指导中,未真正地找准两者的结合点,结果导致读写分离。 我们通过梳理发现,找不准结合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能找到“空间的结合点”,主要在于不能做到“面”与“点”的结合。所谓“面”就是指只泛泛地要求学生“读”,并要求学生做词语卡片、读书摘录、名言警句荟萃、火花集等,作所谓的材料上的、思想上的和语言技巧上的“积蓄”;所谓“点”是指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每次训练的重点。这些“泛读”,这些“积蓄”,这些“面”上的阅读无疑会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对具体的某一次写作活动的“点”究竟有何现实的帮助,我们往往缺少思考,导致日常的积累与具体的写作活动相脱节,长此以往,学生也失去了“读”的兴趣。二是找不到“时间的结合点”。

我们要求的“读”常常是历时的,即注重平时的积累,但一到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写”时,“读”的大多派不上用场。三是没有找到“学与教的结合点”。这里的“学”指的是学生自己的“读”,学生“读”来的材料如何使用,“读”来的写作技巧如何运用,如何为“写”服务,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具体的指导,或者说指导的操作性不强。因此我们认为,真正的读写结合要加强读写的针对性、共时性和指导性。 一、加强读写的针对性 我们不仅要学生做些“积蓄”“涵养”式的阅读积累,还要“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也就是说,写作需要训练什么,作文需要写什么,就要求学生读什么,读要围绕写来展开,写又紧扣读来进行。如果是进行某一话题或主题式的作文训练,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这一话题或主题来开展阅读阅读,以获取素材,提高认识,丰富思想情感,为写作活动提供思想内容方面的准备;如果是进行某一文体或某些写作技法的训练,就要求学生选取某类文体或运用某些技法的文章进行阅读,以获取这类文体的规则、写作技法方面的知识,为写作技能的形成创造迁移的条件;如果是进行社科类小论文的写作,我们可以组织专题阅读,让学生占有材料,形成观点等。一般来说,我们的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至两项目标,就新人教版的必修课程教材编排来看,它的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建设课题组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 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 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 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这就是说,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结构诸要素中,“说”是关键要素。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注意发挥“听”“说”对思维、读写诸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 “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 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时下,课本剧像一股和畅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更以其演出形态的丰富活泼,观演关系的天然和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通过排演课本剧,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添了自信心,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局限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天地相对窄小,老师每天一成不变的讲解课文的方式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排练成课本剧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013173723.html, 浅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作者:巫超君 来源:《新教师》2017年第07期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在综合能力培养上,要处理好学读和学写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为点缀。”如今,我们的阅读教学确实存在重读轻写的现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以读促写,以写固读,读写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拟题目是读写结合的基本功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让人耳目一新,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而,学生自拟习作题目时,往往因为对拟题不够重视或者没有掌握其要领和基本方法,导致所拟的题目不是偏题就是离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以事件命题的课文,有《大自然的启示》《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以人物或动物命题的课文,有《乌塔》《卡罗纳》等;以事物命题的课文,有《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等;以时间命题的课文,有《中彩那天》等;以地点命题的课文,有《长城》《桂林山水》等。把这些课文的题目归类罗列,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拟题目的方法,并在写作中尝试用恰当的方式确立习作的题目。例如,笔者在布置学生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时,要求学生尝试自己拟定题目。在作文讲评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习作题目串成一段话,在全班学生面前深情地朗诵:“翻阅孩子们的习作,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人夸《挺身而出的英雄好汉》《让座的老人》,更有人《难忘那位清洁工阿姨》。不要问《你的勇气在哪里》,《请伸出你援助的双手》,让《血在脸上流,暖在心中淌》,让浓浓的《邻里情》《师生情》,《温暖》着你我的心田。人人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起《慈母情深》,千般《滋味》涌上心头,《母爱似水》《母爱深深》《母爱如温暖的春风》,让李丹祺、江梓明对《妈妈的手》情有独钟,让官心《“我”想做妈妈的妈妈》,愿我们的母亲幸福安康。然而,张立希认为《谁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看那《大雨中的父与子》不正诠释了《父爱如山》吗?还有那《雪中送‘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爱,愿《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此一来,学生知道了作文题目原来可以这样生动特别,可以拟得这么精彩! 二、模仿练笔是读写结合的基础 这种练笔主要是根据课文提供的某一方面知识或内容进行类似的练笔,可以是一个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或一个场面、一处景物等。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很有特色,那就作为重点讲,然后让学生观察冬天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的外貌,指导学生写一个片段《学校门前》。教学《穷人》一课,可以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桑娜复杂、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