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修2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综合习题卷 有详细解析

必修2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综合习题卷 有详细解析

必修2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综合习题卷  有详细解析
必修2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综合习题卷  有详细解析

2月21日地理作业

下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

2.关于丙国说法正确的是

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于7% ②就业压力大③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突出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在()

A.0~500米B.500米左右

C.500~1000米D.1500米左右

4.该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

A.采矿业的发展B.水源充足

C.林业的发展D.气候适宜

5.图中所示现象反映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非洲东部B.刚果盆地C.长江流域D.德干高原

读下面四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6.图中四国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

7.下列关于四个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B.乙国人口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比失衡

C.丙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降低D.丁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

读我国人口变化及趋势预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期间

A.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性”

B.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

C.总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D.人口死亡率逐渐升高

9.该人口变化趋势将影响

①人口容量②人口政策③人均寿命④产业结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9年央视春晩《“儿子”来了》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表为中国三个区域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形成三个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增长B.人口基数C.自然环境D.人口迁移

11.下列关于三个地区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

A.2005年至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出生率提高

B.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

C.中西部地区人口大量迁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

D.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低

下表为2017年浙江和辽宁两省人口、经济数据统计简表。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浙江省人口出生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年龄构成B.人口性别构成C.人口总量D.经济水平

13.针对辽宁省人口增长特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建议该省

A.健全医疗保险制度,降低人口死亡率B.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人口回迁量

C.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减少人口外迁量D.加强邻省产业对接,提高人口外迁量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养老备受关注。成都被称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宜居城市,因此每年都有很多退休老人迁居成都养老。结合“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4.由图可知我国

A.到2020年65岁以上人口将高达35% B.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C.2035年后退休人口多于劳动人口D.劳动人口比重未来将下降

15.影响退休老人迁居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16.退休老人的涌入对成都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老龄化B.促进商业发展C.增加就业压力D.减轻环境压力

读我国四大区域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7.各潜力区可承载人口

A.与海拔呈正相关B.纬度呈负相关

C.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D.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呈负相关

18.影响青藏地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地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

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9.关于该地人口压力指数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②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③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

④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

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促进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发展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三个不同阶段。在上述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材料二左图示意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右图示意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简述目前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

(2)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

(3)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与解析

1.B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要求学生熟悉人口增长模式,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存在的社会问题。1.甲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右图中没有对应数值;乙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右图中对应数值②;丙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右图中对应数值④;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右图中对应数值①;选择B。

2.丙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于7%,①对;青少年比重小,劳动力缺乏,就业压力小,②错;青少年比重小,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少,③错;一般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④对,选择A。

3.C 4.D 5.D

【解析】【分析】

图示横轴表示所占百分比,最高值约40﹪,在纵轴找出对应的海拔高度范围,约500-1000米。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沿海平原地带,该海拔区域不是平原,不是主要原因,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3.读图,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大值约40﹪,对照纵轴海拔高度,对应的海拔高度大约在500~1000米,C对。A、B、D错。

4.图示区在低海拔处人口分布少,可能位于热带地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沿海平原地带,该海拔区域不是平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D对。采矿业的发展、水源充足、林业的发展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5.图示人口分布百分比先随着海拔升高下降,超过500米后所占百分比上升,然后再下降。非洲东部基带是热带

草原,海拔升高,自然带应是热带荒漠带,不适宜人口分布,A错。刚果盆地海拔低,不符合,B错。长江流域山麓地带最适宜人口分布,C错。图中所示现象反映的地区最有可能是德干高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海拔升高,垂直自然带依次是亚热带、温带植被,更适合人口分布,D对。

6.D 7.D

【解析】

6.根据图示判断,甲图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型,少年儿童比重高,故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图人口出生率约38‰,死亡率约38‰,自然增长率为0;丙图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约25%;老年人口比重约3%,15—64岁人口比重约72%;判断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丁图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选D项。7.结合上题分析,甲国人口增长快,判断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A错误;从乙国的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0增长,不能判断其性别比,B错误;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判断为发展中国家,而逆城市化出现在发达国家,C错误;丁国人口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口比重高,D正确。

8.C 9.D

【解析】

8.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直接读图分析可知,从1965年至2045年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但增长的速度在减慢,即总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C正确;口增长模式由“过渡性”转变为“现代型”,A错;材料中无法得到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和人口死亡率变化情况,BD错误,故选C。

9.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据图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且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将导致劳动力供应紧张,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②④正确;而人口容量主要与地区资源的禀赋状况有关,人均寿命与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关,①③错误。因此本题选D。

10.B 11.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数量变化.

10.结合我国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根据表格中三大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东部大于中西部,判断形成三大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基数,故B项正确。

11.2005年至2010年沿海地带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劳动力人口迁入,故A项错误;西部地带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是因为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迁出,故B项错误;人口年轻化指0—14岁人口比重大,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入,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沿海人口结构将不会年轻化,故C项错误;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降低,D项正确。

【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12.A 13.B

【解析】

12.根据材料信息,浙江常住人口增长率高,浙江经济发达,迁入人口多,迁入人口中以青年人为主,故而出生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年龄构成,A正确;无法通过材料判断浙江省性别构成,且性别构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人口总量与出生率高低关系不大,C错;一般而言,经济水平越高,育儿成本上升,人们生育观念改变,会导致出生率降低,排除D。故选A。

13.根据材料,辽宁省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且常住人口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外迁量大,因此应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人口回迁量,但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是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B正确,CD 错误;辽宁省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可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但这对降低人口死亡率影响相对有限,且辽宁省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的外流,排除A。故选B。

14.D 15.A 16.B

【解析】

14.读图可知,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2020年比例将达到15%左右,A错。由于15岁以下人口比重降低,说明出生率降低,B错。2035年后老年人口比例虽然升高,但是低于15-64岁人口比重,退休人口少于劳动人口,C错。图中15-64岁人口比重在未来比重降低,D对。故选D。

15.退休人口迁居成都,主要是由于成都纬度低,气候温暖,且湿润,生活节奏慢,自然环境优越,适宜老年人生活,故选A。

16.大量退休老人涌入成都,会导致成都老年人比例提高,加剧老龄化,A错。大量老年人进入,有购物需求,促进商业发展,B对。老年人多为退休以后的人口,不会增加就业压力,C错。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增大,D错。故选B。

【点睛】

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17.C 18.B

【解析】

17.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藏地区海拔最高,但可承载人口数量最少,故A项错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纬度比青藏地区高,可承载人口数量较多,故B项错误;四个地区年生物量最多的地区,可承载人口最多,二者呈正相关,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与承载人口呈正相关,故D错误,C项正确。

18.根据表格青藏地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最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光照为其优势条件,故A错误;北方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为我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水资源丰富,故C错误;青藏高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故D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导致年生物量最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也最低,故B项正确。

19.D 20.B

【解析】

19.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压力大,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①错。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环境压力小,环境承载力相对富裕,②错,④对。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说明环境承载力相对超载,③对。 D对,A、B、C错。20.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中、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压力指数小,应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A错。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B对。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不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C错。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D错。

21、【答案】(1)少年儿童比重减少,青壮年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2)积极意义: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

社会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

(3)运用立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或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要注意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并根据材料明确人口红利的概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等。

【详解】

(1)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少年儿童百分比从1982年的33.94减少到2004年的18.15;

青壮年百分比从1982年的60.09增加到2004年的73.35;

老年人口百分比从1982年的4.97增加到2004年的8.5;

(2)“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可提炼出积极意义的答案,但人口红利也会造成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这种社会问题。

(3)我国老龄化问题最严重,并且我国是未富先老,问题比较严重,必须重视,可以从立法、传统、保障制度加强管理和引导。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单识清一化学系列之知嘉祥高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第一章 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一、周期表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 2、结构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3周期)1、2 、短周期(第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过渡元素 3个纵行)第Ⅷ族1个(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 (1)相似性: 点燃点燃 O 2Na + O Na Li4Li + OO 22 222 2 Na + 2HO =2NaOH + H↑2K + 2HO =2KOH + H↑22222R + 2 HO =2 ROH + H ↑ 2 2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

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注: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③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置换金属性弱的金属④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强,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Li到Cs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的金属性逐渐Cs所以从Li到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增强。(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到I)2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 H = 2 HX 22 卤素单质与H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2(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Cl =2NaCl + Br 氧化性:Cl________Br ;还原性:Cl_____Br2222-- 2NaI +Cl =--2NaBr 2NaCl + I 氧化性:Cl_______I ;还原性:Cl_____I 2222--2NaI +Br =2NaBr + I 氧化性:Br_______I ;还原性:Br______I 2222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结论:①非金属性逐渐增弱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注: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②与H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2③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非金属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_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使用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犁的运用 2.《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3.“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奖励农耕 D.商鞅变法 4.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5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6.清人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 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②传统自耕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主要是建立在人口和土地等项目的基础上,这表明 A.我国是人口众多土地广袤的大国 B.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我国历代政权都重视农业的发展 D.封建地主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9.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10.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C.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D.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11.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题

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单元检测题2019 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化学网一直陪伴您。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 小题,每小题4 分,共56 分。每 小题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 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C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数为6 B. 电子数为13 C .中子数为6 D. 质量数为6 2. 下列各组的三种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 C、H、O B.Li 、Na、K C.Si 、P、S D.F 、Cl、Br 3. 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 HX B.H2X C.XH3 D.XH4 4. 下列关于氯、溴两种元素及其组成的物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稳定性:HClBr C.酸性:HCIO4HBrO4 D.氧化性:CI2Br2 5. 下列物质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 B.H2 C.H2S D.NaCl 6. 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为原子序 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7. 已知X为IA族元素,丫为咄A族元素,则X与丫形成的 化合物中相邻原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 A. 离子键 B. 极性共价键 C. 非极性共价键 D. 范德华力 8.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下列有关该元素的推断不正确的 是 A. 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A 族 B. 它的最高正价为+5,负价为-3 C. 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D. 它的非金属性比磷弱比氧强 9.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递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a、Mg、Al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P、S、Cl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 C. Li、Na K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D. N、O、F 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10.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 料,它们是 A.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C.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D. 稀有气体元素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氧B.氟C.碳D.氮 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 3.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135 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 53I叙述正确的是 A.135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135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D.135 53 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4.下列关于3 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3 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B.3 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3 2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3 2He和4 2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6.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 B.X3YZ C.XYZ2D.X2YZ3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8.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9.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 ..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等物质的量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3.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比硫强B.氢化物比HBr稳定 C.原子序数为34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14.已知质量为数为A的某阳离子R n+,核外有X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A.A-x B.A-x-n C.A-x+n D.A+x-n 15. 对于 A Z X和A+1 Z 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6、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C A.13Al B.13Al C.13 C D.13 C 17、对于A Z X和A+1 Z 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及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1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B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Z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20、H218O和D2O分子中的中子数,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1、X元素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22、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 A.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ⅦA族, B.在周期表中处于第2周期ⅤA族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踱.步(dù)袅.娜(niǎo )峭楞楞 ..(léng)蓊蓊 ..郁郁(wěng) B.颤.动(zhàn)落蕊.(ruǐ)潭柘.寺(zhè)脉脉 ..含情(mò) C.涸辙.(hé)蕈菌.(sùn)廿.四桥(niàn)揠.苗助长(yàn) D..漪.澜(yī)深邃.(suì)黑.(xū)混混沌沌 ..(d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寂寞幽辟弥望缕缕清香 B.缈茫宛然歧韵平平仄仄 C.嘻游瞥见镶嵌急不暇择 D.嫩绿攀缘峻峭恍然大悟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D.“行啊,”小王停了一会儿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4.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 B.幽僻品尝柔弱 C.幽僻赏玩柔弱 D.幽静赏玩软弱 5.对下列词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许多人都曾经被譬为瓦尔登湖,但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受之无愧。 在作者看来,瓦尔登湖是纯洁、深刻、博大、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人类社会中,许多人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 (2)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限时训练 单项选择: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 2019年央视春晩《“儿子”来了》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表为中国三个区域人口老龄化变动情况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三个地区老龄人口相对份额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增长B.人口基数C.自然环境D.人口迁移 4.下列关于三个地区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叙述,合理的是 A.2005年至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老龄人口比重下降是由于出生率提高 B.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 C.中西部地区人口大量迁出到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带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 D.全国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是人口寿命延长及出生率低

某研究机构针对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人口状况进行了预测。下图为该研究机构提供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到2030年,与“独生子女政策不变”相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 A.0~14岁人口比例下降B.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 C.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D.人口增长速度变快 6.“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A.教育投入降低B.劳动力素质提高 C.老龄化进程减缓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入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8.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 A.受教育水平B.职业构成 C.地区分布D.性别比例 9.“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下图为辽宁省近十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吐血整理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 1.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呈电中性,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A .13Al B .13AlC .13C D .13C 2.下列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A .Na + B .Na C .Cl D .Cl - 3.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 .K 4019与Ca 4020 B .T 2O 与H 2O C .K 4019与K 39 19D .金刚石与石墨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 .制催化剂的材料B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 .制农药的材料D .半导体材料 5.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Na 、Mg 、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B .I 2、Br 2、Cl 2氧化性依次增强 C .C 、N 、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P 、S 、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6.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 - 、H 2O 、F - B .NH 3、NH +4、NH -2 C .H 3O + 、NH +4、NH -2D .HCl 、F 2、H 2S 7.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 <Y B .原子半径:X <Y C .离子半径:X >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 8.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HClO 4>HBrO 4>HIO 4 B .碱性:NaOH >Mg (OH )2>Al (O H )3 C .稳定性:PH 3>H 2S >HCl D .非金属性:F >O >S 9.同周期的X 、Y 、Z 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 >Y >Z B .单质的非金属性:X >Y >Z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D .原子序数:X <Y <Z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1.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一共有7个周期,每一周期分别有:2,8,8,18,18,32,32,(50)(50)个元 素 4.元素周期表一共有18纵行,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第Ⅷ族,0族。(注意书 写) 5.第ⅠA族(除H):碱金属元素 第ⅦA族(第8,9,10纵行):卤族元素 0族: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化合价定位0) 6.前三周期是短周期,其他周期是长周期。 7.*尽可能完整地默写元素周期表。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 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表现为:与氧气或水反应时的剧烈程度。) 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除铯外,都是银白色。导热性导电性很好: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 堆的传热介质。从上到下,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熔沸点逐渐下降。 4.碱金属元素的保存

Li封存在石蜡中(一般固体,液体也可以) Na浸没在煤油里 K浸没在煤油或石蜡油 铷和铯过于活泼,一般实验室保存不了 8.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方程式与现象 Li,NaK比水轻。Na:浮融游响红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③与O2反应时,Li为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9. 卤素单质保存颜色状态 F2实验室无法保存淡黄绿色气体 Cl2短期保存:集气瓶黄绿色气体 Br2棕色试剂瓶中水封, 深红棕色液体 不用橡胶塞 I2密封,棕色试剂瓶紫黑色固体 10.卤素单质与氢气,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现象 11.*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核素 5.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6.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氢:氕、氘、氚 7.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8.同位素的应用:14C考古时测定文物年代,氘氚用于造氢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语言知识运用(每小题4分) 1.下面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袅(niǎo)娜敛裾(jū)涸(hé)辙媛(yuán)女 B.霎(chà)时一椽(chuán)面颊(jiá)混沌(dùn) C.鞭挞(tà)船舶(pō)隽(juàn)永漪(yī)澜 D.黝(yǒu)黑蕈(xùn)菌瞥(piē)见吞噬(s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消受斑驳丰姿悠远迁延顾步 B.颓废萧索喇叭嬉游梳梳落落 C.攀缘骄弱移锁犹疑繁茂苍绿 D.凝滑黯淡玷污鼓膜慢不经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几年过去了,她那光滑的脸上平添了皱纹,短暂的青春像流水般________。 ②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的则________。我们在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________。 A.消逝淋漓尽致百家争鸣B.消失隐晦曲折百家争鸣 C.消逝淋漓尽致百花齐放D.消失隐晦曲折百花齐放 4.与例句修辞不同的一项() 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A.一阵自行车的铃声,由远而近,洒在溪边的小路上。 B.汤三圆子捏着甜腻腻的嗓子,花言巧语。 C.长江两岸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像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C.司光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真是不刊之论。

英语必修2第一单元周测试题

高一英语第14周晚练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An ________(formal)dance was arranged to give members an opportunity to get known. 2) He bought a book with three pages_______ (miss) . 3) We gave a warm______ ( recept) to the guest. 4) She speaks her lines very ______.(wooden) 5) It has now become ______ (evidence) to us that a mistake has been made. 6) Several people were injured in a bomb______.(explode) 7) The______(wound) were all sent to hospital at once. 8) This morning he received a_______(mystery) letter. 9) To my ______(amaze), Tom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10) They are both experienced ________(sail). Most of the year, they are on the sea.二:用适当的关连词填空。 1)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__ I became a league member. 2) I don't know the reason _______he gave up his well-paid job. 3) The weather turned out to be very good, ______was more than we could expect. 4) It was on October 1, 1949_______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5) The doctor, _______name was Johnson, was a Cambridge graduate. 6) We came to the tower, _______we stayed for two days. 7) Tom is the only boy _______hasn't made any mistakes in the English test. 8) The museum_______people come and visit everyday is world famous. 9) The clock struck thirteen,________ made everyone laugh. 10) They talked about the things and persons _______they remembered in the school. 三: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The Amber Room, the gift from Frederick William I to Peter the Great with an__1__(amaze) history, was given this name because several tons of amber were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

一、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金属性是指气态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离能数值越大,它的金属性越弱。 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越易形成阳离子) 1、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除外)。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与水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3、常温下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4、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极少数除外)。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 , 6、(氢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如铝热反应。 8、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大,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大,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 三、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子亲核能来表示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子亲核能越大,它的非金属性越强。 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 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与H2化合的条件。反应条件越容易,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4、(最高价的含氧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F、O除外)。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5、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精选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精选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给出下列命题 (1)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是完全相同的,则这个几何体是正方体 (2)如果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矩形,则这个几何体是长方体 (3)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矩形,则这个几何体是长方体 (4)如果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等腰梯形,则这个几何体是圆台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四个项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A.3 B.4 C.3 D.6 3、长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之和为11,十二条棱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 A.2 B. C.5 D.6

4、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平行于圆锥的一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B.平行于圆台的一条母线的截面是等腰梯形 C.过圆锥顶点的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D.过圆台一个底面中心的截面是等腰梯形 6、过球面上两点可能作球的大圆的个数是( ) A.有且只有一个 B.一个或无数多个 C.无数多个D不存在这种大圆 二、填空题 7、用长、宽分别是3和的矩形硬纸卷成圆柱的侧面,则圆柱的底面半径是___________ 8、给出一块正方形纸片,边长为a,用它剪拼成一个长方体模型,则这个长方形的体积为__________ 9、若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4cm、3cm,把它们两个全等的面重合在一起组成大长方体,则长方体的对角线最长为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正四棱台AC的高是17cm,两底面的边长分别是4cm 和16cm,求这个棱台的侧棱长和斜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2.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 C.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4.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 6.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7.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地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 明 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 8.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 门 10.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 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11.下列生产工具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西汉耧车模型 B.高转筒车模型 C.翻车模型 D.水排模型 12.中国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和当时最著名的两大纺织中心 分别是()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微粒中,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的是( ) ①18O ;②12C ;③26Mg ;④40K ;⑤40Ca A.①② B.②⑤ C.只有④ D.③④ 2.X 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 3XO 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 .HX B .H 2X C .XH 4 D . XH 3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 HCl MgCl 2 NH 4Cl B H 2O Na 2O CO 2 C CaCl 2 NaOH H 2O D NH 3 H 2O CO 2 4.已知某粒子 n A Z R ,则元素R 的原子序数是( )。 A .Z B .A-Z C .Z-n D .Z+n 5.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 、B 、C 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B 的质量数,B ) A. B 为第二周期的元素 B. C 为V A 族元素 C. 三种元素都为金属元素 D . C 是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非金属 6.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A .r (Na +)/ r (Na) B .r (Cl -)/ r (Cl) C .r (Na)/ r (Mg) D .r (Ca)/ r (Mg) 7.下列关于3 2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3 2He 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 .3 2He 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 .3 2He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3 2He 和4 2He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10.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11.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12.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 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 ..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1.下面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A.袅(niǎo)娜敛裾(jū)涸(hé)辙媛(yuán)女 3.B.霎(chà)时一椽(chuán)面颊(jiá)混沌(dùn) 4.C.鞭挞(tà)船舶(pō)隽(juàn)永漪(yī)澜 5.D.黝(yǒu)黑蕈(xùn)菌瞥(piē)见吞噬(shì) 6.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7.A.消受斑驳丰姿悠远迁延顾步 8.B.颓废萧索喇叭嬉游梳梳落落 9.C.攀缘骄弱移锁犹疑繁茂苍绿 10.D.凝滑黯淡玷污鼓膜慢不经心 1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2. 13.①几年过去了,她那光滑的脸上平添了皱纹,短暂的青春像流水般________。 14.②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的则________。我们在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________。 15.A.消逝淋漓尽致百家争鸣B.消失隐晦曲折百家争鸣 16.C.消逝淋漓尽致百花齐放D.消失隐晦曲折百花齐放 17.4.与例句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18.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9.A.一阵自行车的铃声,由远而近,洒在溪边的小路上。 20.B.汤三圆子捏着甜腻腻的嗓子,花言巧语。 21.C.长江两岸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22.D.像多数的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 23.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4.A.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大家不拘一格,那场面可真热闹。 25.B.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检测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2.《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3.安徽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下表据《安徽历史名人词典》统计,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五代人才少于秦汉魏晋南北朝说明经济重心未开始南移 B.五代时期人才数量多于隋朝反映了乱世比盛世更易造就人才 C.明清时期人才数量最多反映了封建社会仍处于高度发展阶段 D.人才数量总体不断增长反映了安徽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4.《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A.在私营作坊工作 B.职业世袭 C.频繁地更换工种 D.临时工人 6.“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元·熊磵谷)诗中描写的是 A.长安城东西织室丝织业生产的景象 B.苏杭等地织造局丝织品生产的景象 C.江南农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生产的景象 D.苏杭等地手工工场棉纺织业生产的景象 7.下图为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1980年在今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山出土,现为南京博物院标志性文物。其结构可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灯座为一头伫立状的黄牛,灯盏的外观如一座亭子,烟道为一弧形圆管,成为灯盏与牛腹之间的通道,在牛腹中储以水,烟炱即可溶于水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练习题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 一、单选题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 面积/×104km2 37.8 79.6 156.6 768 人口/万人12500 14000 236 1766 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 1.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2.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现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4.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6.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问题。 7.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