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学基本方法 四个

管理学基本方法 四个

管理学基本方法 四个
管理学基本方法 四个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称,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知道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在管理实践中,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替代的。管理方法一般分为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技术方法,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一、管理的法律方法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法律方法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法律规范的形式与内容也极为丰富,法学上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法律,并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统一的法律体系。管理的法律方法中,既包括国家正式颁布的法,也包括各级政府机构和各个管理系统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社会规范。法律法规一般是由一系列单项的法律、法规所组成的,比如国家经济管理总体方面的,有计划法、工业法、农业法、商业法、基本建设法、财政法等;在流通领域的管理方法,有商标法、价格管理法、外汇管理法、证券交易法等;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和深入,还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对外贸易法、涉及税法、涉及金融法、涉外经济合同法等等。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遵循事物自身的客观规律。

法律方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法规而缺乏司法和仲裁,就会使法规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效力;法规不健全,司法和仲裁工作则无所依从,造成混乱。

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体现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法律方法既要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又要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调动各个企业、单位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

法律方法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活动的方法。这里有双重作用问题,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如果各项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就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也可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法律方法由于缺少灵活性和弹性,易使管理僵化,而且有时会不利于企业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因为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就企业管理而言法律方法不仅要求企业掌握和运用“企业法”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运用民不赋予的权力和义务。企业成为法人,一方面其权利地位受到法律保护,可以自觉地去抵制和克服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乱摊派”、“多方向企业伸手”等不正之风;另一方面企业的义务和责任也严格化了。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是企业法人代表,企业的每个职工是享有公民权的自然人。有关法律对企业法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规定,法律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企业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制订自己的管理规范,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有效地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宏观法规在本单位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避免与法律、法规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不能企望法律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发生作用。而法律范围之外,还有各种大量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需要用其他方法来管理和调整。所以,法律方法应该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管理目标。

二、管理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行政法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的特点。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任何部门、单位总要建立起若干行政机构来进行管理。它们都有着严格的职责和权限范围。由于在任何行政管理系统中,各个层次所掌握的信息绝对是也应当是不对称的,所以,才有了行政的权威。上级指挥下级,完全是由于高一级的职位所决定的。下级服从上级是对上级所拥有的管理权限的服从。

(二)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

行政方法是实现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只能正确运用,不断克服其局限性,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

服务是行政的根本目的,这是由管理的实质、生产的社会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决策的。行政不以服务为目的,必然导致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行为;而没有行政方法的管理,同样达不到服务的目的。服务,就企业管理的行政方法来说,是为基层、为生产和科研第一线、为全厂职工服务。

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

因为它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管理效果,基本上取决于领导者的指挥艺术和心理素质,取决于领导者和执行者的知识、能力。

3.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

首先,领导者驾驭全局、统一指挥,必须及时获取组织内外部有用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决策,避免指挥失误。其次,上级要把行政命令、规定或指示迅速而准确地下达,还要把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和预测信息发送给下级领导层,供下级决策时使用。总之行政方法要求有一个灵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4.不可单纯依靠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的运用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因此,对行政下属来说有较强的约束力,较少遇到下属的抵制,这种特点可能使得上级在使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的要求,从而容易县长官僚主义作风,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所以,不可单纯依靠行政方法,要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行政方法和管理的其他方法、特别是经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管理的经济方法

(一)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这里所说的各种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具有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等特点。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可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1.价格

在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里,价格是计量和评价劳动的社会标准,价格的高、低、涨、落,会直接影响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他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价格

体系合理,是社会的经济活动能实现良性循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国家运用价格一杠杆来调节生产与供求,调整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就企业和外部的关系而言,企业要在价格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正确地制定本企业产品的价格,运用好浮动价格和季节差价等经济杠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改善企业经营地位,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税收

税收是国家取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根据宏观控制的需要,合理制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来调节生产和流通,调节一部分企业的利润水平,控制消费的过快增长,使社会经济的内部结构、发展趋势、活动规模等趋于合理。

3.信贷

信贷是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的总称。信贷是最为灵活、有效的经济杠杆。银行信用活动以吸收存款和储蓄形式,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同时,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贷款形式发放给生产经营单位,满足其资金需要,达到管理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其具体手段主要有:贷与不贷、多贷与少贷及差别利率和贷款期限等。

4.利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反映经济组织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不仅在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里,在不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里,为了加强对下属单位经济效益的控制,也有模拟事业部制的办法,给各生产单位下达利润指标的。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根据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决定各个单位的奖金和生产发展基金总额。所以,利润把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促使企业劳动博得从关心个人利益的角度更多地关心企业的经营及其成果。

5.工资

工资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这一经济手段直接涉及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正确使用它,对于调动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和职工个人的劳动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应当按照职工每个时期实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联系企业的经济效益来支付职工的工资。现实中的许多弊病都是由报酬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所以管理工作中必须用工资这个杠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6.奖金与罚款

奖金是根据职工对企业所作额外贡献的大小,用货币形式付给职工的奖赏。奖金的名目和条件应能表达企业领导者对职工行为的期望,应能对职工的行动方向和努力目标具有引导

作用。罚款是对职工违反规章制度幽会企业群体造成危害的行为进行的经济惩罚。它可以制约或收敛某些人的不轨行为,迫使人们努力完成劳动或工作定额。

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二)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

经济方法与其他方法一样,必须正确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1.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人们除了物质需要以外,还有更多的精神和社会方面的需要。在现代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物质利益的刺激作用将逐步减弱,人们更有甚者需要接受教育,以提高知识水平和思想修养。再者,如果单纯运用经济方法,易导致讨价还价,“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易县长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所以,也必须结合教育方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2.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既要发挥各种经济杠杆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视整体上的协调配合。如果忽视综合运用,孤立地运用单一杠杆,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价格杠杆对生产和消费同时有方向相反的调节作用。提高体格可以促进生产,但却掏消费。但在经济生活中有些产品具有特殊的性质。因而,仅凭单一的价格杠杆就以公奏效,必须综合运用一组杠杆。

四、管理的教育方法

(一)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管理的人本原理认为,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第一,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水平素质,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的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因此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对组织成员不断进行培养教育,就必然成为管理者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就涉及与人的素质完善有关的各方面。

1.人生观及道德教育

要教育职工树立为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奋斗献身的远大理想,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学抵制损公肥私、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权谋私、藏族勒索、贪图享乐等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要教育职工遵守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钻研业务,忠于职守。这种教育单凭教条式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应当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案例、典型,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

2.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谋求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苦难史和革命斗争史,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社会主义的今天,更加发奋为祖国繁荣昌盛而献身。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它要求人们置集体利益于人利益之上。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要着重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集体生活中发挥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热爱集体,关心集体。

3.民主、法制、纪律教育

管理的人本原理告诉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企业广大职工办好企业,不仅企业领导层在进行企业管理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本企业职工的利益,而且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同时还要对职工进行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教育。民主体现在职工有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有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权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也有权限参与企业管理,但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由于信息和能力的限制,参与的程度和方式是有限度和有条件的。切不可自以为是“主人”就存有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空想。

企业在扩大民主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劳动纪律和工作纪律,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制裁和打击各种不法行为和违纪行为,并同种种压制和破坏民主的行为作斗争,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才能使职工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

4.科学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是提高职工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企业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这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不有不产生重大的影响。应当从战略的高度下大决心、花大力量进行智力投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根据工作的需要,

对各类人员逐步进行系统培训和职业训练,尽快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

5.组织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信仰、规范、知识、道德、法律和行为标准,具体表现为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文化包括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它们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内容和形式。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它是组织员工内在的思想观念与外在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统一。组织文化具有指导、约束、凝聚、激励、辐射的功能。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从直接意义上来说,主要包括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民主、企业风俗习惯、企业道德规范等企业的纯精神、纯观念因素,也可称隐性文化。(2)从间接意义上来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企业制度、企业规章、企业形象、企业典礼仪式、企业组织领导方式及其他一切行为方式中所体现的精神因素,可称为行为精神因素,也可称半显性文化;另一种是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企业技术和设备、企业外貌和标志形象、企业教育与文化活动等一切有形物质因素中体现的精神因素,即物化精神因素,也称显性文化。

组织要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来创造促进职工素质不断完善的精神环境。在组织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突出管理的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组织文化的主体是组织员工,组织员工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把人作为第一因素,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合理使用人、全方位地提高组织员工的素质,作为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采用教育、启发、诱导、吸引熏陶和激励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员工的命运共同感,工作责任感,事业开拓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员工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规范和行为准则,促使每个人都能把其内在潜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个具有独特而优秀组织文化的组织,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教育的方式

我国企业在长期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行为科学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又给教育方法增添了新的经验。教育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普遍认识到,对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必须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进行疏导,而不应依靠粗暴的训斥、压制和简单的惩罚来解决问题。对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也不宜全部采用以讲授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因为在讲授方式中,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状态,接受知识的效率并不高,所以应当减少讲授方式,而较多地采用有目的、有指导的

小组讨论、现场实习和体验学习等方法,让受教育者按他们自己创造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国内外许多企业在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诸如案例分析法、业务演习法、事件过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拓展训练法等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可供各企业选择采用。总之,教育的方式应灵活方便,讲求实效。

五、管理的技术方法

(一)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

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当今社会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管理者,要想在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对组织中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协调,以维持、巩固和增强组织的活力单凭传统管理手段是远远不够的。相反,环境的多变性和组织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者必须善于运用业已发展起来的、并被管理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各类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有效的管理离不开技术,尽管不同的管理者,尤其是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可能不一样。可以这样说,在当今社会,不使用技术,就谈不上真正珠管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管理的技术方法,以突出技术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或突出技术与管理的不可分性。技术方法是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类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它具有客观性、规律性、精确性、动态性的特征。从这种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技术和管理的前提与本质有关,我们称之为信息技术和决策技术。另外一些技术与管理过程的每个阶段有关,根据阶段的不同,我们把这样的技术划分为计划技术、组织技术和控制技术。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其中少了“领导技术”,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领导的对象是有感情的人,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领导者影响下属的能力或力量,而能力或力量主要来自职位与权力、人格魅力以及所掌握的技巧,与技术基本无关。最后,作为管理轴心的创新包括了技术创新,这要求管理者必须了解或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以便正确地指导组织中的技术创新,而且管理者所了解或掌握的技术也需要创新,应随着时代的进步、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管理的前提与本质,还是管理的各项职能(除了领导),都需要技术,技术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管理的技术方法的实质是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善于使用技术方法

的管理者通常能把技术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管理问题,选用不同的技术;(2)在了解每种技术的适用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所掌握的技术用到实处,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必然结果。可以这样说,不注重技术方法的管理者必定是落伍者,终将被淘汰。

(二)技术方法的正确运用

管理者要想正确运用技术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在某些场合,技术可能很管用,但在其他场合,技术可能不管用。如对单只股票价格的预测,技术有时就没有经验判断和直觉来得准确。这就是说,技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或技术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管理者既不能否定技术的重要性,也不能盲目迷信技术。

其次,既然技术不是万能的,管理者在解决管理问题时,就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方法。相反,应该把各种管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多管齐下”,争取收到较好的效果。

再次,管理者使用技术方法有一定的前提,即他本人必须或多或少掌握一些技术,知道技术的价值所在和局限所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组织内外的技术专家参与进来,发挥他人的专长,来弥补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

【案例阅读】西安杨森的人性化管理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0月。合资中方以陕西省医药工业公司为代表,外方为美国强生公司的成员比利时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一、严格管理,注重激励

合资企业的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是由几家中方合资单位提供的。起初,他们在管理意识上比较涣散,不适应严格的生产要求。有鉴于此,合资企业在管理上严格遵循杨森公司的标准,制定了严格的劳动纪律,使员工逐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较高层次的员工中,价值取向表现为对高报酬和工作成功的双重追求。优厚待遇是西安杨森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不断丰富的工作意义,增加工作挑战性和成功机会则是公司善于用人的关键所在。在创建初期,公司主要从“人员—职位—组织”匹配原则出发,选用那些具有冒险精神、勇于探索、争强好胜又认同企业哲学对企业负

责的人作为销售代表,采用的是个人激励。此时,西安杨森大力宣传以“鹰”为代表形象的企业文化,“鹰是强壮的,鹰是果敢的,鹰是敢于向山颠和天空挑战的,他们总是敢于伸出自己的颈项独立作战。在我们的队伍中,鼓励出头鸟,并且不仅要做出头鸟,还要做搏击长空的雄鹰。作为企业,我们要成为全世界优秀公司中的雄鹰。”

二、注重团队建设

在1996年底的销售会议中,学习并讨论“雁的启示”:“……当每只雁展翅高飞时,也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由于组成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1%的飞行范围”。

“当某只雁离队时它立即感到孤独飞行的困难和阻力。它会立即飞回队伍,善用前面同伴提供的‘向上之风’继续前进”。

三、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环境

每当逢年过节,总裁即使在外出差、休假,也不会忘记捎给员工一份祝福。员工过生日的时候,总会得到公司领导的问候。员工生病休息,部门负责人甚至总裁都会亲自前去看望,或写信问候。员工结婚或生小孩,公司都会把这视为自己家庭的喜事而给予热烈祝贺,公司还曾举办过集体婚礼。公司的有些活动,还邀请员工家属参加,一起分享大家庭的快乐。主办的内部刊物名字就叫《我们的家》,以此作为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相互关怀的桥梁。

经过公司的中外方高层领导之间几年的磨合,终于形成共识:职工个人待业、就业、退休保险、人身保险由公司承担,由部门专门负责;员工的医疗费用可以全部报销。在住房上,他们借鉴新加坡的做法,并结合中国房改政策,员工每月按工资支出25%,公司相应支出35%,建立职工购房基金。

四、加强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

1996年11月22日,西安杨森的9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和销售骨干,与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及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代表一起由江西省宁岗县茅坪镇向井冈山市所在地

的茨坪镇挺进,进行30.8公里的“96西安杨森领导健康新长征”活动。他们每走3.08公里,就拿出308元人民币捐献给井冈山地区的人民,除此以外个人也进行了捐赠。公司还向井冈山地区的人民医院赠送了价值10万元的药品。

1996年冬天的早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一支身穿“我爱中国”红蓝色大衣的30多人的队伍,中国人、外国人都有,连续许多天进行长跑,然后观看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高唱国歌。这是西安杨森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部分。1。

前任美籍总裁罗健瑞说:“我们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使员工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使我们企业更有凝聚力。因为很难想象,—个不热爱祖国的人怎能热爱公司?而且我也爱中国!

资料来源:代凯军.管理案例博士评点:中外企业管理案例比较分析.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本章小结】

管理的原理是对管理活动及其运动规律的概括,是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内在本质的反映,对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些原理是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理、效益原理和伦理原理。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称,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知道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管理方法有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技术方法,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复习思考】

1.什么是伦理原理,它与法律、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试述管理的方法创新在现代管理中的必要性。

3.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是什么?在现代管理中可如何运用经济方法?

4.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原理?为什么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5.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这三者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案例分析】

对有效管理的不同看法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两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都普遍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运功们都非常注重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问题分析:

1.结合该案例谈谈你对“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这句话的看法。

2.结合该案例谈谈你对管理的动力原理的看法。

管理学控制习题

六章控制职能 1.传统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答案:预算、统计资料、专题报告、盈亏平衡分析、经营审核、深入现场。 2.简述控制的动态性特点。 答:组织是动态的,其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管理控制应具有动态的特征,这样可以提高控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简述现场控制的弊端。 答:1)容易受到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2)应用范围较窄。3)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 4.简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即:控制的对象)简述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即:控制的对象) 答:1)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2)资源投入3)组织活动 5、简述制定控制标准的步骤。 答:1)确立控制对象。2)选择控制重点。3)制定控制标准。 6.简述工业企业常用的控制标准。 答:1)时间标准。如工时、交货期等。2)数量标准。如产品数量、废品数量等。3)质量标准。如产品等级、合格率等。4)成本标准。如单位产品成本等。 7.简述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答:1)统计标准: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2)经验标准: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3)工程标准: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标准。 8.简述控制标准的制定要求。

答:1)便于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衡量。2)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3)应与未来的发展相结合。4)应尽可能体现出一致性。5)应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6)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9.对控制信息有什么要求? 答:控制信息应具备以下特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 10.怎样理解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答案:(1)一方面,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因为由于主客观原因,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控制工作起着执行和完成计划的保障作用,以及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新的计划、新的目标和新的控制标准的作用。通过控制工作了解偏差和纠正计划。 (2)另一方面,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还表现在管理的五个职能中它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控制工作还处于管理的全过程中,它不仅可以维持其他职能的正常活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来影响其他职能的活动。通过纠正偏差的行动,控制工作与其他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11.为什么纠正偏差是控制的关键? 答案:(1)它体现了执行控制职能的目的。控制职能,就是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同计划所制定的控制标准对照,从而发现执行情况同计划目标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使这种偏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达到保持组织系统的活动稳定的目的,也就是纠正偏差的目的。 (2)纠正偏差,将控制工作同管理的其他职能结合在一起。纠正偏差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工作内容。通过确立目标,修订计划,改变组织结构,调整人员配置以及在指导与领导方法上的重大改进,可以使纠正目标的工作取得满意效果,使得整个控制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12.简述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相同点? 答案:(1)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管理控制系统实质上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信息反馈,发现管理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促进系统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改变,使之逐渐趋于稳定、完善,直至达到优化状态。(2)管理控制也有两个前提条件,即计划指标

管理学原理大纲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企业,而且还包括一般的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学的一般性决定了它有很大的适应性;管理职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管理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和介绍管理学一般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了解管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管理问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管理的定义及管理的主要职能 2.熟悉作为管理者的相关角色和技能 3.了解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脉络以及著名的一些代表人物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 本章难点: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职能 (一)决策 (二)计划 (三)组织 (四)领导与激励 (五)控制 (六)创新 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管理活动必须要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二)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的实践特征,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同时还要有灵活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1、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2、要保证管理的成功,管理者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 第二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三大类,十种角色:(一)人际角色 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二)信息角色 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三)决策角色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D;2.A;3.A;4.B;5.D;6.A;7.D;8.A;9.A;10.B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A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B)。 A、时间序列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简单平均法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D)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B.130C.60D.30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A)。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D )。 A、即席发言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非结构式面谈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A)。 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C.产品的服务质量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 1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B)。 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D.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5.×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2分,共20 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3.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4.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 实现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A.资源配置的优化 B.利益的再分配 C.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 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属于()。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C非程序化决策 6.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则。 )原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C目标任务 7. 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8.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这种领导方式属于(导。 )领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均权型 9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A、60-70% B、70-80% C、80-90% 10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C企业结构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改正。每题 2 分,共20 分) 1.?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3.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 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4.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5.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6.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 的预测。 7.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 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8.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 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9.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 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10.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 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行为科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二节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人本原理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五节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二:效益的评价 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管理学基础 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组织形式。A.最有效和合理的B.最符合需要的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 A、时间序列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简单平均法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B.130C.60D.30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 A、即席发言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非结构式面谈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 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C.产品的服务质量 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 1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 A.正式途径内的关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D.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 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组合而成。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7.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8.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才是控制的主体。 9.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帐面记录,是可靠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 1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2.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3.管理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激励过程。 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零基预算方法。 五.案例分析(20分) 某市“宇宙”冰箱厂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该厂厂长周冰是个思路敏捷、有战略眼光的人,早在前几年“冰箱热”的风潮中,他已预见到今后几年中会渐渐降温,变畅销为滞销,于是命该厂新产品开发部着手研制新产品,以保证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果然,近来冰箱市场急转直下,各大商场冰箱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积压。好在宇宙厂早已有所准备,立即将新研制生产出的小型冰柜投放市场,这种冰柜物美价廉,一问世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宇宙厂不仅保证了原有的市场,而且又开拓了一些新市场。但是,近几个月来,该厂产品销售出现了一些问题,用户接二连三地退货,要求赔偿,影响了该厂产品的声誉。究其原因,原来问题主要出在生产上。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李英是半年前从本市二轻局调来的,她今年42岁,是个工作勤恳、兢兢业业的女同志,

管理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 B ) A、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决策、指挥、控制 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除了管理实践推动之外,大量地借鉴,应用其他学科,如系统理论、信息科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新成果、这体现了管理学的( A )特性。 A、综合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在我国最早的管理学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在( C )著作中指出企业家要从“智、信、仁、勇、严”等五个方面来塑造自己。 A、《道德经》 B、《孟子》 C、《孙子兵法》 D、《周礼》 “科学管理之父”是指( A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是指(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是指( C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 A )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A、泰罗科学管理 B、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C、韦伯组织理论 D、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是指( B ) A、人类有了集体劳动到18世纪 B、18世纪到19世纪末 C、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学说 C、行为科学理论 D、期望理论 ( A )是泰罗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管理和一般原理》 C、《社会和经济理论》 D、《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马克斯·韦伯在()一书中,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社会和经济理论》 C、《管理要素》 D、《计件工长制》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 A、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B、实行计件工资 C、提高效率 D、实行职能工长制 美国切斯特·巴纳德是()学派的创始人。 A、社会系统学派 B、经验主义或案例学派 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D、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提出有关激励问题的学派是() A、经验主义或案例学派 B、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C、沟通中心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 ()把管理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A、泰罗 B、法约尔 C、孔茨 D、梅奥 下面关于“管理理论丛林”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A、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叫管理理论丛林 B、管理理论丛林中各个流派彼此相互独立 C、管理理论丛林至少可以划分十个学派 D、管理理论丛林中各个流派基本目的不同 群体行为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是()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修订版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5—10 B.10—15

管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解析

《企业管理基础》学习指导 第一章企业综述(一般 名词解释1、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具有较紧密联系的企业群体组织,其核心是技术、经济和资金实力较雄厚的集团公司。2、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经营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协同作用,促使方针目标和总体战略实现的一些主观条件的总称。 3、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独具的,支撑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二、填空题1、__产权___是指财产在市场交易中所体现的支配权。2、在企业的权益中,居首要地位的是生产__经营决策__权。 三、单项选择题1、中间商属于企业环境的( D 。A、经济环境B、竞争环境C、行业环境D、微观环境 2、新闻媒体和其他媒介机构属于微观环境中的( C 。A、供应者B、中间商C、社会公众D、竞争者 3、经营根据外部环境决定目标,经营的核心在( B 。A、效益B、决策C、协调 D、盈利 四、多项选择题1、企业的概念表现了企业的下列特征(ABCE 。A、营利性B、责任性C、自主性 D、经营性 E、合法性 2、企业与家庭组织的区别是(ABD 。A、目的不同B、规模不同C、范围不同D、分工不同E、 人员不同 3、企业的宏观环境包括(ACDE 。A、文化环境B、竞争环境C、经济环境D、科技环境E、自然 环境 4、微观环境也称个体环境包括(ABCE 。A、供应者B、中间商C、购买者D、企业战略E、 政府部门 五、判断改正题1、合伙经营者仍属于自然人。( √2、公司需由三个(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Ⅹ 3、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Ⅹ 4、企业管理是在静态的环境下进行的。(Ⅹ 六、简答题1、为什么说股份制企业是一种混合所有制形式?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可以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企业法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可以是自然人,所以股份制企业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的形式。 2、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股份制企业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归股东所有;企业具有法人资格;股东依其股份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董事长

管理学原理 第6次

A型题: 1. 如果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沟通的信息较少,这意味着该组织: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顺畅,运作良好 B.有相当多的人好搬弄是非,传播小道消息 C.充分发挥了非正式沟通通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交流 D.正式沟通通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2. 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下级向上级报喜不报忧的现象,从沟通上分析,这属于纵向沟通中的: A.夸张 B.扭曲 C.过滤 D.焦虑 3. ( )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A.部门 B.团队 C.组织 D.小组 4. 在几种基本的团队类型中,()是对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 A.过程改进团队 B.工作团队 C.结果管理团队 D.结构改进团队 5. ()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其中每个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种沟通形势由于沟通渠道很多,组织成员的平均满意程度高且差异小,所以士气高昂,合作气氛浓厚。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全通道式沟通 D.环式沟通 6. 带领和指挥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地去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是管理的: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7. 为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从而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属于: A.计划工作 B.组织工作 C.领导工作 D.控制工作

8. ()主要是下属依照规定向上级所提出的正式书面或口头报告。 A.下向沟通 B.上向沟通 C.横向沟通 D.斜向沟通 9. 美国管理学家科曼将()等理论结合在一起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错误:正确答案为:C A.四分图理论、成就需要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 B.成就需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强化理论 C.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 D.成就需要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10. 下列沟通形式中适用于领导者工作任务繁重,需要有人协助筛选信息,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又要对组织实行有效控制的情况的沟通网络是: A.环式沟通 B.链式沟通 C.Y式沟通 D.轮式沟通 11.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在《第五项修炼》中极力强调一个团队的重要性。 A.利克特 B.彼得?圣吉 C.穆登 D.赫茨伯格 12. 某大型制造公司的一个分公司的工作绩效一向比其他分公司高。这个分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很少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最近,该分公司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均出现下降。总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询问管理顾问,是否可以派入外部管理人员形成不同意见的冲突,从而解决经营状况逐渐恶化的情况。最合适的回答应该是:错误:正确答案为:D A.意见不同而产生的冲突是一种机能失调,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冲突可以说是在冒险 B.若冲突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可以鼓励冲突的产出 C.该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共事已经很 长时间,应允许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D.外部来的管理人员可以带来新的方法,对该分公司的经营有利,出现一些冲突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13. 在方格图上,布莱克和穆登提出了四种基本的极端类型方式。其中,()是主管人员极少关心生产,主要关心人。在他们促成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轻松、友好并且快乐,但谁也不关心作出协同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 A.5.5型管理 B.9.9型管理 C.1.9型管理 D.9.1型管理

2015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5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 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2.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 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 愈强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 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 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A.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B.因人设职,视能授权 C.任人唯贤 9.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 A.管理方格理论 B.权变理论 C.管理系统理论 10.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

管理学控制

第五章控制 主要内容: ?控制的含义和必要性 ?控制理论 ?控制的基本类型 ?控制的过程 ?有效控制的特征 ?控制的方法 一控制的内涵与类型 1、内涵 控制是保障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 2、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从而 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管理权力的分散。企业分权程度越高, 控制就越有必要。 工作能力的差异。 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优点:⑴防患于未然;⑵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它的纠正措施往往是预防式的,作用在计划执行过程的输入环节上,工作重点是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需要的条件多。要拥有大量准确可靠的信息,对计划行动过程有清楚的了解,懂得计划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性并要随着行动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 同期控制(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 ?企业在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优点:具有指导的职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缺点: ⑴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 ⑵应用范围较窄; ⑶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反馈控制(成果控制或事后控制) ?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工作或行为的结果上,通过对工作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采取措施,从而矫正今后的行动。 ?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及职工成绩评定等 ?缺点:滞后、损失已经发生。 ?反馈控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计划的制定的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 二、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 基本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绩效;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定义: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求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组织所面临的3C环境:环境在迅速变化(change),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在市场上顾客(customer)居于主导地位,或者说是买方市场。 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做什么(What to do it)?为什么做(Why to do it)?何时做(When to do it)?何地做(Where to do it)?谁去做(Who to do it)?怎么做(How to do it)?简称5W1H。 计划工作的要求:1、计划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计划的民主性和群众性3、计划的权威性计划工作的特征/性质: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效率性5、创新性 计划工作的积极意义:1、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于组织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组织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 计划的类型:1、按计划时间跨度的长短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2、按职能空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与人力资源计划。3、按涉及范围的大小可以将计划分为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4、按计划内容的明确性程度,计划可分为指导性计划与具体计划。5、按是否是例行活动,计划可分为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6、按计划对象的综合程度,计划可分为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7、把计划的内容按不同表现形式,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等几种类型。 计划工作的原理:1、木桶原理(限定因素原理)2、许诺原理3、灵活性原理4、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工作/编制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7、拟定派生计划8、编制预算 计划工作编制的原则1、计划的目的必须明确。计划不会无缘无故地制定,对所要实现的恶目标必须清楚地确认。2、计划必须根据明确的数据和信息制定。3、企业不同部门制定的计划必须要互相协调,避免冲突和混乱。必须了解与处理好一个部门的计划对其他部门计划产生的影响,企业的各分支计划、行动计划要互相协调,还应与企业总计划协调一致。4、设定计划所要到达的标准,并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没有标准或标准不足,则很难对计划执行得情况加以全面的检查、分析、调整。5、制定的计划要有一定的弹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6、计划的制定要有成员的广泛参与。7、计划必须是可以实现的。 计划工作/编制的方法:1、滚动计划法2、网络计划法3、计划—规划—预算方法4、运筹学方法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组织工作的概念:1、通过组织构建确保组织内容的完成2、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去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组织工作的特点: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组织工作的内容:一、组织设计1、任务分工2、部门化3、层次化4、确定权责关系二、人员配备三、加强组织协调,推进组织的有效运行四、组织的变革与创新 组织工作步骤:1、职能分析2、设计组织的横向和纵向结构3、联系方式的设计4、人员配备5、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关系协调6、反馈和修正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计划)的重要性。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A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定性预测法)。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30)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 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非结构式面谈)。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B、激励因素C、成就因素D、需要因素 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1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二.判断正误 ×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 √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组合而成。 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7.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8.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才是控制的主体。 ×9.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帐面记录,是可靠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 ×1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作“管理论理的丛林”,其中的主要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 2.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较容易解决; (2)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 (3)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3.管理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管理系统理论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下类型: (1)专权命令式。即领导人极为专制,对下属缺乏信任,主要用恐吓和惩罚来激励下属,惯于由上而下地下达命令、传递息,决策权高度集中。 (2)温和命令式。即领导者允许下属反映意见和提出要求,允许下属一定的决策权但严加控制。 (3)协商式。领导者对下属有较高的信任度。以允许下属参与管理的方式激励他们;注意倾听下属意见,重大决策由领导裁决,具体事项则由下属安排或协商解决。 (4)参与式。即主管领导对下属完全信赖,凡事听取下属意见并酌情采用;鼓励下属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和评价工作;鼓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7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2.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原则。 A.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B.因人设职,视能授权 C.任人唯贤 9.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 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A.管理方格理论 B.权变理论 C.管理系统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