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朗读磁带。

3.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

4.课件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他们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紫川尺疑绝瀑布银河黄鹂白鹭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指名读,全班读。

(3)交流其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

(1)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画出停顿。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二、用"四步法"学习《望庐山瀑布》

课堂交流。

(一)释诗题:

1、师板书课题,生读

2、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2.知诗人: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明诗意:

(1)交流难理解的词。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2)朗读诗句。

①"开火车"朗读。

②女生渎,男生想象诗意。

③齐渎,;

④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⑤指名试说诗意: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说出: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个学生讲不出来老师可以直接讲出,然后板书——悟诗情)——前面我们知道了古诗的大概意思,就叫——板书:明诗意。

(2)创设情境(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李白,你来到庐山前,看到香炉峰、看到瀑布。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背诵涛句。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描

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五、配乐齐诵全诗

第二课时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

3、第一节课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

第一步是——A生:知诗人。

第二步是——B生:解诗题。

第三步是——C生:明诗意。

最后是——D生:悟诗情。(师相应指着板书说)

(二)继续精读训练

一、知诗人

1、师板书:绝句

2、第一步是——知诗人。对啊,对于杜甫你了解多少呢?谁愿意来说说:生自由说杜

甫资料——(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

二、解诗题。

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绝句》)

小拓展:另外再出示杜甫的3首绝句——读

三、认读生字,明诗意

1、(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

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

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

2、谁能把古诗读一读?记住,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来。(两个学生读,其他生评价,齐读)

3、大家都能把古诗读准确了,要想把它读得更好,就必须明白古诗的意思。也指着板书:

明诗意。接下来,请小组合作,读一读古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讲,顺机讲解

(1)“千秋雪”,它指的是积了很多年的雪。

(2)“万里船”,它指的是行走了很远路程的船。

(3)“泊”,它指的是停泊。

......

以及诗句的意思

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出示插图,让学生找一找诗中的景色: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并引导学生说出诗意。)

【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

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

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3、杜甫的诗被人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你能体会到吗

......(师相应板书)

师:是啊!所以,这短短的一首诗被人们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请大家再读一读古诗,想一想:自己还有不理解的吗?

如:诗人为什么要说“两个黄鹂”,而不说“两只黄鹂”呢?

(在这里,“两个黄鹂”写出了黄鹂此时的状态。诗人用“个”来告诉我们,是黄鹂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了。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两只小鸟。师适时播放小鸟的叫声,学生一脸的疑问顿时消失了)

4、听录音朗诵这首古诗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再现课文插图)同学们,现在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生自由交流

6、面对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快乐,多么欣慰!谁能把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读一读?请注意,要读出诗的味道。(两名学生读)

7、全班配乐朗读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知道了此时的景色是多么美丽,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快乐。作者共写过四首绝句,我们知道……

(师出示古诗内容,生自读)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3、给古诗《绝句》画一幅插图。

4、读一读、学一学李白、杜甫写的古诗。

5、再给大家背一首自己课外所学的古诗。

七、板书设计

13、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遥看————挂前川(化静为动)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自然)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奇特)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有声有色)

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明亮)

春意盎然乡愁淡淡窗含西岭————千秋雪(思接千载)

门泊东吴————万里船(视通万里)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最主要的还是诗歌的阅读,利用对诗歌节奏分割以及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读出诗歌独特的节奏感、音乐感和美感,读可以用多种形式,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读,通过读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可以提问,让学生说说关于李杜其他诗歌,看谁知道很多。

附《古诗两首》预习单

班级: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正确

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我读了遍;我能够做到:正确流利

2.说说诗句的意思。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两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最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名师教案

《燕子》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掠过、俊俏”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好。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 谜语: 谜语 白衬衣,黑外套, 尾巴尖尖像剪刀, 故居就在屋檐下, 为增春色满天飞。 (打一动物) 预设:燕子。出示图片。 2.说起燕子,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说起燕子,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 3.燕子活泼可爱,是春天的使者。每当看到横斜着飞过的燕子,就让人想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句子。而作家郑振铎先生笔下的小燕子,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齐读课题《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2.听老师范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的美景,画出描写燕子外形动作的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出示朗读课文要求: ①有不认识的字做好记号。 ②小组合作,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③和学习伙伴一起再读一遍课文。想象课文中的美好情景。 三、读认生字,理解词语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拂趣掠唧翼偶倦谱符 3.查字典掌握多音字。 晕圆晕头晕 杆旗杆笔杆 四、朗读品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看一看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①在朗读中感受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 ②注意读书的语气和坐姿,老师相机指导。 2.朗读文章对小燕子外形的描写,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燕子。 朗读提示: 朗读时语调轻快,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朗读第三段,朗读文章对小燕子飞行的描写。 朗读提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咏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 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预习学案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三、导学案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石榴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的描写的方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石榴(读好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2、简介石榴。 二、自学指导: 要求: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扒开剥开甜津津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 4、检查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完评价,更正) 5、再次读课文,细细品读。 四、写字指导。 重点是“讯、甜”两字。“讯”的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斜钩,第二笔是短横,第三笔是竖。 五、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指名领读。 郁郁葱葱的绿叶火红的石榴花笑得咧开了嘴玛瑙般的子儿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板书:嫩绿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古诗,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朗读磁带。 3.搜集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 4.课件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他们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紫川尺疑绝瀑布银河黄鹂白鹭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 (2)指名读,全班读。 (3)交流其中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 (1)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渎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画出停顿。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二、用"四步法"学习《望庐山瀑布》 课堂交流。 (一)释诗题: 1、师板书课题,生读 2、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荷花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1.赶海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 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2.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大海啊故乡》的音乐磁带。 3.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 4.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知道什么是赶海吗?海水退潮的时候,人们到海边去捉小鱼、捡贝壳等等,这些活动就叫“赶海”。 有赶过海的吗?说说你觉得赶海怎么样。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赶海》。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生字的识、写。 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 支暑舅抓逃夹须捏俘虏 暑假舅舅夹住长须捏住俘虏大虾 哎哟喧闹恢复余晖趣事 痒痒的努努嘴儿赶海 (2)指名读。 注意:要区分清楚这两个词语的读法,韵母分别是“ao”“ou”。读一读。课文中是“哎哟”。 “努努嘴儿”、“痒痒的”,两个三声的字相连时,第一个要变成二声。三个三声的字相连时,前两个字都变二声。记住这样的规律。 齐读所有词语。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能把书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书,提出要求:你认为他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就鼓掌给予肯定。 1、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片段。(多读几遍,力求读好) 2、师生共同感悟朗读精彩句段。(重点感悟赶海的“趣”) 过渡:把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就算读好书了吗?对,这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想读好书还应该读出自己对句子、段落的理解,读出感情,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师生接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暑舅” 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播放录音。学生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整体认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访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自读时板书全诗)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无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教师备课本(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巴闸小学 年级:三年级 科目:语文 教师:李华

第八单元 主备人:巴闸小学李华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2篇精读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习作8和练习8 教材分析: 1、《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新创的一种新型文体——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文诗相融,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王维独自身居外地,在重阳节这样的佳节里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 2、《孙中山破陋习》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识15个生字。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3、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5、学写请假条。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2、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 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课时划分: 23、每逢佳节倍思亲…………………………………………………………2课时 24、孙中山破陋习……………………………………………………………2课时 习作 8………………………………………………………………………4课时 练习 8………………………………………………………………………3课时 沈闸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习作1及练习1这些课文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 学生对写景的文章已有很多的接触但这个单元的几篇描写较复杂不仅有形象的比喻、拟人而且还有作者主观的想象和体会并且描写的地点、景物离学生较远学生应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入情入境去体验去感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认读生字规范美观地写生字会用词语造句仿写段落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把观察、想像、朗读有机结合、感学意境读、语言读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初步诱发学生想像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单元中的新字词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方法措施: 1、扎实通过字词关采取多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赛、抢答、猜谜语等形式很受欢迎把其放回句子当中通过语境加强理解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多种的读书方式进行反复练读使他们在中充分思考在文中情境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操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挂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长城和运河 2 课时 2、美丽的南沙群岛 2 课时 3、庐山的云雾 2 课时 习作12课时 练习1 3课时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微笑着承受一切》记叙了我国女子体操队跳马运动员桑兰在参加一次世界性的体肓竞赛时意外地从马箱上摔下来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而是微笑着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一切.《雪儿》一课讲述了小作者从受伤的白鸽重新飞上蓝天得到启示和鼓舞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确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 学情分析: 学生有初步的自学能力;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学生创新的能力不高习惯于听老师说而不习惯于自己思考自己去说自己去想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用课后重点词进行造句训练 2、写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 3、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体会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悟让学生在读中生情悟中激创 课时安排: 4、微笑着承受一切2课时 5、雪儿2课时 6、花瓣飘香2课时 习作22课时 练习2 3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习作五动物名片设计大赛 一、设计理念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就能使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写作,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使学生“能够写出来”;如果能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 交流,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就能使他们“能够 写得好”。如此历练,势必会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会在写作的反 复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前准备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出示谜面) (1) 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 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 (3) 脑袋像猫不是猫,身穿一件豹花衣。白天睡觉夜里叫,看到田鼠就吃掉。 (4) 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运送果子针上穿,遇到危险缩一团。 (5) 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6) 身体矫健又灵巧,身上穿件金钱袄,单独活动不结伴,能爬树来能跳高。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交流汇报。 (谜底分别为:燕子、孔雀、猫头鹰、刺猬、熊猫、金钱豹) [意图:由猜谜切入,既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语言材料] 4.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 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最近,在动物园里工作的一个朋友要我给他帮个忙,请我们班的同学为动物园里的动 物设计名片。怎么样,有意思吧?愿意帮这个忙吗?好的,老师首先代表他谢谢你们。 2.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板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 [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销蚀畏惧作文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是简单的、有意思的]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 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3.小结:给动物设计名片,其实就是把这种动物当作自己来进行介绍,因此要用第一 人称“我”来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特点介绍清楚;此外,还可以配上动物的图案,可以 剪贴,也可以自己动手画,做到图文并茂。[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讨论交流,明确名片的设计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有的同学说:从没见过大海,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 播放大海图片,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欣赏。 3 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我们就到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听,海浪声在深情地召唤,让 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 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我”在海边遇到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 指名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5 学生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 指名交流汇报。(按学生汇报的顺序来讲) A 追浪花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能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摸海星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2)指名读好 (3)问:抓住一只小海星心情怎样?你从那里看出作者高兴的心情?(嘿、“!”感叹号)(4)读书连标点都不放过,真细心!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男女生赛读。 C、抓螃蟹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指名几位读 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能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己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摩揣摩该这样来演。待会儿我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表演,师生纠正。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你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等会儿我们要读得轻一些)你觉得抓螃蟹有趣吗? 螃蟹夹住你的手应该挺疼的吧?(怎么读好“哎哟”?响一点)。 那以后你还抓吗?为什么? 下次可要小心呀! 过渡:同学们,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抓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捏大虾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教案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串讲句意)(3)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2010年6月15日) 第一课时(第一二单元) 一、听写词语。 蜿蜒民族驾驶谱写奴隶曲折不朽岛屿海域宝库水天相连 星罗棋布连绵起伏询问固定顿时传递快慰哀伤飘飘悠悠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明确要求:用 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1、康复 2、意外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2、(),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四、修改病句。 (1)我捡起了地上的。 (2)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五、复习课文。 (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的毅力,()的精神,()承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它能飞越(),忠实地为人们(),所以人们称它是“()”。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在蓝天中()…… 六、阅读分析。 1、背《雪儿》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1)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雪白()()() 飘飘悠悠()()() (2)用横线画出“我”对刚到家的客人的做法。 (3)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4)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白云,我们还会看到(),看到

() 第二课时(第三、四单元) 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复习成语。默写《塞下曲》。 一、听写词语。 自豪镜子疼爱陷进变幻增添姿态笼罩遮挡酿蜜槐花飘香 瑞雪初降铺天盖地糊涂警惕翻译据说同胞边境惊呆神勇无比 热火朝天平平盏盏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____() ____() _____() 氵 ____() ____() _____() 辶 ____() ______() _____() 艹 ____() ______() _____() 纟 ____() _______() _____() 土 _____() _______() _____() 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氵”与水有关等。 三、修改病句。 (1)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四、出示填空: (1)小骆驼原来挺()的,因为()。通过沙漠之旅,他明白了,那两个肉疙瘩能();两个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可以(),从此,他为自己感到()。 (2)庐山的景色十分(),那里有(),有(),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第一部分基础题知识 一.读诗句,用“――”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疑是银河落九天。yín yíng 2.门泊东吴万里船。bópò 二.读拼音,写词语。 1ú shān zhí chǐ xī lǐng qīng tiān ()()()()huái yí zǐ sa yáo kàn bái lù ()()()()三.默写本课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 ——————————, ——————————。 ——————————, ——————————。

四.拷贝室。 1、《绝句》是()代诗人()的诗。全诗描写的景物有:()、()、()、()等,表达了作者()。全诗的观察顺序是由()到(),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2.《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全诗表达了作者( )。其中,“( ),()”想像奇特,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瀑布 从天山下来的流水,停在高高的悬岩上。它在向四处观望,寻找出路。 在这没有路的地方,在这高悬的空处,流水,你要向哪里流去呢? 流水没有回答。它昂起了头,挥动着手臂,用尽所有的力气向前跳起来了…… 流水朝它所选定的方向冲过去,发出了白色的浪花,散发着白色的烟雾,在山岩上发出了生命的叫喊……那闪闪的白光,那滚滚的浪花,那不散的烟雾,冲向无底深渊,摇震着万丈岩石。

呵,你这人世的瀑布,你是生活的象征,斗争的象征,永远不灭的象征!你已经流进了我的心底。 一、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流水跳下悬崖”的语句,用波浪线在短文中画出描写瀑布形状的语句,并在头脑中再现这幅画面。二、短文中“你是生活的象征,斗争的象征,永远不灭的象征!” 请你想一想,瀑布还有可能是什么的象征? 三、从课外书中摘抄描写瀑布的诗句或片段。 第三部分拓展提高 一、超级链接。 李白杜甫绝句 二、任选课文中的一首古诗配上插图,并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图中的景色。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 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预习设计: 导语: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今天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次走进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1.解释下面的词语。(结合注释或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 妆: 绦: 胜日: 光景: 等闲: 2.概括古诗主要内容: 《咏柳》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春日》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 3.认真读古诗,思考下列问题。 (1)“咏柳”中的“咏”是什么意思?“咏柳”呢?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诗的意思是: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句诗的意思是: (4)《咏柳》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两句诗的意思是: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的意思是: (7)结合插图,想象作者来到泗水边寻找春天,都看到了什么“焕然一新”?“万紫千红”的春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4.试着把两首古诗背诵下来。 5.我还搜集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谚语、古诗等,比如: 词语: 谚语: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咏柳》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学要求: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 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第四页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教师点拨: 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3)仿照课文写话:泉水流到田地里,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长得更高更壮。”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写春天的诗——《咏柳》。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 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 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 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我们提倡戒烟不是为了省几个钱,也不是花不起钱,更不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而是 为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健康。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 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 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 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 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 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 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