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数学第二章2.2.1基本不等式讲义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二章2.2.1基本不等式讲义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二章2.2.1基本不等式讲义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二章2.2.1基本不等式讲义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2.2 基本不等式

最新课程标准:掌握基本不等式ab ≤a +b

2

(a ,b ≥0).结合具体实例,能用基本不等

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知识点 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2

+b 2

≥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ab ≤

a +b

2

(a >0,b >0),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其中

a +b

2

和ab

分别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状元随笔 基本不等式ab ≤a +b 2

(a ,b∈R +)的应用:

(1)两个正数的和为定值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即若a >0,b >0,且a +b =M ,M 为定值,则ab ≤

M 2

4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即:a +b =M ,M 为定值时,(ab )max =

M 2

4

.

(2)两个正数的积为定值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即若a >0,b >0,且ab =P ,P 为定值,则a +b ≥2P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基础自测]

1.已知a ,b ∈R ,且ab >0,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 A .a 2

+b 2

>2ab B .a +b ≥2ab C.1a +1b

>2ab

D.b a +a b

≥2

解析:对于A ,当a =b 时,a 2+b 2

=2ab ,所以A 错误;对于B ,C ,虽然ab >0,只能说明a ,b 同号,当a ,b 都小于0时,B ,C 错误;对于D ,因为ab >0,所以b

a >0,a

b >0,所以b a

+a b ≥2

b a ·a b ,即b a +a

b

≥2成立. 答案:D 2.若a >1,则a +1

a -1

的最小值是( ) A .2 B .a

C.

2a

a -1

D .3 解析:a >1,所以a -1>0, 所以a +

1a -1=a -1+1a -1

+1≥2(a -1)·

1

a -1

+1=3. 当且仅当a -1=1

a -1

即a =2时取等号. 答案:D

3.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a +4a

≥4 B.a 2+b 2

≥4ab

C.ab ≥

a +b

2

D .x 2

+3x

2≥2 3

解析:a <0,则a +4a

≥4不成立,故A 错;a =1,b =1,a 2+b 2

<4ab ,故B 错,a =4,b

=16,则ab <

a +b

2

,故C 错误;由基本不等式可知D 项正确.

答案:D

4.已知x ,y 都是正数.

(1)如果xy =15,则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2)如果x +y =15,则x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1)x +y ≥2xy =215,即x +y 的最小值是215;当且仅当x =y =15时取最小值.

(2)xy ≤?

????x +y 22=? ??

??1522=2254,

即xy 的最大值是225

4

.

当且仅当x =y =15

2时xy 取最大值.

答案:(1)215 (2)225

4

第1课时 基本不等式

题型一 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经典例题] 例1 (1)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a 2

+b 2

≥2|a ||b |

B.a 2

b

≥2a -b (b ≠0) C.? ??

??a b 2≥2a

b

-1(b ≠0) D .2(a 2

+b 2

)≥(a +b )2

(2)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x ∈R ,则x +1

x

≥2;

②若a <0,b <0,则ab +1

ab

≥2;

③不等式y x +x y

≥2成立的条件是x >0且y >0.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 (1)A 中,a 2

+b 2

=|a |2

+|b |2

≥2|a ||b |,所以A 正确.由a 2

+b 2

≥2ab ,得

a 2

≥2ab -b 2

.B 中,当b <0时,a 2b ≤2a -b ,所以B 不正确.C 中,b ≠0,则? ????a b 2≥2a

b

-1,所

以C 正确.D 中,由a 2+b 2≥2ab ,得2(a 2+b 2)≥a 2+b 2+2ab =(a +b )2

,所以D 正确.

1.举反例、基本不等式?逐个判断. 2.明确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逐个判断. 【答案】(1)B

【解析】(2)只有当x >0时,才能由基本不等式得到x +1

x

≥2

x ·1

x

=2,故①错误;当a <0,b <0时,ab >0,由基本不等式可得ab +1

ab

≥2

ab ·1

ab

=2,故②正确;由基本不

等式可知,当y x >0,x y >0时,有y x +x y ≥2y x ·x

y

=2成立,这时只需x 与y 同号即可,故③错误.

基本不等式的两个关注点

(1)正数:指式子中的a ,b 均为正数, (2)相等:即“=”成立的条件. 【答案】(2)②

跟踪训练1 设0

2

B .a

a +b

2

2

D.ab

a +b

2

解析:0

?a

a +b

2

a +b

2

,所

以a

a +b

2

答案:B

利用基本不等式时先要确定成立的条件,有的要适当变形处理. 题型二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教材P 45例2] 例2 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如果和x +y 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S 2

.

【证明】 因为x ,y 都是正数,所以x +y

2

≥xy .

(1)当积xy 等于定值P 时,x +y

2

≥P ,

所以x +y ≥2P ,

当且仅当x =y 时,上式等号成立.于是,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2P . (2)当和x +y 等于定值S 时,xy ≤S

2,

所以xy ≤14

S 2

当且仅当x =y 时,上式等号成立.于是,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14S 2

.

积是定值,和有最小值. 和是定值,积有最大值. 教材反思

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策略

2.通过消元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

消元法,即根据条件建立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代入代数式转化为函数的最值求解.有时会出现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法是消元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特别提醒: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千万不要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 跟踪训练2 (1)已知x >0,y >0,且x +y =8,则 (1+x )(1+y )的最大值为( ) A .16 B .25 C .9 D .36

(2)若正实数x ,y 满足x +2y +2xy -8=0,则x +2y 的最小值( ) A .3 B .4 C.92 D.112

解析:(1)因为x >0,y >0,且x +y =8, 所以(1+x )(1+y )=1+x +y +xy =9+xy ≤9+? ??

??x +y 22=9+42=25,

因此当且仅当x =y =4时, (1+x )·(1+y )取最大值25.

(2)因为正实数x ,y 满足x +2y +2xy -8=0, 所以x +2y +?

??

??x +2y 22-8≥0.

设x +2y =t >0, 所以t +14t 2

-8≥0,

所以t 2

+4t -32≥0, 即(t +8)(t -4)≥0, 所以t ≥4,

故x +2y 的最小值为4. 答案:(1)B (2)B 状元随笔

1.展开(1+x)(1+y)?将x +y =8代入?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2.利用基本不等式得x +2y +? ??

??x +2y 22-8≥0?设x +2y =t>0,解不等式求出x +2y

的最小值.

易错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例 若正数x ,y 满足x +3y =5xy ,则3x +4y 的最小值是( ) A.

245 B.285

C .5

D .6

【错解】 由x +3y =5xy ?5xy ≥23xy , 因为x >0,y >0,所以25x 2y 2

≥12xy ,即xy ≥1225.

所以3x +4y ≥212xy ≥2

12·1225=245

当且仅当3x =4y 时取等号, 故3x +4y 的最小值是24

5

.

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两次使用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一致.

【正解】 由x +3y =5xy 可得15y +35x =1,所以3x +4y =(3x +4y )? ????15y +35x =95+45+

3x

5y +12y 5x ≥13

5

+23x 5y ·12y 5x =135+125

=5, 当且仅当x =1,y =1

2时取等号,

故3x +4y 的最小值是5. 答案:C

课时作业 8

一、选择题

1.给出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

≥2成立的条件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当b a ,a b 均为正数时,b a +a b

≥2,故只须a 、b 同号即可,∴①③④均可以. 答案:C

2.已知t >0,则y =t 2-4t +1

t

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2

D .-5

解析:依题意得y =t +1

t

-4≥2

t ·1

t

-4=-2,等号成立时t =1,即函数y =t 2-4t +1

t

(t >0)的最小值是-2. 答案:B

3.若a ≥0,b ≥0,且a +b =2,则( ) A .ab ≤12 B .ab ≥1

2

C .a 2

+b 2

≥2 D.a 2

+b 2

≤3 解析:∵a 2

+b 2

≥2ab ,

∴(a 2

+b 2

)+(a 2

+b 2

)≥(a 2

+b 2

)+2ab , 即2(a 2

+b 2

)≥(a +b )2

=4, ∴a 2

+b 2≥2. 答案:C

4.若a ,b 都是正数,则?

????1+b a ?

??

??1+4a b

的最小值为( )

A .7

B .8

C .9

D .10

解析:因为a ,b 都是正数,所以? ????1+b a ? ??

??1+4a b =5+b a +4a b

≥5+2

b a ·4a

b

=9,当且仅当b =2a >0时取等号.

答案:C 二、填空题

5.不等式a 2

+1≥2a 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 解析:当a 2

+1=2a ,即(a -1)2

=0时“=”成立,此时a =1. 答案:a =1

6.设a +b =M (a >0,b >0),M 为常数,且ab 的最大值为2,则M 等于________. 解析:因为a +b =M (a >0,b >0),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ab ≤? ???

?a +b 22=M 2

4

因为ab 的最大值为2, 所以M 2

4=2,M >0,所以M =2 2.

答案:2 2

7.已知x >0,y >0,且1y +3

x

=1,则3x +4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因为x >0,y >0,1y +3

x

=1,

所以3x +4y =(3x +4y )? ??

??1y +3x =13+3x y +12y x

≥13+3×2

x y ·4y

x

=25(当且仅当x =2y =5时取等号),

所以(3x +4y )min =25. 答案:25 三、解答题

8.已知x <54,求f (x )=4x -2+1

4x -5的最大值.

解析:因为x <5

4

,所以4x -5<0,5-4x >0.

f (x )=4x -5+3+

14x -5=-?

????5-4x +15-4x +3 ≤-2

(5-4x )·1

5-4x

+3=1.

当且仅当5-4x =1

5-4x 时等号成立,

又5-4x >0, 所以5-4x =1,x =1. 所以f (x )max =f (1)=1.

9.已知函数f (x )=4x +a x

(x >0,a >0)在x =3时取得最小值,求a 的值. 解析:因为f (x )=4x +a x

≥2

4x ·a x

=4a ,

当且仅当4x =a x

,即4x 2

=a 时,f (x )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x =3,所以a =4×32

=36.

[尖子生题库]

10.已知x ∈? ??

??0,12,求函数y =1x +81-2x 的最小值. 解析:y =22x +81-2x =? ????2

2x +81-2x ·(2x +1-2x )=10+2·1-2x 2x +8·2x 1-2x , 而x ∈? ????0,12,2·1-2x 2x +8·2x 1-2x ≥216=8,

当且仅当2·1-2x 2x =8·2x

1-2x ,

即x =16∈? ????

0,12时取到等号,则y ≥18,

所以函数y =1x +8

1-2x 的最小值为18.

高中数学试卷必修二基础100题

高中数学试卷必修二基础50题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如图所示,观察四个几何体,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 ①是棱台 B. ②是圆台 C. ③不是棱锥 D. ④是棱柱 2.直线y=2x+1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A. y=-2x+1 B. y=2x-1 C. y=-2x-1 D. y=-x-1 3.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则直线的斜率为( ) A. B. C. D. 4.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则的值为() A. B. C. 或 D. 或 5.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这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 A. 1:2, B. 1:4, C. 1:8, D. 1:16。 6.已知直线,则直线l的倾斜角为() A. B. C. D. 7.如果两条直线a与b没有公共点,那么a与b() A. 共面 B. 平行 C. 异面 D. 平行或异面 8.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A. 棱台 B. 棱锥 C. 棱柱 D. 都不对 9.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10.已知倾斜角为θ的直线,与直线x﹣3y+1=0垂直,则tanθ=() A. B. 3 C. ﹣3 D. 11.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母线长是5,则该圆锥的体积是() A. B. C. D. 12.椭圆x2+4y2=36的弦被(4,2)平分,则此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A. x﹣2y=0 B. x+2y﹣8=0 C. 2x+3y﹣14=0 D. x+2y﹣4=0 13.在空间中,有三条不重合的直线a,b,c,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14.在△ABC中,∠BAC=90°,PA⊥平面ABC,AB=AC,D是BC的中点,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 5 B. 8 C. 10 D. 6 15.若两直线,的斜率分别是,,倾角分别是,,且满足,则() A. B. C. D. 二、填空题(共20题;共24分) 16.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 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 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 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 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四棱台ABCD —A'B'C'D'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 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 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 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2.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高中数学必修2《概率》知识点讲义

第三章 概率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基本概念: ????????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事件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 2、概率与频数、频率: 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 A n n 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 A n n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各种事件的关系: (1)并(和)事件 (2)交(积)事件 (3)互斥事件 (4)对立事件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P(E)=1(E 为必然事件); (3)P(F)=0(F 为必然事件); (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 (5)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二基础练习卷(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二基础练习卷 班别 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 一、选择题 1 .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I上,I在平面G外”正确的是() A. A I,丨二匚 B. A l,l「 C. A 丨,丨二: D. A I ,l「 2、正棱柱L长方体?=() A. ■正棱柱} B.长方体1 C. ■正方体} D.不确定 3、已知平面a内有无数条直线都与平面B平行,那么() A . all 3 B. a与B相交 C . a与3重合 D . al 3或a与3相交 4、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 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与EF、GH能相 交于点P,那么 A、点P不在直线AC上 B、点P必在直线BD上 C、点P必在平面ABC内 D、点P必在平面ABC外 5、已知正方体的ABC^A1B1C1D1棱长为1,则三棱锥C -BC i D的体积是() 1 1 A. 1 B. C.— 3 2 6、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单位 A.24 n 捅12 n cn3 B.15 n c n i 12 n cn3 C.24 n cn, 36 n cn3 D.以上都不正确 1 D.— 6 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为:( 7. 利用斜二测画法,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边长为 () A .3 B 2 C 2.2 8. 半径为R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 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仝二R3 24 B. 乜二R3 8 C .乜二R3 24

9.用与球心距离为1的平面去截面面积为 二,则球的体积为() 2 2 18 .圆x y -2y -1 = 0的半径为 () A.1 B.2 C. 3 D. 2 19、直线 3x+4y-13=0 与圆(x -2)2,( y - 3)2 =1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离; B.相交; C.相切; D.无法判定. 20 .圆:x 2 y 2 -2x -2y ? 1 =0上的点到直线x - y =2的距离最大值是( f — A 、2 B 、12 C 、1 - D 、12.2 232-: A. B. 3 10. 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 A .若m IN- ,n II 〉,则m II n C .若mil :■ ,m | ,则:-I : 11. 已知点 A(1,2)、B (-2, 3)、C (4, 1 A . - B . 1 2 12. 直线x -3y T =0的倾斜角是( A. 300 B. 600 C. 1200 - C. D. 3 ,'-,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B .若口丄?,B 丄?,则a II P D .若m 丨r , n 丨-,则m I n y )在同一条直线上,贝U y 的值为( 3 C. - D . -1 2 ). D. 1500 13. 直线I 经过两点A1,2、B 3,4,那么直线I 的斜率是 A. -1 B. -3 C. 1 D. 3 14. 过点P (T,3)且垂直于直线x 「2y ,3 = 0的直线方程为( ) A . 2x y-1=0 B . 2x y-5=0 C. x 2y-5=0 D . x-2y 7=0 k A . (0,0) B . (0,1) C . (3,1) D . (2,1) 16 .两直线3x ? y -3 =0与6x my ^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A . 4 B . ■— 13 17 .下列方程中表示圆的是( A . x 2 + y 2 + 3x + 4y + 7=0 C . 2x ?+ 2y 2— 3x — 4y — C . D . — 26 20 ) B . x 2+ 2y 2— 2x + 5y + 9=0 D . x 2— y 2— 4x — 2y +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笔记讲义

第1讲 第1章 §1.1.1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学习目标:认识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和抽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 B.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D.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分析:多面体至少应有四个顶点组成(否则至多3个顶点,而3个顶点只围成一个平面图形),而四个顶点当然必须围成四个面,所以A 正确;棱柱侧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侧棱和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的边数相等,所以B 正确;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所以C 正确;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不是三角形,所以D 错误. 答案:D 2.一个棱柱有10个顶点,所有的侧棱长的和为60 cm ,则每条侧棱长为___________ cm. 分析:n 棱柱有2n 个顶点,由于此棱柱有10个顶点,那么此棱柱为五棱柱,又因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五条侧棱长的和为60 cm ,可知每条侧棱长为12 cm. 答案:12 3.在本节我们学过的常见几何体中,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如果截面是三角形,那么这个几何体可能是___________. 分析:棱锥、棱柱、棱台、圆锥等几何体的截面都可以是三角形,因此本题答案是开放的,作答时要考虑周全. 答案:棱锥、棱柱、棱台、圆锥 第2讲 §1.1.2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学习目标: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知识要点:观察周围的物体,大量的几何体是由柱、锥、台等组合而成的,这些几何体称为组合体. ¤例题精讲:【例1】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在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取四棱锥'A ABCD -,它的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选D. 【例2】已知球的外切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r R ,求球的半径. 解:圆台轴截面为等腰梯形,与球的大圆相切,由此得 梯形腰长为R +r = 第3讲 §1.2.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学习目标: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 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 ¤知识要点: 1. “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 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成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俯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划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称为“三视图”.

(推荐)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 集合 1.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组成元素不确定的如:我国的小河流) (2)互异性 (3)无序性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1)若集合A 中的元素与集合B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 等于集合B,记 作A=B. (2) B A A B B A =???, 例:已知A={1,1+d ,1+2d},B={1,q ,q 2},若A=B ,求的,d ,q 的值。 解:d=-,q=-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belong to )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 )A ,记作a ?A 子集与真子集: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或A B ?. 若集合P 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 的元素,那么P 不包含于Q ,或Q 不包含P.记作 Q P ? 若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B A ?或A B ?. 子集与真子集的性质:传递性:若B A ?,C B ?,则C A ?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4. 集合的表示方法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 2,3x+2,5y 3-x ,x 2+y 2},…;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考点及典型例题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知识点: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 3、球的体积公式:3 3 4 R V π= ,球的表面积公式:2 4 R S π= 4、柱体h s V ?=,锥体h s V ?=3 1,锥体截面积比: 2 2 212 1h h S S = 5、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⑴圆柱侧面积; 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 l r S ??=π侧面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 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 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称线 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 平行(简称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10、面面平行: 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简称线面 平行,则面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简称面面平 行,则线线平行)。 11、线面垂直: 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简称 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面面垂直: 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⑵判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 则面面垂直)。 ⑶性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简称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 1、倾斜角与斜率:1 212tan x x y y k --==α 2、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00x x k y y -=- ⑵斜截式:b kx y += ⑶两点式:1211 21 y y y y x x x x --=--

高中数学必修二讲义 专题3.2 直线的方程

一、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定义 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0(,)P x y ,且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的,因此称为直线的 ,简称 . 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为0°时(如图1),tan 00=,即k =0,这时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l 的方程就是 00y y -=,或0y y =. 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时(如图2),直线没有斜率,这时直线l 与y 轴平行或重合,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因为这时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0x ,所以它的方程是00x x -=,或0x x =. 深度剖析 (1)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才能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当k 取任意实数时,方程00()y y k x x -=-表示过定点00(,)x y 的无数条直线. 2.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 如图,设点(,)P x y 是直线l 上不同于点000(,)P x y 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得

y y k x x - = - (1),即 00 () y y k x x -=-(2). 注意方程(1) 与方程(2)的差异:点 P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但满足方程(2),因此,点 P不在方程(1)表 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为直线l的方程. 上述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2)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方程(2)的解为 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 P,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 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定义 我们把直线l与y轴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 如果直线l的斜率为k,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方程为(0) y b k x -=-,即叫做直线的,简称. 当b=0时,y kx =表示过原点的直线;当k=0且b≠0时,y b =表示与x轴平行的直线;当k=0且b=0时,0 y=表示与x轴重合的直线. 深度剖析 (1)纵截距不是距离,它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所以可取一切实数,即可为正数、零或负数. 纵截距也可能不存在,比如当直线与y轴平行时. (2)由于有些直线没有斜率,即有些直线在y轴上没有截距,所以并非所有直线都可以用斜截式表示.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k,求直线l的方程.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 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0) y b k x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慧诚教育2017年秋季高中数学讲义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________________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________构成的集合(或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2.元素 构成集合的____________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知识点二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a________A. 2.不属于 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a________A. 知识点三集合的特性及分类 1.集合元素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3.常用数集及符号表示 名称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知识点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知识点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子集与真子集 定义符号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 子集如果集合A中的________元素 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 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 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________(或 ________) 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 ________,且________,我们 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________(或 ________) 2.子集的性质 (1)规定:空集是____________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________. (2)任何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________. (3)如果A?B,B?C,则________. (4)如果A?B,B?C,则________. 3.集合相等 定义符号语言图形图言(Venn图) 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A?B),且 ________________,此时, 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 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 合B相等 A=B 4.集合相等的性质 如果A?B,B?A,则A=B;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教案(最全最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高一数学必修一讲义1.1集合

本讲主要学习集合含义与表示,集合基本关系,集合基本运算三个方面,集合表示法一般含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通过学习要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在此之外还学习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以及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补集的含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集合的含义,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一、重难点知识归纳 (一)元素与集合的含义 元素: 研究的对象 集合概念: 一些________组成的总体(简称集) 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_______集合A,记作________。 (二)列举法与描述法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_______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如何选择表示法表示集合,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一般情况下,对有限集,在元素不太多的情况下,宜采用_________,它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对无限集,一般采用_________表示。 (三)子集、真子集、空集

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_______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集合B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读做“A包含于B”(或“__________”). 真子集: 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 空集:_________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________,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___________ Venn图: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 学习这几个概念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①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那么集合A必是集合B的_________,反之则不一定。 ②若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则集合A与集合B________。 ③元素与集合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而集合与集合之间则是___________关系,如设A={a},B={a,b},则有a____B,A_____B 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是__________,真子集个数是___________。 (四)并集、交集、补集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 时,0≥k ; 当() 180,90∈α时,0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讲义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 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 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22r rl S ππ+= D C B A α L A · α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精品讲义word文件

1.1集__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概念 [提出问题] 观察下列实例: (1)某公司的所有员工; (2)平面内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d 的所有的点; (3)不等式组? ???? x +1≥3, x 2≤9的整数解; (4)方程x 2-5x +6=0的实数根; (5)某中学所有较胖的同学. 问题1:上述实例中的研究对象各是什么? 提示:员工、点、整数解、实数根、较胖的同学. 问题2:你能确定上述实例的研究对象吗? 提示:(1)(2)(3)(4)的研究对象可以确定. 问题3:上述哪些实例的研究对象不能确定?为什么? 提示:(5)的研究对象不能确定,因为“较胖”这个标准不明确,故无法确定. [导入新知]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定义 表示 元素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 集合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

[化解疑难] 准确认识集合的含义 (1)集合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说明,因为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这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点、直线等概念一样,都是用描述性语言表述的. (2)集合含义中的“元素”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等,都可以看作“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相等 [提出问题] 问题1:“知识点一”中的实例(3)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提示:2,3. 问题2:“知识点一”中的实例(4)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提示:2,3. 问题3:“知识点一”中的实例(3)与实例(4)组成的集合有什么关系? 提示:相等. [导入新知] 1.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集合元素的特性 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化解疑难] 对集合中元素特性的理解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 (2)互异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由1,2,3构成的集与3,2,1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常用数集的记法[ 某中学2017年高一年级20个班构成一个集合. 问题1:高一(6)班、高一(16)班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吗? 提示: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高中数学必修2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 0°,90° ) 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 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2《统计》知识点讲义

第二章统计 一、三种抽样方法 1、统计的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某个量去估计总体的某个量 总体:在统计中,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抽样方法:要求: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 (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不放回、等可能. 抽签法步骤 (1)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 (2)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 (3)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4)抽签时,每次从中抽出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5)抽出样本 随机数表法步骤 (1)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编号时位数要统一);(2)选定开始的数字;(3)按照一定的规则读取号码;(4)取出样本 (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特点:容量大、等距、等可能. 步骤: 1.编号,随机剔除多余个体,重新编号 2.分组 (段数等于样本容量),确定间隔长度 k=N/n 3.抽取第一个个体编号为i 4.依预定的规则抽取余下的个体编号为i+k, i+2k, …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特点:总体差异明显、按所占比例抽取、等可能. 步骤:1.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层; 2.计算各层的个体数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 3.按比例确定各层应抽取的样本数目 4.在每一层进行抽样 (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①作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求极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组数=极差/组距) (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分组,频数,频率);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根据频率分布表做频率分布直方图应注意两点: 频率 ⑴纵轴的意义: 组距 ⑵横轴的意义:样本内容(每个矩形下面是组距). 例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高情况,对育才中学同龄的50名男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单位:cm) 175 168 180 176 167 181 162 173 171 177 171 171 174 173 174 175 177 166 163 160 166 166 163 169 174 165 175 165 170 158 174 172 166 172 167 172 175 161 173 167 170 172 165 157 172 173 166 177 169 181 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解:在这个样本中,最大值为181,最小值为157,它们的差是24,可以取组距为4,分成7组,根据题意列出样本的频率分布表如下: 频率分布直方图(略)

2020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一总复习(1对1讲义)

必修一复习一、知识结构 集合 集合表示法 集 合 的 运 算集 合 的 关 系 列举法描 述 法 图 示 法 包 含 相 等 子集与真子集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函数 函 数 及 其 表 示 函 数 基 本 性 质 单 调 性 与 最 值 函 数 的 概 念 函 数 的 奇 偶 性 函 数 的 表 示 法 映射 映 射 的 概 念 集合与函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Ⅰ) 幂函数 有理指数幂整数指数幂 无理指数幂 运算性质 定义 对数 指数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 图像与性质 定义定义 图像与性质 函数的应用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与方程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二分法 函数的零点 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二、考点解析 考点一:集合的定义及其关系 考点分析: 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例1.定义集合运算:.设 ,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 .2; C .3; D .6 考点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经典考题: 例2.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C. D. 考点三、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考点分析 {}|,,A B z z xy x A y B *==∈∈{}{}1,2,0,2A B ==A B *A B A ?φφB φ≠B B A ?C B ?C B A =I A C B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