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基本篇目(40首)【刘晓】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基本篇目(40首)【刘晓】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基本篇目(40首)【刘晓】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基本篇目(40首)【刘晓】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基本篇目(40首)

(★为难度记号) ★为低难度★★为中难度★★★为高难度

★1.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①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浙江丽水)人,生卒年不详,南宋时人,仕历不祥,后弃官居东湖。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思考与练习】

1.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诗歌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何联系?

★2.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①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②。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①杨万里:(1127~1206),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诗作典雅精工,清新流丽,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②阴:树叶茂盛浓密,在日光下所形成的阴影。

【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其中“”一句和结句中的“”两字都说明了这是(季节)。

2.“”“”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3.这首诗运用了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4.“”三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

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3.小松

【唐】杜苟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

①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唐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晚唐著名诗人。坚持以“苦吟”的态度创作。早年隐居庐山、九华山读书,唐大顺二年(891)进士登第。

【文学常识】

咏物诗。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思考与练习】

1.第二句中的“出”与第一句中的哪个字呼应,写出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4.兰溪棹歌①

【唐】戴叔伦②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①兰溪棹歌: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②戴叔伦:(732~789),

润州金坛人(今江苏金坛县),字幼公。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曾任转运留后、抚州判史等职,政治才能卓著。其诗作语言平易朴实。

【思考与练习】

1.怎样理解“越中山色镜中看”一句?

2.诗歌用哪些“景”表现了怎样的氛围?

★5.滁州西涧①

【唐】韦应物②

独怜幽草③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西涧:俗名乌土河,在滁州城西。②韦应物:(737~792),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实质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韦应物曾任滁州刺史,罢任后闲居滁州西涧一年。③幽草:长在幽静处没人注意的草。

【思考与练习】

1.诗中的“怜”意为,“深”意为。

2.诗的前两句中动静结合,“幽草涧边生”,是“”景;“黄鹂深树鸣”,是“”景。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句历来常常作为画题。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述下来。

4.一个“急”字显出,一个“自”字又显现无人之境的悠闲。

★6.夏意

【宋】苏舜钦①

别院②深深夏簟③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

①苏舜钦:(1008~1048),河南开封人。字子美。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曾任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等职。后因事遭诬罢官为民,在苏州筑沧浪亭隐居终老。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②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③簟(diàn):竹席。

【思考与练习】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7.四时田园杂兴(夏日之七)

【宋】范成大①

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今苏州)吴县人。他与尤袤、杨万

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②耘田:除掉稻田的杂草。③绩麻:搓麻线。

【思考与练习】

1.这首诗以朴素浅近的语言,热情地描写了农村儿童的劳动场面。前两句描写了“”昼耕夜绩的劳动生活。

2.诗歌后两句有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请赏析。

★8.绝句两首(其二)

【唐】杜甫①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②,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①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②然:“燃”的本字,燃烧。

【思考与练习】

这首诗一、二句写,描绘了景物的,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

★9.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①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②洛城:即洛阳。③折柳:曲名,即《折杨柳》,汉横吹曲,内容多叙离愁别绪。【思考与练习】

诗中的“折柳”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

★10.秋风引①

【唐】刘禹锡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①引:乐府诗体的一种。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思考与练习】

1.“秋风”在整首诗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钟惺在《唐诗归》中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3.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用两个字表达:。

★1 1.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①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②。

【注释】

①崔道融:荆州人,曾任永嘉令。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②却关:打开门闩。

【思考与练习】

1.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旬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12.暮江吟

【唐】白居易①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释】

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②瑟瑟(sè):碧绿色。③真珠:即珍珠。

【思考与练习】

1.“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红”与前一句的什么内容相呼应?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可怜”一词在诗中是什么含义?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13.送柴侍御①

【唐】王昌龄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①送柴侍御:诗人晚年远谪潭阳郡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由诗题《送柴侍御》可知柴当为诗人的一位知己,他可能是在武冈当地方官。侍御,即侍御史的省称,行使监察、弹劾等职。此诗当为王昌龄送柴侍御赴武冈而作。武冈与龙标相隔约150公里。②王昌龄:(约698~755),字少伯。京兆蓝田(今陕西西安)人,盛唐开元天宝年间重要诗人。其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尤长于七言绝句,有“七绝圣手”之称。

【思考与练习】

1.首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中用“通”“接”二字,意思是

,把作者和所送别的朋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离别应是悲伤的,但诗人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根据全诗的诗意,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3.以明月衬托离情和思乡,在唐诗中颇常见。如南朝谢庄《月赋》中的“

”,宋朝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1 4.秋思

【唐】张籍①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①张籍:(768~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苏州市),寄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是韩愈的学生,诗风古淡。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文学常识】

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就是思念家乡亲人,睹物思人的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思考与练习】

1.“欲作家书意万重”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句中的“恐”与前面诗句中的哪个词相呼应?

3.这首诗中有一个经典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15.画眉鸟

【宋】欧阳修①

百啭千声随意移②,山花红紫树高低③。

始知锁向金笼④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

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永丰县)人,贬官滁州时自号醉翁。欧阳修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唐代韩柳古文运动,还是北宋著名诗人和词家。其诗风气势雄浑而流畅,而词风深婉清丽。②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③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④金笼:镶金的鸟笼。

【思考与练习】

1.诗人通过两种环境中鸟的不同遭遇的对比,表达了怎样的感叹?

2.诗歌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情达意?

★★16.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②终不还。

【注释】

①玉门关:汉武帝臵,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②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诗中以楼兰泛指西北地区的敌人。

【文学常识】

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

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

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思考与练习】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的景象中透露出将士们怎样的复杂感情?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七个字概括出了边防战争怎样的一些特点?

3.一、二两句与三、四两句抒情方式有哪些不同?

★★17.玉阶怨①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②望秋月。

【注释】

①玉阶怨:乐府旧题名,历来都是专写宫怨之曲。李白此诗亦写闺中怨情,但构思却极见高妙,全诗无一字言“怨”,而幽怨之情暗传言外。②玲珑:指月光。

【思考与练习】

1.“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描写了怎样的细节?

★★1 8.峨眉山月歌①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②秋,影入平羌③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④不见下渝州⑤。

【注释】

①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表现了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②半轮:指初七、初八的半月。③平羌:平羌江,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④君:一语双关,既指山月,亦指故乡亲友。⑤渝州:今重庆市。

【文学常识】

月。月是古诗词中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所以能如此,自然是因为月之圆缺恰与人之离合相仿佛。最早的借月咏别的诗,是南朝谢庄《月赋》中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开了借月咏别的先河。

较之“柳”“水”等其他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在南北朝时期,除了谢庄外,还很少有人对“月”多加青睐。而到了唐宋时期,它一改遭冷落的境遇,不知有多少诗词将它攫入篇中,为抒写离愁别恨添景生情。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前两句写,后两句写。

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3.诗歌中嵌入了多个地名却流畅自如,毫无斧凿痕迹,请写出这些地名。

★★1 9.蜀中九日登高

【唐】王勃①

九月九日望乡台②,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③苦,鸿雁那④从北地来。

【注释】

①王勃:(649或650~675或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字子安。诗歌语言清新流畅,朴实自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的主要成就在骈文,不论叙事抒情,写景状物,都能驾驭自如,左右逢源,曲尽其妙。②望乡台:《太平寰宇记》:“《益州记》云,异迁亭,夹路有二台。一名望乡台,在城都县北九里。”③南中:古时夷越之地。④那:奈何,为什么。

【思考与练习】

1.从诗歌的哪些字词中可以判断诗歌写的是重阳节?

2.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又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20.江楼感旧①

【唐】赵嘏②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注释】

①感旧:由回忆历史而产生感怀。②赵嘏:(约806~约853),楚州山阳(今江苏淮阴)人。会昌四年(844)中进士,曾任渭南尉,年四十余卒于任上。其诗以七律七绝为多,清圆熟练,不假雕饰。

【思考与练习】

1.第三句用“同来”与第一句的哪个词句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月光如水水如天”除了运用比喻的方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21.白梅

【元】王冕①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

①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

【思考与练习】

1.首句中的“此”在诗中指代什么?末句“散作”的动作是谁发出的?

2.诗中塑造的主要意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2.夜雪①

【唐】白居易

已讶②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

①这是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诗。②讶:惊奇、诧异。

【思考与练习】

1.诗歌分别从感觉、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夜雪”,与这些感觉相呼应的词语是哪几个?2.“折竹声”三字显示了冬夜什么特点?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这首诗体现了自居易诗歌怎样的特点?

★★23.别滁①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释】

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乡亲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思考与练习】

1.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赏析。

2.“弦管”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4.晚春

【唐】韩愈①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①韩愈:(768~824),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等。

【思考与练习】

1.首联中“知”“归”“斗”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怎样的情感?

2.对这首诗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贬杨花之诗,有人认为这是赞杨花之诗。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解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25.塞下曲(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释】

①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死。

【文学常识】

折柳。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寓含“惜别”之意。“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折柳赠别”还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所以,“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

【思考与练习】

1.诗歌首联的景物描写有哪两个作用?

2.“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两句写出了将士征战时怎样的情景?

★★26.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①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释】

①严维:生卒年份不祥,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正文。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肃宗至德二年(757),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

【思考与练习】

1.根据诗意,“两地秋”是哪“两地”?

2.诗中的“日晚”一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诗歌结尾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7.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①

雪净胡天牧马②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③,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①高适:(700~765),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②牧马:古代称游牧民族入境侵扰为牧马。③梅花何处落:古有笛曲《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④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思考与练习】

1.根据诗意完成下面的赏析文字。

高诗写景,表现将士归来、胡马北去的;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写笛声,表现怀乡的和。

2.高诗结尾句中的“满”字和李诗结尾句的“尽”字,隐含着边塞将士怎样的情感?

3.李诗采用贴切的比喻,“”“”,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4.高诗寓情于景,思乡之情蕴于“雪净”“”月明”“”和“梅花”的意象。

★★28.三江小渡

【宋】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思考与练习】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

2.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

3.运用比喻,直接把“交情”比做“”借自然界的“”象征社会风浪,从而突出诗的主旨。

4.诗歌一、二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三、四两句,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9.从军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

①关山:乐曲《关山月》。

【思考与练习】

1.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这首诗属于。诗中写了乐曲声和,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

2.“总是关山旧别情”中的“旧”与上句的字对应,形成了诗意的波折。

3.“听不尽”三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复杂情感?

★★30.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思考与练习】

1.作者笔下的“江村”具有怎样的环境特点?用两个字概括:。

2.颔联和颈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用两个词语回答。

★★31.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唐】岑参①

梁园②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

①岑参:(约715~770),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②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寿王刘武所建,有楼台山水乏胜,在今河南商丘东南。

【思考与练习】

1.一、二句写梁园的。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别开生面的来写哀情。

2.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32.燕子来舟中作①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②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

①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徙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第二年的春天写下了这首诗。明末清初卢世榷《杜诗胥抄》评曰:“此子美晚岁客湖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②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文学常识】

燕子。燕子是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被古代诗人所青睐,经常臵于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又称“社燕”。

【思考与练习】

1.诗歌以“”为吟咏对象,实际上句句书写着自己的身世。

2.诗人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全诗极写漂泊动荡之忧思,“”是此诗的核心所在。

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翻译“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两句诗。

★★33.暮过山村

【唐】贾岛①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注释】

①贾岛:(779~843),字浪(阆)仙,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举进士,终身不第。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思考与练习】

1.首联从哪两个角度描写山村的宁静?

2.解释“落日恐行人”中“恐”的含义。

3.“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4.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34.饯别王十一南游①

【唐】刘长卿②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③春。

谁见汀洲④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

①这是一首饯别友人的诗。②刘长卿:(约726~约790),字文房,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诗风近于“大历诗风”,自称“五言长城”。③五湖:《周礼》日:“扬州,其浸五湖”,即指太湖,其支流有五,故名。④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文学常识】

船。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诗,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

【思考与练习】

1.诗歌以“”“”“”这一系列动作,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

2.有人说,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请你具体说说诗句是怎样体现“虚实结合”的,诗句传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35.宿桐庐江①寄广陵②旧游

【唐】孟浩然③

山暝④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呜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⑤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⑥。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唐】刘眘虚⑦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注释】

①桐庐江:在浙江桐庐县。②广陵:指扬州。③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兼有儒释道侠隐等思想,一生未第,曾任张九龄荆州大都督府幕府。早年诗文颇IT-,有鸿鹄之志,中年应举落第,诗多描写田园山水,诗意洒脱幽远,清淡自然,同时有超俗清逸之气。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④暝:天色将暗。⑤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蓟海西头:指扬州。古扬州东有大海,故称海西头。⑦刘眘虚:生卒年不详,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曾任洛阳尉,诗作清淡微远之中,有幽深拗峭之趣。

【思考与练习】

1.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两首诗的意象最为相似的是什么?(写出诗句)

2.两首诗都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36.咏怀古迹·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②连朔漠,独留青冢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①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君为明君,故曰“明妃”。②紫台:天子所居,此指汉宫。③青冢:昭君墓,今内蒙境内。

【文学常识】

咏史诗。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故手法委婉。

【思考与练习】

1.这是一首写王昭君的诗,以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2.作者经过昭君村,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二字,“”二字,是怨的开始,“”二字,是怨的终结。

3.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他自身的身世家国之情。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的境况,寄托他自己的心情。

★★★37.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注释】

①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人。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诗好用浓艳词藻,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清新可喜,时有警句;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②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③槲(hú):一种落叶乔木。④驿墙:驿舍的围墙。⑨杜陵:汉宣帝的陵墓,在陕西西安南郊的杜陵原上。作者曾于离开长安是路过那里。

【思考与练习】

1.首联刻画了怎样的“早行”情景?

2.颔联中“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是名词,又显现了名词的具象感。例如“鸡声”一词,可以想象引颈长鸣的雄鸡形象。请在“茅店”“人迹”中选一个,写出你想象中的形象。

3.有人说诗歌写“早行”,想不到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给人以怎样的丰富遐想?

★★★38.苏幕遮

【宋】范仲淹①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这首词是宋人写别情的名篇。

【思考与练习】

1.词的开头“碧云天,黄叶地”等词句写出了怎样的秋色?

2.词的上阙是以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诵读全词后说说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情感。

4.“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句暗用了哪句诗句的诗意?

★★★39.浪淘沙令

【宋】王安石①

伊吕②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遏,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亡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释】

①王安石:(1021~1086),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世人又称王荆公(因其曾受封为“荆国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擅长诗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②伊吕:伊尹、吕尚。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曾佣耕于莘,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困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

【思考与练习】

1.“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两句,从、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

2.“若使当时身不遇”中的“遇”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3.下片作者对“汤武偶相逢”的史实作了怎样的评价?用原诗句回答。

★★★40.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④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①东坡: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苏轼遭贬黄州,住在长江边上的临皋亭。他效仿白居易闲逸事农,在不远的地方种了一块地,起名“东坡”,并以此自号,在那里又建雪堂,准备闲度劫后余生。②此身非我有:语出《庄子〃知北游》,谓自己不能主宰自身。③营营:纷扰的样子,指为世俗名利而奔忙。④縠(hú)纹:形容江波微澜。縠,有皱纹的纱。

【思考与练习】

1.上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的“醉意”?

2.下片中哪个词句反映了词人对待人生平静而超然的心态?

3.词人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和注释说说原因。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通易学。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标准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作者:————————————————————————————————日期: 2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 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 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 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3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 观沧海(三国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详细解析】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详细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2.你怎样理解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 1.D 2.结尾揭示出一个道理:无论王朝兴盛还是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因为兴盛了,统治者就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衰亡了,就会战乱连连,人们流离失所。这一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1.D错误,应是: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结合全诗內容,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案】 1.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对即可)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本文对其逐一解析,而且还从2009年中考试题中选取了相关题例,供大家参考。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 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2009浙江绍兴)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的分析这个词的作用。按应 对策略所述,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通过第三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 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 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 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 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 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2009年江苏连云港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备战2019中考】中考语文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含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诗歌,完成1一3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完整)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课内古诗词 (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使至塞上 1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 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故选项中的一虚一实的说法不准确。D项,尾联巧“燕然”的典故,流露出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也虚写战争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并没有表现“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 2

古诗词鉴赏(开放性训练题)

古诗词鉴赏(开放性训练题) 【题型及思维】 简答型:抓问号,有几问,就回答几问。问什么,答什么。 综合表述型:若无角度,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什么表达效果”思路来回答,若有 分析角度,按题目要求答。 评价型:针对题目中的评价语,首先要表明你的态度(同意与否),然后根据评论的角度联系原文来具体阐释原由,注意点面结合。 比较型:通读给定的几段诗文,宏观把握其内容和写法,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异同比较。注意要点全,条理清,层次明。 阅读下列唐诗、宋词、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1、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骄阳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孤桐》王安石) 有人评价这首诗认为诗人是以“孤桐”自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对孤桐形象的理解及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2、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注〗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试就该诗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情感谈谈你的理解。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主,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谈谈你对该诗主题的理解。

4、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刘禹锡) 试解释颈联的内容并简析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未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前人评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7、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夜。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话说?(《丑奴儿近》辛弃疾※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初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考点透视 中考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年来中考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一般有: 1.理解、鉴赏诗句内容及表达效果; 2.感知诗句中的艺术形象; 3.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评析诗词凝练的语言。 因此,考生平常就要注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典诗词鉴赏题目的特点: 一、历年的古典诗歌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或元明清的曲,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试题多为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少量律诗和词曲,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歌。 三、选材应力避两点: 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 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多选自课外,有少数选自课内。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知识讲解 古诗词的分类 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 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F专项训练六——古诗词鉴赏

中考单项训练古诗词赏析 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2010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

2010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

2010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 1★雨后池上 【作者】宋代刘攽 【体裁】七言绝句 【原文】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①磨:打磨。②檐楹(yán yíng):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③垂杨:杨柳。 ④荷:荷花。 【译文】 (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雨后的池塘,水面平静,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雨后池上景物十分美丽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 2★田园乐 【作者】盛唐王维 【体裁】六言绝句 【原文】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尚未起,故此还没有打扫。(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黄莺在不停地啼叫,已是热闹非凡,但这啼叫声却没有惊扰美梦,山客还在酣睡。 【赏析】 《田园乐》是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 第一个特点由境生情,诗中有画。先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然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 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霜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独不见 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一句中的“终然”暗示出戍边之人最终都战死沙场的悲惨命运。 E.“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训练 中考考查内容 1.能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出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做出自己的评价。 (3)注意诗体与风格,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2.会品析古诗词的语言、写作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寓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感知诗词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如:田园诗多写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或向往;写景诗多写诗人对自然的陶醉、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送别诗多写与友人的惜别、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或亲人的安慰劝勉;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愤、思乡念亲的孤独;咏物诗多写自己的人生态度、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蕴含对人生道理的理解;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对民众的同情等。 (2)抓题目。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如:读《石壕吏》就要联系到当时的“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以联系诗人刘禹锡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如李白的《行路难》,就写于他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又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之时,表现了内心的愁苦。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一词,就能体会到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通过对莺燕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到来的喜悦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月:怀人、思乡。菊:隐逸、清高。梅:高洁、坚贞。莲:洁身自好、超凡脱俗。兰:高洁、隐士。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梧桐:凄凉悲伤。杜鹃:凄凉哀伤、乡思。鹧鸪:离愁别绪。寒蝉:思乡、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柳:送别、思念。雁:思乡。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阑(栏)干:思念、寂寞、离愁。武器:战争。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受重用之情。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