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使用筷子。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不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然而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双方的待客方式及观念大相径庭

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好像餐桌上饭菜剩得越多,越能显示出主人的盛情与美意。即使饭后餐桌上一大堆残羹剩饭,主人也还会再三表示歉意:“没有什么可吃的,真过意不去。”而日本人待客,“料理”(菜肴)的数量会恰到好处,既让客人吃饱,又不剩饭剩菜,否则会认为“もったいない”(太浪费了)。“料理”所用的材料讲究“新、奇、鲜”,并非全是“鱼肉荤腥”,而是荤素搭配,哪怕是自家长的一把不起眼的青菜,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客人宣称“这是自家产的啊”;“这个菜很好吃呀”,以此表明待客之盛情。并且,日本人使用的餐具也有一番讲究,往往根据菜的种类选用不同的器皿,而且会在菜上放些花草增加自然感。此为差异之一。

二、烹调方法有很大差异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属美味型菜肴;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为营养型菜肴。中国菜分为多种菜系,并有“烧、炒、爆、煮、炸、蒸”等二十多种烹制方法,这是日本料理所望尘莫及的。日本人喜爱“清淡的口味”,生食或把食物放入水中煮食为多,所以日本料理被称为“煮たき文化”。这种做法也许与日本水源充足、木材丰富有关。除此之外,日本料理的烹制方法还有烧、烤、炸等有限的几种。

制做中国菜时,特别讲究火候。其做工之精细,种类之繁多,令日本人目不暇接,因此,有些专业用语译成日语时,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词汇,只能做相应的解释。

三、佳肴还需美酒配

中国人在宴会上经常喝白酒、啤酒,有时也掺喝红酒。日本人常喝的酒水有:啤酒、日本清酒、威士忌、餐酒,在中国餐馆里,亦有绍兴酒供应。在饮酒习俗方面,中日两国存在很大差异。日本人敬酒而不劝酒,习惯适可而止。只要说一声“已经喝好了”,主客双方就不再劝酒了。这是他们的人生体味的一个很独到的地方。中国人则习惯一醉方休。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喝酒,是与工作截然分开的,工作时间饮酒是根本不允许的。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在喝酒时也不会涉及友人之间应办的正经事的话题。即使为了公司利益的宴请场合,日本人也会喝得极为谨慎与表面化。这与中国社会的喝酒即工作,不喝酒不办正经事的世风,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此为差异之三。

四、待客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好客,常常轮流作东聚餐,到了吃饭时间,如果谁说一句“走,下馆子去!”往往是邀请的人掏钱,并且在餐桌上没有两、三小时是下不来的。而在日本,同样的场合,那也往往是各付各帐,彼此之间用不着客气。另外,日本人吃饭讲究速度,即使是公司的老板,午

饭通常也只吃一碗五、六百日元的面或“便当”。

纵观上述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究其原因,与两国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封建主义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了温、良、恭、俭、让的民族风貌与世态人情。翻一翻《礼记》的《内则》与《曲礼》篇,便可以清楚地知道,远在那个年代,中国人举凡进食的规律、礼数、章法和禁忌等,都已有明晰的总结和具体的守则。这些礼仪伴随着农耕文化的成熟而日臻完善,成为中国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由此产生了许多吃的学问。自古以来,中国的美食家层出不穷,有名人,也有平民百姓。如苏轼的“东坡肉”,麻婆发明了“麻婆豆腐”,各个朝代产生了林林总总的名吃。

日本至平安时代,崇中媚华,只要是唐朝的东西,大都会赢得平民百姓,尤其得到贵族阶层的崇尚和效仿。可以说,中国的食文明对日本人吃喝之道的形成,起着卤水点豆腐般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日本人对于得来不易的人家的好东西,一旦到手便绝对不肯轻易放弃。明治时代开始,随着西餐的引进,不但使日本料理的面目大为改观;而且,食文化领域里的西方文明,也开始在日本列岛上生根、开花、结果。这使得日本饮食文化的整体素质,既具有东方之美,又饱饮了足够的人类现代营养。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达到了较高的文化品位。但是,由于日本地域狭小,物产不丰,尤其是“明治维新”以后,统治者的目光主要瞄准对外扩张和经济发展上,很少顾及吃了。因此,日本人从小就养成了“节约”、不奢侈的习惯,以至有了闻名世界的“美名”——“小气”。

近百年来,内忧外患的国情,使得中国文化的发展由长期领先变为明显滞后。中国的饭菜虽然还是那么令人叫绝,但整体素养却令人不敢恭维了。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遗产和习性,在我们邻居日本那里保存得完好无损并得到了发扬光大。在日本,你可以随处享受到日本普通家庭的饮食礼仪的快慰。家庭主妇做好饭菜之后,喊家人将餐桌团团围住,全家人对饭菜鞠躬道:“我领受了”,并拿起筷子开始用餐。日本人以为,人类所食的一切无不是神赐予的,享用时务必首先对神的厚爱致意。夹到碗里的饭菜必须吃得干干净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对饭菜的口味,不可以随便挑剔;一般要多少说上两句恭维之辞,以体谅劳作者的辛苦。用餐既毕,筷子要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碗的旁侧,并再次向桌面鞠躬道“谢谢招待”才行。日本人在家庭是这般,在公众场合更是如法炮制;无人例外,整齐划一,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日本的饮食文化源于中国,两国饮食习惯孰是孰非,我不敢枉加评判。但是,我国当今社会许多中老年人所患的心脑血管病与摄入的脂肪和胆固醇过高有关却是不争的事实。日本是世界上有名的长寿国家,现在日本人的平均寿命高于中国人。有专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人良好的饮食习惯——崇尚绿色食品,讲究营养,不暴饮暴食。

日本人的饮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每人每天摄入的热量正好和日本人的个头所需要的相符合;

2.从蛋白质、脂肪和炭水化合物中摄取的热量保持着一种理想的平衡;

3.从大豆等植物和鱼类中吸收的蛋白质比较高;

4.水产品食用较多,水产品里面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吃的观念在逐步改变。比如说过年请客,过去都在家里操办,如今大家图个省事喜欢去餐馆了,但是大吃大喝、不讲营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样既花费金钱,又浪费时间,更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任。日本人的饭菜习惯以大米为主,配以蔬菜、鱼类、肉制品和牛奶等,形成一种较好的平衡。因此,有人把日本人的饮食称为“日本式饮食生活”,认为应该加以推广。看来,日本人的饮食无论从文明程度来说,还是从身体健康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2012 经管系金融(一)班

陈卓

120702129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使用筷子。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不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然而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双方的待客方式及观念大相径庭 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好像餐桌上饭菜剩得越多,越能显示出主人的盛情与美意。即使饭后餐桌上一大堆残羹剩饭,主人也还会再三表示歉意:“没有什么可吃的,真过意不去。”而日本人待客,“料理”(菜肴)的数量会恰到好处,既让客人吃饱,又不剩饭剩菜,否则会认为“もったいない”(太浪费了)。“料理”所用的材料讲究“新、奇、鲜”,并非全是“鱼肉荤腥”,而是荤素搭配,哪怕是自家长的一把不起眼的青菜,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客人宣称“这是自家产的啊”;“这个菜很好吃呀”,以此表明待客之盛情。并且,日本人使用的餐具也有一番讲究,往往根据菜的种类选用不同的器皿,而且会在菜上放些花草增加自然感。此为差异之一。 二、烹调方法有很大差异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属美味型菜肴;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为营养型菜肴。中国菜分为多种菜系,并有“烧、炒、爆、煮、炸、蒸”等二十多种烹制方法,这是日本料理所望尘莫及的。日本人喜爱“清淡的口味”,生食或把食物放入水中煮食为多,所以日本料理被称为“煮たき文化”。这种做法也许与日本水源充足、木材丰富有关。除此之外,日本料理的烹制方法还有烧、烤、炸等有限的几种。 制做中国菜时,特别讲究火候。其做工之精细,种类之繁多,令日本人目不暇接,因此,有些专业用语译成日语时,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词汇,只能做相应的解释。 三、佳肴还需美酒配 中国人在宴会上经常喝白酒、啤酒,有时也掺喝红酒。日本人常喝的酒水有:啤酒、日本清酒、威士忌、餐酒,在中国餐馆里,亦有绍兴酒供应。在饮酒习俗方面,中日两国存在很大差异。日本人敬酒而不劝酒,习惯适可而止。只要说一声“已经喝好了”,主客双方就不再劝酒了。这是他们的人生体味的一个很独到的地方。中国人则习惯一醉方休。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喝酒,是与工作截然分开的,工作时间饮酒是根本不允许的。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在喝酒时也不会涉及友人之间应办的正经事的话题。即使为了公司利益的宴请场合,日本人也会喝得极为谨慎与表面化。这与中国社会的喝酒即工作,不喝酒不办正经事的世风,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此为差异之三。 四、待客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好客,常常轮流作东聚餐,到了吃饭时间,如果谁说一句“走,下馆子去!”往往是邀请的人掏钱,并且在餐桌上没有两、三小时是下不来的。而在日本,同样的场合,那也往往是各付各帐,彼此之间用不着客气。另外,日本人吃饭讲究速度,即使是公司的老板,午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食安XX班 :XX 学号:XX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民以食为天”,中国与日本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从唐朝开始,日本就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外交活动,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逐渐的传入日本。现今,中日两国作为两个在地理与文化上如此联系紧密的两个国家,在饮食这个关键问题上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民族特点的差异,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本文从食材、烹饪方式、食器、饮食礼仪这几个方面作一番比较,从而更好的了解两国文化观念,传统意识在饮食方面的体现。 一、两国食材选择各有特色 在主食方面,就当下情况来讲,中日都是以谷物为主,不像西方那样依靠肉类食品和乳制食品。中国北方的主食材料以小麦和高粱为主。面食有馒头、花卷等清蒸食品和油条、油炸糕等油炸食品。南方则以米饭为主,多以米粒细长扁平、少黏性的印度型稻米为主。烧麦和饺子不分南方北方都被人们所喜欢。并且还有春节吃饺子的习俗。而日本人的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是白米饭、大诲汤和咸菜。早上吃面包的家庭也逐渐在增多。日本人也很喜欢吃面条类,有拉面、养麦面等。日本人在除夕夜或立春前夜吃迎新荞麦面。荞麦面又细又长,象征寿命延长和家运吉利。 不浪费食材是中国料理的特点.食材中干菜多也是中国料理的特点。干菜中海货、山货种类都很丰富,与生鲜食品不同,不

仅可以长期保存,风味也很不错。因此可以长期保存,所以不受季节限制,任何时候都町以吃到。日本人喜欢海产品,尤其是生鱼片,而日本料理与中围料理恰好相反,其特点是浪费食材,一个好的日本厨师必须得“浪费”。如果舍不得做出来的生鱼片就不好吃。 中国人尤其喜食猪肉,以猪肉为材料的料理也很多.并且还认为冬天吃狗肉对健康有好处。除此之外,鸭子、青蛙、蛇都可以成为食材,动物的脏、血和软骨也都可以成为食材。鱼类、虾类中国人也很喜欢。作为特殊食材的还有蝎、蚂蚁等等。而日本菜的最大特点是生鲜海食,当然,中国人也吃鱼。但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还是有差异的,日本临海,主要依靠的是海鱼,而中国大陆水域宽广,依靠的主要是淡水鱼。菜肴的原材料也多为陆生的动植物,也有江海湖泊的鱼类。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鱼类约十几公斤,这个数字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差异很大。而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千岛之国,有着绵长的海岸线,是一个典型的围海而生的国家,渔业资源异常丰富,尤其是道地区,出产很多优质的鱼类,如鲱鱼、鲑鱼、鳟鱼、鳗鱼等。因此日本菜肴的原材料多为鱼介、海藻类,与中国的差异非常大,日本国民也养成了吃鱼的良好习惯,日本人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吃掉70公斤左右的鱼类。而且最近的科学发现,鱼类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抗癌。日本人在世界上以长寿著名,大概都是食鱼的贡献吧!典型的日本菜如:刺身、寿司拉面等。

日语论文——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对比

目次要旨................................................................................................... ................................ 1 キーワード................................................................................................. ....................... 1 はじめに................................................................................................. ............................ 2 1 日中饮食観の対比................................................................................................ 2 1.1 饮食観の形成............................................................................................... 2 1.2 各饮食観が形成した原因.................................................................... 3 1.3 结论................................................................................................. ................... 4 2 饮食観の中に含む「物」................................................................................ 4 おわりに................................................................................................. ............................ 5 参考文献................................................................................................. ........................ 6 要旨饮食観は人类と共に产生したものでなく。それは生产能力が飞跃的に向上し食べ物に対して余裕が出るようになると产生したのである。本论文は日中両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1

中日饮食观对比 系部:中文系班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姓名:黄桢敏学号: 中日两国地饮食观存在较大差别, 这一点自古有之, 尤其在古代,两者地地位便截然不同. 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自古以来一贯重视饮食.孔子就曾在《论语·乡党》中说过“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这句话迄今为止仍是众所周知,是中国典型地饮食观点之一.在三千多年以前地周朝地书籍中就已有了关于烹饪方法地记载, 还有诸如“周礼, 天官冢宰”这样地饮食疗法地记述.在周朝时就已设有负责管理宫中饮食地专门职员.前汉淮南王刘安虽贵为一国之君, 仍时常亲自烹调膳食, 有时还向部下传授烹饪技术.传说豆腐就是由他发明地.在《诗经》、《书经》等书籍中, 有关于酒、醋、酱油等食品, 甚至还有关于营养师以及食物医生地相关记载.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出土地丝绸料上有一篇约两千年前地帛书《养生方》, 上面记载着古代君臣地饮食及性生活等去病延命地方法等地问答, 称为《十问》.此外, 从“吃”这一汉字在汉语中所使用地范围之广便可看出中国人对吃地重视.除了“吃”地本义之外, 常见地如“秀色可餐、吃官司、吃亏、吃苦等.可见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便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地内容之一.b5E2R。 日本人对饮食地观点, 尤其在古代时, 与中国完全不同.日本关于饮食地古代文献资料很少, 从这点可以看出历史上日本并未将饮食文化放在一个重要地位置上.以前地日本人是通过一个人地穿着、交通工具、住宅等来判断一个人地地位、教养、甚至是人品, 而至于对方吃什么, 日本人根本就不想了解或者说根本就不关心, 更甚地是, 很多人还将谈论关于饮食地话题认为是可耻地事.在武士掌权地德川时代,他们所受地教育便是“快吃、快排便、快走.男人, 不应过多考虑吃地东西! ”.这种情况直至近代才逐渐发生改变.近代以来, 日本人也慢慢从营养地角度来思考关于饮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作为两个在地理与文化上如此联系紧密的两个国家,在饮食这个关键问题上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当然,到底是海两边的两个国家,饮食上那个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筷子与碗、盘就摆在了头等的位置,每餐正式开始以前,筷子与碗、盘必须首先提前放在用餐者的面前,这在中国与日本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一般除了筷子以外,还有汤匙,而日本只用筷子,除了在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 在主食方面,就当下情况来讲,中日都是以谷物为主,不像西方那样依靠肉类食品和乳制食品,中国南方主要是大米,这与日本是毫无二致的,当然,中国北方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如小麦,豆类,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饮食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都重视在饭后送上一杯茶,以助于消化,当然,主客也可以借着这个空当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 但是,中日饮食文化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的每一道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烹调,原料往往要经过煎煮炒炸卤炖等多到工序的制作方能起锅,在这一系列程序中原料得以定型,原味得以提升,口感也更丰富;而日本,相比之下是更加注重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是最好的选择,而这在在国人眼中是难以接受

的。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日本菜的最大特点是生鲜海食,当然,中国人也吃鱼。而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还是有差异的,日本临海,主要依靠的是海鱼,而中国大陆水域宽广,依靠的主要是淡水鱼。 酒文化是中日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提起“喝酒”就会想到“敬酒“,而中国人很爱敬酒,似乎要把对方灌倒了才够意思;在日本也有灌酒一说,但是那只是些小青年干的事,一般对方表示推辞也就适可而止了。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日本菜讲究色形味。日本菜肴偏淡,但是很注重形,所以说吃日本菜是用眼睛吃的。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论文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11级日语2班孙小雪 学号:201114530202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饮食方面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日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渊源,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从唐朝开始,日本就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交流活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筷子的使用也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连日本的岁时食俗、调味方法都与中国节俗的传播分不开。 日本人不太重视饮食。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认为谈及饮食是低下、污秽的,在日本的神话中,有关饮食的部分很多都与身体部位有关,从千年前更产生了“女体盛”这一典型男尊女卑的餐宴形式,至今依然在京都、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高级会所出现,所以日本人从深植于根的文化中认为过多的关注饮食是不洁的。加之在中国思想传入日本时,也接受了孟子关于“君子远庖厨”的思想,使得饮食中男女性别差异的味道更加浓郁。 而中国对于饮食却是有着很深的执着。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君子为腹不为目”,中国的菜肴每一顿都是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烹调的,特别是在宴客的时候,菜色更是体现主人家境和身份的一大象征。在节日之中,传统食物的准备有时比传统庆祝活动更为人所注意,没有特定食物的节庆是不能展现出气氛的。比如端午节,在划龙舟之余,分粽子是绝对免不了的,即使是在大学里生活的学生,没有留意龙舟比赛,也会购买粽子“应节”。其他节日也有相应的食品。这与日本人在节庆期间更多的关注庆典的活动举行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为了更好的发展饮食文化,还特意举办很多不同的比赛,在菜色有地方特色的区域还有专属的菜系名称,如粤菜、川菜、上海菜系等八大菜系。还有“食在广州,味在四川”等俗语。 中日在烹调菜肴时所用的食材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已陆地居多,而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围海而生的国家,中国的海岸线虽然很长,在近海的地区也会有大量的海洋类菜式,但是烹调上也与日本有着根本的差异。处于亚洲的人们,或者比较关注中日文化的西方人基本上都能很轻易的分清何种食物是属于中方的,而何种属于日方。而且能随口就说出日本的一些传统食物,比如寿司、拉面等。 中国的主食是谷物,北方为面、饭等大米、小麦加工出的食物,而南方为米饭。菜肴的原材料也多为陆生的动植物,也有江海湖泊的鱼类。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鱼类约十几公斤,这个数字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差异很大。 在日本,菜肴的原材料多为大米、鱼介、海藻类,与中国的差异非常大。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吃掉70公斤左右的鱼类。为了保持调制鱼类食品时,鲜味不会流失,日本人更多的使用冷菜,也就是说,日本以生、冷、清淡的饮食品味为主。这与中国强调的食物必须煮熟才能吃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有着深深的冲突。因此,对于烹调的过程中日也是有所不同的,为了保持食物的原味,日本人喜欢就地取材,在获得新鲜的鱼介之后尽量不加工,仅蘸佐料直接食用,对于一些必须以火烹煮的食物才采用热食的方式,比如说拉面。所以习惯了冰鲜、风干食品,和炒、炸、焖等十几种复杂烹饪方法调制食物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难以习惯日本的生冷食物的。 如果说中国重视的是食物本身,日本重视的就是盛载食物的餐具,对味觉和视觉的不同追求,造就了中日不同的饮食文化。很明显的,中国人虽然注意到放置食物的器皿对食欲有影响,在评价一道菜时也会用“色、

浅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24323691.html, 浅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作者:朱晨爽 来源:《大观》2016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同样也是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各个国家之间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国与国之间由于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不同,所生长的主要作物以及畜牧业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导致国与国之间的饮食有着不同的情况。本文所研究的就是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的饮食文化差异,主要以火锅为例。火锅是大家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同时也是在家常菜吃过了之后,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改善生活状况的饮食。随着各个国家之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在显著增加,因此餐饮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火锅的产品比较单一,并且生产和加工环节比较少,因此非常受到各国群众的关注和喜爱。下面本文针对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展开研究,以两个国家群众对于火锅的饮食情况和喜爱程度重点分析,以期能够寻找到两个国家之间饮食文虎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了解到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火锅 前言 大家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社会都呈现出不同的进步情况,特别是中日两个国家的文化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和渊源,而饮食文化作为中国的基本文化,这一点对于我国周边的国家都有着比较特殊的影响。我国有一句古语说的主要就是“民以食为天”,由此能够看出在我国发展的五千年历史中,饮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日本国家在唐朝开始就和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交流,同样这一点也注定日本的饮食文化在根本上和我国有着不解的渊源。而就是在唐朝时期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于日本国家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并且筷子的使用方式也是在中国流传给日本的。下面本文就针对中日的饮食文化展开分析,以火锅为例,重点了解到中日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人们吃火锅的过程中所食用的菜品种类,以及汤底还有蘸料的区别,重点研究中日饮食文化的区别,为各个国家之间的饮食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日两国的饮食习惯 (一)中国饮食习惯 在中国人们的饮食习惯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其中热门主要的主食就是五谷杂粮,这也是人们所谓的食五谷不生病,其中辅食就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类,这就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同时我国的很多地区都以农作物为经济产物,中国的饮食还习惯性的以热食和熟食为主要食物,同时中国还习惯聚食,也就是烹饪和饮食相结合,人们在篝火周围吃饭,这也是中国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主要习惯。还有中国的饮食习惯性的使用筷子,在古代称为箸,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吉牧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江苏连云港 222006) [摘 要]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各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待客方 式、菜肴的烹饪方法及见面时的问候语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 成的原因,提出应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形成原因;饮食习惯 我曾经在一家从事食品加工的日本独资企业里工作过数年,有 过许多日本同事和朋友。与中国同事一样,我们之间也有你来我往。 遇到值得庆贺的事情,大家也会设宴庆贺一番。久而久之,便从餐 桌上知晓了“日本料理”的一二三。特别在总部进修期间,与日本 员工朝夕相处,了解了许多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我发现中日饮食方 面除了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以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现将拙见写出, 以示比较。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 受中国的影响。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 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 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 使用筷子。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曰:“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 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烹调讲究“色、香、 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 “不 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 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然而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 进行比较。 一、双方的待客方式及观念大相径庭 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好像餐桌上饭菜剩得越多,越 能显示出主人的盛情与美意。即使饭后餐桌上一大堆残羹剩饭,主 人也还会再三表示歉意:“没有什么可吃的,真过意不去。”而日本 人待客,“料理”(菜肴)的数量会恰到好处,既让客人吃饱,又不 剩饭剩菜,否则会认为“もったいない”(太浪费了)。“料理”所用 的材料讲究“新、奇、鲜”,并非全是“鱼肉荤腥”,而是荤素搭配, 哪怕是自家长的一把不起眼的青菜,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客人宣称 “これは自分で作ったんですよ”(这是自家产的啊);“これはなか なか美味しいですよ”(这个菜很好吃呀),以此表明待客之盛情。 并且,日本人使用的餐具也有一番讲究,往往根据菜的种类选用不同的器皿,而且会在菜上放些花草增加自然感。此为差异之一。 二、烹调方法有很大差异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属美味型菜肴;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为营养型菜肴。中国菜分为多种菜系,并有“烧、炒、爆、煮、炸、蒸”等二十多种烹制方法,这是日本料理所望尘莫及的。日本人喜爱“あさっりした味”(清淡的口味),生食或把食物放入水中煮食为多,所以日本料理被称为“煮たき文化”。这种做法也许与日本水源充足、木材丰富有关。除此之外,日本料理的烹制方法还有“焼く”(烧、烤)、“揚げる”(炸)等有限的几种。 制做中国菜时,特别讲究火候。其做工之精细,种类之繁多,令日本人目不暇接,因此,有些专业用语译成日语时,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词汇,只能做相应的解释。如: 焖:ふたをしっかりしてとろ火で煮る; 炖:食品をとろ火でゆっくり煮る; 炸:油で揚げる;等等。 有的中国菜肴为了翻译起来简练,干脆采用音译。如:“烤鸭”译为“コーヤーズ”、“麻婆豆腐”译为“マーポートーフ”、“炒饭”译为“チャーハン”等等。 三、佳肴还需美酒配 中国人在宴会上经常喝白酒、啤酒,有时也掺喝红酒。日本人常喝的酒水有:啤酒、日本清酒、威士忌、餐酒,在中国餐馆里,亦有绍兴酒供应。在饮酒习俗方面,中日两国存在很大差异。日本人敬酒而不劝酒,习惯“ちょうどいい所で止める”(适可而止)。只要说一声“もういいです”(已经喝好了),主客双方就不再劝酒了。这是他们的人生体味的一个很独到的地方。中国人则习惯“酒に酔いさえすれば何よりいい”(一醉方休)。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的喝酒,是与工作截然分开的,工作时间饮酒是根本不允许的。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在喝酒时也不会涉及友人之间应办的正经事的话题。即使为了公司利益的宴请场合,日本人也会喝得极为谨慎与表面化。这与中国社会的喝酒即工作,不喝酒不办正经事的世风,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此为差异之三。 四、在“あいさつ”(打招呼)方面有差异 中国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你吃了吗?”,一些日本人往往对此困惑不解:怎么?已经上午十来点了,人家还能不吃饭吗?而日本人见面时通常会说“いいお天気ですね”(天气真好呀),对方 ~~~~~~~~~~~~~~~~~~~~~~~~~~~~~~~~~~~~~~~~~~~~~~~~~~~~~~~~~~~~~~~~~~~~~~~~~~~~~~~~~~~~~~~~~~~~~~~~~~~~~~~~~~~~~~~~~~~~~~~ 语音关系,桀、傑、滐、嵥,皆群母月韵。 (5)決(见月)、溃(匣物)(见匣旁纽,月物旁转)《景帝纪》:“…大水溃出。”颜注:“旁决曰溃,上湧曰出。” 按:“決”,水从水道中流出,“溃”指水没有规律,不遵从道路的流,故二者同源。 “決”,《说文?水部》:“決,行流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人导之而行曰決,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決。”水从水道中流出,既包括开凿壅塞,疏通水道,也包括表示大水冲破堤岸或溢出。《尚书?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洛阳伽蓝纪?城北》:“(左末城)城中居民可有百家,土地无雨,決水种麦,不知用牛。”《孟子?滕文公上》:“決汝漢”朱熹注:“決,去其甕塞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犹防川,大決所犯,伤人必多。”《淮南子?天文》:“贲星坠而勃海決。”高诱注:“決,溢也。”“潰”, 水漏出或水冲破堤岸,不遵从水道,没有规律。《说文?水部》:“潰,漏也。”段玉裁注:“漏,当作屚,屋穿下水也。”水冲破堤防。五代徐锴《说文繫传?水部》:“溃,決也。”《国语?周语上》:“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水经注?河水注五》:“不遵其道曰降,亦曰溃。” 参考文献: [1]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中华书局,1962. [2]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陈建初.《释名》考论[博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5]孙锡信.颜师古.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6]殷寄明.语源学概论[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宗福邦等.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汉语大字典编缉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 Textual Research in Paronyms in Hanshu(汉书) Noted by Yan Shigu Abstract: Hanshu(汉书) Noted by Yan Shigu has many paranomastic glosses 。This paper does textual reseach in some paronym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etymological relation。 Key words: Hanshu(汉书) Noted by Yan Shigu; paronym; textual reseach 作者简介:叶慧琼(1981-),湖南省株洲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方向2004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6-9-18 120

日本的饮食文化

日本的饮食文化 班级:10级工程管理六班 姓名:马静伟 学号:0260614

日本的饮食文化 摘要:日本的饮食文化在很多方面收到了中国的影响但是随着几千年底政治、历史、文化的发展,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饮食中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大米是主要食物之一,但受到地理、文化、宗教、历史各方面的影响,经过数千年底继承和改良,日本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虽然同为东方国家,吃饭时同样使用筷子,恐怕还是很多日本人对日本的饮食文化不太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日本饮食的基本特征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 一、日本饮食的特征 从北海道到九州,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由不同人种构成。日本饮食受东北亚各国文化及饮食习惯的影响,经改良后逐步形成了现在日本料理的特征。另外,由于复杂的内陆地形和四面环海的岛国环境,使日本不仅拥有丰富的种植物资源,还造就了大批资源丰富的渔场,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各类海鲜料理已经成为日本饮食中别具特色的代表性食品。 日本四季变化鲜明,所有料理都非常重视对季节的感受,并且因为全年气候温暖潮湿,所以日本人比较喜爱清淡的口味,从而形成了日本人比较中注重食材本身风味,较少适用调味料的特点。在日本有这样一种说法,日本人在用嘴品尝食物之前,要先用眼睛和鼻子鉴赏食物。因此,日本人对盛装食物的器皿也是非常讲究的,器皿的材质,不仅瓷器、木器、还有漆器、竹制品、玻璃制品等等,丰富多彩。盛装食物时不仅要根据不同的食物采用不同材质的盛装器皿,而且器皿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此外盛装方法、器皿与食物色彩的搭配也必须协调,还要考虑到与其他盛装器皿的协调性等种种考虑都是为了将食物等级提升到一个综合艺术的境地。 二、日本料理的种类 日本料理,有关西菜和关东菜之分,关西料理是以京都和大阪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菜系。京都是古代日本的都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是贵族文化的发祥地,并且因为远离海洋,京都料理主要以清淡的蔬菜和鱼干为主,而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日本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现状与传承》期末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序号:0052 授课教师:王德发 姓名学号-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成绩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课程论文 目录 前沿 (3) 一、日本饮食的特点 (4) (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4) 1.所谓“精”。 (4) 2.日本料理的“少”。 (4) 3.“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 (4) (二)日本文化之“生”和“鲜”。 (5) 二、日本的美食 (6) (一)怀石料理 (6) (二)寿司 (6) (三)茶道 (7) 三、日本饮食的习惯 (8) (一)简约的饮食风格 (8) (二)分餐不怕盘子多的日本人 (8) (三)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 (8) 参考文献 (11)

前言 “日本料理”在八十年代初进入广州,是日语中“日本式烹饪”的意思。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是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的怀石料理。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日本料理是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末期所形成的饮食。日本料理店最初只是一些高档酒店开办,主要的客户是日本商社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日本访问团、还有少数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随着国内对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传播,日本料理店在全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越开越多。为什么日本料理能得到中国人的追捧?日本饮食的特点在哪里?日本的饮食文化又是怎样的?借由这次论文,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跟大家一起探索日本的饮食文化。

一、日本饮食的特点 自古以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文化,有科学技术,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这自然和当时中国的强盛密切相关。日本的歌舞伎据说也是由中国传去的。在现在的日本料理中不难发现很像中国菜的“野菜炒め”。崇拜并学习强者似乎是日本的特色。到了近代,中国逐渐没落,西欧逐渐强盛的时候,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改革,大量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在日本科技逐渐发达的同时,日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吃熟菜变为吃生菜沙拉。 (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1.所谓“精”。 就是无论什么料理,都很好看,至于味道怎么样,那是其次。中国菜可以不同的菜放在同样的盘子里,但是日本料理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不同的菜是放在不同的盘子里的,而且盘子是奇形怪状,摆放的方向也是有讲究的。做出来的菜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如果不考虑味道的话,日本料理确实很好看。 2.日本料理的“少”。 中国人吃饭讲究的就是个实在。要吃好,并且还要吃饱。吃好自然不必说,要吃“饱”,这在吃日本料理时就有点困难了。中国人吃菜是一筷子,一勺子地吃。日本人是一片菜叶一片肉地吃。往往一顿饭吃下来,只有6分饱,过两个小时又想吃饭了。在日本花400日元买的便当,也就是盒饭,往往里面就是3块炸鸡和一片黄瓜,几片腌萝卜。可别以为有3块鸡肉就很合算了,鸡肉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白菜都比它贵。正因为蔬菜价格很高,所以日本料理里蔬菜的分量不多。也不光蔬菜,其它的东西一样很少,往往一样菜是一小口就结束了。 3.“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 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估计也和他们饮食的清淡有关。中国菜基本上每样菜下锅之前都要先往锅里倒油,没有油,也就不会有美味的中国菜。可是油吃多了有什么后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发展 院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201420131202 姓名:杨雨佳 摘要:在中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充分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在饮食文化方面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本文从日本饮食文化的特色出发,发掘其特有的饮食文化,以飨喜欢美食的读者。 关键词:日本;饮食文化;特色 一,日本的传统饮食文化特点 日本是一个长寿的民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日本的平均寿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数字。这和日本的饮食文化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烹饪方法来看日本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的饮食特点之一是追求食材的选择和加工方式的简单与自然。用现在的营养学来讲,极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中的营养素,避免了因高温、高盐和高油而造成食物营养素的流失。保持原材料本身的味道, 多采用生的, 或是稍稍煮一下就食用的做法。蛋黄蛋白一起食用的“生蛋”便是其中一种较具代表性的吃法。因为日本是岛国,加之资源缺乏,又无接壤之领国,这一自然环境使其危机意识浓重, 总怕遇有什么天灾人祸难以度过,使日本民族灭绝。为此,有些中国传去的文化到日本人中间便转为日本式解释。如“粗枝大叶害死人”这一成语,日文为“油断大敌”。他们理解为:没有油(即油断以后),大敌临头,会有不测的遭遇。为此日本人联想到,不能像中国那样每顿都用油烧菜,要惜油、省油,以求平安度日。为此日本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烹制菜肴,久而久之发展为以清淡新鲜为主流的日本菜肴。日本居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摄取了足够的营养,更好的维持了身体的健康,这是日本饮食所传递的饮食理念。 日本饮食中特别注重海产品的摄入,尤其是深海鱼的补充。如果,有机会去北海道参观,你将会看到一个亚洲甚至在世界也非常有影响力的生鱼物流集散地。每天,上百吨的海产品通过这个集散地发往世界各地。日本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重视对海洋鱼类的捕捞,抛开对濒危海洋生物的保护不讲,日本国民的海产品的摄入水平在整个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海产品尤其是深海鱼类,例如三文鱼,鲑鱼等等都是富含低密度脂蛋白的营养佳品,通过多食用这种富含低密度脂蛋白的海产品,日本居民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健康的饮食理念已经渐渐地影响和改变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当饮食和健康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满足饱腹感的时候,饮食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甚至可以说成为一种饮食文明程度的体现。 再次,日本的饮食文化与日本的礼仪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有两个地方可以当作很好的观察点。一个是卫生间,一个是餐桌。日本饮食文化在它哺乳时期的确曾从早熟的、强壮的、饱满的中国机体文化中大口大口吸过乳汁,但早在1000 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劲的胃里,形成了洋溢着大和民族精神的饮食文化。传统的日本料理的餐具和中国的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常常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定,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二,战争对于一本饮食文化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饮食生活因美军的占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后初期,日本陷入粮食不足的困境,日美政府为解决“粮食困难”问题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多项政策、法案和条例。1945 年至1946 年对日本来说是最艰难的岁月。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因战争变为废墟,美军占领日本后禁止军需工厂的生产,生产设备严重损坏,资本家生产欲锐减,所有工厂停止生产,失 业人数剧增、住宅难、“食物难”、犯罪率的剧增、社会极度动荡等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战时经济以军需生产为主,男丁都被抓去从事战争活动,农业生产因人手不足一直滞后,加之1945 年的自然灾害使农业严重减产,收成只有常年的1/3。占领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封锁政策,禁止日本从国外进口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科技信息2007年第34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科浅谈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梁爱露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中日饮食文化中的几个具体实例,分析阐述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这一差异给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独有的魅力,也揭示了日本文化独有的特点:传统与现代结合,崇尚自然。 【关键词】饮食文化习惯;饮食文化差异正像人各有所好一样,各个民族也拥有其风采各异、自我推崇的饮食文化。而跨越国界的人际交流往往会因双方的饮食文化及价值观 之不同产生所谓的“饮食文化摩擦”。 日中交流了数千年,“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东方世界中,没有其他国家像中日这样有如此深切的文化血缘。日本文化在它的哺乳时期,曾从早熟的强壮的饱满的中国文化 机体中,大口大口地吸取精华。但早在1000年前的“平安时代”,日本 就将巨大的中国文化消化在自己强劲的胃里,在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形成了洋溢着大和民族的日本文化。而“饮食文化”就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中日两国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但在不同的阶层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也不尽相同。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聚食制,也就是现在说的“大锅饭”。日本人则以稻米为主食,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鱼、大豆和少量的肉。此外,日本人还大量摄取应季的蔬菜水果以及海藻、野菜和菌类。日本传统的烹调方式以生拌、清蒸为主,用油量非常少。在饮食方式上,日本人通常采用“分餐制”。 清澈丰富的水源孕育了日本的饮食文化。中国料理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而日本料理更注重色、形,可以说日本料理是用眼睛吃的。日本料理被称为“水料理”,而中国料理则被称为“油料理”。中国人吃菜是无油不欢,而日本人的餐桌上,雪白的米饭、碧绿的生菜、红色的鱼片、橘色的胡萝卜,无一不是清爽可口而且尽量保持了食物本来的味道。 二、中日共有的饮食文化差异之分析 1.烟日本和中国都有不少喜欢吸烟的人。在对待香烟上,两国人的意识大有不同。中国人讲究“敬烟”。 自己吸烟时要“敬”对方一支。不敬烟而自己一个人吸,别人就会觉得这个人太小气。敬了烟,对方虽然不会为此感激不尽,但是至少觉得彼此之间没有什么隔阂。 日本人没有敬烟的习惯。日本人认为香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把没有价值的香烟送给别人。也正是因为这样,不理解中国人习惯的日本人接到中国人敬的香烟,并不会怎么高兴。 日本人还似乎认为,吸烟是不能克制自己的表现,自己低人一头, 因此他们觉得吸烟时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在客人面前,不管对方会不会吸烟,越是讲究的人,在自己吸烟之前,越要说一声“请允许我吸 一支烟”。当然这与日本很讲究“禁烟”、 不能随便吸烟有关。在日本人眼里,香烟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对吸烟的当代日本人来说,香烟也无“高级香烟”和“一般香烟”之分。香烟的价钱虽然不一样,但是 相差不悬殊。就是吸最贵的香烟,别人见了也不会羡慕的说,某某人在吸什么“高级香烟”,只是说,某某人喜欢吸某某牌子的烟而已。 2.酒提起“ 喝酒”就会想到“敬酒”,中国人很爱“敬酒”,似乎是非要把对方灌醉了才够意思。日本人也有敬酒的习惯,但是“ 灌酒”都是小青年干的事情。一般只要对方说不喝了,就不再敬酒了。提起“喝酒”也会让人想到“请客”。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就相差更大了。“请客”就是一方付款,一方白喝。中国人朋友之间盛行“今天我请客,明天你请客”的作法,觉得这样才够朋友。而日本人不讲究“请客”,盛行的是“打平”,就是喝完酒之后,在一起喝酒的人分摊酒钱。这是日本人喝酒的一般形式。日本人请客是需要理由的。就是说,需要弄清为什么要请客,对方知道为什么请客,也就会欣然接受。不然就觉得 很不自然。 3.鱼提起吃鱼,虽然中日两国都有鱼,日本海鱼较多,因此日本人通常多吃海鱼,吃河鱼的比较少;而中国多河鱼,吃海鱼的相对河鱼 来说较少。所以中日两国在吃鱼的方法、习惯就有所不同了。上面说到 中国料理被称为“油料理”,所以中国人吃鱼的时候经常会和油、 调味料分不开的,即使做清蒸鱼时也会加入许多调味料。 而日本人吃鱼时更注重保持其原味,例如传统佳肴“ 刺身(生鱼片)”,只是将鱼切成片,然后抹点芥末,蘸点酱油。日本人夏天吃的香 鱼,只是蘸点盐,用火烤一烤而已。 秋天吃的秋刀鱼,什么也不蘸,烤好后,放点酱油,就着萝卜泥吃。有喜事儿吃的鲷鱼,也只不过是烤一烤 而已。中国人也许会说,日本人的做法不属于“ 烹调”之列。在烹调上虽然没有多下功夫,但是在保持原有味道的基础上,日本人还在形状、摆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保持原形的鲷鱼也好,香鱼也好,秋刀鱼也好,日本人在吃的时候,连鱼的内脏都不拿出来,保持原形,只是烤一烤而已。中国人对日本人的这种吃法觉得很不可思议。而日本人认为自己吃的鱼,内脏并不脏。 三、中日两国不同饮食习惯之分析 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中不仅共有文化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也有一些全然不同的饮食文化,我觉得差异最大的就是:分餐制与大锅饭。 中国人讲究吃“大锅饭”,这与古代就有的聚食制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如今,依然保持着这种传统,只有在职工食堂等处才实行分餐,自食其食;日本人平素讲究分餐、自食其食,只有在过年过节时为了让辛勤劳动了一年的妇女能在过年时得到休息才讲究吃大锅饭。 要说明一下的是,这里所讲的“大锅饭”是说桌子中间放几盘菜,一家人围坐在一个桌子四周,自己夹菜吃,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而“自食其食”传统的作法是指每个人面前摆一张小方木桌,上面放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足够一个人吃的一套菜”,吃完饭可以再盛,而菜吃完了就没有了。现代的日本家庭,不一定都用托盘,但是也可以看到这种传统的延伸。比如,吃鱼时,主妇事先分好,每人一片或每人一条,很少会像中国人那样,把好几条鱼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然后大家夹着吃。假如大盘子里只剩一口菜,日本人往往不肯再动手去 夹。看起来是在谦让,其实是“不肯动用大家的东西,或者不敢独占大家的东西” 的表现。这是因为在日本,都是做饭人事先分菜,吃饭人自己吃自己的,不必主动参与“分菜”,因此日本人就养成了“分多少,吃多少” 的习惯,当他们偶尔参与吃大锅饭,遇到大盘子里剩下最后一口菜是,也就不懂得如何去“ 分享”。这种做法符合日本人的心理。因为这样的话,日本人就会不客气地吃自己分到的菜。日本人的分餐方式,似乎也使日本人形成了“不必努力奋斗”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分餐形成了日本的“ 平均主义”。此外中国人吃饭时讲究给别人夹菜,以显得对晚辈关心或者对别人友好;而日本没有给别人夹菜的习惯,因此“动手”就意味着自己吃,“ 不动手”就意味着让给别人吃。另外还有一点不同的是,日本人把最后一口菜吃完就意味着“吃完饭了” 。日本人吃饭时,不把第一碗饭吃得干干净净的,而是留一口。讲究的人只有在表示“吃饱了”时,才吃掉最后一口饭。四、小结以上主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对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做一考察,由此可以看到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存在着的差异。尽管中日两国在文字 上是相通的,但由于民族不同、思维不同,饮食文化也就自然会有所不同。日本人的饮食习惯足可以体现日本文化的特点,那就是:传统充分与现代结合,崇尚自然。【 参考文献】[1]佐佐木瑞枝《日本事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王铁桥主编《中日文化差异趣谈》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3]张立新、 孔繁志主编《日本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谢光明]○高校讲台○5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