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质说明书样本

地质说明书样本

地质说明书样本
地质说明书样本

威远县东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东风煤矿)

第一章概况井田

一、交通位置

本井田位于四川省东部威远县城北西305度方向直线距离32公里的威远县两河镇相河村一社境内。新主井口坐标: X=3288251.77, Y=

35445558.75, H=641.43m; 回风斜井井口坐标: X=3288314.860, Y=.4, H=639.139M。工业广场至威远县越溪镇公路里程12公里, 至仁寿县汪洋镇公路里程34公里, 至威远县城公路里程59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二、井田范围

该矿开采的大白炭煤层, 矿区范围由1~8号拐点圈定, 南北倾斜宽约900m, 东西走向长约2500m左右, 开采标高为+480m~535m,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由于本矿为现有生产矿井, 且井田西部已经大面积开采.矿井翼+480m~535m之间的大白炭煤层为本次改建工程开拓范围.

三、地形地貌及水系

区内地形地貌可划分为两部分, 即低山与丘陵各占一半。北半部为荣( 县) 威( 远) 穹隆低山, 海拔+500~+800M, 相对高差150~300米, 山形成圆弧状, 起伏不大, 但沟谷切割较深。南半部为丘陵, 海拔+300~+400M。区内地貌类型属剥蚀

缓丘谷地貌, 地貌区划属盆中构造剥蚀山丘陵区

矿区位于荣( 县) 威( 远) 穹隆低山区, 地形起伏不大, 山形多呈圆弧状。东部多属方山台地。总体南东高北西低, 矿区范围内最高点海拔+774.8M( 柜子岩) , 最低点海拔+520M( 原井口附近) , 相对高差达250M, 沟谷多呈”V”型谷, 矿区范围内既有悬崖陡壁, 又有宽缓沟谷平台。

矿区内除一条常年性小溪沟外, 矿区地表常年水体主要是位于矿区东侧兰家湾的一个农用堰塘, 无其它大的地表水体。

四、水源

矿井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下水和少量泉水, 生产用水水源取自流经矿区的小溪流, 其水量能满足矿井生产所需用水, 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五、矿区内小煤窑

由于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浅, 开采比较方便, 在本井田内开采的小煤窑较为普遍, 这些小煤窑一般为斜井开拓, 开采深度不大.由于本地区勘探程度较低, 一些小煤窑无正规设计和详细的现场实测资料.因此, 矿井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在开采过程中一旦与其沟通, 将造成突水、停产等事故。

2、争夺资源, 使采掘失调, 影响矿井均衡生产, 使矿井服务年限减少, 造成大量无效进尺, 带来经济损失。

3、采空区积聚的瓦斯一旦涌入邻近生产矿井, 往往造成瓦斯事故。

为了避免和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设计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矿产资源法, 本着保护国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对井田进行有计划的开采, 合理布局。

2、结合乡镇煤矿的实际情况, 进行必要的、正规的改建工程设计, 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促进地方乡镇煤矿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第二章煤系地层、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

一、地层

东风煤矿矿区及外围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三叠系以及第四系地层, 侏罗系主要出露于威远背斜两翼, 有新至老分别为蓬莱镇组( J3P) 、遂宁组( J3S) 、新田沟组( J2X) 、自流井组( J1-2Z) 和珍珠冲组( J1Z) 。三叠系主要出露于威远背斜腹地, 由老至新分别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T3X)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 T2I) 及下三叠统驾凌江组( T1j).须

家河组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六个岩性段, 各组段划分及岩性组合特征参见区域地层简表。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四、五、六段及第四系, 由老至新简介如下:

1、第四系( Q) 厚度为0~3米, 主要分布于沟谷地带, 岩性为残破积砂、泥、粘土夹砂岩碎块, 河流冲积不发育。

2、须家河组第六段( T

x6) 厚度大于90米, 未见顶, 主要分布于矿区西侧

3

的柜子岩~向家寨一带以及矿区外的鸡冠石、相龙山一带山头, 地势相对较高。岩性为黄灰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

3、须家河组第五段( T

x5) 厚度为80~90米, 分布于矿区大片地区。

3

岩性为灰色、黄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及炭质页岩。

4、须家河组第四段( T

x4) 厚度大于80m, 仅出露于矿区西侧五福厂、

3

陡石梯一带, 岩性为灰色、黄褐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 大型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

5、须家河组第三段( T

x3) 未见底, 矿区地表未出露。井下所见岩性为灰、

3

深灰色泥( 页) 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砂岩, 上部夹大白炭煤层。( 一) 下侏罗统珍珠冲组: 红色、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夹灰绿色泥岩, 厚度不详。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二、煤层

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采矿许可证, 本矿井开采划定范围内的大白炭煤层, 具体情况如下:

大白炭: 位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三段顶部(T

x3) , 含煤岩系地层总厚3

3

40~535m, 大白炭煤层呈层状产出, 煤层产状倾向310~350°, 倾角3~5°, 平均4°, 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煤层厚度0.36~0.47m, 局部夹矸石, 矸石厚度为0.01~0.01m。岩性为泥岩、灰质泥岩。煤层直接顶板岩性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 厚度约为0.05~0.7m, 老顶岩性为厚层块状石英砂岩; 底板为砂岩。大白炭煤层的顶底板均为半坚硬岩石, 较易风化破碎。难于管理, 在水平运输巷道中, 在巷道分叉处。都很可能遇到冒顶和片邦事故, 应采取措施及早防范。底板遇水膨胀, 也可能造成底臌, 影响大巷运输工作。大白炭煤层厚度变化小, 且结构较简单, 无大的构造及古河流对煤层的破坏。

三、煤质

矿区主采的大白炭煤层呈层似层状。厚度稳定, 变化不大。煤层颜色为黑色, 似金属光泽, 细条带状结构, 层状构造, 参差状断口, 内生裂隙发育, 易碎。煤岩内型以暗煤为主, 属暗亮煤型。根据威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于2001年12月5日的检验报告【( 煤) 号】, 其媒质分析成果见下表: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

《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编制说明 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位统一观测活动,由济南市水利局、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801地质队)、济南市农业区划办公室联合发起,于1982年3月1日上午举行。 此前,济南市水利局邓珉副局长专门召开各区县水利局负责人会议,就各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省801地质队有关同志参加。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拟定“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经省801地质队总工陈振鹏等同志审查修改后,提交各参加单位执行。(附后) 按照分工,市区及东西郊水源地,东郊工业区,由省801地质队负责组织观测。外围农业区,由各区县水利局负责组织观测。各区县所属公社水利站、打井队、各水库管理处、排灌站、河道工程管理单位承担具体观测任务。 这次水位统测活动,包括准备工作,先后参加1000多人,投入工日5000多个,共计完成观测点548处。其中基岩深井261眼,第四系浅井246眼,水库、河道41处。 统测资料由各参加单位技术组负责整理、标图、校核、复查。市水利局、区划办技术组负责全面审查。对某些观测异常数据,根据水文地质单元、井孔岩性、附近地质构造、深浅层水位混合、河道排污渗透影响、水厂及矿坑排水漏斗区等,一一作了分析解释。在勾绘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分别予以处理。 完成“济南泉域水文地质图”。参加人员有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赵延铸、闫昭秀、茅达海;省801地质队许庆山、贾久明、孙冠群;各区县水利局张文江、叶兴文、谷贺、宋光山等。 完成“济南市水资源初步评价”报告,由赵延铸撰稿,市区划办组织专家评审。报告及评审审结论附后。

济南市水利局农业区划技术组 一九八四年四月 济南市统测水位技术要求和有关规定 为了解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水面形态和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在区内选择部分机井或民用井,进行地下水位的统一观测工作。为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特作如下规定,希尊照执行。 1、观测点的确定: 市区统测井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拟定,外围三县一区统测点,由省水文地质一队协助水利部门拟定。承包统测任务的各区县水利局及公社水利站,应尽快组织人员,到各拟定井点逐井落实。凡拟定在村庄某一方位或断层两侧的井点,务必按要求选点。 选点应首先选用可以测量水位而未按泵的井点,包括水源不足没使用的井孔。其次选用水泵待修而未提泵的井点。如二种情况均不存在,可选用按泵井点,将泵提出,然后测水。 2、提泵注意事项:凡按离心泵的浅井和按潜水泵的深井,因水位可测,勿须提泵。 凡必须提泵的井点,勿必在2月25日前将泵提出。提泵时,大队管委指定专人负责,注意安全,杜绝事故,并在“测井任务承包单”上签字,以示负责。

(完整版)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齐梁洞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书 一、前言 (一)概况 G209国道吉首至凤凰公路改建工程齐梁洞隧道位于凤凰县沱江镇齐梁桥村,呈北-南向穿越丘陵体。本隧道起讫里程为K32+240-K32+505,全长265m,属短隧道。隧道进口地形标高为370.59m,出口地形标高为373.88m,设计标高为361.55~363.37m,呈纵坡0.7%上坡;行车道宽度为双向6m,隧道总宽度为2*(6+0.75)=13.5m;高度7m。隧道最大埋深约为59.80m,平均埋深36.80m。该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达62.87。地表植被较发育,基岩大部裸露,进出口皆为丘陵斜坡,有少量覆盖层分布。隧道区交通状况较好,进出口端即为国道G209。 为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受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委托,我院对拟建隧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二)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根据任务书,本次勘察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详细勘察,其目的是为齐梁洞隧道修建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与岩土参数,具体要求为: 1、查明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工程特性; 2、查明隧道围岩岩体的完整性、风化程度、围岩等级; 3、查明进出口地带的地质结构、自然稳定状况,隧道施工诱发滑坡等地质 灾害的可能性;4、查明隧道浅埋段覆盖层的厚度、岩体的风化程度、含水状态及稳定性; 5、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分布、性质; 6、傍山隧道存在偏压的可能性及其危害; 7、洞门基底的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承载力; 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 9、查明其它对隧道不利的因素。 (三)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与任务书;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5、《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 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 02-01-2008); 10、《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四)勘察工作布置和勘察方法 1、勘察工作布置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暂行) 地质说明书是矿井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它直接关系到采掘工程的合理布局,日常生产的合理安排,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使之更好的配合和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办法: 一、一般要求: (一)各矿地测部门所提供的地质说明书的编制格式要符合集团公司下发的统一标准,正式打印。并依据技术程序,有相关人员签字。说明书打印装订整齐美观,无错漏字,文字通顺,表达准确文图一致,附图内容齐全,平剖面图一致,图纸色泽均匀,注字盖印或微机制图。 (二)技术部门所需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回采和掘进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巷道的掘进地质说明书,应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提前下达由总工程师签字的编制委托书,其委托编制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1、采区设计所需地质说明书至少应在设计前二年通知,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提交。 2、回采工作面所需地质说明书,应在采面掘出后五天内提交。 3、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提前一上月通知,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 地测科必须按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及时提供。 (三)地质说明书编写时,除将根据技术部门设计要求所需的巷道、峒室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外,还应将工作面四邻100m范围内查明的因工作面掘进或回采而影响的地面建筑物、井下巷道、采空区以及各类保护煤柱等绘制在图上,并在说明书文字中予以说明,需采取措施的应叙述清楚。

二、地质说明编制前,地测科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通风各专业进行会审,重点查明以下情况: 1、区域内地面建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水库、大坝及积水坑;对新生产的建筑物和积水塌陷坑应及时测绘,并填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需留设的建筑物、巷道和边界保护煤柱进行检查、校核。 2、区域内四周和上覆煤层的采掘状况,揭露的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情况。 3、分析区域内及附近对采、掘有水害威胁的巷道及采空区,重点是掘进工作面上方20m内,回采工作面上方40m内或采掘工作面四周20m以 内有积水(黄泥浆)的巷道和采空区。 4、排查区域内已有的地面钻孔情况,分析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5、区域内岩浆岩侵入、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三、地质说明书的内容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文字部分: 1、简述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上下限标高及埋深,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高程。 2、简述采区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孔号,见煤及构造情况,水文情况,终孔层位及深度,封孔结论,以及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3、概述相邻采区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4、详细叙述采区内煤岩层产状及变化情况,断层及褶皱的产状,分布范围及控制程度,对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 5、详述区内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煤层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可采范围和可采性预测,评价煤层的稳定性。煤层物理特征及工业指标情况。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中国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前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对其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赋存条件开始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在50年代后期,地质部水文地持工程地质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完成了1 :3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的编制;60年代进行了华北平原、松辽平原等较大的水文地质单元的编图及全国性1:1000万比例尺图件的编制;70年代末,地质部系统各省(区)水文地质队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个别边远及高山地区外)1:2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79年在全国地质系统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编制和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此后,各省范围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幅和个别省、市的水文地质图集,也相继编制完成。 这次1:400万比例尺《中国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进行的。该图是全国1:40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的基础图幅。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总结、系统分析我国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我国全疆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索地下水形成、分布变化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对全国各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为国家经济展规划、基本建设部署提供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并供有关院校教学参考及专业间学术交流。 关于编图资料: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是依据各省、区、市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水文地质普查成果和中、小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件等实际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参照了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并应用1:150万比例尺《青藏高原地质图》对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补充;基础底图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第9版1:400万比例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另外,参考补充了全国性沙漠分布图和冰川冻土图中的有关资料。 图件的编制是在张宗祜所长的指导下,由焦淑琴、戴喜生两同志负责完成编稿,中国地图出版社李兆星同志负责地图编辑。图幅说明书曾由阎锡屿高级工程师审阅。在图件编制过程中秦毅苏主任参加过编制方案的讨论,董凤岐副所长参加了编制方案的拟定和编稿图件的审查。地矿部顾问委员会陈梦熊高级工程师和贾福海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辛奎德总工程师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任福弘副所长等给予了各方面的指导。另外,在编稿后期,贾建芳同志协助过编稿底图修改稿的清绘,董华同志协助统计资料、制作总色样和校对工作。

工程地质手册

工程地质手册 (第三版) 《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粘性土、粉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17 23k N 2 3 4 6 8 10 12 23 f(kPa) 120 150 180 240 290 350 400 k 注:1.资料来源原治金部勘察总公司,原《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采用过此表。 2.适用于冲、洪积的粘性土、粉土。 (1) 原一机部勘察公司西南大队资料(表3-2-18.) 碎石土、砂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18 63.5k N 3 4 5 6 8 10 12 63.5 碎石土f 140 170 200 240 320 400 480 k (kPa) 中、粗、砾砂 120 150 200 240 320 400 f(kPa) k 注:1.此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曾采用过。 2.本表适用于冲、洪积成因的碎石土和砂土,对碎石土,d不大于30mm,不均匀系数不大于120.。对中、粗砂,60 不均匀系数不大于6,对砾砂,不均匀系数不大于20。 (2)《油气管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表3-2-19)。 细粒土N与承载力(kPa)的关系表3-2-19 63.5 N 1 2 3 4 5 6 7 8 9 10 63.5

粘土 96 152 209 265 321 382 444 505 碎质粘土 88 136 184 232 280 328 376 424 粉土 80 107 136 165 195 (224) 素填土 79 103 128 152 176 (201) 粉细砂 (80) (110) 142 165 187 210 232 255 277 注:括号内的值供内插用。 (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料(表3-2-20、表3-2-21)。 粘性土、粉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20 63.5k N 1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3.5 f(kPa)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65 290 320 350 375 400 k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塑 (4)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的研究成果(1988年)(表3-2-22)。 4、用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确定地基土承载力(表3-2-23)。 120 砂土N与承载力f的关系表3-2-21 63.5k N 3 4 5 6 7 8 9 10 63.5 中、粗、砾砂f(kPa) 120 16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k 很湿f(kPa)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k 粉、细砂 稍湿f(kPa)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k 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用动力触探N确定地基基本承载力表3-2-22 63.5 击数平均值 3 4 5 6 7 8 9 10 12 14 N 63.5 碎石土 140 17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470 540 中、粗、砾砂 120 15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击数平均值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5 40 N 63.5

2018年地质说明书巷道走向变化怎么表示-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地质说明书巷道走向变化怎么表示 篇一:2#回风西掘段掘进地质说明书 巷道掘进地质说明书 篇二:煤矿地质说明书 副斜井掘进地质说明书 详见综合柱状图 党家河煤矿 副斜井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山东方大项目部 编制:审核: 接到通知书时间:201X年12月9日提交时间:201X年1月 篇三:主斜井巷道地质说明书 主斜井巷道地质说明 一、井田构造 本井田构造形态总体为一组褶皱,轴向近SN,倾角1~12°,平均6°;井田内有一条断层;未发现陷落柱和岩浆岩侵入。 井田内有两条褶曲和一条断层,分别为L1向斜和L2背斜,F1断层。 L1向斜,北起井田北边界,途经化壁村,从井田中部南北向通过,南至井田南边界,呈不规则“S”型,长约7.3km,轴向近SN,两翼产状1~10°左右。轴呈波浪形,在北部倾向近北,在南村一带和南部呈突起形状。

L2背斜,北起井田东边界的----村,途经----村东,南至---村北400m,呈宽阔的“C”型,长约4.1km,北部轴向约35°,南部轴向约30°,东翼产状7°左右,西翼产状4°左右。轴在北部倾向为NE,在南部倾向为SE,总体呈突起形状。 F1断层,位于---村东南和西韩村西北,在井田范围内沿伸长度约1080m,为逆断层,断层倾向近E,倾角约30°,断距约为15m,S04号钻孔揭露断距为14.85m。据201X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煤炭资源图集》晋城国家规划矿区高平东区煤炭资源及其勘查开发部分,此断层走向近南北向。 二、巷道开拓地质说明 主斜井(新开凿):井口坐标 x=3962119.089, y=19688031.252, Z=1038.434。井筒净宽4.50m,半圆拱断面,方位角354°,倾角16°,斜长578m落底于15号煤层底板,混凝土砌碹/锚网喷,净断面积为 15.10m2。 根据工业生产区地形图及主斜井井筒检查孔勘探报告资料,主斜井开拓巷道地面高程为1035m~1043m(井口至井筒检查孔15#煤层见煤点地段),井筒检查孔9#煤层底板高程为980.49m,15#煤层底板高程为942.56m。 主斜井巷道开拓实际地质情况如下: 主井口0m~7m上部1.5米为黄土,下部3米为灰岩。 7m~16m上部2.5米为黄土,下部6米为灰岩。 0m~-7m上部1.5米为黄土,下部3米为泥岩。 -7m至-12m上部1.5米为黄土,下部3米为泥岩。 16m~23m上部3.5米为黄土,下部6米为灰岩。 23m~30m上部4.5米为黄土,中部6米为灰岩,下部2米为泥岩、页岩。 30m~35m上部4.5米为黄土,中部6米为灰岩,下部2米为泥岩、页岩。 35m~41m上部4.5米为黄土,中部6米为灰岩,下部5米为泥岩、页岩。 41m~54m进入巷道,巷道上部、下部为泥岩、页岩。 54m~57m巷道上部、下部为泥岩、页岩。 57m~65m巷道上部、下部为泥岩、页岩。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内容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读水文地质图样本

1.2.2气象与水文 矿区属温湿多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每年3-8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其中3-5月份多为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夏秋之交为台风季节,受台风影响,常会出现连续降雨或暴雨。11月至翌年1月份为旱季,雨量较少。根据气象站多年统计的资料,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681.9mm,最大降雨量2495.5mm(1975年),最小降雨量1188.9mm(1958年)。日最大降雨量强度322mm(1965年7月28日),连续累计最大降雨量87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72.2mm。 区水文网发育,主要溪流均向北西汇集注入盆地。较大的溪流有流经矿区西侧的溪马河和北部的中甲河。两条溪流汇合于矿区西北市东山村流入龙津河中,最终汇入九龙江,排向东海。 溪马河发源于本区东南及南部山区。由两条主要支流于合溪村汇合而成。横切矿区南部,经矿区西缘,由南往北蜿蜒流入盆地,区观测站测得平均流量5.258m3/s。马坑矿区就位于溪马河流域围。 矿区除溪马河以外尚发育有三条溪沟。即: I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汇水面积4.44 km2。从80线东南端流入矿区。从东往西横贯矿区于65线北段流入溪马河。丰水期流量为126 l/s,枯水期流量10.66 l/s,雨后最大流量达3.98m3/s。 Ⅱ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71线东南端流入矿区,汇水面积为0.21km2。流量为9.23 l/s。于72线附近汇入I号沟。 Ⅲ号沟:由矿段泉水汇集而成。汇水面积0.71km2。源头在67线南东地带,雨季源头高,旱季低。由东往西横贯西矿段于55线北西端汇入溪马河,流程达1200余米。流量一般为5-20 l/s。洪峰流量达809.20 l/s。除上述之外,

无芯钻探工程地质说明书

采空区地基处理第一标段 无芯钻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五批次) 一、工程简介 (一)工程概况 采空区地基处理第一标段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牛村镇牛村东南侧,起始里程为DK10+150,终点里程为DK10+,第一标段全长,主要为牛村特大桥19~22#墩台下煤矿采空区的地基处理。 (二)完成工作量 本次无芯钻探共完成钻孔135孔/。其中钻探过程中揭露煤柱孔47个,冒落孔17个,煤层破碎孔71个,孔口管浇筑完成后,孔口均无吸风现象。钻探过程中,49个钻孔均无漏风现象。钻探过程中揭露的异常情况详见附表(无芯孔钻探施工情况一览表)。 二、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地质调查、勘探揭示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以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泥岩、砂岩、煤、石灰岩等为主。各地层岩性特征描述如下: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泥岩:灰黑色,强~弱风化,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块状、短柱或碎块状,柱长5~20cm,最长40cm,手可掰碎。区內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 砂岩:灰黄、灰白等色,强~弱风化,砂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

原岩结构较清晰。岩芯呈块状、短柱状及柱状,柱长一般10~40cm,最长60cm,岩质较软,锤击易碎;部分埋深较浅的砂岩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一般块径2~5cm,最大块径10cm,岩质较软,易碎,区内普遍分布。 石灰岩:弱风化,青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并被方解石脉充填。少量见发育小溶洞,泥质物充填。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长柱状,一般柱长15~40cm,最大柱长60cm,锤击声脆,不易碎,为本区域内的标志性地层。 煤层:黑灰色,岩芯呈碎块状结构,局部呈散粒状,手摸污手,锤击易碎。 (二)地质构造 本段路基地质构造为中朝准台地之Ⅱ级构造单元山西中台隆的东部,沁水台陷东北部,太行山拱断束的西侧。区内经历多次构造运动,褶皱断层发育。 区域地质构造上,为一向斜构造,岩层产状多呈缓倾波状起伏。 该段路基位于一向斜段落,向斜轴线与线路斜交,两翼岩层产状为173°∠6°及20°∠5°。 (三)水文地质特征 施工区附近地表水主要为阴山河,该河为断流河,常年无水,河床已堆填开山土、碎石等,强降雨后可能形成瞬时地表径流。 地下水以基岩裂隙为主,施工区位于山区,部分施工区表层覆盖有黄土层,大部分施工区基岩裸露,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为大气降水入渗创造了良好条件,降雨为主要补给源;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地下径流排泄和蒸发排泄。

地质说明书专业资料模板

威远县东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东风煤矿) 地 质 说 明 书 第一章概况井田 一、交通位置

本井田位于四川省东部威远县城北西305度方向直线距离32公里的威远县两河镇相河村一社境内。新主井口坐标: X=3288251.77, Y=35445558.75, H=641.43m; 回风斜井井口坐标: X=3288314.860, Y=.4, H=639.139M。工业广场至威远县越溪镇公路里程12公里, 至仁寿县汪洋镇公路里程34公里, 至威远县城公路里程59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二、井田范围 该矿开采的大白炭煤层, 矿区范围由1~8号拐点圈定, 南北倾斜宽约900m, 东西走向长约2500m左右, 开采标高为+480m~535m,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由于本矿为现有生产矿井, 且井田西部已经大面积开采.矿井翼+480m~535m之间的大白炭煤层为本次改建工程开拓范围. 三、地形地貌及水系 区内地形地貌可划分为两部分, 即低山与丘陵各占一半。北半

部为荣( 县) 威( 远) 穹隆低山, 海拔+500~+800M, 相对高差150~300米, 山形成圆弧状, 起伏不大, 但沟谷切割较深。南半部为丘陵, 海拔+300~+400M。区内地貌类型属剥蚀 缓丘谷地貌, 地貌区划属盆中构造剥蚀山丘陵区 矿区位于荣( 县) 威( 远) 穹隆低山区, 地形起伏不大, 山形多呈圆弧状。东部多属方山台地。总体南东高北西低, 矿区范围内最高点海拔+774.8M( 柜子岩) , 最低点海拔+520M( 原井口附近) , 相对高差达250M, 沟谷多呈”V”型谷, 矿区范围内既有悬崖陡壁, 又有宽缓沟谷平台。 矿区内除一条常年性小溪沟外, 矿区地表常年水体主要是位于矿区东侧兰家湾的一个农用堰塘, 无其它大的地表水体。 四、水源 矿井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下水和少量泉水, 生产用水水源取自流经矿区的小溪流, 其水量能满足矿井生产所需用水, 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五、矿区内小煤窑 由于本井田煤层埋藏较浅, 开采比较方便, 在本井田内开采的小煤窑较为普遍, 这些小煤窑一般为斜井开拓, 开采深度不大.由于本地区勘探程度较低, 一些小煤窑无正规设计和详细的现场实测资料.因此, 矿井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在开采过程中一旦与其沟通, 将造成突水、停产等事故。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

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DK100+711XXX双线特大桥工程地质说明书

DK100+711XXX双线特大桥工程地质说明书 (DK100+214.188~DK101+206.877) 一、工程概况 XXX双线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100+711.0,桥孔跨样式为30×32,全长992.699m。 二、地形地貌 桥区属溶蚀浅丘地貌,绝对高程89~139m。桥址内为旱地,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桥区大小里程端桥台位于丘包上,横跨一条宽约25米的河流和开阔的阶地,地势起伏较小。斜坡自然坡度2°~7°,桥区覆土层厚5~18m。桥区线路方向附近有乡村公路通过,交通较方便。 三、地层岩性 桥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4dl+pl)淤泥质黏土、黏土,残坡积(Q4dl+el)红黏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马脚岭组(T1m)灰岩,二叠系上统长兴、合山组(P2)灰岩,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岩土特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6-1>淤泥质黏土(Q4dl+pl):深灰色、灰黑色,流塑至软塑状,主要成份为粘粒,含少量的灰岩质卵石,以及有机质,分布于桥区DK100+545~+575段河床范围内,厚2~5m,属Ⅱ级普通土。 <6-4>红黏土(Q4dl+pl):黄褐色、浅灰色,硬塑状,土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灰岩碎石,粘性较好,广泛分布于桥区河床范围内,厚5~15m,属Ⅱ级普通土。 <7-3>红黏土(Q4dl+el):黄褐色,灰黄色、棕黄色,硬塑状,土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灰岩碎石,粘性较好,广泛分布于桥区范围内,厚5~18m,属Ⅱ级普通土。 <13-2>灰岩(T1m):浅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薄至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钻探岩芯多为短柱状,局部为碎块状。据钻探揭示,岩溶强烈发育,弱风化(W2)层属Ⅴ级次坚石。 <14-1>灰岩(P2):浅灰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薄至中厚层状构造,节

地质说明书编制标准

矿建地质说明书编制标准 建井施工前,地质人员应按井筒、井底车场、峒室、大巷等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根据井田精查地质报告、井筒检查孔及补充勘查等相关资料,编制出建井(或基建工程)地质说明书,作为建井设计、施工部门选择施工方案、编制井筒、井底车场等施工设计及作业规程,指导井巷施工的地质依据。说明书的重点是反映施工区段的地质构造、岩(土)层组合特征、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特征、煤系、煤层赋存情况和影响施工的其他地质因素等。 说明书由文字和附图两部分组成。 一、文字 1、施工位置------简述施工地点、工程编号、井筒开拓位置、方向、起止点及其标高和井底车场等开拓工程的具体规定。 2、地质情况------阐明施工区段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1)井筒穿过的主要岩(土)层的厚度、岩性、物理力学性质; (2)裂隙发育情况; (3)基岩风化带特征; (4)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及其顶底板岩性、煤层的层间距、井筒及井底附近的断层、裂隙、破碎带及褶曲情况; (5)井筒穿过的含水层,预计涌水量、水位、水温、水质及地表水体的联系; (6)供水水源、工程地质特征及其他影响施工的地质因素(瓦

斯、地热、地压及火成岩侵入体)等。 3、注意事项与建议------根据施工区段的地质情况和施工要求,指出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对防治水方面提出建议。 二、图件 1、工程位置平面图,1:500或1:1000。 2、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或1:1000。 3、立井井筒预想柱状图,1:200或1:500。 4、斜井预想地质剖面图,1:200或1:500。 5、主要大巷、峒室预想地质剖面图,1:200或1:500。 6、切过井筒的水文地质平面图,1:500或1:2000。 7、井底车场范围预想水平切面图,1:500或1:1000。

地质说明书

邢台煤矿地质说明书 1 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 1.1 矿区概况 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河北冀中能源集团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位于邢台市西南部,行政区除南部及东西两侧分别隶属沙河市管辖外,其余均归邢台市管辖。地理坐标为:114°24′15"~114°30′34",北纬36°58′31"~37°03′53"。 邢台矿矿区东侧有京广铁路通过,东北距邢台火车站7km,东距小康庄站4km,并有煤矿专用铁路线与矿区沟通,此外,矿区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 图 1-1 交通位置图 1.1.2 自然环境 邢台矿区位于华北平原西缘,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介于+100—+70m。井田及附近分布着李村、悟思、西北留、洛阳等十个村庄,人口14500

余人。 该区属海河流域,区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主要有七里河、沙河。七里河位于矿区北部,河内常年干涸,雨季偶有流水;历年最大洪水流经量1452m3。据1963年河北省南部特大洪水过后的观察,最高洪水位为+79.5米。工业广场及工人村均为受害。 沙河位于矿区南部,在矿区内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分为南北二支流,流至井田附近变为暗流,雨季时水量增大,其他时间水量很小,且上游已筑起水库,水流很少流至下游。在流经井田沙河的流量未进行测定,现已分别在七里河、沙河上游修建了东川水库、朱庄水库和东石岭水库,用于防洪和灌溉,库容量分别为0.09、4.16、0.68×108 m3。 1.1.3 矿区气象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最低气温-22.4℃,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气温13.2℃左右。最大年降水量为1269mm,最小年降水量222.9mm,年平均降水量532.7mm,蒸发量年平均为1887.0mm,大于降水量。春末夏初多风,南风为主,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为2.0m/s,最大风速≥17米/秒。矿区内雨季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5~75%,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量相差3~5倍。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内年平均气温与蒸发度逐年增高,降水量和相对湿度逐年减少。11月至翌年2月为冻结期,冻土最深400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 1.1.4 水源、电源及建筑材料来源 矿区的工业、生活用水主要以深井方式和井下取奥陶系水,现有的供水井能够充分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井田周围有华北电力邢台发电厂和一个自备电厂,为确保矿井供电质量及可靠性,设计两个电厂作为矿井双回供电电源,故电源落实可靠。矿区西部的丘陵山区有多家石灰厂、煤矿,市区附近有钢铁、水泥等企业,材料购置便利。 1.1.5 工农业情况

3212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3212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文字说明)

3212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文字说明 一、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位于打锣湾背斜西翼+350水平321采区南部,其上为5654采空区,下为尚未形成的3214工作面。3212工作面标高432m~771m,走向长1376~1475m,平均1426m,平均斜长128m,面积187931m2,总地质储量638327.7t,可采地质储量606411.23t。 工作面对应地面为鞍子坪至水洞湾之间,工作面横跨华蓥市与广安市地界。地表为水洞湾以北之山坳地带,与岩层构造形态基本一致,采面内巷道标高365.3m~577.3m,对应地面标高为745.2m~802m,相对高差233 m~381m。地表人畜活动频繁,阡陌交通,有大面积的果园,以梨树为主,无大的生活居住区。区内有一条220KV高压输电线路,途经工作面,但塔架不在本采面内。对应地表地层为飞仙关地层岩性,溶蚀现象发育,有溶蚀洼地、岩溶漏斗、溶蚀后形成的陡坎等存在。此地形为斜坡、冲沟地形,山脊与沟谷相间,地表无建筑、水体存在,多被竹林、天然草地、杉树所覆盖。 二、工作面构造情况 1、褶曲

工作面位于打锣湾背斜西翼565采区及569采区之下,为一单斜构造,区内构造主要受打锣湾背斜控制,从机风巷揭露情况分析工作面内不存在次级褶曲。 2、断层 工作面断层亦受褶曲控制,主要为受北西向构造应力作用形成打锣湾背斜时发育次生断裂构造,在机风巷掘进过程中,只在机巷32109导点南9m处发现一条345°∠80°H=0.4m的正断层一条。从机风巷煤层倾角变化看,煤层倾角变化较大,不是很稳定,面内存在较大断层的可能性不太大,但不排除有小断层隐伏存在的可能,主要以逆冲断层为主。对采面回采有一定影响 3、煤层产状 工作面位于打锣湾背斜西翼,受背斜倾伏影响,工作面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增大,风巷离背斜轴部较近,煤层倾角相对较缓比较稳定,由北向南以38°~52°倾角逐渐变陡,机巷亦由北向南以52°~60°倾角逐渐变陡。 三、工作面煤层情况 工作面绝大部分为合层煤层(l煤层),煤层中含夹矸2~4层,属复杂结构煤层,煤厚1.50 m~2.92m,大多稳定在约2.30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比较稳定。煤层为半暗~半亮型煤,煤种为焦煤.焦肥煤,煤层结构为(从顶到底):0.03~0.05(0.10~0.21)0.70~1.00(0.07~0.65)0.07~0.22(0.04~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水文地质说明书

一、工作目的及任务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系北诗镇南村村办煤矿,该矿始建于1991年,1992年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20千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为60千吨/年,主采3号煤。为进一步查明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二OO四年十二月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委托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二地质队为其编制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甲方要求,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井田内及周边的井、泉等进行详细调查,对煤矿矿坑涌水量进行调查访问,查明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最终编制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及其煤矿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二、井田位置及交通 高平市北诗镇南村煤矿位于高平市北诗镇南村西南,属高平市北诗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3°04′26″~113°04′10″;北纬35°48′09″~35°47′24″。据1989年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号11—20042,证字【1989】N41178,批准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为0.44km2,井田范围由以下来4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6°带): 点号X坐标Y坐标 1 3965400.00 19687500.00 2 3964300.00 19687500.00 3 3964300.00 19687120.00 4 3965400.00 19687120.00 该煤矿主井及风井均为立井,其井口坐标分别为: X坐标Y坐标 主井3965189.00 19687414.00 风井3965146.20 19687428.00 井田北距沁(水)——辉(县)公路仅4km,西距云泉乡4km,东距礼义镇2km,其间均有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三、工作概况 本次工作自2004年12月11~15日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随后

工程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汝城(赣湘界)至郴州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起点位于汝城县热水镇以东湘赣交界的塘口,与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江西省境段相接,向西经汝城县益将、汝城县城南、岭秀、文明镇南、宜章县里田镇、赤石,于铁山里村与京珠高速公路及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湖南省境西段相连,推荐方案路线全长约101.6公里。 本工程于2005年9~10月,配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对项目区采用遥感与工程地质测绘、简易勘探、工程物探、控制性钻探等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于2005年11月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 1.2 勘察工作依据、目的、内容 1.2.1 工作依据 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交通部部颁《公路桥函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4.交通部部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0-2004); 5.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T C21-01-2005); 6.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7.交通部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8.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1); 11.《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 12.《多道瞬态面波勘查技术规程》(JTG—2004)。 1.2.2 勘察目的、内容 对拟建项目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各工程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控制工程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为拟定路线走向、桥位、隧址工程方案的比选及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提供地质资料。其勘察内容包括: 1.研究项目区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及其与工程的关系,并作出初步评价; 2.对控制路线方案的复杂地形地段,了解地质与不良地质概况,提出路线方案的布设与比选意见; 3.对控制路线方案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地段,了解其类型、性质、范围及其发生和发展情况,评价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防治意见; 4.对控制路线方案的特大、大桥桥位,了解其自然与地质条件,提出桥位比选意见; 5.对控制路线方案的隧道,了解洞身的围岩级别、地应力分布、水文地质条件、洞口稳定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提出隧道位臵的比选意见; 6.了解项目区筑路材料的分布、质量、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以及工程用水的水源和水质。

[河南]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_secret

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 一前言 xx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勘察分院承担了xx至xx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xx 隧道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外业勘察于2009年4月到6月进行,采用150型钻机,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完成钻孔14个。物探线路勘察使用反射法,2次覆盖,采用炸药震源,12道接收,沿中线RK96+800~RK99+000布设物探纵剖面1条,并分别在RK97+015,RK97+840,RK98+275,RK98+840处布设横剖面4条,采取岩样及土样做常规项目试验,为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执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标准。 二工程地质条件 1 地形地貌 拟建隧道处于陕县硖石乡与xx乡的交界处,区域地貌属豫西低山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区内沟谷发育,岩石裸露,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升高。场区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洞顶最高海拔825米,覆盖层厚度1.0~2.5米。 2 地质构造与地震 在大地构造单元上,xx隧道所处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虽有高倾角和小褶产出,亦为断裂活动所致,大部分属深层已稳定性断裂,自中、上更新世以来未见明显活动,应为相对稳定的断裂。 本区地震活动较弱,以小、微震为主,中、强震较少。自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历史地震频繁,其中对拟建隧道影响较大的地震见历史地震一览表: 场区在勘探深度未发现切穿第四系地层的活动性断裂。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路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抗震设防为7°,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应按有关规定作相应设防。 3 地层岩性 根据勘探资料并结合区域地层岩性划分,隧址区地层岩性简述如下: (1)中更新统残坡积层(Q 2 el+dl) 岩性主要为杂色粉质黏土含大量根系及碎石,为全风化安山岩,表层草皮覆盖,含岩石碎块,土石混杂,该层厚度0.7-13.4米左右。弹性波波速V p=250~500m/s。 (2)震旦系(Z)安山岩 深灰色,上部7.0-18.0米强风化,微晶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岩质较硬,锤击不易碎,锤击声不清脆;18.0米以下为中风化安山岩,岩质新鲜,岩芯多呈短柱状。上部强风化层弹性波速1900~2400m/s,下部中风化层弹性波速约2400~3200 m/s。 4 水文地质 隧道场地位于山岭高地,安山岩裂隙发育,透水较性好,地下水位埋深较大,达数十米乃至上百米,隧道洞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5 气象 拟建场区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18.7℃,最低年平均气温-2.0℃。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内不均,冬春降雨较少,夏秋较为集中,一般6-9 月份降雨量可达全年降雨量的63-80%。平均降雨量656.9毫米。最大冻深20-34厘米,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冻结期,全年霜期为9月至次年4月底,有霜期为180-240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