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3.1 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3.1 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3.1 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3.1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数量: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1990年7月11日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

2.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①1800年以前,相当缓慢;②1800年以后,迅速增长;③目前,较快速度持续增长。

4.世界人口增长较快原因: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

5.人口爆炸含义:当前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问题严重。

6.注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概念、公式、计算题及一些看图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零增长:自然增长率=0,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0,人口负增长:自然增长率<0 注意:①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但人口总数不一定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总数不一定少。

②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但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就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少。

※熟记:世界之最—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人口总数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大洋洲;

7.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如欧洲、北美洲等地区;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地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2.人口密度定义: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人/平方千米)。

注意:①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多。(还与面积有关)

②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高。

③平原地区不一定人口密度大。如: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3.人口分布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人口问题存在地区引发问题解决措施及目的

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亚洲、非洲、拉丁

美洲的一些国家

和地区

给资源和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造成

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

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部分

国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实行计划生

育,控制人

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

长与环

境、资源

相协调,

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

适应

增长过慢或出现零增长、负增长部分发达国家,如

意大利、德国、瑞

典、澳大利亚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

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

鼓励生育

2.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原因:就业机会多、较好的生活条件、教育和医疗条件。

产生问题:住房紧张、教育、医疗困难,社会治安不稳定,交通拥堵等问题。

人口稠密区人口稀疏区

分布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撒哈拉沙漠、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

亚马孙平原

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

盆地和临海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

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分布原因①地形和土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

阔;②气候:温暖湿润;③经济:工农业发展早,

经济发达;④海陆位置:近海地带;

⑤纬度位置:中低纬度;⑥交通:交通便利

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寒冷、高寒、

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世界的人口教案湘教版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xx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七下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7、中国北邻北亚,西邻西亚和中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海拔大于3000米,部分地区高于50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北部,海拔0~200米,是亚洲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分布在亚洲东部,海拔0~200米;印度河平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0~200米;德干高原~~分布在亚洲南部,海拔200~1000米;伊郎高原~~分布在亚洲西部,海拔1000~3000米;中西伯利亚山地~~分布在亚洲北部。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人教版地理七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同时跨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东经26°—西经169°)。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带(北纬81°—南纬11°)。 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二、亚洲面积—世界最大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 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 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巧学妙记: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东西长、纬度广、世界最大洲;围三洋、连两洲、两洲隔海望。 三、地理分区: 1、习惯上分为六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 2、各地区和国家如下: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东帝汶、菲律宾。 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也门、阿曼、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亚洲之最:亚洲最大的国家:中国首都北京 第二大国家:印度首都新德里 第三大国家: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四、亚洲地形地势 (一)、总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起伏大,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二)、主要河流: 1、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位于亚洲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2、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长江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3、湄公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太平洋,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4、恒河:位于亚洲南部,自西向东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印度洋。(孟加拉湾) 5、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自北向南流经巴勒斯坦,注入印度洋。(阿拉伯海) 6、黑龙江:位于亚洲北部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又叫阿穆尔河。 (三)主要的高原、山地: 1、中西伯利亚高原:位于亚洲北部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P6中的图1.6、1.9)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⑹特殊的经、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赤道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 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 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线段式: └—┴—┴—┴—┚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4)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36)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 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0° 10201801020 180本 初 子午线0° 101020 2090 90(北 纬 )(南纬 )愈向 北愈大愈向南愈大

人教版七下地理知识点梳理

前言:上学期的地理为世界地理总论,这学期的地理为世界分区/区域地理。在学习本册书的时候会用到上册学习过的知识,同时又会增加新的知识点,所以要求同学们在预习下册书的时候遇到相关知识要去联系上册学习过的 内容。这个知识梳理同学们可以配合课本一节一节看,大部分内容我是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梳理的,但考虑到有些知识点的前后关联会有所调整。后期开学还会重新梳理。 预习提示:1.结合知识梳理仔细看教材,相关图片也不要漏掉,图文结合,尽可能做到图文转换. 2.有计划的预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与范围 知识点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占据亚欧大陆大部分,三面临海: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南纬11度--北纬81度,东经26度--西经170度之间。 知识点二: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①面积最大②跨纬度最广,地跨热、温、寒三带③东西距离最长 2、大洲分界线(上册已学)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亚洲6个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知道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第二节自然环境 了解: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之分。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岩石,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在地球表面上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结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各处的自然环境也就不同。初中阶段一般说到某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是从气候,地形,和水文这三个方面总结。

知识点一:亚洲的地形 1、地形特点:⑴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⑵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地理锦集(教材第8页阅读材料部分,需背诵以下内容,并要了解它们的位置)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知识点二:亚洲的河流 1、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主要河流(结合P7图6-8) 知识点三:亚洲的气候 西亚—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东岸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亚洲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洲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寒冷中部高大的山脉和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3、(熟读,理解)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在古代对地球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地方)的说法。 ③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从太空观察地球,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⑤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 (船身)⑷地球(卫星)照⑸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⑥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4万)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 ①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了地球的模型。 ②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地轴是人们 (假象)的。 ③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相交的两点。 ④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最(北)点。 ⑤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它是地球最(南)点。 第三节:纬线和纬度 ①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②纬线特点: 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所有纬线形状都是(圆线圈)。 所有纬线都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③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线圈。 ④赤道特点: 赤道是(0o)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 ⑤纬线分布规律: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北各划分为(90o)。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 南极、北极。 ⑥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 越往(南)度数越大,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⑦回归线:(23.5 o)纬线。南回归线(23.5 oS), 北回归线(23.5 oN)。 ⑧极圈:(66.5 o)纬线。南极圈(66.5 oS), 北极圈(66.5 oN)。 ⑨极点:(90o) ⑩纬度的划分:( 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第四节: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②经线特点: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都长度(相等)。 所有经线都形状(半个圆线圈)。 所有经线都与纬线(垂直)。 ③经线分布规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递增到(180°)。

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教案

【课题】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课型】新授课 【课标及解读】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学好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通过读图和活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4.通过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通过活动了解地理环境对世界人口分布的影响。 5.知道人口问题的两种表现形式。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6.通过读图或辩论等活动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学好计算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通过读图分析世界人口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通过读图和活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教学难点】 1.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教学模式】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 【教学方法】目标导学、精当点拨、当堂达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完结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 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 ——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 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7图6.8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 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10 6.10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 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7、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9、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 、P8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二 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世界上人口超过l 亿的国家共有11个,其中有6 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多样的地域文化: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的帐篷和长袍,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印尼的达雅克人住在长屋里。(理解P5页图6.6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 东岸三种季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大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中国位于东亚,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二、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形特点: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2、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3、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3、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4、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人们过聚居生活 5、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交通工具是船。 6、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7、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主要岛屿:北海道岛(纬度最大的岛屿)、本州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四国岛、九州岛;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2、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海拔3776米。 3、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4、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5、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南洋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3、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分布:中南半岛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4、农业生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棕油(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椰子(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出口国)、蕉麻(菲律宾是最大的生产国) 5、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6、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人种:大多数为黄种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人口

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在学习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基础上,归纳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最严重的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其中。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人口分布与增长的特点,难点是人口增长速度各地不均。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自制投景片:①“世界人口增长图表”,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图”,③“主要国家人口密度图”。 教学提纲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人口增长的计算方法 4.各xx的人口增长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前几章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状况,请同学思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同学多方面思考)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回答,强调人类研究自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科学地认识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正确地认识人类自身。3.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世界上的人类。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板书) 〔提问〕①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人类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约二、三百万年前由古猿演变而来。) ②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人口?世界有多少人口?(中国约有11.7亿,世界人口约55亿。)〔展示投影片〕世界人口的增长。 〔提问〕很明显,世界上的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人口增长图并分析:由1830年的10亿人口到1987年的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人用多少年?由此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是什么?(每增加10亿人所需时间分别是100年、30年、15年、12年。 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一、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板书)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人口增长越来越快。(板书)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

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 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 )世界最咼的咼原-青藏咼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咼原:巴西咼原)世界最咼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欧洲]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北美]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 俄罗斯] ;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

人教版七下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1、亚洲、北美洲地理位置对比: 2 、亚洲是第一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3、亚洲六大地理分区:见右图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河流流向:由中部山地高原,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2、北美洲地势特点:东西高,中部低。 北美洲河流流向:密西西比河干流 流向:由北向南(中部大平原北高南 低);干流东侧支流:由东北向西南 流;干流西侧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3、亚洲气候特点:复杂多样(气候与 景观相对应P11图);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P12会看北美洲气候图)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日本 1、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东亚、中国东侧;北温带、中纬度地区。日本是由北海道岛、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组成的岛国。日本国土狭长,多优良港湾,沿海平原狭小。 2、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英国处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少火山地震。 3、日本工业与世界密切联系,由于①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严重;②日本国内需求量小,工业产品以来国际市场销售。 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5、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以大和名族文化为主。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东亚,北邻中国、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由中南半岛(中国南部的半岛)和马来群岛(又叫南洋群岛)组成。 2、东南亚位置特征:“十字路口”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 被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和海上生命线。 3、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马来半岛南部及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 4、东南亚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少,人口稠密决定了水稻 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亚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 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81°N~11°S ; 26°E~170°W 北美洲 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西半球 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大西洋 84°N~10°N ; 170°W~20°W

七下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 六、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自然环境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7、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8、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9、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10、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 11、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12、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亚洲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 13、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二)人文环境 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面积最大的大洲 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2、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世界人口第一:中国第二:印度 3、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4、除南极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作为了解) 6、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3.1 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3.1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数量: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1990年7月11日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 2.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 3.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①1800年以前,相当缓慢;②1800年以后,迅速增长;③目前,较快速度持续增长。 4.世界人口增长较快原因: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 5.人口爆炸含义:当前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问题严重。 6.注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概念、公式、计算题及一些看图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零增长:自然增长率=0,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0,人口负增长:自然增长率<0 注意:①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但人口总数不一定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总数不一定少。 ②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但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就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增长数量不一定少。 ※熟记:世界之最—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人口总数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大洋洲; 7.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如欧洲、北美洲等地区;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地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2.人口密度定义: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人/平方千米)。 注意:①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数量不一定多。(还与面积有关) ②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一定高。 ③平原地区不一定人口密度大。如: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3.人口分布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人口问题存在地区引发问题解决措施及目的 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亚洲、非洲、拉丁 美洲的一些国家 和地区 给资源和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造成 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 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部分 国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实行计划生 育,控制人 口数量,提 高人口素质 人口的增 长与环 境、资源 相协调, 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 适应 增长过慢或出现零增长、负增长部分发达国家,如 意大利、德国、瑞 典、澳大利亚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 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 鼓励生育 2.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原因:就业机会多、较好的生活条件、教育和医疗条件。 产生问题:住房紧张、教育、医疗困难,社会治安不稳定,交通拥堵等问题。 人口稠密区人口稀疏区 分布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撒哈拉沙漠、北冰洋沿岸、青藏高原、 亚马孙平原 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 盆地和临海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 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分布原因①地形和土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 阔;②气候:温暖湿润;③经济:工农业发展早, 经济发达;④海陆位置:近海地带; ⑤纬度位置:中低纬度;⑥交通:交通便利 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寒冷、高寒、 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