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师生成长

师生成长

师生成长
师生成长

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开出绚丽之花

土门镇中心小学吴敏

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出发,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他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创新实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

“师生成长共同体”其实就是“小组建设”与“全员导师制”的融合。“小组+导师=师生成长共同体”;从职能上讲,是班级职能下移,分解出来的班级二级组织,每一个“共同体”就相当于一个“小班”,包导教师就是一个小班的班主任。同时,有助于化解班主任直接管理工作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不是加重教师负担,而是给教师减轻工作量,让我们从心理上接受它。

一、合理分组,构建“成长共同体”

1、组建合作小组

学习小组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基本单位。本着“异质、均衡、互助、共生”的原则,充分考虑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等因素,合理搭配,将班级学生按4-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是否平均分组是决定师生成长体能否顺利推进的键,先由语数两名教师一起结合上年期末成绩,先选一名组长,再由组长选组员的办法组建小组,依次编上号,“成长共同体”的每名成员一人身兼双职(行政长、学科长),每名成员既负责纪律、卫生、宣传、活动等方面管理,还分别兼任各学科学科长。共同体内每名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模式。

2、包导教师明确目标

每班由语文数学两位教师包联,语数老师各包导班级组数的一半,这样教师的包联责任明确,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教师配合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形成。

3、树立共同愿景

为“成长共同体”命名,确定团队口号,制定发展目标、行动守则等,以此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行动纲领和价值追求。

二、各司其职,搭建工作平台

一是班主任具体负责。构建三个共同体平台的搭建与实施;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学习纪律、作业上交等学习活动实行评价;每个小组评价结果汇总上墙,及时公布上报相关数据;组织填写《学生成长周志》。

二是任课教师齐参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规范课堂流程,精讲点拨,当堂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积极参与“管理共同体”建设,关爱每名孩子的成长,落实包导“八必谈”(成绩波动时必谈、学有困惑时必谈、安全麻木时必谈、家有事故时必谈、言行异常时必谈、精神萎靡时必谈、交往不当时必谈、违纪违规时必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并做好记载,上交谈心记录卡,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教学、生活等,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双赢、共同成长。

三具体实施

1、各共同体成员根据各自分工,结合各班自行制定的考核细则堂堂记,周汇总。如各学科长全面负责本共同体本学科的学习管理工作,检查本共同体成员的作业、笔记和预习、试卷整理等情况;组织本共同体有序开展讨论和展示;组织共同体成员自习、早读等;汇总本共同体的问题,对于本共同体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共同体生成问题上交班级科代表;对本共同体同学的发言情况当堂课进行记录汇总;组织共同体内的结对活动,对后进同学进行针对性帮扶;每周对本共同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情况上交包导教师。

2、包导教师

周周批,每月进行反馈汇总。

3、学校对班级周周评,以《师生成长共同体学生成长周志》为载体,对共同体成员的学习、纪律、安全、活动、卫生、生活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和捆绑式评价,通过“学生每周一读和每周一记,共同体每周一评,家校间、师生间每周一互动,学校每周一检查登记”的“五个一”行动策略,日记周评月结,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

4、开展多彩活动。以“师生成长共同体”为基本单位开展读书教育、“三声”校园创建、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中国梦”教育等活动,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读好书,有书读,班级图书角里,学生每

天可以到读书图书。“师生成长共同体”成员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主题,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努力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

四、考核评价

1、根据班级考核细则,每周对学生平时情况进行汇总得到个人得分,所有人得分情况总和除以人数,得到该共同体的分数。

五、取得成效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以抓实课堂教学、读书活动等为有效载体,以《学生成长周志》为纽带,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同成长、共发展。我个人认为已经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学生体验到了和谐发展的喜悦

“师生成长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了亲情化、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将原来的班级管理“大班制”变成了如今的“小班化”,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了人文关怀,有了个性化的交流机会,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教师感受到了和谐发展的幸福

“师生成长共同体”使全体教师在教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育人的职责,由“经师”逐渐成长为“人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指导教师发现了自身专业成长的薄弱环节,感受到了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的迫切感和必要性,充分激发了教师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增强了责任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教师们积极主动的读书学习,努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的自我完善。通过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更加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更加忠诚于自己的事业,育人意识得到增强,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方法得到改进,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幸福指数得到增长,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让师生共同成长

让师生共同成长 瞿晓聪 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已进行了两年多,通过参加市、区组织的教师培训和教学观摩,并多次到外省市学习研讨,使笔者不断成熟。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偏重于教师灌输知识,以学生获得运动技能为目标,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造成学生离不开老师,不会自学。不会自学就无法实现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出现了学生喜爱体育,而不喜爱体育课的现象。现在新课改的实行,由封闭走向民主,由教师统领课堂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中,能巧妙地设置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手段。笔者时刻用“童心、童行、童语”对学生进行导教导行,充分利用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图像创造出充满活泼情趣的“境”,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中,画场地时,先把起跑线涂成红色,其他标记使用各种鲜亮的色彩。这样做既增加了练习的活泼气氛,又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熏陶。学生们看到色彩鲜艳、设计新颖的场地,就围着笔者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笔者故作神秘地说:“保密!”学生急不可待地想知道本节课学习内容,从而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深厚的兴趣中进行探索学习和锻炼。又如,在设计30米加速跑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开火车”去前方、冲过“敌人的地雷区”这一教学情境。“开火车”是在规定的路线上,由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几路纵队,有节奏地前后摆臂,兴趣盎然地来到阵地,然后加速冲过“敌人的地雷区”完成30米加速跑。同时还将音乐引入课堂,在一曲激情豪迈、节奏感强的军歌《当兵的人》中很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乐曲声中也感受军人那种豪情

建设幸福校园文化,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建设幸福校园文化,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二^一团中学幸福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开启智慧奠基未来

建设幸福校园文化,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二十一团中学幸福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一所学校可以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首要任务,也可以把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为第一要务,前者相对简单直接,后者则涉及诸多配套工作,更加“复杂繁琐”。21 团中学是把后者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一所学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它必然地接受着相对单一的社会评价,中考升学率是人们目光的聚焦点,但在此现象背后我们看到了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生厌学、教师职业倦怠和缺乏幸福感的状况,于是决定把“幸福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21 团中学在办学实践中践行“幸福教育”理念,实施精细民主管理,以科技教育和艺体教育为办学特色,凝心聚力打造和谐幸福校园,让每一朵花都健康成长、幸福绽放。 文化立校,营造“幸福教育”的文化氛围 二十一团中学伴随着团场建设发展的历史脚步,立足基础教育的奠基作用,放眼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凝练出二十一团中学特有的“幸福教育”文化理念,幸福教育,就是学校通过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环境氛围的创设等,使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和感受幸福,提高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为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过程。其“开启智慧,奠基未来”的校训, 体现着人文与自然的紧密结合,学习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共生。办学宗旨是“立求实之心,育栋梁之才,成幸福之人”,是学校培育学生的三个维度。这三维度体现着培养学生价值观中的真、才、美。即学校培养学生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个性发展,要赋予学生一个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要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将其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

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演讲稿—— 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题的时候,下面几

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课。”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初中三年英语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

佘家湾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奖惩制度和方案

佘家湾中心小学 全面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奖惩制度和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自主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依据《关于全面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西教发…2016?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校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以抓实读书活动,创建“三声校园”等为有效载体,以《学生成长周志》为纽带,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八共八同”,即:在学习上共研讨、同分享;在读书活动中共阅读、同进步;在劳动中共劳动、同友爱;在体育活动中共锻炼、同健体;在第二课堂中共活动、同发展;在生活中共沟通、同和谐;在守纪上共自律、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欣赏、同分担。 二、组建领导小组: 组长:刘家福 副组长:莫海玲魏巍郭平何昌平李江娥 成员:全体教师 三、方法措施 (一)分组定人,构建“成长共同体” 分组定人就是确定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最小单位——成长共同体小组。成长共同体小组由包导老师和小组内学生组成。

学期初,在政教处、教导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班班主任。 2、定导师 教导处根据班主任配备情况将各任课教师分到班级作为该班的导师。 3、定学生 4、班主任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思想状况)和课任教师思想状况和任教特点,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给每位学生确定一名课任教师做该生的导师。 在定学生组建小组过程中,根据班情,每个小组可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便于管理,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5、定职责 师生成长共同体其目的是要达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因而应充分发挥共同体小组内所有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组内成员的特点和班级管理的需要,设置小组导师(教师担任)、小组长(或小老师)、学科长、卫生长、纪律长等,明确职责,让人人参与小组及班级事务之中,激发小组成员活力,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教学反思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5-07-07T14:07:44.31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作者:魏哲文于秋珍[导读]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魏哲文于秋珍山东省昌邑奎聚街道李家埠小学261326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科学的“扬弃”和提升水平。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真正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 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过程。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那种单纯完成授课任务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挖掘教学中更深层次的内涵。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人的发展,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目标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方面整体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活动体系,由于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的人而不是静止的物,因而教学程式不可能一成不变,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动态、量变的过程。因此,为了达成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每一次这样的思索和总结都是反思的过程,是调整趋优化的过程,是“再思考——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学反思需要从课堂教学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去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学科要求去进行反思。反思主要应围绕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思等方面进行。具体反思内容是: 一、设计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是否新颖、不落俗套,是否设计了开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内容是否突出重点,是否注重知识的衔接并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各环节时间安排是否得当。 二、教学过程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是否遵循了英语教学规律,是否注重学生“双基”的培养,是否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做事情的能力;教学节奏把握是否得当,是否注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为学生开辟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空间;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是否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是否关心、尊重、爱护、保护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言行是否得当,教态仪表是否得体,是否起表率作用;是否准确地、灵活地、有效地传授了教学内容;是否注意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协作,相互学习,互相促进。 四、是否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注入了人文关怀;是否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是否做到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是否发展了学生的心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是否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交流的互动,实现全员参与活动的局面;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人合作。 教学反思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和信息再加工的活动过程,具有针对性、探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一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方法。教师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总结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二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和查阅读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这种反思是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才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做出必要的调整。 教学反思应从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两方面入手。“得”是针对课堂效果而言的,是指在落实英语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目标上的有效结果。“失”相对于“得”,是指在落实以上目标上的欠缺。通过反思“得”与“失”,保留“得”的经验,摒弃“失”的成分,再把整个过程进行加工完善,为下一个目标有效落实进行铺垫,使教有所长、学有所得。教师要养成勤于反思的好习惯,把反思当作一种钻研、一种追求。平时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时要做有心人,将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要通过实践活动,在边学、边做、边研究、边反思中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调整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形式主义,杜绝空泛失真。只有这样,教学反思才会具有实效性,才能真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师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共同成长

师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共同成长 秦家屯中心小学校徐晓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握课堂教学艺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带笑容进课堂 微笑是沟通的开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微笑作为调和剂。常言道:“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作为小学老师,脸也像月亮一样,常有阴晴圆缺。学生从老师进门的那一刻起,便在察言观色中形成了对这节课的一种基本态度,而教师就是质疑基本态度形成的标尺。如果老师容光焕发,微露笑容地走进教室,这种热情愉快的情绪就会立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自然明朗的情感,造成积极地情绪和愉悦的心情,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传授、加工和贮藏。如果教师脸拉得老长,摆出一幅冷若冰霜、不可冒犯的面孔,学生看到这种“晴转阴”的情况,不知要刮什么“风”,打什么“霜”,顿时情绪就会紧张起来,这样必然会造成学生的思维迟钝、呆板、给传授知识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教师的微笑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获得好的心情、好的开始。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应当知道微笑在课堂上的力量,所以要时时注意自己,要给学生一个明朗快乐的学习情绪。 二、丰富的肢体语言 并非丰富的肢体语言只适用于比较感性的课堂,任何课堂都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肢体语言又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好的基础。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语和姿势语。其中面部表情是最丰富、最具表现力的。教师的和蔼可亲、热情开朗能给学生鼓励和信心,与学生默契配合,增强课堂融洽的气氛,从而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上课时面色阴沉,表情呆板,就会给学生造成恐惧感、冷漠感,学生会渐渐地疏远教师。当然,严厉、严肃有时也很必要,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手势语也是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代替言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讲课变得生动、形象。适当

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教学

创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教学 两天的新课程集中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我们学校虽然也常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但在骨子里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涵。通过本次学习,我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更新了自己的对《新课标》的认识。现将此次学习的收获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重新认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明白了教师应处于什么样的角色 1、对于学生来说,有趣、有效、有用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钥匙,并从学习上走向生活中。 2、教师并不只是把知识教给学生,同时还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应以宽容的态度去赏识,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3、对于后进生或者说学困生,学生不能自暴自弃,老师更不能视之不见。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学生学习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其本身,教师的成长同样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1、怎样让学生喜欢老师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作为老师,要像父母般去关爱每个学生,有宽容大度的胸怀,语

言风趣幽默,而不能像警察一样时时盯着学生不放。作为教师,其本身必须具有真才实学,做到为人师表。 2、教师应该先是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教学工作者。教学不能只顾进度而忽视质量,学生没有掌握本节知识,就绝不前进教学。教师在上课时应具备课堂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及个人的人格魅力。 3、做为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威信并不是让学生怕你,而应该在对学生的宽容与关爱中,树立起来,让学生有感而发。 三、认识到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第斯多惠说得好:“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为教学生,教师必先教自己,以促进学生的学为落脚点,教师自身的教与学在教学中也是同步发展的。 四、教学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是生成性的,而不是教师强加在学生身上的。

(完整版)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他们并不是小孩子。其实,他们有好多想法,甚至不乏真知灼见。”-----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的灵动主体。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年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走进学生心田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的开始。 上面两段话是来自于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的摘选。我想,从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当代的教育家李希贵他们都提出了教育的本源问题,“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只要遵循这些教育规律,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我们的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向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一、教学上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深入课堂,研究教法和学生,走出一条适应学生发展的教研之路。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让师生情感的火花燃烧起来,研究使我们的学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 —1—

习比教授他们学习什么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李希贵”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我们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要求和期望,然而很多学生在要求和期望中感到非常的吃力。其实,我们学生的很大压力是来自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候课堂效率的低下夹生,导致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加班加点弥补,这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因此,在今后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给我们学生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应该传授给他们方法和思想,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着教和学。因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正所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比如某一个知识点是问还是讲?如果讲出来学生也听过去了,但一问他们神经就绷紧了,会睁大眼睛思考。此外,提什么问题固然重要,找谁回答也同样重要,找的学生要回答得出来,这样无形中也提高了效率。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在课堂上的这些细节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基础深入钻研,在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使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逐渐地让知识融为能力。走进学生,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教育和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二、情感上,我们应该赏识自己的学生,欣赏信任才能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应该信任你的学生!-----李希贵”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班—2—

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导读:本文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复旦科技园小学魏凤平 两年来,我校领导班子以“教师队伍优质、教学设施先进、育人环境和谐、教育质量优良”为目标,把构建学习型校园与学校发展联系在一起,与教师专业发展融合在一起,与学生成长结合在一起,力求在营造校园学习文化氛围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 一、强化师生学习的意识,激发师生学习的热情 1、塑造“学习型教师”,激发教师学习的情感 学校以培养“学习型教师”为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观点争论、思想交流等形式,拓宽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每天学习一点、研究一点、积累一点、记录一点”的浓厚学习氛围。每学期教师撰写的随笔,通过传阅、互写感言、再交流并整理印制了《心语集》。小小的册子在教师群体中引发了深刻的感悟。一位老师这么写道:“从这本小册子上,我看到了其它老师的经验与智慧。教育是艺术,想想每位学生身后那么多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吧!做一名让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老师真是很不容易!”还有老师说:“欣赏路灯下默默无闻的电话亭。在手机满天飞的今天,依然独自守候在静静的街角,凭着简简单单的一根细线,传递着世上永恒的主题——

爱,教师的爱——无声、不凡、永恒……我们要像电话亭那样坚守着我们的教育理想,传递我们无私的爱!” 透过教师们真情的话语,我们真切体味到教师们强烈的责任感,学习让教师们深深感悟到平凡师爱中的伟大。 2、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学校大力为师生营造“人文阅读”、“愉悦阅读”的环境氛围,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在图书馆低幼年级区的建设中,精心设计粉色系花园式造型,书籍排列使用封面向外的开架形式,座位呈弧形阶梯式,铺设趣味地毯,使学生获得自由的阅读感受,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情趣与欲望。 学校还举行了“为心爱的书绘制封面”、“我的童谣自己写”、“节约资源,图书共享”、“绿色图书角评比”、“图书跳蚤市场”爱心义卖等活动。同时,图书馆老师定时定点向学生推荐新书,组织学生为同伴推荐好书,建立“红领巾书屋”等等。 以上措施使学校拥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加速了师生的共同成长和精神风貌的改变。 二、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拓展师生学习的空间 1、开展人文主题教育,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化素养 两年来,学校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的开展学习活动。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每月一次的“人文讲坛”,在请专家作报告的同时,还多次将讲坛的组织工作交付某一个教师群体去合作完成,构建了一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转眼间,做教师已经几年了,看着一批批学生长大了、毕业了,心里不由感慨万千。在这些年里,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在成长。是学生让我不断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是学生让我知道了爱心与耐心的重要性,是学生教会了我如何善待孩子、善待生命,也是学生让我深深体会到工作中自己的多重角色,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首歌,歌里有天真,有欢乐,有忧愁,也有自己淡淡的悲伤。他们有着自己对人生的浅显的纯真的感受,有时他们甚至会有我们不曾经历的痛苦和无奈,这让我们在教育他们的同时,还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 身教胜过言教,当你以积极地姿态站在那里,你的学生决不会懈怠;当你主动将一切承担起来,你的学生不会无动于衷;当你勇敢地承认错误,面对失败,他们一定会更加爱你!你就是学生面前的一面镜子,他们随时都在面对你、关注你、模仿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也是一样,就看你怎样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处中,学生就让我学会了幽默机智。当学习、生活遇到挫折时,当人际关系出现僵局时,幽默能缓解紧张、减轻焦虑、摆脱困境。在幽默中,我们共同快乐着,共同成长着。

在我和我的学生相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着、吸取着、分析着、聪明着、适应着、快乐着、幸福着。课堂上,一起和学生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看见学生期许的目光,求知的眼神,我知道我为他们打开了另一片天空,我会觉得很幸福;课间时,一起回忆过去、畅谈现在、展望将来,校园里,迎面走来的学生会大声说:“老师好!”,即使他们已经不做我学生了,即使他们已经长得很高很高了,还是会对我纯真地笑,我会觉得很幸福;毕业了,当我和学生一起留下合影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幸福;他们走入社会了,有所作为了,成家立业了,我会觉得很幸福。我知道,我浅薄的知识因为有了学生而碰撞激荡,我渺小的身影因为有了学生而忙碌活跃,我平凡的人生因为有了学生而丰富动人。所以,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夹河镇师生成长共同体实施计划方案

夹河镇中心小学 全面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自主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依据《关于全面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西教发〔2016〕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校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以抓实读书活动,创建“三声校园”等为有效载体,以《学生成长周志》为纽带,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八共八同”,即:在学习上共研讨、同分享;在读书活动中共阅读、同进步;在劳动中共劳动、同友爱;在体育活动中共锻炼、同健体;在第二课堂中共活动、同发展;在生活中共沟通、同和谐;在守纪上共自律、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欣赏、同分担。 二、组建领导小组: 组长:吉森 副组长:王顺波罗光侠 成员:全体教师 三、方法措施 (一)分组定人,构建“成长共同体” 分组定人就是确定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最小单位——成长共同体小组。成长共同体小组由包导老师和小组学生组成。 1、定班级

学期初,在政教处、教导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班班主任。 2、定导师 教导处根据班主任配备情况将各任课教师分到班级作为该班的导师。 3、定学生 班主任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思想状况)和课任教师思想状况和任教特点,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给每位学生确定一名课任教师做该生的导师。 在定学生组建小组过程中,根据班情,每个小组可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异质、组间同质”。组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便于管理,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4、定职责 师生成长共同体其目的是要达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因而应充分发挥共同体小组所有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和班级管理的需要,设置小组导师(教师担任)、小组长(或小老师)、学科长、卫生长、纪律长等,明确职责,让人人参与小组及班级事务之中,激发小组成员活力,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5、定目标

坚持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收获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构建了“6+1”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昨天的观摩,大家对“6+1”教学模式,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借此机会,我想就几年来的教学改革谈三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是薄弱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当基层中学校长已有20个年头了,亲历了乡办中学办学的三大难:一是“穷”,办学条件简陋;二是“弱”,师资力量薄弱;三是“差”,学生基础不好。 2004年我刚到辛店中学时,学校只有一座三层教学楼,五间平房,围墙,大门,厕所,这就是学校全部的建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第一学历都是中师,后取专科、本科文凭的教师多数也是专业文凭与所教学科不符,业务水平令人堪忧,看了一些老师的课堂,令人忧心如焚,甚至感觉在作孽,有一种负罪感,好不容易培养起一部分好老师,也留不住,他们想办法调走了。学校地处城郊,城内有4所县办中学巍然屹立,老师们说“辛店中学就像是大树底下的一棵小草,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不死就是好造化。”学生大部分是基础极差,升学无望,进不了县办中学到辛店中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民子弟,省钱又省事,家长大都对孩子也没抱多大希望,学生来去自由,什么时间不想念书了,卷铺盖走人,谁也留不住,这样的教学环境能有个好质量?每年中

考上线人数都是个位数。上级不满意,家长埋怨多,学生留不住,恶性循环,学校濒临关门的处境。我们要生存,出路在哪里?我们校委会一班人认为,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于是,从08年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真真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硬仗”在辛店中学打响了。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改革使学校走出了困境,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过去那种让人看了心酸的课堂没有了。学生没有睡觉的,没有玩耍的,没打斗的,没画娃娃的,没看小说的,没有眼神默然呆坐的。可以说都投入到了读文本、问组员、讨论、展示、讲解的的活动中去了,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有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欲望。师生角色彻底转变了,教师不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 ——小组合作不再是形式,而是有效学习的共同体。在辛店中学课堂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没有私心,没有怕超过自己的担心,有的是帮助别人后一脸的成就感。在辛店中学课堂上,没有嫌弃,没有孤独,没有争抢前后座位的现象,这里不养懒汉。这里是一个最阳光的集体,而且特别关注学困生。如果用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小学培养到高中,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培养孩子的组织、领导才能。 ——教学效果明显好起来了。过去随着年级的增高,中等学生滑向后进行列,后进学生滑向厌学、辍学行列,现在是学困生向中等学生发展,中等学生向优等学生发展。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看,学生整体成绩提高了,四十分以下的

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张梅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兼班主任,我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我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一、率先垂范,身教感染 在教育学生时,我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这几年来,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处于时刻被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终于,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下课为学困生讲题了……当我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是跟你学的”。这句话震撼着我,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二、严爱相济,教书育人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

作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我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学困生,对于暂时的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爱心。我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我总是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谈心、多鼓励、多帮助,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这是我转化学困生最深的体会。在关爱学困生的同时,我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让尖子生吃饱,学困生接受得了,争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满足优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丝毫不敢懈怠,我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我无悔的青春。我坚信“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一定能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香满天下!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土壤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土壤 ——国培培训心得 横联中心学校王学杰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以《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土壤》为题谈谈我的收获与感悟。 一、带着问题去学习,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这次国培任务:(1)走出横联,开拓视野;(2)走近专家,专业成长;(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次我带的问题是:各地名校在新课 改的基础上纷纷提出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比如杜朗口模式、洋思经 验等,并且我们有些学校也在学习和模仿这些做法。我在思考,课堂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有效?模式就真的能提高成绩和质量 吗? 二、聚精会神听报告,在学中思、在思中悟 在这次的国培学习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学者们理论的高深、语言的精辟、思维的缜密、研究的执着,他们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交流互动的方式把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一一揭开。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智慧、从专业发展到心理健康、从师生关系到文化体育人、从备课上课到评课说课、从有效教学到课堂生成、从教学艺术到教育科研……每章节报告都给我以心灵的震撼,碰撞出了一串串的火花,使我重新梳理了自己三十年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次次

地产生共鸣,迸发出一股股专业成长的冲动。记录了专家讲授的内容框架,记录了专家的观点与我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起到共鸣的案例或做法,下载了精典课件,这样,使自己在学习时不断反思、及时梳理,在线交流。由于报告内容多,一时消化吸收不好,于是我就把那学习中碰撞出的一闪一闪的火花用文字记录在每天的研修日志中,不让他熄灭,然后再在实践中应用、验证,在同事间传播、燎原! 三、学习内容再梳理,感悟颇深、平台交流、共勉 感悟一、当前课堂最需要什么?——“兴趣” 反思当前多数的中学课堂,为什么上课沉闷、无味,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缺失,甚至有些学生上课根本就不翻书、不学习。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不正确的理解;二是我们的课堂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我们的课堂激不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我们的课堂没有让学生产生惊异。细细分析,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只盯住学生的成绩结果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理念再超前、课堂模式再完美、教师设计得再好都是徒劳无益。因此,教师的智慧应在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自去发现、去总结。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感悟二、学生课堂兴趣的提高需要教师干什么?——“智慧”

师生成长

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开出绚丽之花 土门镇中心小学吴敏 陶行知从“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出发,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他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创新实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 “师生成长共同体”其实就是“小组建设”与“全员导师制”的融合。“小组+导师=师生成长共同体”;从职能上讲,是班级职能下移,分解出来的班级二级组织,每一个“共同体”就相当于一个“小班”,包导教师就是一个小班的班主任。同时,有助于化解班主任直接管理工作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不是加重教师负担,而是给教师减轻工作量,让我们从心理上接受它。 一、合理分组,构建“成长共同体” 1、组建合作小组 学习小组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基本单位。本着“异质、均衡、互助、共生”的原则,充分考虑成绩、性别、性格、特长等因素,合理搭配,将班级学生按4-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是否平均分组是决定师生成长体能否顺利推进的键,先由语数两名教师一起结合上年期末成绩,先选一名组长,再由组长选组员的办法组建小组,依次编上号,“成长共同体”的每名成员一人身兼双职(行政长、学科长),每名成员既负责纪律、卫生、宣传、活动等方面管理,还分别兼任各学科学科长。共同体内每名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模式。 2、包导教师明确目标 每班由语文数学两位教师包联,语数老师各包导班级组数的一半,这样教师的包联责任明确,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教师配合的班级共同体模式形成。 3、树立共同愿景 为“成长共同体”命名,确定团队口号,制定发展目标、行动守则等,以此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行动纲领和价值追求。

研教一体,师生共同成长(精)

研教一体,师生共同成长 ——《简便计算》的教研案例 【活动背景】: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其中“简便计算”更是计算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学生学好了简便运算,既能提高计算速度,又能巩固运算定律,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但在五年级的一次作业的批改中,学生简算错误类型统计如下: 现象一: 25×(4+40) 25×(4+40)25×(4+40) =25×44 =25×4+40 =25×4×40 =1100 =140 =4000 (占17%)(占21.5%)(占12.5%) 现象二: 216÷27 (空着不做占13.9 % ) 216÷27=8 (列竖式占10 %) 216÷27=216÷3×9=648 (占3.6 )% 216÷27=216÷3÷9=8 (计算出错占5%) 216÷27=216÷3+216÷9=96 (占3.6)% 现象三: 9.36-(0.33+1.36) 9.36-(0.33+1.36) =9.36-1.39 =9.36-1.36+0.33 =7.67 =8.33 (占3.5%) (占17%) 从以上作业中发现,学生对于简算遗忘严重,错误率极高,让人触目惊心。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数学科组实行了聚焦课堂,引导教师在常态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与实施,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而设计、教学,以求促进学生的成长;聚焦课堂,引导教师切实从课堂实践出发,提升教师的各种能力,以求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我们数学科组把这次的教研活动定题为“研教一体,师生共同成长”。 在活动之前我们查阅相关计算的资料,了解“简便计算”的内涵与地位: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

师生成长共同体计划

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教师包导工作计划 土门镇中心小学吴敏 当今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对单向的、线性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超越,是一种非线性的、立体的教学形式,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组织。“学生成长导师制”是让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规律, 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实质依然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实践中的导师, 不仅要给予帮导学生一定的物质帮助,更要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做人。“学生成长导师制”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主动去做学生的朋友, 以一种平等姿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 一、包导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二、共同体学生情况分析: 我包联共同体4个,共有学生 23人,他们思想端正,有上进心,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一些差别。李钰琳、徐梦、曹鑫、肖江锐 4位学习认真刻苦,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较优秀。大多数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学习成绩较好;胡子明、董茂彬、刘松、彭杨、江世鋆5位同学学习不刻苦,有时完不成作业,书写也不认真,学习成绩一般;张星鑫、秦小雨、江晶靖、张欣怡、罗祥岚、胡子明6位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不认真, 经常完不成作业,书写潦草,学习成绩较差。 三、工作职责: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 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 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因此, 每位导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