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2卷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本套试题由11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和2道选做题构成。试卷的结构与往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是37题由往年的3个问题变为4个问题,设问更具体,把分值摊薄。

2、试卷难度。试题整体难度适中,信息呈现形式与往年基本相同,考生不会有陌生感,容易上手,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试题中没有出现“超纲”现象以及所谓的偏题和怪题。但部分选择题却对审题要求较高,题组间关联性较强;考生对文字信息、图表信息以及命题意图理解的角度和深度的偏差可能会造成失分现象。非选择题中的36和37题设问看似容易入手,但易出现会而不全,得高分也不是特别容易,区分度高。选考题部分难度相对略高,考生较为不易把握答题角度,获得满分10分的难度较大。

二、试题分析

1、本套考题所考考点均属地理学科内的核心考点,依托主干知识,考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题组(1-3)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二组题(4-5)本题组以澳门半岛的城市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三组题(6-8)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南极的科考价值,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四组题(9-11)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五组题(36),本题组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的条件和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的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六组题(37),本题主要以龙卷风为主题,考查龙卷风的成因、地形对龙卷风的影响以及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七组题(43选修3——旅游地理),本题组以“佛手山药”为载体,考查“佛手山药”带来的效益和旅游项目的设计,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八组题(44选修6——环境保护),本题组以芦苇为载体,考查芦苇的生态功能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些题组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只有把地理基础知识和从文字、图表中获取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答案。要求考生具有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充分的实践了考纲提出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方面能力。

2、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考查学科能力

高考需要为高校人才选拔服务,试题则必须强化对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即强调考生能够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第9-11题以汾川河流域异常降水为切入点,通过提供气象、水文资料,探究在极端条件下,降水、径流、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本题意在通过对地理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认知,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命题,试题探究性增强,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

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与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试题的综合性较强,且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第43题第2小题要考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通过提取和加工信息,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该试题开放,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

3、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

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44题以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为案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考查白洋淀所具有的重要生态服务价值。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地理实践

本套试题的情境实际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避免考试和学生生活脱节。第4-5题,以澳门半岛地图信息为主创设情境,文字材料介绍了澳门半岛的地形特点和不断填海造陆的事实,地图重点显示澳门半岛山丘、街道分布和几条街道的名称,以此引导考生认识地名蕴涵的历史发展、环境变迁等信息。第43题结合产业扶贫、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等精准扶贫举措设置问题,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考查学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