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刷工艺》实验指导书

《印刷工艺》实验指导书

《印刷工艺》实验指导书
《印刷工艺》实验指导书

《印刷工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印刷压力对印刷质量的阻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印刷压力对印刷质量的阻碍。

2.把握评判印刷质量的方法。

3.分析印刷压力对印刷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差不多内容

1.采纳印刷适性仪,改变印刷压力印刷网点梯尺。

2.采纳密度计测试不同印刷压力印刷的印刷品质量。

3.分析印刷压力对印刷质量的阻碍。

三、实验仪器、材料

仪器:

IGT印刷适性仪AIC2-5型

IGT匀墨器

IGT精量注墨器

IGT网点印刷盘(5cm胶辊)

X-rite528型密度计

材料:

胶印亮光快干油墨

128g/m2高光铜版纸

四、实验原理

印刷是把印版上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其油墨转移过程的实现差不多上以印刷压力原理为基础的。因此,印刷压力直截了当阻碍着油墨转移,对印刷质量有着重要的阻碍。

若印刷压力过小,会造成各印刷面不能充分接触,从印版转移到纸张上的墨量偏少,印刷的印品墨色浅淡不清,细线条、高光部分的小网点会丢失;若印刷压力过大,会造成油墨铺展严峻,使得网点扩大严峻,甚至糊版,同时加剧印版的磨损,耐印率下降;若印刷压力不稳固,会造成油墨转移量不稳固,使得印品墨色不匀。

因此,依照印刷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印刷压力,并保持其在印刷过程中的稳固性,这对保证印刷质量是专门重要的。采纳适宜的印刷压力,才能印出墨色厚实、图象清晰、调

子和色彩再现性良好的印品。

五、实验步骤

1.选取差不多切好的被测试样,标好试样代码。

2.调剂印刷速度:将扇形盘上的速度类型选择滑档拨到“■”位置,计时器开关设在“关”的位置,速度选择开关设在“低”(low)的位置,按下机器右侧方的马达启动键并保持住,转动速度调剂器来调剂速度。速度数值由前显示板的速度表读出。本实验的速度为0.2m/s。

3.调剂印刷压力:将印刷盘合压柄顺时针转到底(离压过程),在扇形盘上安装一张试样,转动扇形盘到起始位置,将网点印刷盘装在印刷轴上,再将合压柄逆时针转到底(合压过程),这时印刷盘与扇形盘便接触了,转动压力调剂手柄将压力调至实验所需的值。压力值可由标尺读出。本次实验规定分不在八种印刷压力下进行印刷:50N/100N/200N/300N/500N/625N/750N/900N。调完压力后离压,取下印刷盘和试样。

4.注墨、匀墨:本实验采纳大墨量注墨的方式,即两边的匀墨单元都要使用。左右两边的注墨量查附表Ⅰ。注墨后匀墨90S,接着放下印刷盘,印刷盘在左单元上墨60S,再移到右单元上墨60S。

5.印刷:将测试样夹在扇形盘上,转动扇形盘到印刷起始位置,取下匀好墨的印刷盘安装在主机印刷轴上,将合压柄逆时针转到底,右手按住启动马达按钮,左手按住印刷按钮,直到扇形盘完成转动再松手。松开按钮后,将试样从扇形盘上拿下,顺时针转动合压柄,并将印刷盘从轴上取下。

6.测试:用X-rite528型密度计测量实验所需数据。

7.清洗:实验终止后,用汽油棉清洗匀墨器的所有辊子。注墨器要取下注墨咀,卸下圆筒,用汽油棉清洗柱塞、圆筒及注墨咀。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匀墨器没有加墨时不能空转,否则会损坏仪器。

2.安装印刷盘时听到“咔”的响声表示安装正确。

3.注墨时用拇指缓慢旋转注墨器套筒,同时用墨刀上下搅动,如此能够防止油墨中夹杂气泡,使注墨量更加精确。

4.实验终止后,主机压力要调回零刻度方可关机。

七、摸索题

1.针对本实验所印刷的样张,如何定量评判印刷质量?

2.如何分析印刷压力与印刷质量的关系?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写明本实验的目的要求。

2.写明本实验使用的要紧仪器的型号及材料规格型号。

3.清晰阐述实验的差不多原理。

4.写明实验的要紧步骤及实验条件。

5.用表格形式列出实验数据。

6.清晰、准确地画出印刷压力与印刷质量的关系曲线图。

7.讨论分析印刷压力对印刷质量的阻碍。

附表Ⅰ

得到10.00±0.25ban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

实验二叠印时刻对干式印刷油墨叠印率的阻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叠印时刻对干式印刷油墨叠印率的阻碍。

2.设计本实验的实验方案。

3.把握测量叠印率的方法。

4.分析叠印时刻与干式印刷油墨叠印率的关系。

二、实验差不多内容

1. 改变两色的叠印时刻进行叠印实验。

2. 测试不同叠印时刻的叠印率。

3. 分析叠印时刻对干式印刷油墨叠印率的阻碍。

三、实验仪器、材料

1.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所需纸张、油墨的种类、规格。

2.要求学生写出要紧仪器型号。

七、实验原理

在干式印刷中,纸张上印上油墨以后,纸张表面被油墨所掩盖,这时墨层表面的性质就成了阻碍油墨叠印的要紧因素。要使干式印刷顺利进行,先印的油墨膜层应具备以下性能:第一,保持一定的润湿性,能被后印的油墨润湿,而相互附着。

第二,保持一定的粘性,和后印的油墨产生的粘附力,要大于后印油墨的凝聚力。

油墨的润湿性和粘性,随着油墨的干燥,都有变化。

图1 墨层表面润湿性与油墨干燥时刻的关系

图2是油墨的粘性与油墨干燥时刻的关系曲线。能够看出,油墨的粘性先是随着油墨的干燥时刻的增加而缓慢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油墨的干燥时刻的连续增加而慢慢下降。

图2 油墨的粘性与油墨干燥时刻的关系

在干式印刷中,假如两色油墨的印刷间隔时刻操纵不当,先印的油墨已完全干固后才叠印后一色油墨,由于干固的墨层粘性和被油墨的润湿性都专门低,因而后印的油墨专门难附着,便会发生“油墨晶化”的印刷故障。

五、实验步骤

1.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设计思想。

2.要求学生写出要紧实验步骤。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匀墨器没有加墨时不能空转,否则会损坏仪器。

2.安装印刷盘时听到“咔”的响声表示安装正确。

3.注墨时用拇指缓慢旋转注墨器套筒,同时用墨刀上下搅动,如此能够防止油墨中夹杂气泡使注墨量更加精确。

4.实验终止后,主机压力要调回零刻度方可关机。

七、摸索题

1. 如何测量印刷品的叠印率?

2. 什么缘故叠印时刻对干式印刷的油墨叠印率有阻碍?

3. 油墨的干燥速度对干式印刷的油墨叠印率是否有阻碍?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 写明本实验的目的要求。

2. 写明本实验使用的要紧仪器的型号及材料规格型号。

3. 清晰阐述实验的差不多原理。

4. 写明实验的要紧步骤及实验条件。

5. 用表格形式列出实验数据。

6. 清晰、准确地画出叠印时刻与叠印率的关系曲线图。

7. 讨论分析叠印时刻对叠印率的阻碍。

实验三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对凹版印刷质量的阻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对凹版印刷质量的阻碍。

2.把握评判凹版印刷质量的方法。

3.分析印刷压力、印刷速度与凹版印刷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差不多内容

1. 采纳印刷适性仪,改变印刷压力、印刷速度进行凹版印刷。

2. 采纳密度计测试不同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印刷的凹版印刷品的印刷密度及阶调再现

性。

3. 分析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对凹版印刷质量的阻碍。

三、实验仪器、材料

仪器:

IGT印刷适性仪F1型

IGT凹印辊

X-rite528型密度计

材料:

凹版水基油墨

128g/m2高光铜版纸

四、实验原理

凹版印刷是由供墨装置将油墨输送至到凹印版上,在刮墨刀的作用下,将凹版印版表面非图文部分的油墨刮除洁净,通过印刷压力的作用,凹版网穴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

凹版印刷为直截了当印刷,印版滚筒和包覆着橡皮布的压印滚筒直截了当接触,两滚筒合压后,必须产生较大的压力,才能把印版网穴中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若印刷压力过小,会造成不能将印版网穴中的油墨充分地转移到承印物上,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墨量偏少,印刷的印品墨色浅淡不清,高光部分的小网点丢失;若印刷压力过大,会造成油墨铺展严峻,使得网点扩大严峻,暗调层次并糊。

印刷速度对印版与承印物的接触有着一定的阻碍,印刷速度过快,印版与承印物的接触时刻过短,印版网穴中的油墨不能充分地转移到承印物上,造成印品墨色浅淡。

因此,依照印刷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这对保证凹版印刷质量是专门重要的。采纳适宜的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才能印出墨色厚实、色调再现性良好的印品。

五、实验步骤

1.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的同时一直按“ENTER”键,5秒后屏幕显示主菜单,使用“▼”将光标移至“Setting”,按“ENTER”键进入下级菜单,再使用“▼”将光标移至“Gravure mode”,使用“▲,▼”上下键选择,“1”为凹印状态,“0”为柔印状态。选择好后再按“ENTER”键确认,然后退出主菜单进入凹印状态。

2. 设置速度:使用“▼”将光标移至“Speed”,然后再用“▲,▼”上下键来调剂。印刷速度能够在0.2—1.5m/s之间进行调剂。调好印刷速度后,按“ENTER”键确认。

3. 设置印刷压力:使用“▼”将光标移至“Printing force”,然后再用“▲,▼”上下键来调剂。印刷压力能够在30N—500N之间进行调剂。调好印刷压力后,按“ENTER”键确认。

4. 安装试样:将试样装在印版滚筒上,两端用透亮胶带粘好,装在机器上。

5. 安装凹印印盘辊及刮墨刀。

6. 印刷:用左、右手按住仪器两边的开关,使印版滚筒转到初始位置,刮墨刀与印盘辊相接处,这时松开右手(注意:左手不要松开),将少量油墨加入刮墨刀与印盘辊之间的压线处,加好墨后,再用右手按住右边按钮进行印刷。

7. 清洗:印刷完成后赶忙取下印盘辊和刮墨刀进行清洗。

8. 测试:清洗完毕后,用X-rite528型密度计测量实验所需数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刷洗印盘辊直到没有任何残留油墨为止。

2. 清洗刮墨刀时要小心割伤。

七、摸索题

1. 针对本实验所印刷的样张,如何评判凹版印刷质量?

2. 如何分析印刷压力、印刷速度与凹版印刷质量的关系?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写明本实验的目的要求。

2.写明本实验使用的要紧仪器的型号及材料规格型号。

3.清晰阐述实验的差不多原理。

4.写明实验的要紧步骤及实验条件。

5.用表格形式列出实验数据。

6.清晰、准确地画出印刷压力、印刷速度与凹版印刷阶调层次再现性的关系曲线图。

7.讨论分析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对凹版印刷质量的阻碍。

实验四柔性版印刷工艺条件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柔性版印刷工艺条件对柔性版印刷质量的阻碍。

2.把握评判柔性版印刷质量的方法。

3.分析柔性版印刷工艺条件与印刷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差不多内容

1. 采纳印刷适性仪,改变网纹辊线数、印刷压力、网纹辊压力对网点梯尺进行柔性版

印刷。

2. 采纳密度计测试不同网纹辊线数、印刷压力、网纹辊压力印刷的柔性版印刷品的印

刷质量。

3. 分析网纹辊线数、印刷压力、网纹辊压力对柔性版印刷质量的阻碍。

三、实验仪器、材料

仪器:

IGT印刷适性仪F1型

IGT柔版网纹辊(350线或600线)

X-rite528型密度计

材料:

柔版专用油墨

128g/m2高光铜版纸

四、实验原理

网纹辊表面直线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着墨孔的数量叫做网纹辊线数(也有叫网线密度)。它决定了网纹辊传墨的平均性和传墨量。网纹辊的线数越高,网纹辊上的墨层就越接近“连续”状态,传墨越平均,但传墨量越少。

承印物表面粗糙,需要的印刷油墨量大,应采纳较低线数的网纹辊印刷;相反,承印物表面光滑,应采纳较高线数的网纹辊印刷。

不同的图文形式,采纳的网纹辊的线数应不同。大面积的色块及粗体字印刷,需要大量的油墨,应采纳较低线数的网纹辊印刷;而网点及细小文字印刷,由于印刷的精细程度较高,应采纳较高线数的网纹辊印刷。

柔性版印刷压力要紧是以下二个方面:

①网纹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

②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的压力。

由于印版的柔软性,因此柔性版印刷是一种轻压力印刷,远远小于平版印刷、凹版印刷

压力,否则会造成印版的严峻变形,使得网点扩大严峻,阻碍印刷品的色调再现性,并会使细线条并糊。不管是网纹辊对印版的油墨传递力依旧印版对承印材料的压印力,都要求以小为主,即“点到为止”。如此才能保证印迹质量,专门是网线版印刷的网点质量。柔性版印刷压力过大是一个弊端,必须克服。

五、实验步骤

1.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启动适性仪。5秒后显示屏显示柔版主菜单。

2. 设置网纹辊压力; 使用“▼”将光标移至“Anilox force”, 然后再用“▲,▼”上下键来调剂网纹辊压力。压力能够在30N—500N之间进行调剂。调剂好压力后,按“ENTER”键确认。

3. 设置压印盘印刷压力:使用“▼”将光标移至“Printing force”,然后再用“▲,▼”上下键来调剂。印刷压力能够在30N—500N之间进行调剂。调好印刷压力后,按“ENTER”键确认。

4. 设置速度:使用“▼”将光标移至“Speed”,然后再用“▲,▼”上下键来调剂。印刷速度能够在0.2—1.5m/s之间进行调剂。调好印刷速度后,按“ENTER”键确认。

5. 安装试样:将试样装在试样垫上,两端用透亮胶带粘好,装在机器上。

6. 安装印版、网纹辊及刮墨刀。

7. 印刷:用左、右手按住仪器两边的开关,使印版滚筒转到初始位置,刮墨刀与网纹辊相接处,这时松开右手(注意:左手不要松开),将少量油墨加入刮墨刀与网纹辊之间的压线处,加好墨后,再用右手按住右边按钮进行印刷。

8. 清洗:印刷完成后赶忙取下网纹辊和刮墨刀进行清洗。印版清洗要用柔印油墨专用溶剂小心擦洗。

9. 测试:清洗完毕后,用X-rite528型密度计测量实验所需数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刷洗网纹辊直到没有任何残留油墨为止。

2. 清洗刮墨刀时要小心割伤。

七、摸索题

1. 针对本实验所印刷的样张,如何评判柔性版印刷质量?

2. 如何分析网纹辊线数、印刷压力、网纹辊压力与柔性版印刷质量的关系?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写明本实验的目的要求。

2.写明本实验使用的要紧仪器的型号及材料规格型号。

3.清晰阐述实验的差不多原理。

4.写明实验的要紧步骤及实验条件。

5.用表格形式列出实验数据。

6.清晰、准确地画出网纹辊线数、印刷压力、网纹辊压力与柔性版印刷质量的关系曲

线图。

7.讨论分析网纹辊线数、印刷压力、网纹辊压力对柔性版印刷质量的阻碍。

综合性实验一平版印刷工艺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把握平版印刷前的预备工作。

2.把握印版的安装工作。

3.把握印刷过程中的正确的作业方法。

4.把握印刷过程中输纸的操纵、输墨量的操纵、水墨平稳的操纵、印刷压力操纵、印

刷速度操纵等差不多工艺咨询题。

5.把握印刷机各部分的监控方法、以及印刷后的终止工作。

6.分析和评判平版印刷品质量。

二、实验差不多内容

4.利用小胶印机进行平版印刷实验。

5.正确安装印版至印版滚筒上。

6.调剂吸嘴及吹风嘴位置、前规、侧拉规位置,以保证纸张正常输送。

7.调剂输墨量、水量、印刷压力操纵、印刷速度等印刷工艺条件,以保证印刷质量。

8.采纳密度计测试印刷品的印刷质量。

9.分析印刷作业中的要紧工艺条件对印刷质量的阻碍。

三、实验仪器、材料

仪器:

DY52C六开平版胶印机

X-rite528型密度计

材料:

胶印快干亮光油墨

128g/m2高光铜版纸

润湿液

四、实验原理

平版印刷的工艺流程为:

1.印刷前预备

平版印刷工艺复杂,印刷前要做好充分的预备。

纸张在投入印刷前,专门是用于多色印刷的纸张,需要进行调湿处理,使得纸张在印刷过程中尺寸稳固,不变形,以保证套印精度。

印刷前,应依照印刷品的类不,印刷机的型号,印刷色序等的要求,对油墨的色相、粘度、粘着性、干燥性等进行调剂,以保证油墨的印刷质量。

从存版车间领到上机的印版时,第一要对印版的色不进行复核,以免发生版色和印刷单元油墨色相不符的印刷故障。其次,应检查印版的深浅,平版的浓淡层次,是用网点百分比来表现的,网点百分比过大,印版深,否则,印版浅,过深、过浅的印版需要修正或重新晒版。此外,还要检查印版的规线、切口线、版口尺寸等。

平版印刷必须使用润湿液,应依照印刷机、印版、承印材料等的不同要求,配制成性能略有差异的润湿液,并调剂好润湿液的pH值。

应依照印刷机、承印材料的情形,以及对印刷的要求,正确选择包衬的种类,以保证印刷的质量。

2.安装印版

将印版连同印版下的衬垫材料,按照印版的位置要求,安装并固定在印版滚筒上。

3.试印刷

印版安装好以后,就能够进行试印刷,要紧操作有:检查胶印机输纸、传纸、收纸情形,并做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纸张传输顺畅、定位准确。以印版的规矩线为标准,调整印版的位置,以印品的规矩线为标准,调整纸张的规矩位置,达到套印精度的要求。校正印刷压力,调剂油墨、润湿液的供给量,使墨色符合样张。印出开印样张,审查合格,即可正式印刷。

4.正式印刷

在印刷过程中,要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印品质量,其中包括:套印是否准确,墨色深浅是否符合样张,图文清晰度是否满足要求,网点是否发虚,空白部分是否洁净等,同时要注意机器在运转中,有无专门,发生鼓掌及时排除。

5.印后处理

印后处理的要紧内容有:墨辊、墨槽、水辊和橡皮布的清洗,印版表面涂胶或去除版面上的油墨,印张的整理,印刷机的保养以及作业环境的清扫。

五、实验步骤

1.配润版液:将“立德粉”与清水以一定比例配好,使其PH值范畴在5.5-5.6。

2.检查印版的网点、规线、切口线、版口尺寸。

3.开机:接通电源,按操作面板“运转”键启动机器,再按“印刷”键和“风泵”键,然后一直按“点动”键,检查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4.上润滑油:开动机器到2000转左右,扳动打油手柄,使机器自动润滑。

5.上纸:将纸堆闯散整齐放在输纸台上,并将左右齐纸板靠齐纸边,拧动锁紧手柄定位。

6.调剂吸嘴及吹风嘴位置:按“点动”键,调剂上下吹风嘴的方向,使吹风方向正确,并使吸嘴下落到最低点,调整吸嘴位置,使其吸纸时躲开压纸勾3—4mm。

7.调剂定侧拉规位置:点动或低速运转机器,使吸嘴吸送一张纸,到达前规后停机,移动侧拉规,使其定位边距离纸张边为5mm。

8.装墨:在墨斗辊上上墨,并来回搬动匀墨手柄使墨斗辊上的墨量适量并平均。

9.上水:将润版液平均加入水斗,使水斗辊的下母线吃水深在4mm左右。开动机器,顺时针快速转动上水手柄,使摆动水辊和靠版水辊打湿。

10.装版:将PS版的前边口插入前版夹,注意定位梢定位要准确,用开口扳手转动夹紧轴,使版夹夹紧。手动合压,并正向点车,右手托着版梢,将版梢插入后版夹,转动夹紧轴使其夹紧,并手动离压。用专用海绵浸清水,将护版胶擦去。

11.印版着水:开动机器至3000--4000 转,抬动“抬水”手柄至合压状态,使版面上水,10秒钟后将“抬墨”手柄至合压状态,使版面上墨。观看版上水墨平稳情形,并依照实际需要调剂水量大小,使版面洁净又水量适宜。

12.设定印刷压力:依照承印物的不同,参照表1 进行压力设定,调剂方法是:顺时针旋转“压力调剂旋钮”压力增大,每转一圈压力增大0.032mm,逆时针旋转压力减小,每转一圈压力减0.032mm。

13.试印刷:按下“印刷”键及“风泵”键,走一两张纸进行试印,观看图文位置并进行位置调剂。假如图文位置偏下,松开三个锁紧螺栓并反向点车使齿轮相对滚筒移动。假如图文位置偏上,则松开三个锁紧螺栓,正向点车使齿轮相对滚筒运动。同时观看印张的规矩线,假如规矩线对不齐则调整前规。

14.正式印刷:将机器设定好转数及印数,转数可在1000-8000张/小时进行改变。开始印刷。正式印刷时,要改变供水量大小拨动控水杆手柄,向上拨供水量减少,向下拨供水量加大;改变供墨量大小,拧动调墨手柄,顺时针拧减少墨量,逆时针拧增大墨量。也可通过面板上的“上墨”键来改变供墨量大小。在正式印刷过程中要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印品质量。

15.终止印刷:印刷完毕后将“抬水”、“抬墨”手柄搬至离压位置。拆下墨斗并清洗洁净,将洗墨斗装在相应得位置,开动机器,在传墨辊上浇汽油,开始洗墨,洗净为止。洗墨完毕后,将PS版版面擦洁净,抹上封胶。最后清洗橡皮布并将水斗中的润版液清理洁净。

16.关机、断电。

17.用X-rite528型密度计测量印刷品的质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

2.禁止擅自拆卸机器。若机器在运转时显现意外情形可直截了当按下红色紧急按钮,停车后再处理。

3.在多人上机实验时,操作同学必须确保他人人身安全。

七、摸索题

3.印刷前,什么缘故要进行纸张的调湿处理?要紧有哪些方法?并加以分析。

4.平版印刷的水墨平稳如何调剂?

5.什么缘故纸张越厚需要的印刷压力越大?

6.润湿液的pH值过高或过低会给印刷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8.写明本实验的目的要求。

9.写明本实验使用的要紧仪器的型号及材料规格型号。

10.清晰阐述实验的差不多原理。

11.写明实验的要紧步骤及实验条件。

12.用表格形式列出实验数据。

13.讨论分析平版印刷的要紧印刷工艺条件对印刷质量的阻碍。

综合性实验二丝网制版与印刷作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7.把握丝网制版与印刷作业的要紧工艺。

8.把握绷网的差不多方法。

9.把握采纳感光法制作丝印版的方法。

10.把握利用手动丝网印刷机或半自动丝网印刷机进行印刷的方法。

二、实验差不多内容

10.利用气动绷网机或手动绷网机进行绷网实验。

11.采纳手工涂胶方法对网版进行涂胶实验。

12.采纳感光制版的方法进行制版实验。

13.利用手动丝网印刷机或半自动丝网印刷机进行印刷实验。

14.分析丝网制版与印刷作业中的要紧工艺条件对印刷质量的阻碍。

三、实验仪器、材料

仪器:

1.气动绷网机(手动绷网机)、周密丝网印刷机、丝印晒版机

2.磨刀机、网版烘干箱

3.张力计、X-rite528密度计、放大镜

材料:

250目/in涤纶丝网、粘网胶、四色丝网印刷油墨、感光胶、128g/m2高光铜版纸

四、实验原理

丝网制版与印刷作业的要紧工艺过程为:

绷网制版印刷

1.绷网

丝网印刷制版第一从版基预备开始,即绷网。绷网是将丝网紧绷于网框上的工作。绷网包括丝网的拉紧(称拉网)和在框上的固定(称固网)二大过程。

绷网的质量直截了当阻碍到丝网印刷品的质量,如图象尺寸准确性,位置和套版精度,图形边缘的清晰性,墨层厚度的平均性以及网纹的程度等。因此,绷网是丝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得到高质量的丝网印版,对绷网的质量要求要紧有四个方面:张力适当;丝向一致;张力平均;张力稳固。

绷网的工艺过程为:

网框的处理绷网网版整理

(1)网框的处理

(2)绷网

绷网依照拉网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手工绷网、机器绷网、自绷网框绷网三类方法,较常用的是机器绷网,其要紧有机械绷网和气动绷网二种方法。

机械绷网采纳机械绷网机进行绷网,它是利用机械装置对丝网产生一定的拉力,从而绷紧丝网。机械绷网机的种类专门多,有简单的手动绷网装置;有机动绷网装置;还有比较周密的装有自动程序操纵系统的电动绷网装置。

气动绷网采纳气动绷网机进行绷网,它是以压缩空气为气源,驱动多个汽缸活塞,同步推动网夹作纵横方向的相对收缩运动,对丝网产生平均一致的拉力,因此,绷网质量较机械绷网要好。常用于印刷精度要求较高的网版制作。

固网是将拉紧的丝网固定在网框上的工作。在各种绷网方法中,拉网和固网有的是同时完成,有的是分布进行。固网方法有钉牢法、夹紧法及胶粘法,其中以胶粘法使用最多,它是以粘网胶来粘结丝网和网框的。

在绷网时,网版张力的测量必不可少,它是操纵绷网松紧程度,使网版张力数据化、标准化、保证丝网印刷质量不可缺少的手段。在丝网印刷中,测量网版张力的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张力计。是以自身重量使丝网下垂,用下垂量反映张力的大小。张力计的优点是测量简便,可作点位测量,能用以检查网版张力的平均性,因此张力计应用最广。用张力计测量张力时,应多点测量,测点的分布视网版尺寸而异,从而保证绷网张力的平均性。测量时,不管丝网的绷网角度如何,都应该在刮墨方向上测一次,再在与刮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测一次。

2.制版

丝印制版的实质确实是研究选择地堵塞丝网网孔的技术方法,印版的质量对印刷质量有着直截了当的阻碍。

丝印制版方法有专门多,一样可分为手工制版法、感光制版法和金属版制版法三大类。感光制版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和耐印率高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丝印制版方法。

感光制版法亦称照相制版法,它是利用感光材料见光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特点,通过晒版的方式制成版膜,即得到丝印版。如图1所示,这是一般的丝印感光制版法,紫外光透过底片照耀到感光膜上,感光膜的见光部分发生硬化,未见光部分不硬化,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浸蚀该膜,则硬化处耐蚀,非硬化处不耐蚀而溶去,从而制成了一块版膜。版膜与丝网粘结在一起即成丝印版。

图1 丝网感光制版原理 一般的丝印感光制版法依照操作的方式不同,能够分为直截了当法、间接法和直间法(混合法)三种方法,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感光制版法。

直截了当法是直截了当将感光胶涂布在丝网上,然后进行晒版而制成印版的制版方法。间接法是先在干膜上进行晒版制成版膜,然后将版膜粘贴在在丝网上而制成印版的制方法。直间法也称混合法,是直截了当法和间接法综合。它是先将干膜粘贴在丝网上,然后进行晒版而制成印版的制版方法。

直截了当法的制版工艺流程为:

丝网UV

感光膜

网版的前处理(涂胶干燥)n晒版显影干燥

修整。

(1)网版的前处理

网版前处理的目的是保证丝网与感光膜的粘结牢度,要紧进行去酯处理。丝网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会沾上灰尘、油脂或其他杂质,若不予除去,会阻碍感光膜对丝网的粘结力,从而造成感光膜的缩孔、砂眼、图象断线等现象。

其它处理方法,还有对白色丝网进行染色处理,将其染成黄、红、橙等色,以防止丝网表面由于光的乱反射而阻碍图象的再现性。

(2)涂胶

涂胶是在丝网上涂布感光胶。涂胶要求涂布平均,厚度一定,表面平坦。涂胶的方法有机涂法和手涂法。机涂法是采纳涂胶机进行涂布的;手涂法普遍使用一种刮胶斗进行涂布。

涂胶的次数视要求的版膜的厚度和胶液的粘度而定。要求膜厚或胶液粘度小时,则涂胶次数要多;反之则少。另外,每一次涂布的胶膜厚度还与丝网的细度,以及胶斗的刃口圆滑程度有关,丝网愈细,胶斗的刃口愈圆滑,涂布的胶膜厚度愈厚。为了保证涂层平均和干燥完全,涂布与干燥应交替进行,。

(3)干燥

涂胶是在液态下进行的,一样感光胶在液体时期感光度低,感光度随着涂布的胶膜的干燥而上升,待胶膜完全干燥时才达到最大,即大多数感光胶的曝光硬化需在固态下完成,如此才有最佳强度,因此干燥是不可少的。干燥力求快速、充分、洁净及不改变感光胶性能。干燥不足,版膜抗水、抗溶剂性差;干燥温度太高,会使感光膜产生热硬化。

(4)晒版

感光膜完全干燥后要尽快晒版,晒版底片为阳图正像,晒版时要使底片的药膜面与网版的印刷面密合曝光。曝光是使感光胶发生选择性地硬化,即图形处硬化充分;非图形处不硬化或微硬化,但仍能被显影剂溶解。

(5)显影

显影是在曝光后,将感光膜上未见光部分的胶膜完全溶去,即制成一块丝印版。显影用的溶液称为显影液,大部分的感光胶,所用的显影液是水,而关于醇溶性尼龙感光胶,其显影液则为工业酒精。

显影程度的操纵原则是:在显透的前提条件下,时刻愈短愈好。时刻过长,膜层湿膨胀严峻,阻碍图象的清晰性;时刻过短,显影不完全,会有蒙翳,堵塞网孔,造成废版。

(6)干燥

显影完成后,应赶忙将版膜干燥。

(7)修整

通过显影、干燥后的网版,要对其进行修整,要紧是封网、修版、脱膜三个步骤。

①封网。网版上建立版膜后,还存在着不必要的开孔区,封网确实是封闭这些网孔的。封网多用涂料涂塞,该涂料叫封网胶。

②修版。修版中常因晒版底片质量、曝光时的灰尘、粘贴胶带等缘故,造成印版的某些毛病,如膜层过薄,有针孔,图形处网孔堵塞等。排除这些毛病的工作称修版。

③脱膜

制版失败或印刷完毕后,需将版膜除去,使网版再生,反复使用,这种除膜工作称为脱膜。

脱膜采纳脱膜剂进行,脱膜剂与感光胶和丝网的类型有关,通常商品感光胶同时附有相应的专用脱膜剂。

必须注意。版膜上若有其他残物(如残墨、封网胶及油脂等)时。脱膜就会发生困难,

因此脱膜最好是在印刷后,洗版(用溶剂洗去网版上的印刷油墨)液干前赶忙进行。

3.印刷

丝网印刷的实施,是刮墨刀与网版成一定的角度α(称压印角);在一定的压力下,做一定方向运动的结果(图2)。为了获得清晰的印迹,印刷时多数情形下,网版与承印物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网距h),而在刮墨刀压力的作用处,网版与承印物呈线接触(称压印线)。当压印线位移时,由于丝网回弹力的作用,使原线接触处能及时弹起,与承印物脱离接触,从而幸免印迹蹭毛。印墨在压印线移动过程中,受到压挤而迅速转移,一部分漏印到承印物上,且与回弹着的丝网迅速分裂(图3),另一部分随刮墨刀向前移动。刮印过的网版上面,印墨大部分被除去。刮印行程终了时,刮墨刀与网版同时抬起,并进行回刮复墨,完成一个印刷行程。

图2 刮墨刀、网版及承印面的印刷状态图

图5-98 印墨之分裂现象

A——填入油墨;B——刮墨刀下受压;C——回弹丝网的牵引;

D——拉断;E——粘弹性令断墨复原

要保证丝网印刷的质量,印刷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合适的网距

网距的大小关系到网版的回弹性、印迹的清晰性及位置精度。网距越大,网版的回弹性越好,但位置精度越差。网距过小,易在刮墨刀作用力的方向之印迹边显现印墨渗散,或网版的回弹性较差,与承印物不能自动剥离,造成印迹不匀及蹭糊。但网距过大压印时丝网受力过度,显现弹性疲劳而放松,印刷精度差,甚至导致丝网撕裂。

因此,网距大小的确定要考虑印刷精度,印迹的清晰性。另外,网距大小的确定还与网版的大小、绷网的张力及油墨凝聚力有关。网版越大,为使网版在印刷中能及时回弹,网距应越大;同样,当绷网的张力小或油墨凝聚力大时,为使网版在印刷中能及时回弹,网距也应越大。

(2)复墨要平均、适当

丝网印刷时,每次印刷前,需要在网版上覆盖一层油墨,即需要复墨。网版上覆盖油墨的厚度,即复墨量决定了油墨转移量。因此,复墨量应适当,复墨必须平均。

(3)适当的压印角

所谓刮板的压印角是指印刷面和刮板在刮印运动时所夹的角度α,见图4所示。从刮板刮印图5能够看出,刮板在运动中压印角对油墨转移量有一定的阻碍,简单地讲刮印角越大,漏墨量越少,刮印角越小,漏墨量就越大。压印角的确定是丝网印刷中复杂的实际咨询题。它与刮板压力及刮板硬度都有紧密关系,而且由于承印物表面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实际印刷时,要依照承印物的形状、特性来选择确定刮印角。

图4 压印角

图5 刮板在运动中的力分析

(4)适当的压印力

压印力大小与油墨的转移量也有着直截了当的关系,一样情形下压印力越大,油墨的转移量就越大,反之压印力越小,油墨转移量就越小。另外,压印力的大小还阻碍印刷时网版与承印物表面的接触情形,丝网印版只有在刮板的一定压力下才能与承印物表面接触,而且呈线接触。压印力小时,印版就接触不到承印物表面而无法实施印刷。压印力过大则会使刮板弯曲变形(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呈面接触),阻碍印刷质量。压印力过大还会加快刮板和丝网印版的磨损,减少刮板和丝网印版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导致丝网印版放松使印刷品图像变形。因此,在一定印刷条件之下,正确把握压印力,对正确实施印刷、保证印刷质量是专门重要的。

(5)适当的刮印速度

刮板的刮印速度与丝网印刷成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刮板在刮印时使油墨平均位移并保证整个图文部分平均地通过油墨。因此,刮印速度对油墨的转移量以及对油墨转移的平均程度都有一定的阻碍,即对印刷质量会产生较大的阻碍。

由于承印物不同,因此刮印速度也是有区不的。然而,不管承印物的质地如何,刮板刮印时都要保持匀速移动,假如刮板移动速度不平均,忽快忽慢,承印物上就会产生墨杠。假如在刮印时,尽管作匀速移动,但移动速度过慢,图文边缘则会显现油墨渗透,致使图文

扩大;反之速度过快,会显现图文部分墨量不足,因此在印刷时,专门是手工印刷中要操纵好印刷速度。

五、实验步骤

1.绷网

(1)绷网前处理

(2)绷网

①手动绷网机绷网

绷网时,将网框放置在平台上,调整好高度,铺平丝网,用网夹夹住丝网,分不旋动螺丝使四周的螺杆慢慢收紧,测定网版张力,直至丝网的张力达到规定的指标。上升工作平台(升降式),使网框与丝网粘接,这时上胶固定丝网于框面上。

②气动绷网机绷网

气动绷网机一样是由一套气动拉网器与气缸操纵器组成,拉网器又由网夹和汽缸组成,每个汽缸的气路彼此相通,并通过气缸操纵器与同一压缩空气气源相连。

绷网时,将拉网器排列在网框的四边,拉网器前端的顶板顶住网框的外侧,并用定高螺钉调剂网框水平高度,待所有网夹夹住丝网后,打开气阀,各个汽缸即以相同的压力向各自的方向启动,使各自的网夹夹住丝网后退,从而得到平均的拉力。测定网版张力,直至丝网的张力达到规定的指标,这时上胶固定丝网于框面上。

(3)网版整理

①包边

包边是将余外的丝网剪去并修齐。剪剩下的网边应能包住框架外侧棉之一半,并将它粘牢于框边上。

②下胶加固

对用钉或楔条固网的网版,应在其表面涂刷一层粘网胶或清漆,使丝网与木框全面粘合,防止边缘撕开和无钉处放松。

③筑护墙

为防止油墨、清洗油墨溶剂腐蚀粘网胶,破坏胶力,应用胶带粘住框架的内侧,也可用耐溶剂的涂料涂覆该处。

④网版标注

绷好的网版,应在框架方便处,注明下列内容:丝网的材质、目数、粗度等级及绷网日期等。如:

单纱尼龙110 HD 2000.8.5

标注的字符,最好用耐溶剂的双组分油墨书写,或在其上涂覆一层耐溶剂的透亮涂料。如此,网版长期储存和反复使用都可不能搞错。

2.制版

(1)网版的前处理

用洗网剂对丝网进行清洗,洗网剂都属碱性的,常用的是20%苛性钠(N OH)溶液,也可用中性或弱性洗衣粉。清洗时可手工操作,也可采纳网版清洗机进行清洗。手工操作是用中等硬度的尼龙刷,蘸洗网剂,涂湿网的两面,放置阴凉处15~30分钟,使溶液与污物反应充分,然后完全水洗。

网版前处理的好坏,可观看水在丝网上的分布情形加以判定:水冲丝网呈片状,即为合格;若见反泼现象,表示反泼处仍有污渍,必须连续处理。

(2)涂胶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什么是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实验 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并将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保持生长、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等生命现象。 最常见的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动物组织经过胰酶或胶原酶等酶类的消化,使其分散,从而获得单个细胞,再使这些单个细胞生长于培养容器中的过程。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的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的细胞生长快慢及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其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将10代以内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一般指无限繁殖的细胞系,理论上这类细胞可以无限次的传代。做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这类细胞,如Hela、293、Vero 等细胞。 2. 细胞的生长周期 游离期:细胞刚接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到贴壁前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由细胞类型决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贴壁期:细胞从游离状态变为贴附到培养器皿表面并展现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在完成贴壁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增殖,会进行增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这个时候称之为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完成物质和能量储备后,开始大量的增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细胞活力旺盛,且状态稳定,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 停止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等因素,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细胞进行传代了,使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增殖,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细胞生长所需要营养条件 细胞的培养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一般来自于基础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和血清。 基础培养基:主要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维生素(细胞代谢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无机离子(K+,Na+等)、碳水化合物(碳源和能量来源)和一些激素等营养物质。 血清: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培养基不能提供的生长因子和低分子的营养物质,此外它还有促进细胞的贴壁、中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作用。如果只提供基础培养基而不提供血清,绝大多数细胞是无法生长的。血清对于我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什么样的血清才算是合格的血清呢? 合格的血清需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无细菌,无真菌,无支原体检测,无病毒污染。血清一般呈现为淡黄色,透明状液体,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成分,会略有黏稠。以全式金公司的TransSerum EQ Fetal Bovine Serum (FS201-02)为例,它通过了牛腹泻病毒、牛副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简介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 课程性质:随课实验 课程属性:基础课 学时学分:学时16学分1 面向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遗传学实验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遗传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本课程由基础操作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验证遗传学理论、并初步掌握遗传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从个体、细胞水平揭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并初步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进行遗传学创新性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实验项目 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果蝇的培养及生活史和形态观察 小鼠骨髓染色体的制片及观察 人群中基因频率的调查 人类巴氏小体观察 三、有关说明 1、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 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人类遗传学 平行开设课程:细胞生物学 2、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刘祖洞江绍慧遗传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目 ①张文霞等编遗传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②张贵友等编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实验一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3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2. 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3. 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 〖目的和要求〗 本次实验通过对植物根尖的制片和观察,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了解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细胞均等增殖的过程, 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能复制一份, 然后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在数目,形态和性质上均是相同的,在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均存在着有丝分裂。分生组织→固定→解离→染色→压片→观察(间期、早期、中期、后期、末期) 〖材料和方法〗 洋葱或大蒜或种子根尖 水浴锅、显微镜 卡诺氏固定液、石炭酸品红(或醋酸洋红)染色液,1N盐酸(或0.5%果胶酶+纤维素酶),秋水仙素(0.1%)1、取材:大蒜、洋葱根尖,恒温箱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2015-2016)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1 总DNA提取 生物总DNA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不同的生物材料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是提取总DNA的关键步骤。同时细胞内的物质也根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不同生物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设计实验方法。本实验介绍采用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技术。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学习CTAB法提取植物总DNA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学习和掌握紫外光吸收法鉴定DNA的纯度和浓度。 [实验原理] 植物叶片经液氮研磨,可使细胞壁破裂,加入去污剂(如CTAB),可使核蛋白体解析,然后使蛋白和多糖杂质沉淀,DNA进入水相,再用酚、氯仿抽提纯化。本实验采用CTAB法,其主要作用是破膜。CTAB 是一种非离子去污剂,能溶解膜蛋白与脂肪,也可解聚核蛋白。植物材料在CTAB的处理下,结合65℃水浴使细胞裂解、蛋白质变性、DNA 被释放出来。CTAB与核酸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高盐(>0.7mM)浓度下可溶,并稳定存在,但在低盐浓度(0.1-0.5mM NaCl)下CTAB-核酸复合物就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而大部分的蛋白质及多糖等仍溶解于溶液中。经过氯仿/ 异戊醇(24:1) 抽提去除蛋白质、多糖、色素等来纯化DNA,最后经异丙醇或乙醇等沉淀剂将DNA沉淀分离出来。 由于核酸、蛋白质、多糖在特定的紫外波长都有特征吸收。核酸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高峰在260nm。纯的DNA样品A260/280≈1.8,纯的RNA样品A260/280≈2.0,并且1μg/ml DNA 溶液A260=0.020。 [实验器材] 1、高压灭菌锅 2、冰箱 3、恒温水浴锅 4、高速冷冻离心机 5、紫外分光光度计 6、剪刀 7、陶瓷研钵和杵子 8、磨口锥形瓶(50ml) 9、滴管10、细玻棒11、小烧杯(50ml)12、离心管(50ml)13、植物材料 [实验试剂] 1、3×CTAB buffer(pH8.0) 100mM Tris 25mM EDTA 1.5M NaCl 3% CTAB 2% β-巯基乙醇 2、TE缓冲液(pH8.0) 10mmol/L Tris·HCl 1mmol/L EDTA 3、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4:1,V/V) 4、95%乙醇 5、液氮 [实验步骤] 1、称取2g新鲜的植物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叶面,滤纸吸干水分。 2、将叶片剪成1cm长,置预冷的研钵中,倒入液氮,尽快研磨成粉末。 3、待液氮蒸发完后,加入15mL预热(60℃)的CTAB提取缓冲液,转入一磨口锥形瓶中,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11环科

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 专业:环境科学 时间:二零零九年九月

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 一、课程简介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生物在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有关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印证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环境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实地观察的技术,培养进行科学工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够客观地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和综合。 三、考试(考核)方式: 以考核方式进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并提交报告,并用百分制记分,然后求平均分 = 总分 / 实验次数。其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 30% 。实验内容在课程考试中占 30% 。 四:主要仪器: 光学显微镜(含有关配件)50 台,超净工作台4台,高压蒸气灭菌锅2只,烘箱、恒温培养箱各3台,电炉 10 只,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针)、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等若干。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 王家玲,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程树培,环境生物技术实验指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一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或急性毒性实验(4学时) 农药是一类特殊化学品。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对生物的影响日益突出。在施用过程中,仅有1 %左右的农药作用于靶生物,其余的或残留于土壤,或通过间接途径进入水环境,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水环境中的农药可通过食物链途径逐级浓缩,从而导致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是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的重要参数。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百草枯、草甘膦、敌杀死和乐果是目前我国广泛施用的除草剂和高效杀虫剂。本实验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来研究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体长约5~8cm的鲫鱼; 实验药品:草甘膦 实验仪器:塑料桶(容量约﹥10L);容量瓶(100ml);移液管;烧杯(250ml); 三、实验方法步骤 (一)急性毒性试验的一般程序 1.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1)先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学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相同生物种类和相同染毒途径得出LD50(LC50)值作为受试物的预期毒性中值。 (2)以此LD50(LC50)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以3倍之差的剂量各推1~2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求出生物全活、全死剂量。 (3)在预试验的全活全死剂量之间设5~6个剂量组,一般的各组间距按1.2~1.5等比级数设计。 2.选用适宜的染毒方式染毒,观察两周内的死亡情况。 3.症状观察:LD50值并不能充分说明受试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因此应详细观察实验动物接触不同剂量外源化合物后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一般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兴奋现象、抑制现象。 4.剖检死亡和濒死动物及部分存活动物,做大体病理解剖检查。 5.计算LD50(LC50),及其标准法。通常采用寇氏法和几率单位法。 6.根据所得结果,按相关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定其毒性大小,如急性毒性作用带愈小,则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就愈大,反之,则愈小;LD50值愈小,毒性愈大。 (二)本实验方法步骤 1、农药的配制:母液稀释法(二次稀释法) 即先用少量的水把农药稀释,配成母液,再用大量的水把母液稀释成所需浓度。这样配出的药液高效又稳定! 2、剂量分组 按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进行。每种农药设6~7 个试验浓度组,并同时设一对照组。每组

环境生物学试验教案

实验一污染物对生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空气中SO2对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 及叶绿素a、b含量比例的影响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2)了解SO2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实验原理] (1)用丙酮提取叶绿素 (2)叶绿素a、b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可得:C a(mg/L)= 12.7D663 - 2.69D645 C b(mg/L)= 22.9D645 - 4.68D663 式中:C a、C a为叶绿素a、b的浓度。将C a与C b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 C T(mg/L)= C a + C b = 20.21A645 + 8.02A663 按下列公式计算叶绿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并计算叶绿素a、b的比例。 mg/g ?? 叶绿素浓度提取液最终体积稀释倍数 叶绿素含量()= 叶片鲜重克数 [实验器材] (1)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剪刀;50mL棕色容量瓶;小漏斗;玻璃棒;定量滤纸;吸水纸;滴管;2mL移液管;50mL烧杯。 (2)试剂:丙酮,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3)实验材料:经SO2熏气和未经熏气的植物样品 [实验步骤] (1)分别剪取两种处理植物的叶样,洗净,擦干,除去中脉,称取0.5g,剪碎。 (2)将剪碎的叶样置于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再加少许丙酮,磨成匀浆。再加15 mL左右丙酮,搅拌,静置3min。 (3)将提取液过滤至50mL棕色容量瓶中,多次洗涤研钵、研棒。 (4)用滴管吸取丙酮,将滤纸上的叶绿素全部洗入容量瓶。用丙酮定容至50mL,摇匀。 (5)分别取2mL叶绿素提取液和2mL80%丙酮于50mL烧杯,混匀,成比色液。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神经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脑内重要神经核团和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简介 Methods for neuroscience research and nuclei in brain 1.实验目的 理解神经核团的概念,理解重要的神经核团;掌握脑立体定位图谱的使用方法;了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实验器材、试剂及实验材料 手术刀、毛剪、注射器, 1%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依文氏蓝(Evans Blue), 大鼠。 3.实验步骤 3.1脑的大致结构和重要神经核团 脑膜至外由内分别有: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其下是大脑皮层,边缘系统等结构。重要的核团(神经内分泌相关的丘脑下部核团)有:PVN(室周核)、PeN (室旁核)、SON(视上核)、ME(正中隆起)、Hippocampus(海马)等。下表给出几个重要核团的大致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核团在不同截面上的位置和形状是不同的,因此具体位置应查阅图谱。 神经核团距离前囟(mm)中心线两侧(mm)距脑背侧(mm) PVN(室周核)-1.0~-4.2 0.0~0.8 5.0~5.5 PeN(室旁核)0.0~-3.2 0.0~0.5 6.5~9.5 SON(视上核)0.0~-1.8 1.0~2.3 8.5~8.8 ME(正中隆起)-2.4~-3.4 0.0~0.5 9.5~10.0 Hippocampus(海马)-1.8~-6.2 0.5~6.3 3.2~8.0 3.2实验内容 a)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大鼠(40mg/kg); b)在颅骨前囟后3-5mm处打孔; c)用微量注射器吸入3μl依文氏蓝,注入大鼠背侧三脑室。 d)大鼠断头,除去颅骨,观察脑的结构。 George Paxinos and Charles Watson,The Rat Brain in Stereofaxic coordinates,Academic press,1986 4.江湾Ⅰ型脑定位仪的使用 6.1脑立体定位仪的原理 a)脑立体定位仪分为两大类:直线式和赤道式。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生物化学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2.学习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准备更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爱护国家财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验的总要求 1.按教研室予先公布的实验进度表,了解各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并认真做好预习。弄清各步骤的意义,避免教条或机械式做实验。 2.进行实验不仅要求结果良好,而且要求敏捷高效。为达到此目的,实验者应注意:①一切步骤都按正规操作法进行;②样品与试剂勿过量取用;③宜粗者勿细(例如粗天平称量物品即足够准确时,不用分析天平,用量筒取液足够准确时,不用吸量管);④试剂、仪器防止污染及破损,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⑤注意力集中,避免差错。 3.实验中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尽、及时与客观,不得于实验后追记,应直接记在实验报告本中,而且无论实验成功与失败,都应记下。对于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其原因。 4.实验室是集体学习与工作的场所,实验时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工作与思考。对师长尊敬,对同学要团结友爱。实验后应清洗整理用过的仪器及清理自己的实验场所。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者应该重视。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下列各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计算(定量测定、解释)、讨论或小结。实验记录除应包括“实验总要求”的第3项要求外,还应包括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随做随记的第一手记录,应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书写实验报告要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的实验报告,是尊师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组织与分组 1.每一个班学习委员负责①实验报告的收集与分发;②安排清扫值日名单; ③反映同学学习情况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④其它临时性的工作。 2.一般实验都为两个学生单独进行。有的实验要4人一组,由相邻两学生组成固定小组。小组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同意下,可作适当的调整。

环境生物学实验-20200901-邹立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配合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环境生物学》设置,通过一系列4个实验,由浅入深地学习和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方法,深化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包括污染物对酶、器官和细胞等不同生物水平的影响,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受损生物体的观察和检测方法,运用不同生物水平指标监测和检测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 Experiment on Environmental Biology is associated on the basic curriculum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It is assigned 4 practical projects from lower to higher levels, in order to practice 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and operational skills in environmental biology. These 4 projects not only assist the understanding on concepts, theories and technology i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but als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abilities. The projects cover the pollutant influences on biological levels of enzyme, organ and cell, by which grasp the basic practical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biology, learn the observa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s on poisoned organisms, and apply th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biological levels on monitoring and detect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pollutants. 2.设计思路: 《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污染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污染物对藻类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藻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过氧化氢酶对有机污染的 - 1 -

环境生物学实验 指导书

实验1 种群生态环境调查与空间分布格局调查分析 (3学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植物立地条件观察,进一步了解植物。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种群内物种分布方差计算确定物种的空间分布类型,掌握种群空间分布判断方法。 实验内容、原理和步骤: (一)种群生态环境调查 1.光、水、土、热等环境因子的生态效应观察 (l)生态序列法选择其一种或数种环境因子逐渐变化的地段作观察。 l)诃流湖泊沿岸地带:这里是由岸边到陆上高地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导致上壤及其理化性质渐变的地带。注意观察植物由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逐渐变化的生态类型。 2)海滨或内陆封闭湖盆地区;注意观察土壤含盐量的逐渐变化和地下水位的影响。盐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等生态类型的相应变化。 3)各种沙丘与丘间洼地地带:沙丘迎风坡和背风坡、中间平坦低洼地带注意观察土地。水热条件、化学性质的显著差异,导致植物种类和生态习性的差异。注意观察比较各生适应应类型的特征差异。 4)较高的山地:自下而上水热条件、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粗骨性程度生境条件的明显变化,导致植物群落、植物优势种的相应变化、注镜观察比较其特征差异。 5)不同坡向的坡地(阴坡与阳坡):其光照和水热条件的差异会引起其他生态条件的变化。可选择一个坡地或山丘。绕行一周,注意观察其生境条件和植物种类或生长状态随之相应变化的状况。 6)在森林或防护林分布茂密的地方;用野外风速表、照度计测定林地内外各处的风速、光照强度的变化,同时进行各处植物种类更替情况和生长状况变化的观察比较. (2)样线法沿生态序列中环境变化显著的方向拉开30-50m 的皮尺或测绳(样线),详细记录绳尺所通过植物的名称及植株生长的高度;以及生境的特点。样线长度视环境的变化、种类、密度等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宜过长,以能表现出生态学到更替即可。 (3)频度法 1)选择观察地点和主要环境因子(土壤pH值、盐度、水分、光照等)。 2)选定若干待测的灌木。草本植物,尽量熟识这些植物的种类,或剪取标本,回室内鉴定。 3)测量小样方.大型灌木、草本植物可取1平方米样方。小型草本植物可取1/10的样方。沿环境梯度变化方向。每隔一定的距离(10m 或30m 。视生境复杂情况而定)设置10-20个样方或样圆,参照表7.8格式,分别登记所遇到的待测植物。计算这些植物出现的频度。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该测点样方总数的百分数就是该植物的出现频度。

环境生物学题库

绪论: 1.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目的在于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存在的 规律。 温室效应:在大气层中,CO2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是能吸收红外线而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CO2越多热外流越受阻,地球温度上升越快,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平流层中CO2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而人类活动引起氯氟烷烃和含溴卤代烷烃排放到平流层,氯原子催化O3的分解,打破了O3的自然平衡,导致O3“空洞”。 4.酸雨: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SO2、NO在强光下发生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形成 (pH<5.6) 5.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 境科学一个分支。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及目的: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间相互关系。⑴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⑵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成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 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空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互相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研究。 主要任务:①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效应。 ②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环境污染净化的效率。 ③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为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来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认为污染源。 污染物:是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包括自然释放、人类活动产生。 污染物进入环境主要三条途径:①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释放②废物的排放(三废) ③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的应用(杀虫剂) 11.污染物迁移方式:①机械迁移(水、气、重力)②物理—化学迁移③生物迁移(食物链 放大积累) 污染物转化形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一方面可使污染物对生物毒性降低,甚至转为无毒;另一方面使污染物生物毒性增强或形成难降解。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氧化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培养基本理论 一细胞培养概述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 群体培养(mass culture)将大量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让其贴壁或悬浮生长,形成均匀的单层细胞或单细胞悬液。 克隆培养(clone culture)即将少数的细胞加入培养瓶中,贴壁后彼此间隔距离较远,经过繁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集落,称为克隆。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把活体的组织取出,分成小块,直接置于培养瓶底或通过胶原纤维血浆支持物的培养瓶底来进行培养。 特点:1.,组织不失散,细胞保持原有的组织关系。2,形成生长(cut growth)或形成由扁薄细胞构成的单层细胞培养物。3,在体外生长时,细胞间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将活体中器官或器官一部分取出,在体外生长、生存,并使其保持器官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培养。 特点:1,培养的器官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长和分化,存活数周或1 年。2,观察受限,只能用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或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细胞培养优点:.1.活细胞:同时、大量、均一性、重复性;2.可控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可调控;3.研究方法多样:倒置、荧光、电子、激光共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4.应用广:不同物种、年龄、组织,正常或异常缺点: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仍不完全相同;当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 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必然发生变化。 三细胞的形态和类型由不同生长方式造成的差异 呈悬浮生长时,因生长在液体环境中,胞内渗透压高于周围液体环境,因此胞体基本呈圆形。呈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细胞,开始为圆形,很快过渡成扁平形,并逐渐恢复至原先的细胞形态. 细胞来源: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细胞按生长方式:贴壁型细胞(Monolayer cells);悬浮型细胞(Suspension cells)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如某些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 按细胞形态(贴壁细胞):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贴壁型生长细胞或锚着依存性细胞 处于体外培养状态下的贴附生长型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单一而失去了在体内原有的某些特征。形态各异反映其胚层起源。如来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多呈上皮型;来自中胚层的则易呈成纤维细胞型。分为成纤维型细胞;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型细胞 贴壁型细胞形态比较 成纤维型细胞: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中胚层间质起源 上皮型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细胞中央有圆形核;紧密相连单层膜样生长;内、外胚层细胞如皮肤、表皮衍生物、消化管上皮等 游走型细胞: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细胞质经常伸出伪足或突起;活跃的游走或变形运动;羊水细胞培养的早期 多形细胞型:难以确定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如神经组织的细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