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江阴市青阳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江阴市青阳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黄汉首先测量了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他设计了如下的表格:

1

焦距

f/mm

2

焦距

f/mm

3

焦距

f/mm

4

焦距

f/mm

5

焦距

f/mm

平均焦距

f/mm

凸透镜1

凸透镜2

(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目的是______;

(2)测出焦距后,黄汉选用了凸透镜1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分别进行了图(a)(b)、(c)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①u表示______;

②照相机是属于种______情形。投影仪是属于______种情形能成虚像的是______种情形;[选填“(a)”“(b)”或“(c)”]

③比较(a)、(b)两图,(a)图成的像比(b)图成的像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会聚减小误差物距(a)(b)(c)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到焦点上,据此能测量出焦距。

[2]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2)[3]由图可知,u是指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其表示的是物距。

[4][5][6]由图(a)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由图(b)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由图(c)可知,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从(a)到(b)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小,所以(a)图成的像比(b)图成的像小。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_____。

(2)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_____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 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倒立缩小的实 照相机 变大 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 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2)[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 处,35u cm =,20v cm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4]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

(4)[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前,需要选择焦距恰当的凸透镜。实验室有A 、B 两种凸透镜,图甲是平行光通过两种凸透镜后,在光屏上会聚在一点时的光路示意图;从图中读出透镜A 的焦距为________cm ;为了便于完成探究过程,应该选择透镜______(选填“A ”或“B ”)进行实验,并将此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50cm 刻度处;

(2)在调节光具座上光学器材的高度时,蜡烛应该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3)当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 刻度处,如图乙所示,此时想在光屏上成像,应该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的_________(选填“A ”“B ”或“C ”)刻度范围内;

A .50cm ~60cm

B .60cm ~70cm

C .70cm ~100cm

(4)当2u f ,且像成在光屏上时,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那么要想在光屏上继续成像,应该将光屏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会看到烛焰在光屏所成的像_________(选填“上移”或“下移”);

(6)调整蜡烛的高度后继续探究成像特点,如图丙所示,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

【答案】10.0 A 点燃 B 靠近 上移 放大 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甲知,透镜A 焦距为10.0cm 。

[2]由图甲知,透镜B 焦距为40.0cm ,由图乙知,光具座的最大刻度为100.0cm ,那么应选透镜A 进行实验。

(2)[3]调节光具座上光学器材的高度时,蜡烛应该点燃,才能准确判断蜡烛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是否在同一水平高度。

(3)[4]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 刻度处,则此时物距为35cm ,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那么像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即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应在60cm 至70cm 刻度处,故B 选项正确。

(4)[5]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蜡烛远离凸透镜,那么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继续成像。

(5)[6]当蜡烛的长度变短后,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知,烛焰所成的像向上移。

(6)[7]由图丙知,此时的物距小于20.0cm ,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大于一倍焦距,则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8]据光路可逆知,若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能看到像。

4.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cm。

(1)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之所示,则烛焰的像将成在光屏的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2)调整好蜡烛的高度后,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3)图乙中,若把蜡烛移到42cm刻度线处,此时需要在A点处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观察,才能看到烛焰的像。

【答案】10 上方放大左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

f=40cm-30cm=10cm

(1)[2]如图乙所示,蜡烛焰心、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蜡烛焰心低于透镜、光屏的中心,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光屏的上半部分。

(2)[3]如图乙所示物距小于像距,且在光屏上能够得到实像,故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若把蜡烛移到42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

u=50-42cm=8cm

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承接不到,只能在凸透镜的右侧看向凸透镜才能看到像,即此时需要在A点处向左观察,才能看到烛焰的像。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①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②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日常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③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上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④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_(能或不能)找到一个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光具座总长100cm)

【答案】10.0 发散近视 80 放大投影仪不能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根据焦点的定义光斑即焦点处,由图可知凸透镜位于30.0cm处,光屏位于40.0cm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2][3]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两倍焦距,像距15cm,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延迟聚焦,是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

[4][5][6]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15cm,根据光的可逆性,像距调整至30cm,即将光屏移动到80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7]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不变,但物距增大,故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8]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此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则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即50cm,应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至刻度值上100cm以外,而图中刻度尺最大量程不足,故不能找到这个位置。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镜至______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课后,小丽和小明又尝试,当他们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若图片中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

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放大 40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图乙中物距为15cm,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2]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将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将物距变为30cm,也就是要将凸透镜移到40cm刻度处。

(2)[3] A.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所以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成虚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所以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小丽和小明相距2m,小丽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明肯定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而小丽的眼睛离凸透镜距离小于1倍焦距,所以,小丽的眼睛无法看到这个实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据C的分析,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7.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凸透镜A、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根据图甲所示,该凸透镜A的焦距是f A=_____cm。

(2)如图乙,实验时,需要把凸透镜A、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_____。

(3)如图乙,小华把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f B为12cm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10cm 同一水平高度缩小照相机右

【解析】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为使像成在光光屏中央,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

(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物距大小不变,但是凸透镜的焦距变小,会聚能力变强,相当于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进行判断。

【详解】

(1)[1]由图甲可知,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则最小的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 A=10.0cm。

(2)[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3][4]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时,此时物距

u=-=

50.0cm20.0cm30.0cm

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此时应该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5]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不变,用焦距f B为12cm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凸透镜的焦距变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像距要增大,则光屏要向右移动靠近凸透镜。

8.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不要求估读),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答案】11 放大左变小下右

【解析】

【分析】

(1)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

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详解】

(1)[1]使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并移动光屏,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

41.0cm?30.0cm=11.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则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5]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3)[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即此时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右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可将光屏适当右移。

9.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_____。

(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移动。

【答案】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放大靠近小照相机上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第二空.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 时,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三空.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第四空.像距变小了,所以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像将变小;

第五空.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第六空.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或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判断光屏上成的像会向上移动。

10.小林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_______。 (2)如图a 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

(3)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若仍使烛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央,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则光屏应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一支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 间的距离为L 0,如图b 所示,则该透镜两倍焦距2f _______ L (选填“>”“<”或“ ="),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 、B 之间的距离s =______ (L 0、L 表示)。 【答案】使烛焰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缩小; 向上; <; 02L

L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使烛焰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便于观察;

(2)[2] 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因为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3] 蜡烛燃烧变短时,所成的像移到了光屏中心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光屏应向上移动。

(4)[4] 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2v f > , u

v L 所以2f L

[5] 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L 0,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0L L -,所以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 、B 之间的距离s =02L 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