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语文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精选点评

2019年语文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精选点评

2019年语文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精选点评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一、文明的韧性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那文明的韧性又是什么呢?文明如光,文字如灯,文明的传承,特别是久远文明的延续,靠的是文字的传播;如果没有文字的出再优秀的文明也有可能中途失传。可见,文明的韧性需要文字这个载体。

在我们地球村里有着诸多先进的文明和文字。古埃及帝国有象形文字,古代巴比伦有楔形文字,古老中国有汉字。但时间如同一块磨刀石,经过岁月的洗礼,很多古老的文字一一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毫无韧性,嘎嘣一下,粉身碎骨。唯独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得以流传下来,文明的韧性没有被岁月这把杀猪刀割断,靠着绵绵的韧性,延续至今。

秦朝“书同文”让文明韧性增强。中华大地上,曾经靠着结绳记事传承文明,但这明显不给力。最初出现的是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历史悠久之美。这段时间,虽谈不上优秀,但韧丝不断。为了让文字更加利于交流,一代雄才秦始皇,开始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华文明从此步入了动力强劲的快车道,韧性从此更韧。

文明的韧性体现为文字的演变之美。文字在演变的过程中,跟着文明的步伐,不断进化和发展,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草书和楷书,文字逐渐变成了美的藝术,成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书法艺术,像一杯美酒,醇香浓郁,令人陶醉。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典型代表作品。里面的字,或端庄大气,青松挺立;或勾画了了,龙飞凤舞;或豕突狼奔,各具形态;或古朴笨拙,暗含哲理。

文字的消失,就是对文明韧性的破坏。在日本进攻中国时,中国东三省被长期霸占,日本人深知中国文明的坚韧,居然对满洲国里的小孩,从出生起就改用日语教育,上学一律写日本文字,妄图实行语言霸权的奴化教育,结果幸好没有成功,否则中华文明由此割裂。可见,文明的韧性首先是语言的韧性,对语言和文字韧性的保护,就是对文明韧性的保护。

值得庆幸的是,曾经一统天下的英语不再是世界唯一的用语,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喜欢汉字。随着中国文明韧性的增强,孔子学院也在世界各地纷纷设立。从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起,截至2018年,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汉字誉满世界,表明中国文明韧性更韧、地位更高。

点评

1、巧立视角,论述新颖。这篇文章巧妙地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论述文明的韧性,选取的角度不同于考场里一般的文章,可谓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令人耳目一新。

2、正反论述,道理深刻。文章既有中华文明中语言文字的正面传承,如从甲骨文到书法艺术,再到孔子学院;又有反面的西方古老文字的流逝消亡及当代英语的现状,正反结合,手法多样,论证遒劲。

3、古今结合,语言华美。文章笔力雄厚,巧用比喻,如开篇的“文明如光,文字如灯”等,又能古今结合,纵横中外,语言华美而有韵味。

二、文明的韧性

作家夏衍讲述了一个故事: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的方法都没有成功。后来有人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里面发芽,最终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这就是《种子的力量》。纵观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国人的品格里就具有这样的文明力量——韧性。

所谓韧性,就是不易折断的特质;中华文明的韧性就是中国人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表现。“国

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民族的脊梁总能保持文明的韧性和正气的风骨,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屈原虽然被谗佞挑拨离间而离开朝廷,但却留下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离骚》名篇,毅然决然地纵身投入汨罗江中,用生命书写了文明的正义之篇;岳飞为了抗击金人,捍卫民族的文明火种,十二道金牌也换不回头,勇往直前,从不惧怕“莫须有”的罪名……

文明的韧性需要中华儿女的牺牲和奋斗来浇灌。许多革命烈士为了红色真理,用自己大无畏的品格,捍卫着文明的尊严。日本自恃军事强国,曾一度掌控东三省,欲用枪炮摧毁中华文明。革命烈士方志敏北上抗日,却被捕牺牲,但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文明赞歌《可爱的中国》。像方志敏这样的人格品质,如赵一曼、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等,数不胜数,无不是文明韧性的组成分子。

文明的韧性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维系的。当代时代先锋,为了文明的繁荣,莫不是以身许国。被号称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抛弃国外高薪,为了文明的价值,返回祖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是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等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跋山涉水,披星戴月,吃苦奉献,身先士卒,几经周折,玉汝于成,终于,他带领团队,在贵州省平塘县城西南部群山中,建成了500米口径球面射電望远镜(FAST),被号称为“中国天眼”。这是文明品格里面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新时代的今天,大国工匠层出不穷,时代英雄纷纷涌现,特别是面对国外文明技术的封锁,一大批“中国芯”正在挺身而出。中国民族的文明韧性,在优秀的中华儿女身上不断演绎和点燃。曾经,我们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

1、结合妙,主题鲜明。这篇文章巧妙地从中国人的品格角度去论述文明的韧性,将中国品格和中华文明有机融为一体,如盐在水,浑然天成,从而让本文的主题更加集中、更加鲜明。

2、论证强,过渡自然。议论文说白了,就是逻辑思维的训练。这篇文章开篇引用故事导入主题,接着从古代屈原说起,列举抗日革命英烈,再巧妙地过渡到“天眼之父”,结尾自然而然地举出大国工匠精神。全文论证严密,条理分明。

3、叙写美,回味无穷。文章引用了大量名人事例和诗词警句,有略写,有详写,非常得当,读后

满口余香,韵味无穷。特别是最后“直挂云帆济沧海”,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面向未来,意境深远。

三、2019的色彩

夏季绿色浓烈,就像青涩而又热烈的青春,正如《六月夏初》中随处可见的青春的甜蜜和酸涩。

今天,我要为2019赋予青春的色彩,那就是绿色,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绿色。

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2018年的高考让我的过去蒙上了一层阴影,那是灰色。我在彷徨中痛苦地自责着,在大学的门外伤心痛苦。这不是我的结果,这不是我要的结果。今天我坐在考场上,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绿色,是希望的颜色。选择再来一年是我的决定,也是父母给我的机会,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青年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我在大家的鼓励下勇敢地由彷徨走向坚定。复读的时光让我从幼稚走向坚强。今天我无畏地面对考试,相信自己,如同夏日的葱茏绿色,满怀希望。

复读是需要坚强的心理的。由于我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会以不错的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所以高考的失利给我的打击是沉重的,以至于我脆弱的内心都近乎崩溃。在我心情最低谷时,父母一直陪伴我并鼓励我,给我讲了很多的故事,特别是当年1958年的悲催故事。老师们也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给我反复打电话,希望我要牢记五四运动精神,不要因一次的失败而自暴自弃,希望我能复读,用一年的奋斗成就更高的梦想,来一个因祸得福,实现青春的华丽转身。同学们也是适时出现在我的视野之内,陪伴我四处游玩,让我投入绿色的怀抱,舒散心情,给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就这样,我复读了。

复读的生活不同于过去,生活里没有了昔日的疯野,没有了昔日的轻狂,没有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盲目自信。我唯有卧薪尝胆,苦读诗书,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奇迹。我不能再失败,我不允許自己再失败,唯有学习,让我看到了青春的那一抹绿。我深知: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金子,就必须拼搏。我深知只有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那才是青春的本色——绿色,所以我要用一年的酸甜苦辣来换取青春的五光十色。

窗外绿树成荫。今天,我再次坐在考场上,希望我能用青春的绿色,绘画出美丽的篇章,为新中国70周年献礼,让我的梦想伴着青春的激情飞向美好的远方。

点评

1、视角新颖,别具一格。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借助一名复习生的视角,从落榜到复习再战,

特别是教师、学生和父母的谆谆诱导,五四精神的洗礼,让我精神振奋,东山再起。

2、心理描写,形象生动。作者用特写的笔墨,将复习生的痛苦心理加以反复刻画,从而化痛苦为动力,为祖国高歌,为人生添彩。行文笔力婉转,九曲回肠,令人唏嘘不已。

3、首尾呼应,结构圆融。文章在结尾,呼应开头的夏季和青春的色彩,让全文的结构显得紧凑、圆融。同时为祖国诞辰70周年献礼,升华了中心,突出了主旨。

四、2019的色彩

2019的色彩?对面高楼上的五星红旗让我看到了红色。我想,2019的色彩可以是红色的。

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里,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幸福。每天徜徉在繁华的街道上,看车来车往,看霓虹闪烁,我都快要觉得自己就是天上神仙了。

其实,我是适应了都市生活的农民工的儿子。我是精准扶贫国家资助结对,让我有幸来到了北京。我不舍得离开那片一直陪伴我度过了童年的乡村。我爱那里的云卷云舒,爱那里的花草树木,爱那里的调皮伙伴。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来到这繁华的京都之地。我成了这人来人往的街市人之一了,我害怕过,我怕找不到路,怕交不到朋友,怕接触到别人的眼神,怕我的學习找不到方向……然而,我却很快地喜欢上了这里。

那一天是我到新学校的第一天。班主任王老师把我引到教室,“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张三将成为我们班的一员,他的到来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与收获……”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让我无所适从,我在全班同学的争先恐后的欢迎中潸然泪下。这是我到新学校的第一天。

我来自农村,同学们是知道的。而这也让我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闲暇时,他们总爱找我一起聊农村的故事,总爱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别样童年,总爱拉我一起熟悉城市的生活。同学们带我来到天安门前,来到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给我以生活的勇气。

我是幸福的,我要感恩祖国。父母的生活艰苦,家庭条件无法支撑额外的补习班支出,再加上母亲身体不好,我就只能全靠自己的努力了。然而我却依旧难以跟上学习步伐。我不止一次地躲在角落里流泪,然而我却不敢把这一切告诉任何人。直到有一天傍晚,我的异常被好朋友余某发现了,在他的刨根问底下,我道出了我的所有苦衷。也正是这一次被发现,我就开始成了班上的“宠儿”。在余某的帮助下,同学们自动成立了“学习帮助小组”,对我问症把脉,开方治疗,轮番帮助,从不间歇。于是我成绩突飞猛进,信心满怀。

今天,我坐在这里,过去的三年生活历历在目。和同学们的青春时光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

憬。“青年强则国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有青年如我们,何患国不强?何患民族不强?

今天,我坐考场上,为2019 描上了红色!

点评

1、紧扣热点,主旨深远。当代中国正处在全面奔小康的关键时刻,脱贫攻坚成为时代主题。本文紧扣精准扶贫题材,从小处着手,表现出一个被资助到北京上学的高中生的幸福人生,这也是建国70周年来辉煌成就的影射,构思新奇。

2、对比刻画,描写精妙。文章通过对“农村孩子到都市”这一特别的场景故事,对比刻画城乡之美好,对比刻画农村青年的幸福、兴奋、紧张心理,中间巧妙穿插五四运动100周年和建国70周年的话题,含而不露,手法高明。

3、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文章结尾以红色呼应开头,紧扣考场环境,点题而收束全篇,结构完美无缺,也深化了主旨,再次彰显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