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含理论大纲、实验大纲、大作业任务书)

课程编号:03A13

制定单位:信息管理学院

制定人(执笔人):盛积良

审核人:陶长琪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2年11月8日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06级管理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决策分析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决策分析的概念和要素,决策分析的分类,决策分析的定性定量方法概述,掌握决策分析的步骤与追踪决策。

【重点难点】重点是决策分析的概念和要素;难点是决策分析的步骤。

【教学内容】2学时

§1.1决策分析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一、决策分析的概念

二、决策分析的基本要素

§1.2决策分析的分类及其基本原则

一、决策分析的分类

二、决策分析的基本原则

§1.3决策分析的步骤与追踪决策

一、决策分析的基本步骤

二、关于追踪决策

§1.4决策分析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概述

一、决策分析的定性方法

二、决策分析的定量方法

三、综合决策

§1.5 仿真决策概述

一、系统仿真的实质

二、系统仿真的作用

第二章确定性决策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确定型决策分析的适用场合,理解现金流及货币时间价值与计算,掌握盈亏分析方法,掌握无约束确定型投资决策,多方案投资决策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确定型决策分析的概念和适用场合

难点:盈亏决策分析方法,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

§2.1 现金流量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与计算

一、现金流量及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2.2 盈亏决策分析

一、盈亏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盈亏分析的应用实例

§2.3 无约束确定型投资决策

一、基本假设条件

二、价值型经济评价指标

三、效率型经济评价指标

四、时间型经济评价法

五、相对经济效益评价法

§2.4 多方案投资决策

一、独立型投资方案决策

二、互斥型投资方案决策

§2.5 投资决策案例

一、更新决策

二、自制还是外购决策

三、投资时机决策

四、资本限量决策

第三章风险型决策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风险型决策的适用条件,掌握风险型决策的期望准则及其方法,掌握决策树分析方法及步骤,掌握贝叶斯决策分析方法,掌握风险决策的灵敏度分析方法,理解效用的概念,掌握利用效用曲线、效用标准进行决策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风险型决策的期望准则及评价模型,决策树分析方法及步骤,贝叶斯决策分析方法

难点:风险决策的灵敏度分析及效用理论的应用。

【教学内容】

§3.1风险决策的期望值准则及其应用

一、风险型决策分析

二、风险型决策分析的期望值准则

三、期望损益决策法中的几个问题

§3.2决策树分析方法

一、决策树基本分析法

二、应用实例

三、多阶决策分析

§3.3贝叶斯决策分析

一、贝叶斯决策的基本方法

二、贝叶斯决策分析的信息价值

三、抽样贝叶斯决策

四、贝叶斯决策分析案例

§3.4风险决策的灵敏度分析

一、灵敏度分析的要求

二、转折概率原理

§3.5效用理论及风险评价

一、效用函数的定义和构成

二、效用曲线的确定

三、效用曲线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

四、案例

第四章不确定型决策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不确定决策分析适用条件,掌握不同准则下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熟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五种决策准则,理解其基本思想并掌握具体的决策步骤,能熟练应用相关决策准则解决不确定性决策问题;能根据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决策准则确定行动方案。

【重点难点】重点:不确定决策的基本准则;

难点:不同准则下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4.1不确定型决策的基本概念

§4.2乐观决策准则

一、乐观决策的步骤

二、应用实例

三、乐观准则的评价

§4.3 悲观决策准则

一、悲观法决策的步骤

二、应用实例

三、悲观准则的评价

§4.4 折中决策准则

一、折中决策的步骤

二、应用实例

三、折中决策法的评价

§4.5 后悔值决策准则

一、最小最大后悔值决策分析的步骤

二、应用实例

三、后悔值决策准则的评价

§4.6 等概率决策准则

一、等概率决策分析法的步骤

二、应用实例

三、等概率决策法的评价

第五章多目标决策分析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多目标决策的目标准则体系的意义,掌握多目标体系的结构和评价准则,掌握多维效用并合方法,掌握层次分析法方法,了解DEA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目标规划法。

【重点难点】重点:多目标体系的结构,评价准则和DEA方法;

难点:多维效用并合方法,层次分析法方法及目标规划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

§5.1多目标决策的目标准则体系

一、目标准则体系的意义

二、目标准则体系的结构

三、评价准则和效用函数

四、目标准则体系风险因素的处理

§5.2多维效用并合方法

一、多维效用并合模型

二、多维效用并合规则

三、多维效用并合方法应用实例

§5.3层次分析方法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二、判断矩阵

三、层次结构权重解析过程

四、判断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近似计算

五、AHP方法的应用实例

§5.4 DEA方法

一、DEA模型

二、评价系统的DEA有效性

三、DEA有效决策单元的构造

§5.5目标规划方法

一、加权目标规划

二、优化目标规划

第六章序贯决策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多阶段决策的步骤与序贯决策方法,了解马尔可夫决策的适用条件,熟悉马尔可夫决策分析的步骤,在案例分析基础上了解马尔可夫决策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多阶段决策与序贯决策分析方法;

难点:马尔可夫决策与群决策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6.1多阶段决策

一、多阶段决策问题

二、多阶段决策方法与应用举例

三、与抽样有关的多阶段决策

§6.2序贯决策

一、序贯决策的概念

二、序贯决策的应用实例

§6.3 马尔可夫决策

一、马尔可夫链的概念

二、马尔可夫决策的应用实例

§6.4 群决策简介

一、群决策的概念

二、群决策的利弊

第七章仿真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系统、复杂系统、系统模型、仿真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掌握蒙特卡罗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典型的蒙特卡罗仿真实例;能灵活运用系统、复杂系统、系统模型、仿真技术分析问题、解释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系统模型的构建与仿真技术;

难点:蒙特卡罗仿真的应用。

【教学内容】

§7.1复杂系统与系统模型

一、系统概念

二、复杂性与复杂系统

三、系统模型

§7.2 系统仿真

一、仿真概念与仿真技术

二、经典仿真技术

三、微观仿真技术

§7.3 复杂系统微观仿真

一、微观仿真的适用性

二、微观仿真的理论应用

三、微观仿真的实际应用

四、微观仿真存在的问题

§7.4 蒙特卡罗仿真方法

一、蒙特卡罗方法的概念

二、随机数生成器

三、随机变量的生成方法

四、蒙特卡罗模拟流程

五、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的分析

第八章离散系统仿真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离散系统的基本特点与分类,熟练掌握排队和库存系统手动仿真操作,灵活运用排队系统、库存系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合理

的解释。

【重点难点】重点:排队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库存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难点:运用排队系统、库存系统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8.1离散事件的系统模型

一、离散事件系统的基本要素

二、离散事件仿真模型的部件与结构

§8.2 排队系统仿真

一、排队系统概述

二、顾客到达随机数与服务随机数的确定

三、队系统仿真步骤

四、排队系统仿真实例

§8.3 库存系统仿真

一、库存系统概述

二、库存系统仿真实例

§8.4 其他仿真实例

第九章连续系统建模与仿真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熟悉并掌握连续系统微分方程模型建立的基本过程,了解经典的连续系统数字仿真的离散化原理及要求,能熟练应用欧拉法、梯形法、龙格-库塔法等几类典型的微分方程模型仿真数值积分方法,了解数值积分法的稳定性分析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连续系统微分方程模型建立的基本过程,连续系统数字仿真的离散化;

难点:典型的微分方程模型仿真数值积分方法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9.1 连续系统仿真中的数学模型

一、连续时间模型

二、离散时间模型

三、连续-离散混合模型

§9.2 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建模方法

一、新产品销售模型

二、弱肉强食模型

§9.3 经典的连续系统仿真方法

一、离散化原理及要求

二、数值积分法的基本概念

三、几种常用的数值积分法

四、数值积分法的稳定性分析

第十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熟悉基于复杂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于仿真的全过程,熟练应用系统因果关系图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等复杂系统的反馈分析,熟练地构建系统流图模型,熟练Vensim仿真软件的操作。

【重点难点】重点:基于复杂系统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因果关系图进行复杂系统

的反馈分析;

难点:构建系统流图模型,建立基于Vensim仿真平台的系统仿真方程。【教学内容】

§10.1因果关系图

一、因果链

二、因果图中的回路

三、因果图的画法

四、因果图的局限

§10.2 流图

一、状态变量与速率变量

二、辅助变量与常量

三、绘制系统流图

四、流图应用实例

§10.3系统动力学方程

一、积累变量方程

二、流率方程

三、辅助变量方程

四、应用实例

§10.4 系统动力学仿真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本实验教学大纲是以2010年管理科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

课程名称:决策理论与方法

英文名称:Decision-Making Theory and Method

课程编号:33044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负责人:陶长琪开放实验项目数:4

大纲主撰人:盛积良大纲审核人:陶长琪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72 实验学时:24

课程总学分:4 实验学分:1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管理科学、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大学三年级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决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仿真技术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关的决策模型和仿真模型并求解,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懂现代决策技术的管理人才”,

实验教学目的:

针对《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特点,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巩固课程所学的概念和原理,训练学生对软件的熟练操作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决策理论、模型方法和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能熟练使用SPSS、SAS、Matlab、Excel、Vesim等软件;

2、熟练掌握决策和仿真模型的建立、并能用相关软件求解和分析;

3、能熟练运用Matlab、Vesim等软件对决策系统进行仿真,学会仿真结构图的构造、仿真模型的建立和仿真模型的求解等。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消耗品

1、实验室1个,计算机50余台左右,投影仪1台。

2、SPSS、Excel、Eviews、Matlab、Vesim等教学软件。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三部分,一是在实验过程中的出勤和表现;二是实验效果;三是实验报告的质量。前两项占总成绩的50%,后一项占总成绩的50%。

优:实验效果好、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报告分析透彻、逻辑性强、学习刻苦认真,无缺勤。

良:实验效果较好、实验设计较合理、实验报告分析正确、学习较刻苦,无缺勤。

中:实验效果一般、实验设计比较合理、实验报告分析比较正确、无缺勤。

及格:实验效果一般、实验设计比较合理、实验报告分析无严重错误、有1~2次缺勤。

不及格:实验效果差,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报告分析有较严重错误,多次缺勤。

七、大纲使用说明:

本实验教学大纲是以2010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适用于管理科学专业《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实验。

八、实验指导书

[1]郭立夫、李北伟主编,《决策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3]陈宏民主编,《系统工程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贾仁安,丁荣华编著,《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年。

[5]王国华、梁梁编著,《决策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6]宁宣熙、刘思峰编著,《管理预测与决策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7]戴均陶,《现代管理评价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大作业任务书

一.大作业制度

教学过程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创业型人才培养只有全面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取得最为显著的成效。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如何将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这需要针对每一门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指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大作业制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手段对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作业制度的实践充分展现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亲密合作、协调互动,构建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

从“学会学习”的意义上讲,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远比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过程是“实际问题——资料检索——具体分析——方案比较——实验/实践——结论分析”,由此可见,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创新的核心,而“大作业制度”作为实践教学的形式之一,在课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作业制度”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大作业开展“自主学习”,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大作业制度的教学手段是通过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大作业制度的目的是应才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大作业教学模式是把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针对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个综合性实际问题,应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经济管理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数学知识,完成从资料收集、制定解决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方案,最后对解决问题的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的实践。学生在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为了较好的完

成制定的解决方案,学生会自觉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在大作业制度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双主体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勇于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完成大作业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能力、学习新的知识;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甚至让学生上讲台参与教学,让整个过程充满创新活力,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大作业的实施一方面完成了课堂知识到个人知识的转化,另一方面为创业型人才所需要的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培养的平台。大作业制度教学模式作为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料搜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探讨,勇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可以增强其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

二.大作业规范要求

大作业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形式,在实施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来明确大作业的选题来源、目的及评价方式,以便于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作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选题

大作业的选题需要突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侧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

①教师可以给定具体的题目,也可以制定原则由学生自由选定具体的大作业的题目。

②选题应重视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要与具体的应用为主,杜绝泛而空的选题,也不提倡纯理论的探讨。

(2) 对象:明确完成大作业的学生对象,同一门课程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和对于理工类学生可以在大作业的要求上要所区别。

(3) 目的:主要是说明完成大作业需要考查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者说是作业的完成需要哪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4) 要求:第一,作业的分组情况,主要是说明大作业由几名同学共同完成,是由任课教师指定分组,还是由同学自由组合;第二,学生提交作业的形式,指明学生需要提交哪些大作业材料,如大作业报告、源程序、大作业数据等;第三,完成作业的时限,明确完成大作业的时间要求,一般可以用多少周来表示,也可以规定一个作业的最后提交日期。

(5) 内容:大作业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要完成的内容, 如要完成确立问题、建立模型、提供图表和结果分析四个环节的内容),如果是案例型的大作业应给出具体的案例。

(6) 评价:明确大作业的评分标准,占课程总成绩的分值等。

(7) 格式:说明提交的大作业的格式要求,一般应给出对格式的说明或给出相应的范例。

(8) 大作业任务书。教师在布置大作业前要认真备课,一要分析所任课程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社会调查;二要分析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大作业的目的和需要完成的目标。撰写课程大作业任务书。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大作业任务书

三.大作业规范要求实例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大作业的规范要求。

(1) 题目

每位同学从所给的10个案例中任选一题独立完成大作业。

(2) 目的

①掌握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理论;

②理解决策理论与方法在企业竞争中的主要作用;

③学会根据案例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献;

(3) 对象

选修《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全体同学。

(4) 要求

大作业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作业字数3000-5000字;作业要求提交A4纸打印稿一份,同时将电子版文件发送到任课教师邮箱;作业时间为8周,即第13周提交作业报告。

(5) 大作业实施步骤及时间表

①收集资料;

②分组研讨;

③撰写大作业报告;

④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演讲和答辨。

(6) 内容

给出15个对应的案例。参考资料清单。

(7) 评分

作业成绩按优秀(19-20分)、良好(16-18分)、中等(14-15分)、及格(12-13分)和不及格(12分以下)五个等级计分,占课程总成绩20%,计20分。

(8) 格式

作业提交文件基本格式要求见下表。

(9) 封面要求

要求有统一的封面,格式如下页

《决策理论与方法》大作业

题目:

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届别: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

课程教学大纲-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代码:MEAU2012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 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必修课程)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陈长军 大纲执笔人:陈长军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性能特点,并使其初步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正确制定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教学目标:工程材料为工程学基础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2)了解强化材料的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基本工艺 4)熟悉钢的牌号、性能、用途,正确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 目标及要求: 1)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2)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 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讨论内容: 讨论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业内容: 掌握材料的概念及其基本的分类。 2、第一章工程材料的性能(2学时) 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3断裂韧性 目标及要求: 1)掌握材料的拉伸强度指标,硬度的表达方法; 2)了解材料的冲击韧度与疲劳强度; 3)了解材料的断裂韧性; 讨论内容:

设计模式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设计模式》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课程中讲解,在前三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Net专业的基本课程,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但对面向对象思想的认识较肤浅,对设计模式还没有概念。通过本门课 的学习,使学生对面向对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程序的不断重构和演变,把设计模式的学 习门槛降低,使学生初步掌握程序的设计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掌握创建型设计模式 ?掌握结构型模式 ?掌握行为模式 本课程主要内容及计划

第一讲面向对象基础 课程目标: ?掌握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重点和难点: ?面向对象中多态和接口的使用 知识点: 1.类与实例 2.构造方法、方法重载 3.属性与修饰符 4.封装、继承、多态 5.重构、抽象类、接口 6.集合、泛型 7.委托与事件

第二讲简单工厂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简单工厂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对程序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及灵活性的理解。 ?对紧耦合和松耦合的理解 ?对UML类图的理解 ?简单工厂模式的使用 知识点: 1.代码编写规范 2.面向对象编程 3.面向对象的好处 4.紧耦合与松耦合 5.简单工厂模式 6.UML类图

第三讲策略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策略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对策略模式的理解及使用 知识点: 1.商场收银软件 2.简单工厂实现商场收银 3.策略模式 4.策略模式实现 5.策略与简单工厂结合 6.策略模式解析

第四讲工厂方法模式 课程目标: ?掌握工厂方法模式的使用 重点和难点: ?工厂方法模式实现计算器程序 知识点: 1.简单工厂模式实现 2.工厂方法模式实现 3.简单工厂VS工厂方法模式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其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汽车维修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二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好学上进、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设置说明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开僻了另一片天地,由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具有服务性工业企业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就越需要企业管理,毕竟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此,在有关汽车维修专业开设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这门课,目的是为了在培养更多“懂管理的技术维修人员”的同时也培养更多“懂维修技术的管理人员。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于高职高专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了解、掌握维修企业管理知识。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3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 1.1企业管理基本概念 1.2工业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 1.3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厂长/经理负责制 1.4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机构,正确认识将来工作后自己的工作性质。 第二章企业经营管理 2.1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

2.2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 2.3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业现状及行业特点,为将来步入社会作充分准备。 第三章生产技术管理 3.1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管理 3.2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管理 3.3汽车预防维修制度 3.4汽车的维护和修理 3.5汽车检测与诊断 3.6汽车维修企业的科技管理 3.7技术责任事故及处理 了解汽车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重点掌握汽车的维修和修理及检测与诊断等。 第四章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 4.1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概述 4.2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4.3汽车维修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4.4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检验 4.5汽车修竣出厂规定与验收标准 重点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企业的质保体系有一定的理解。 第五章维修物资及设备管理 5.1汽车维修物资管理 5.2汽车维修设备管理 都作为简单掌握内容 第六章企业财务管理 6.1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管理 6.2汽车维修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3汽车维修企业的营业收入 6.4汽车维修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费用管理 6.5汽车维修企业的利润和分配 6.6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报告 6.7汽车维修企业的财务分析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吕柏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材料 2.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总学时:48学时 5.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为机械类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校内金工教学实习,使学生通过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材料处理,材料选用基础的学习,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毛坯成型和零件加工知识以及其它有关课程及课程设计,制造工艺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 2.掌握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二元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3.掌握运用铁碳合金相图,等温转变曲线,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4.熟悉各种常规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的表面热处理技术. 5.掌握常用工程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与选用原则.(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2学时)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学习要求与方法 2.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2学时) 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 3.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6学时) 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 ;金属实际结构及晶体缺陷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4.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学时)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新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Survey and Geometric Design of Road 课程编号:1502E63W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选用:杨少伟等编著《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总学时:52 学时理论学时:52 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课程设计:有 学分: 3 学分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前导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桥涵水文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

2教学定位 2.1能力培养目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 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CAD技术实施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课内计算能力训练、课外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的从单项到综合的工程训练环节,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 实践应用有机地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汽车行驶理论,较全面地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 能,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布设要点,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掌握各种等级道路平面、 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具备从事道 路路线勘察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该方向的工作打下基础。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集勘测技术、测量技术、设计和计算技术的综合应用于一体,实 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学生 系统的了解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3教学定位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及公路工程管理专 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路基本建设程序,掌握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基本理论、实用方法和技能,掌握国家现行的有关道路设计的标准,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独立完成各种等级道路的线形设计。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绪论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doc

《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专业考察 学时/学分:64/2 授课学期:5 先修课程:商业广告设计 后读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科)、广告设计与制作(专科) 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与设计系(广告视传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视觉传达专科、广告设计与策划专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专业考察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拓宽专业知识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综合搜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开阔眼界。通过专业考察,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实际情况,使学生将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实践考察中,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本专业的鉴赏力,提高专业综合修养。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按照学院相关文件制订专业考察计划,要求具备详实的行动计划,并交系务会讨论再由系部主任签字后报学院有关部门备案方可实施。 2.外出考察前,学生应与领队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纪律观念教育,确保安全。 3.学生在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分成各专业小组,作专题考察,既要有丰富的图片资料,也要有详实的记录和体验,最后形成一篇考察报告。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五、教材及参考书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六、考核办法: 根据毕业考察与调研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指定。 1、理论考察成绩占40%;实地考察成绩占60%,两次成绩合计为一个成绩。 2、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分标准见附表一)。凡获得及格以上成绩者可获得规定学分。 3、评定成绩的步骤为:学生填写个人鉴定,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及成绩。 4、考察结束后将下列材料及时上报:(1)实习日记(2)指导教师鉴定。 附一:专业考察成绩评定标准 优: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充实、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良:学习态度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中:学习态度比较认真,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领悟深刻。 及格:考察日记规范,对专业实践知识基本掌握 不及格:学习态度不认真,考察日记不完整,对专业实践知识不能完全掌握 执笔:闵晓杰 审定:艺术与设计系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Course Projec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总学时:3周,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学分:3 先修课程要求: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教学参考书: 樊昌信等编,《通信原理(第六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马淑华等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第1版 褚振勇等编,《FPGA原理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2版 谢希仁等编,《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第4版 1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综合课程设计》是配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FPGA原理与应用》、《Matlab与通信仿真分析》、《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理论结合实际工程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Matlab、FPGA、NS-2等工具对通信子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仿真与设计,并计算基本性能指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程序的编制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掌握常用接口的设计及使用。掌握一般接口的扩展 方法及接口的调试过程。为学生将来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 子科学与技术及其它领域应用单片机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及应用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 学习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和实验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 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3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无线收发信机部件设计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目录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1) 《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纲 (10)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16) 《电机变压器》教学大纲 (28)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34) 《数控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40) 《安全用电》教学大纲 (45) 《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教学大纲 (51)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59) 《》实验教学大纲 (64)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72) 《钳工实训》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79) 《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86)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91) 《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97) 《变频与直流调速》教学大纲 (100)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 (103) 《管路拆装》教学大纲 (106) 《可编程序控制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110) 《触摸屏应用技术》教学纲 (112) 《自动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115) 《焊接技术》教学大纲 (119) 《机电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124) 《公共礼仪》教学大纲 (129)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135)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142)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行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生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中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机器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器学习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Learning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总学时:36 (讲课:28 ,实验:8 )学分:2 大纲撰写人:大纲审核人: 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常见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步骤,并通过编程练习和典型应用实例加深了解;同时对机器学习的一般理论,如假设空间、采样理论、计算学习理论,以及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有所了解。 二、对选课学生的要求: 要求选课学生事先受过基本编程训练,熟悉C/C++或Matlab编程语言,具有多元微积分、高等代数和概率统计方面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200字左右的概述,然后给出各“章”“节”目录及内容简介)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 a)损失函数、错分率的最小化、期望损失的最小化等 b)相对熵、互信息 2.概率分布: a)高斯分布、混合高斯分布、Dirichlet分布、beta分布等 b)指数分布族:最大似然估计、充分统计量、共轭先验、无信息先验等 c)非参数方法:核密度估计、近邻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 a)线性基函数模型 b)贝叶斯线性回归 c)贝叶斯模型比较 4.分类的线性模型: a)判别函数:二分类和多分类的Fisher线性判别 b)概率生成模型:连续输入、离散特征 5.核方法: a)对偶表示

b)构造核函数 c)径向基函数网络:Nadaraya-Watson模型 d)高斯过程:高斯过程模型用于回归和分类、Laplace逼近、与神经网络的联系 6.支持向量机: a)最大边缘分类器:历史回顾 b)用于多分类和回归的支持向量机:几何背景、各种变种 c)统计学习理论简介:Vapnik等人的工作 7.图模型: a)贝叶斯网络 b)Markov随机场:条件独立、因子分解 c)图模型中的推断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 a)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最大似然估计、EM算法 b)EM一般算法及其应用:贝叶斯线性回归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 a)隐Markov模型:向前-向后算法、Viterbi算法、Baum-Welch算法等 b)条件随机场及其应用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1.决策论与信息论基础(2学时):了解并掌握统计决策理论和信息论的基础知识。 2.概率分布(3学时):熟悉常见的分布,熟练掌握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学会利用无信息先 验和共轭先验简化计算,了解一些常用的非参数方法。 3.回归的线性模型(3学时):掌握线性回归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R中有关回归的程序 包,并能将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分类的线性模型(3学时):对分类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 5.核方法(3学时):了解核方法的最新进展,熟练掌握核函数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 6.支持向量机(4学时):掌握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面对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具体问题学 会使用支持向量机,粗略了解统计学习理论。 7.图模型(4学时):从建模到算法实现。 8.混合模型和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算法(3学时):掌握EM算 法的基本理论,学会使用EM算法。 9.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3学时):掌握隐Markov模型的几个经典算法,学 会利用隐Markov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解决具体问题,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词性标注等。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 1.Bishop, C. M. (2006)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LLC 2.Mitchell, T. M. (1997) Machine Learning,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六、必要的说明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Bio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chine Design Principle Curriculum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2周/2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 (一)教学对象 非机械类生物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物工程设备及机械设计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计算及放大原则,掌握工业规模生物反应物料的处理及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了解生物工业的相应辅助系统,空气净化除菌,生物用水及制冷的工程原理、设备结构;掌握工程中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及化工容器的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完成对常用生物反应器——机械搅拌通风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反应器的计算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主要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物理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 2.主要后续课程: 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毕业设计。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及案例教学。 2.重点内容: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结构及比拟放大;培养基制备过程设备;空气净化过程设备;生物工程供水与制冷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设计,零部件及材料的选用。 3.难点内容:生物反应器质量传递对反应器比拟放大的影响;空气除菌、生物供水系统;搅拌器、容器的计算及结构设计、装配图的绘制。

(五)考核方式 对设计计算、结构及图纸的绘制评出成绩。 二、课程设计内容(二选一) (一)年产10万吨啤酒厂糖化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工艺流程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糖化锅的设计:确定糖化锅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年产50吨红霉素厂发酵车间设计 设计内容: 1.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物料衡算);CAD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 2.机械搅拌通风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确定生物反应器的几何尺寸;选择材料;计算强度或稳定性;选用零部件;提出技术要求;手工绘制设备装配图一张并附设计和计算说明书一份。三、课程设计环节及学时 本课程设计学时为2周,设计程序为:任务布置、设计计算、工艺方案确定、设备结构确定、绘制工艺流程图及设备装配图。 四、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科学出版社,2003 2.参考书: [1] 张元兴.生物反应器工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孔荣.发酵设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3] 俞俊棠.抗生素生产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982 [4] 刘国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5] 管敦仪.啤酒工业手册.轻工业出版社,1985 [6] 朱思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 [7] 胡建生.化工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9] 王专文.人工容器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管理学通论》与《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一起,是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管理、经济与法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而面向全校所有非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管理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管理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环境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本章重点、难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理论的演变。 本章参考文献: 1、《科学管理原理》,[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管理数学入门》,萨公强,198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

2、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管理的性质如何? 4、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何特点? 5、管理者有哪些类型? 6、管理者的技能及其结构如何? 7、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有何区别? 8、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9、管理环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研究管理环境? 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11、管理学有何特征? 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3、管理的对象 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 1、管理的性质 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②具体职能 3、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管理者 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 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②技能结构 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②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时间分布 四、管理环境 1、管理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2、管理环境分析 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 1、管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3、管理学的特征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1114 课程类型:道桥方向专业课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学分: 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 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3.公路勘测设计程序。 4.道路勘测设计依据。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行驶条件;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了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二、教学内容 1.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2.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性能(汽车的动力因素;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加减速性能)。 3.汽车的行驶稳定(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 第三章平面设计(5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道路平面的基本线形概念;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平面线形设计;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EIT47402C 中文名称: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 英文名称: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constructional softwar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总学时:68学时 总学分:3 预修课程(编号):《计算机基础》、《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并修课程(编号):无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Authorware为创作平台,介绍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与制作技术,涉及到图形与文本的处理、动画制作、多种交互方式的使用、视频播放、配置音乐与解说词的方法、菜单制作、外部程序的链接、计算图标编程、程序的调试与打包、安装程序和自动演示程序的制作以及程序生成向导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的基本方法,能自行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软件。教学采用学练结合的方法,边学习边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是教育技术系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教学软件的基本编程方法,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以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认知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以教学设计为理论基础,以多媒体开发工具为创作平台,介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专题项目实践,使学生能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自行设计和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成为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的高级人才。 课程要求:

(1)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方法;掌握所有图标的用途、用法及主要属性;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掌握常用系统函数和系统变量;掌握主要类型课件的制作规律。 (2)学习在Authorware中使用外部媒体、外部插件、外部函数、调用外部程序的方法。 (3)学习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质和自学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多媒体教学软件概述 2学时 第一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第二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模式 第二章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 2学时 第一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计划 第二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第三节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第三章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 4学时 第一节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概述 第二节 Authorware—典型的集成开发平台 第三节图标编程方式 第四节脚本编程方式 第四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图文演示设计 4学时 第一节图文创建环境 第二节图形、图像的处理 第三节文本的处理 第四节相关的设置 第五节文本的演示设计 第六节图片的演示 第五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交互功能设计 8学时 第一节交互功能 第二节按钮交互功能 第三节热区交互功能 第四节热对象交互功能 第五节目标区域交互功能 第六节下拉菜单交互功能 第七节条件交互功能 第八节文本输入交互功能 第九节按键交互功能 第十节次数限制交互和时间限制交互的功能 第十一节事件交互功能 第十二节永久性交互功能 第六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声像控制设计 6学时 第一节数字电影图标的设置

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设计的实际情况,课堂讲授装饰材料的性能,结合市场调查,掌握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特性、构造特点。使学生对装饰材料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设计中得到合理选用。(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介绍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及规格,通过多媒体和图示列举详尽的构造接点,搭接方法以及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懂得运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来实现设计意图。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室内设计制图的准备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明确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按材料的装饰部位分类:1外墙2内墙3地面4顶棚 (2)按材料的材质分类:1无机材料2有机材料3复合材料 (3)按材料的燃烧性分类:1不燃性2难燃性3可燃性4易燃性 2、建筑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外观 (2)材料的功能性 (3)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重点、难点: 1、材料的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及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质。 2、吸水性与吸湿性的区别,三大密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密度 (2)材料的孔隙率 (3)材料的吸声性能 2、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1)材料的强度、比强度 (2)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3)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4)材料的硬度、耐磨性 3、材料的耐久性 第三章地面装饰材料 本章重点、难点: 地面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面装饰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内容: 建筑中常用的地面材料 1、石材地面 (1)天然大理石的特点、性能以及施工工艺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学分:3 学时(周数):46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专业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2.; 3.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道路工程,使学生了解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学习道路工程,力求将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4.课程任务 (1)掌握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2)熟悉及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 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熟悉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则,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道路的发展史。 2.掌握道路的等级及分类。 3.掌握如何对道路工程中排水的处理。 4.了解未来道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新展望 " (二)知识巩固目标: 5.掌握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6.掌握道路设计及排水设计知识。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严谨的工作态度。 2.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 2.内容选取 节选道路工程中的路基及路面工程为实训重点内容 3.内容组织 通过多个方面掌握道路工程: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 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等等。 4.项目设计 以在建的道路工程项目为载体全面了解道路工程知识及其重要性。 5.实训安排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版) 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称: 学时数:学分: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注:含实验、上机学时的课程“学时数”填写格式为“总学时数/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仍填写课程的总学分。)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的要求,以及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说明。即:结合课程内容,阐明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与不同种类课外学习活动(习题、作业等)的配合,以明确教师组织教学的主体教学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较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要求:按章写出各章主要内容、知识点,明确该章讲授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可以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表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教学部分 各实验名称及主要内容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XXXX》,XXX编著,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2.《资料名称》, 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课程名称》参考教案设计 (“课程思政”版) 授课要点: 教学周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思政育人目标 要求: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十九大精神等内容。 二、教学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思政内容融入点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条件要求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例如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策略手段,以及授课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需求,如多媒体、现场参观等。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现代企业管理》教 学大纲.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具体研究,如何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理念,来满足经济发展,对企业管理要求的一门学科,它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来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今后从事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时分配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总述 明确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理和管理的两重性;熟悉管理的职能,掌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了解管理的发展过程及现代管理的理念。

重点:管理的职能,现代管理的理念。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掌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企业管理及其组织结构 明确企业管理概念;熟悉企业类型及其特征;掌握企业结构形式及特点;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管理工作。 重点:企业管理概念;企业结构形式和特点。 难点: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第三章现代企业制度 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含义;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难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内容和分类;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序和步骤。 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开发程序及具体步骤。 难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序。 第五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概念、目标、内容;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和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了解生产运作管理战略的概念、目标、内容;明确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和制定生产运作战略的影响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