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新闻写作》超详细 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超详细 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超详细 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超详细 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

一、消息概论

消息,即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也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使用最多的一种新闻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讯、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等是消息的深化和补充。

1.1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消息的定义: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

1.1.1信息化时代,消息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角。

1.从信息需求来看,消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从报道数量来看,消息在众多新闻体裁中应用最多。

1.2作一名优秀记者首先学会写消息

写消息是记者的首要任务。许多记者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要想掌握写作各种新闻报道题材的本领,首先应该过消息写作这一关。

(1)从新闻报道的发展来看,消息是最基本的报道方式。

(2)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本质属性——向公众传递最新最有意义的信息。

(3)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4)消息最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要求——迅速、准确、简明。写好消息体裁,也就为写好其他体裁打下了基础。

(5)消息的叙述形式是其他报道体裁叙述形式的基本功。

1.3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实

1.3.1事实为本

1.3.2消息:展现事实,还是用事实用说话: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应该是不带任何主观意图地传递客观信息。消息写作不能理解为:按照“说话”的目的去选择事实。消息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展现”就是表现的意思,也就是白描。“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对象的特征,不加渲染,淡淡几笔简明生动地勾画出事物的形貌。

1.3.3怎么展现事实

1.4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迅速、新鲜、简明

1.4.1迅速

(1)迅速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

(2)媒体竞争需要迅速。

(3)受众接受需要迅速。

(4)能否迅速报道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衡量是否是主流媒体的一条重要标准。

1.4.2准确

第一、导语要素准确。

第二、事实过程准确。

第三、语言表述准确。

1.4.3新鲜

报道人们不知道的事情才叫新鲜,人们都知道了就不叫新鲜。不新鲜的事就不是新闻。新鲜和信息有关。

新鲜与事件的细节有关。新鲜与事件的奇异性有关。新鲜和新闻价值有关。

1.4.4简明

简明,即把新闻事件叙述的简洁明白。简明,要求消息要写短。具体说:报纸800字以内;广播:5分钟以内;电视:3分钟以内。

第2章消息的结构要素:

一条消息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才能构成一条消息,因此每个部分即是一条消息的一个要素。

2.1消息的标题

2.1.1消息的标题作用吸引受众、揭示事件意义、美化版面。

2.1.2标题的类型单标题、双标题、多行标题、插题和提要题共五种。

1.单标题:单标题直截了当叙述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多以叙事为主。

2.双标题双标题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引题+主题

第二种:主题+副题

引题也叫肩题、眉题。它是辅题的一部分,安排在主题的上面(横排)或前面(竖排),是主题的先层意思和前奏。引题的作用:或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或揭示主题的意义和内容,或加强主题的气氛。引题的字数一般少于副题的字数。主题也叫主标,是标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的认识是突出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字号最大。

副题也叫次题或子题,是主题的辅助标题。副题的主要作用是补充主题之不足,往往补充次重要的新闻事实,使主题更完整、更突出。

3.多行标题:这种标题一般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

4.插题:插题是标题的一种,是分别插在文中的小标题。插题又称小题、分题。插题的作用有两个:概括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方便受众接受;突出一个段落的核心信息,使编排醒目、美观。插题的制作有三点要求:一是概括准确;二是简明扼要;三是生动形象。

5.提要题:提要题就是概括新闻内容要求的标题。标志是放在总标题的下方或上面,也叫纲要题、揭示题。它的适用范围是较重要的新闻或较长的新闻。提要题可以起到突出核心内容、提示受众注意的作用。功能近似编者按语。

2.2标题的写作技巧

虚实并用,以实为主。

虚——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思想。

实——新闻事实中最主要最精采的事实。

引题可虚实并用。主题以实为主,可虚实结合。副题以实为主。

2.3按语的写作

按语,又叫编者按,编者的话等。它是用来评论、说明、推荐、建议、解释报道的言简意赅的一段文字。

2.3.1特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出醒目,有一定的高度。

2.3.2作用:推荐新闻内容,提示新闻要义,揭示新闻意义,唤起受众注意的作用。

2.3.4要求:立于报道而高于报道,态度明确,注重引导,100字左右。

2.3.5按语的写作方法:

推荐型,重要的报道一般用编者按介绍报道内容的特点和报道目的。这种编者按往往评论性比较强,编辑部的观点、立场、倾向鲜明。

说明型,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帮助人们理解事实。或者说明事件的背景,

以显示事件的重要性。

提示型,揭示新闻要点,引起受众特别关注

2.4消息头

报纸上开头部分冠以“本报讯”、或“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之类的字样,电视、电台则表示“本台消息”;网络则以“×月×日电”等,都是消息头。

2.4.1消息头分类

消息头分两类:“讯”、“电”两种。

“讯”主要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通过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传递的新闻。

2.4.2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的独特标志。区别于其它文体。

②版权所有。

③表明消息来源,以便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④文责自负。

2.5消息的导语

定义: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句两句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的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高潮在前。目的是便于受众一开始就能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以便吸引他们读完全篇。

2.5.1导语的任务

1.叙述事实干脆利落,揭示主题

2.把最关键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有趣,吸引受众

2.5.2新闻五要素——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

事)why(何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

2.5.3导语的类型

1.直接叙述式——单刀直入

(1)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以叙述为主。

(2)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二段——先描述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

2.延缓式——吸引人的故事。(主要用于特写)

延缓式导语在开头并不先交待关键信息,而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人们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或者怎么回事。

3.双导语——突出两点两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称之为双导语,西方称之为多元素导语。这种导语打破了消息一事一报的思维模式。一般分为两个段落,分别写先后发生的两件事。这种导语的写作重在表现两种事情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以记者的主观判断为几点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5.4导语的一、二、三、四代

1.四代导语描述

现在的不少著述中把导语划分为四个年代:

第一代:19世纪六十年代。五个W,即在导语中把五个W或六个W交待齐全,西方有人称之为“全型导语”,一切俱全。也称为“晒衣绳导语”,把五个W挂在一条“绳”上。

第二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突出部分要素导语,其它要素在主体部分叙述。第三代: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被称为延缓式导语。前已讲过,此处不赘。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左右。多元素导语。同一事件里,有两个或更多的事实必须写进导语里才能表述得更准确更清楚,这种导语叫多元素导语。还有一种多

元素导语是由多段组成。2.四代导语灵活运用,不可以年代论短长。

第3章消息的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

3.1消息的主体消息的伸展部分,或叫躯干部分。

3.1.1消息主体的作用

1.解释、深化导语,为导语中涉及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细节和材料;

2.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的事实。

3.1.2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

2.叙述生动,层次清楚。

3.注重现场描写和注重情节描写;

3.2消息的结尾

消息的结尾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倒金字塔式结构无需刻意安排结尾,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自然结尾即可。

1.补充式:补充必要的新闻事实或背景材料;

2.强调式:不是重复原话,而是补充一些新的背景材料使原来叙述过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

3.回味式:

第4章消息的背景和来源

4.1消息的背景

消息的背景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背景材料的说明不仅使得新闻事实叙述更加清楚,而且使人们更加了解新闻事实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基础,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4.1.1背景材料的作用

1.深化主题

有时候一些背景材料可以烘托新闻事实,使新闻事实反映的消息主题更加明确和深刻。2.补充事实

通过背景材料使新闻事实更详细、更完整,也更有可读性。

3.释疑解惑

有一些新闻如果没有背景材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事实的价值,如果有了背景材料就容易理解。

4.介绍人物

有些新闻事件不复杂,事件中的人物一句话带过并不影响对事件的理解,而有些事件较复杂,或者影响较大,有必要交待人物的背景,帮助人们了解事件的性质和重要程度。有些案件新闻牵涉到的人物多,更需要用背景材料说明。4.1.2消息背景的类型

1.知识性背景知识包括政治、历史、科学、文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2.对比性背景对比性背景材料指的是用来和新闻事实作比较的材料。

3.注释性背景注释,注解之意。新闻事实中有些内容牵涉到一些技术性、知识性问题,不注解人们难以看懂,如有关科学技术发明、产品性能、风土人情和名词术语等,通常需要加以注释。

4.2新闻来源

消息来源又可称为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4.2.1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消息来源的渠道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消息来源有四种:

(1)记者采访;

(2)通讯社电稿;

(3)公众来信来稿;

(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

4.2.2消息来源的种类

据台湾学者研究,国内外通用的消息来源形式有18种:

(1)据报道。

(2)据悉;据了解。

(3)消息人士;一位可靠的消息人士;消息灵通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半官方人士;接近总统的消息人士。

(4)一位官员;一位政府官员;一位高层政府官员;另一位政府官员。(5)美国官员;一位白宫官员;一位国务院官员;五角大厦官员们。

(6)一位外交官员;一位西方大事;一位西方外交官员。

(7)批评家;许多位批评家。

(8)分析家。

(9)观察家;政治观察家。

(10)事实评论家。

(11)当局;最高当局。

(12)权威人士;权威消息来源。

(13)专家。

(14)明智之士。

(15)一位观光客。

(16)一位目击者。

(17)警方。

(18)未经证实的报道。

4.2.3消息来源可信度测试

记者在掌握了某一信息来源之后,第一步就要测试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鲍勃﹒格林提出了测试消息来源信誉度的6个方法:

查阅记录:该消息来源过去是否提供了正确的信息?

可确定性:该消息来源能否提供证实信息的其他证人的姓名或文件?

接近性:该消息来源是否处于知道他所传播事实的位置?

动机:该消息来源是否有动机提供合理材料?

考察上下文: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

可信性:该消息来源是否稳定,是否处于记者控制之下?

第5章消息的结构类型

我们研究消息的结构,不仅仅只是静态的文本描述,更重要的是研究记者的写作过程。文本形式只是入门的向导。

消息的结构形式根据事实的特点和传播效果安排。时政类新闻、经济类、科技类新闻,灾难性新闻等,一般来说适合倒金字塔式结构,快速传递核心信息。社会新闻、体育、娱乐等故事性较强的新闻适合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式结构。细节性强的新闻适合于故事性结构。5.1倒金字塔式

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然后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递减排列。

这种方式的优点:

1、有利于受众一开始就能方便地摄取最重要的信息。

2、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如果版面不够,可以从后面删去不重要的信息,仍不影响消息结构。这种结构在目前消息报道中是使用最多的结构样式之一,适合于严肃性新闻和那些受众急于想知道关键信息的新闻报道,如时政新闻、灾难性新闻、体育比赛等新闻报道。

5.2金字塔式

这种结构按新闻事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或事件进展始终的顺序安排,最重要的信息在结尾。

1.时间顺序式:(又称编年体式)时间顺序式,即按新闻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读起来比较轻松。

2.事件顺序式:事件顺序式结构也离不开时间,但时间因素不是决定因素,事件的进展起决定因素。

5.3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结合式

倒金字塔式与金字塔式结合式写法是在导语部分按照倒金字塔式安排,把核心信息放在前面,主体部分按照时间或事件发展顺序写下去。

5.4立体式结构

立体式结构是指文字与画面结合、单一事件与事件之外大量的背景等相结合的非线性文字报道模式。它是事件更丰富,报道更立体化的一种印刷媒体的消息报道结构。

5.5故事式结构

故事式结构是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线索一线贯穿下来,开头结尾均较完整。这种

写法适合那些情节性事件,有过程,有细节。这种报道往往感染力较强。另外一种写法是导语使用倒金字塔式,先说出事件结果,然后按照故事发生写起直到故事结束。

5.6散文式结构

散文式结构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一条引出主题的线索。

第二,不受到金字塔结构限制,开头没有导语。

第三,描写事件现场、环境、人物轻松自然,娓娓道来。这种报道既有信息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第6章事件性消息

事件性消息是指:对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的重点就是报道事件。消息这种体裁正是由报道事件而形成的。

事件性消息有三个特点:

1、变动性——容易引起人们关注。

2、故事性——吸引力。

3、典型性——示范作用。

6.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指对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进行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从作用来看,在消息这个大家族中动态消息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消息文体。从使用频率来看,动态消息使用频率最高,最常用。从报道对象来看,只要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实,无论大小都可报道。

6.1.1动态消息的特点:

1.快速——时效性强

2.简短——一事一报

3.客观——纯新闻

6.1.2动态消息的写作

1.展现事实现场,报道最新动态。对事实发生现场的细致描写来展现事实的进展状况,需要记者仔细观察,且及时采访目击者;

2.展示事实原貌,既要善于汲取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又要展示事实原貌;

3.叙述准确生动,准确是指事件各个要素准确无误,生动是指要找到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叙述事件的动感;

3.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准备连续报道。要时时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快速追踪,动态消息要保持及时快速,最好化整为零,连续报道。

6.2特写性消息

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讲的视觉新闻。穆青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

6.2.1特写的种类

特写有两种体裁形式,一种是快速简短,用特写镜头的手法报道现场事实动态的样式。另一种篇幅较长具有可读性报道体裁,类似西方的特稿,可称之为特稿,或按传统称谓叫特写,它应该属于通讯的范畴。前者应该属于消息类范畴,故称特写性消息。

特写性消息比特写的时效性强;另外一个不同的是特写性消息重点写事件,有一些写人物的特写性消息,其重点还是写人物在事件中的动态和感受。

6.2.2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1.描写现场如临其境,现场观察细致入微,再现报道客体的具体状态;

2.突出局部,浓墨重笔,通过一个典型画面反映时间;

3.写形传神,追求“神似”,画龙点睛,找出有特点的地方写出本质。

6.2.3特写性消息的种类及写作

按报道对象来划分,特写可分为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两类。

1.人物特写: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以此来烘托现场气氛,传递现场信息。

2.场景特写:场景特写重在描写事件发生现场中最典型、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状态、气氛、进展情况,展示出新闻事件的价值。

特写性消息写作中注意的关键一个问题

特写虽是一种描绘性的新闻报道,他要求透过画面,反映主题。与特稿不同之处在于特写性消息不是为描写而描写,通过画面的再现反映社会的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脉搏。

6.3简讯

简讯,又称简明新闻、短讯、快讯。有的媒体叫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信息快递等。它是事件消息中最快、最简洁明了的一种报道体裁。

6.3.1简讯的特点

(1)新闻五要素允许不全,突出三个或四个要素,只写明时间、事件、人物就行了。一般不交待背景或不详细交待背景。

(2)受众获取信息方便简捷,一目了然。

(3)一般在200字以内。

6.3.2简讯的适用范围

简讯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第一种是重大新闻或者受众比较关心的新闻,为了突出时效性先发一条简讯,然后作详细报道或追踪报道。

第二种是非重大新闻,时效性不是很强,但有新闻价值和愉悦价值,往往作为简讯报道。

6.3.3简讯的种类

按区域划分有国际简讯和国内简讯。

按报道对象划分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简讯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按照区域划分。

6.3.4简讯的写作方法

1.内容有趣,富有吸引力

2.快速报道,加强时效性

3.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第7章非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的定义: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成就、可供参考的方法和信息等事实的报道。

非事件性消息主要有三个特点:

(1)行为主体宽泛,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

(2)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概念模糊。

(3)报道内容较广泛,往往是一个系统,一个地区,一个问题,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规律。

7.1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对某一类事实或某一事实的侧面进行宏观性报道的一种消息体裁。它属于非事件性新闻,并且在非事件性新闻中数量比重最大、影响力最大。

7.1.1综合消息的特点:

(1)综合性强。往往反映多个方面,消息面比动态消息广,反映总体情况;(2)策划性强。一个主题下的多种事实。

(3)创意性强。

(4)资讯性强。报道的内容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还有可操作价值和保存价值;(5)思维方式上,综合性消息多用归纳性思维。

7.1.2综合性消息的传播作用

(1)给政府、社会提供信息参考。(政府对综合性信息很关注)

(2)给受众提供资讯、服务内容。(市民关心)

(3)给受众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导向作用明显)

(4)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独家报道。)

(5)记者施展才能的机会。(记者的发现。)

7.1.3写作综合消息的素质

1.记者应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要通过长期积累分析总结,提高自己理论政策水平,对各种情况收集能力增高;

2.善于联系、比较,对新闻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显示其新闻价值。

7.1.4写作技巧

1.点面式写法。先从一个点——一个生动的事实或一件事写起,然后由点到面,引向主题。

2.纵深式写法。纵深式写法一般是通过一种事实的表面现象,向本质层层递进,直到完全反映出事实的内涵。

3.对比式写法。综合性消息要突出新闻价值,其中之一的方法是对比。对比有两种方式,纵向和横向对比。横向对比是用此事实和彼事实进行对比,以显示此新闻的新闻价值,纵向对比式历史对比法,通过现在的事实与过去的事实对比显示现在事实的价值;

4.并列式写法。这种写法往往把事实分成几个部分,几个部分的事实从不同侧面说明一个主题,几个部分之间呈并列关系。

7.1.5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

1.掌握材料要全面充分,全面把握报道对象的情况,弄清事情来龙去脉,了解现实情况历史发展,了解面上和点上情况,面上综合点上深刻;

2.在提炼主题上多下功夫

3.综合而不议论,利用丰富材料传达主题。

7.1.6近年来综合消息报道的两点变化

1.时效性增强(政府信息渠道畅通,民间调查机构信息来源快速丰富,媒体记者新闻敏感强)

2.报道观念更新(社会观念、生活方式内容增加,可读性增加)

7.2述评性消息

定义: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实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体裁。

7.2.1述评性消息的特点

(1)核心:新闻事实一定是新近发生的。是第一位的。首先满足信息需求。(2)方法:就事论理。事——新闻事实。理——评论。在刚刚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3)方式:夹叙夹议。表象:事多,理少。本质:理更重要。

(4)效果:理——主观倾向明显。

7.2.2与其他分析性新闻的区别

述评性消息可以跳出事实,直接说话(主观性强);其他解释性消息则不能(客观性强)。

7.2.3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1)新闻评论所用的事实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发现的,对事件要求可以宽一点。述评性消息中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2)新闻评论对新闻事实的要求不一定完整、清晰,事实则可以是片段的细节性的,只要能说明观点就行了。述评性消息对新闻事实的要求则一定要完整、清晰。

(3)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是——观点→事实→观点。新闻述评的思维方式是——事实中有明显的倾向性。或者事实→分析。

(4)新闻评论只有评论一种功能。新闻述评兼有报道和评论两种功能。

7.2.4述评性消息写作

1.先报道新闻事实,然后用背景材料对事实进行分析。

2.亦述亦评,夹叙夹议,述中带出评。

7.3政府新闻报道

政府新闻报道指对地方政府工作、活动的事实报道。

7.3.1政府新闻报道的范围、内容

7.3.2政府新闻报道的意义:让公众了解自己。纽带、沟通功能。

7.3.3记者如何与政府打交道

(1)建立联系

(2)定期或不定期到政府部门“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观察有关线索。(3)了解政府的有关纪律,知道哪些该报道哪些不该报道。(4)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的会议。

(5)勤奋。尽量争取参加有关领导人的外出活动。及时发回报道。

7.3.4政府部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媒体发布政府的有关情况。(2)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按照规定真实客观的为媒体提供有关信息。

(3)政府领导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上与公众见面,主动介绍群众关心的问题。

(4)与媒体打交道应以普通人身份,不应以高高在上态度出现。

7.3.5报道方法

(1)人情味。

(2)利用互联网。

(3)查找统计表、图表。

(4)拜访政府办公室。

7.3.6政府新闻的写作

1、叙述清楚政府便民举措的方式和内容,是百姓一目了然;

2、迅速将政府部门的最新信息告知公众;

3、围绕主题,写出现场发生的具有戏剧性的场面。善于在会议中会议外发现感人动人的事情,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让程式性的内容活起来。

7.4消息报道的几种变化

7.4.1报道观念的变化

1.报道的主题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化,舆论监督加强,一定程度上政府信息透明度增加,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意识增加;

2.重要事件报道有一定灵活性

3.受众意识普遍受到重视

7.4.2报道方式的变化

1.更加突出核心提示、插题的普遍运用,讲究信息的可视性。

2.事件细节化,采访当事人的内容增多,现场感增强。

3.动态消息集束化。除了新闻外还有专家解读、连接等多种背景材料,使得信息层次增多。7.

4.3消息报道存在的几个问题

1.抢时效,新闻的专业精神受到挑战

2.讲究可读性,忽略了必读性

3.制造噱头

4.妖魔化当代大学生

第8章通讯报道概论

消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

通讯——告诉人们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深度报道——告诉人们为什么发生这件事。

8.1通讯报道的发展

暨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研途宝考研https://www.sodocs.net/doc/472934235.html,/zykzl?fromcode=9820 暨南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如果说考研有什么秘籍,那么我认为是:正确的选择加持之以恒的努力。 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我认为是知己知彼,首先要清楚自己,然后再了解你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了解自己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但依然可以站在考研应试上从几个维度来思考。研途宝小编认为可以这几方面来考虑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 ①时间安排。如果你打算考研,一定要把时间算好,尽量不要让除考研以外的时间占用你大块的时间。在7月之前是基础阶段,所以需要做好每天的、每周的和每月的计划,等到做计划的习惯养成了,在后期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用特地每天都写出来。 ②身体情况。如果你有身体方面的困扰,请一定要在考研前多加预防和注意,预防感冒的话可以在后期每天喝一杯维生素C泡腾片,多吃蔬菜水果,平常有时间多跑步,我建议大家中午能回宿舍睡就回去吧,来回还可以多走走路放松一下呢,考研可是长期战。 ③交友圈。这一年,请和你的亲朋好友说明你在考研,相信真心支持你的人会理解,找到和你一起考研的朋友,平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吃饭交流信息,互相鼓劲。如果不幸你的考研环境不理想,那也要自己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找个网上研友互相督促也是可以的。对了,考研途中能不开始新的恋爱就不要开始,考上研究生了你会有更多的选择。 ④心理问题。考研是一场长期战,许多人不是输在了硬性知识点上,而是倒在了心理这一关。考研的焦虑每个人都有,看不完的书、论文,背不完的笔记和写不完的题,如果想要不焦虑,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够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进度跟上了,后期才不会焦虑。如果还焦虑怎么办?如果一天你心情不好,你可以拿出半天出来看电影、吃好吃的、买东西,让自己心情好了再去学习,千万不要不开心就憋着一肚子怨气学习,那样只会让你的效率更为低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护它,再严格要求它。 ⑤经济问题。考研是需要投入的,特别是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在考研上花钱成了很多考生的难题,但是如果能够获得父母或者朋友的支持,请一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而不去向他们求助,在教育上的投资,可以说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能做的最有价值的投资了,一旦你考研成功了,你考研期间所花费的钱可能不用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赚到,而知识和学历是无价的。 ⑥优势与短板。在考研之前,务必要诚恳地问问自己,我目前的实力如何?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年(半年)的时间提升自己考上目标院校?暨大新传分专硕和学硕,他们之间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在于英语难度有差别,如果你不仅专业课基础薄弱,英语成绩还不好(六级没过),最好慎重考虑学硕。暨大新传需要看的参考书多达十几本,内容几乎涵盖新闻传播的方方面面,如果看书很慢、文字功底较弱,或许换一个其他的学校和专业会比较适合,因为必须要说明的是,考研只能选一个专业,而暨大出分时间按往年来看都是比较晚的,而且近两年暨

傅鼎生民法总论笔记

学习民法的方法: 一、从概念着手,把握含义。 1.不望文生义 2.了解定义的源头:法律不会为每一个现象都作规定,以定义可以推出。 3.辨析疑似,分清异同:每个概念都对应一定的制度。概念混淆等于制度混淆。 例: 出生:产妇生下死胎,不为出生。为何? 母亲生下活婴,入暖室三月,死,单位以其未有户口而不予报销费用,公安局以其已死而不予上户口。 母亲难产而死,婴儿随后死亡。则母亲之遗产由婴儿继承。若婴儿先于其母死亡,则母亲之遗产由其父母继承。 “意思表示”:内心追求某种法律后果的表示,而非单纯的内心表露。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代理与代表。 二、把握每一项制度,掌握制度为何产生。既要把握“然”,又要把握“所以然”。 例:继承关系中,死亡顺序。一家三口,丈夫甲,妻子乙,子丙。甲有父,乙有姐。若一家同时遇难死亡。若死亡顺序为:甲、乙、丙,则遗产由甲之父继承,若死亡顺序为甲、丙、乙,则由乙之姐继承。 若无法证实死亡顺序或确系同时死亡,则认定没有继承人者先死。 为何如此规定? 答曰,若不如此规定,则会发生全部死亡后财产无人继承的情况。法律规定,财产无人继承,则作为国家财产。如此规定,表明国家不要私人遗产。 三、善于融会贯通,把握体系。 第一章 民法的地位:基本法,效力仅次于一级大法——宪法的一种二级大法。对民事领域进行抽象、一般的规定。 民法的语源:源于古罗马“市民法”,但大量制度源出“万民法”。公元3世纪之前,市民法调整罗马公民间关系,万民法调整涉外关系(被征服者亦为外人,即使生活在罗马土地之上)。万民法更客观的从商品交易的特征出发,从客观经济规律出发,摆脱了市民法本土、等级、宗教的羁绊。 汉语语源:日本之《民法》,清朝之《民律》,民国之《民法》,新中国尚未制定。 民法的概念: (1)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在某些法律关系中) (2)定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解:财产的条件: 一、具有效用(使用价值) 二、具备稀缺性 三、能为人所支配、控制 四、具有合法性 (3)民法的特征: 1. 调整平等主体间社会关系:甲.调整社会关系。乙.调整平等关系。 2. 调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涵盖了一切关系。 3. 凡调整如上关系者皆为民法:即调整以上一切制度。 民法调整的对象之种类:

高效率的笔记法

一、5R笔记法 5R笔记法,又叫做康乃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 二、符号记录法 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红线、蓝线、三角、方框、着重号、惊叹号、问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你可以自己掌握,但最好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自学笔记和预习笔记。在操作时你应注意以下一些准则: 1.读完后再做记号。在你还没有把整个段落或有标题的部分读完并停下来思考之前,不要在课本上做记号。在阅读的时候,你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的概念,还是只是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同样的概念,你只有等读完这一段落或部分以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那些重复的内容。这样做可使你不至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仿佛很重要的东西。 2.要非常善于选择。你不要一下子在很多项目下划线或草草写上许多项目,这样会使记忆负担过重,并迫使你同一时刻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也加重你的思维负担。你要少做些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复习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 3.用自己的话。页边空白处简短的笔记应该用你自己的话来写,这是因为自己的话代表你自己的思想,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概念的一些有力的提示。 4.简洁。在一些虽简短但是有意义的短语下划线,而不要在完整的句子下面划线,页边空白处的笔记要简明扼要。它们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你背诵和复习的时候用起来更可得心应手。 5.迅速。你不可能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做记号。你先要阅读,再回过头来大略地复习一遍,并迅速做下记号,然后学习这一章的下一部分内容。 6.整齐。你作的符号要尽量整齐,而不要胡写乱画,否则会影响你以后的复习和应运。当你以后复习的时候,整齐的记号会鼓励你不断学习,并可以节省时间,因为整齐的记号便于你迅速回忆当初学习时的情景,能使你容易而清楚地领悟书中的思想。 三、笔记整理法 由于种种原因,你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课后复习不太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积累复习资料,你需要对笔记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条理的参考资料。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是: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第一章新闻报道 第一节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稿的三个要素:事实,报道,新近。 新闻学研究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 第二节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2.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3.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何因、如何。4.要适当的交待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的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或者是新闻报道要有所寓意,要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表达某种报道意图。 “用事实本身说话”:就是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不要轻易的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喜好片面报道一面之词;要注意掌握事物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的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常常被用在一些“指导性新闻”上。 “寓意”常决定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明确“寓意”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和发现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第三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要客观地叙述事实,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取决于三个因素: 1.由新闻特性决定。新闻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信息,其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的叙述才

能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被歪曲。 2.由受众决定。受众要了解事实本身,主观的臆想或猜测都有可能失去受众。 3.由事物本身决定。客观事物错综复杂,人们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让受众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要真实: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要符合事实原来的面目。 三、要公正: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 四、要全面:不以偏概全,不舍本逐末,把握报道的分寸。 五、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六、要迅速及时:新闻竞争日趋激烈。 七、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第四节新闻报道的意识 一、竞争意识,媒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已经进入了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媒介的中坚力量——记者、编辑,必须在新闻活动中树立竞争意识。 二、受众意识,受众的需求就是媒体生存的基础,媒体必须确立双向、互动的观念,关注受众、尊重受众。 三、开放意识,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知识的新闻媒介特别需要开放意识。唯有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中,提供更多的客观、准确的信息,在国际传播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四、监督意识,监察环境、守望社会一直是新闻媒介的主要职能。媒介监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民主社会。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 第一节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 第二节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

《管理学原理》娄成武魏淑艳三计划超详细背诵版笔记.doc

第三章计划 第一节,计划工作概述 1、什么是计划? 计划是通过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组织的具体工作部门和个人,从而保证组织工作有序进行和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计划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概念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和调整计划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其中制定计划是一个包括环境分析、目标确定、方案选择的过程,预测与决策都是这一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工作内容。 狭义的计划概念仅指制定计划。 2、计划的内容有哪些? (1)做什么即对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的确定。相对于企业生产计划而言,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要达到多少产值。相对于政府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而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多少,国民经济发展采取措施,应优先发展哪些产业。 (2)为什么做明确计划工作的原因和目的。实践表明,只有组织成员明确组织计划工作的原因和目的,组织成员的工作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3)何时做即规定计划工作的时间限制,如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时间的规定是计划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组织工作讲求效率,合理安排组织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 (4)何地做这是对计划实施地点的确定。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和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地点和场所。 (5)谁去做即对计划执行者的确定,也就是明确规定实施计划的部门和人员,以便计划得到执行。 (6)怎么做即对实施计划的具体行动措施、政策、规则的规定,对人力与物力资源分配和使用的规定。 3、计划的类型有几种? 根据这一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战略性计划和作业性计划。 是寻求组织长远发展的宏观性质的计划。其 制定者是组织的最高管理层,计划的内容比较笼统,计划的期限较长,计划的影响也很大,一旦战略计划失误,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是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微观性质的 计划。其制定者为组织的基层管理者,计划的内容比较具体,计划的时间较短,计划的影响程度不及战略性计划。 ②按计划的层次分类 依据这一标准可以把计划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预算。(记住顺序)

民法总论笔记于飞

绪论 第一节民法的意义 一、民法与民法学 (一)民法的定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语源----市民法。 民法学是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1、民事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因民事而形成的、平等的社会关系。 2、财产关系 (1)财产,指对人有经济价值的一切事物。 (2)静态财产关系、动态财产关系 (3)特征:利益与主体可以分离 3、人身关系 (1) 人格关系 (2)身份关系 (3)特征:利益与主体不可分离。 (三)民法的分类 1、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 以是否仅表现为民法典为标准。 2、狭义民法与广义民法 以一国的私法体制为标准。 3、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 以适用层次不同为标准。 二、民法的历史沿革 (一)西方民法的历史沿革 1、罗马民法 (1)十二铜表法 (2)民法大全 (3)罗马法复兴 2、近代民法 (1)近代民法的法典化 (2)近代民法模式 A、抽象平等的人格 B、私的所有 C、私法自治—意思自治 D、过错责任 3、现代民法 (1)具体的人格(2)私的所有受限制: (3)意思自治受限制(4)无过错责任: 4、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1)大陆法系: 罗马法系、成文法系。

(2)英美法系: 普通法系、判例法系。 (二)中国民法的历史沿革 1、古代中国无实质上的民法 2、清未修律: 3、民国民法: 4、建国以后的民法编纂: 三、民法的体系 (一)法国式 法学阶梯式 (二)德国式 学说汇纂式,潘德克吞式 四、民法的本质和本位 (一)民法的本质 1、民法是市民社会之法 2、民法是私法 (1)公法与私法的区分标准 (2)公法与私法的区分意义 A、实践意义: B、认识意义: C、私法优位主义与公法优位主义: D、私法自治是民法基本原理: 3、民法是权利法 4、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 (二)民法的本位 1、义务本位: 2、权利本位 3、社会本位 4、中国民法之本位 五、民法的渊源 (一)民法的渊源,指民法的表现形式。 (二)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中不同的渊源 (三)成文法的局限性与克服 (四)我国民法的渊源 1、直接渊源: (1)绝对效力的直接渊源 (2)相对效力的直接渊源 2、间接渊源 六、民法的适用范围 (一)民法的效力 1、时间效力 (1)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2)新法废除旧法原则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 第(13-16)章【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特色通讯的写作 1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特写、速写和素描 1.新闻特写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指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2)新闻特写的分类 ①文艺性特写。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曾经广泛使用特写这个词。作为文艺性的特写,今天被一般人称为报告文学。 ②新闻性的特写。新闻性的特写亦称特写新闻或新闻特写。它又包括两种:a.特写性的消息;b.特写性的通讯(通讯特写)。 2.新闻特写的特点 (1)在选材上 新闻特写往往抓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两个场面,一两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 (2)在结构上 新闻特写的结构,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人读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特写的结构为:引言、叙述、最高潮。 (3)在角度上 作者不采取鸟瞰全貌、尽收景色的笔法,而是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一个侧面、一个口子插入放大,出奇制胜,别开生面。 3.撰写新闻特写的要领 (1)要抓住生动的形象 新闻特写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而且要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新闻特写中的形象,应该是使人感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其可感性是十分明显、真实可信的,而且往往是能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的。 (2)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新闻特写要求集中。必须是能够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和场面,才值得细致突出地描写。

抓不住特征,就会事无巨细,写成一篇流水账。 (3)要抓住情节的高潮 新闻特写绝不能从头至尾细细写来,而要有重点。特写总是写重点的、突出主要东西的。事件发展的关键,情节展开的高潮,就是重点,就要紧紧抓住,写细写透。 4.新闻速写 (1)新闻速写定义 新闻速写是绘画中速写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速写,意指画家用铅笔、炭条或竹笔,在短暂的时间内即景写生,粗线条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形象和动态,反映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其目的,是粗略地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材料;同时,也借以培养敏锐地观察对象和简要地表现对象特征的能力。 (2)新闻速写特点 新闻速写的特点是“一快二短三粗略”。 ①要点清晰,以少胜多,简洁朴素,明快有力。 ②新闻速写是一种小小的精品,选材很严,用笔很简,只反映现实生活的掠影、一瞥,不作工笔细描。 ③新闻速写有消息之简洁而不失之于枯燥,有通讯之形象而不失之于铺张。要求记者及时抓取难忘的或富有特色的一瞬间,速记成篇,写出急就章。 ④新闻速写的内容无比广泛。凡人物、事件、场景、花絮等,都可以写速写。 5.新闻素描 (1)新闻素描的定义 新闻素描是指主要依靠朴素自然的描写方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地记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它不借助于许多修辞的手段,却也写得有神有态,实实在在,不落别人

普通心理学_彭聃龄_超详细笔记

普 通 心 理 学 彭聃龄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因而又叫机体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一定波长的光线。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 三、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光幻视(phosphenes)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uller)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的能,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地方能不能说明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当代两种有代表性的感觉编码理论:①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②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或模块理论(module theory)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的激活模式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 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 阈限值不是绝对不变的。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得出公式: K=△I/I (P.97)韦伯定律,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虽然揭示了某些规律,但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费西纳发现,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对数定律)。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幂定律)。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第一周)绪论 案例一:同学想在四期的蛋饼摊上买一个蛋饼(注意:这是一场同学与老板,蛋饼与饭团之间的混战~~~) ” 1、同学:“老板,买一个蛋饼。”老板:“好嘞。 Q:同学与老板就蛋饼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成立, 法条援引:《合同法》13、21、25、130条 合同法第13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 第21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25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第130条合同。 本案中,同学:“老板,买一个蛋饼。”是要约,老板:“好嘞。”则是承诺(其内容与同学的要约内容一致),并且该意思表示到达了对方,承诺生效,因此,同学与老板就蛋饼的买卖合同有效成立。 2、老板将蛋饼做好之时,谁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法条援引:《物权法》第30条, 物权法30条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本案中,做蛋饼的原料都属于老板,老板做蛋饼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当蛋饼做好时,该事实行为成就,因此,此时老板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3、(1)老板将做好的蛋饼放在手中,对同学说:“同学,你的蛋饼。”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

法条援引:《合同法》第133条 合同法133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本案中,老板此时占有蛋饼,对其拥有完全的控制,且此时还没有将它交付给同学,所以,此时老板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2)同学伸手去接蛋饼,此时老板与同学各执蛋饼的一端,问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有必要吗。。。) 此时,老板与同学对该蛋饼共同共有。 (3)老板放手,同学一人抓着蛋饼,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 此时,老板已将蛋饼交付给了同学,蛋饼脱离老板的控制,同学占有该蛋饼,所以此时同学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4、老板问同学要4元,同学说:“不对,去年我来这里买只要3元。”老板说最近物价涨了,同学说:“不对,现在这附近其他的蛋饼摊上一个蛋饼也只卖3元,怎么就你的涨了,”老板说我就是涨了,你能怎么样~老板与同学争执不下。请问此时同学应付3元还是4元, 法条援引:《合同法》61、62-2条 合同法61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法62条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有效方法:初中生高效率记笔记方法和归纳整理方法

初中生高效率记笔记方法和归纳整理方法 第一部分记笔记的目的 1.记忆 记笔记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再一次加深你对内容的记忆。 古人也说“手抄一遍,胜读十遍”不是没道理的,在我们运用多种感知器官同时投入识记的效果好,而多种感知又以手到为佳。 2.复习 便于阶段复习,中考的一二轮复习等等。 笔记记下来的都是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课本浓缩后的精华,以后复习时可以加快效率。 3.理解能力 抄写耗时的同时让我们的思维慢了下来。 手写的时候,眼睛在看,大脑在想,在这样的慢频率下,你可以仔细揣摩,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注意力

课堂笔记可以防止溜号走神,集中注意。但应该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5.归纳整合能力 整理笔记可以锻炼我们对文本归纳总结能力。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内容的理解和整合。 第二部分笔记到底在记什么? 可能很多同学记笔记,都会陷入一种矛盾之中,课堂上又要记笔记,又要听课,一心真的没办法二用呀?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你可能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记笔记到底在记什么? 1.记知识点的框架 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如果没办法及时做记录,建议大家先听老师讲,然后记录老师的纲要部分和重点部分,这样可以将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其他地方课余时间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其他同学的笔记去补充,如果没懂得,正好趁下课梳理笔记时候弄懂,再巩固一遍。 2.记思维 记笔记,如果仅仅是把老师黑板上的板书抄一遍,效率会低很多。尤其是理科,可能基础的知识点倒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老师在推导某一个公式时候的思路,以及老师解题的小技巧。 3.记重难点和易错点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也很需要你对笔记的内容进行分层,将其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给标注出来,便于时刻提醒自己。 4.记补充 老师讲课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肯定还会有很多额外延伸的东西,老师的补充讲解内容、老师独创的东西(你在各种教辅以及课本上没有看到过的)、上课讲的非常经典的例题和模型、老师反复强调的点(哪怕是设直线前要考虑斜率这样的小点),这些都是是需要大家加以注意的,自然不能错过。 5.记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记笔记最好的模式就是,每一节知识点都有自己的总结,最好能梳理出有关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6.不用记什么 概念性的东西、课本上有的东西、你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都没有必要记进笔记本。但是不记进笔记本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最起码你要做个简单的标注,比如这个概念在哪本书第几页什么的。 第三部分记笔记的误区 误区1:笔记就是抄板书 记笔记不是照着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是知识点的浓缩和精华,不然直接看书更加简

教育知识与能力超详细笔记及重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辨析题)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源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最早把教和育连用。 二.教育构成要素 (一)教育者(主导) (二)受教育者(主体) (三)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三.教育的属性(辨析题)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古今不同)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历史继承性(古今相同) (2)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起源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形态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1)无阶级性、公平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 2.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教育 (2)封建社会教育 *隋唐时期科举制兴起,清朝时期废除科举制(1905年)。 (3)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b.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c.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d.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e.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3.近代社会的教育(简单题)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民法总论超好笔记 12

第一章 民法概论 <一>民法概念: 1,意义(了解). 2,调整对象(个人认为,这部分内容需要记忆和研习,因为这是学习民法的基石之一,虽然一直没出过题,但是有助于民法整体框架的搭建,我复习的时候,是按简答题的形式复习的.广大考友一定要重视,基础的基础啊,里面对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论述,如果自己总结不出来,就要绝对要熟记) 3,调整方法(了解)(分为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 4,民法的概念和基本观念:<1>,主体平等;<2>,意思自治;<3>权利本位.(此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容易出题,尤其是论述题,好象"意思自治"于04 年考 过了, 本人复习的时候是按论述题的答题套路复习的,此内容的复习切记不要局限与教材,要多加注意其他教材的论述以增加个人的理论水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论述题的答法绝非平时考试的答法可比,对考生的专业语言驾驭能力较高,里面要多加注意权利本位和意思自治,主体平等较好论述) <二>,民法的性质 本节可以说是是"出题者与考友的必争之地",本人复习的时候,注意过其他学校的民法入学试题,有很多学校的论述题对这部分内容青睐有加,西政的历年真题也考过这部分.因为这是民法理论的基本,能考出考生的理论知识! 1,民法是市民法(市民社会的概念,本人只是简单的书本了解,一直没有领会到其本质的精神是什么,所以希望大家领会的比我多一点,如果大家仅仅为了考试,教材的论述应该可以应付答题了,在这,我就不在多说!记得有道题是"论民法的市民法性质",应该是人大的,大家不要忽视对"市民法的理解") 2,民法是私法(本教材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并不透彻,我结合其他教材,把他完整如下) <1>,法学中关于公私法的划分(这是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教材有所论述) <2>,民法是私法:主体是私人;本质是权利;形 式上表现为授权性规范. <3>,强调民法私法性质的意义:确定不同的法律调整机制;确立"私法优先"对社会的意义 3,民法是权利法: 民法调整以平等为特征的市民社会关系,其立法目的在于,通过对私法的维护调动市民进行民事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决定了民法的权利性质. <1>,民法以私法神圣为重要原则; <2>,民法规范多为授权性规范; <3>,民法以权利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规范体系. 《三》,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区别 这一节的内容个人认为属与一般了解,因为,关于民法与经济法和商法还有婚姻法的关系在几年前属于理论争议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已经渐渐不在有人提起了,故本人复习的时候仅仅是做一般性了解,但是,出于防范的考虑,建议大家至少要有印象! 〈四〉,民法的渊源(如果你连这个在复习之前都不知道,那你就要在头上扎个绷带好好复习了 ) <五〉,民法的适用: 1,运用范围(了解);2,运用原则(重点掌握,虽然考题不会直接出到,但是,作为一名有志于民法研究的人,不掌握它,就象上街不穿衣服一样难堪);3,民法的解释(了解) 〈六〉民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要求大家一定要读懂,吃透,理解,并且能够很好的用自己的方式在试卷上反映出来!!

高效率学习方法及课堂笔记整理技巧

高效率学习方法及课堂笔记整理技巧 每天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各科的成绩。你知道如何支配每晚的学习时间吗? 把书读薄,其实就是总结重点、难点,认清自己薄弱环节的过程。 针对教材,提炼重点和难点。 在纸上列大纲,列大纲的时候可以将每个知识点简化为一个你自己能看懂的提示词,看到提示词能回想并复述出知识点即可。 大纲可以多列几次,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加精炼,如此反复,最终让厚厚的教材变成薄薄的几张纸。 把书读薄之后,别忘了把练习册也读薄,针对练习册和过往试卷,需重点提炼薄弱环节,就是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也需要有一个越做越薄的过程,最终做到错题本中的题目都可以不看答案和提示就做出来。 电脑里的东西如果杂乱无章地堆在C盘里,等要用的时候就会很难找,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个文件。 如果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要用的时候就特别好找,分分钟就能调取。 学习也是同理。 复习中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合并,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记忆空间井然有序。 整理的过程可以用思维导图法,就像神经网络似的,发散着画,不用管画得好看不好看。

画着画着你就能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记住并掌握它们。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小卡片。 嫌小卡片容易丢的同学可以用巴掌大的小本子代替,把零碎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写在小卡片或小本子上。 比如英文单词、常用短语、英文佳句、语文科目中要求默写的古诗文段落等等,晚上见缝插针看上两分钟,往往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巩固效果。 考前临时抱佛脚是最不靠谱的学习方法,即便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飞速忘掉。 要想提升学习效果,还得靠持续性的分散学习,各科根据掌握程度和优先等级,分别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将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一晚。 这一方法的关键就是,学习计划越细越好,每天复习哪几科的哪几块儿知识,每科复习多长时间都列好,然后尽力按计划复习,这也能避免时间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某些知识点没空复习”的尴尬。 分散复习的同时,也需注意学科交叉,就是每天别只盯着1科复习,复习1小时数学就换换脑子,去复习1小时语文,别连续复习2小时数学,避免产生厌倦心理。 估计不少孩子都有这个习惯:按课本顺序复习,从第一章开始,慢慢复习到最后一章,刚开始的复习劲头挺大,越往后越累越松懈。 但课本的设计通常都是由浅至深,开头几章简单,越到后面几章就越复杂、越综合,也越容易出现学习漏洞。 所以干嘛不从重点难点开始复习呢? 对某些科目而言,后面几章节的内容往往会牵涉到前面几章节。

周胜林《当代新闻写作》笔记和典型题详解(新闻结构形式)【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结构形式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的产生 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于电讯技术不过关,消息传递经常中断。为了把新闻中主要内容抢先发出去,记者尝试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最次要的放在消息的尾部。这种结构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2.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1)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2)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3)它的导语一般采用“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 (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 (5)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3.倒金字塔结构的长处和局限性 (1)长处 ①有利于记者快速报道新闻。记者只要对所掌握的新闻材料稍作分析,判断其主、次、轻、重,随后便可以依其重要程度顺序写作,可以很快组成一篇报道。 ②能给读者和编辑带来了方便。读者看到导语,可以把握这类新闻的精华,详略可自由掌握;编辑进行稿件压缩,可以从消息末段倒删上去,大刀阔斧地砍削后仍能保持消息的相对完整。 (2)局限性 ①比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而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富有人情味或故事性的新闻就不太适宜。 ②写这类消息时要特别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最忌互不联络,支离破碎。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 (1)时间顺序式结构的含义

时间顺序式结构,又称编年体式结构。它没有导语,只是自然而然地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事件的开端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结束是消息收尾。适合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2)时间顺序式结构的优势与局限 时间顺序式结构叙事条理清晰,现场感强;最大的缺点是一开头太平淡,不能吸引人;消息的精华部分,往往淹没在长篇叙述之中,耐心读完全文才能了解事件真相。 三、悬念式结构 (1)悬念式结构的含义 悬念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新闻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 (2)悬念式结构的优势与局限 这类结构形式适用于以戏剧性情节见长的报道,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但对于戏剧性不强的报道就失去了报道优势。 四、并列式结构 (1)并列式结构的含义 并列式结构有一个概括性导语,导语后的内容基本上是并列关系。 (2)并列式结构的优势与局限 并列式结构特别适用于那些公报式新闻、调查性新闻或经验性、总结性新闻等。这类新

民法学自考笔记(整理出来仅供参考)

第一编:民法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含义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实质意义的民法:指作为部门法的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也就是私法的全部。 狭义指在民商分立的国家商法以外的私法。 2、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以一定体例编篡的并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我国民商合一,是广义民法,我国民法通则就是形式意义的民法。 二、民法的历史沿革: 分为古代民法、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三个阶段。 1、古代民法的典型代表是罗马法。 2、近代民法是在继受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了大陆法和英美法两大法系。大陆法系推行法典化,又称民法法系,英美法以判例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又称判例法系。近代民法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为代表。 3、资本主义现代民法始于1897年公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 1923年列宁主持制定的《苏俄民法典》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 我国近代民法始于清末,1907年清政府开始制定的《大清民律草案》,1911年完成。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民法典。 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我国民事立法进入新阶段。 第二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是调整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一、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财产关系指人们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调整财产关系特点: 1、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2、一般是当事人自愿发生的。 3、受价值规律支配。等价有偿 二、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人身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属性,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是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地位平等。 2、与民事权利的享受和行使有关。 3、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并不具有经济内容。 第三节:民法的性质和任务 一、我国民法的性质: 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2、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3、民法为实体法。 4、民法为私法。也有私法公法化 二、民法的任务 1、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考研记笔记的高效方法

考研记笔记的高效方法 很多考研复习的同学都知道做笔记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同学会质疑做笔记的作用。因为很多同学都认为笔记只是教科书内容的摘抄、错题的总结,其实做笔记可并非这么简单。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内容,你会了解很多记笔记的高效方法,也会发现记笔记还不简简单单是摘录! 学会画图 科学表明,图像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力,所以学会画简单的图像,用图像记录考研知识点,既可以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率,同时还能通过图画调剂我们因为复习而产生的紧张心情。尤其是医学类考生,自己亲自去画身体结构图,记录知识点内容,可以让我们的记忆更容易,记得更牢固。总的来说,画图记忆考点,具有总结性、助记等特点,是记忆知识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记笔记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画图。 学会画表格 经过整理过的知识点,如果能以表格形式,会让我们记忆的更牢固。因为表格条分缕析、直接清晰的表现形式,同时,在做表格的同时,我们也能提高我们的总结概括能力,这可以让我们在识记知识点时,节省记忆时间,并还能提高识记知识点的效率。 学会画框架图 当我们每复习完一个章节,或是复习完整本书之后,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清晰明了,便于我们宏观掌控考点内容。我们可以写到事无巨细,也可以粗略概括,总之当你看到教科书上的文字,被我们整理成一条条知识点内容,简介、一目了然,我们随后的复习,将会更加轻松。尤其是冲刺阶段,这个知识点框架图,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点内容,节约我们的考前复习时间,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 康奈尔笔记法 如果以上的方法,你都掌握得很好的话,你还可以继续试试康奈尔笔记法,这个康奈尔笔记法,可以让你记笔记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康奈尔笔记法是由康奈尔大学的Walter Pauk博士发明的。这种记笔记的方法广泛运用于上课、读书、复习、记忆等地方。这种记笔记的方法能让你的笔记系统化,让你不知不觉参与到知识的创造中去。不仅能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还能帮助你得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首先,现在笔记本上画两条左窄右宽、上宽下窄的倒T字型线段,这样一张笔记本上的纸就被分成了三份。很多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把一张笔记本上的纸,分成三份,有什么作用吗?我们接着往下阅读,就知道它们的作用了。 其次,页面的顶部要标示出学科、章节名称,日期等内容。这样做的原因是可以让我们的笔记更加系统化,便于我们在复习阶段,随时拿出笔记本,快速检索到我们需要复习的笔记内容。 再次,右上角是记笔记的主要区域。我们在第一次记笔记时,只是用右上角这片最大的区域,根据我们的需要,记录教科书的知识点等内容。同时,无论何时,只要是重要的内容,我们就可以记录在右上角这片区域。 然后,笔记要做得简洁和整洁。我们记笔记时,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优先记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可以多尝试用着重号、符号、代号、缩写等内容。记住笔记要更多记录思考过程和框架,而不是具体内容的简单填充和罗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