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3.学科知识

大学的课程内容是从现代科学技术中依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开始由单项联系向多项联系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纵横交叉、多层次、综合性的学科体系。面对学科知识的这种发展趋势,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依据学科知识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定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扩大知识的范畴,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有步骤的教学要求,系统地组织学科知识序列。

第二,在逻辑系统内认清学科知识的基本范畴,选择有效的、对个体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这些知识比较稳定、不易老化,而且是专业学科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石,具有无可代替的性质。

第三,在准确把握各门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上,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消除学科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拒斥状态。要淡化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的知识体系;适当降低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难度,对相近的学科知识进行“削枝强干”的重新优化整合,构建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新课程体系。

4.人格取向

大学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终身学习的意识,自主创业、自立生存的能力,以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大学课程的设置,不能仅仅拘泥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知识、能力取向的基础上,应以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为目标,不断提升知识、情意、人性在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地位,确保人的整体性发展。同时,要注意设置一些隐性的课程内容,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5.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作为现代化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展示人的个性的丰富内涵,它是人们重新审视教育价值功能的主要依据之一。大学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必然要反映教育个性化的思想。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大学课程应具有三个重要功能:

一是发展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没有主体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个性的发展。

二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大学课程必须给学生以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想敢创。

三是发展人的全面性。个性的发展是依据个人的特点发展的,必须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主张每一个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发展。

除以上五个方面外,还有大学内部的其他因素,诸如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领导的管理水平,教学设施等对课程设置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交互作用,具有整体效应。

二、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大学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本国的国情和社会价值观,同时,要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有利于学习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目标具体化原则

在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上,可参照行业标准与规范,分目标、子目标则要尽可能行为化。课程开发要以目标为中心来组织展开,切忌偏离目标的具体要求,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当然目标本身必须是合理与具体的,能充分反映职业结构、岗位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等方面的需要。具体化最好的形式是数据,当代大学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取舍,要求对学生个性特征、专业特性及其匹配程度等一系列数据进行考察。课程质量的高低,需要到教师、学生那里搜集数据来加以证明。

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没有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就难以为实施课程准备充分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一些师资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的学校,没有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就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课程设置的变

化又是绝对的。影响课程的外部因素在不断变化,而新的因素又在不断增加,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试图用三至四年前制定的课程计划来指导当前的教学,显然是不近情理的,不能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程的管理者、编制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只有时刻追踪科技进步,并依据一定规范对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实质性的修订,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大学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吸纳新知识,采用新方法,不断检验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完善课程的结构和创生新的课程,使课程的设置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之中。

3.结构系统性原则

大学课程的设置过程应注意结构的系统性。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使课程设置满足方方面面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统筹安排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整体考虑课程的学时分配,形成较为科学的课时结构,力求避免内容重复,浪费课时,使设定的课程便于实施和操作,贴近课程目标。

从多门学科中选取有用、精要、必需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排列与组合,形成教材或课件,保证每一门学科自身系统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要考虑现有的条件,在资金、人员、设施、制度等方面统筹规划,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并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自身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尽量使课程系统更加完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4.内容多样化原则

大学课程形式绝不能局限于书面文字,也不能局限于图表和活动计划,还应包括录音、录像、多媒体,以及通过设计问题和任务来激发解决的愿望和活动的“动态形式”。每一种科目都应同时采用多种表达形式。

5.参与对象全员化原则

参与对象全员化的原则,就是指在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调动与大学教育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热情和智慧,构建出适应大学教学实际的、目标具体、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稳定灵活的课程体系。

参与课程设置的制作,不仅要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课程专家,而且要有院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的广大教师、管理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员的参加。事实上,对课程最有发言权的既不是学科专家,也不是课程专家,而是长期在相应职业岗位上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他们对生产技术变化情况最为了解,知道工作环境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实际要求,他们最有发言权,最具权威性。

另外,也不能忽视在校生和那些已经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做着具体工作的广大毕业生的作用。尽管在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各类人员的参与程度与作用是不同的,但在原则上,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参加。[2]不仅要参与课程设置的各个环节,而且要参与对最后的课程开发成果进行检验、评价及信息反馈。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仅靠传统的走访、座谈等调研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和相应的社会人员共同分析、共同研究,让他们成为课程开发的成员,参与各项工作。

上述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难免出现一些矛盾,还需要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通过实践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 则探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3.学科知识 大学的课程内容是从现代科学技术中依据一定的标准精选出来的。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开始由单项联系向多项联系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纵横交叉、多层次、综合性的学科体系。面对学科知识的这种发展趋势,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依据学科知识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定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扩大知识的范畴,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有步骤的教学要求,系统地组织学科知识序列。

大学数学课程设置方案(含样例)

大学数学课程设置方案 大学数学课程是针对理、工、经、管类学生开设的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需要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工具,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大学数学的教学,既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又要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理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我校从2014年实行学分制,经过几年的运行,就大学数学的课程设置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好的适应学分制,给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大学数学课程,让学生能够自主选课,我们欲就大学数学的课程进行微调,下面就每门课程的设置、层次和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并对各专业对相关课程的选择提出建议。 一、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一),主要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共80学时。建议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专业的学生选这门课。 高等数学(一)W,主要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共64学时;是高等数学(一)课程的弱化。建议相关学院合作办学专业、土木建筑学院的城市规划、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选该门课。 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 高等数学(二)A,主要包括多元函数微分,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级数,共80学时。建议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考研考数学一的专业选这门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一)(或者高等数学(一)W)和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或者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W)。 高等数学(二)AW,主要包括多元函数微分,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简介,级数,共72学时;该课程是高等数学(二)A课程的弱化。建议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专业不考研或考研不考数学的学生选该门课,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一)(或者高等数学(一)W)和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或者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W)。

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020110 国际贸易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110)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企业经济统计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外刊经贸知识选读、外贸英语写作、国际市场营销学、涉外经济法、国际运输与保险、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世界市场行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国际金融、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一)、国际商法。 020208 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08) 主考学校:福建农林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消费经济学、市场营销策划、商品流通概论、国际商务谈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毕业论文; 加考课程: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谈判与推销技巧。 020216 电子商务(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16) 主考学校:厦门大学 学习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二)、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实践)、网络营销与策划、网络营销与策划(实践)、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互联网数据库、互联网数据库(实践)、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金融(实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数量方法(二)、商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电子商务安全导论(实)、毕业论文(答辩); 加考课程: 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概论(实践)、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践)、计算机网络管理。 020229 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专业代号020229) 主考学校:集美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英语(二)、经济法概论(财经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二)、库存管理(二)、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运输管理(三)、仓储管理(二)、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毕业论文(答辩)。 050201 英语本科段(专业代号050201) 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学习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英语翻译、高级英语、口译与听力、英语写作、英美文学选读、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学科:两种内涵,一种是指学术的分类(广义)。另一种是教学科目的简称(狭义)。 ●专业:指专门职业(广义)。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专业的(狭义讲)三层涵义: 1、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学形式。 2、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课程(斯宾塞——最早提出使用课程这一概念):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即:隐性课程)。 ●课程的分类: 1、按侧重点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课程和核心课程。 3、按层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按选课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5、按课时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按内容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7、按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是课程的来源;专业是社会分工、 学科知识和课程授受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课程是学科划分和专业差异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的形成: 1、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 教科书。 ●教学计划:由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时(学 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原则(或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 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要为学生服务,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

中美中学课程设置 中美的课程设置比较,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年或两年学龄前教育,一年幼儿教育,六至八年小学教育。中等教育从七年级或九年级开始(取决于当地的初等教育是六年制或八年制),到十二年级为止。高等教育则有三种可以授予学位,分别是:两年制的社区或初级学院;四年制的本课学院;大学。我们主要研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课程,即:中学课程和小学课程。我们从这两方面来看看中美课程设置的异同。 中学课程设置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指的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安排的课程的整个范围和特征。他也可以指在既定的时间里,如一学年、一学期、四个月或一段时间里的安排的那些课程(包括讲习班、自学、实验和其他正规的教学情境)]1[。 美国课程设置于中国在课程制度和课程结构式完全不同的。 美国的中学课程,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而是由各州、各学区或者各学校自行确定,并且很多课程可以有学生自己选修,因此,是非常多样化的。 我国的中学课程,过去多年,是全国完全统一的,而且全是必修课,没有选修课,所以只有统一性,没有多样性。在新课程

改革以后,这个情况有了改变,但是具体实施情况还有待提高。 一、美国各级教育机构在确定中小学课程中的作用 美国的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的课程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也不进行管理。因为根据美国的宪法和传统,中小学有各州自行管理,联邦政府不加过问。近些年来,美国的总统和联邦教育部提出过一些教育改革的报告和意见,涉及到中小学的课程,但不具法令效力,各地不一定执行。 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总的来说,主要是有各州通过其教育局进行管理,但是各州的情况不一。有的州,如伊利诺州,只规定有中小学要学习的几门基本功课和对高中毕业所要学习的课程的最低要求,并规定几条各门学科多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这些规定都很简单,只包括学科名称(主要是英语、数学、社会、科学、体育等),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年限和几点原则性的目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内容。有的州如加利福尼亚州,除有上述规定之外,并为各门主要学科编制教学纲要,他们称之为framework,也可以叫做教育框架,内容比较具体详细,但不是硬性规定,仅供学校和教师参考,因此也有很大弹性。 有些学区,由于州里对中小学课程只有一些原则规定,学区又有一定的条件,因而就在课程管理和指导上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一般说,在课程设置上和要求上有很大的主动权,也可以说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因为州、市或学区的规定都不是硬性的,而且内容多具有弹性,给学校以很大的灵活余地。不过,学

大学部分专业课程及发展大致方向

土木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与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实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与研究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公务员、教师。 交通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工程单位、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建设与施工、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训练,掌握进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评价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交通工程、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经济与法规、交通规划、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工程、轨道交通、交通项目评价、道路工程监理、工程概预算等。 主要就业单位:交通厅、交通局、工程局、路桥公司、公路局、交通勘测设计院、交通规划单位、工程咨询公司、财政局(工程概预算审核)、公交公司、各类学校、公安交通管理局。 英语 1、英语语言学方向,主要是研究语言的结构、性质等,一般会细分为语义学、 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分别具体是什么内容,这里无法细说。 2、文学方向,包括你提到的文学与文学批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细分。 3、翻译方向,这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 4、外语教育方向。包括二语习得,外语教学等等不同名称,其实都一样,强调 研究语言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包括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是个交叉

大学课程分类

大学课程分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大学课程分类 一、必修课 1、公共基础必修课——这是每个大学都要学习的课程,也要求必须通过的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有体育、军事理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思想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是相对每个不同专业的来说的,顾名思义,这是每个专业深入学习研究前的基础入门课程,就像是建造房子的基础,可谓是重中之重。在这里例举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来举例说明,主要有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线性代数B、概率统计D、大学物理C、测量学、大学物理实验C、工程力学。 3、学科基础限定选修课——这是对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的补充,让你进一步的了解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后面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定选修课学习的准备课程,让你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学习后面的东西。在这里也例举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限定选修课来举例说明,主要有土木工程概论、CAD基础、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 4、专业必修课——顾名思义,这就是整个大学专业学习的核心知识,是重中之重的课程,你必须学精,学好了,对你以后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课程会告诉你以后干活怎么干,事做的对不对的课程。在这里也例举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来举例说明,主要有工程力学、混凝土结构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结构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施工。

企业文化大学生对所在专业及所学课程满意度

大学生对所在专业及所学课程满意度调查 分析报告 组长:组员:

目录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目的 (1) 三、调查概况 (1) 四、调查结果 (2) 五、调查结果分析 (7) 六、所得结论 (8) 七、实际影响大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不满的原因 (8) 八、解决方案 (10) 九、提出建议 (11) 十、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14) 十一、意见与思考 (15)

【摘要】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的工作方向。而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则体现出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在社会上的价值。然而现代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满意,甚至出现抵触现象。导致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很多,要有学生对选择专业的原因,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对所选专业和课程的了解情况等。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情况,我们对XX大学、XXXX学院和XXXX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总体基本满意,填报专业不科学;选择专业趋热避冷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一些建议,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专业满意度大学生就业原因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今中国,随着教育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教育资源告急,教育质量令人堪忧,各种新专业也层出不穷,他们是否真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习他们的大学生看法又如何。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有“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已接近14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对所读专业无兴趣,甚至出现厌倦和抵制。专业性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大学生的专业定向问题提前到了当初高考志愿填报甚至更早的“偏文”还是“偏理”的选择之时。一般来说,选择时通常考虑高考分数与填报志愿的分数要求,毕业后的就问题以及所填报专业在目前的热门程度等因素,相对于学生本人的志愿,则考虑较少。加上对专业性质理解错误,以及把考大学当成了一个考生奋斗了十余年的最终目标,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甚至来不及对结果认真思考或做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这些情况下,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专业学习与个人志向的矛盾就显露出来。 二、调查目的 专业满意度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的今后的就业情况,此次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搜集南昌市各高校的大学生对现今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和对今后就业是否有用,对所开课程是否满意以及有何意见和建议的资料,反馈给校方或教育部门,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三、调查概况 1、调查人员 组长李莹 组员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美国知名大学本科“操作系统”课程设置情况的对比和分析

美国知名大学本科“操作系统”课程设置情况的对比和分析 摘要:我国的“操作系统”课程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课程的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研究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几所著名大学的本科“操作系统”课程的课程内容、实验设置两个方面的情况,以图促进我国的“操作系统”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操作系统”课程;课程内容;实验设置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操作系统作为最重要的软件部件之一,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因此,有关“操作系统”课程的设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操作系统”课程需要为后续课程提供足够的知识基础,也必须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全局观,拓广他们对计算机的系统化视野。 我们对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的“操作系统”课程进行了跟踪和分析,了解他们对于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教学情况,分析他们对于操作系统相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方法,比较他们与我们国内大学“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差异,吸收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以图改进我们的课程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我们主要通过Internet调查了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和UC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威望的美国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的“操作系统”课程参见表1。 这些课程中有相当的部分是研究生课程,我们仅仅针对其中的本科课程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其中的教学内容、实验设置两个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如何正确对待大学课程

如何正确对待大学课程 众所周知,大学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与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小学中学存在着许多差异,而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的大学课程才能得心应手呢?这就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了,接下来,笔者便列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正在拿着课表不知所措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 学习兴趣。 培养专业意识、专业兴趣、专业化地选择学习内容是大学学习的最基本要求,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得了的。比如学习文学的同学,有多少人在多大程度上是以文学专业———文学鉴赏、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专业化的角度在读书和讨论问题?有一些同学显然还是把读书的范围、读书的层次、读书的兴趣停留在中学阶段,或等同于非专业同学读书的层面。我们应该时时记住我们是学什么专业的,应该有不断的超越。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课,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把专业课学好。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的结合。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学习专业课不能局限于课堂授课和学校考试的范围,而应该从各方面加深钻研。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你打算将来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那就一定要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掌握比别人扎实深刻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创新,你才能在日后激烈的工作竞争中占据优势。 二、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间接的实用价值,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他们通常学习目的不明,目标不清,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他们或许愿意听,有兴趣学;而若是老师讲得中规中矩,他们的心思自然也就不在课堂之上。即使是前者,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主要是直接学习兴趣,而且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只限于上课听讲,把听课当成了一种享受或是对专业课的调剂。 因此,大学新生要端正对公共课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努力把学习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公共课虽然不像专业课那样研究方向比较明显、与所学专业贴合,但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就拿让大多数同学头疼的高数来说,有人调侃“大学里有一棵树,叫做高‘数’,树上挂了很多人”,可见,这高数确实难为了很多人。但是,我们却不能不学,因为它确实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与逻辑能力的,是很多学科以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还有其他许多实用性强的公共课(例如外语),我们要当成专业课来学习,这些课程的价值以后会更显现出来。 三、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的现象。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前言 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 注释: ※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 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 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 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4.0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 https://www.sodocs.net/doc/475266959.html,/ 一年级秋季学期 数学分析(I)(必)5.0 数学分析(I)习题(必)0.0 高等代数(I)(必)5.0 高等代数(I)习题(必)0.0 几何学(必)5.0 几何学习题(必)0.0 一年级春季学期 数学分析(II)(必)5.0

国内开设房地产专业高校及其课程设置

国内开设房地产专业高校及其课程设置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中外合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房地产理论功底、熟悉国内与国际房地产法规制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策划及房地产评估等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房地产金融、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概预算、抵押市场、城市规划等。毕业生适合在房地产领域的项目论证、可行性分析、中介咨询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在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银行、投资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房地产估价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外企事业单位工作。 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及房地产学院:房地产系(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房地产系开设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建设与房地产法规、现代企业管理、房地产经济、市场营销、资本运作,财务管理、房地产经营、项目管理等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接受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的专业基本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房地产领域从事项目开发、市场研究、战略策划、产品研发、项目融资、项目评估、建设管理、营销推广、企业管理及物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工作。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项目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法规、房地产经济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设计、技术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工程估价与成本控制、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项目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房地产项目投资与融资、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区域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运营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消费心理学、住宅产品开发与设计、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 毕业生主要从业领域:建筑、房地产、工程设计、工程咨询、房地产咨询、工程造价管理、金融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等部门。 沈阳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基本知识和土木工程技术,在房地产领域从事项目策划与决策,在工程投融资领域、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在工程造价领域以及在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管理领域中从事具体操作和进行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2、培养规格: 专业采取“三明治”教学模式(即:校内教学3+校外实践0.5+毕业设计0.5)。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系统掌握房地产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系统掌握房地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并具备房地产项目开发、房地产经

大学课程设置及知识结构介绍

大学课程设置及知识结构介绍 联系地址:张掖市河西学院机电学院机电系3班 邮政编码:740000 联系电话:0551-5(宿舍) E-mail: 专业99级学员历年成绩表

河西学院考试办公室河西学院 ___2013__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院就业指导办公室 院系简介 学院简介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是由原物理系和机电工程系合并,于2010年12月经学校批准设立的二级学院。学院内设基础物理教研室、理论物理教研室、基础电子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电气工程教研室、机械工程教研室、测控与自动化教研室、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现开办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和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技术等3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学

生1423人;现有教职工64人(不含兼任教师),其中专、兼任教师共55人,教师队伍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讲师29人,助教6人,高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教师36 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高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82%。学院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已建设《电磁学》、《量子力学》、《电机学》3门校级精品课程和《理论力学》、《中学物理教学法》2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部;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获奖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 现任领导 书记:史军教授院长:刘振来教授副书记:盛学明副院长:韩正海副教授副院长:张静副教授副院长:罗均华教授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科)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主要从事工厂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及楼宇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工厂供电、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检测与传感、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单片机技术、高电压技术等。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科)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技开发、科技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电路、微机原理等。 3.物理学专业(师范类)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主干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 张忠华 江苏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 [摘要]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 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 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 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 教学时数的1/3为宜。 大学;课程;课程设置;大学课程改革 G642A1672-0717(2011)06-0030-05 2011-11-2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现代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B-a/ 2009/01/007) 张忠华(1963-),男,山东菏泽人,江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道德教育研究。

教学虚实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96:99-103. @@[2]王伟廉.中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造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有色金属 高教研究,1997(4):56-60. @@[3]胡建华.中国大学课程体系改革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7(3):76-81. @@[4]刘志鹏.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卷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6:314. @@[5]赵卿敏.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回顾 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0(3):20-23. @@[6]张红霞,曲铭峰.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差异及启 示——基于全国72所高校的问J卷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07 (4):20-24. @@[7]胡弼成.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25. @@[8]陈明.中美综合性大学课程体系特色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8(10):110-111. @@[9]陈彩燕.当代英国大学课程改革与启示[J].高教探索,2010(2):65 -69. @@[10][苏]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 教育科学山版社,1983:179. @@[11]钟金霞.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政策分析及思考[D].长沙:国防科 学技术大学,2004 :11. On Three Problems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ZHANG Zhong-hua

10专业知识领域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3.10专业知识领域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从课程的主要内容角度,阐述最多2门课程对一个知识领域的支撑,表中的课程必须是表 3.8中列出的课程。 专业代码及名称:130502-视觉传达设计 高校代码及名称:13418-江西服装学院 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知识领域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摘要(课程的主要内容、 要求及目标) 说明(可 缺省) 视觉传达设计基础造型基础 1、课程主要内容 造型基础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造型的结构表达、造型的特写式表达、造型的空间表达、造型的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各部分内容对应不同的实训任务。 2、课程要求及目标 通过基础造型课程的学习,掌握造型的基本原理、造型分析与表现的方法,提升造型、审美、创意等方面的设计素养,培养学生对造型的观察、分析、表现和主观表达的综合能力;同时结合色彩、材料等元素的综合表现和实践运用活动,研究色彩的归纳、整合规律,了解色彩、材料

对造型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掌握色彩造型的概括、归纳方法,提高学生对形色的塑造能力,为开发学生的造型思维与创造能力奠定基础,最终使学生达到能够运用造型语言自由表达其设计构想的目的。 二维设计基础 1、课程主要内容 二维设计基础的造型能力的培养,设计思维、设计过程在二维平面设计课程中进行养成。让二维形态信息与复杂文化内容重新进行有机的纵向与横向的架构。 2、课程要求及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是学生掌握二维形态的构成法则、了解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与构成方式。了解二维设计构成的目的与作用,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同时结合多种造型表现形式去进行从平面基础到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创作的升华。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编码:10155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内容有: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数据的抽象和封装,继承性,多态性;2.C++源程序的构成,C++在非面向对象方面的一些新的扩展;3.类和对象;4.派生类与继承;5.多态性等。 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陈维兴林小茶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编码:102060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工程原理,内容有:1.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2.可行性研究;3.需求分析;4.总体设计;5.详细设计;6.编码;7.软件测试;8.维护;9.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10.面向对象分析;11.面向对象设计;12.面向对象的实现等 教材:《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张海藩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课程编码:10146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离散数学原理,内容有:1.集合论:集合、关系、映射;2.图的基本概念、图的遍历、平面图、有向图;3.代数系统:代数结构,概念、性质、运算,半群、独异点、群与子群,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同态与同构、环;4.数理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 教材:《离散数学》第一版郭希娟主编吉林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离散数学》赵树春辽宁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编码:10148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有:1.计算机系统概论;2.数据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3.计算机的逻辑部件;4.运算器;5.指令系统;6.中央处理器部件(CPU);7.存储系统;8.辅助存储器;9.输入输出设备;10.输入输出系统;11.计算机系统等。 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二版)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白中英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课程编码:10205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常用开发工具,内容有:1.C语言概述;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4.逻辑运算和判断选取控制;5.循环控制;6.数组;7.函数;8.编译预处理;9.指针;10.结构体与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