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静电现象作业1

静电现象作业1

静电现象作业1

一、选择题

1.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9 C D.1.6×10-19 C

2.某同学在研究电容式充放电实验时。充满电量的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同时将一个包裹有铝箔纸的乒乓球放入其中,发现乒乓小球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你觉

得小球的运动状态应该是( )

A.被吸到一侧的极板上不动B.处于中间位置不动

C.一直在两极板间来回撞击D.沿绳子方向弹回

3.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4.如图所示,是某验电器的结构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张开过程,金属箔带的电荷量增加

B.金属箔张开过程,金属箔带的电荷量减少

C.两金属箔张开,说明金属盘带正电

D.两片金属箔张开时,可能带异种电荷

5.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②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③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

④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

6.如图所示,一块有机玻璃板和一声塑料板,手持有机玻璃棒用力快速摩擦两板后分开;接着将塑料板插入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中,没有接触金属球,发现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然后抽回塑料板,再将有机玻璃板和塑料板互相平行但不接触,同

时插入空心金属球,仍没有接触金属球,发现金属箔片没有张开,

如图所示.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板摩擦后带电说明创造了新的电荷

B.图2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发生了电磁感应

C.图2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板上电荷转移到箔片上

D.图3验电器箔片没有张开是因为两板带等量异种电荷

7.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

A.头发散失了水分后变得坚硬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使头发膨胀

D.梳子的机械分离作用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

8.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

科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不符合

...史实的是:( )

A.开普勒研究了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B.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C.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D.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9.(多选)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B.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的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D.一个物体带1.6×10?9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010个电子的缘故

10.(多选)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小球,表面镀有金属薄膜,由于电荷的相互作

用而靠近或远离,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乙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D.甲图中两球至多有一个带电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两个互相接触的导体A和B不带电,现将带正电的导体C靠近A端放置,

三者均有绝缘支架。请判断A、B带电情况如何

①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C,则A,B;

②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则A,B。

12.如图所示,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B的金属箔张开,

这时金属箔带________电;若在带电棒A移开前,用手摸一下验电器的小球后离开,

然后移开A,这时B的金属箔也能张开,它带________电.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最小的电荷量是1.6×10-19C,我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或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由于2.4×10-19C不是1.6×10-19C的整数倍,故A不可能;6.4×10-19C是1.6×10-19C的4倍,故B可能;1.6×10-19C是1.6×10-19C的1倍,故CD可能;本题选择不可能的,故选A。

点睛:本题就是对元电荷概念的考查,知道任何物体的带电量都是元电荷或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可解决本题.

2.C

【解析】乒乓小球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以小球向右摆动为例,当小球向右摆动与右板接触带上负电,然后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知小球向左运动当运动到左板后小球上带的负电荷先与左极板正电荷中和后,再带上正电荷,然后再次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小球向右摆动,然后周而复始,故C正确;

故选C

3.D

【解析】

A、任何物体内部总有正负电荷,不带电是因为它呈现了电中性,故A错误;

B、物体带电可有是有多余的电了或失去电子,故B错误;

C、电荷是不能被创生的,故C错误;

D、物体带电是因为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故带电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D。

【点睛】任何物体内部总有正负电荷,不带电是因为它呈现了电中性,物体带电是因为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故带电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4.A

【解析】验电器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金属箔带上了同种电荷,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在张开的过程中金属箔带的电荷量增加,而验电器只能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不能说明是哪种电荷,故也不能说明金属盘带哪种电荷,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B

【解析】①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

移.故①错误;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②正确;③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个部分,故③正确;④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故④错误.故选B.

【点睛】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6.D

【解析】摩擦是由于电荷发生了转移产生了电,并没有产生新电荷,图2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发生静电感应,图3验电器箔片没有张开是因为两板带等量异种电荷,故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7.B

【解析】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与梳子摩擦而起电;由于头发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越蓬松.故选B.

点睛:此题不仅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并且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会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8.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的开普勒研究了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提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正确的;C中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也是正确的;D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也是正确的;只有B中牛顿并没有测出引力常量G的数值,故B 是不符合史实的,故选B。

考点:物理学史。

9.BCD

【解析】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A错误,B正确;物体的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选项C正确;一个物体带1.6×10-9 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

1.6×10?9

=1010个电子的缘故,选项D正确;故选BCD.

1.6×10?19

10.BC

【解析】题目中的小球都是镀有金属薄膜的轻质小球,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可以判断出现乙图的现象,即两个带异种电荷的小球,或一个小球带电而另一个小球不带电;两个小球由于相互排斥而出现甲图中的现象,则必须都带电且是同种电荷。故选BC。

11.①负电正电②不带电, 不带电

【解析】

试题分析:①靠近后,A端感应出负电荷,B端感应出正电荷②先将C移走后AB两部分又中和,对外不显电性

考点:考查感应起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感应起电特点即可

12.正;负

【解析】试题分析:导体内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重新分布,导体两端出现等量正负感应电荷的现象叫做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带电体上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发生了分离,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只有导体上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

解:(1)用带正电的绝缘棒A去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B,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导体)两端出现等量正负感应电荷,近端的电荷的电性与A相反,带负电;远端的金属箔片电荷与A的电性相同,带正电荷;

(2)由于人和地球都是导体,用手指瞬间接触金属球B时,人、地球和验电器构成一个整体,在带正电荷的棒A的影响下发生静电感应,近端带负电,金属箔不带电;移开手指后,验电器上的负电荷不会再改变,故验电器带负电,再移开棒A后,验电器上的负电荷不会再改变,金属箔片上此时也带负电.

故答案为:正电;负电

【点评】感应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荷,而是导体上的自由电荷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从而使导体两端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且符合近端所带电荷的电性与引起静电感应的带电体的电性相反,而远端相同的规律.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泡沫、吸管、静电章鱼、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实验一:体验静电现象,认识电荷 1.小组实验:用摩擦过的实验器材,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2.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二、电荷性质 1.实验二:两个带电物体相接触 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同一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静电场部分习题及答案(1)

静电场部分习题 一 选择题 1.在坐标原点放一正电荷Q ,它在P 点(x =+1,y =0)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现在,另外 有一个负电荷-2Q ,试问应将它放在什么位置才能使P 点的电场强度等于零 (A) x 轴上x >1. (B) x 轴上00. (E) y 轴上y <0. [C ] 2有两个电荷都是+q 的点电荷,相距为2a .今以左边的点电荷所在处为球心,以a 为半径作一球形高斯面 . 在球面上取两块相等的小面积S 1和S 2,其位置如图所示. 设通 过S 1和S 2的电场强度通量分别为φ1和φ2,通过整个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φS ,则 (A) φ1>φ2φS =q /ε0. (B) φ1<φ2,φS =2q /ε0. (C) φ1=φ2,φS =q /ε0. (D) φ1<φ2,φS =q / ε0. [ D ] x 3 如图所示,边长为 m 的正三角形abc ,在顶点a 处有一电荷为10-8 C 的正点电荷, 顶点b 处有一电荷为-10-8 C 的负点电荷,则顶点c 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 和电势U 为: ( =9×109 N m /C 2 ) (A) E =0,U =0. (B) E =1000 V/m ,U =0. (C) E =1000 V/m ,U =600 V . (D) E =2000 V/m ,U =600 V . [ B ]

4. 点电荷-q位于圆心O处,A、B、C、D为同一圆周上的四点,如图所示.现将一试验电荷从A点分别移动到B、C、D各点,则 (A) 从A到B,电场力作功最大. (B) 从A到C,电场力作功最大. (C) 从A到D,电场力作功最大. (D) 从A到各点,电场力作功相等.[ D ] A 5 一导体球外充满相对介电常量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若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δ为 (A) ε 0 E. (B) ε 0εr E. (C) ε r E. (D) (ε 0εr-ε 0)E.[ B ] 6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然后在两极板间充满某种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则电场强度的大小E、电容C、电压U、电场能量W四个量各自与充入介质前相比较,增大(↑)或减小(↓)的情形为 (A) E↑,C↑,U↑,W↑. (B) E↓,C↑,U↓,W↓. (C) E↓,C↑,U↑,W↓. (D) E↑,C↓,U↓,W↑.[ B ] 7 一个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出发经C点运动到B点,其运动轨道如图所示。已知质点运动的速率是增加的,下面关于C点场强方向的四个图示中正确的是:(D)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科学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练习题 教科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人造纤维比棉纤维更容易沾上灰尘,其原因是( ) A.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吸引灰尘 B.人造纤维的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 C.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 D.人造纤维的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 答案:D 解析:由于人造纤维比棉纤维的绝缘性好,所以人在工作、生活中因为衣物间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荷在人造纤维上更容易积累,据电荷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特点知,人造纤维更容易吸引灰尘,所以D项正确. 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的总量增加了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能够被创造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答案:C 3.专门用来运输柴油、汽油的油罐车,在尾部都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对它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铁链与路面摩擦产生静电,使油罐车积累一定的静电荷

B.让铁链发出声音,以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 C.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罐体上的静电通过铁链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D.由于罐体与油摩擦产生了静电,铁链将油的静电导入大地,从而避免了火花放电 答案:C 4.下列关于静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植绒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绒毛吸附在底料上 B.复印机是利用异种电荷相吸引而使碳粉吸附在纸上 C.电疗针灸是静电在医学上的应用 D.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避免静电对飞机造成危害 答案:ABD 避雷针模拟实验 5.如图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接高压电源的正极,金属板N接负极.金属板N上有两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A.A金属柱

静电场作业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静电场作业 一、填空题 1. 一均匀带正电的空心橡皮球,在维持球状吹大的过程中,球内任意点的场强 不变 。球内任意点的电势 变小 。始终在球外任意点的电势 不变 。(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 2.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 ,带电量为 +Q 的均匀带电球面。今在球面上挖掉很小一块面积△S ,则球心处的 电场强度E = 。 解:电荷面密度 3. 点电荷q 1、q 2、q 3和q 4在真空中的分布如图所示。S 为闭合曲面, 则通过该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 。 0 4 2εq q + 解:高斯定理 ;其中 为S 闭合面内所包围的所有电荷的代数和 4. 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每个顶点处有一个点电荷 +q ,取无限远处 作为电势零点,则正六边形中心O 点电势为 V 。 a q 023πε 解:O 点电势为6个点电荷电势之和。每个q 产生的电势为 q +q 2 041 r Q E ?=πε0 =E (r > R 球外) (r < R 球内) 均匀带电 球面 r Q U ?=041 πεR Q U ?=041 πεs 2 4R Q πσ= 2 4R s Q q π?= ∴4 022 022*******R s Q R R s Q r q E εππεππε?=??==4 0216R s Q επ?0 εφ∑?= ?=i S q S d E ρρ∑i q a q r q U 0044πεπε= = a q a q U o 002364πεπε= ?= ∴

5. 两点电荷等量异号,相距为a ,电量为q ,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E = 。 2 02a q πε 解: 6. 电量为-5.0×10-9 C 的试验电荷放在电场中某点时,受到20.0×10-9 N 的向下的力,则该点的电场强度 大小为 4 N/C 。 解:由电场强度定义知, 7. 一半径为R 的带有一缺口的细圆环,缺口长度为d (d << R ),环上均匀 带正电,总电量为q ,如图所示,则圆心O 处的场强大小E =__________ __。 ) 2(420d R R qd -ππε 解:根据圆环中心E=0可知,相当于缺口处对应电荷在O 点处产生的电场 电荷线密度为 ; 缺口处电荷 8. 如图所示,将一电量为-Q 的试验电荷从一对等量异号点电荷连线的中点 O 处,沿任意路径移到无穷远处,则电场力对它作功为 0 J 。 解: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可求 其中 d -Q O q +q -?E 2 a 2 a 2 02 022422a q a q E E q πεπε= ? ? ? ??? ==+4 ==q F E d R q -= πλ2d d R q q ?-='π2) 2(4412420202 0d R R qd R d R qd R q E -= ?-= '= ππεπεππε) (∞-=U U q A O ; 0=∞U ; 04400=+ -= r q r q U o πεπε0 )(=--=∴∞U U Q A O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接下来交流学生知道的静电现象。使学生们感受到静电存在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自身在内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学生尚不具备原子结构的知识,教材中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对静电的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教材到这里其实是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 教材接下来通过对两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推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羊毛制品或头发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 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面学习电流的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让电荷持续地流动起来就会产生电流,“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而要使电荷持续地流动必须有供电荷流动的通道——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 二、学情分析: 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会听到啪啪的响声,夜晚甚至可以看到电火花;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而又概括的。这些认识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完整)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静电现象

一次备课时间:20180302 一次主备教师:韩水金 使用时间:二次备课时间:二次备课教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三、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PPT。 四、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

静电场作业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静电场作业 一、填空题 1. 一均匀带正电的空心橡皮球,在维持球状吹大的过程中,球内任意点的场强 不变 。球内任意点的电势 变小 。始终在球外任意点的电势 不变 。(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 2.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 ,带电量为 +Q 的均匀带电球面。今在球面上挖掉很小一块面积△S ,则球心 处的电场强度E = 。 解:电荷面密度 3. 点电荷q 1、q 2、q 3和q 4在真空中的分布如图所示。S 为闭合曲面, 则通过该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 。 4 2εq q + 解:高斯定理 ;其中 为S 闭合面内所包围的所有电荷的代数和 4. 边长为a 的正六边形每个顶点处有一个点电荷 +q ,取无限远处 作为电势零点,则正六边形中心O 点电势为 V 。 a q 023πε 解:O 点电势为6个点电荷电势之和。每个q 产生的电势为 +2 041 r Q E ?=πε0 =E (r > R 球 (r < R 球 均匀带 电 球面 r Q U ?=041 πεR Q U ? =041 πεs 2 4R Q πσ= 2 4R s Q q π?= ∴4 022 022*******R s Q R R s Q r q E εππεππε?=??==4 0216R s Q επ?0 εφ∑? = ?=i S q S d E ∑i q a q r q U 0044πεπε= = q q U o 36= ?= ∴

5. 两点电荷等量异号,相距为a ,电量为q ,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E = 。 2 02a q πε 解: 6. 电量为-×10-9 C 的试验电荷放在电场中某点时,受到×10-9 N 的向下的力,则该点的电场强度 大小为 4 N/C 。 解:由电场强度定义知, 7. 一半径为R 的带有一缺口的细圆环,缺口长度为d (d << R ),环上均匀 带正电,总电量为q ,如图所示,则圆心O 处的场强大小E =__________ __。 ) 2(420d R R qd -ππε 解:根据圆环中心E=0可知,相当于缺口处对应电荷在O 点处产生的电场 电荷线密度为 ; 缺口处电荷 8. 如图所示,将一电量为-Q 的试验电荷从一对等量异号点电荷连线的中点 O 处,沿任意路径移到无穷远处,则电场力对它作功为 0 J 。 解: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可求 其中 d + - O q +q -?E 2 a 2 a 2 02 022422a q a q E E q πεπε= ? ? ? ??? ==+4 ==q F E d R q -=πλ2d d R q q ?-='π2) 2(4412420202 0d R R qd R d R qd R q E -= ?-= '=ππεπεππε) (∞-=U U q A O ; 0=∞U ; 04400=+ -= r q r q U o πεπε0 )(=--=∴∞U U Q A O

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具: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课件 教学目的: 1、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一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打算用手里拿着的漂亮小气球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不想看呀?生:想看! 师:小气球与纸片接触,很显然不能将纸片吸起来。那么,我把小气球在头上摩擦几下再与纸片接触,同学们注意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纸片被吸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靠近碎纸屑,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过的塑料梳子能吸起碎纸屑。 实验2:用梳过头发的干燥梳子再次靠近头发,你发现了什么? 生:头发飘起来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塑料梳子经过摩擦,产生静电,就把纸屑和头发吸起来了。 师:你还见过那些类似的现象呢?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文具、书本、头发、桌椅、衣服等)通过摩擦等方式体验静电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自己体验的静电现象:你用了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现象? 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 小结: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静电现象不是通过摩擦产生的,比如:电视屏幕带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三)认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认识电荷 师:我们找到也看到了这么多的静电现象,同学们不觉得奇怪么?既然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出示课件:正电荷和负电荷 讲解:物质同时具备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就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出示课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 讲解:当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了梳子上,梳子有了多余的电荷显负电;头发因缺少电荷而显正电。 2、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一: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 师: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气球带负电,头发应该带什么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选修1-1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解释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知道避雷的方法,了解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荷及电荷的性质,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学生的障碍:对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够举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知道火花放电、接地放电和尖端放电,了解雷电的危害和益处以及避雷方法。 (3)了解静电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及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难点:尖端放电和避雷原理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主动探究、相互协作 【教学准备】 起电机、导线、验电器2个、带绝缘棒的金属杆、异型导体、气球【教学过程】

1.雷电是“天然肥料” 雷电产生的高温促使空气中的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化物,随雨水降至地面,成为天然的氮肥。 2.雷电能“修复”大气层 闪电产生的臭氧留在大气中,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静电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我们要加以利用,缺点我们要努力去防止,才能让经典最大程度的为人类造福。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静电除尘。教师展示静电除尘电路图,讲解静电除尘原理。 2.静电喷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静电喷漆的原理及优点,播放宝马工厂静电喷漆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静电喷漆的特点及优势。 3.静电复印。教师讲解复印机工作原理。 课上老师就简单介绍静电的这三方面的应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搜集静电的应用,与同学交流。 静电的防止: 1.手术台上静电会引起麻醉剂爆炸,伤害医生和病人。 2.煤矿中静电会引起瓦斯爆炸,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3.电视屏幕的静电会吸引空气中的灰尘。 4.长期过量的静电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习题训练 1.如图所示,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总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A.发出声音,引起路人注意 B.减缓车速,保证行车安全 C.把静电引入大地,避免因放电引起爆炸 D.与地面发生摩擦,在运输车上积累电荷了解,记忆。 理解,整理笔 记。 做题,答题, 并讲解题目。 本节课的知 识点记忆。 直观感受静 电的应用, 了解原理。 知道哪些实 例是静电的 应用,哪些 实例是静电 的防止。会 解释简单的 静电的应用 和防止。 试着用学过 的知识解 题。

静电场作业含答案.doc

班级 姓名 学号 静电场作业 一、填空题 1. 一均匀带正电的空心橡皮球,在维持球状吹大的过程中,球内任意点的场强 不变 。球内任意点 的电势 变小。始终在球外任意点的电势 不变。(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 1 Q 1 Q E r 2 U r ( r > R 球外) 均匀带电 4 4 球面 1 Q E 0 ( r <R 球内) U R 4 0 2.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 R ,带电量为 +Q 的均匀带电球面。今在球面上挖掉很小一块面积△ S ,则球心处的 电场强度 E = 。 Q s Q 16 2 0R 4 s Q s 解:电荷面密度 4 R 2 q ? 4 R 2 q Q s 1 Q s E 2 4 R 2 4 0 R 2 16 2 0 R 4 4 0 r q 1 q 3 3. 点电荷 q 1 、q 2、 q 3 和 q 4 在真空中的分布如图所示。 S 为闭合曲面, q 4 q 2 q 4 q 2 则通过该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 。 S q i 解:高斯定理 E dS ;其中 q i 为 S 闭合面内所包围的所有电荷的代数和 S 4. 边长为 a 的正六边形每个顶点处有一个点电荷 +q ,取无限远处 +q +q 3q +q +q 作为电势零点,则正六边形中心 O 点电势为 V 。 O 2 a +q +q 解: O 点电势为 6 个点电荷电势之和。每个 q 产生的电势为 U q q 4 0 r 4 a U o q 6 3q 4 a 2 a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放电现象 问题:什么是放电现象?有哪些种类? 带电物体失去电荷的现象叫做放电.常见的放电现象有以下几种: 1.接地放电 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如果导体带正电,实际上是自由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这等效于正电荷从导体流向大地。) 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积累,这时接地是一项有效措施. 2.火花放电 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靠得很近时,强大的电场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干燥的冬天,身穿毛衣和化纤衣服,长时间走路之后,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累静电荷.这时如果手指靠近金属物品,你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痛感。这就是火花放电引起的.如果事先拿一把钥匙,让钥匙的尖端靠近其他金属体,就会避免疼痛.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试一试,在钥匙尖端靠近金属体的时候,不但会听到响声,还会看到火花. 在一些工厂或实验室里,存在大量易燃气体,工作人员要穿一种特制的鞋,这种鞋的导电性能很好,能够将电荷导入大地,避免电荷在人体上的积累,以免产生火花放电,引起火灾. 二.雷电和避雷 问题雷电属于哪一种放电现象?电荷分布与放电的关系? 1.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由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气就可以导电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叫做正离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尖端放电在技术上有重要意义.高压输电导线和高压设备的金属元件,表面要很光滑,为的是避免因尖端放电而损失电能或造成事故。 2. 闪电 带电云层之间或带电云层和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闪电的放电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这就是雷击。 为了避免雷击,人们设计了避雷针.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装在建筑物的顶端,用粗导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相连,以保持与大地的良好接触.当带电云层接近时,大地中的异种电荷被吸引到避雷针的尖端,并由于尖端放电而释放到空气中,与云层中的电荷中和,达到避雷的目的. 闪电也有积极的意义.闪电产生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和氧化合,随雨水降至地面形成硝酸盐.这些硝酸盐是天然的氮肥.闪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原始生命起源于有机物分子,有一种生命起源学说把最初有机物分子的产生也归功于闪电. 三.静电的防止和应用 静电有哪些表现?危害?怎么防止?应用?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我们常会遭到静电的“骚扰”:早上梳头时,头发会越梳越乱,甚至立起来;脱衣服时,常会噼啪作响,还伴有蓝光;摸门把手、拉铝合金窗户,甚至开水龙头时,手都会感到电击似的刺痛。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新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多见的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多余的电荷如果在一个物体上静止不动的话,就会产生静电现象,如果电荷沿着导线定向移动,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本课一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梳过干涸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和观察用梳过干涸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这些生活中多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接下来交流学生知道的静电现象。使学生们感受到静电存在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自身在内的生物体和非生物体。 第二部分:认识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学生尚不具备原子结构的知识,教材中以资料的形式呈现,对静电的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教材到这里其实是完成了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 教材接下来通过两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推理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分别系在约1米长的线绳上,并让它们紧挨着挂起来。用头发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三部分:初步认识电流 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是后面学习电流的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让电荷持续地流动起来就会产生电流,“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而要使电荷持续地流动必须有供电荷流动的通道——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 二、学情分析: 用塑料梳子梳干涸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动;在干涸的季节脱毛衣,会听到啪啪声;在干涸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 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都会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用的活动。 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而又概括的。这些认识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能够流动起来并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高中物理静电场经典习题30道 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4?山东模拟)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 、b 和c 分别位于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 、b 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 ,c 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 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 D c 的轴线上有a 、b 、 d 三个点,a 和b 、b 和c 、c 和d 间的距离均为R ,在a 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 (q >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 为静电力常量)( ) D 系数均为k 0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l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 ) ﹣ 个小球,在力F 的作用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甲、乙两球之间的距离r 为( ) D

7.(2015?山东模拟)如图甲所示,Q1、Q2为两个被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1带负电,a、b两点在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点开始经b点向远处运动(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a、v b,其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8.(2015?上海二模)下列选项中的各圆环大小相同,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且电荷均匀分布,各圆环间 D 12 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其中P点电势最低,且AP>BP,则() 以下各量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11.(2015?丰台区模拟)如图所示,将一个电荷量为1.0×10C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2.4×10﹣6J.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时速度恰好为零,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带电粒子经过A点飞向B点,径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实线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四年级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碎纸屑、玻璃棒、橡胶棒、尺子、丝绸、毛皮、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科学小实验引入: 实验步骤: (1)手拿塑料梳子靠近碎纸片,观察现象。 (2)梳子在头发上梳几下,再接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3)把刚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讨论:你看到什么?谁能解释一下? 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下雨前天空的闪电、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接触电视机屏幕有突然触电的感觉等) 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不一样的电荷。 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观看课件视频,也可以阅读书本上第3面的内容) (2)探究活动:摩擦起电 实验材料: 玻璃棒、橡胶棒、梳子、尺子、气球、丝绸、毛皮、纸屑 实验建议: 1、任意选择2种物体,快速摩擦。 2、用它们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 3、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 4、每个实验最好做2-3次。 发现: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有些不是很明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教学难点】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静电实验盒(一袋泡沫、两根有机玻璃棒、两根塑料棒、一块丝绸、一块羊毛、一个转台、一个验电器)、几个气球。 教师准备:下载少儿频道《科学泡泡》的两个实验《简易测电器》和《神奇的气球》;关于正负电荷和让电荷流动起来的课件;塑料玩具、泡沫。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漂亮的塑料玩具熊,可是,它有一些烦恼,因为他觉得北极很好玩,想要变成一个北极熊。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帮助它实现梦想。演示:用玩具熊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白色泡沫。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真的变成了一只北极熊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出“静电”一词。 (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情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另一种导入创意: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杯子:这是一个神奇的杯子,是老师从魔术大师刘谦那里借来的,你们信吗?不信啊,但这个杯子确实富有魔力,老师就来展示一下。老师用塑料杯子与一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去吸引泡沫。问问学生这个神奇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师谈话: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静电”一词(板书:静电),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静电现象,如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脱下毛衣的时候,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真的是随处可见啊。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教材中出现的3 幅静电现象的图片,告诉同学们:第二幅图片中神奇的球形仪器叫莱顿瓶,是用来存储静电的容器;闪电是一种能量超大的静电现象,是云层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闪电。教师:刚才大家说到的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老师看到每组同学的桌面上都有塑料梳子、塑料棒、碎纸屑等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来找一找静电现象吧学生在找静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初步观察到学生们对静电的认识情况。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可提醒学生不仅仅用头发来摩擦塑料棒等,还可以尝试着用衣服、丝绸、手等来摩擦。组织学生汇报找静电的方法,并通过问题的引导,进一步了解学生们对静电的认识情况。可以使用的引导性问题有:“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 “你怎么知道物体带静电了呢?” “你能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吗?” 以上的引导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在收到外力作用(只要是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小结:塑料梳子、尺子、衣服还有我们人体内都有静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二、不一样的电荷1.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大家想不想知道,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借助课件介绍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知识。 课件介绍:第一页幻灯片声音叙述: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用“+”来表示,负电荷用“ -”表示。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跟随声音依次出现文字,注意布局:为什么物体不显示带电、两种电荷、正电荷(用“+ ”表示)、负电荷(用“ -”表示)、数量相等相互抵消,其中最后一句话可用图片展示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第二页幻灯片声音叙述: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的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屏幕出现两个不同的图形,圆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里面的正负电荷数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学案 教科版 (2)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学案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学什么 1.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学生对静电的初始认识。 2.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3.认识电流的形成。 [二]怎么学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四]重点提示 (一)体验静电现象 1.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去接近碎纸屑,观察到的现象是:梳子会吸引纸屑。 2.观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梳子再去接近头发,观察到的现象是:梳子会吸引头发。 3.发生上述现象是由于静电的作用,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即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4.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冬季里,女孩在摘掉毛线帽的瞬间,头发竖立起来” (2)“在科技馆,一个长发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头发竖立” (3)“闪电”。 5.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有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二)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所有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质表现为电中性(不显示带电)。 2.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带电呢?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那么紧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例如,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