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台湾原住民历史地位与文化传承的冲击点 ---日本「理『番

台湾原住民历史地位与文化传承的冲击点 ---日本「理『番

台湾原住民历史地位与文化传承的冲击点 ---日本「理『番
台湾原住民历史地位与文化传承的冲击点 ---日本「理『番

篇名

臺灣原住民歷史地位與文化傳承的衝擊點---日本「理『番』政策」

作者

季稏夫正若。台北市立南湖高中。三年一班

壹●前言

記得初期接觸族語時曾經聽爸爸說過:「我們排灣族的族語,有些是外來的。」當時因為年紀略小並不太了解爸爸所說的意思。長大後將這一句話做進一步了解,在多方詢問之下,我才知道有外來語的民族不只是排灣族,其他族也有、而且讀音也相近,原因是因為原住民曾經被外來政權─日本統治過。之後無意間在家中的書櫃大略讀到謝世忠先生所著《認同的污名》一書,其中述說台灣原住民在霧社事件後的經歷,在他所讀的書中也有提到許多在經過日本政府的統治之後造成許多原住民文化的崩壞的事件,影響所及今日社會中的原住民文化傳承的漸漸凋零。因此我想要進一步地了解日本政府所行的「理番政策」是什麼,這個政策對原住民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還有我想探討曾經聽到那些被日治時期政府改編過的原住民故事,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真相與意義是什麼?我也希望藉由這一系列的研究讓我更加了解今日的原住民文化。

貳●正文

一.日治時期的理「番」政策

01.政策概述

A.初期-撫墾署的設立

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因為甲午之役戰敗而簽定的馬關條約同意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於是在該年日本進據台灣。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日本政府仿照清代撫墾局制度,設立撫墾署以方便管理「番人」,設置的目的為掌管「番人」的管制以及「番地」的開墾。此時因為日本政府剛佔領臺灣、且官員所待時間並不長,日本政府所行的制度有異於「漢民族」以及「番族」的生活方式,造成台灣人反抗日本政府的風潮盛行、「番族」亦同。一開始的時候在樺山資紀與桂太郎兩任總督治理台灣期間,的「撫番」效果最弱,到了乃木希典爲總督期間、日本政府致力於撫墾制度的修正,以禁止「番族」出草獵頭的行爲、啓發「番族」的智慧以及森林與「番地」的開墾等等政策爲新目標。

B.中期--霧社事件

民國四年(西元1915年)由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提出的「五年討『番』計畫」宣告完成,「番地」全被隘勇線包圍。然而「番人」因對日本政府進行長期不公平的威壓過甚、仇視心日漸加深使得「番社」反抗事件尤如司空見慣般層出不窮。而日本政府以編制「應援隊」以及「搜查隊」駐守在警備制度中加強山地「番民」

的管理並阻斷供應山地「番民」的食糧及鹽類,甚至對「番民」

進行殘忍的空中威壓。在日本人長時間以不人道以及殘酷的政

策對付「番人」的情況之下,又因日本政府覬覦土地珍貴資源、

沿襲了清廷的制度而逐步地往霧社內山挺進。終於在民國十九

年(西元1930年)山地「番民」受不了日本人目中無人的政策,

終於爆發了日本政府在臺灣理番史上的以泰雅賽德克群的莫那

魯道為首且最具規模的抗日行動─霧社事件,在此次事件中因

爲雙方戰死情形極爲慘重,使得當時的在位總督石塚英藏引咎

辭職。

霧社事件後,繼任總督太田政弘重新省思「理番政策」的弊端後察覺對付「番人」不能只單純地運用武力鎮壓、還需要修定理番的舊條例並訂定新綱領來加以約束「番人」的行動。因此提出了教化「番人」、矯正「番族」的弊俗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警察需對「番人」的文化以及習俗要有一定的認知,「理番」人員必須對「番民」以信賞必罰、賞罰分明爲根本要件。開闢「番地」的交通、徹底推行撫化教育並且適度開發「番地」資源等。此政策因積極地進行「理番」工作而使前期尚未歸順之「番社」,紛紛自動歸順日本政府。

C.晚期--皇民化運動

民國二十六年(西元1937年)七月七日發生日本人侵華的盧溝橋事變,而日本人選擇在台灣做戰爭的準備工作,使得治台政策因此轉變為推行日語、改從日俗、改用日名的「皇民化」政策,目的是在削弱台灣人的族群意識;而對山地「番族」方面,則著重在「皇國精神」以及「天皇子民」等等日本人對於天皇的效忠精神灌輸至「番民」的腦海,而使山地「番族」從崇敬祖靈的心轉變為對日本天皇的效忠。因為皇民化運動施行非常徹底的緣故,而使山地「番族」的民族意識以及文化整體相繼地被取代、被摧毀。

02.實施要點

A. 加強取締山地番害--以樟腦開發為例

日本政府十分重視台灣的樟腦,因為台灣樟腦的產量足以提

供全世界需求量,可使日本獲得鉅資,因此在光緒二十五年

(西元1899年)總督府實施樟腦的專賣。由於大部分的樟腦

都分佈在「番人」的居住範圍,使得「番人」在日本政府的

眼中被視為發展樟腦事業的一大阻礙,為了使樟腦得以開

發,以獲取暴利的目的之下,在總督兒玉源太郎在位期間新

設「樟腦局」,希望能順利開發山地樟腦資源。因爲製腦事業有利可圖,許多不肖業者不顧日本「理番」局勢而大肆欺辱「番人」並強佔樟腦、無惡不做,因此引起「番人」的怒火,使得番人進行一連串的反抗。總督府的「番政」因此從「撫番」轉變爲「加強取締番害」。總督府以清代的隘勇制度加以限制「番人」的行動、封鎖「番人」的活動範圍再加用日本的警備制度來保護樟腦事業的進行。

B.武力討「番」

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時候決定對「北番」(當時以濁水溪為分界,北為北番、南為南番。)進行威壓,以推進隘勇線的方式來達到對「番人」的限制。後又施行「五年討伐計畫」、用意在於清除山地開發的障礙。爲此先後討伐了泰雅族以及排灣族。後又在民國三年(西元1914年)的四月到五月期間編制「討伐警察隊」,六月時隨即進行尚未完成的討伐行動。討伐「北番」完之後,則進行「南番」槍械的收繳,但是因「南番」的布農與排灣兩族最爲強悍、且盤踞地廣,因此槍械收繳的行動不易進行。日本政府為此以激烈手段及圍剿攻勢攻擊「南番」,使得南番各社因死傷因素一一地棄械投降。

C.防「番」措施

清政府為防「生番」越界為害平民百姓而在「番界」上設置隘勇,但在日本佔台之後、隘勇制度隨即撤廢。光緒二十三年(西元1897年),日本政府組織「番界警察」、並採用曾任職隘勇的隘丁任防番及助理警察事務。而在光緒二十八年(西元1902年),苗栗南庄鄉頭目因不滿日本政府開墾番地的事宜、而攻陷隘勇以及其支廳,日軍隨即派出武力鎮壓。事平之後,日本政府除了加強隘勇線的人員配置外,也新增了流隘制度(意指流動的警備制度)。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6年)佐久間左馬太總督對山地「番族」推行威壓政策,為了保護製腦事業,總督府將隘勇制度再做進一步的修改,如:設置隘勇監督所及隘寮等措施的修改。在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以後,總督府以通電的鐵絲網代替隘勇線並且埋置地雷,使番人難以越過隘勇線,使得「番界」上的隘寮數量日漸縮減。在通電鐵網方面,民國四年仍是以通電鐵網為主,要但在民國十八年(西元1929年)後才不以通電網做為首要、徹底清除這不人道的封鎖行為。

D.教化「番人」

日本據台初期,「番人」的教育問題由「文教局」及「警務局」負責,均用日語教授簡易的知識技能,如算數、手工以及術科等科目教育「番童」並且設立了「番人公學校」、「番童教育所」兩大教育機構。而在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6年)到民國四年(西元1915年)的十年中、是日本政府推行「番民」教育最積極的

時候,此時期的教育分成兩種,一是準備教育、一是普通教育。前者乃是利用農閒時間進行短時教育、而後者乃是按照一般日本學童所進行正常作息的平日教育。而在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任期之後,以懷柔政策加上日語教育來進行一點一點的文化思想侵略。而在民國二十六年(西元1937年)進行的「皇民化」政策,為使山地「番民」能更快速同化、因此在部落裡成立「青年團」(註一),積極地培養可教化的「番族」青年人灌輸「尊皇」觀念,使得「番族」理的年輕人在接受日本政府的思想改造之下,族群意識日漸微弱。

二、日本對「番民」的教育與文化「再製」

01.莎韻之鐘

西元1938年在宜蘭南澳利有亨社(今武塔村),一位日本警察田北正記收到政府的召集令,因為國家打仗需要兵力,基於必須加入軍隊參與

戰爭而必須離開利有亨社。社裡的年輕人為了

送行而替老師扛行李,但是離開的那天不巧遇

上颱風而使得少女莎韻在橋上行走時因為不勝

風雨的強烈而不幸掉入溪谷身亡。(註二)但是日

本人為了宣揚「皇民化」的成功性而將其扭曲

為少女莎韻為送別日本警察男友,不幸發生意外。而在西元1941年送了一口鍾給利有亨社用意為表揚少女的「愛國情操」、為此命其鐘為「莎韻之鐘」。(註三)(左上圖為日本為此事所拍攝之電影─サヨンの鐘)

霧社事件為日本理番史上山地「番族」反抗日本政府的一大慘劇;而由日本政府所杜撰的「愛情故事」莎韻之鐘則為日本政府扳回一成。

02.高砂義勇軍

日本政府進行「皇民化運動」時所灌輸給山

地「番族」的「尊皇」觀念、讓「番族」進

行了一次大洗腦,為日後組織「高砂義勇軍」

奠定絕對的基礎。之所以會組織「高砂義勇

軍」是因為日本政府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南洋

戰場上耗盡所有的兵力以極陷入物資缺乏

的痛苦。為了不使自己的國家陷入苦戰,日

本政府將徵兵焦點擺在體力佳,易適應山林

環境的「番族」,乃隨即徵招山地青年以及山地婦女組織成「高砂義勇軍」送

南洋戰場。(註四)但是在徵招的過程中必須通過一些指定考試、方可成為組織中的一份子,如「國語」「國史」等,因此在無意間「番族」又再更進一步的被日本政府施行思想的改造。(右上圖為日本靖國神社)

03.吳鳳故事

「吳鳳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告誡及勸阻『番』民這

種殺人的不義行為」這個故事在大人的腦海中是

耳熟能詳的英雄型故事、但是事實的真相並不是

日本政府的編造的「捨身取義的吳鳳」。吳鳳在康

熙五十一年(西元1712年)時任阿里山通事、因

為與阿里山「番民」發生衝突引來殺身之禍(註

五)、但是台灣在當時較不受重視,因此事件並沒

被特別的重視。而日本人據台時間據吳鳳身亡的

時間已有一世紀左右之差、因此故事在一百年左右間的街談巷語中失去了事實的真相、而在日本官方尚未確實的考證發揚之下、將吳鳳塑造成「毅然捨棄自己的生命」(註六)的大英雄,也將這個故事編入教材中。抗戰勝利之後被國民政府沿用、繼續將這扭曲的故事流傳下去,使得「山地山胞」的地位在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的努力之前依舊被貶低。(右上圖為吳鳳廟一隅)

三、日本統治政策分析

01.總督府對台灣山林與人力資源的開發

「台灣總督府的所謂『理番政策』,是日本帝國在殖民地台灣侵略土地--佔有土地與資源,『教化』人民並改造為『純然的日本人』之政策。」(註七)總督府在山地開發的部分,使用「番民」作為為一切主要勞力的來源,在總督府眼中「番民」在這個部分最為有用,之後在「皇民化運動」的推行下、「番民」漸漸成為日本人的一份子,而成為日後政府徵兵的補充兵力。

在「理番政策」尚未轉變為懷柔政策之前、日本政府以高壓方式管理「番族」、未能公平管理「番民」使得反抗事件頻頻傳出,而日本政府為了山地資源利益派兵威壓造成雙方死傷慘重,但在一系列的政策施行下,總督府也逐步的得到廣大的台灣山林資源以及原住民族充沛的人力資源。

02.對台灣原住民族的改造

「番民」在經過「理番政策」的以及「日化教育」之下、使得「自族文化」和「外

來文化」融合在一起,新文化的傳入帶進新技術、推動技術革新,經過有體制政府下的統治、將「番族」部落的社會體制重新組織,讓「番族」行政更有效率。

「荷西是以優勢的物質力量及宗教宣揚的狂熱來影響原住民;鄭氏及清帝國則代表一種漢人絕對多數的人口及更有效的農耕和土地經營技術來威脅原住民;日本則依其殖民南洋的目標,以開發台灣經濟資源的行動來壓迫原住民。」(註八)日本人重視「山地資源」的開發、而大肆的砍伐山地森林,在巨額利益的吸引之下,原先居住在「番民」的人權就不被日本政府重視,許多的部族反而一再地被遷徙、驅離。日本人進入山地裡進行教育工作、使得接受日本教育的青年漸漸淡忘自身文化造成許多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此解體。

參●結論

日本政府自從得到了台灣的統治權後,除了對漢人有所壓制外,亦對山地「番族」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而當我以原住民的觀點回顧日本「理番」政策時,反思這些政策其實是非常不人道的。首先,日本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而強行佔領土地,封出隘勇線、使得「番人」只能心懷憤怒,眼睜睜地看著日本人將樟腦樹以及珍貴的阿里山檜木一一的運回日本。其次,日本政府深怕「番民」運用槍屠殺日本民眾而動用警察強制將「番民」的槍械沒收、除了使「番族」的打獵技術慢慢的流逝。日本統治者甚至用「皇民化」思想來改造「番民」的觀念,從崇敬長老轉變為效忠天皇、並且從年輕人開始進行,使得山地青年的思維模式逐漸脫離部落規範、轉向為接受日本人的思維模式。日本政府為了將「番族」變成「大和民族」而對「番族」灌輸大和思想,也為了對外宣揚「理番政策」的成功,將許多的史實刻意地扭曲作為標記,或捏造史實以教育原住民。日本人政策成功的地方,表現在部落老人家的「認同」,以及日本文化滲入了現今原住民的文化裡,如今部落耆老除了母語之外也會說日語。但是回觀過去的歷史、只顯示出日本人的不人道統治以及大和民族「自我中心」主義的高漲。

肆●引註資料

《台灣撫墾志上冊》p241~p283。宋增璋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

伍●引註資料

註一:《漫畫台灣史─日本時代(下):覺醒的年代》。〈青年團〉。p143~p152。吳密察總策劃。新自然主義。2000

註二:《漫畫台灣史─日本時代(下):覺醒的年代》。〈皇民化運動〉。p153~p154。

吳密察總策劃。新自然主義。2000

註三:南澳鄉公所https://www.sodocs.net/doc/479459346.html,.tw/B/B020501.htm

註四:《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砂義勇軍〉。p8-1~p8-8

註五:《台灣通史》下冊卷三十一列傳三。〈吳鳳列傳〉。p612~p614。連橫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5

註六:《台灣史小事典》。〈吳鳳〉。p57。遠流台灣館編著、吳密察監修。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

註七:《台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p148~p160p187~p199。童春發。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註八:《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p14~p25。謝世忠。自立晚報社。1987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

1 【单选题】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A、 B、 C、 D、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A、 B、 C、 D、 我的答案: 3 【单选题】排湾族的图腾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A、 B、

C、 D、 我的答案:D 6 【多选题】下列名称哪些是历史上台湾曾经的名称 A、 B、 C、 D、 我的答案:AB 7 【多选题】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A、 B、 C、 D、 我的答案:ABC 8 【多选题】台湾邵族有六个部落组成,下列部落名称哪些是与邵族部落有关的A、 B、 C、 D、 我的答案: 9 【多选题】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0

【多选题】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 【单选题】安平古堡在何地 A、 B、 C、 D、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A、 B、 C、 D、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A、 B、 C、 D、 我的答案:C 6 【多选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文人学士入台者有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7 【多选题】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顺序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BD 8 【多选题】荷兰殖民者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贸易地点,主要贩运中国哪些商品A、 B、 C、 D、 我的答案:AC 9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

【单选题】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A、 ?B、 ?C、 ?D、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A、 ?B、 ?C、 ?D、 我的答案: 3 【单选题】排湾族的图腾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A、 ?B、 ?C、 ?D、 我的答案:D

【多选题】下列名称哪些是历史上台湾曾经的名称? ?A、 ?B、 ?C、 ?D、 我的答案:AB 7 【多选题】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8 【多选题】台湾邵族有六个部落组成,下列部落名称哪些是与邵族部落有关的??A、 ?B、 ?C、 ?D、 我的答案: 9 【多选题】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0 【多选题】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单选题】安平古堡在何地 ?A、 ?B、 ?C、 ?D、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A、 ?B、 ?C、 ?D、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A、 ?B、 ?C、 ?D、 我的答案:C

台湾历史与文化2

一牛皮的故事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于17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兴起海上刻有荷兰东印度公司标志的钱币冒险,探寻世界地理,更发展外海的商机。16世纪的葡萄牙在东南亚地区已有殖民地与商业发展,1560年代,一群荷兰商人派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1599)至葡萄牙刺探商情,浩特曼回国后这群商人便成立一家公司,利用这个资讯往东印度地区发展,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于是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Enkhuizen)、德夫特市(Delft)、荷恩市(Hoorn)、鹿特丹市(Rotterdam)六处的办公室所组成,其董事会由七十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十七人,被称为十七人董事会(Heren XVII),分别是阿姆斯特丹八人、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巴达维亚(今印尼的雅加达)

建立了总部,其他的据点设立在东印度群岛、香料群岛上。到了1669年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五万名员工、与一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650万荷兰盾供人认购,当时的10盾约等于1英镑,而1660年代荷兰一位教师的年薪约280盾,光阿姆斯特丹一地就认购了一半的股份。 东印度公司得到国会授权,并赋予它拥有武装力量和设置任命地方行政长官和法官,可以直接对商务地区的主权者签约、驻军、筑城、铸币以及代表政府向君主宣战、媾和,实际上拥有各种特权。东印度公司在印尼爪哇岛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驻有远东分公司,实际上是代表荷兰政府在远东推行侵略政策的商业殖民机构。 1602 年 6 月,由韦麻郎(W.V.Waerwijk)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东来,在进攻已被葡萄牙人占领的澳门的计划破产后,开始转向大泥,在当地经商的海商锦向韦麻郎建议,占领澎湖,作为向贸易的据点。1604 年 8 月,韦麻郎率船队抵达澎湖,当时因为春汛结束,澎湖岛没有明朝驻军,荷兰人便在岛上“伐木筑舍”,为长期占领澎湖作准备,这是荷兰人第一次进犯澎湖。得知这一消息后,官员多次派人到澎湖警告,要求他们撤出澎湖地区。韦麻郎不仅不肯撤兵,他们还通过奸商贿赂税监高寀,阴许其开放贸易。 巡抚徐学聚坚决反对荷兰人盘踞澎湖,他一面上疏朝廷指出荷兰人占据澎湖后的危害,他认为若对荷兰人的行为熟视无睹,那是自撤藩篱,荷兰人将与日本人勾结,贻患无穷。他一面命令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并派总兵施德政负责驱逐澎湖岛上的荷兰殖民者。 1604 年 10 月,总兵施德政令都司有容率兵在澎湖登陆,严令韦麻郎等撤出澎湖,不准通商。面对明朝军队强大的武力威逼,荷兰人于 12 月 15 日被迫退出澎湖,回到巴达维亚。为纪念有容斥退荷兰侵略者的壮举,当时民众立下了一块纪念碑——“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1919 年此碑出土后改立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

日本历史文化 周鸿达 经管系·10营销2班·1008010249 一、摘要 每个历史文化都有它的起源以及一些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奥秘,那么日本的弥生时代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时的居民又是从哪里移居到这里的呢?这个时期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与文化呢? 文化虽然千差万别,而又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却能形成体系。特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组成了一个体系。本文主要讲述了日本弥生时期的历史即日本弥生时期是怎样形成的,弥生时代最早的弥生式陶器1884年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所以称作弥生时代。 关键字:弥生时代、吸收文化、水稻农业 二、前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灿烂的历史,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探索着,每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都是丰富而多彩的,而他形成的过程又是扑朔而迷离,追随着古人的脚步,我们了解到日本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历史与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对它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每一个国家不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 在过去若干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不论生存的长短,都几乎在世界的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贡献大小虽然不同,性质也不同,内容不同,影响不同,深浅不同,长短不同,但它们的贡献是一样的。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民族或国家共同建造而成的。也就是“文化多元主义”。 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一旦形成,就会立即向四面八方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文化的传播。 弥生时代主要有什么文化?它主要有村落和农业纺织、铁器和石器、铜器、陶器。他们的历史与文化,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关,,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发展是因为正值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期,秦王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而徐福为了躲避秦王的暴政而编造谎言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而秦始皇一心只为了长生不老相信了它的谎言。所以日本在弥生时期的迅速发展是因为徐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它与以前的绳文时代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与开放,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与技术。 弥生时代是无产阶级社会向社会阶级过渡的时代。这时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他是伴随着水稻农业的确立而形成的。水稻农业是集约劳动,水田的开发、栽培和管理,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维护,都需要大规模的协同作业。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的狭隘的原始公社不能适应这种型的生产形态,因此超越血缘关系的更大的

台湾原住民-鲁凯族

魯凱族 魯凱族在台灣地區的關係位置

很久很久以前,風景優美的達羅巴令湖,住著湖神愛迪丁嘎,祂是魯凱族的先祖;有一次遇到了阿禮社頭目的女兒芭嫩,美麗的她深深地吸引著湖神。 湖神吹著口笛訴說著祂對少女的愛慕,兩人在山林裡愛苗滋長。一日,湖神來到頭目家提親,芭嫩向家人說:「湖神今晚要在住我們家,請大家不要太早起來。」頭目心中納悶不已,於是,天未亮時點根柴火察看,赫然發現女兒的身上纏繞著一條巨大的百步蛇,而她卻滿臉愉悅的表情。 頭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湖神就是傳說中族人敬畏的百步蛇。婚禮當天,湖神及他的從屬帶著家傳的古壺、鐵鍋、檳榔、漂亮的琉璃珠串來迎娶。之後,迎親隊伍向達羅巴令湖出發,芭嫩對送行的父母及村民說:「為了表示虔敬,以後族人經過神湖時,請穿白色的衣裳,而我會準備溫熱的食物給你們,並請留下獵物的後腿。」說完,便向湖中走去,湖水泛起了漣漪,映出了百步蛇的花紋,芭嫩終於到了夫家。 這個膾炙人口的傳說,依然在族裡流傳。而傳唱著嫁蛇郎故事的古老歌曲,更是讓人回味再三。

以貴族宗家為中心之部落 排灣族,魯凱族社會為代表。他們的部落是由幾個貴族家系與平民及佃民所組成。再從部落中勢力最強、家世最久的貴族宗家來擔任部落最高首長。再從貴族旁系或佃民領袖中選出次級的領袖來擔任部落各級之責任領袖。魯凱族與排灣族的社會組織極為相似,但至少有下列幾點的差異性: ●魯凱族沒有排灣族盛行的五年祭。 ●魯凱族為父系社會,長男繼承家產。排灣族為雙系社會由長嗣繼承。魯凱族是重男輕女 的社會,排灣族則是兩性平等的社會。 ●排灣族的貴族權勢集中,且有擴大的企圖心。魯凱族的貴族權力分與直、旁系的親屬而 逐漸削弱。 ●魯凱族的喪葬以一人一墓為主,排灣族則是一家一墓。 ●魯凱族為側身葬,排灣族為屈肢葬。 魯凱族的另一個標誌是百合花的配戴,排灣族則無。 一、組成特色 分為四個等級: (1) 大頭目: 是部落的大地主,擁有土地、獵區、河流。代表部落參與外社的公共事務。平日以收納 賦稅為主。 (2) 貴族: 為大頭目的近親。可以耕種土地不必納稅,也可以沿用貴族的名字。 (3) 士: 為有特殊功績的平民或有特殊才能的村民,如雕刻匠、打鐵匠。頭目會賜予他某些權利 如戴羽毛、有階級的花環。 (4) 平民: 多為佃農,向大頭目租地耕作。平民有向頭目納稅的義務,納稅的內容不是金錢,而是 自己耕作收成的小米、花生之類的食物;或是狩獵的肉品。 二、財產繼承 一般而言魯凱家系的傳承方式原則有二:首先是以男性為先,如無男性時則由女性繼承,以及不論男女性皆以長嗣為優先的原則。 三、婚姻 魯凱族的婚姻制度主要是階級聯姻。婚姻是改變身份地位的條件之一。並促進社會階級流動。 階級間通婚的三種形式分別為:同階級相婚、昇級婚、降級婚三種。一般來說與比本身階級高的對象結婚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獲得與配偶相當的社會地位,但真正取得較高身份者則為子女。因此與高階級者結婚,主要著眼點常在提高子女的地位。

(完整word版)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 一、单选题 (共50.00分) 1.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A. 印欧语系 B. 汉藏语系 C. 南岛语系 D. 闪米语系 2.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A. 台北 B. 台南 C. 南投 D. 台东 3.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 A. 狩猎 B. 渔业 C. 农耕 D. 畜牧 4.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A. 天目山脉 B. 戴云山脉 C. 中央山脉 D. 怀玉山脉 5.排湾族的图腾是 A. 白马

B. 犬 C. 梅花鹿 D. 百步蛇 1.安平古堡在何地 A. 台南 B. 台北 C. 台中 D. 台东 2.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 A. 冯锡范 B. 黄安 C. 陈永华 D. 萧拱辰 3.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A. 普罗文查 B. 热兰遮 C. 赤嵌 D.巴达维亚 4.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A. 郑芝龙 B. 郑克塽 C. 郑和 D. 郑经

5.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A. 东莞郡王 B. 多罗郡王 C. 宝平郡王 D. 延平郡王 1施琅在给康熙的哪份奏折中就请求康熙要对台湾的弃留问题做出明确的决断? A. 《舟师抵台湾疏》 B. 《安抚输诚示》 C.《飞报大捷疏》 D. 《谕台湾安民生示》 2.施琅的那篇奏折使康熙下定决心要留住台湾 A. 《舟师抵台湾疏》 B. 《恭陈台湾弃留疏》 C. 《安抚输诚示》 D. 《谕台湾安民生示》 3.哪一年台湾行政机构形成一府四县三厅的局面 A. 嘉庆十五年 B. 嘉庆十六年 C. 嘉庆十七年 D.嘉庆十八年 4.清朝时期,台湾的文官、武官任期都是几年 A. 1年 B. 2年 C. 3年

台湾历史与文化1.2

二、左镇人 台湾的早期居民来自大陆。郭志超教授在《闽台民族史辨》一书中提出:由闽而台,再由台而南洋群岛乃至西南太平洋诸岛,是中国大陆东南原南岛语族向海洋的流布路线。后来南洋群岛的少数南岛语族人口又逆向返迁台湾,成为台湾土著民族的晚源和次源。台湾海峡形成前,已经有一部分大陆早期居民进入台湾岛;在台湾海峡形成过程中,也有一批早期居民,通过“东山陆桥”进台湾岛。即使在台湾海峡形成后,依然有大陆居民飘扬过海,前往台湾。因此,虽然海进海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把台湾从福建外移了130 公里,但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成员却没有被这海洋鸿沟所阻隔。早在5000 至30000 年以前,台湾地区已有人类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居住和活动范围扩大,开始进行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劳动,社会已经进入绳纹红陶时期。在3500 年至2000 年以前,台湾社会进入彩陶阶段,农业和渔猎业较为发达,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从长滨文化中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的台湾文化与福建等地文化的同质性。自1968 年底开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宋文熏教授和地质系林朝棨教授所率领的台湾大学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海岸山脉东侧的十几处海蚀洞穴中,先后五次挖掘出粗、细石制器3000 多件、骨角器114 件。长滨文化共分四层,其中第三层,即为长滨文化层,属旧石器晚期。据宋文熏教授分析认为长滨文化是由华南传入台湾的。这批类同于祖国大陆旧石器时期珍贵的石、骨器等文物,将闽台两地的古人类与文化关系推进到旧石器时期。 两岸早期居民的思维方式、创造力是建立在同一文化层面和同一生产力基础上的。从史前文化的主要石器看,在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小型石器,类型分打制的石斧、石刀和砾石砍伐器;磨制石器石锄、双肩石斧、段石锛、半月形穿孔石刀等。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大量的动物骨骼,反映了当时的台湾先民

台湾历史与文化

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 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相连结的部分陆地沉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这从地形上就可以看出来。台湾山脉走向与大陆沿海地区的山脉走向一致,都是有规律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台湾岛西部海岸形状与隔海相望的福建海岸形状基本吻合。台湾海峡最深处不过100米,过半地域深度只有50米,台湾岛与大陆最近处仅130公里。从海底地形来看,台湾海峡海底河谷有向南及向北两大河系,这种海底河谷地形是台湾海峡还是陆地的时候,由陆上河谷侵蚀形成的。这些都说明台湾与大陆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后来由于地球自转向心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相连接部分沉陷成为海峡,台湾遂成海岛。台湾就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其中有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两岸同文同种。例如台湾各地相继挖出的黑陶、彩陶、石器等历史文物就可以证明台湾与大陆同属一脉。漫报板报道:台北地区最近发掘出大批史前文物,与大陆上曹翘出土的一些文物相似,证明台润原始民族的文化,与大陆中原文化是同一系就。台北市《联合报》11月13日的消息靓,“台北县文献委具会”最近在这个县的土城乡大安寮村掘出了史前遗物石器四百多件、陶片六千六百多件。出土的石器有石锄、石凿、石刀等,陶器上有绳救、

条救、刺校、方格救等图案。这家报机税:“从土城大安寮所发掘的史前遣物,可以看出在台北地区的原始民族文化与大陆汉人文化有关”。报抵弓}用“台北县文献会”分析的韶靓,这次出土的“陶器方面如绳胶、方格放等图案,大陆上曾普遍发现。”“所掘出的有段石凿,曾在福建、杭州等地出土;有肩石斧与华北、辽东等地所发现的形状极相似”。(根据新华社n月22日飘)台湾新近发掘大批史前文物——证明原始文化和中原同一系统<正>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北地区最近发掘出大批史前文物,与大陆上曾经出土的一些文物相似,证明台湾原始民族的文化,与大陆中原文化是同一系统。如台北县八里乡发掘的以绳纹陶为代表的大坌坑文化在大陆东南沿海各地广泛存在。高雄县凤鼻头出土的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台北市发掘的圆山文化受到大陆东南沿海地区马家浜——良渚文化的明显影响和福建闽江下游的昙石山文化的浸润,同属闽台地区以几何印纹硬陶和彩陶共存为特征的古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大陆同属一脉。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论从历史文献记载、出土文物、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亲属血缘关系等,都证明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 中华海峡两岸客家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在参加第九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 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1 【单选题】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A、 B、 C、 D、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A、 B、 C、 D、 我的答案: 3 【单选题】排湾族的图腾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 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A、 B、 C、 D、 我的答案:D

6 【多选题】下列名称哪些是历史上台湾曾经的名称? A、 B、 C、 D、 我的答案:AB 7 【多选题】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 A、 B、 C、 D、 我的答案:ABC 8 【多选题】台湾邵族有六个部落组成,下列部落名称哪些是与邵族部落有关的? A、 B、 C、 D、 我的答案: 9 【多选题】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0 【多选题】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BCD

1 【单选题】安平古堡在何地 A、 B、 C、 D、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A、 B、 C、 D、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A、 B、 C、 D、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A、 B、 C、 D、 我的答案:C

传统的延续或摒弃_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流行音乐

传统的延续或摒弃? 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流行音乐 吕钰秀 摘 要:属于南岛语族(Austro nesia n La nguage Fa m il y)的台湾原住民,早期由于政治上的压迫,曾有一段时间不愿意显露自己的身份。但随着台湾政治的解严,社会随之开放,原住民歌手也开始以自身丰富的音乐遗产为根基,创作流行歌谣,试图为主流市场带入不同的声响,并因此凸显自己的身份与族群的需求。台湾原住民音乐传统以歌谣为主,歌手们的当代流行音乐创作,许多取材自族群原有歌谣。除了整首传统旋律直接应用,也有片段的采用。另外,歌手们也会在这些传统旋律上,加入现代流行的伴奏风格。加入伴奏的理念,有利用电子乐器产生多种音色的伴奏;以爵士鼓的律动让原本自由的拍子规整化;也有利用西方功能和声来增加听觉声响厚度。这些手法的尝试,可说是原住民以各种想象,力图摒弃传统框架,对传统进行新尝试。在此理念之下,新的创意不断被发掘,新的声响不断产生。因此原住民音乐的流行化过程,传统的摒弃也许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传统的延续才是艺术的目标。藉由手段,原住民的传统音乐受到关注;透过这种形式,原住民的传统被世代延续下去。 关键词:台湾音乐;原住民音乐;流行音乐;传统音乐;复音音乐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9871(2010)01-0046-05 收稿日期: 2009-11-15 作者简介:吕钰秀(1963~),女,台湾东吴大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这是一篇在2009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所举办的 中国!新西兰音乐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中国与新西兰两国的关系,不只建立在双方互访交流的基础上,两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更都有着相同的源头。台湾的原住民与新西兰的毛利人,都同样属于南岛语族(A ustr ones i an La nguage Fa m il y),在不同的时间,藉由他们令人惊叹的航海技术,移居至太平洋上的不同岛屿。台湾原住民中的泰雅族与赛夏族等族群,在约6500多年前已经居住在台湾岛上[1](第25页),而他们毛利族的兄弟们,则在一千多年前始定居于新西兰。 本论文所要探讨的课题,是台湾原住民流行音乐中的传统与现代,这个现象同样出现在新西兰毛利民族的音乐中。借着这个探讨,希望能有益于这两个距离非常遥远,但语言与文化上却如此相近的少数民族流行创作手法的未来比较,并重新审视南岛语族居民音乐的发展现象。 研究目的与范围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宣传曲,是由 谜?(En i g m a)这个乐团所演唱的#反璞归真?(R eturn to i nnece nce)一曲获选。对于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台湾的新闻媒体有着非常多的报导。这些报导不只在运动的层面上,主要因为,这次奥运会所选用的这首宣传歌曲中,有着台湾原住民阿美族的声音! 分析这首歌谣中的台湾原住民音乐成份[2],阿美族歌手郭英男(D ifa ng Tuwana)与其夫人郭秀珠(H onga y N iy uw it)的歌声,在此出现于前奏以及本曲主要歌谣旋律间歇的间奏部分,被视为是与主旋律对比的另一个附属性质的旋律。这个旋律,甚至于在音色与换气呼吸上,都保持了阿美族音乐的传统形式。但是在许多其他的面向上,它也与原来传统歌谣不同。添加的新元素,包含旋律动机的回声效果;加入了西 !46!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Journal o f the Cen tra l Conservatory ofM usic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 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 毛笔抄录经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 味。 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 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 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古坟的建筑需要征集大批劳动力,坟内陪葬有镜、剑、勾玉等精致工艺品,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权力。这与一般民众死后的简易安葬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居日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即所谓“归化人”

《台湾历史与文化》论文

台湾高山族文化的瑰宝—— 浅谈泰雅族习俗文化 摘要:台湾泰雅族笼统上属于高山族,因其具有特色的习俗文化如黥面文化,衣饰织缝文化,饮食文化,猎头文化而成为高山族中靓眼的一族,同时泰雅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丰年祭也值得受到我们的关注和了解。 关键词:台湾泰雅族;文化;习俗 大约在七千年前,古南岛语系民族开始进行横跨大洋的大迁徙,而台湾很可能是迁徙的第一站。到了大约於五千至两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期间,高山族在不同年代里各自从南太平洋飘海过来,而北台湾的泰雅族与赛夏族可能是最早来台的。泰雅族的族名Atayal,原意为“真人”、或“勇敢的人”的意思。泰雅族在台湾原住民族群中,属于人口第二多的民族,仅次于阿美族,有9万多人口,分布地区最广,占到台湾山地的三分之一地区,可以说是台湾南岛语族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 泰雅族的文化及其习俗极为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黥面(文面)文化。泰雅纹面文化是泰雅族生命礼俗的重要体现。关于泰雅纹面文化有很多解读。1、生命起源传说2、成年的标志.纹面可以视同成年礼:纹面标志着泰雅男子已取得猎头的经验,女子已掌握了织布的技能而可以结婚了3、女子贞节的象征:婚前性行为是泰雅族严格禁止的,纹面是早期泰雅族妇女确认贞操最重要的一项考验,如果纹面失败或死亡都被认为是欺骗和耻辱。4、族群识别:泰雅族有猎头的习俗,称为“除草”,为了不误伤自己的同族就用纹面来区别。5、辟邪的功能:泰雅族认为成年人未纹面部落会遭受重大疾病或死亡,被视为不吉利,与未纹面人结婚不但不会生育甚至可能带给家族灾祸,不纹面者将会被逐出部落。6、通往祖灵的识别:泰雅族认为泰雅人死后,祖灵会在彩虹的另一端守侯,凭着纹面的标志引领死灵到达彩虹的另一端。7、独特的审美观:泰雅纹面体现了泰雅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泰雅族的纹面是特殊而美丽的,它承载着泰雅族的历史,也为泰雅族的衣饰

台湾原住民婚姻制度研究

篇名 台灣原住民婚姻制度研究 作者 許雅晴。國立台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二年十一班。

壹、前言 婚姻稱為「人生大事」,所以婚姻在人生當中佔了很大的份量,馬虎不得的,不管對平地人或原住民來說都是一樣的,平地人的結婚程序,跟原住民每一族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而原住民每一族所訂的規矩又不一樣,所以,造就了原住民多采多姿的婚姻制度,這份小論文正是探討台灣原住民各族不一樣的婚姻制度。 原住民可以算是在台灣這塊寶島上生活最久的種族,在漢人還沒來到這塊土地之前,他們就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對我們平地人來說,原住民的一切好像都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很想去探索、去了解。尤其原住民的許多文化、習俗,都跟平地人大不相同,甚至各族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每一族的祖先背景、生活習慣……等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如果我們只是主觀的去認定什麼樣的文化是好是壞,那麼將會形成許多偏見以及不必要的誤會。所以我們應該多去了解彼此,唯有相互了解才能減少不同種族間的隔閡,因此,我選擇原住民的婚姻制度來進行研究,希望能藉由原住民各族的婚姻制度比較來更加了解原住民文化。 貳、正文 根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的分類,原住民共分類排灣族、魯凱族、布農族、鄒族、邵族、泰雅族、賽夏族、雅美族、卑南族、阿美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共十二族(註一)。而這些原住民主要的婚姻方式共分五類,即階級聯姻、聯族禁婚、女方嫁娶、男方入贅以及雙系近親群。以下將分點介紹: 一、階級聯姻(排灣族、魯凱族) 01.形成原因 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社會當中有階級制度的存在,所以在他們的社會當中並非人人平等,但是每個人所屬的階級並非一輩子都如此,是可以透過婚姻制度被改變的,所以就有所謂的「階級聯姻」的出現。 02.通婚方式 通婚方式共分為三種: A.同階級通婚,與自己相同階級的人通婚。

从《赛德克·巴莱》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文化

从《赛德克·巴莱》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 文化 《赛德克·巴莱》被誉为台湾电影史诗巨作,获得了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四项大奖,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效、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并入围201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片真实地表现了台湾在1895年之后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地的悲惨状况,叙述了曾经分布在台湾中部及东部山区的赛德克族被迫失掉文化和信仰,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在1930年发动雾社事件,率众反抗日本政府,最终惨败甚至几乎被灭族的真实历史事件。 纵观整部电影情节比较简单,丧权辱国的满清政权,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诸岛割让给了日本,日本不像满清那样允许原住民自由生活,他们推行奴化教育,干涉赛德克众部族的生活和信仰,阻断他们与祖灵的沟通,要把原住民都改造成“文明人”——天皇的奴隶。电影正是表达出了殖民者用所谓的“文明”去侵占和企图改变本土原住民的“野蛮”的激烈冲撞过程。 《赛德克·巴莱》不是一部传统意义的抗日片,而是一部有关台湾原住民真实故事的史诗大片,一座赛德克文化的纪念碑。因为除了文明与“野蛮”的对抗、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观众在影片中还可以领略到已经消失殆尽的19世纪末20世

纪初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看到彪悍尚武的赛德克民族性格。全片浓郁着台湾少数民族风韵,这是除了实地考察外,对台湾历史文化知识的一次最生动直接的学习机会。 一、影片真实再现了赛德克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岛上封闭的高山林地生活环境 影片始于19世纪末,赛德克族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台湾中部山林中,世居于此,过着男子狩猎、女子织布的山林部落生活。其原本被称为泰雅族的一支,在xx年成为第14个台湾原住民族。虽然影片在全台湾超过25个拍摄地,但是多数取景于赛德克族曾经生活过的山区。影片最开始是在小鸟来溪谷拍摄莫那鲁道躲在山涧边伏联盟击仇敌部落的青年,之后在雪山坑拍摄森林大战,在武岭石门山拍摄莫那跳舞,在明池拍摄诀别戏,还在福寿山、合欢步道、人止关、林口等地取景,并在实地搭建马赫坡部落,这些地方都重峦叠嶂、巨石林立,有着山间步道、溪上吊桥,有着清新秀丽的瀑布、壮阔的溪谷风光。影片真实地再现了赛德克族的原生态生活环境。 渔猎耕织、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方式 在这群山环绕之间,赛德克族过着渔猎耕织、茹毛饮血的生活。观看影片得知,男子通常猎取的兽类有鹿、山猪、猴子等,狩猎工具有火枪、弯刀、镖等。影片中莫那鲁道射

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文化渊源

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文化渊源 ——为甲午战争120周年作 冯天瑜 甲午海战资料图片 19世纪中叶以降,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和“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大略同期步入近代化进程。因变革深广度的差异,历三十年,至19世纪末叶,中日国力悬殊(弱方的清朝并不自知)。1894年7月,蓄谋已久的日本挑起战端,清朝消极应战,日军在朝鲜、辽东重创清朝陆师,在黄海完败北洋舰队。1895年4月,“海陆交绥,战无一胜”的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控制朝鲜,掠占台湾,索取库平银二万万两赔款,加上“三国还辽”追加三千万两赔款,共相当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日本则得以在帝国主义路径上狂奔。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前承16世纪丰臣秀吉征伐朝鲜、觊觎明朝,后启20世纪30—40年代的14年侵华战争,置之更广远的历史背景,则是日本自古以来国家战略的强势践行。日本侵华,有着久远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 自古即立“八纮一宇”说 地处东亚外缘的岛国日本,国土狹窄,资源不富,却“不甘处岛国之境”,很早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诉求,其掠占的首批目标是邻近的朝鲜半岛、台湾岛、库页岛以及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东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则为其侵略的“远大目标”。 “雄飞海外”、称霸世界,是日本统治阶层千余年来的梦想。传说中的初代天皇神武天

皇便有“八纮为宇”狂想。“八纮”一词原出中国典籍《列子·汤问》《淮南子·地形训》,意指四方四隅。成书于8世纪、用汉文写作的古典《日本书记》借用此词,编造神武天皇建都诏书,内称:“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意欲将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一宇(屋顶)之下,而这个“屋顶”,便是世界最高君主日本天皇。 此一妄念,自古代延至近代。明治维新伊始,即以天皇名义发布《宸翰》(御笔信)曰:“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富士山——引者)之安。”天皇的御用文人不遗余力宣扬此说。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日本“国柱会”成员田中智学把神武天皇“掩八纮而为宇”之语概括为“八纮一宇”,字面意思似乎是“四海一家”,实则宣示日本为统一全世界的霸主。1915年(大正二年)3月11日,国柱会机关报《国柱新闻》刊登《神武天皇の建国》一文,正式抛出“八纮一宇”说。1940年7月26日,日本近卫内阁制定《基本国策纲要》,声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八纮一宇”为其根本目标。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期间,“八纮一宇”成为日本帝国的国家格言,其军政机构悬挂两条幅,一为“武运长久”,一为“八纮一宇”。 古代日本的海外扩张 “八纮一宇”是日本千余年的国家方针。自大和国于4世纪末、5世纪初统一日本开始,即践行“掩八纮而为宇”的扩张计划。 日本古代有神功皇后“征伐三韩”的传说。4世纪末,倭王侵犯朝鲜,渡海攻破百济、新罗城池,并掳掠奴隶、布帛,后被击败,退回日本。 7世纪日本派兵介入朝鲜三国(高丽、新罗、百济)政争,被唐朝与百济联军重创,此为中日间第一次交兵的“白江之役”(见《旧唐书·刘仁轨传》)。 16世纪末,军事封建领主丰臣秀吉(1537-1598)初步平定战国纷争,立即向外扩张,先是迫使朝鲜、菲律宾、台湾琉球前来朝贡,进而大规模出兵朝鲜,试图以朝鲜作为征服中国的跳板。1577年,丰臣秀吉向其主公织田信长进言:“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灵威,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赖山阳:《校刻日本外史》第15卷)1590年(天正十八年)冬,已成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致书朝鲜国王,宣称:“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史料日本》近世编,吉川弘文馆1964年版) 1591年(天正十九年)、1597年(庆长二年)丰臣秀吉两度派遣大军渡海,于釜山登陆,曾占领朝鲜京城、开城、平壤三都,剑指明朝,甚至宣称要迁都明朝京师北京,由日本天皇统治“明国”。因中朝联军在陆战和海战中击败日军,丰臣秀吉铩羽而归,一蹶不振,然其“必图朝鲜、窥视中华”的扩张侈念对近代日本产生久远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启之

论析台湾原住民权利运动

论文关键词:台湾原住民;困境;原权运动论文摘要:台湾原住民族的衰弱是近代台湾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随着整个原住民族群边缘化程度加剧.原住民问题遂成为台湾社会一大社会难题。为争取生存空间,维护少数民族权利,20世纪80年代,原住民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原住民权利运动”,简称“原权运动”。在台湾政治“民主化”与“本土化”的双重作用下,“原权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该运动虽声势浩大,却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波折不断;原住民群体的边缘地位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在社会发展中难得实惠。一、从中心到边缘:台湾原住民的现实困境台湾原住民指的是在明清时期大陆汉族人民大规模人台之前便居住在台湾岛内的土著。连横有言:“台湾故东番之地,越在南纪,中倚层峦,四面环海,荒古以来,不通人世。土番魑结,千百成群,裸体束腰,射飞逐走,犹是游牧之代。以今石器考之,远在五千年前,高山之番,实为原始”…;同时,通过大量考古资料及人类学调查,台湾原住民已被证实确为台湾岛内最早的居住者和开拓者。学界按汉化程度将其分为山地高山族与平埔族,前者包括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曹族、排湾族、鲁凯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等共九族,主要居于高山或海岛;后者通常指西拉雅、洪雅、巴布萨、巴则海、拍瀑拉、道卡则、凯达格兰、噶玛兰共八族,多分布于西部平原。根据最新统计,台湾原住民约为4l万人,占总人口的1.8%2。为方便研究,本文所谓的台湾原住民仅以山地高山族为指涉对象。几千年来台湾原住民一直过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世界其他文明中心普遍隔绝的生活。在这期间虽问或有外力介入,但对身处高山或海岛的台湾原住民而言,外来的影响微乎其微,仍保留较为完整且独立的原始部落形态。然17世纪以降,台湾相继遭受西班牙、荷兰以及日本的殖民统治;经历了清政府治台期间的“理番政策”、“剃发归顺”;国民党“光复”及1949年的入主建设,外来影响开始在原住民的语言、服饰、生产生活以及宗教文化上挥之不去。外力的强人虽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原住民的生产方式,使其逐步脱离原始蛮荒,生活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其掠夺剥削特性更使原本“王化不到”的原住民部落在现代文明面前脆弱不堪,台湾原住民不断从“边远”走向“边缘”。近几十年来,部落文化愈发衰弱,族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山林、耕地被占,生态环境遭破坏,生存空间急剧缩小;为维持生计,许多青壮年走向都市,部落人口大量外移,传统技艺难以维系;加之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入侵,祭祀礼仪相继废弛;而在汉人主导的都市,原住民又因教育水平低下,专业技术及职业训练匮乏,只能从事最脏最累的粗笨体力活,平均收入仅为“其他居民的三分之~至三分之二”,原住民逐渐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二、伸张权利:台湾原住民权利运动为伸张原住民的基本权利,改变少数民族群体在台湾社会中的弱势地位,部分台湾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于20世纪80年代发起了维护自身民族权益的政治运动——“原住民权利运动”,简称“原权运动”。适逢7、80年代岛内及国际环境都经历了巨大变化,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又为“原权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台湾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已完成经济自由化过程,但政治民主化进程却迟迟未见启动,于是岛内存在着经济自由化与政治民主化的紧张关系,政治运动不断。而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得国民党“党国”统治的合法性遭到台湾岛内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威权体制松动,民主化进程随之启动,价值观趋于多元,台湾社会政治开始经历一轮“由破到立”的过程:以往台湾政治生态中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为优化社会稀缺资源的配置纷纷借机反弹,拒斥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国际上,“1957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了关于保护土著人和部落居民权利的《土著和部落人口公约》;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提出要保护人种的、宗教的或语言的少数人;1970年,联合国防止歧视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建议对土著人遭受的歧视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涉及土著人问题的《圣何塞宣言》,1982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通过决议,授权防止歧视和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建立土著人工作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全球范围内的土著人

台湾历史与文化选择试题

【单选题】台湾原住民是属于那种语系的民族 A、印欧语系 B、汉藏语系 C、南岛语系 D、闪米语系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下列哪个山脉是台湾五大山脉之一 A、天目山脉 B、戴云山脉 C、中央山脉 D、怀玉山脉 我的答案: 3 【单选题】排湾族的图腾是 A、白马 B、犬 C、梅花鹿 D、百步蛇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主的族群 A、狩猎 B、渔业 C、农耕 D、畜牧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请问长滨文化在哪里发现的 A、台北 B、台南 C、南投 D、台东 我的答案:D

【多选题】下列名称哪些是历史上台湾曾经的名称 A、夷洲 B、东蕃 C、大员 D、中山 我的答案:AB 7 【多选题】台湾史前文化遗迹中的长滨文化有那些原始社会生活型态 A、采集 B、狩猎 C、渔捞 D、畜牧 我的答案:ABC 8 【多选题】台湾邵族有六个部落组成,下列部落名称哪些是与邵族部落有关的 A、牡丹社 B、审鹿社 C、水社 D、六社化番 我的答案: 9 【多选题】以下名称有哪些是台湾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的叫法 A、台原 B、台老人 C、岱原人 D、山地人 我的答案:ABCD 10 【多选题】下列山脉哪些是属于台湾的 A、海岸山脉 B、玉山山脉 C、中央山脉 D、雪山山脉 我的答案:ABCD

【单选题】安平古堡在何地 A、台南 B、台北 C、台中 D、台东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南明政权永历皇帝,对郑成功寄予厚望,封他为 A、东莞郡王 B、多罗郡王 C、宝平郡王 D、延平郡王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郑氏时期,郑成功的继位者是 A、郑芝龙 B、郑克塽 C、郑和 D、郑经 我的答案:D 4 【单选题】郑成功收台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坚守的最后一座台湾城堡是 A、普罗文查 B、热兰遮 C、赤嵌 D、巴达维亚 我的答案:B 5 【单选题】1665年_____建议,在台建孔庙,设学校,极力发展文教事业 A、冯锡范 B、黄安 C、陈永华 D、萧拱辰 我的答案: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