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优质】认识图形二教案

【优质】认识图形二教案

【优质】认识图形二教案
【优质】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然后通过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引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以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面的形状,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形成有关图形的正确表象,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重要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并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这些经验重要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在上学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所形成的一些对常见几何形体表面的感性认识;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平时做的手工和游戏)中所积累的对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而且是“体”“面”部分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6-~48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棱柱和圆柱的底面,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圆钟、笔筒、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水彩笔、方格纸、印泥、白纸(长方形、正方形、圆)、皮筋(3根)、水彩笔(红、绿、蓝)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三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玩积木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积木,请你拿一个你认识的最喜欢的积木向大家介绍介绍名称。

生:我拿的是……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今天蒋老师请来了一些图形客人,这些图形你认识吗?

(黑板上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生:认识。

师:那你们知道的名字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师评价:真厉害,看来大家在幼儿园的时候对这些图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了。)

师:今天这节课啊,蒋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让他们来课堂做客等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22分钟)

(一)找一找、摸一摸,体悟图形特征。(10分钟)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客人啊,就藏在你们手中的积木上呢,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他们!

(组织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楚是在哪块积木上的哪个面上找到的,边说边指)

交流长方形:(4分钟)

生1:我找到了,我在长方体的这个面上找到了长方形!

教师:你们找到了吗?一起来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的面,感觉(平平的。)再摸一摸长方形的边线,你有什么感觉?(感觉边线直直的。)

长方体除了上面是长方形的,还有哪些面也是长方形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再任意找一个面,摸一摸边线,感觉一下,是不是直直的。(是的)

教师:我们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是平平的,边上的线是直直的。(指着长方形说。)

交流正方形:(3分钟)

师:谁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正方体的这个面上找到了正方形!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摸一摸,正方形的面和边上的线,摸的时候想一想,摸正方形的时候,感觉跟长方形一样吗?(面平平的、边线直直的、长方形的边线有长有短,正方形的边上一样长)

师:看来小朋友们的感觉真厉害,摸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感觉。

正方体的这个面是正方形,那其他的面呢?(都是正方形。)

师:哦,小朋友们真会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交流三角形:(2分钟)

教师:谁找到了三角形?

生3:我在这个物体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三角形摸上去什么感觉?(面是平平的,边是直直的。)

三角形和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条边线,三角形只有三条。

教师评价:小朋友们越来越厉害了,感觉越来越好了。

教师:这个积木,除了这个面是三角形,还有哪个面是三角形。

你在这个积木上,还能找到什么图形?

交流圆:(2分钟)

最后一个图形朋友谁找到了?

生4:我在圆柱的上面找到圆形。

摸起来什么感觉?

师:圆摸的感觉和前面的三种图形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圆的边线不是直直的了,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

(二)画一画。(10分钟)

师:刚才啊,小朋友们在积木上找到了这些图形小客人,那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他们从积木上走到白纸跟大家见见面呀?

谁有好办法?

教师:同桌合作,一个人负责按紧积木,一个人负责画,把四个图形朋友都请到白纸上。比一比哪人合作的最棒,画的又好又快。

教师边巡视,边收集学生的作品,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交流长方形:

出示三种不同的画法:

上面或下面前面或者后面左面或者右面

师:同样的长方体,怎么出来了不同的长方形呢?

生:因为用的不同的面出来的。

师:这个长方形是用哪个面画出来的?(上面或者下面?

那这个长方形呢?(前面或者后面)

那这个长方形呢?(左面或者右)

教师:用一个长方形,最多可以画出几种长方形呢?(三种,不要追问为什么?)

教师:我们用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可以画出一样的长方形;前面和后面也能画出一样的长方形;左面和右面也能画出一样的长方形。

交流正方形:

教师:你的正方形是用哪个面画出来的?(他是用正方体的上面画的,有跟他不一样的吗?(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教师:用这个正方体,画出来的正方形一样吗?(一样)

有办法了比划比划吗?学生拿着正方体,任意选一个面比划一下。

交流三角形: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三角形是怎么画出来的?

教师追问:用这个积木的上面和下面,画出来的三角形一样吗?自己用比划一下。

交流圆:

教师:圆,谁来介绍一下。

追问:他用圆柱的上面画出了圆,谁要补充?

圆柱的上面和下面都可以画圆,画出的圆是一样的。

(三)师生共同小结:(2分钟)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合作,把积木上的图形朋友都请了下来,同时还发现了每一种积木中的秘密。

我们把长方体积木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长方形(板书:长方形)

把正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

把这种积木的上面或者下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把圆柱的上面或者下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圆。(板书:圆)

[设计意图: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找一找、摸一摸”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由“体”转移到“面”;“描一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面”

从体上剥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物体某个面的形状,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一)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题)5分钟。

处理方式:请学生到讲台上点鼠标,一种图形请一个人,并用完整的说一说。

教师: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如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信封的形状是长方形等等。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生举例说。

(二)围一围。想想做做第2。(5分钟)

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来创造这些图形好吗?让我们在钉子板上来“围一围”

(1)出示钉子板,介绍边演示,这是一块钉子板,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很多钉子,想这样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能未出不同的图形。你想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吗?

(2)提出要求:请你在钉子板上分别围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困难的可以互相帮助。学生动手围一围,

(3)启发: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为什么围不出来?

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来,圆的边到处都是歪曲的,所以钉子板上围不出来。

(三)玩一玩。(弹性练习:三分钟。)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我们就一起来和这些图形朋友朋友来“玩一玩”好吗?(好)

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里分别涂不同的颜色。

讨论:怎样涂色?(同一种图形,用一种颜色,涂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涂到图形的外面。)请你先涂一涂,然后把下面空格里填一填。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哪些新的认识?

五、动手做。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你能用我们学到的这些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吗?(播放音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个角度来使学生初步理解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所以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水平: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水平,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点。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动者。为此作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理解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4308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二)练习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四课时】认识图形(二)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思考与实践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这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二)复习 1.数一数 出示第5页的第3题。 (1)这幅图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请分别数出他们的个数,填在括号里。 (2)反馈:每个屏幕图形的个数。怎样做到数的不重不漏? 师:看来可以给图形编上序号,做到不重不漏。 2.圈一圈 (1)出示第7页的第6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出来。 (2)反馈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没有什么争议。 圆形会出现两个答案。你认为哪个图形的表面可以画出圆形,为什么?

教师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在黑板上画出圆。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4. 拼一拼 (1)出示长方形纸(两种规格) 第一张:长40厘米,宽 15厘米 第二张:长40厘米,宽 20厘米 要求: ①只剪一刀。 ②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剪出来的图形是学过的平面图形。 ③你有几种剪法? (2)学生操作 (3)反馈 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剪出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你们怎样做到大小相等的?(学生上前演示,对折后再剪) 师:我注意到了,他们都是先把长方形纸先对折,沿着折痕剪。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有的长方形对折可以剪成正方形,有的却不能?什么样的长方形对折后可以剪成正方形? (4)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图形拼出一个漂亮的图案。 (5)放在实物投影上欣赏。 5.想一想 (1)出示一面墙 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2)出示书上第6的第5题 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了什么?一共缺了几块砖? 师:请你画一画,填一填 (3)反馈: 结果。缺了8块 你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

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多媒体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 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拼一拼1课时 练习课(自由练习)1课时

教案A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巩固发展 1.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 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 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按照要求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上涂上颜色。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等。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与反思

课题

(2) 想一想你是从哪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点、线、面) 2.教师总结:我们通过点、线、面三个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 (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正方体模型。 1.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教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表。 3.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对比。 共同讨论: (1)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汇报正方体的特征。 小组讨论后汇报: 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 个顶点。 不同点: ① “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的棱分别是相对的4条棱相等, 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叫做正 方体的棱长。 ②“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 学生集体梳理,相互交流,帮助后进生进一步记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3)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三)复习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 出示圆柱体模型。(图略) 1.请同学共同讨论圆柱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提问: (1)这两个底面有什么特点? (2)侧面又有什么特点? (3)底面与侧面又有什么联系? 2.出示圆锥体模型。(图略) 请同学共同回忆圆锥体的特点。 教师提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四)立体图形的测量 过渡:刚才我们对于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于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你们还记得吗?请完成你的研究单上的表格,并和同桌交流(出示表格,带着学生一起补充完成)是正方形。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 方体。 (圆柱体的两个底面积 相等) (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 方形或者是一个正方形) (当底面周长=圆柱体 的高的时候,侧面展开图是 一个正方形,当底面周长≠ 圆柱体的高的时候,侧面展 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 图汇报圆锥体的特征。 指名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研究单 上的表格,并和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学生自主 探索、独立思 考、合作交流 的学习过程, 从中提高学生 的数学学习能 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人教版2021012029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想。 师: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拼一拼) 【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完整word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 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页例1相关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 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例1中的学生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用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从而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例题接下来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是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由于生活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态存在,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本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学过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首歌曲,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播放视频《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小动物们踩出的脚印特别漂亮!立体图形们也想留下它们的脚印,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二) 》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 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 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 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 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 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 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四条边 长度都相等 )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 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 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 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得出结论 )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 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 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二十二中学首届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二: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物体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喜洋洋,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喜洋洋吗?喜洋洋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课件展示各种物体) 二、操作研究,认识物体 1、分一分 (1)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的形状。 (2)分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议一议 小组汇报:你们组怎么分的? 3、认一认 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 分别拿出各种物体,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指名学生汇报。 5、比一比 辨认物体的不同特点。

(1)让学生拿出圆柱和长方体,推一推,玩一玩。问:你发现什么?(区别长方体和圆柱的不同特点) (2)搭一个斜坡,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球滚下来,看看哪 个先着地。(体验不同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6、游戏 (1)教师请一个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 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 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2)给蒙上眼睛的同学一个立体图形,让他摸一摸,说出拿的是 什么形状的物体。 三、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说说分别有哪些立体图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个好朋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朋友,课 后大家再去找找它们! 【篇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 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 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 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 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通过实物和模 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加 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今后学习 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的设计强调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自主探索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教学时要充 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组织他们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四种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从而培养 初步的空间观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七巧板》教案

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

模板(1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 教案设计 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备课时间:2月25日 周节:1周1节 授课时间:3月1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

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题、第35页“做一做”第1、2题以及练习八第1、2题。教材中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然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物品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四种立体图形,而对于每个立体图形教材都按三个层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做一做”第1题通过学生滚动圆柱、推长方体等活动,初步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不看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图形名称摸实物的活动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练习八第1题是以连线的形式将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联系;练习八第2题是以数一数的形式要求对各种图形进行辨认。 (二)核心能力 认识立体图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从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实物、再抽象到一般的模型,最后明示图形的名称,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 通过操作和观察,正确辨认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4种图形的特征,并找出生活中形状与之相同的物体。 (四)学习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 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认识立体图形》名师教学课件、《认识立体图形》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课前准备” 每人准备一些常用的生活物品和学习用品。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感知形状 (1)看一看:小组成员互相看一看都带来了什么物品,想办法把这些物品管理好。 (2)分一分:组长拿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箱子,组内同学互相看一看,都有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把你们认为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 (3)想一想:为什么要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 (4)引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渗透分类的思想,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体的外型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实践探究,认识特征 (1)活动一: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 先选择喜欢的一种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再交换物体,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对它们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物体分分类。 并根据你们对它们的认识尝试起个名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 小组交流每类物体的特点,准备选1名代表发言。 (2)全班交流 ①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在桌上可以任意地滚动,我们把它叫做球。(课件演示,板书: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各地优质课获奖-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2)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七巧板,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 念。3、在拼图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往以及创新、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七巧板”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教学本课,教材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七巧板让学生在拼图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直观认识梯形、多边形。本课旨在增强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利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本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学生头脑中有这些图形的表象,能正确区分、辨认这些图形。 3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难点:在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用七巧板创造性的拼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出七巧板。 1. 师: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都拼过什么图形或图案呢?老师也喜欢玩拼图游戏。 请同学们认一认它们像什么?(课件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图片。) 2.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它们是用什么拼的?(七 巧板)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用七巧板拼 成图片,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认识七巧板的活动中,也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七巧板的神 奇、有趣。】二、认识七巧板,激发民族自豪感。 1. 认识七巧板。师: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副七巧板,把七 巧板倒出来。仔细观察七巧板,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①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②七巧板中三角形最多,有五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一块;③两块大三角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两块小三角 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中三角形”……) 2. 介绍七巧板。师:小小七巧板,可是不简单,我们来 听听关于七巧板的小知识。(课件播放: 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用七巧板 可以拼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图案,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魔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了解七巧板的组成。进一步熟悉学 过的平面图形,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复习,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是用 “知识窗”形式,向学生介绍七巧板,丰富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灿烂文化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三、动手拼摆,体验 探索。师:你们想不想也变个魔术呀? 1. 用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我们所学过的图形。(1)全体同学动手 体验。(2)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3)小结:用这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拼成了我们认识 的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形状。2、分组用三块板拼,形状还是我们学过的图形。(1)分组动手 体验:男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个中三角形拼一拼,看可以拼成什么形状的小桌面。女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 块正方形拼,看看可以拼出什么图形。(2)分别指名在投影仪上汇报。(3)小结:用三块板,我们拼出了三角形、正方 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梯形,真是太了不起了! 3、用4至7块板拼。师:如果用4块、5块或者6块、7块 板来拼,你还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1)学生用4至7块板拼图形。(2)汇报。【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用两 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接着,又加上一块板,用三块板进行拼摆;然后再用4至7块板进行拼摆,要求都是拼 摆学过的图形。教学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面临一次次的问题挑战,在动手拼摆挑战问题的同时,促进学 生思维的发展。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4、师:用七巧板不 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更神奇的呢!小故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小狐狸》(课件边演示教师边叙 述故事情节: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的葡萄熟了。一只小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它使劲的跳呀跳呀,想摘架上的葡 萄。但是,它努力地跳了半天,一个葡萄也没摘到。于是,小狐狸生气的想:哼!这葡萄一定是酸的!) (2)这只小狐狸就 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其实,用七巧板不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还可以拼出人物、动物、建筑、工具等等 图案。(课件逐一出示示范图案)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①学会了用七巧板拼图;②七巧 板能拼出那么多图案,太神奇了!(教师补充课题:神奇的七巧板)③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很了不起!…… 【设 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创意拼图 1. 师:想不想用手中的七巧板也创作一幅七巧板画?要求:七块板要全用上,不能丢、不能分、不能重叠。 2.展示、评 价学生作品。【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时间完全属于学生,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学习的“自由世界”,使不同能 力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操作、展示、交流中直接发展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 力,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4.1.2教学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