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1_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1_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1_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1_3章)

题型:共计38~39题,计算题较少,原理题很多

(1)选择题15’

(2)填空题10’

(3)名词解释3’x5

(4)作图题10’x1

(5)问答题20’x1(根据原理应用自主进行选择作答)

第1章

1.P3

图1.1 无线网络的分类

2.无线传感器的定义P3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域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采集、处理和发布感知信息。

图1.2 现代信息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之间的关系

无线传感器网络三个功能: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

对应的现代信息科技的三大基础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应的构成了信息系统的“感管”、“大脑”和“神经”。

4.P5 P6

★图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宏观架构

传感器网络网关原理是什么?

无线传感器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manager node)。汇聚节点有时也称网关节点、信宿节点。

传感器节点见后2要点介绍。

Sink node:网关节点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各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有线的或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送给最终用户计算机。网关汇聚节点只需要具有处理器模块和射频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探测终端发送来的数据信息,再传输给有线网络的PC或服务器。汇聚节点通常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它既可以是一个具有足够能量供给和更多存资源与计算能力的增强型传感器节点,也可以是一个带有无线通信接口的特殊网关设备。汇聚节点连接传感器网络和外部网络。通过协议转换实现管理节点与传感器网络之间的通信,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转发到外部网络上,同时发布管理节点提交的任务。

5.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P5

图1.4 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能模块组成

传感器网络节点由哪些模块组成?---作图、简答

传感器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机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布和接受,电源模块负责节点供电,节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6.传感器网络的协议分层P5

1.5 传感器网络的协议分层

每一层的作用是什么?---作图、简单

能量分配管理在各个层中,能量是怎么考虑的?

传感器网络以数据应用为中心

物理层负责载波频率的产生、信号调制、解调;数据链路层负责媒体接入和差错控制;网络层负责路由发现与维护;传输层负责数据流的传输控制;应用层负责任务调度、数据分发等具体业务。

能量分配是尽可能延长网络的可用时间,移动管理主要对节点移动进行检测与注册,应用优化是根据应用需求优化调度任务。

传感器节点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相对较弱,通信距离也有限,如果访问通信距离之外的节点,必须使用多跳路由。

7.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结构(具体例子)P6

传感器节点是什么?

CPU选用嵌入式?哪些是嵌入式?哪些不是嵌入式?

传感器节点是采用自组织方式进行组网以及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转发的,节点都具有数据采集与数据融合转发双重功能。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单元。传感器节点基本组成模块有:传感器模块、计算与存储模块、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具体地说

处理器模块是传感器节点的核心,负责整个节点的设备控制、任务分配与调度、数据整合与传输等。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Web技术嵌入式Web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事实上,所有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

8.节点的体系组成P7

图1.7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体系组成

每一层处理哪些事?

传感器节点为了节约能量进入休眠。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体系有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三部分组成。

(1)网络通信协议

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图1.8 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的分层结构

(2)网络管理平台

主要是对传感器节点自身的管理和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3)应用支撑平台

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

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和网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包括:时间同步、定位、应用服务接口、网络管理接口。

9.传感器网络的结构P9

根据节点数目的多少,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如果网络的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平面结构。如果网络规模很大,则必须采用分级网络结构。

10.传感器节点的限制条件P12 P13

(1)电源能量有限

传感器节点消耗能量的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处理器和传感器模块的功耗变得很低,绝大部分能量主要消耗在无线通信模块上。

从图1.13中可知传感器节点的绝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节点传输信息时要比执行计算时更消耗电能,传输l比特信息100m距离需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执行3000条计算指令所消耗的能量。

1.13 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情况

(2)通信能力受限

通常无线通信的能量消耗与通信距离的关系符合如下规律:

其中参数n满足关系2

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能耗会急剧增加。在满足通信连通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单跳的通信距离。一般而言,传感器节点的无线通信半径在100m以比较合适。

(3)计算和存储能力受限

传感器节点是一种微型嵌入式设备,要求它价格低、功耗小,这些限制必然导致其携带的处理器能力比较弱,存储器容量比较小。为了完成各种任务,传感器节点需要完成监测数

据的采集和转换、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应答汇聚节点的任务请求和节点控制等多种工作。如何利用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完成诸多协同任务成为传感器网络设计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11.组网特点P14 P15

无线传感器网络以数据为中心

无线传感器网络除了具有Ad Hoc网络的移动性、断接性、电源能力局限性等共同特征以外,在组网方面具有一些鲜明的自身特点。它的主要特点包括自组织性、以数据为中心、应用相关性、动态性、网络规模大和需要高的可靠性等。

12.P24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出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传感器网络被列为第一。

P25 思考题

2.4★. 5. 6. 7. 8. 9. 10.

第2章微型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本章不会出现答题,可能会出现简答题

1.传感器的定义P26

一般来说能够把特定的被测量信息(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等)的器件或装置,我们把它称为传感器。

2.传感器的组成P27

图2.1 传感器的组成结构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信号(一般指电信号)部分。基本转换电路可以对获得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另外,基本转换电路工作时必须有辅助电源。

随着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传感器的基本转换电路可安装在传感器壳体里或与敏感元件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构成集成传感器。

3.传感器的采集接口P27

图2.3 传感器采集接口的框图

传感器接口技术是非常实用和重要的技术。各种物理量用传感器将其变成电信号,经由诸如放大、滤波、干扰抑制、多路转换等信号检测和预处理电路,将模拟量的电压或电流送A/D转换,变成数字量,供计算机或者微处理器处理。

4.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传感器的正确选用是保证不失真测量的首要环节,因而在选用传感器之前,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必要的。

(1)★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高,意味着传感器能感应微弱的变化量,即被测量有一微小变化时,传

感器就会有较大的输出。但是,在选择传感器时要注意合理性,因为一般来讲,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测量围往往越窄,稳定性会越差。

传感器的灵敏度指传感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时,输出变化量与引起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即

K=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Y/△X=dy/dx

线性传感器的校准曲线的斜率就是静态灵敏度;对于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它的数值是最小二乘法求出的拟合直线的斜率。

(2)★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是指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它是传感器的输出值能真实再现变化着的输入量的能力反映,即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希望一致或相近。

传感器的响应特性良好,意味着传感器在所测的频率围满足不失真测量的条件。另外,实际传感器的响应过程总有一定的延迟,但希望延迟的时间越小越好。

(3)线性围

任何传感器都有一定的线性围,在线性围它的输出与输入成比例关系。线性围越宽,则表明传感器的工作量程越大。

传感器工作在线性围,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基本条件。例如,机械式传感器中的弹性元件,它的材料弹性极限是决定测力量程的基本因素。当超过弹性极限时,传感器就将产生非线性误差。

任何传感器很难保证做到绝对的线性,在某些情况下,在许可限度,也可以在近似线性区域使用。

(4)稳定度

稳定性表示传感器经过长期使用之后,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性能。影响传感器稳定性的因素是时间与环境。

为了保证稳定性,在选定传感器之前,应对使用环境进行调查,以选择合适类型的传感器。例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湿度会影响到它的绝缘性,温度会影响零漂;光电传感器的感光表面有尘埃或水汽时,会改变感光性能,带来测量误差。

(5)★重复性

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在全测量围连续变化多次所得特征曲线的不一致性,在数值上用各测量值正反行程标准偏差最大值的两倍或三倍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

(6)★漂移

由于传感器部因素或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传感器的输出变化称为漂移。当输入状态为零时的漂移称为零点漂移。传感器无输入(或某一输入值不变)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读数,其输出偏离零值(或原指示值)。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的漂移称为时间漂移。

随着温度变化产生的漂移称为温度漂移,它表示当温度变化时,传感器输出值的偏离程度。一般以温度变化1度时,输出的最大偏差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

(7)精度

传感器精度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它以给定的准确度来表示重复某个读数的能力,其误差越小则传感器精度越高。传感器的精度表示为传感器在规定条件下,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相对传感器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

(8)★分辨率

分辨力是指能检测出的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即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输入增量。在输

入零点附近的分辨力称为阈值,即产生可测输出变化量时的最小输入量值。

(9)迟滞

迟滞是指在相同工作条件下作全测量围校准时,在同一次校准中对应同一输入量的正行程和反行程间的最大偏差。它表示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不重合程度,数值用最大偏差(△Amax)或最大偏差的一半与满量程输出值的百分比来表示

5.磁阻传感器P35

★探测的原理、探测的事例、怎么样探测到,文字描述

磁性传感器通常又称为磁力计,它的使用特点在于测量磁场并不是主要目的,通常能够同时探测获得其它参数,如车轮速度、车辆出现和运动方向等。磁阻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当探测出磁场发生变化时,它会产生一个阻抗变化值,因而也就有了磁阻这一概念,阻抗变化的同时会改变电压输出值。磁阻传感器的用途较多,最典型的应用是用于车辆探测。

磁感应探测原理:运动车辆的每个部分都会产生一个可重复的对地球磁场的扰动,不管车辆向哪个方向行驶,这个特征都会被可靠地检测到。检测车辆存在的另一种方法是观察磁场变化的大小,磁场大小的变化表明了对地磁场整体的干扰程度。

图2.9 车辆与传感器不同距离时磁场的变化关系图2.16最简单的运动车辆产生单轴磁信号

运动车辆探测信号分析:地球的磁场在很广阔的区域是恒定的,可以看作是均匀磁场。大的铁磁物体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扰动。这些扰动在汽车发动机和车轮处尤为明显,但也取决于在车辆部、车顶或后备箱中有没有其它铁磁物质。在道路中间和旁边放置磁阻传感器,可以探测由于车辆经过而导致的畸变磁场,从而监测车辆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推导车辆类型、行驶方向等交通参数。

车辆探测算法:运动车辆探测算法需要有足够的鲁棒性,保证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车辆能被可靠探测。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有限,车辆探测需要的计算应尽可能的简单。

P45 思考题

传感器指标:7. 8. 9. 10. 11. 12. 13. 14.

磁阻传感器应用:16. 17. 18.

第3章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与组网技术★

3.1 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P47

(1)为数据终端设备(DTE)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

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介质,也可以由多个物理介质连接而成的。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传输数据和终止物理。所谓“激活物理”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介质参与,都需要将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2)传输数据:

物理层要形成适合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输服务,保证数据能在物理层上正确通过,并提供足够的带宽,以减小信道的拥塞。数据传输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3)其他管理工作:

物理层还负责其他的一些管理工作,如信道状态评估、能量检测等。

2.DTE、DCTE P47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也称物理设备,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和发送、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如计算机、I/O设备终端。

DCTE:Data Circuit Terminating Equipment 数据电路终端设备,介于数据终端设备和传输介质之间的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

3.物理层介质的选择P48 P50

(1)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介质选择:

无线通信的介质包括电磁波和声波。电磁波是最主要的无线通信介质,而声波一般仅用于水下的无线通信。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毫米波和光波等,其中无线电波在无线网络中使用最广泛。

无线电波是容易产生,可以传播很远,可以穿过建筑物,因而被广泛地用于室或室外的无线通信。无线电波是全方向传播信号的,它能向任意方向发送无线信号,所以发射方和接收方的装置在位置上不必要求很精确的对准。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与频率相关。如果采用较低频率,则它能轻易地通过障碍物,但电波能量随着与信号源距离r的增大而急剧减小,大致为1/r3。如果采用高频传输,则它趋于直线传播,且受障碍物阻挡的影响。无线电波易受发动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

另外,由于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较远,用户之间的相互串扰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关于无线频率管制方面的使用授权规定。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介质的选择: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的主要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红外线和光波等。

在无线电频率选择方面,ISM频段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ISM频段在大多数国家属于无须注册的公用频段。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之间通信的另一种手段是红外技术。红外通信的优点是无须注册,并且抗干扰能力强。红外通信的主要缺点是穿透能力差,要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视距关系。这导致了红外难以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流传输介质,而只能在一些特殊场合得到应用。

对于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情况,传感器网络对通信传输介质可能有特别的要求。例如,舰船应用可能要求使用水性传输介质,譬如能穿透水面的长波。复杂地形和战场应用会遇到信道不可靠和严重干扰等问题。

另外,一些传感器节点的天线可能在高度和发射功率方面比不上周围的其它无线设备,为了保证这些低发射功率的传感器网络节点正常完成通信任务,要求所选择的传输介质能支持健壮的编码和调制机制。

★在低速无线个域网(LR-PAN)的802.15.4标准中,定义的物理层是在868MHz、915MHz、2.4GHz三个载波频段收发数据。在这三个频段都使用了直接序列扩频方式。IEEE 802.15.4标准非常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标准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目前基于该标准的射频芯片也相继推出,例如Chipcon公司的CC2420无线通信芯片。

4.ISM频段P49 P50

ISM频段: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频段,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优点在与它是自由频段,无须注册,可选频谱围大,实现起来灵活方便。缺点是功率受限,另外与现在多种无线通信应用存在相互干扰问题。表3.1 ISM 应用中的可用频段

5.调制技术P48

什么是调制?

什么是基带信号?

什么是宽带?

模拟的调频、调副、调相?

数字信号的的调频、调副、调相?

什么是蓝牙?为什么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不能使用?

通常信号源的编码信息(即信源)含有直流分量和频率较低的频率分量,称为基带信号。

载波:可通过调制来强制它的某些特征量仿随某个信号的特征值或另一个振荡的特征值而变化,通常是周期性的电振荡波。

带宽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在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Hertz (Hz)来表示。

调制对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采用什么方法调制和解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通信系统的质量。根据调制中采用的基带信号的类型,可以将调制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模拟调制是用模拟基带信号对高频载波的某一参量进行控制,使高频载波随着模拟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数字调制是用数字基带信号对高频载波的某一参量进行控制,使高频载波随着数字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目前通信系统都在由模拟制式向数字制式过渡,因此数字调制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调制技术。

基带信号往往不能作为传输信号,因而要将基带信号转换为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带通信号,以便于进行信道传输。通常将带通信号称为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

调制技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的幅度、相位或频率,使其随着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调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订的接收者(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蓝牙易受噪声的干扰,不利于在无线传感器中的应用,另外,蓝牙的接入数量不能满足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需要。蓝牙一般距离为10m,如果要到100m的话要增加功率。

6.扩频技术P49

什么是扩频技术?

扩频又称为扩展频谱,它的定义如下: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和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扩频通信与一般无线通信系统相比,主要是在发射端增加了扩频调制,而在接收端增加了扩频解调。

扩频技术的优点包括: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隐蔽性好,对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可以实现码分多址;抗多径干扰;能精确地定时和测距;适合数字话音和数据传输,以及开展多种通信业务;安装简便,易于维护。

3.2 MAC协议

1.什么叫MAC?什么叫虚拟载波侦听?P52

MAC: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所谓MAC协议就是通过一组规则和过程来有效、有序和公平地使用共享介质。

载波侦听(carrier sense):在发送数据之前,“侦听”传输线路,判断是否已经有其他数据传输。---挂着同一条线上的多部

虚拟载波监听(virtual carrier sense):是载波监听的一种,与物理载波监听相对。虚拟载波监听是通过控制信息来得知信道情况,而不是实际检测物理信道。虚拟载波监听使用的是时间预留的方法预测信道的忙闲状况。网络在得知网络忙闲信息后通过随机退避算法减小冲突。

2.MAC协议分哪几种?思想是什么?为什么竞争?为什么不竞争?P53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可以按照下列条件进行分类:(1) 采用分布式控制还是集中控制;(2) 使用单一共享信道还是多个信道;(3) 采用固定分配信道方式还是随机访问信道方式。

根据上述的第三种分类方法,将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分为以下三种:

(1)时分复用无竞争接入方式。无线信道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方式给每个传感器节点分配固定的无线信道使用时段,避免节点之间相互干扰。

(2)随机竞争接入方式。如果采用无线信道的随机竞争接入方式,节点在需要发送数据时随机使用无线信道,尽量减少节点间的干扰。典型的方法是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的MAC协议。

(3)竞争与固定分配相结合的接入方式。通过混合采用频分复用或者码分复用等方式,实现节点间无冲突的无线信道分配。

3.RTS、CTS、NA V、ACK P54

RTS(Request-To-Send)请求帧

CTS(Clean-To-Send)清除帧

NA 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网络分配矢量

ACK确认帧

4.三种基本帧间间隔P54

IEEE 802.11 MAC协议规定了三种基本帧间间隔(InterFrame Space,IFS),用来提供访问无线信道的优先级:

(1)SIFS (short IFS):最短帧间间隔。

(2)PIFS (PCF IFS):PCF方式下节点使用的帧间间隔。

(3)DIFS (DCF IFS):DCF方式下节点使用的帧间问隔。

★何时发?何时不发?干什么的?

5.★CSMA/CA的虚拟载波侦听 P54 图3.1

★CSMA/CA的基本访问机制 P55 图3.2

★802.11 MAC协议的退避机制 P55 图3.3

6.★典型MAC协议:S-MAC协议的原理与工作机制P56 P57 P58---简答、问题

S-MAC协议(Sensor MAC)。这种协议是在802.1l MAC协议的基础上,针对传感器网络的节省能量需求而提出的。

S-MAC协议的适用条件是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量不大,网络部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融合以减少数据通信量,网络能容忍一定程度的通信延迟。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良好的扩展性,减少节点能耗。

S-MAC采用以下机制:

(1)周期性侦听和睡眠机制

S-MAC协议将时间分为帧,帧长度由应用程序决定。帧分监听工作阶段和睡眠阶段。监听/睡眠阶段的持续时间要根据应用情况进行调整。当节点处于睡眠阶段时,关闭无线电波,以节省能量。当然节点需要缓存这期间收到的数据,以便工作阶段集中发送。

(2)流量自适应侦听机制

流量自适应侦听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在一次通信过程中,通信节点的邻居在通信结束后不立即进入睡眠状态,而是保持侦听一段时间。

如果节点在这段时间接收到RTS分组,则可以立刻接收数据,无须等到下一次调度侦听周期,从而减少了数据分组的传输延迟。如果在这段时间没有接收到RTS分组,则转入睡眠状态直到下一次调度侦听周期。

(3)冲突和串音避免机制

为了减少冲突和避免串音,S-MAC协议采用了与802.11 MAC协议类似的虚拟和物理载波监听机制,以及RTS/CTS握手交互机制。两者的区别在于当邻居节点处于通信过程时,执行S-MAC协议的节点进入睡眠状态。

(4)消息传递机制

S-MAC协议采用了消息传递机制,可以很好地支持长消息的发送。由于无线信道的传输差错与消息长度成正比,短消息传输成功的概率要大于长消息。

消息传递机制根据这一原理,将长消息分为若干个短消息,采用一次RTS/CTS交互的握手机制预约这个长消息发送的时间,集中连续发送全部短消息。这样既可以减少控制报文的开销,又可以提高消息发送的成功率。

3.3路由协议

1.什么是路由协议P59

路由选择(routing)是指选择互连网络从源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信息的行为,并且信息至少通过一个中间节点。

路由协议负责将数据分组从源节点通过网络转发到目的节点,它包括两个功能:(1)寻找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的优化路径;(2)将数据分组沿着优化路径正确转发。

2.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目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首要目标P59

由于Ad Hoc、无线局域网等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目标,是提供高服务质量和公平高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这些网络的路由协议主要任务是寻找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间通信延迟小的路径,同时提高整个网络的利用率,避免产生通信堵塞,并均衡网络流量。通常能量消耗问题不是这类网络考虑的重点。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有限且一般没有能量补充,因而路由协议的设计需要考虑高效利用能量。另外一方面,由于传感器网络节点数目往往很大,节点只能获取局部的拓扑结构信息,路由协议要在局域网协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路径。

与传统网络的路由协议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能量优先;

(2)基于局部拓扑信息;(3)以数据为中心;(4)应用相关。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类P60

从各种应用的角度出发,将路由协议分为四类:

(1)能量感知路由协议:高效利用网络能量是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一个显著特征。为了强调高效利用能量的重要性,这里将它们划分为能量感知路由协议。能量感知的路由协议从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出发,讨论最少能量消耗和最长网络生存期等问题。

(2)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在诸如环境检测、战场评估等应用中,需要不断查询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在汇聚节点(查询节点)发出任务查询命令,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节点向监控中心报告采集的数据。在这类监控和检测的应用问题中,通信流量主要是查询节点和传感器探测节点之间的命令和数据传输,同时传感器探测节点的采集信息通常要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减少通信流量来节省能量,即数据融合技术与路由协议的设计相结合。

(3)地理位置路由协议

(4)可靠的路由协议

3.典型路由协议:定向扩散路由P61---大题

★图示说明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图3.7

★定向扩散路由是一种经典的以数据为中心的路由协议。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周期性的兴趣扩散、梯度建立和路径加强三个阶段:

图3.7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的示例

(1)兴趣扩散阶段:

在路由协议的兴趣扩散阶段,汇聚节点周期性地向邻居节点广播兴趣消息。兴趣消息中含有任务类型、目标区域、数据发送速率、时间戳等参数。

每个节点在本地保存一个兴趣列表,对于每一个兴趣容,列表中都有一个表项记录发来该兴趣消息的邻居节点、数据发送速率和时间戳等任务相关信息,以建立该节点向汇聚节点传递数据的梯度关系。每个兴趣可能对应多个邻居节点,每个邻居节点对应一个梯度信息。(2)数据传播阶段:

当传感器探测节点采集到与兴趣匹配的数据时,把数据发送到梯度上的邻居节点,并按照梯度上的数据传输速率,设定传感器模块采集数据的速率。

由于可能从多个邻居节点收到兴趣消息,节点向多个邻居发送数据,汇聚节点可能收到经过多个路径的相同数据。

(3)路径加强阶段: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通过正向加强机制来建立优化路径,并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来修改数据转发的梯度关系。兴趣扩散阶段是为了建立源节点到汇聚节点的数据传输路径,数据源节点以较低速率来采集和发送数据,我们称这个阶段建立的梯度为探测梯度。

4.LEACH路由协议(补充)---小题

LEACH全称是“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

该算法基本思想是:以循环的方式随机选择簇头节点,将整个网络的能量负载平均分配到每个传感器节点中,从而达到降低网络能源消耗、提高网络整体生存时间的目的。仿真表明,与一般的平面多跳路由协议和静态分层算法相比,LEACH可以将网络生命周期延长15%。

LEACH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循环执行簇的重构过程,每个簇重构过程可以用回合的概念来描述。每个回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簇的建立阶段和传输数据的稳定阶段。为了节省资源开销,稳定阶段的持续时间要大于建立阶段的持续时间。簇的建立过程可分成4个阶段:簇头节点的选择、簇头节点的广播、簇头节点的建立和调度机制的生成。

簇头节点的选择依据网络中所需要的簇头节点总数和迄今为止每个节点已成为簇头节点的次数来决定。具体的选择办法是:每个传感器节点随机选择0-1之间的一个值。如果选定的值小于某一个阀值,那么这个节点成为簇头节点。

选定簇头节点后,通过广播告知整个网络。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根据接收信息的信号强度决定从属的簇,并通知相应的簇头节点,完成簇的建立。最后,簇头节点采用TDMA方式为簇中每个节点分配向其传递数据的时间点。

稳定阶段中,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簇头节点。簇头节点对簇中所有节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后再传送给汇聚节点,这是一种叫少通信业务量的合理工作模型。稳定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后,网络重新进入簇的建立阶段,进行下一回合的簇重构,不断循环,每个簇采用不同的CDMA代码进行通信来减少其他簇节点的干扰。

LEACH路由协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簇建立阶段(setup phase)和稳定运行阶段(ready phase)。簇建立阶段和稳定运行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总和为一轮(round)。为减少协议开销,稳定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要长于簇建立阶段。

LEACH协议的特点有:

(1)为了减少传送到汇聚节点的信息数量,簇首节点负责融合来自蔟不同源节点所产生的数据,并将融合后的数据发送到汇聚点。

(2)LEACH采用基于TDMA/CDMA的MAC层机制来减少蔟和蔟间的冲突

(3)由于数据采集是集中的和周期性的,因此该协议非常适合于要求连续监控的应用系统(4)对于终端使用者来说,由于它并不需要立即得到所有的数据,因此协议不需要周期性的传输数据,这样可以达到限制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的目的

(5)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后,协议重新选举簇首节点,以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统一的能量分布

尽管LEACH能够提高网络的生存时间,但是协议所使用的假设条件仍存在着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由于LEACH假定所有节点能够与汇聚节点直接通信,并且每个节点都具备支持不同MAC协议的计算能力,因此该协议不适合在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用

(2)协议没有说明簇头节点的数目怎么分布才能及于整个网络。因此,很可能出现被选的簇头节点集中在网络某一区域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得一些节点的周围没有任何簇头节点。(3)由于LEACH假定在最初的簇头选择回合中,所有的节点都携带相同的能量,并且每个成为簇头的节点都消耗大致相同的能量。因此,协议不适合节点能量不均衡的网络。

节点经过簇头选举成为簇头后发布通告消息告知其他节点。其他节点根据与簇头节点的距离选择加入哪个簇。

P63 思考题

物理层:1. 2. 5.

MAC协议:6. 8★.(作图)9. 10★. 11. 路由协议:15.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库1教学内容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 库1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 信息 3、 3.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选择、频段选取、调制技术、扩频 技术 5.扩频技术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直接序列扩频、跳 频、跳时、宽带线性调频扩频 6.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 径加强阶段 7.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 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时间同 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及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层技术 9.IEEE 802.15.4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后台管理软件结构与组成:后台管理软件通常由数据 库、数据处理引擎、图形用户界面和后台组件四个部分组成。 11.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 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2.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选择的频段有:_800MHz___915M__、2.4GHz、___5GHz

13.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1) 机密性问题。 (2) 点到点的消息认证问题。 (3) 完整性鉴别问题。 15.802.11规定三种帧间间隔:短帧间间隔SIFS,长度为 28 s a)、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长度是 SIFS 加一个时隙(slot)长度,即 78 s b)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 ,DIFS长度=PIFS +1个时隙长度,DIFS 的长度为 128 s 16.任意相邻区域使用无频率交叉的频道是,如:1、6、11频道。 17.802.11网络的基本元素SSID标示了一个无线服务,这个服务的内容包括 了:接入速率、工作信道、认证加密方法、网络访问权限等 18.传感器是将外界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 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9.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 部分组成 20.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 造一个覆盖万物的网络。RIFD无线识别、嵌入式系统技术、能量供给模块和纳米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 二、基本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无线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A的工作原理 CSMA/CA机制:

无线传感器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现状与发展趋势教程文件

无线传感器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现状与发展趋势 1 研究背景 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无线通信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发展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方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大量的应用方案开始采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通信。 微机电系统和低功耗高集成数字设备的发展,使得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的传感器节点得以实现。这样的节点配合各类型的传感器,可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开创了新的应用领域的新兴概念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战场监视、大规模环境监测和大区域内的目标追踪等领域。传感技术、传感网络已经被认定为最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采用电池供电,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而且数量大、更换非常困难,所以低功耗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重要的设计准则之一,因此,它迫切需要对传统的嵌入式应用开发进行更新和改进,需要精心设计的软硬件系统,以使其可靠而耐用。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WSN被列为第一;美国《今日防务》杂志更认为WSN的应用和发展将引起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未来战争的变革。可以预测,WSN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2]。低功耗无线传感模块,便是组成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此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是计算机应用的扩展,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嵌入式技术,使用智能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过去的研究有的只考虑低功耗而性能不高,有的性能高但是功耗太大。 因此,在无线传感技术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在保证无线传感模块性能的同时又能实现其低功耗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当前对于无线传感技术的研究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低功耗就是其发展方向之一,而低功耗与高性能的结合实现还不完全。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无线传感模块的功能,增加模块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通过对无线传感节点的硬件功耗的分析,确定无线传感模块各单元的基本功率消耗,并进行相应比较,确定需重点降耗的单元,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对低功耗无线传感模块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芯片完成对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的自主设计和制作。并辅助软件开发人员完成各子模块的驱动编写,实现低功耗无线传感模块的整体通信功能。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精编版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随着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在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均取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应用上,基于Wi-Fi无线应用也已从当初“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接入”服务转变成车载无线、无线语音、无线视频、无线校园、无线医疗、无线城市、无线定位等诸多丰富的无线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Wi-Fi无线网络已不再仅仅只是2000年左右所承担“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延伸”的吴下阿孟,“取代有线”已不再只是梦想。 推动无线网络市场迅猛发展 作为目前市场主流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标准采用多入多出(MIMO)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使得网络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b/g的25Mbps、11Mbps、54Mbps,可将WLAN的传输速率提高到300Mbps甚至600Mbps。同时,在覆盖范围方面,接入点发射的信号虽然并不比传统硬件发射的信号传输得更远,但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动态调整波束,保证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

的信号,并可减少其他信号的干扰,使Wi-Fi无线网络移动性极大提高。 此外,在兼容性方面,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从而成为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无线网络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的产品实现高质量语音通话、高清视频传输以及更大范围的移动上网。 而在制约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产品价格,随着正式标准的颁布,以及各个企业纷纷调低无线产品价格,目前,已逐渐取代b/g设备成为市场主流。在ABI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与智能手机都开始内建Wi-Fi芯片,预期未来此趋势可望延续,而由于的功能强大,加上芯片价格也一路下滑,所以在新产品均陆续选用标准后,2010年出货量将超越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联通设计院无线传输部一室主任冯毅表示,支持标准的WLAN网络代表了无线宽带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联通将在未来网络建设的招标中引入设备,并在部分数据热点地区进行建设,提高空口传输速率,以满足用户需求。 动讯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电信将在全国铺设的Wi-Fi热点将超过10万个;中国移动在2009年底进行了大规模WLAN采购,计划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超过11万个Wi-Fi热点,预计到2010年年

(完整版)无线传感器试题库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 一填空题 1、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2、感知目标、网络节点、用户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与互联网协议栈的五层协议相对应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产业化障碍包括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大规模组网问题、大规模组网问题实用化低功耗技术、微型化加剧信号串扰、可靠性提高资源需求 二、判断题 1、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对) 2、SINK节点:亦称网关节点,与簇头结点的功能完全相同。(错) 3、通过拓扑控制自动生成的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定位等很多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来延长网络的生存期。(对) 4、美国军方最先开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对) 三、选择题

1、最先开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的国家是(B) A中国B美国C日本D韩国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包括(C) (1)可快速部署 (2)可自组织 (3)隐蔽性强和高容错性 (4)成本高,代价大 A (1)(2)(4) B (2)(3)(4) C (1)(2)(3) D(1)(3)(4) 3、将“信息社会技术”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之一。其中多处涉及对WSN 的研究,启动了EYES 等研究计划的组织是(D) A日本总务省 B韩国信息通信部 C美国国防部 D欧盟 4、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兴起无关的技术是(A) A虚拟运营技术 B无线通信 C片上系统(SOC) D低功耗嵌入式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

1武警部队监控平台架构介绍与设计 1.1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 基站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如上图所示,主要由三个大的部分构成,分别是监控中心、监控站点、监控单元。整个系统从资金、功能以及方便维护性出发,我们采用了干点加节点方式的监控方法。 监控中心(SC):SC的定义是指整个系统的中心枢纽点,控制整个分监控站,主要的功能是起管理作用和数据处理作用。一般只在市级包括(地、州)设置相应的监控中心,位置一般在武警部队的交换中心机房内或者指挥中心大楼内。 区域监控中心(SS):又称分点监控站,主要是分散在各个更低等级的区县,主要功能是监控自己所负责辖区的所有基站。对于固话网络,区域监控中心的管辖范围为一个县/区;移动通信网络由于其组网不同于固话本地网,则相对弱化了这一级。区域监控中心SS的机房内的设备配置与SC的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是功能不同以及SS的等级低于SC,SS的功能主要是维护设备和监控。 监控单元(SU):是整个监控系统中等级最低的单元了,它的功能就是监控并且起供电,传输等等作用,主要由SM和其他供电设备由若干监控模块、辅助设备构成。SU侧集成有无线传感网络微设备,比如定位设备或者光感,温感设备等等。 监控模块(SM):SM是监控单元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作用监控信息的采集功能以及传输,提供相应的通信接口,完成相关信息的上传于接收。

2监控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及监控中心功能 基站监控系统的组网分级如果从管理上来看,主要采用两级结构:CSC集中监控中心和现场监控单元。CSC主要设置在运营商的枢纽大楼,主要功能为数据处理,管理远程监控单元,对告警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可实现告警查询和存储的功能。一般管理员可以在CSC实现中心调度的功能,并将告警信息进行分发。而FSU一般针对具体的某一个基站,具体作用于如何采集数据参数并进行传输。CSC集中监控中心的需要对FSU采集的数据参数进行报表统计和分析,自动生产图表并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直观,方便的可视化操作,为维护工作提供依据,维护管理者可以根据大量的分析数据和报表进行快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发现网络的故障点和优先处理点,将人力资源使用在刀刃上。监控中心CSC系统的功能中,还有维护管理类,具体描述如下: 1)实时报警功能 该系统的报警功能是指发现机房里的各种故障后,通过声音,短信,主界面显示的方式及时的上报给操作者。当机房内的动力环境,空调,烟感,人体红外等等发生变量后,这些数据通过基站监控终端上传到BTS再到BSC。最后由数据库进行分类整理后存储到SQLSEVRER2000中。下面介绍主要的几种报警方式: 2)声音报警 基站发生告警后,系统采集后,会用声卡对不一样的告警类别发出对应的语音提示。比如:声音的设置有几种,主要是以鸣叫的长短来区分的。为便于引起现场维护人员的重视紧急告警可设置为长鸣,不重要的告警故障设置为短鸣。这样一来可以用声音区分故障的等级,比方某地市的中心交换机房内相关告警声音设置,它的开关电源柜当平均电流达到40AH的时候,提示声音设置为长鸣,并立即发生短信告警工单。如果在夜晚机房无人值守的情况下: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随着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802.11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在802.11n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均取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应用上,基于Wi-Fi无线应用也已从当初“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接入”服务转变成车载无线、无线语音、无线视频、无线校园、无线医疗、无线城市、无线定位等诸多丰富的无线应用。

无线网络发展状况

计算机通信分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卫星,微波,红外等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极其理论基础,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扩频安全性移动IP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尽管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1a 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 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填空题 1.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 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 传感节点中处理部件用于协调节点各个部分的工作的部件。 5. 基站节点不属于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部分 6.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 NTP时间同步协议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的时间同步机制。 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 从用户的角度看,汇聚节点被称为网关节点。 11. 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 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 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是时间同步机制 15. 无线网络可以被分为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Internet网络,WLan网络,拨号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 16. 传感器网络中,MAC层与物理层采用的是IEEE制定的IEEE协议

17. 分级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平面结构的拥塞问题 18. 以数据为中心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特点,但不是Ad-Hoc的组网特点 19. 为了确保目标节点在发送ACK过程中不与其它节点发生冲突,目标节点使用了SIFS帧间间隔 20. 典型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为CSMA 二、选择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模块分为:通信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A A.传感模块模块 C网络模块 D实验模块 2..在开阔空间无线信号的发散形状成()。A A.球状 B网络 C直线 D射线 3.当前传感器网络应用最广的两种通信协议是()D A. B. C. D. 4.ZigBee主要界定了网络、安全和应用框架层,通常它的网络层支持三种拓扑结构,下列哪种不是。D A.星型结构、B网状结构C簇树型结构D树形结构 5.下面不是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的技术。B A.定位技术B节能管理C时间同步D数据融合 6.下面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的特点D A.能量优先 B.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C.以数据为中心 D预算相关 7.下面不是限制传感器网络有的条件C A电源能量有限 B通信能力受限 C环境受限 D计算和存储能力受限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813033979.html,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王娜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第24期 摘要无线传感网络集合了微机电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学科技术,发展 前景广阔,应用价值较高。本文简要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对其组网模式、拓扑控制、媒体访问控制和链路控制、移动控制模型以及路由、数据转发及跨层设计等五项关键技术做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 微机电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集合了这三种学科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也随之兴起。无线传感网络能够实现协同工作,能够长期、实时的监测各种待检测对象数据,其广泛的应用到了不同的领域中,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改变,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 1 无线传感网器络的特点 数据获取网络、数据分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是无线传感网络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和传感器模块,三个模块的各个节点能够通过协议自行组成分布式的网络,之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优化,再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到信息处理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如下特点: 1.1 硬件资源有限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采用的处理器和储存器为嵌入式的,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受到限制,从而限制了其计算能力,影响了信息处理; 1.2 电池容量有限 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对真实世界具体值进行测量,无线传感器网络各个节点在待测区域内分布十分密集,因此,每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都需要储备长期使用的能量,或者自行吸收外界的太阳能; 1.3 没有中心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会构成对等式网络,这个网络没有指定的重心,节点能够随时随地的加入网络或离开网络,这依赖于动态拓扑结构,任一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对等式网络的运行,抗毁能力较强。此外,无线传感网络各个节点之间能够通过分布式算法进行均衡协调,即使在没有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够组织测量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报告现状及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默认分类 2008-06-12 18:19:20 阅读9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节点组成,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其与现有网络的区别。进而介绍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MAC层技术、路由技术、节点技术和跨层设计等关键技术。最后展望无线传俄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并指出关键技术的进步将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MAC层路由协议跨层设计 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is integration of sensor technique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embedded computation techniques,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techniqu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They can be used for sensing, collecting, processing an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of monitored objects for users. As a new research area and interest hotspot of academia and industrie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has a wide application futu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of networks, node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differences wih the existing networks. And the MAC layer technology, routing technology, joint cross-layer design technology and key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 At last the prospect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MAC, routing protocol, Cross-layer design 一、概述 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进步,包括微电子机械系统

无线网络技术调研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调研报告

目录 1概况 (1) 1.1技术调研背景 (1) 1.2主要研究机构 (1) 2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 2.1无线网络技术主要方法 (2) 2.2国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6) 2.2.1国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6) 2.2.2国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国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4) 3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 (5) 4结论与建议 (5)

1概况 1.1技术调研背景 本次调研主要着重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对公司的定位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网络。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无线局域网主要设备有:无线接入点和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有AP、无线路由器、无线连接器等;无线网卡分台式机的PCI接口、USB接口以及笔记本专用的接口等。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呼吁快速便捷的网络的呼声也越来越来强烈,无

线网络必定是未来世界的网络主要发展方向。而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802.11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802.11n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 试想一下,在有线网络时代,用户的活动围受限于网线,无论到哪里必须要拖着长长的缆线,为寻找宽带接口而苦恼。为此,无线网络应运而生。和有线网络相比,虽然无线网络的带宽较小;相对目前的有限网络有较多的等待延迟;稳定性较差;无线接入设备的CPU、存以及显示屏幕等资源有限等缺陷。但无线网络可适应复杂的搭建环境,搭建简单,经济性价比强,并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摆脱网线的束缚,更便捷,更加自由的沟通。 1.2主要研究机构 2015年无线路由器品牌排行前十位是:TP-LINK、华为、极路由、NETGEAR、D-Link、Tenda腾达、华硕、360、联想、思科。 2015年无线网卡品牌排行前十位是:TP-LINK、磊科、NETGEAR、迅捷网络、水星、B-Link、D-Link、Tenda腾达、TOTOLINK、华为。 2015年无线交换机品牌排行前十位是:华为、H3C、思科、锐捷网络、TP-LINK、D-Link、NETGEAR、中兴、磊科、Tenda腾达。 2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无线网络技术主要方法 作为目前市场主流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802.11n标准采用多入多出(MIMO)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使得网络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2、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发布感知信息 3、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处理、控制和通信等 4、传感器网络常见的时间同步机制有: 5、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的选择、频段的选择、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 6扩频技术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宽带线性调频扩频 7、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周期性的兴趣扩散、梯度建立和路径加强 8、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9、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及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层技术等 10、IEEE 802.15.4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和MAC层的标准 11、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后台管理软件结构与组成:后台管理软件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处理引擎、图形用户界面和后台组件四个部分组成。 12、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选择的频段有:868MHZ、915MHZ、2.4GHZ 5GHZ

14、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休眠机制、数据融合等, 15、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1) 机密性问题。(2) 点到点的消息认证问题。(3) 完整性鉴别问题。 16、802.11规定三种帧间间隔:短帧间间隔SIFS,长度为28 s 、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长度是SIFS 加一个时隙(slot)长度,即78 s 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 ,DIFS长度=PIFS +1个时隙长度,DIFS 的长度为128 s 17、任意相邻区域使用无频率交叉的频道是,如:1、6、11频道。 18、802.11网络的基本元素SSID标示了一个无线服务,这个服务的内容包括了:接入速率、工作信道、认证加密方法、网络访问权限等 19、传感器是将外界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20、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组成 二、基本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无线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A的工作原理 CSMA/CA机制: 当某个站点(源站点)有数据帧要发送时,检测信道。若信道空闲,且在DIFS时间内一直空闲,则发送这个数据帧。发送结束后,源站点等待接收ACK确认帧。如果目的站点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还需要等待SIFS时间,然后向源站点发送ACK确认帧。若源站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到ACK确认帧,则说明没有发生冲突,这一帧发送成功。

WIFI无线网络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WIFI无线网络技术及安全性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普及,特别是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以及各种家用电器设备的迅速增加,人们在无线通信领域对短距离通信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许多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开始应运而生,以802.11b协议为基础的的WIFI技术便是其中的热点。被认为是无线宽带发展的新方向。 WIFI是IEEE定义的一个网络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 802.11)。也可以看作是3G技术的一种补充。WIFI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无线局域网通信技术。WIFI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无线电信号。它的最大优点是传输速度较高,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的情况下,带宽可调整,有效地保障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随着无线局域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WIFI技术简介 1.1 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俗称无线宽带,又叫802.11b标准,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b标准是在IEE E802.1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作在2.4 Hz 频段,最高传输率能够达到11 Mbps。该技术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一种技术。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802.1标准的无限网络产品之间的互通性。WIFI局域网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1.2 WIFI技术的特点 1)无线电波覆盖范围广 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15 m,而Wi—Fi的半径可达300 m,适合办公室及单位楼层内部使用。 2)组网简便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在硬件设备上的要求与有线相比,更加简洁方便,而且目前支持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不同品牌的接入点AP以及客户网络接口之间在基本的服务层面上都是可以实现互操作的。WIAN的规划可以随着用户的增加而逐步扩展,在初期根据用户的需要布置少量的点。当用户数量增加时,只需再增加几个AP设备,而不需要重新布线。而全球统一的WIFI标准使其与蜂窝载波技术不同,同一个WIFI用户可以在世界各个国家使用无线局域网服务。 3)业务可集成性 由于WIFI技术在结构上与以太网完全一致,所以能够将WLAN集成到已有的宽带网络中,也能将已有的宽带业务应用到WLAN中。这样,就可以利用已有的宽带有线接入资源,迅速地部署WIAN网络,形成无缝覆盖。 4)完全开放的频率使用段 无线局域网使用的ISM是全球开放的频率使用段,使得用户端无需任何许可就可以自由使用该频段上的服务。 1.2 WIFI总体拓扑结构 WIFI网络结构。由AP和无线网卡组成。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HUB或者是路由,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AP所发射信号的CLJENT端设备。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库附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库附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3、 3.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选择、频段选取、调制技术、扩频技术 5.扩频技术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宽带 线性调频扩频 6.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应用相关的网络 8.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时间同步、定位技术、 数据融合及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层技术

9.IEEE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后台管理软件结构与组成:后台管理软件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处理 引擎、图形用户界面和后台组件四个部分组成。 11.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 预测 12.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选择的频段有:_800MHz___915M__、、___5GHz 13.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1)机密性问题。(2)点到点的消息认证问题。(3)完整 性鉴别问题。 15.规定三种帧间间隔:短帧间间隔SIFS,长度为28s a)、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长度是SIFS加一个时隙(slot)长度,即78s b)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DIFS长度=PIFS+1个时隙长度,DIFS的长度为128 s 16.任意相邻区域使用无频率交叉的频道是,如:1、6、11频道。 17.网络的基本元素SSID标示了一个无线服务,这个服务的内容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堂下考试答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姓名 年级 专业 2016年 6月28日

D2D终端直通技术研究 摘要: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用户通过共享小区资源进行直接通信的新技术,通过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某些场景下使移动通信变得更加直接和高效,缓解基站压力,提高用户体验。本文首先给出了D2D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重点关注干扰管理、模式选择、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最后对D2D通信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D2D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资源分配;下一代网络 一、D2D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D2D(Device-to-Device)通信,也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 Se),是由3GPP组织提出的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在蜂窝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允许LTE终端之间利用小区无线资源直接进行通信,而不经过蜂窝网络中转。作为面向5G的关键候选技术,D2D技术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减轻系统负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由于降低了通信距离,D2D技术还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发射功率,减少电池消耗,提高终端续航时间。LTE-D2D 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1)工作在许可频段 基于LTE技术的D2D工作在许可频段,作为LTE通信技术的一种补充,它使用的是蜂窝系统的频段,通过基站对无线资源的控制使得对小区其他用户的干扰控制在可接受围,因此可以给用户提供干扰可控的环境和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并且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用户终端以及D2D通信链路短距离的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资源空分复用增益。而蓝牙、Wi-Fi Direct、Flash Lin Q等技术,工作在免许可频段,存在严重干扰,通信QoS无法得到保障。 (2)网络参与D2D通信流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试卷

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试卷适用班级:11计6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将最合适的选项填入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结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目庞大 B.分布密集 C.易受环境干扰 D.可随意移动 2.关于传感器的现代感知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多跳路由算法向用户报告观测结果 B.多个传感器协同完成感知区域的大观测任务 C.传感器无计算能力 D.每个传感器完成临近感知对象的观测 3.无线网络技术使用的介质是()。 A.无线电波 B.双绞线 C.光缆 D.同轴电缆 4.()是传感器结点没有的组件。 A.处理子系统和无线通信子系统 B.传感器子系统 C.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和基本的变成语言 D.传统的Web浏览界面 5.以下哪个不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设计挑战?() A.驱动程序 B.有限的能源 C.可靠性 D.对Linux的支持 6.以下名词中中英文对应错误的是()? A.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B.全球定位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C.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D.智能家居——Intelligent Home 7.电饭煲中的主要传感器是() A.压力传感器 B.红外传感器 C.温度传感器 D.湿敏传感器 8.智能家居功能包括() A.家居安全监控 B.家电控制 C.门禁系统 D.以上皆是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1分) 1.传感器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大基础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感器网络的协议可分为五层,从下到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感器结点的物理结构是: 5.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能模块组成为: 三、简答题(共30分)

无线传感器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现状与发展趋势1研究背景 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无线通信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发展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方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大量的应用方案开始采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通信。 微机电系统和低功耗高集成数字设备的发展,使得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的传感器节点得以实现。这样的节点配合各类型的传感器,可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开创了新的应用领域的新兴概念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战场监视、大规模环境监测和大区域内的目标追踪等领域。传感技术、传感网络已经被认定为最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采用电池供电,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而且数量大、更换非常困难,所以低功耗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最重要的设计准则之一,因此,它迫切需要对传统的嵌入式应用开发进行更新和改进,需要精心设计的软硬件系统,以使其可靠而耐用。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WSN被列为第一;美国《今日防务》杂志更认为WSN的应用和发展将引起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未来战争的变革。可以预测,WSN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2] 。低功耗无线传感模块,便是组成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 此方面的研究由来已久,是计算机应用的扩展,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嵌入式技术,使用智能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过去的研究有的只考虑低功耗而性能不高,有的性能高但是功耗太大。 因此,在无线传感技术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在保证无线传感模块性能的同时又能实现其低功耗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1研究目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ISSN 100021239ΠCN 1121777ΠTP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5(1):1~15,2008  收稿日期:2007-11-08  基金项目: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基金项目(2006CB30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533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60473075);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NCET 2052033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 李建中 高 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01)(lijzh @hit 1edu 1cn ) Survey on Sensor N et work R esearch Li Jianzhong and G ao Hong (School of Com 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Abstract Recent advances in sensing techniques ,embedded computing techniques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have enabled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 2works 1As there is a bright future in their applicati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ve become a new research area in the 21century 1There are large numbers of challenge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rea 1Since 2000,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work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a lot of research results have already been obtained 1Suiveyed in this paper is the research work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cluding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ommunica 2tion techniques ,infrastructure techniques ,middleware techniques ,data management techniques ,sensor node and embedded software techniques 1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work and the new research issues are also discussed 1At the end of the paper ,many significant references are listed for the re 2searchers 1 K ey w ords sensor node ;sens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frastructure ;middleware ;data man 2agement 摘 要 随着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 络应运而生1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阔应用前景,它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两个层面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大量挑战性问题1从2000年开始,国内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日趋热烈,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1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管理技术、节点及其嵌入式软件技术等5个方面系统综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提供了广泛的参考文献1 关键词 传感器节点;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基础设施;中间件;数据管理中图法分类号 TP393 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人们研制出了各种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1由许多微型传感器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WSN 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实时监测、感知、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 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获得 详尽准确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1WSN 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和任何环境条件 下获取大量详实可靠的物理世界的信息,并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医疗卫生、制造业、反恐抗灾等领域1WSN 是信息感知和采集的一场革命,在新一代网络中具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