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擦、捏等动作,这些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伤有轻重……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基本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是推拿前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概括。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

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达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的境界。

一、扌衮法:

扌衮法是滚法推拿学术流派的主要手法,由丁季峰所创。

1、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20—140度。

(2)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掌背侧中、无名、小指部位)。

(3)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操作要求:

(1)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

(2)压力、频率、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3、与滚法的区别

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之一。操作时,腕部悬屈,掌握空拳,食中无名小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随着腕部的摆动,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在施术部位上作缓慢移动,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速度160次/分。

4、临床应用:

本法由于腕关节伸屈幅度较大,所以接触面较广,压力较大,掌背尺侧面着力柔和而舒适,故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地方。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可用于有些神经系统疾患,软组织损伤和运动系统疾患。

二、按法

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按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在《内经》多处提到按法的使用。由于本法动作较为简单,便于掌握,在临床运用中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至今仍为各种推拿流派中的常用手法。

1、动作要领

用指端或指腹或用单掌或双掌,或双手重叠按压体表。

2、操作要求:

(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2)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3、临床应用:

本法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等作用,常用于头痛,胃脘痛,腰痛,肢体痠痛麻木等症。

三、揉法:

吸附于一定部位或穴,作轻柔缓和回旋揉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称为揉法。揉法分为掌揉,指揉两种。

1、动作要领:

(1)用手掌大鱼际或手指罗纹面或掌跟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2)腕部放松。

(3)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做轻柔回旋揉动。

2、操作要求:

(1)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2)频率120次/分。

3、临床运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老幼皆宜。

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胃肠道疾患,以及因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

四、搓法:

1、动作要领:

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揉搓法。

2、操作要求:

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3、临床应用:搓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常用,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放松肌肉。

五、抖法

1、动作要领:

用双手或单手(一般都是双手)握住患肢远端,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2、操作要求: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高。

3、临床应用:本法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多用,具有疏松脉络,滑利关节等作用。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常作为治疗肩、肘关节的功能障碍和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的结束手法。

六、拿法

1、动作要领:

用大拇指或食中二指,或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的提捏。

2、操作要求:用劲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边贯性。

3、临床应用:

拿法的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痠痛等症状。临床应用时,拿后常继以揉摩,以缓和刺激。

七、运动关节类手法

对关节作被动性活动的一类手法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等。

(一)摇法

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的称摇法。摇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常用来防治各部关节痠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肩关节摇法: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程度,操作方法有三种:

1、托肘摇:病人坐位,肩部放松,屈肘。医者站于一侧,上身稍为前俯,用一手扶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使患手搭在医者肘上部),作缓缓的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运转。

2、握手摇:同上势,患肢自然下垂。医者一手扶住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与患手相握,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缓运转。

3、大幅度摇法:病人坐位,患肢自然下垂。医者站于侧,丁字步,用一手松松握住病人腕部,另一手相对以掌背将其慢慢向上托起,在上托到140—160度时,随即反掌握住患者腕部,原握腕之手向下滑移至患肩关节上部按住,此时要停顿一下,两手协调用力,按肩之手下压,握腕之手上拉,使肩关节充分伸展,随即向后使肩关节作大幅度转动。如此周而复始,两手交替上下协调动作,使患肢作连续环转活动。在由后向前作环转时则两手相反动作。一般向前后各摇转3—5次。

4、临床应用:前两种摇法适用于肩关节痠痛较甚,活动功能明显障碍的病人。第三种摇法适用于肩关节疼痛较轻,活动功能障碍不明显的病人。

(二)拔伸法:

拔伸即牵拉、牵引的意思。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称为拔伸法。

拔伸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而持久,动作要缓和。不可用一次突发的猛力,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适当控制拔伸的力量和牵拉的方向,如果运用不当,不伸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肩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患肢放松。医生用双手握住其腕或肘部,逐渐用力牵拉,嘱患者身体向另一侧倾斜(或有一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身体),与牵拉之力对抗。(也可向上牵拉),常用于肩关节功能障碍。

漏肩风

一、概述:

又称为“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肩

肱连动征”等,本病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肩袖,韧带等的退行性炎症性(无菌性)改变,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病。对本病,文献报道甚多,本病为劳损性,退行性疾病,病变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二、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有关。本病多因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骨失于濡养,加之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使气血凝滞,脉络不通,筋失所养,而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气血不足筋失所养

气血凝滞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外伤筋骨劳损脉络不通

现代医学认识:

肩部活动范围大,肩部肌腱韧带经常受到上肢重力和肩关节大活动范围的牵拉,较易劳损而发生变性。因此本病往往在肱二头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肌腱炎等软组织劳损性炎性病变造成肩关节长期固定不动或外伤、受寒的基础上而发病。上述诸因素造成韧带、肌腱、关节囊充血,水肿,增厚等。局部软组织肌肉痉挛,影响血液循环,炎性细胞浸润等,使局部组织营养障碍等导致无菌性炎症改变,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病人因疼痛而不敢活动,进而关节滑膜萎缩,变粗糙,分泌滑液减少,局部光滑度减小,关节粘连,甚至腱袖钙化,

影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同时患肩的保护性活动限制或长期固定,促进了粘连的形成,最终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丧失。

三、临床表现:

1、疼痛:早期患肩局部发痛,可呈阵发性,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发作。以后逐渐发展成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患侧侧卧,熟睡中常痛醒。(静止痛)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以向肘部及颈部放射。

2、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常见的压痛为:

(1)肩上压痛点:在喙突与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为临床常见压痛点。(肩内陵)

(2)肩上压痛点:在肩峰下缘和三角肌深部。(肩髃)

(3)肩后压痛点:在大小圆肌处和腋后缝上.(肩贞)

(4)肩胛内缘压痛点:在肩胛骨内侧与脊柱之间.

(5)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点。

3、功能活动受限:由于关节囊与肌肉的粘连,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梳头,穿衣服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亦受限,屈肘时手不能摸肩。

4、肌肉萎缩:病程日久者,三角肌等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欠利等症状。

四、诊断:

1、多见于50岁以上之老年人。

2、可有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

3、疼痛。

4、功能障碍。

5、X线片:一般无异常,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以及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等。

五、治疗:

1、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2、治疗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放松肌肉,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如点穴镇痛,清除病因所致的肌紧张。

(2)被动分筋手法:松解肌腱粘连及筋膜挛缩,如摇等被动运动手法。

(3)按摩舒筋:被动分筋手法后,患者往往看一个刺激反应过程,按摩舒筋可使紧张的肢节放松,局部血流畅通,加快新陈代谢,加速无菌性炎症,吸收,驱散风寒,从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3、手法:扌衮,按,揉,拿,拔伸,摇,搓抖法等。

4、操作:

(1)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医生站患侧,用扌衮法施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数次,配合患肢被动外展,外旋活动。

(2)健侧卧位或俯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扌衮法,配合按拿肩髃,肩贞,并作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

(3)患者坐位,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髃,肩贞,肩井,天宗等穴位。

(4)摇肩关节,托肘摇或大幅度摇,然后医者一手托起前臂,使患者屈肘,患臂内收,患侧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再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反复5—7次,在此同时掌捏患肩。

(5)医者站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肩部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握腕之后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3—4遍。

(6)医生站健侧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患腕,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7)医生站患肩外侧,用双手握患腕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方法向斜上牵拉。

(8)搓法结束治疗。

六、注意事项:

1、防寒保暖,肩部免受外伤,以防新的损伤造成出血或粘连,不利于恢复。

2、在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原则上要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程度由轻渐重,范围由小到大。(1)弯腰晃肩法。

(2)爬墙活动。

(3)体后拉手。

(4)外旋锻炼。(5)大鹏展翅势。(6)甩手锻炼。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详解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详解 中医推拿是我国自古代起就存在的一种养生保健手段,到目前为止,也演变出了很多的手法,不同的手法可以帮助人们刺激不同的学法,实现强身健体,活血化瘀的效果。那都有哪些推拿手法?良子健身根据以往的操作,总结出了12种中医常用的推拿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 1.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拿法 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3.按法 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4.摩法 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多用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5.擦法 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6.揉法 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这种手法比较适合头面、胸腹、四肢,它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 7.搓法 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8.摇法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word版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 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 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掌指纹为“风关”,近节指间纹为“气关”,远节指间纹为“命关”(图194)。 (1)望指纹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暴露患儿小手,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握住小儿食指远端;以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指端向指根部轻推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更为显现,便于观察。 (2)望指纹内容:主要从指纹色泽、长短和浮沉三个方面来分析观察。

推拿常用手法6

推拿常用手法(6) 第七节运动关节类手法(2) 三、牵拉法 (一)分类 可分为肩关节牵拉法、肘关节牵拉法、腕关节牵拉法和踝关节牵拉法。 (二)操作方法 1、肩关节牵拉法 肩关节基本动作有前屈、后伸、外展、内收、上举等运动,故肩关节牵拉法有外展牵拉法、内收牵拉法、上举牵拉法、后伸牵拉法等。 (1)肩关节外展牵拉法 患者取坐位,肩关节放松。术者站于患肩前面或者后侧,一手掌按住其肩部为支点,另一手握住其肘部(或者用前臂托住患肢的肘部),作患肩外展运动,至90o时,两手协同用力,一按一“提”,作肩关节外展牵拉法。 (2)肩关节内收牵拉法 患者取坐位,屈肘关节,将患肢放于胸前。术者站于其后侧,紧靠其背部,稳住其身体,用自己与患肩同侧的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托住患肢的肘部作肩关节内收至有阻力时,两手同时运劲作肩关节内收牵拉。 (3)肩关节上举牵拉法可分为 肩关节外展上举牵拉: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侧前方或侧后方,用上臂托起患者上肢,同时用手掌按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掌按于手掌背上,作肩节外展,使肩关节外展上举到一定限度时,手掌下按,前臂外展,同时用力肩牵拉部。 肩关节前屈上举法牵拉:患者取坐位,术者以半蹲位站于患者前侧方,患者上肢伸直,前臂搁在术者肩上,术者用双手按住其患肩,以患肩为支点,慢慢地用肩将患肢抬起,作前屈上举被动运动,当有阻力时,协同用力,作肩关节前屈上举法牵拉(此法术者站于侧方,也可作外展上举牵拉法),或者术者一手按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缓缓上提(作前屈上举)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肩部牵拉,此法也可仰卧位进行。 (4)肩关节后伸牵拉法 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下垂放松,术者站于其侧方;用自己与患肩同侧的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使患肢后伸、屈时,手背贴于背部缓缓上提至最大限度时,而后沿脊柱向上牵拉。 2、肘关节牵拉法 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肘关节后上方,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反复伸屈肘关节运动,至肘关节伸直到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肘部牵拉。 3、腕关节牵拉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前方,一手握住患者前臂的下端,另一手握住其手掌部,先将腕关节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再作腕关节的屈伸牵拉法,或左右侧屈牵拉法。

常见病的推拿防治(二)

常见病证的推拿防治(二) 张振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落枕的临床表现、推拿治疗 2. 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推拿治疗 3. 熟悉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注意事项 4. 了解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 内容介绍 1. 落枕 2. 腰椎间盘突出症 T_e 一、落枕 B_e 落枕是一种常见的颈部软组损伤,又称失枕。凡因颈项部肌肉劳损、扭挫、受寒等原因导致急性的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颈项强直、酸胀疼痛、转动失灵者都可称为落枕。 落枕轻者两三天可自愈,重者因为疼痛严重活动功能受限可以迁延数周不愈,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落枕为单纯的肌肉痉挛,成年人若经常发生落枕,常为颈椎病的前期症状。(一)诊断 落枕大多有劳损、受寒或扭伤史,起病较突然,往往由于晨起后急性发病。 (二)临床表现 一侧颈部肌群酸胀、僵硬、疼痛,疼痛可以放射到肩背部和头部,患者出现强迫性斜颈姿势。颈部屈伸活动受限,不能低头,不能仰头,旋转活动受限最明显。患侧肌紧张、压痛,肩胛骨内上角可能有压痛。有外伤或年长的患者,一定要拍X线片以排除骨折脱位和颈椎病。(三)病因 1.睡眠姿势不良。 2.不少患者因扭错或受寒引起颈椎周围肌肉的强直性疼痛。 3.落枕主要是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单纯性的肌肉痉挛,成年人若经常发病,常常为颈椎病的的前驱症状。 (四)推拿治疗 1.原则 以通筋活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为主。 2.方法 (1)用拇指按揉肩井、天宗、肩中俞,以酸胀为度,同时让患者缓缓转动颈项,使肌肉放松。 天宗穴的按揉一定要轻揉,力量不要太重,因为天宗穴下面有很多大血管和神经管通过,手法过重会引起头部眩晕。 (2)小幅度捏揉颈项以及患肩,或弹拨紧张的肌肉,重点是压痛点,使肌肉逐渐放松。(3)滚颈项根部、肩背部、肩胛骨内侧缘的肌肉,进一步缓解肌肉痉挛。 (4)用按揉、弹拨、滚法的过程中,配合几次颈部的屈伸或左右旋转等被动活动,以改善颈部的功能。 (5)颈椎斜扳法,适用于颈椎、椎旁压痛明显和棘突偏歪的患者,可以纠正小关节的紊乱。让患者向患侧逐渐旋转,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医生一手托住患者的下颌,一手托住侧后部,

常用推拿手法

常用推拿手法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干活时一不小心,身体碰到什么物体上了,感到很痛,然后就会自然用手在疼痛的部位揉一揉,疼痛真的减轻了。这就是无意识的按摩动作。按摩可以说是推拿的一种。所谓推拿,就是指手或肢体部位特定的技巧与动作,做到持久、有力、柔和、均匀地在患部的一种操作,以达到深透“得气”为目的。在现代理解,就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和改善肌肉的僵硬状态。在脑部予以推拿,能够提神醒目,缓解精神的紧张状态,并松弛“绷紧”的神经。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讲究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是指操作应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使动作和力量连贯;“有力”就是要求手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轻重适宜,根据病位而定量;“柔和”指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达到轻而不浮、重而勿滞的境地;“均匀”则应做到动作有节奏、用力平稳。总之以刚柔相济,力匀技精,使深透经络、病位,得气有感,才能见效。下面先介绍推拿的一些基本手法。 1 按法是用指、掌或肘对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适当用力按压的一种手法。 指按法:以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端按压。指甲要修圆润,手腕用力,手指垂直按压选定的部位。 掌按法:分单掌按和双掌按。单掌按用掌心或掌根按压选定部位,发力于臂,力深沉。双掌按则将双手重叠,双手用力一致,躯干稍倾,沉肩、伸肘,充分悬腕。

肘按法:手臂弯曲,用肘尖触按,躯干前倾,肩部发力,力缓慢而垂直,由轻到重,动作柔和缓慢,压而不滑,贴紧肤面,收时则应由重而轻,逐步收势。 2 擦法是用指腹或掌面(双手或单手)贴抚人体某一部位皮肤上,急速地擦动,使皮肤红、热为止。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手腕放松,动作灵活,力度均匀而持续连贯,虽使受力面红、热而无痛感。 3摩法用手指或掌面在身体一定部位做柔软而节律地抚摩。 指摩法:用一指或数指的指腹,以腕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协调连贯地环形前进。 掌摩法:用掌心或掌根附着一定部位,在腕关节带动下,有节奏地环形前进。 操作要领:肘关节微屈,腕关节在肘的带动下,放松而持续连贯,有节奏地呈环形前进,动作要缓而轻,操作时要悬腕,切勿推压用力,应圆滑柔和。 4 滚法是用手背着力在身体的一定部位,用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屈曲,使手背对治疗点产生节律性揉动的手法。 操作要领:沉肩屈肘,小鱼际掌侧着力要实,指随掌腕外翻自然展伸发力,里转时指随屈握发力,动作节奏连贯,劲力深透,不可磨擦滑动或翻转拍打,操作时肩臂尽可能地放松,小指掌关节固定不移,变换部位时要自然流畅,滚动压力时不可发生跳动。 5 振法用手指端或掌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连续不间断地

小儿推拿手法与常见病治疗

小儿推拿与常见病的治疗 小儿推拿手法是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手法是既可应用于成人,也可应用于小儿。其实,由于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手法应用上各有侧重而已。小儿推拿的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儿的年龄的大小,在手法操作次数或时间上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年龄大病情重者,操作次数多时间长,年龄小病情轻的,操作次数少时间短。 小儿推拿是以小儿疾病为治疗范围,并有独特的诊查手段、穴位及操作方法,除了在阐述病因病机时注意生命特点,在应用四诊时注意望诊,在辩证中以五脏辩证为主外,小儿推拿的特点有这样几个方面:在经学方面,提出五指经学通联的观点,有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在头面及上肢部,并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面状,如前臂的三关和六腑穴都是线状,而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均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分布的特点更能反映推拿与手法制定为主的特点。 诊断中发展了四诊法,治疗上更重视追根施治和五行生克等基本法则。 1.上肢部 1)脾土 位置:拇指螺纹面,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消化不良等;清脾经能清热祛湿,常用于恶心呕吐、湿热腹泻等。小儿脾胃虚弱不易攻伐太过,故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脾壮挟持者当用清法。 补脾土法: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旋转推法,或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清脾经法: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补法300~400次,清法100~200次。 2)肝木 位置:食指螺纹面。

主治:因风抽搐、烦躁不宁、目赤等。 临床应用: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虚证需用补法时,则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补肾养肝法,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与退六腑,清心火等配伍,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以及目赤等症。 补:100~200次,清:200~400次。补肝经法,小儿食指螺纹面上旋推法。清肝经法,由指尖向指根直推。 3)心火 位置:中指螺纹面。 主治:高热和神昏、烦躁不宁、目赤、惊搐、小便赤涩。 临床应用,心经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时易惊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清心经,能清热泻心火,常用于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症。多与清小肠,青天河水等配伍应用。 补心经法:在小儿中指螺纹面作旋转推法。请心经法,由指尖向指根直推。泻心火法,在中指螺纹面上夹之。 4)肺金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咳嗽痰稠、感冒发热、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补肺经,则宜补益肺气,与补肾经配伍,用于治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与青天河水、退六腑等配伍,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等肺经实热症。 操作,补肺经法,在无名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法。清肺经法,在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法,200~300次。 5)肾水 位置:小指螺纹面。 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尿频、虚喘咳嗽。 临床应用,补肾经能补肾益脑,与揉命门、肾俞合用,能补下元,与补肺经合用,能养阴润肺,常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泄,多尿遗尿。

图片讲解版本-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片讲解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动画图解)----五脏相对五行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1.扁桃腺疼痛 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刺激大肠,使大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劳时,采用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穴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 4.治疗低血压的穴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5.治疗风湿疼痛的穴位及指压法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推拿治疗试题

一. 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 分共 25题) 1. “按摩”一词首次提出于 A. 《肘后备急方》 B. 《黄帝内经》 C.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D.《小儿按摩经》 E. 《圣济总录》 2.麦氏征(又称回旋挤压)试验阳性,多提示 ( ) 。 A.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B.髌下脂肪垫劳损 C.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D. 退行性膝关节炎 3 有一患者晨起突然感到颈项部酸胀疼痛,牵涉项背部,活动不利。检查:胸锁乳突肌疼痛,项背部广 泛压痛, 此病为: ( ) A. 颈椎病 D. 前斜角肌综合征 8. 颈椎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易出现的颈椎病类型是 ( )。 B. 颈型 D.混合型 )。 B. 头晕,恶心,眩晕,视物不清 D.上肢或下肢麻木、酸软甚至瘫痪,步态笨拙 )。 B. 下肢屈伸法 D.以研磨试验方法 )锻炼。 A. 股二头肌 B. 股内收肌 C. 股四头肌 D. 半腱肌 12.治疗风寒型感冒,除基本治法外,可加上( ) A. 按揉心俞、脾俞,摩揉腹部 B. 按揉肾俞、命门 C. 按揉曲池、天突 D. 按揉风府、风门,推擦背部膀胱经 13.头晕眼花,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此 为( 型眩晕。 A. 气血亏虚 B. 肾精不足 C. 痰浊中阻 D. 瘀血内阻 14.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脉沉细,此为( ) A. 脾胃虚寒 B. 寒邪犯胃 C. 肝气犯胃 D. 胃阴亏虚 15.当颈过伸或转向某一位置时,出现眩晕、恶心等,甚至猝倒,可能提示( )颈椎病。 A. 神经根型 B. 椎动脉型 C. 交感型 D. 脊髓型 16.治疗急性腰肌扭伤,以下不宜选用的是( ) A. 点拨镇痛法 B. 搓摩捻法 C. 理筋整复法 D. 滚揉舒筋法 17.腰椎间盘突出症,以( )之间突出最为常见。 A. 腰1-2 和腰 2-3 B. 腰2-3 和腰 3-4 C. 腰3-4 和腰 4-5 D. 腰4-5 和腰 5-骶1 18端坐伸膝试验引起患肢后部疼痛多提示 ( ) 损伤。 B. 落枕 C.颈肋综合征 4.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多提示 ( ) 。 A. 肩峰下滑囊炎 C.肱骨内上髁炎 5.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哪项不宜选A. 循经按揉法 C. 理筋整复法 6. 失眠的推拿治则是 ( ) 。 A. 健脾安神 B.养心安神 C. 温补脾肾 D. 平肝安神 7.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宜 ( A. 旋转复位扳腰法 C.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 B. 神经根型颈椎病 D. 腕管综合征 ( ) B. 拔伸推压法 D. 搓摩捻法 )。 B. 横擦左侧背部 D.按揉章门、期门,拿血海 A.神经根型 C.交感神经型 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易出现的症状有 ( A. 颈部疼痛,手指麻木 C.头痛,胸闷,心慌,肢冷 10. 解除膝关节交锁的方法是 ( A.与麦氏征检查法相对的方法 C.直腿抬高并加强 11.半月板损伤早期,患者应当进行( 型胃脘痛。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常见手法介绍 一、头部按摩四法 二、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发际,用于头痛、发热、感冒等。 三、推坎宫:两手拇指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适用于外感发热,多与开天门、揉太阳合用,也适用于眼疾。 四、揉太阳:眉梢后凹陷处即太阳穴,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五、揉高骨: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凹陷中,用于头痛、感冒、惊风、烦躁不安,多与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合用,称之为头 部按摩四法。 手穴: X形法中讲的上、下、左、右、中,也即是心、肾、肺、肝、脾。周尔晋老人大刀阔斧,将小儿推拿法加以简化, 精化,通俗化,大众化,深化,即以小儿左手的脾、肝、心、肺、肾为基础,去掉一些繁琐难记认的穴位,普遍用之于常见病与多发病。更可贵的是用之于疑难病甚至是白血病。 二、周尔晋小儿推拿术的手法介绍

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 1 ?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 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 补,而少用清。 2 ?清、推大肠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一一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 ?揉板门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 指根(即离心方向一一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 ?清肝木部位:食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 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 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 .清、补肺金部分:无名指指腹。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 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 .补肾水部位:小指脂腹。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 镇静、止痛作用。 用自己的双手救助自己。小儿推拿交流园地(Q群):107917431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精)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我最近看完了这个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视听教材《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 感觉很不错。但是每种病症都有好多推拿手法, 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太难记住了, 所以就把解说词记下来打印了一份, 这样等用的时候就不用再去电脑上看视频了。现在发上来给大家共享一下。由于本人初学,专用名词上可能有错别字,请行家指正。 开天门:两拇指螺纹面交替从眉心推到前发际边缘 50次。 推坎宫:两拇指螺纹面分别从眉心推至眉梢 50次。 揉太阳: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太阳穴 50次。 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节直推 100次。 清天河水:用食指中指指面从小儿腕横纹中点直推至肘横纹中点 300次。 推三关: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小儿腕横纹桡侧端(拇指那一侧推至肘横纹桡侧端 300次。 掐揉二扇门:用两拇指指甲同时掐掌背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跟交接处各 5次,再用食指、中指螺纹面按揉 50次。 拿风池:拇指与食指、中指指端相对用力,按压、提拿风池 10-15次。 退六腑:用拇指螺纹面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小儿肘横纹尺侧端直推至腕横纹尺侧端 300次。 按脊:双手拇指从上至下在督脉和膀胱经第一侧线按揉 3-5遍。 按天突:用中指端按胸骨切迹上缘凹窝处的天突穴 10次。

推揉膻中:先用中指端揉两乳连线中点的膻中穴 150次, 再用拇指面从胸骨切迹(视频中就是从膻中向下向下直推至剑突 150次。 揉乳旁、乳根:用食指、中指两指指端分别同时按揉乳外旁开二分的乳旁穴和乳下二分的乳根穴 20次。 擦膻中: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螺纹面沿胸骨上下摩擦,以擦热为度。 擦肺腧: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面或小鱼际擦第三胸椎下旁开 1.5寸的肺腧至局部发热。 推太阳:用拇指或食、中指指端从前向后直推太阳穴 50次。 黄蜂入洞:用食指、中指两指端在鼻孔下缘揉动 100次。 补肺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肺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脾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肾经顺时针旋推 300次。 揉中脘: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螺纹面或中指螺纹面按揉脐上四寸的中脘 3分钟。揉肺腧:食指、中指两指螺纹面揉 50次。 揉肾腧:食指、中指两指螺纹面按揉腰部第二腰椎下旁开 1.5寸的肾腧穴 50次。 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向虎口直推 100次。 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虎口向指尖直推 100次。 清小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尺侧缘自指跟向指尖直推 100次。 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在小儿腹部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 5分钟。 (注意:不同病症的按摩方向不一样。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按摩的基本手法

按摩的基本手法 按摩的基本手法 历代医家的按摩的手法繁多,作者将按摩手法归纳为十三个基本手: 抚摩揉捏揉捏挫摩擦推压摇晃抖动弹提振动扣击按压 1 抚摩 手法:用单手操作,以手掌或指腹贴放在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线形的或圆形的或螺旋形的抚摩动作。 作用:能使皮肤表面衰老细胞脱落,改善皮脂腺和汗腺机能,恢复皮肤敏感性,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状态,有助于局部消肿、止痛、消除麻木。此外,对神经系统还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应用:按摩的开始和结束,都运用此手法。 2 揉 手法:用手掌或掌根或指腹(拇指腹或四指指腹)贴于皮肤上,轻轻回旋的揉动,也可用与肌纤维纵轴相交的横向移动。 作用:消除外伤引起的肿胀和气血凝滞,促进血液淋巴液通畅,也有缓和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应用:四肢、躯干、腹部、头部等处,均可用此法。 3 捏 手法: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每指外展,成钳形,拇指和四指捏着被按摩者肢体,不断地用力作对合动作。操作进移动或不移动均可,但拇指和四指力量要平衡。手指捏:用于手、足、肌腱肌腹、跟腱及脊背。掌指捏:肩部、颈部、腰臀部、大腿、小腿。 作用:促进萎缩肌肉张力的恢复。同时也可以消除组织的肿胀和肌肉酸胀的疲劳感,缓解肌腱挛缩等。 应用:关节脱位,四肢骨折,尤其是陈旧性肘关节和指关节伤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常用此手法。 4 揉捏 手法: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呈钳形,将掌心和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五指和掌心用力,作不移动的揉捏,或线型向前移动的揉捏,或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揉捏。揉捏到一定的距离时,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抽回,如此反复进行。 作用:使深部组织、血管、神经均受到良好的刺激,能松解深部的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粘连,通经活络,使深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旺盛,是消除疼痛麻木和散瘀的手法。 应用:多用于肌肉劳损,风湿症和陈旧性损伤瘀血迟迟不散。 5 搓 手法:两手掌自然伸开,五指并拢,对合着紧贴于皮肤上,相对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搓必须用双手进行。 作用:使皮肤肌肉松驰,血流通畅,促进组织代谢,消除肌肉酸胀,疲劳,提高皮温,肌群的工作能力。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详解

中医推拿的12种常用手法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 1. 推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2. 拿法将我们的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指头中任意一根或者几根相对,提 拿我们身体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一拿一放进行交替,这个手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它有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功能。 3. 按法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 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4. 摩法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多用 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5. 擦法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 的来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6. 揉法我们用手指、鱼际、掌根以及手掌在身体中的某一个部位或者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这种手法比较适合头面、胸腹、四肢,它能够起到疏通

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作用。 7. 搓法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 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8. 摇法医者一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手扶住被摇的关节(肩关 节、腕关节、髋关节),以该关节为支点,作肢体最大范围的环形往复摇动。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多用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9. 捻法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对,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脚趾, 作搓揉的动作。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 10. 点法以指端、指间关节或肘部按压在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常用于脘腹部、背腰部和四肢。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脏腑、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肚腹疼痛、四肢疼痛等症。 11. 抖法以双手握住病人肢体的远端,用力作快速、连续、小幅度的上 下颤动。具有通经络、理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12. 拍法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虚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处作拍打动 作。常用于颈肩、腰背、四肢。具有疏理气机、活血通络的功能。

[诊疗常规]推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推拿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之一,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等;简称为肩周炎。本病的发生基础,在劳损、外伤、感受风寒等因素的作用下,使肩关节的关节囊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导致局部的粘连,引起肩部的疼痛、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症状。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学痹症的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外感风寒邪及外伤劳损有关。 1 诊断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症状即肩痛与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1.1.1.1 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1.1.2 体征 1.1. 2.1 压痛:肩关节周围广泛的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 1.1. 2.2 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的活动均受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亦受限。 1.1. 2.3 肌肉萎缩:日久,三角肌等可发生废用性萎缩。 1.2 诊断标准 1.2.1 肩关节周围广泛的疼痛,痛点在关节间隙上。 1.2.2 肩关节各向的主动和被动的活动均受限。 2 辨证 2.1 气血不足:年老体虚或因劳累过度而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筋失所养,血虚生痛。久之,则筋脉拘急而不用。舌淡苔少,脉弦细。 2.2 外感风寒湿邪:久居湿地,风雨露宿,夜寐露肩当风,以致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在脉则血凝不流,脉络拘急而疼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则屈而不伸,痿而不用。舌暗苔滑腻,脉弦。 2.3 外伤筋骨:跌扑闪挫,筋脉受损,淤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久之,则筋脉失养,拘急而不用。舌暗有瘀癍苔少,脉弦紧。 本病不论何因致病,日久则筋脉失养,拘急而不用,脉络瘀阻,不通则痛。 3 治疗 3.1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3.2 手法:一指禅推法、揉、点、按、拿、扳、拔伸、摇等法。 3.3 取穴:肩井、天宗、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 3.4 操作:病人坐位。用揉法或一指禅推法在患侧肩关节周围治疗,由前向后往返数次,同时配合患肢被动外展、内收、外旋、上举等活动;再用分筋法、拨筋法在肩关节处由前至后往返操作3--5次,同时配合患肢外展;按揉上述穴位,以酸胀为度。然后,用肩关节摇法、扳法治疗。作摇法时,幅度要由小到大;作扳法时,力量要由轻到重,动作不要过猛,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最后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反复搓动并抖动上肢,以此作为手法操作的结束动作。 3.5 其他治疗 3.5.1 针灸:对于本病的早期的疼痛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3.5.2 理疗:对于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5.3 封闭:对于本病疼痛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3.5.4 药物贴敷:常用的有狗皮膏、奇正消痛贴、多克自热贴、活血接骨贴等。

面部美容按摩的基本手法.doc

面部美容按摩的基本手法 1.美容按摩师的手部运动 按摩是依靠有规律的手部运动来进行的。美容按摩师的双手在按摩过程中,要求必须保持柔软、灵活、轻松而有节奏感,有力而不过分。为了符合要求,美容按摩师必须了解掌握手部运动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手部运动方法。 (1)双手放在胸前剧烈地摇动,使手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图6—1) (2)双手尽力握拳放在胸前,假设手中有一小球,然后将假设小环抛出,手指尽量张开,此动作反复进行,可以强健手腕及手掌。(图6—2) (3)双手由大拇指开始到小拇指,轻弹桌面,然后返回,重复轻弹动作,此动作如练弹钢琴的指法。此动作对手部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有特别功效。(图6—3) (4)双手在胸前合掌,左手腕用力向右边推,然后转由右手腕用力向左边推,整个过程保持手掌合并,此动作可以运动于腕及手掌,增加手的灵活性。(图6—4) (5)从大拇指开始,按顺序将十个手指从骨节到指尖全部按摩一遍。此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令手指更加柔软灵活。(图6—5) (6)双手握拳放在胸前,手腕由前向后打圆圈。此动作可以灵活手腕肌肉。(图6—6) 2.常用面部美容按摩穴位(图6—7、8) ①太阳②印堂③攒竹④瞳子髎⑤听宫⑥翳风 ⑦迎香⑧地仓⑨人中 3.面部美容按摩基本手法 医家名言:“手上无功,按摩空;手上有功,气血皆通”。可见,按摩不是简单的揉搓,而要掌握一定的手法。按摩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按摩手法。对面部美容按摩来说,基本手法如下: (1)搓掌浴面 部位:面部 操作:将两手掌搓热,贴于面部,如洗脸状上下摩搓面部,反复操作2—3分钟。(图6—9—1,2,3,4)。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擦、捏等动作,这些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伤有轻重……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基本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是推拿前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概括。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

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达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的境界。 一、扌衮法: 扌衮法是滚法推拿学术流派的主要手法,由丁季峰所创。 1、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20—140度。 (2)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掌背侧中、无名、小指部位)。 (3)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操作要求: (1)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 (2)压力、频率、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3、与滚法的区别 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之一。操作时,腕部悬屈,掌握空拳,食中无名小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随着腕部的摆动,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在施术部位上作缓慢移动,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速度160次/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