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 A )

A.博比特《课程》的出版B.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的出版

C.查特斯《课程编制》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

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C )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有意义经验学习

D.有意义机械学习

10.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这种目标定位方式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A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1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C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C )

A.《儿童与课程》

B.《怎样编制课程》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课程》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B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 )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

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

6.“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C )

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

D.《隐性课程论》

1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 C )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C )

A.引领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4.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所以,罗杰斯不愿意用“教师”一词,代之以( A )

A.促进者

B.监控者

C.旁观者

D.主导者

10.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价值取向是( D )

A.实证主义

B.泰罗主义

C.唯科学主义

D.普遍主义

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

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

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

18.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课程”,经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的发展,后来又融入了德国的“有机整体观”,从而发展为“乡土教育论”,进而发展为( B )

A.“发现教学”

B.“合科教学”

C.“问题解决教学”

D.“国际理解教育”

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D )

A.发现学习

B.程序教学

C.最近发展区

D.先行组织者

18.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捷克著名教育家( D )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贝尔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3.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

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C )

A.经济大萧条

B.进步主义运动

C.八年研究

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9.“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指的是奥苏贝尔所说的

( B )

A.好奇心

B.认知驱力

C.附属驱力

D.自我驱力

8.“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教学目标属于( C )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行为性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普遍性目标取向

17.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

( B )

A.课程决策研究的整合

B.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

C.课程实施研究的整合

D.课程评价研究的整合

21.“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15.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许多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问题、择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筹措问题等都反映了人们已开始自觉追求( C )

A.教育质量

B.教育地位

C.教育公平

D.受教育权

8.奥苏贝尔学习理论最根本的特点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提出了( C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18.以文化知识(科学、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这种课程类型称为( D )

A.要素课程

B.综合课程

C.经验课程

D.学科课程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 C )

A.查特斯

B.奥利沃

C.博比特

D.威斯特迈

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

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B )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24.在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教师的角色是( B )

A.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

B.课程变革方案的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

C.课程开发者

D.课程计划制定者

20.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的共同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称为( A )

A.分组学习B.个别学习C.同步学习D.交差学习19.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 B )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

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13.“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类评价称为( D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

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

20.从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 C )

A.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

B.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凯勒计划

C.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D.提示型、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自主型

27.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