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词义确定和引申

词义确定和引申

词义确定和引申
词义确定和引申

翻译题型特点及类型(3)----英译汉中的词义确定和引申

英语单词在不同的场合和搭配中,词义有时差别很大。如果把某些英语单词或词组按词典上的意义直译过来,就会使译文晦涩生硬,不易理解,甚至还可能引起误解。因此在翻译时,要在弄清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按照汉语习惯选择适当词义加以引申,以求更确切地表达原文意思。进行英译汉时,词义的选择和引申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词义确定

1)根据词性选词义

英语单词具有多义性。词类不同,词义常有差异。词汇的多种词性和多个含义往往造成词义理解和翻译的困难。英译汉选择词义时,最好先确定该词在句中的词性,或者所起的作用,然后根据词性选取适当的词义。

(1)On his way home he bought some apples at a fruit stand.(名词,“摊位”)

(2)The injured driver can hardly stand the pain any longer.(动词,“忍受”)

(3)Half of the membes took a stand against the proposal.(名词,“立场”)

(4)I saw one man in the whole long line pull out a paper pocket book and begin to read,standing up.(现在分词,“站立”)

(5)Sound travels at 1,100ft per second.(名词,“声音”)

(6)Your idea sounds like a good one.(不及物动词,“听起来”)

(7)Old as Cara is ,she still enjoys sound health.(形容词,“健全的”)

(8)I don't like to ask my parents for money.(动词,“喜欢,愿意”)

(9)Things which seem to be like may be different.(形容词,“相同的”)

(10)It was just like him to think of himself first.(介词,“像”)

2)根据使用场合确定词义

同一个词用于不同场合、不同学科或专业,具有不同的词义。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词汇的使用场合及上下文的联系来确定词义。有的词在不同语境使用时,同属一个词性,意义也大不相同。因此,英语上下文和词汇搭配对词义影响极大。进行英译汉时,要切忌简单地照搬词典中的对等词,应注意通过语法分析和上下文语境,掌握其确切含义,用适当的汉语加以表述。

(1)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thriving in Japan.汽车工业在日本很兴旺。

(2)Poverty is a stranger to industry.勤劳的人不会穷。

(3)Does the teacher ever include catch question in examination papers?老师在试卷中出过令人迷惑的问题吗?

(4)The house is for sale very cheap;there must be a catch in it somewhere.这房子买卖很便宜,其中必有文章。

(5)That was a difficult catch.那是个难接的球(但已接住。)

(6)The catch was now being hauled in.捕获的鱼现在已被拖进来了。

(7)The catch on the door is broken.门上的门扣坏了。

(8)He unfastened the lock catch of a box.他打开箱子的锁扣。

3)根据习语确定词义

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具有自己的习惯搭配关系,主要表现在形容词、副词、名词和动词短语和词组上。同一个词用于不同习语,意思迥然不同。在英译汉时,要根据汉语的搭配习惯处理英语的习语或搭配,确定正确的译法。

(1)In developing a design,we must take account of many factors.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许多因素。

(2)Such metals as copper and aluminum,are widely used in power industry on account of their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像铜、铝这样的金属之所以能在电力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的导电性好。

(3)I'm afraid that you'll have to account for every penny of the money that has entrusted you.恐怕你得把交给你的每一分钱都要报帐。

(4)We asked him to account for his conduct.我们要求他对他的行为加以解释。

(5)The hilly area accounts for a third of the country's cultivated land.丘陵地占该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6)They accounted for twenty enemy soldiers.他们打死了二十个敌军士兵。

(7)After receiving high praise from the audience,the actress has her head turned.那女演员受到观众称赞后,得意忘形。(误译:那女演员……回过头来。)

(8)He is dead as I live.他的确是死了。(误译:他死了,我还活着。)

(9)I'm now a little under the weather.我现在有点不舒服。(误译:我现在在露天之下。)(10)I wish peace could be saved at the eleventh hour.我希望在最后一刻挽救和平。(误译:我希望在11点钟时,和平可以挽救。)

4)根据名词语法特征选词义

英语中有些名词意义很活跃,许多语法特征,比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可数或不可数、前面有无冠词等等,都能影响词义,译法大不相同。

(1)名词的单复数词义不同,译法也有区别。例:

main(单)主线,干线mains(复)电源

mean(单)项,平均值means(复)手段,方法;财富

development(单)发展,研制developments(复)情况,现象

good(单)利益,好处goods(复)货物,商品

spirit(单)精神,气概spirits(复)酒精,心情(情绪)

proportion(单)比例,部分proportions(复)面积,大小

(2)名词前面的冠词有时影响词义。例:

a.The match was put on the airs last night.那场比赛于昨晚播出。

b.He put on airs at the meeting yesterday morning.他昨天上午在会上装腔作势。

(3)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对词义也有影响。例:

a.Executives must be able to handle a change in broad segments of industry,society,and government.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力驾驭企业、社会和管理诸多方面的变化。(句中的government为不可数名词,意为“政治”、“管理”。)

b.The government strongly wish(es)the bill passed.政府强烈希望该议案能通过。(该句government为可数名词,前面有定冠词,意思是“政府”,视为单数,亦有单数形式视为复数的情况。)

2.词义引申

有许多词在特定搭配和上下文中是不能直译的,必须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加以“引申”,以确切表达含义。概括起来,引申的方法有以下三类:

1)抽象化引申:某些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在翻译时可以进行抽象化引申。例:

(1)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甜有苦。(译文中对rose,thorns 进行了抽象化引申。)

(2)John's thoughtless remark about religion got him into a lot of

hot water.约翰关于宗教的轻率议论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译文中的hot water被抽象化引申为“麻烦”。)

2)具体化引申:有些代表抽象概念的词翻译时可以将词义进行具体化引申。例:

(1)The administration was free from corruption.这届政府没有腐败现象。(句中corruption 译为“腐败现象”更符合汉语习惯。)

(2)He should be able to have a much better understanding with more exposure to the day-today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line in the future.在将来经常接触生产线的日常操作过程中,他应该能够有更好的了解。(operation译为“操作过程”比简单地译为“操作”更具体、准确。)(3)Human will can overpower natural forces.人定胜天。(译文中对human will,natural forces 进行了具体化引申。)

3)内涵化引申:根据词的内涵加以引申。例:

(1)Year after year and century after century ,the moon goes through its cycles of changes.月亮的盈亏变化一年又一年,一世纪又一世纪,周而复始。(译文根据原句意进行了内涵化引申。)

(2)I think he can be an asset to the company.我认为他会成为公司的人才。(asset原意为“资产”,转化为“有价值的物品、优点、长处、有利条件”等含义。此处译为“人才”,很贴切。)

3.词类转译

英译汉时的词类转换能使译文流畅,表意确切。为了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符合汉语习惯,翻译时不能一味拘泥于某些词汇在原文的词性,必要时应该采取词类转换的方法,将原词类进行适当的转换。

1)名词转译为动词

(1)Peace is much more than the absence of war.和平远远不只意味着没有战争。

(2)Some of these causes are completely reasonable results of social needs.Others are reasonable consequences of particular advances in science being to some extent self-accelerating.在这些原因中,有些是自然而然地来自社会需求,另一些则是由于科学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加速而取得某些特定发展的必然结果。(该句译文的词类转换中,名词results转译为动词“来自”;动名词self-accelerating转译为动词“自我加速”。)

2)介词转译成动词

(1)I barreled straight ahead,across the harbor and out over the sea.我笔直地向前高速飞行,越过港口,飞临海面。

(2)He is above bribery.他从不行贿受贿。

(3)His parents are dead against the trip.他的父母坚决反对这次旅行。(dead为副词,意思是completely,against为介词,在译文中译成了动词“反对”。)

3)形容词、副词转译为动词

(1)He is entirely independent of your help.他绝对不靠你的帮助。(independent为形容词,译成了动词。)

(2)The company stock went up and down all last week.该公司的股票上星期一直是起起落落。

(3)Down with the blackboard!把黑板取下来!

4.代词的指代关系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英语比较喜欢用代词,而汉语则常用实词。英译汉时,

遇到代词,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对应的汉语代词来处理,应该弄清代词的关系,正确理解在原文中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例:

1)It is commonplace that a society reveals its reverence or contempt for history by the respect or disregard that it displays for older people.一个社会对历史是尊重还是轻视,往往通过社会对老人的态度是尊重还是漠视来反映,这一点不足为奇。(原句中第一个非人称代词It为形式主语,代替后面的主语从句;句中的its指代“社会的”。后文的it,尽管根据代词单复数指代原则,可指代前面出现的society和history,但是通过语义分析,可知在此指代society(社会。因此,翻译时表示出来,可避免歧义。)

2)The Prime M inister said,“We in Britain have every reason to wish for better relations with the states of the Eastern Europe,and we do sincerely want them”.首相说:“我们英国人有充分的理由希望同东欧国家改善关系,我们衷心希望改善同这些国家的关系。”(译文将We in Britian和them中的指代关系明确译出,使句意明确,语气坚定。)

3)Indeed his greatness lay in his outstanding ability to combine the qualities of an original scientist with those of a forward-looking industrialist.的确,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具有杰出的能力,将独创性的科学家品质和高瞻远瞩的实业家品质结合起来。(该句中those指qualities,在译文中需要将其指代的“品质”一词译出。)

5、巧推词义

阅读时遇到生词不足为怪。当遇到生词的时候,要学会容忍个别无关紧要的生词,不要因为不懂其词义而烦躁不安。如果生词不影响理解句意,可以忽略生词继续读下去。如果涉及到重要信息,猜测词意的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学会巧做题目就应学会利用信息巧推词义。在阅读的思维过程中,“巧推词义”是行之有效的应急方法。所以,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不但应下功夫理解语法、记忆词汇,而且应有意识地培养领悟、推测词义的能力。

1 利用构词法知识分析词义

观察单词的词根和已知词缀的含义,猜测某词的意思,是积极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之一。英语词缀很多,常见的词根、词缀如下:

1)Noun Suffixes(名词后缀,加在动词之后)

-ment,-ion,-ation,-al,-ance,-ness,-ity,-dom,-th,-hood,-ship

2)Agent Noun Suffixes(表示人的名词后缀,构成动作的执行者)-er,-ar,-or,-ian,-eer,-ist

3)Verb Suffixes(加在形容词或名词后构成动词)-ify,-en,-ize

4)Adjective Suffixes(加在名词或动词后构成形容词)

-ful,-less,-al,-y,-ic(al),-ary,-ory,-ous,-able,ible,-ly

5)Negative Prefixes(with the meaning of“not“)(加在形容词、动词等之前构成否定意义)un-,im-,in-,il-,ir-,non-,dis-,mis-

6)Prefixes of Time(在……之前,重,又……,在……之后)

pre-(before),re-(again),post-(after),fore-(before)

7)Prefixes of Position(表示位置的前缀)

inter-(between),trans-(accross),sub-(under,lower than)

利用构词法推测词义时,只要熟悉各种前缀、后缀、词根,遇到生词时,根据这些线索,将单词拆开,再用构词法分析,其词义常常可以一猜即中。例:

At a press conference after the award ceremony,the 18-year-old girl spoke in a barely audible voice.

分析:根据构词法知识audi-=hear;-ble为形容词后缀。:“barely audible”的意思是“几乎听不到(的)”。

If a computer malfunctions,it fails to work properly.

分析:malfunction中的前缀“mal-”意为“不、非、不当、不良”,常附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前,故malfunction指“机能失常,发生故障”。

reference-词义的选择与引申A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Pay attention to the underlined words) 1.You can tell the very rich by their evening dress. 你可以从晚礼服上认出那些极为有钱的富人。 2.I would not do such a thing for all the riches of the world. 即使世上一切财富都归我,我也不愿干这种事情。 3.We are enclosing a blank form of our s/c, and hope that you will confirm your agreement to the general terms and conditions in it。 现附寄我公司的空白销售确认书(销售合同),盼确认同意其中的条款。 4.The duration of the trade agreements are to be three years. 这些贸易协定的期限为三年。 5.He does thriving-business in repairing cars. 他的汽车修理业办得很红火。(这里的business 意为“一种……业务”) 他的汽修生意很兴旺。 6.They have five businesses to talk over with your agent. 他们有五件事同你方代理人商谈。 7.She runs a business from her home. 她在家里管理一家商业公司。(她在家里经营着一家商店。)(这里的business 意为“商号、商行”)8.The accident did a lot of damage to the car. 汽车在这次事故中受到严重损坏。(这次事故使汽车受到严重损坏。) 9.The court awarded $5,000 damages to the injured man. 法院判给伤者5000美元赔偿费。 10.We are engaged i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machinery. 我们经营机械进出口业务。 11.Our imports fall short of our exports. 我们的进口商品少于出口商品。 12.Clocks give us a measurement of time. 钟表为我们计时。(这里的mearurement 意为“测量”the act of measuring) 钟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计时的方法。 13.He makes the measurements everyday. 他每天的工作是量尺寸。(a length, height, etc. found by measuring) 14.We have done our best to hasten shipment. 为加速装运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 15.We make two shipments a week to Japan. 我们每周向日本发两次货。(shipments 意为“装运的货物”) 16.We insist that you should keep your word by establishing the relevant L/C on time. 我们坚持你应该信守诺言,按时开出信用证。 17.If you fiddle with my camera again you and I are going to have words. 如果你再摆弄我的照相机,咱们就非吵架不可。 18.He is ill; that accounts for his absence. 他生病了,这是他缺席的原因。(他因病缺席。) 他之所以缺席是因为生病了。 19.In this battle he accounted for five of the enemy. 他在这场战斗中消灭了五个敌人。 20.I want you to account for every cent you spent. 我要你把花费的每分钱都交代清楚。

unit5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unit5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实用翻译策略与常用技巧 第一讲词义的选择和引申 词义的选择和词义引申是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技巧。也是英语翻译中最基础的工作,准确把握词义,并在必要时加以适度的引申,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英语和汉语各自都有丰富的词汇,各自的词义又极其繁复;另一方面,这两种语言差异巨大,其词义关系错综复杂,往往难以找到词义完全对应的词。 因此,在翻译中绝不能拘泥于自己所记忆的词典提供的基本释义,机械地用固定的汉语词替换对应的英语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掌握每一个单词基本释义的基础上,根据 “家” ’ . ’ . . ’ . . . . 的差异。如:这个单词,在作名词时,意思是“书,书籍”;用作动词却常表示“预订,预约”的意思。又如:作连词时,有“当...的时候,而,虽然”等意思;作名词时,却指“片刻,一会儿”;作动词,又有“消磨”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弄清楚词性,常常就会将词义搞错,进而影响原文的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可以根据语法关系来辨别关键词的词性,以便能准确的判断词义。如: : . . ?

(二)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除了根据词性来判断词义之外,词义选择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文来判断词义了。因为很多英语单词即使弄清楚了词性,但仍须从几个或几十个义项中选定确切的词义。这就需要借助于上下文提供的各种线索做出合理的分析、推理、判断。有时候,我们还可能会在考试中碰到生词。可是,我们绝对不会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出现这种情况:某一个单词不认识,而这个单词上下文中的所有单词都不认识。正因为上下文的存在,这也给我们考研翻译中解决生词提供了突破口。因此,在考研翻译中,我们一定要随时注意上下文,上下文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词意义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准确性和译文是否通顺。 我们以动词为例,如果上下文不一样,的意思显然也是不一样,必须依据上下文才能 . . . . ' ' . . , . . . ’ . . .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天都有新的词汇产生。一些词在不同的领域中更是有着迥然不同的含义。例如,在一般情况下是“服务员、侍者”的意思;在体育范畴内,该词指“发球员”;而在计算机领域中,它又是“服务器”的含义。另如,在一般语境下是“拖欠、未履行“的意思,如;在法律范畴下则指的是“被要求出庭时未到庭”,如;而计算机用语中的则常被翻译为“缺省”,指的是“由操作系统自动指定并持续有效的特定值”,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试译下句: . “’ .” , “ . . .” 二、词义的引申() 引申是英汉翻译的常用手法之一。英语和汉语在长期发展和使用中形成了富有各自特

词义选择、引申与褒贬

2012商务英语1班 自主实践商务英语翻译竞赛——————词义选择、引申与褒贬 12010401003厉雪 12010401004付思宇

目录 第一部分内容简介 (1) 第二部分翻译技巧归纳及译例分析 (2) 一、词义的选择 (2) 二、词义的引申 (4) 三、词义的褒贬 (8) 第三部分小结 (10) 第四部分句子翻译 (11) 第五部分短篇翻译 (13) 一、原文及译文 (13) 二、解析 (14)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6)

第一部分内容简介 词语是翻译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句子、段落还是语篇,都是由单词构成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符合译文习惯说法。翻译一定要把语言和环境、语言和表达、语言和情感结合起来,注意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这三方面的问题。 词义选择要求我们能够在繁多的词义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词义,选择词义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词性确定词义2.根据场合与上下文确定词义 3.根据词的搭配关系确定词义。 词义引申就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句中词或词组乃至整句的字面意义由表及里,进行恰如其分的引申,运用一些符合汉语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汉语词句,将原文内容的实质准确地表达出来。词义引申可以归为四大类:分别是逻辑引申、语用引申、修辞性引申和概念范围的调整。其中逻辑引申又可以分为具象化引申和抽象化引申。 英语中存在大量具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词汇,翻译时需要我们根据具体语境做出相应的表达,这就是词的褒贬作用。.有些词本身就有明确的褒义或贬义,汉译时做相应的表达; 某些英语词语汇集褒义和贬义于一身,汉译时要根据原句的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这些词汇的褒贬意义;有些词义是中立的,本身不表示褒义或者贬义,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能有褒贬的意味. 下面我们将就每一项进行详尽的解释。

词义引申对比英汉互译

从词义引申比较英汉互译 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各有其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为了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应该对在译语中所选择的词语进行仔细斟酌和揣摩。引申是英汉翻译的常用手法之一。英语和汉语在长期发展和使用中形成了富有各自特点的修辞方法、搭配习惯和行文规范。所谓的引申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句中词或词组乃至整句的字面意义由表及里,进行恰如其分的引申,运用一些符合各自语言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词句,将原文内容的实质准确地表达出来。 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文化的异同,我们可能有不同或相同的主观想象和理解。同望一轮明月,美国人想到的可能是“月亮钻石”,阿波罗登月,中国人想到的可能是阴晴圆缺、嫦娥奔月,或者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联想不同,生发的情感、思绪和文化想象也就不同,因此,对词语的引申义的理解就有差异。 汉译英时,我们习惯以汉语思维方式翻译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表达式,这样往往容易产生错误的翻译。对“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们最经常见到的翻译是“One’s heart is like a well in which seven buckets are drawn up and eight dropped down.”对于这个翻译,也许很多人觉得没有错,还自以为翻译得非常到位。但是,看一下两位完全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对这句英文的理解。1、“I think the well represents love and no matter how many buckets of love and caring are drawn out, there is always more.(我觉得这里把井深比做人心,水井代表爱。不管从中抽出了多少桶的爱和关怀,井里的爱和关怀照样充足。)”2、“It seems to me the idiom talks about giving and receiving.(我觉得这句谚语在谈给予和接受。)”这两个美国人的理解和汉语本意相差甚远。 同样的,英译汉时,如果按照表面的意思翻译,虽然翻译没有错,但是同样不能传达信息或者是正确的信息。1、Bacchus has drowned more than Neptune and has killed more than Mars. 被巴克斯淹死的人比尼普顿要多;被巴克斯杀死的人比玛尔斯还多。相信很多人看完这句后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巴克斯、尼普顿和玛尔斯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啊?这种情况属于直译完大家不能理解。另外一种情况是直译不能表达了正确的意思,就像上面提到的“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翻译成英语一样。如community service, 按照词语表面意思可以翻译成“社区服务”,但是它的正确解释是:Community service is unpaid work that criminals sometimes do as a punishment instead of being sent to prison.( community service 指的是犯罪分子被罚从事无偿劳动以代替入狱服刑。) 把community service翻译成社区服务与英语原意差别很大,如果在前面加个修饰,翻译成“惩罚性社区服务”,会比较恰当。 词义引申现象在英汉中经常出现。英语中solomon(指代智慧),hercules(指代大力士),fire(指代热情、欲望),wolf(指代贪婪、残忍)等的引申义,早已成为西方人心中联想的固定意象。汉语中经常被引申词义的词汇或者说法如“铁公鸡”、“戴绿帽”、“周瑜打黄盖”等,也是如此。 含词义引申的句子之间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原义,或者取其引申义。直译原义有时候会出现上面所提到的错误的情形,但是有时候直译也能正确传达,甚至有时候还能起到不言自明的效果。如:1、Don’t try to play ostrich.(别耍鸵鸟花招。) 2、He has, by this very act, opened Pandora’s box.(他这种做法,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上面例子中的“鸵鸟花招”、“潘多拉的盒子”都不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但是它们已经被中国人所认同和接受,成为比较普遍的意象,因此也能像汉语“他是个啊Q”、“黄鼠狼给鸡拜年”中的“啊Q”、“黄鼠狼”一样,有了自己在汉语中约定俗成的意义,说话者无须解释,该引申义不言之明,听话者自然心领神会。“鸵鸟花招”、“潘多拉的盒子”等外国特定文化的意象之所以能通过直译为中国人所理解,主要在于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我国越来越多地引进和学习外国的文化,

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式优选稿

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式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连锁式引申: 1、要:金文作 、,《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 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 “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 ②中间(事物的中间..部分) 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 停止前进) 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 向,满足自己的欲望) 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 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2、防:《说文》:“防,堤(堤)也。” ①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 年》) ④义礼义防民。(盐铁论·本议) 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桓谭传》) ⑤君子行有防表。 “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②堵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③禁止、防备、防止(由堵水泛指堵塞禁阻等意思)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⑤规范、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也叫做链条式引申)。 (二)辐射式引申: 1、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 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⑥时穷节乃 见。(文天祥《正气歌》) 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 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 “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 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

词义选择和词义引申

词义选择和词义引申 词义的选择和词义引申是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技巧。其本身也是英语翻译中最基础的工作,准确把握词义,并在必要时加以适度的引申,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英语和汉语各自都有丰富的词汇,各自的词义又极其繁复;另一方面,这两种语言差异巨大,其词义关系错综复杂,往往难以找到词义完全对应的词。 如run堪称为典型的多义词。在较大规模的词典里,其释义可达上百个之多。譬如,《英汉大词典》在run条下一共提供了117个义项,包括不及物动词性34个,及物动词性40个,名词性38个,形容词性5个。显然,其中许多义项,即使是那些属于动词性的,都不能用汉语的“跑”来对译。例如: (1)London Transport run extra trains during the rush-hour. 伦敦运输公司在交通高峰时间增开加班列车。(2)Election campaigns in Britain run for three weeks. 英国选举活动持续三周。 (3)The lease on my house has only a year to run. 我那房子的租期只有一年了。 (4)“Eight shot dead by gunmen”ran the newspaper headline.报纸标题为“枪手枪杀八人”。 (5)He has no idea of how to run a successful business. 他不知道把企业办好的方法。 (6)The dyes in this fabric are guaranteed not to run in washing. 这种织物所用染料保证不会在洗涤时渗化。(7)The foreword of the book runs for six pages. 这本书的前言长达6页。 (8)Urban unemployment is running at 15 percent. 目前,城市失业率保持在15%。 (9)The party is running two candidates in the next election. 该党将在下届选举中提出两名候选人。 (10)Check everything and run the whole test again. 把一切检查一遍,然后再把试验重做一遍。 以上十个例句中都包含run一词,尽管均用作动词,其词义都不尽相同。毋庸言,如果将其作名词和形容词时的义项考虑在内,run的词义会更加纷繁多样。 诚然,在英语词汇占绝大多数的多义词并不个个都像run那样释义如此繁多,但判定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并将之恰如其分地译成汉语往往同样需要花费相应的气力。往往一词之发疏,全篇不顺。对初学翻译的人来说,遇到英语多义词时必须结合上下反复推敲,切忌望词生义,不求甚解。尤其是遇到用多义词时,绝不有想当然地把自己印象中的词义放到译文中去,翻译实践告诉我们:似懂非懂的地方,往往最容易出错。 如:.Dr. Cooper has called for a smoke-free America by the year2000. [误] 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自由吸烟的美国。 [误] 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免费吸烟的美国。 [正] 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年以前使美国成为一个无人吸烟的国家。 所有的例子都说明了词义选择和词义引申在考研翻译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翻译中绝不能拘泥于自己所记忆的词典提供的基本释义,机械地用固定的汉语词替换对应的英语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掌握每一个单词基本释义的基础上,根据这个单词所处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各种线索,判定其确切含义;同时,还需要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汉语的搭配方式,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这一意义。 一、词义的选择 英语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一样,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谓一词多义,即是指同一个词在同一种词类中,具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语与汉语中,很难找到一词一义的对应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理解英语原文中单词的意思,然后努力地寻找在汉语中与这个英语单词具有相同意义的常用表达方法。就home这个词而言,大多数人都知道有“家”的意思。但是,上下文不一样,home的翻译就完全不一样,如: I’ll see her home tonight 今晚我送她回家。 India is the home of elephants. 印度是大象的生长地。 He’s at home with the classics. 他精通古典文学 New homes are for sale. 新房出售。 She’s at home where she is. 她在哪儿都自由自在。

词义选择引申褒贬

第四章第一节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 一、教学目的:要求准确理解句子中词的意义,从而在翻译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教学过程: 一、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选择某个词的词义,首先要判明这个词在原句中应属哪一种词类,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 例如,在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 一句中,like用作形容词,它的汉语对应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全句可以译为:“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但在下面例句中,like又分属其他几个不同词类: 1) 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动词) 2) In the sun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 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 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象金子一般在闪闪发光。(前置词) 3) Like knows like. 英雄识英雄。(名词) 2. 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子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词类,在不同场合往往也有不同的含义,必须根据上下文的联系以及词的搭配关系或句型来判断和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下所应具有的词义。例如“Last”这一形容词: 1)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他是最后来的。 2)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他绝对不会干那件事。 3)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4) He should be the last(man)to blame. 怎么也不该怪他。 5)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nsult. 根本不宜找他商量。 6) 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 我怎么也没料到会在这个地方见到你。再如“take off)这一动词: 1) To take off her boots or to put them on was an agony to her,but it had been an agony for years. 脱鞋或穿鞋对她是一种痛苦,但这已经是多年以来的痛苦了。 2) An area the size of the Hornet’s flight deck was marked off on an airstrip and the y practiced taking off time after time from this restricted space. 在机场上标出了与大黄蜂号甲板一样大小的一块地方,他们(机组人员)一次又一次地联系从这样一块有限的面积上起飞。 3) He always sits on the very edge of his chair when he is working, as though about to take off. 他工作的时候,总是坐在椅子边上,好像随时都会跳起身来的样子。 4) Their first major design was a pleated denim jean with external pockets dubbed “baggies” that took off in high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soon was imitated by other apparel manufacturers. 他们的头一项重要设计是一种打褶的、缝上明袋的兰色斜纹粗布裤,这种裤子人们称为“袋子”,在中学和大学中首先流行,接着别的服装商店也都很快仿制起来。 二、词义的引伸 英译汉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英语词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

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式

(一)连锁式引申: 1、要:金文作垮、鏗,《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策》) 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丑》)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 《红线毯》) “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①腰(人体的中 间部分)②中间(事 ? ? 物的中间部分)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 ? ? ? ? 前进)--------- 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 己的欲望)-------- 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 望)------ 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2、防:《说文》:"防,隄(堤)也。” ①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一年》) ④义礼义防民。(盐铁论?本议) 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桓谭传》) ⑤君子行有防表。 “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 -------------------------------------------------- 堤坝(堵水所用 的建筑)--------------------------- ②堵水、防 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 ③禁止、防备、 防止(由堵水泛指堵塞禁阻等意思)------------- 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⑤规、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 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也叫做链条式引申)。 (二)辐射式引申: 1、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风断蒲草

词义究竟是如何引申的

[收稿日期]2002-10-20 [作者简介]袁庆德(1962-),男,辽宁北镇人,大连外国语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第1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l .12003年2月 Journal of JiL in N 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Feb.,2003 词义究竟是如何引申的 袁庆德 (大连外国语学院社科部,辽宁大连116002) [摘 要] 词义引申是人们借用代表甲事物的词去表示乙事物,从而使代表甲事物的词产生新的意义的一种现 象。词义引申的心理基础是人的相似联想和关系联想,基本方法是借喻和借代。在古代汉语中,借代的方法更为常用。 [关键词] 引申;借喻;借代。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674(2003)01-0086-05 词义的引申是语言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词义引申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学者们大都只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词义的引申,使得词义引申的方法显得高深莫测,而从更通俗的角度,也就是从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的角度来研究词义的引申,人们做得还不够,因而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从语言的创造和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词义引申是人们借用代表甲事物的词去表示乙事物,从而使代表甲事物的词产生新的意义的一种现象。例如,/书0的本义是文字,而人们把用文字写成的书面材料也叫做/书0。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代表甲事物的词去表示乙事物呢?这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认识了新的事物,而新的事物在语言中还没有相应的词来表示,由于人总是习惯于把新认识的事物和原来认识的事物相比较,而事物之间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或某种关系,这样,人们自然就会由新事物联想到那些原来认识的与它们具有某种相似性或某种关系的事物,如果不便于按照已有的造词法给新认识的事物造词,人们就会借用已有的代表与新认识的事物具有某种相似性或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来称呼新认识的事物,这种做法就是人们所说的词义引申。用代表另一相似事物的词来代表新认识的事物,并使人们通过相似的事物联想到该事物,这实际上用的是比喻的方法,由于它是直接用喻体代表本体,相当于修辞方法的借喻。而用代表与某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事物的词来代表某事物,这实际上用的是借代的方法。由于事物间的相似性是多方面的,事物间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所以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借喻引申 和借代引申。要真正地了解词义引申现象,就必须对各种情况的借喻和借代的引申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 1.借喻引申 这是借用代表与某事物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的词来表示某事物的引申的方法。某些事物在语言中还没有相应的词来表示,而由于人的思维具有联想性,如果在已经有词来表示的事物中,存在着与无词表示的事物在外部特征、性质状态、功能作用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事物,人们就会联想到它,并借用代表它的词来表示无词来表示的事物,这就是借喻引申。不过,词义引申的比喻和修辞方法的比喻有所不同,修辞方法的比喻一般是用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而词义引申的比喻也常常用具体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它是以能使人们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为目的,而不是以语言表达得形象为目的。 (1)以一种人或事物比喻另一种人或事物。一种人或事物和另一种人或事物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在地位、作用、性质状态等方面具有某种相似性,当需要用词来表示这种人或事物的时候,人们有时就借用代表与之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另一种人或事物的词来表示。例如,/长0,本有兄长的意思。5国语#晋语四6:/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陀。0因为在古代兄长的地位高于弟弟,所以/长0又引申为诸侯的首领。5尚书#益稷6:/外薄四海,咸建五长。0孔安国传:/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0/臣0,本义是奴隶。5尚书#费誓6:/臣妾逋逃。0(妾:女奴隶。逋:b ,逃跑。)因为古代君王和官员的关系就像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一样,所以/臣0引申为君王手下的官员。5左传#襄公九年6:/君明臣忠。0/材0,本义是

词义选择与引申2

第四讲词义的选择、引申与褒贬 词汇篇(1) 词义的选择、引申与褒贬 Focus: ? 基于对源语文本的精确理解在目的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法 ? 词义的引申 ? 词义的感情色彩 ? 如何在翻译中选择精当的词语? ?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不能误用。 ? 正确看待翻译时所使用的词典。不能把词典当成选择词义的万能钥匙。如果生硬地将词典的释义搬到译文中去,常易犯一些非常荒谬的错误。翻译中,译者寻求的不只是词义的静态对应,而是词义交叉中的动态对应关系。 ? 注意词义的灵活性(flexible),翻译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 一、根据词性来确定词义 ? 许多英语词汇往往有不同的词性,即分属于几种不同的词类。翻译时首先要确定这个词在句子中属于哪一类词,然后再根据词类选择一个确切的词义。? 例如:like作形容词时意思是“相同的”;作动词时意思是“喜欢、希望”;作介词时意思是“像……一样”;作名词时意思是“喜好、英雄”,如: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 ? 下面再以right为例加以说明: ? Right,open your mouth,let me have a look. ? 好,把嘴张开,让我来瞧瞧。(感叹词) ? He hoped to be absolutely right about this issue. ? 他希望在这个问题上绝对正确无误。(形容词) ? I must answer that phone,but I?ll be back right away. ? 我得去接电话,马上就回来。(副词) ? The ship righted itself after the big wave had passed. ? 大浪过后,船又平稳了。(动词) ? In England,we dri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not the right side. ? 在英国,车辆靠路的左侧行驶而不是靠右侧行驶。(形容词) ? He exercised his legal right as President to halt the investigation. ? 他行使了总统的法定权力去阻止这场调查。(名词) ? It serves sb. right. ? 某人罪有应得。 ? Miss Right ? [口]理想中的未来妻子 ? Mr. Right ? [口]理想中的未来丈夫 二、根据词的搭配来确定词义 ?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固定的词组和搭配,翻译时必须注意它们的这种区别。 ? 动词raise虽然其基本含义是“举起”,“使升高”,但在下列短语中却应当根据与它搭配的词来确定其词义:

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

论文题目: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 班级:国际关系2011届 姓名:黄怡祯 学号:1103050006 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 【摘要】: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同属于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模式,但它们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既有相关联之处,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分别。本文将对两者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以论述,以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 【关键词】:词义引申、词义转移、关系、联系、区别 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都是词义发展的一种模式,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必须从二者的概念出发。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本义延伸所派生出来新意义的这一过程,称为词义的引申。词义转移又称词义更替,是指原来词语的本义转移到新的意义上,新义产生之后旧义消失的过程。 由上述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们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二者都有由词语本义衍生出新义的结果,新义与旧义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来认识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之间的关系呢?这主要就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来看了。 (一)概念上的区别 我们再次回到这两者的定义上,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本义延伸所派生出来新意义的这一过程,新义产生之后成为一个独立的新词义,与旧义有相关的意义,且旧义并不消失,这就称为词义的引申,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而词义转移又称词义更替,是指原来词语本义在其基础上转移出新的意义,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新义产生之后将旧义取而代之从而使其消失的过程。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旧义的处置,前者旧义并未消失而且至今仍起作用,后者之旧义则是因更替从而被消灭,在现代汉语中再也见不到。 (二)影响的程度深浅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字尚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的已经是通过一定程度发展而出的语义,其结果之一便是形成了一词多义,这不论是在古代汉语或是现代汉语中都是一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即是词义引申,而相较于大江大海的词义引申,词义转移就仅仅是一支流。 (三)范围大小的不同 词义本义经过引申产生了新义,这便是词义引申。其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主要有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下面分别简单的说明一下,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汉语的“江”、“河”,古代专指“长

英语翻译中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英语翻译中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摘要】在翻译过程中,要把英语准确,通顺地译成汉语,正确选择词义此意,注重词义的引申至关重要。 【关键词】引申;翻译;选择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正确选择词义是保证译文质量的中心问题。英语单词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其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的,许多英语单词与汉语中有些词只是部分对应,而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一词多类的现象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将英语多义词译成汉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和全句的意思确认其中一个正确的含义,而不能不求甚解,望词生义,想当然地进行翻译。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英语翻译中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一、词义的选择 1. 文化背景知识与词义的理解及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大不同语系,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与我国有很大的不同,有时候对英语某些词汇的理解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如果这方面的知识匮乏,翻译出的句子就会出错,甚至闹出笑话。 例(1): Franz Boas was a specialist in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弗兰兹·博厄斯是一位美洲的印第安人语言专家。 这句中的American Indian不能译为“美国印第安人”,因为不仅美国有印第安人,而且加拿大、南美洲和中美洲各国也有,这里涉及普通历史、地理常识。事实上,America和American严格地来说应作“美洲”和“美洲的”解,当然有时也用来指“美国”,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应注意区分。 例(2): South African leopard-spot policy came under fierce black fire… 南非实行的“豹斑式”的种族隔离政策受到了黑人的猛烈抨击… 这句中的leopard-spot是一个专门术语。如译者不了解它的背景知识,就很难把它准确地翻译出来。“豹斑”这一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南越人民武装力量在战区后方建立了许多小块根据地,美方军事地图上就此标有“豹斑”状异色标示区。以后“豹斑”这一军事术语又被转用为政治术语,指白人种族主义者把黑人强行驱入若干小块地区居住的种族隔离政策。 2. 从词的联立关系及上下文确定词义 所谓“词的联立关系”是指词在行文中的搭配组合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孤立的英语单词,其词义是游移不定的,具有该词可能具有的一切含义。但当词出于特定的联立关系中时,它的词义受到上下文的制约就稳定化了,因此根据词的上下文关系确定词义是词义解析中非常重要而又切实可行的手段。如英语单词“wet”的意思是“湿的”,但它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义就差别很大。 例(1): Wet Paint! 油漆未干! 例(2): He was wet to the skin. 他全身都湿透了。 例(3): If you think I am for him, you are all wet. 如果你认为我支持他,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last”这一形容词,它的一般意义为“最后的”,但在翻译中我们应注意它在不同的句中所表达的含义。 例(1):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他是最后来的。

词义的引申

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各有其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为了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应该对在译语中所选择的词语进行仔细斟酌和揣摩。下面通过实例介绍英汉翻译中常用的几种词义引申法:逻辑引申、语用引申、修辞性引申和概念范围的调整。 There exists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vocabulary and Chinese vocabulary. As a result, we should take the selected words for translation into careful consider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be loyal to the original and really realize the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lant between two cultures.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common methods of extension of word meaning through the actual examples:logical extension, pragmatic extension, rhetorical extension and adjustment of concept scale. 引申是英汉翻译的常用手法之一。英语和汉语在长期发展和使用中形成了富有各自特点的修辞方法、搭配习惯和行文规范。所谓的引申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句中词或词组乃至整句的字面意义由表及里,进行恰如其分的引申,运用一些符合汉语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汉语词句,将原文内容的实质准确地表达出来。引申可以分为四种,它们分别是逻辑引申、语用引申、修辞性引申和概念范围的调整。 1. 逻辑引申 所谓逻辑引申,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直译某个词、短语乃至整个句子会使译文不通顺以及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因而就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对该词、短语或整个句子从基本意义出发,由表及里,运用一些符合目标语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词句,将原文内容的实质准确的表达出来。逻辑引申又可分为抽象化引申和具体化引申。 (1)抽象化引申 英语中有时用表示具体形象的词或短语来表示某种特性、事物、概念等。译成汉语时,往往要将这种含义或短语作抽象化的引申,用比较笼统概括的词加以表达,以使译文明快达意。例如:They have their smiles and tears. 他们有自己的欢乐与悲哀。(原文中的smiles and tears 本来是“微笑和眼泪”,但是可以引申为抽象的“欢乐与悲哀”。) We insist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should not be a one-way street. 我们坚持主张国际贸易不应是有来无往。(在原文中,one-way street 本意为“单行道”,将“单行道”与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便不难引申为“有来无往”这一含义。) The avalanche unleashed by the film provided the best opportunity in a long time for the racial healing to begin。 由于这部影片造成了排山倒海的影响,它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来开始化解种族矛盾,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使创伤得以愈合。(avalanche 的本义为a large mass of snow and ice crashing down the side of a mountain(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即“雪崩”。该词语的本义是具体的,但在本例原文中是用于比喻意义。因此在翻译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里,将该词翻译成汉语的“排山倒海的影响”正是抓住了所描述事件的本质。) We received an avalanche of letters in reply to our advertisement. 广告登出后,我们收到了雪片般涌来的信件。 (2)具体化引申 英汉翻译中,还经常需要将原文中含义比较抽象而概括的词用意思比较明确而具体的词表达出来,以避免译文晦涩费解。在翻译这一类词时,就应该掌握该词的确切含义,从而在译文中作具体化的引申。例如: The car in front of me stopped, and I missed the green. 我前面的车停住了,我错过了绿灯。(在原文中,green 本来是“绿色”的意思,但是根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