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

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红外光——主要产生热效应,可促进某些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和细胞的伸长。

2、光照长度

根据作物开花对光照长度的反应,可分为:

a.长日性植物。(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

b.短日性植物。(中晚稻、玉米、大豆、高粱、棉花、烟草等)

c.中日性植物。(早稻、荞麦、豌豆等)

3、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地增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植物的呼吸过程也在进行。把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喜阳植物

光饱合点较高,所以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也较高,生产潜力较大。另外强光有利于作物果实和籽粒的生长,产品中的蛋白质、含糖量等都比较高。栽培的农作物多属喜阳植物。

耐荫植物

虽然要求一定强度的阳光,但可忍耐不同程度的荫蔽。相对较弱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一般植物生长较细长、嫩弱,

蛋白质含量较少,水分含量较高。这对于以植物营养部分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很有利。

4、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日数。

(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以减少整个作物层的反射、透射和漏射光,增加作物对光能的吸收比例。

(3)改善水、热、气等环境条件,增加作物光合能力。

(4)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的光饱和点。在培育作物品种时,要增加暗反应的速度,以充分利用光反应所吸收的光能,提高光饱和点和光能利用率。

(5)减少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6)提高经济系数即谷草比。通过育种和先进的栽培措施,使作物的经济系数提高。

三、温度与农作物生长

1、农作物生育的“三基点”温度

A、不同作物的三基点温度不同;

B、不同品种的三基点温度不同(同一种作物);

C、不同生育期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同一种作物品种);

D、不同生理过程和不同器官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也是不同。

2、农业界限温度

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

止或转折的温度叫农业界限温度,简称界限温度。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用日平均气温表示)有:0℃、5℃、10℃、15℃和20℃。他们的农业意义为:

0℃——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冬小麦秋季停止生长和春季开始生长(有人采用3℃),冷季牧草开始生长。0℃以上持续日数为农耕期。

5℃——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多数树木开始萌动。冷季牧草积极生长。5℃以上持续日数称生长期或生长季。

10℃——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常称10℃以上的持续日数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

15℃——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进入播种期,可开始采摘茶叶。稳定通过15℃的终日为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水稻此时已停止灌浆;热带作物将停止生长。

20℃——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常生长。

3、温周期现象

(1)作物的温周期现象

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气温的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是作物对温度节律性变化规律的适应。

(2)气温日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气温日变化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大,作物的含糖量和蛋白质含量都较高,产量也高。另外,气温日变化还常和其它气象要素日变化(尤其是光周期)相结

合共同对作物产生影响,即白天高气温、强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而适当的气温日较差可增加白天的光合积累而减少夜间的呼吸消耗。4、积温

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一般用单位为℃。

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一般分为: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5、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与防治

冷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下限以下而受害。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寒害: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与霜不同。

高温热害:简称高温害,是高温对植物(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高温超过植物(生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造成的。

6、调节温度的农业措施

灌溉:在温暖季节与时期的灌溉可起降温的作用,寒冷季节可以起保温作用。

松土与镇压:

(1)锄地(松土)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2)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量、热导率都有增加。

垄作:垄作可以提高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一般可使垄背土壤(5cm)日平均温度提高1—2℃,并可加大土温日较差。

四、水分与农作物生长

1、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

2、农作物需水规律。

苗期少,中期多,后期少

3、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

水分临界期: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之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的穗花期,不一定就是作物需水量最多。

水分关键期: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4、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5、水分异常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渍害。

五、养分与农作物生长

1、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16种:

C、H、O、N、P、K、S、Mg、Ca、Fe、Zn、Cu、B、Cl、Mo

等,其中N、P、K被称为“三要素”,Fe、Zn、Cu、B、Cl、Mo为微量元素。

2、农作物需肥规律:

前期(苗期)少,中期(器官形成期)多,后期(器官成熟期)少。整个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表现为“少-多-少”的规律,呈“S”形曲线。

3、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养分要以肥料的形式归还土壤,使土壤中养分保持平衡。

最少养分率也称木桶理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无视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产量。称作最小养分率。

报酬递减率是作为最少养分律的补充提出来的。即其他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并不是施肥量越大产量和效益就越高。

因子综合作用率植物高产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受到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和土壤条件【pH值、质地、供肥保肥性】的影响和制约。

小结:

作业:1、名词解释

光长光强三基点温度温周期现象

2、简答农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

3、简答施肥的一般原理。

第二讲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以及农作物布

局的一般原则与确定。

2、掌握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理解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

构调整。

教学重点:1、种植体制、种植模式概念。

2、立体种植理论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教学难点:对种植模式、立体种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解。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基本概念

耕作制度(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方式的技术体系。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熟制与种植方式。二、农作物布局

1、农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中心。是指一个地区或某一生产单位【或农户】作物种植的空间配置。即解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决定因素有:农作物生态适应性、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等。

2.作物布局的原则

(1) 需求

(2) 生态适应性

(3) 经济效益与可行性

3. 作物布局的步骤和内容

(1)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2) 查清环境条件

(3)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4)作物配置的确定

(5)可行性鉴定和生产资料的确保。

三、种植体制

1、种植体制就是根据农作物对地力的影响、农作物之间的协调关系、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等因素所指定的能体现农作物总体布局要求和种植模式特色的种植顺序的组配。

种植体制通常由轮作、连作及其组合方式组成。

连作即连年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复种方式。也叫“重茬”。这是一种落后的种植制度,容易造成地力消减,病虫

杂草滋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轮作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轮作在多熟制条件下,轮作是由不同复种方式所组成,叫复种轮作。如:油菜—一双季稻—绿肥—双季稻—小麦—棉花三年复种轮作。

1)、轮作的技术原则

A、主要作物安排在肥沃的茬口上

B、前作有利于后作

C、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D、合理利用连作

2)、轮作的增产原因

A、提高土壤肥力

B、合理利用土壤养料

C、防除病害杂草

D、有利调节肥料的余缺

2、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可分为三类:

忌连作作物:最不能连作的作物有马铃薯、烟草、番茄、西瓜、甜菜。不能连作的作物有豌豆、大豆、蚕豆、菜豆、向日葵、辣椒

耐短期连作:甘薯、花生、大豆、芝麻等。

耐长期连作:水稻、麦类、棉花、玉米、

甘蔗、苎麻、紫云英等。

四、种植模式

1、种植模式由农作物结构和种植熟制两部分组成。

农作物结构是指田间农作物种群组成与空间配置,包含单作和多作。

种植熟制是指一年内种植农作物的季数,包括一熟制和多熟制。

多熟制是指在同一田地、同一年内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混作、套作等。

2、复种是指一年内同一田地上收获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小麦—大豆(二茬复种);油菜—水稻—水稻(三茬复种)等。

复种有利于扩大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缓和粮、饲、果、菜、药等作物争地的矛盾,有利于稳产。

与复种相反的农作方式是休闲和撂荒。

3、复种技术

1). 选择适宜的作物组合和品种

2). 采用套作

3). 育苗移栽,缩短本田生育期

4). 缩短农耗期

5). 推广新技术(少耕免耕、地膜覆盖、再生栽培等)。

4、间作、混作、套种

单作在同一田地、同一季节种植同一作物的种植方式。这种方式的耕作栽培技术单纯,在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上尚有潜力。

混作在同一田块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混合种

植的方式。混作简便易行,但不利分别管理,要求混种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一致。

间作在同一田块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的方式。间作可实行分别管理,特别是带状间作,便于机械化作业,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套种在前作物的生长后期,于其株行间播种或栽植后作物的种植方式。它与间作不同的是,间作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而套种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一小部分。

5、间、混、套种增产原因

1). 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光能利用率;2).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作物丰产性能;

3). 利用不同作物间分泌物的互利作用;

4). 充分发挥水分、养分的平衡作用,使用地养地紧密结合;5). 利用不同作物的抗逆能力,稳产保收。

6、间、套种技术原则

1).缓和作物间的竞争;

2).确定优化带型,实现间套种的最佳效果;

3).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4).确定合理的群体与田间结构。

五、立体种植

1、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多层次、多茬口、多作物复合种植,成分利用空间、时间、光热肥水资源的种植技术。

2、立体种植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2)、农作物之间共生互利;

3)、投入和产出相适应;

4)、保证整体农作物持续增产;

5)、优质高产,产销对路;

3、主要立体种植技术

?粮、粮、菜立体种植

1)小麦、单季玉米、蔬菜立体种植;

2)小麦、甘蓝、玉米、大豆立体种植;

3)双茬玉米、双茬芸豆立体种植;

?粮、油、菜立体种植

1)小麦、菠菜、花生、黄瓜立体种植;

2)小麦、菠菜、花生、玉米立体种植;

3)西瓜、花生、玉米、白菜立体种植

?粮、粮、菜立体种植

1)小麦、单季玉米、蔬菜立体种植;

2)小麦、甘蓝、玉米、大豆立体种植;

3)双茬玉米、双茬芸豆立体种植;

?粮、油、菜立体种植

1)小麦、菠菜、花生、黄瓜立体种植;

2)小麦、菠菜、花生、玉米立体种植;

3)西瓜、花生、玉米、白菜立体种植;

?粮、棉、菜立体种植

1)小麦、越冬菜、棉花立体种植;

2)小麦、大蒜、棉花立体种植;

3)小麦、西瓜、棉花立体种植;

?其他立体种植

1)小麦、越冬菜、黄烟、甘薯立体种植;

2)小麦、越冬菜、黄烟、秋菜立体种植;

3)粮、棉、草肥立体种植;

4)粮、油、草肥立体种植;

六、种植制度的改革

1、种植制度改革趋势——由单元生产转向复合型生产,由平面生产转向立体生产。

1)、农作物组成改变

2)、复种面积增加

3)、多熟种植

4)、发展旱作种植制度

5)、发展农牧结合型种植制度

2、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2)、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3)、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4)、种植业结构调整应主要的问题

教学小结:

作业:

1、名词解释

种植制度种植体制种植模式立体种植

复种连作轮作间作混作套作

2、简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第三讲农作物的土壤耕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耕作、土壤肥力、整地等概念。

2、掌握土壤培肥技术环节和整地技术环节。

教学重点:土壤培肥、整地技术环节。

教学难点:整地技术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土壤耕作概述

1、土壤耕作是根据对土壤的要求和土壤特性,应用机械方法改善

土壤的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消灭病虫杂草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耕作措施。

2、土壤耕作的任务

1). 改善土壤及耕层结构。调整各种孔隙数量及比例, 使固相、液相和气相具有持久良好的比例关系,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养分转化。

2). 创造深厚的耕层和适宜的播床。加厚耕作层(25-30cm)。整平地面,松碎土块,使表土层上虚下实。

3). 清除残茬杂草肥料,消灭病菌。将前作残茬及绿肥植株残体埋入土中,混融土肥;消灭害虫和虫卵,掩埋病菌的带菌体,防止病虫害繁殖蔓延。

二、土壤培肥技术

一)、土壤肥力(地力)就是指土壤水、肥、气、热四大元素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所综合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

土壤培肥的主要措施:合理轮作、施肥养地、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二)、土壤培肥的作用与措施

1、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倒茬

(1)、利用冬春热量充沛的有利条件,改造冬水田;利用冬闲地发展小麦生产,增加复种指数。

(2)、调整水稻布局,压缩双季稻,扩大中稻。

(3)、提高栽插玉米、红薯,千方百计躲过伏旱。

(4)、对水利条件差的水地改种旱作物

2、施肥养地

1) 合理使用化肥,以无机促有机。

2)深耕增施有机肥。

3、秸秆还田

1) 秸秆还田,结合施用氮肥磷肥。

2)发展畜牧业,使植物秸秆过腹还田。

4、种植绿肥

1) 直接翻压,结合施用钾肥磷肥。

2)发展肥饲兼用、肥粮兼用的品种。

三、整地技术

整地是指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一系列土地整理的总称,是作物栽培最基础的环节。

一)、土壤的基本耕作

又称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1、翻耕:一般采用铧犁(有壁犁)、圆盘犁进行。有壁犁同时具有翻土和碎土作用,有三种形式:

螺旋犁使土垡完全翻转,碎土作用小,适于草多的荒地。

圆筒犁碎土作用强,翻土作用弱,多用于翻耕菜园地。

半螺旋犁又称熟地型犁,作用介于上两种之间,适于大多数土壤。

?翻耕方法主要有:

1)全翻垡【翻转180°,适合开荒,不适宜熟地】

2)半翻垡【翻转135°,适用于一般耕地】

3)分层翻垡【采用复式犁将耕层上下分层翻转,耕地质量较高】?翻耕时期:

1)北方:一年一熟或两熟地区,在夏、秋季作物收获后以伏耕为主,秋收作物后和秋播前为秋耕时间。

2)南方:多在秋冬季进行。

?翻耕深度:

旱地以20——25CM,水田以15——20CM为宜。

2、深松耕

分层松耕而不打乱土层的耕作措施,耕作深度较深,可疏松犁底层。使用无壁犁、凿型铲和深松铲(有壁犁后加装)等机具。

由于不乱土层,保持地面覆盖,可减少水分蒸发,防止风蚀。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和丘陵地区。

3、旋耕

旋转过程中进行切割、打碎、掺和土壤,一次作业可同时完成松土和碎土,多用于水田。使用机具为旋耕机或旋耕犁。

二)、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是用农机具改善O~10cm以内的耕层土壤状况的措施。它主要包括耙地、耖田、镇压、开沟、作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等作业,多数在耕地后进行,作为基本耕作的辅助作业,但都是完成土壤耕作的各项任务不可缺少的措施。

1、耙地

主要作用是碎土。机具圆盘耙和钉齿耙。

圆盘耙碎土力强,常用于收获后浅耕灭茬,翻耕后破碎垡块和坷拉以及旱田早春顶凌耙压。

钉齿耙碎土作用小于圆盘耙,常用于播种后出苗前耙地,破除板结。

水田耙地后要用“而”字耙耖田,平整田面,细碎土块。

2、中耕又称锄地、耪地、耘耥(水稻田)。是作物生长期间在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具有除草和松土作用,同时形成幂层,保持水分,提高地温。

使用机具为中耕机,耘锄(畜力牵引)和锄头。

3、镇压压紧耕层,压碎土块,平整地面,保持土壤水分,促进种子发芽。

使用机具有V型、环型或网型镇压器,木磙或石磙。

适用于半干旱地区旱地、半湿润地区播前旱情较重或土块较多土壤、轻质土壤、玉米等大种子作物播种后及小麦越冬前。

4、作畦平畦北方种花生。畦宽2-4m,为播种机宽度的倍数,畦长10-50m不等,四周作宽约20cm、高15cm的畦埂。灌水时由畦的一端开口。

高畦南方种棉花、油菜、大豆等旱作物。畦宽2-3m,长10-20m,四面开沟排水,防止受涝。

作畦用筑埂机和开沟培土而成。

5、起垄

起垄可用犁开沟培土而成,垄宽40-70cm不等。起垄具有多种作用:

(1) 增加土壤与大气接触,增大阳光照射面,升温透气;

(2) 促进作物上层根系,特别是气生根的生长以及块根、块茎的膨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农作物种植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a11923214.html,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 作者:胡肖华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国家,在过去很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农业是作为主要的 生产方式,在很长一定时期内,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必要条件,保障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所需,是我们生活的保障,因为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很长一段时间的农耕时期,在以前的农作物种植中,人们的种植时间段都是根据节气进行,进而就可以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来保障人们的生活。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不可能缺少的就是二十四节气的使用和应用了,他是一个准确性比校高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其中一些自然因素是人们所不能控制的,比如一些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也是有影响的,这都是在以前的社会中经常出现的,而在当代,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基本上还是采用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种植的判断标准,根据天气和温度来确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种植的技术和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人们的生产方式有了一定的保障,科学技术带来更多的方便之处。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技术种植 农作物种植是当代人们生活的副产品,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他也是维持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要素,同样也是各种营养物的主要来源,是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生态植物的首要选择,而农作物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就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培育新技术和手段,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有些农作物室友一个时期的限制的,一季的蔬菜下季之后就没有了,所以,要培育更多的农作物来提供给人们,是保证生活的多样性,所以,农作物新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技术也在被人们所利用所改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和条件。 作为农作物本身来讲,对于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空气以及肥料的需求是最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在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首先第一点就是水分的要求,我们常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是不行的,但是水多了也是万万不可的,需要我们适当地进行控制,浇水之前先进行观察,需要浇水时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添加,不可以揠苗助长,对农作物的种子形成一定的反作用,那就物极必反了,就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的了;其次第二点就是肥料的选择,对于农作物来将,肥料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基本条件,农作物长得快慢和好坏都离不开肥料,如果说你添加合适,就会提高,相反则降低;然后是种子的选择,在我们购买种子的时候,要挑选一些质量好些的种子来进行培育,这样对以后的生长也是有一个积极地促进作用。并且对于任何植物来讲,都是要进行一个光合作用的,对于光照的要求也是有的,阳光不仅仅可以让农作物促进生长,对于空气的流通以及环境的干净也是有帮助的,我们在合理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培育,将所有涉及的因素考虑到位,对于任何一个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有利的,在新技术使用前,这些基础的因素都是需要我们所要注意的,不管你的技术在好在先进,最基础的条件没有考虑到位,什么都是白搭,所以,农作物是生长不仅仅是靠自身种子

《植物栽培新技术》教学设计

植物栽培新技术 第一课无土栽培 教学目标: 1、认识无土栽培; 2、无基质栽培; 3、基质栽培; 4、无土盆栽月季 教学重难点:无土盆栽月季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区别,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气含量,大多数采用砾、沙、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锯木屑等作为固定基质。其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光照、养分和空气的最佳要求。由于无土栽培花卉不用土壤,可扩大种植范围,加速花卉生长,提高花卉质量,节省肥水,节省人工操作,节省劳力和费用。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需要增添设备,如果营养源受到污染,容易蔓延,营养液配制需要技术知识。 二、无基质栽培 无基质栽培是指作物根系不用基质固定,根系直接和营养液接触。按照根系与营养液接触的状态不同,无基质栽培又可分为水培和喷雾栽培两种类型。 1、水培 水培是将营养液以液体状态接触根系。水培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营养膜法(简称NFT)。 2、喷雾栽培 喷雾栽培简称雾培或气培。它是将营养液用喷雾状态接触根系。 三、基质栽培 固体基质栽培植物的简称。用固体基质(介质)固定植物根系,基质栽培并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基质种类很多,常用的无机基质有蛭石、珍珠岩、岩棉、沙、聚氨酯等;有机基质有泥炭、稻壳炭、树皮等。因此基质栽培又分为岩棉栽培、沙培等。采用滴灌法供给营养液。其优点是设备较简单、生产成本较低等。但需基质多,连作的陈基质易带病菌,传病。 四、无土盆栽月季 月季的养殖方法有无性养殖和有性养殖两种。有性养殖多用于培育新品种,无性养殖有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组织培养等方法,其中以扦插、嫁接简便易行,生产上广泛采用。 作为无土栽培的切花月季,具有其特殊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植株生长强健,株型直立,茎少刺或无刺,直立粗壮,耐修剪。②花枝和花梗粗长、直立、坚硬;叶片大小适中,有光泽。③花色艳丽、纯正,最好具丝绒光泽。④花形优美,多为高心卷边或高心翘角;花瓣多,花瓣瓣质厚实坚挺。⑤水养寿命长,花朵开放缓慢,花颈不易弯曲。⑥抗逆性强,应根据不同的栽培类型的需要而具有较好的抗性,如抗低温能力、抗高温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尤其是抗白粉病和黑斑病能力。⑦耐修剪,萌枝力强,产量高。 作业布置: 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在家中尝试无土盆栽月季,注意观察月季的生长情况。 教后反思: 第二课玻璃花房 教学目标: 1、认识玻璃花房; 2、玻璃花房的制作; 3、玻璃花房的日常养护

农作物种植技术(北方版)专业

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①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早熟、矮杆的品种密度大,晚熟、高杆的品种密度小 ②根据地力、水肥条件确定密度:肥地密,薄地稀。水地密,旱地稀。 ③根据播期确定密度:夏播玉米密,春播玉米稀。 ④根据气候条件确定密度:地势高,气候低应密。地势低,气候高应稀。 玉米穗期、花粒期的生育特点. 玉米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此期不仅茎叶生长旺盛,而且雌、雄穗先后开始分化 玉米花粒期营养器官基本形成,植株进入以开花、散粉、受精结实为主的生殖生长时期。包括开花受精和子粒发育,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中耕培土的概念及作用 培土就是把行间的土壤培在玉米根部形成土垄。作用:能增加表土受光面积及防止倒伏 玉米去雄的好处与方法是什么? 去雄就是拔除玉米的雄穗。去雄可以节省养分,使雌穗早吐丝,受精结实好;降低株高,改善中上部叶片光照条件;将部分玉米螟带出田外,减少螟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 去雄应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时进行。最好选在晴天10:00至15:00时去雄,以利伤口愈合,避免病菌感染。阴雨连绵或高温干旱时,不宜去雄,以免花粉减少,影响授粉。一般采用隔行或隔株进行,地头地边的雄穗应保留,全天去雄不应超过1/2。 小麦前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技术 小麦青干逼熟的原因 小麦在灌浆期间,遇到高温、赶海、伴随的强风,出现“干热风”现象。使小麦植株体内水分供应失调,影响子粒中养分积累的一种异常现象 防止小麦倒伏的方法 ①选用抗到品种②打好播种基础③控制合理群体④科学用肥⑤控旺转壮 什么是少耕和免耕?具体做法是什么? 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免耕是指农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及农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做法:①用生物措施代替土壤耕作②用化学措施及其他新技术代替土壤耕作③采用先进的机具代替土壤耕作 什么是轮作?什么是连作?轮作的作用是什么?连作的危害是什么? 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种类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的作用:①减轻农作物病虫害②充分利用土壤养分③减轻田间杂草危害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连作的危害:①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②土壤物理结构破坏③生物结构破坏 单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是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作用:①增产②增效③稳产保收④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

目录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一、种子和种子处理 (4) 二、选茬、耕整地 (4) 三、施肥 (5) 四、播种 (5) 五、田间管理 (5) 六、收获 (5) 玉米机械化行间覆膜生产技术技术规程 一、选地整地........................................... ........................................... (6) 二、品种选择........................................... . (6) 三、地膜选用........................................... (6) 四、播期:........................................... ............................................. . (6) 五、施肥........................................... ............................................ ..... (6) 六、化学除草........................................... (6) 七、田间管理.......................................................................... .. (6)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一、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7) 二、寒地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8) 三、寒地水稻旱育壮苗标准 (8)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 (8)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 (8) 四、寒地水稻培育旱育种壮苗技术标准 (9) (一)寒地旱育水稻育秧田标准 (9) (二)寒地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9) (三)寒地水稻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1) (四)寒地水稻播种技术标准 (12) (五)寒地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2)

蔬菜技术指导及培训

日照怡和食品有限公司 蔬菜技术指导及培训 技术指导案: 一、目标 通过技术指导,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及学习培训,找到适合的品种和种植技术,确保蔬菜持续增收、稳定发展。 二、实施办法: 技术指导员对种植户的指导不少于8次,在蔬菜生产关键环节,必须驻地指导,帮助示户建立种植日志,落实生产任务,及时总结经验,随时解决技术难题,确保种植效益有显著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1、主导品种:大白菜、大葱、芋头等。主推蔬菜栽培技术。 2、积极开展技术指导,通过发放资料、召开现场培训会、现场咨询到田间亲自技术指导种植等式,帮助种植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3、深入开展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积极到田间,帮助种植户进行病虫害的疹断与预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有关技术人员咨询。 4、认真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加强与电信部门合作,开通技术指导热线,及时、有效的把气象信息、病虫害信息、种植管理信息和产品市场信息等发送给种植户。

夏季大白菜栽培技术指导 一、病毒病。 发病症状:该病是越夏大白菜幼苗期、包心期的易发病害,在白菜幼苗6~7片叶以前最易感病。叶片浸染初期表现为黄绿相间的病斑,叶片卷曲、皱缩,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斑点或条斑。发病早的包心不实;发病晚的生长缓慢,球叶皱缩不平,多布满灰褐色坏死的小斑点,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日本夏阳50、抗热46、优夏、豫园50、夏优1号等。 (2)适期播种。越夏白菜以夏至前后3~5天播种为宜。 (3)及时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选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防虫。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结合防治蚜虫、飞虱及时喷洒20%病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防治,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

园林地被植物栽植技术

园林地被植物栽植技术 一、地被植物种植(改造)前的准备 (一)场地清理与平整 1、深度在20公分以内的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有害物质、杂物、砖块必须清除。 2、种植床内杂草(原有地被植物)必须清除。 3、场地初步平整,挖除突起部分,填平低洼地方,确保种植床密实度均匀。 (二)地形处理 地被种植床应排水良好,一般做成3%。的排水坡度。如果临近建筑,应从地基向外倾斜,直到边缘。 (三)施基肥 种植地被前,要求在地表均匀撒施复合肥,每平方撒 15克,撒施后与10-15公分土层均匀混合。 (四)深翻土壤、种植床细平整 消毒、施肥后进行种植床细整。土粒不超过2公分,边整边衬,不留坑洼,整理成符合排水要求的种植床。 二、地被植物种植 1 、种植株行距为10 x 10公分行列种植,种植深度略深于根系,分株后的小株放于种植坑,用土回填踩实。 2、种植完逐一踩实,让根系与土壤结合密实,扶正苗

木 。 三、清理施工现场 种植完毕,清理现场,杂物分类堆放整齐

园林绿化技能大赛评分办法 为进一步调动我市园林绿化技术工人学技术和提高技 能的积极性,根据园林绿化技能大赛要求,特制定园林绿化技术大赛评分办法。 一、理论部分 1、满分100分。 2、内容为《园林绿化》中的“序言”和“绿化工”部分。 3、题型:填空题(20分)、选择题(20)、判断题(20 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二、实际操作部分 (一)园林植物品种及植物病虫害识别(满分100分) 1、植物识别(满分50分): (1)对常见的25种植物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识别,限时10分钟完成。 (2)每答对一种得2分。 (3)分组进行。 2、植物病虫害辨认(满分50分): (1)对常见的25种植物病虫害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识别, 限时10分钟完成。 (2)每答对一种得2分 (3)分组进行。

(完整版)《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1.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12.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13.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14.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5.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16.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17.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18.RGR: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量。 19.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https://www.sodocs.net/doc/4a11923214.html,I: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21.玉米棒三叶: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其各一叶。 22.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长期的特性。 23.水稻的有效分蘖:指水稻的分蘖中能够最终结实的分蘖叫有效分蘖。 24.小麦子粒品质: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 25.棉花的果枝:果枝是合轴枝,由第5-6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生长而成。 26.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可以评价生物产量中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比例。 27.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28.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29.作物的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30.作物种子的休眠: 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31.收获指数: 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32.玉米的攻苞肥:又叫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施用量占总用肥量的50%左右。 33.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34.复种指数:作物播种面积/土地面积×100%。 35.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时间。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规范(试行)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规范(试行) 1 总则 为了提高绿化种植质量,充分分挥绿化功能,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本规定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57-9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等有关规定制定。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的绿化种植,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生产绿地可能参照执行。 为绿化工程配套的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城市绿化工程中园林植物的种植及验收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一般规定 凡列为建设工程的种植工作应具备与工程有关的各项批准文件,按规定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和实行绿化工程监理。 绿化工程中的园林植物种植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及道路、水体等工程完成后进行。 绿化种植应在种植季节进行。非种植季节的特殊种植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方可进行。 成活率和保存率 一、在种植季节内种植树木,带土球的树苗成活率应大于95%,裸根树苗应大于85%, 名贵品种树木成活率绪应大于90%。在非种植季节因特殊需要种植树木,成活率 可另行商议。满铺草坪一个月,籽播、块植、植生带草坪三个月应达到覆盖度95%, 无0.1m2以上块状空缺。 二、种植一年以上的树木保存率应大于98%。 三、计算成活率和保存率时,不包括因人为、机械损伤,各种污染和自然灾害等客观原 因所造成死亡的树木。 四、业主另有规定成活率、保存率要求的按合同条款办理。 树林与架空线、地下管线以及建筑物等应保持下列距离。 一、树木与架空线的距离 1、电线电压在380伏以下,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均不小于1.0m。 2、电线电压3300伏至10000伏,树枝至电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不小于3m。 二、树木与地下管线的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三、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距离

蔬菜种植培训方案

蔬菜种植培训方案 蔬菜种植培训方案 篇一: 大棚蔬菜种植培训方案大棚蔬菜种植培训方案教授主要内容: 棚膜的选购与铺盖、大棚蔬菜的栽培原理,常见棚菜营养缺乏症的补救措施、茄类、瓜类、绿叶类等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蔬菜大棚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等。相关教材: 《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科学配搭方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材料等。 群众需求:极大部分村民都是根据经验摸索的方式种植大棚蔬菜,对其大棚膜的选用与铺设、温度、二氧化碳含量、湿度、营养缺乏症的防治和病虫害防治等等关键管理技术缺乏科学系统了解和掌握,缺乏统一的种植技术和规范指导,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蔬菜大棚的产业化发展。 目标: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科学配搭方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材料等。 群众需求:极大部分村民都是根据经验摸索的方式种植大棚蔬菜,对其大棚膜的选用与铺设、温度、二氧化碳含量、湿度、营养缺乏症的防治和病虫害防治等等关键管理技术缺乏科学系统了解和掌握,缺乏统一的种植技术和规范指导,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蔬菜大棚的产业化发展。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案例解读本》、《现代农业科学新技术200问》、《果蔬种植技术》 六、培训教学大纲 一、公共知识

1、现代农业 2、新型农业体系 3、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 4、美丽乡村建设与园区设计 5、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 6、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二、市场准入与农产品安全 1、了解政策、法规和制度 2、掌握安全生产技术 3、了解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三、果蔬栽培技术 1、了解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丰产、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和主推品种 2、掌握果蔬园规划技术; 3、了解什么是果蔬集约化育苗及其重要性和基本要求,能正确掌握果蔬的育苗技术要点; 4、了解各品种的肥水需求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会进行合理的土肥水管理和关键技术措施的操作;了解果蔬生产目前的主推技术 5、了解当地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 6、了解各品种主要病虫害的种类、特点、发病、发虫规律,杂草的种类,能识别常见害虫、病害、杂草,会进行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能识别果蔬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并采取综合防治; 7、了解“三性”防治措施。 四、贮藏与保鲜技术

(整理)作物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 绪论 一.作物的概念与分类 作物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一般指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所栽培利用的一切植物,均为作物。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类。 狭义则指粮、棉、油、麻、茶、糖、烟和饲料,又称大田作物。 (一)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绿肥与饲料作物 (二)按照作物生理及形态特性可分为: 1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2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性作物 3C3作物和C4作物 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与研究内容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体系理论及其措施的一门科学。 三、作物的起源与进化 1、作物起源(八大中心) a中国中心(中部和西部山区以及附近低地)b印度中心c 中亚细亚中心d 近东中心e 地中海中心f埃塞俄比亚中心g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中心h南美中心 2作物的演变与进化 a 生态条件的变化(地理气候) b 自然突变 c 杂交(自然人为) 第一章作物器官建成 作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第一节禾本科作物器官建成 一、禾本科作物种子形态与结构 农作物的种子是由受精胚珠发育而成。农作物的器官都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种子的正常出苗是农作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一)禾本科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禾本科的种子是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1、水稻种子的构造 水稻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谷壳包括外稃和内稃 糙米包括果皮、种皮、胚乳和胚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 盾片) 2、小麦种子构造 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胚根、胚轴和胚芽、外胚叶和盾片)(二)禾本科种子萌发与出苗的条件 1、水分2温度3氧气4、土壤 二、禾本科作物根系建成 1、根是作物是地下器官(吸收、分泌、固定、支持、合成等功能)。

作物栽培技术习题 --耕作制度 ---用

作物栽培技术练习题 耕作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A小麦棉花B玉米花生 C 绿豆甘薯 D 大豆油菜 2.下列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 芦苇B天麻C三叶草 D 豌豆 3.下列不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 薯类作物B纤维作物 C 糖料作物 D 嗜好性作物 4. 下列作物中全是喜凉作物的是() A小麦棉花 B 小麦油菜 C 玉米马铃薯 D 高粱豌豆5.荞麦是() A长日照作物 B 短日照作物 C 中日照作物 D 中性作物 6.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的是() A 需求原则 B 生态适应性原则 C 经济效应与可行性原则 D 充分利用土地原则 7.作物布局不包括一个地区对() A 欲种作物的种类 B 品种C种植面积 D 种植方式 8.小麦收获后种植夏大豆的复种方式是() A接茬复种 B 移栽复种 C 套作复种 D 再生复种 9.下列耕作措施中属于表土耕作的是() A 中耕 B 控地 C 耕地 D 平地 10.恢复地力的技术措施是() A 休闲 B 复种 C 免耕 D 轮作 11. 下列作物中既是四碳作物,又是短日照作物的是() A 水稻 B 小麦C玉米 D 油菜 12. 将玉米与大豆分行分带种在同一块地里,属于() A 混作 B 套作 C 间作 D 轮作 13.土壤耕作不能() A 增加土壤肥力B调节土壤水分 C 消灭作物残茬 D 消灭病虫害 14.耕作效果最好的是() A 秋耕 B 伏耕C冬耕 D 春耕 15.一般旱地的耕翻深度是() A 10--15CM B 10--20CM C 20--25CM D 25--30CM 二、多项选择题(只有全选对,才能得分) 1.间套作时,带宽的调整取决于() A 农作物品种特性 B 土壤肥力 C 农机具 D 种植密度 2.作物布局的前提是() A生态适应性 B 自然条件 C 社会需求D土地利用充分3.翻耕的作用是() A 松土B翻土 C 碎土 D 平整土地 4.基本耕作包括() A旋耕B中耕 C 深松耕 D 作畦 5. 起垄的作用是() A提高地温B防止表土板结C压埋杂草D保墒 6. 少耕免耕的做法有() A 用生物措施代替土壤耕作 B 用化学措施代替土壤耕作 C 用先进的器具代替土壤耕作 D 用休闲代替土壤耕作 7. 复种争取农时的技术有() A 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和品种 B 套作 C 抢时播种早发早熟 D 育苗移栽 8.复种的形式有() A 再生复种 B 接茬复种 C 移栽复种D套作复种 9.两熟复种的主要形式有() A 小麦玉米两熟 B 小麦花生两熟 C 小麦棉花两熟 D 小麦大豆两熟 10.间套作的作用有() A 增产增效 B 稳产保收 C 协调农作物争地矛盾 D 减轻杂草危害 三、判断题 1. 耕作制度是种植制度的中心环节( ) 2.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耕作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 ) 3.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标志( ) 4. 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动力是土地有限性与日俱增的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 5. 农作物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第一性生产( ) 6. 化学调控、叶面施肥不属于作物轻型化生产技术( ) 7. 栽培作物就是人们从野生植物中挑选出来种植的植物( ) 8. 耕作制度包括农作物种植制度和农田土壤管理制度( ) 9. 油菜--早稻--晚稻,一年三熟的种植方式即为复种( ) 10. 复种技术的要点之一是采用套作生产( ) 四、简答题 1.农作物布局的条件有哪些? 2.实现复种的条件是什么? 3.说明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 4.轮作的作用有哪些? 5.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哪些? 208班使用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

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总结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总结 通过培训,蔬菜种植技术在不断提高,我校以无公害蔬菜龙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引导大家科学种植、规范管理、提高蔬菜品质,增加经济收入积极开展工作,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种植情况 目前主要种植着黄瓜、苦瓜、包白菜、调羹白、青菜、青花、白菜花、洋白菜、西红柿、辣椒、紫茄、葱、西芹、元荽、矮脚豆等。 二、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具体做了一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今年以来,蔬菜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和无公害蔬菜发展,为此,充分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依托,发挥本社技术人员的优势和特点,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加强对信息的研究和对市场分析预测,提高信息的准确度,为准确定位、定向、定量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等,形成了一个技术培训服务网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播放蔬菜信息、部分社员种植大户座谈。 2、依靠科技,强化学习 1、室内加温

(1)当外界大幅度降温时,可以临时利用柴草或煤燃烧,通过炉灶、烟道及直接散热提高室 (2)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酒厂、造纸厂、冶炼厂等排出的热水、热风、蒸气作为温室的热源。 (3)增施热性有机肥料,即在种植蔬菜前,在地下10-15cm深处,埋入5-10cm厚的半腐熟的热性有机肥料(如马、驴、羊粪等)。 2、室外保温 (1)在温室周围架设防风障,以减风速。 (2)在温室周围培土,增加温室墙壁厚度。 (3)在温室周围挖寒沟,沟内填炉渣、稻壳等,盖严沟顶,保持沟内干燥。 (4)增加大棚的覆盖物,如加厚草苫(帘)等。 (5)做好大棚各部位的衔接和堵缝工作,以防寒风侵入。 (6)尽量争取较长的光照时间,如只要能照到阳光,就应立即揭去草苫(帘)等覆盖物。 3、室内保温 (1)可采取地膜覆盖,扣小拱棚、活动幕面等多层覆盖方法保温。 (2)在大周围内侧加多层草苫(帘),既防风又保温。 (3)可在温室内装上荧光灯(灯与植物叶片保持50cm的距离),

蔬菜种植工作总结

蔬菜种植工作总结 篇一:XX年蔬菜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年蔬菜上半年工作总结 朝天区蔬菜发展中心 上半年,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强化各项服务措施,高起点定位,快节奏推进,全方位落实,全区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日常工作顺利完成 1.基地建设上半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占全年规划面积50%。其中,种植商品蔬菜10万亩、越冬蔬菜9万亩,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万亩,其中核心示范片2万亩。 2.技术培训完成技术培训XX0人次,发放技术手册5000本,推广蔬菜新品种15个,新技术5个。 3.病虫防治上半年由于风调雨顺,总体病虫害源基

数低,未形成大面积危害,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100%。 4.蔬菜信息检测今年上半年蔬菜丰产又丰收,莴笋、白菜、萝卜、菠菜、马铃薯等产量、价格一路向好。前期莴笋出地价元每公斤,目前马铃薯均价在元每公斤, 甚至高达2元每公斤。 5.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从政策上加大了培育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力度,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培训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支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如为平溪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5种海椒品种进行试验。改善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如将永才专业合作社纳入农发项目进行申报。 6.项目推进目前XX年粮经复合项目正在努力推进,同时正在申报XX年粮经复合项目。 (二)重点工作推进迅速 1.平溪园区提升改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试验与推广两个方面,投资概算1080万元。目前两家施工方已开工建设,其中连栋温室大棚区已完成平整场地,停车场已进入施工中期,预计10月份全面完工。 2.院地合作年初,与省农科院园艺所签订了合作协议,落实了11个合作子项目,包括15个品种,5项新技术,

蔬菜种植培训方案

蔬菜种植培训方案 精品文档 蔬菜种植培训方案 篇一:大棚蔬菜种植培训方案 大棚蔬菜种植培训方案 教授主要内容:棚膜的选购与铺盖、大棚蔬菜的栽培原理,常见棚菜营养缺乏症的补救措施、茄类、瓜类、绿叶类等塑料大棚栽培技术、蔬菜大棚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等。 相关教材:《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科学配搭方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材料等。 群众需求:极大部分村民都是根据经验摸索的方式种植 大棚蔬菜,对其大棚膜的选用与铺设、温度、二氧化碳含量、湿度、营养缺乏症的防治和病虫害防治等等关键管理技术缺乏科学系统了解和掌握,缺乏统一的种植技术和规范指导,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蔬菜大棚的产业化发展。 目标:通过发挥服务“三农“的资源、网络、科技等优势,邀请高层专家、技术人员进村讲课,大力宣传推广科学技术,开拓大王镇蔬菜大棚产业管理发展思路,增强种植户蔬菜大棚种植意识,提高蔬菜大棚培管理技术水平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把农民群众引导到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上来。 篇二:果蔬种植培训实施方案 2015年南岸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 果蔬种植实施方案 1 / 7

精品文档 一、培训目标: 通过果蔬种植培训让学员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现代果蔬种植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经营技能,成为能够从事现代果蔬产品的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培训对象: 南岸区从事现代果蔬种植生产经营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骨干,以及拟扩大果蔬种植生产经营规模的承包农户,有志在现代果蔬种植产业务农创业的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农村新生劳动力等。 三、培训时间: 15天四、培训实施: 采取理论学习+实训实作+参观考察学习模式,把课堂培训与田间操作实习有机结合。 五、培训教材: 《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案例解读本》、《现代农业科学新技术200问》、《果蔬种植技术》 六、培训教学大纲 一、公共知识 1、现代农业 2、新型农业体系 3、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 4、美丽乡村建设与园区设计 5、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 6、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二、市场准入与农产品安全 1、 2 / 7 精品文档 了解政策、法规和制度 2、掌握安全生产技术 3、了解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三、果蔬栽培技术

蔬菜种植培训实施方案

蔬菜种植培训实施方案 2015年农牧民培训蔬菜 种植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蔬菜种植培训让农牧民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现代蔬菜种植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经营技能,成为能够从事现代蔬菜产品的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二、培训对象: 有从事现代蔬菜种植生产经营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牧民集体经济骨干,以及拟扩大蔬菜种植生产经营规模的承包农户,有志在现代蔬菜种植产业务农创业的农村新生劳动力等。 三、培训时间及方式: 15天;由农牧局农培办专业人员集训。四、培训实施: 采取理论学习+实训实作+参观考察学习模式,把课堂培训与田间操作实习有机结合。 五、培训教材: 《蔬菜种植技术》 六、培训教学大纲 一、公共知识 1、现代农业 2、新型农业体系 3、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 4、美丽乡村建设与园区设计 5、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市场营销二、市场准入与农产品安全 1、了解政策、法规和制度 2、掌握安全生产技术 3、了解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三、蔬菜栽培技术 1、了解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丰产、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和主推品种 2、掌握蔬菜园规划技术; 3、了解什么是蔬菜集约化育苗及其重要性和基本要求,能正确掌握蔬菜的育苗技术要点; 4、了解各品种的肥水需求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会进行合理的土肥水管理和关键技术措施的操作;了解蔬菜生产目前的主推技术 5、了解当地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 6、了解各品种主要病虫害的种类、特点、发病、发虫规律,杂草的种类,能识别常见害虫、病害、杂草,会进行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能识别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并采取综合防治; 四、贮藏与保鲜技术 1、了解各品种的采收期及采收方法; 2、了解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 3、掌握各种蔬菜正确的采收方法; 4、掌握采后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方法。

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4151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课程学时】16 【适用专业】园艺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蔬菜栽培学实验是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识别主要种类蔬菜及种子; 2、掌握蔬菜种子播种前的品质鉴定及种子处理措施; 3、了解葱蒜类鳞茎的结构及形成过程,熟悉葱蒜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4、掌握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技术和使用方法; 5、掌握果菜类蔬菜的开花结果习性及各种类、品种的合适植株调整技术; 6、掌握籽芽菜、苗菜的无土生产方法。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蔬菜栽培学实验课程以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又是对蔬菜栽培学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还应与蔬菜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蔬菜分类与种类识别 【目的】 认识主要蔬菜种类,掌握蔬菜三种分类法的特点。 【要求】 明确各种蔬菜在植物学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中的地位;熟悉它们的食用器官。 【内容及步骤】 1.蔬菜实物观察识别及观看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每种蔬菜的生长状况、形态特征,重点观察食用器官,明确各种蔬菜的分类依据。 2.根据各种蔬菜的特征,明确其“植物学分类”、“食用器官分类”的归属,并指出是否属于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变态花器等。 3.分析、讨论各种蔬菜,明确其“农业生物学分类”的归属。 【方法】 观察蔬菜实物(标本)、多媒体课件、彩色图片。实物识别可在田间进行,部分不常见的种类从市场购买,如:紫叶甘蓝、结球生菜、香椿芽、紫背天葵、苋菜、石刁柏、欧芹、心里美萝卜、樱桃萝卜、樱桃番茄、彩色辣椒、百合、茼蒿、牛蒡、菊芋、防风、草石蚕、佛手瓜等。 实验二、蔬菜种子识别及品质鉴定 【目的】 认识区别主要蔬菜作物的种子;掌握蔬菜种子品质鉴定的方法。 【要求】 掌握蔬菜播种材料的分类;了解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特点;认识主要蔬菜作物种子;掌握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等概念及各项目测定方法。 【内容及步骤】 1.蔬菜种子的形态特征观察及识别(种子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气味等)。 各种蔬菜干种子:萝卜、大白菜、结球甘蓝、花菜、芥菜、胡萝卜、芹菜、芫荽、茴香、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葫芦、冬瓜、丝瓜、苦瓜、西瓜、甜瓜、南瓜、菜豆、豇豆、豌豆、蚕豆、刀豆、扁豆、韭菜、大葱、洋葱、莴笋、茼蒿、菠菜、甜菜、苋菜、香椿、蕹菜、落葵、豆薯等。 2.区别蔬菜种子的新陈:主要从种子的色泽、气味方面区别新陈种子。 新种子:外表色泽鲜艳,有光泽,内部洁白,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香味; 陈种子:外表灰暗无光,内部颜色变深,无味或具有霉味。 比较菜豆、韭菜、辣椒、黄瓜等种子的新陈。 3.蔬菜种子质量鉴定 A、种子纯度 B、饱满度:任意选择十种蔬菜种子,用电子天平称取其1000粒种子重量,即为千粒重。 C、发芽率、发芽势:以黄瓜、萝卜种子在培养皿中作发芽实验,每份种子100粒,每种种子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室温和30℃的温箱中,7天统计其发芽种子

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

渠县水口乡 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粮食生产篇 第一节水稻 一、品种选择 建议选用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二、佳期播种 气温稳定通过12℃时下种,浅丘、平坝区3月上旬下种;山区、深丘区3月中旬下种。 三、旱育秧 (一)做床。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5公斤、过钙150克或磷铵50克,浇足人畜粪水,翻入土壤10—15厘米土层中进行苗床培肥,达到“肥、松、细、透”。 (二)调酸消毒。每平方米用硫磺粉或食用醋100克、敌克松3克施入土壤5厘米。再用清粪水满浇、满灌苗床土。 (三)播种。做厢收汗后,4.5叶移栽的每平方米播粉嘴谷80克,大苗移栽的每平方米播50克,再浇足水分,盖一层过筛的本土,架拱覆盖双层膜,出苗后揭去平铺底层膜。 (四)管理。床土保持湿润不发白,一叶一心床温控制在25℃,每平方米用敌克松3克兑水600倍普防一次立枯病;1.5-2叶控温降湿、通风炼苗,床温降至20℃;3叶期每平方米用尿素25克兑水3公斤施“断奶肥”,3-5叶用清粪水加少量尿素施促蘖肥,超过5叶秧龄尽早移栽或寄栽。

四、合理密植 (一)有水源的冬水田,推行强化栽培或半旱式栽培。 1、强化栽培。冬水田2—3叶龄移栽,两季田4—5叶龄移栽;移栽规格40cm×40cm,肥力好的田移栽规格50cm×50cm;实行以湿润灌溉为主,强调中期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2、中苗半旱式栽培。规格(10+5)寸×5寸或(10+6)寸×5寸,亩栽1.5万窝、4—6万苗,栽播时间4月15日—25日。 (二)无水源的冬水田和两季田,要及早抢蓄雨水,扎边固缺,规格(10+5)寸×5寸或(10+6)×5寸实行宽窄行条栽,亩栽1.5万窝、8—10万苗,力争5月底前栽秧结束。 五、科学施肥 有机肥和磷钾肥全部作底肥,氮肥分三次施用,70%作底肥,20%作分蘖肥,10%作拔节肥和穗肥。一般亩产500—700公斤稻谷需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纯氮9-14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6-8公斤,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亩施纯氮多1—2公斤。 第二节玉米 一、选择良种 建议选用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 二、佳期播种 海拔400米以下2月底播种,海拔400米以上3月上旬播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