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1.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

2.实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都可进入分裂时期,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②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③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主要用Giemsa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3.实验材料和用品

(1)材料:小白鼠

(2)试剂: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0.3%KCl低渗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Giemsa染液

(3)器材:解剖盘、解剖镊、解剖剪、小烧杯(×2)、吸管、玻璃刻度离心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铜网、预冷载玻片、记号笔、普通光学显微镜、玻璃等

4.实验步骤

(1)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制作

①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μg注射秋水仙素,经14~16小时后,断头法杀死小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的NaCl)洗去血污。

②放入装有1ml 0.3%KCl液的小烧杯中剪碎至呈乳白色。

③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0.3%KCl液至4ml。

④37℃静置30分钟,进行低渗处理。

⑤以800~1000转/分离心8分钟。

⑥弃上清液,加入2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3:1),并用吸管至管底吹气,轻轻打散细胞,固定8分钟。

⑦再以800~1000转/分离心8分钟。

⑧弃上清液,加1ml固定液,再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分钟。

⑨取洁净的低温预冷载片,距载片10~15cm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从载片一边向另一边轻轻吹气,并同时轻轻敲打载片,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⑩用滤纸擦去载片上多余液体,空气干燥或成文火干燥。

(2)小白鼠染色体标本染色与观察

①倒置染色法——在玻璃板上用废旧载玻片作支架,使标本载玻片的标本面向下放置到支架上,在玻璃板和标本载玻片之间滴加Giemsa染液。目的一可以节省染料,二可以避免染液快速挥发,三可以防止染色颗粒沉淀,影响观察。在操作时应注意,多个样品同时染色应摆放紧密,不要有间隙;滴染液时应尽量慢,不要有气泡,以免部分染色体不被着色。

②用 Giemsa染色20 ~ 30分钟,细水冲洗玻片背面,去多余染液,气干。

③镜检:低倍镜下寻找分散良好、染色适中的分裂相,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并计数。

5.实验结果

此图是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小鼠精细胞染色体标本照片,数数发现有36条染色体而非40条,可能是应为染色体重叠程度太高而造成计量误差。

视野中可见大量的精子,它们有一个比较圆的头部和鞭毛,还有一些细胞有一个尖,那是未变形的精子。部分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这样的细胞是二倍体,应有40条染色体;有些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这样的细胞是单倍体,应有20条染色体。还有一些细胞处于分裂期,但不是中期,这类细胞染色体的凝集程度不是很高,呈丝状。处于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质凝缩程度达到最大。小鼠的染色体多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呈“V”字形或“U”字形,染色体呈短棒状。

6.讨论与结论

(1)向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时,用左手抓住小鼠背部的皮,右手持注射器,进针时倾斜45°,在开始注射前,将针头略向上挑,以免将秋水仙素注入小鼠的肠道内。注射过程中注意观察小鼠的反应。如果秋水仙素被正确注入腹腔内,小鼠应该是很安静的。

(2)断头法处死小鼠后,血液要冲洗干净,以免影响实验观察。

(3)从开始加入0.3%KCl低渗溶液第一次离心前,时间最好控制在50-60min。过滤出来的如果不是乳白色悬浊液就再过滤一次。

(4)两次离心的转速控制在800~1000转/分,不要太高,以免破碎细胞。第一次离心去上清液加固定液时时不要过分吹打,第二次离心后要充分将细胞吹开。

(5)滴片时,使滴管与载玻片间的距离尽量远,这样细胞才能被“摔碎”,这一点十分重要,从实验结果看来,低渗使细胞破碎效果并不佳,通过摔碎细胞,让染色体更容易辨认,否则,细胞整个将成蓝色圆状,而膜内物质看不清。

(6)滴完片之后,将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在试验台边缘敲打,使未破碎的细胞破碎。

(7)边敲打载玻片边从载玻片一边向另一边轻轻吹气,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8)多个样品同时进行染色时,载玻片应摆放紧密,不要有间隙;滴染液时应尽量慢,不要有气泡,以免部分染色体不被着色。染色时间30分钟左右。

(9)冲洗载玻片时从背面冲洗。

(10)已知小鼠染色体的数目为40条,如果实验所得结果远小于这个数值,分析原因可能有二:①在滴片、染色、冲洗等步骤中操作不当,造成染色体丢失;②该细胞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总数为20。③染色体重叠程度太高而造成计量误差。

(11)不同动物的染色体条数:猫38,小鼠40,大鼠42,兔44,人46,马64,鸡78,狗78。(12)染色体有三个重要特征:①数目;②形态(主要是着丝点位置,有中部、亚中部、端部、亚端部);③大小(相对长度)。生物分类时,先观察染色体条数,再观察染色体形状,从而判断生物种类。

(13)凝集素(PHA)有促凝集和促分裂两个作用。

(14)在20对小鼠染色体中,有18对染色体的着丝点是端着丝点,染色体呈“U”或“V”型,第17、18对染色体有一点小短臂。

(15)冷的载玻片可以起到减小表面张力的作用,铺散细胞。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十人类染色体G显带技术及G带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染色体G带标本的制备技术。 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G显带的带型特征。 实验用品 1、材料:常规方法制备的中期人类染色体标本(标本片龄不超过30天为宜)。 2、器材: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烤箱、恒温水浴箱、冰箱、染色缸、小镊子、玻片架、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试剂:%胰蛋白酶溶液、%EDTA溶液、胰蛋白酶一EDTA混合液、%生理盐水、蒸馏水、Giemsa原液、Giemsa稀释液、1/15mol /L磷酸缓冲液。 实验原理 人们将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染料处理染色体标本后,使每条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带纹的技术称为显带技术(banding technique)。本世纪70年代以来,显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在众多的显带技术中(Q带、G带、C带、R带、T带),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人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Na0H、柠檬酸盐或尿素等试剂处理后,再用Giemsa 染色,可使每条染色体上显示出深浅交替的横纹,这就是染色体的G带。每条染色体都有其较为恒定的带纹特征,所以G显带后,可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每条染色体,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畸变。关于G显带的机理目前有多种说法,例如,Lee等(1973)认为染色体上与DNA结合疏松的组蛋白易被胰蛋白酶分解掉,染色后这些区段成为浅带,而那些组蛋白和DNA结合牢固的区段可被染成深带。有人认为,染色体显带现象是染色体本身存在着带的结构。比如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未染色的染色体时,就能直接观察到带的存在。用特殊方法处理后,再用染料染色,则带更加清楚,随显带方法不同,显出来的带特点也不一样,说明带的出现又与染料特异结合有关。一般认为,易着色的阳性带为含有AT多的染色体节段,相反,含GC多的染色体段则不易着色。总的来说,G显带的机理还未搞清。 内容与方法 一、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 1、胰蛋白酶法 ①将常规制备的人染色体玻片标本(未染色的白片)置70℃烤箱中处理2小时,然后转入37℃培养箱中备用,一般在第3~7天进行显带。 ②取%的胰蛋白酶原液加生理盐水至50ml,配成%的工作液并用NaHCO3调pH值至7左右。 ③将配好的胰蛋白酶工作液放入37℃水浴箱中预热。 ④将玻片标本浸入胰蛋白酶中,不断摆动使胰蛋白酶的作用均匀,处理1~2分钟(精确的时间自行摸索)。 ⑤立即取出玻片,放入生理盐水中漂洗两次。 ⑥染色。将标本浸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1:10的Giemsa原液和的磷酸缓冲液)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在光镜下呈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比较集中于核膜的内表面。由于染色较深,在光镜下常被误认为是核的界膜。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因生物的种属不同而异)。例如人体细胞有染色体23对,共计46条。染色体是由染色质浓集而成的,内部为紧密状态,呈高度螺旋卷曲的结构。 ? ? 知识点拨: 1、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储存的信息的表达,而高度螺旋化了的棒状 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2、根据染色体组成成分的分析,可知它在细胞分裂间期仍然存在而不是消失,只不过这时 它的结构呈稀疏和分散状态。有的部分非常稀疏,因而在光镜下看不到有的部分螺旋盘绕得比较紧密,因而在适当染色后呈颗粒状,这就是染色质。 3、现在已知染色体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其中所含的DNA是遗传物质。 ?

题文 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真核生物的所有活细胞均有染色体 C.染色体、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其中 [ C ] A.间期为染色体,分裂中期为染色质 B.间期为染色体,分裂后期为染色质 C.间期为染色质,分裂中期为染色体 D.分裂中期为染色体,后期为染色质

1.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重点

1.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A.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B.不同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C.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D.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2.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并将此卵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C.白色母绵羊 D.白色公绵羊 3.下列各项中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的是A.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C.细胞核膜的结构 D.细胞中的遗传信息 4.蝌蚪进行变态发育时,尾部逐渐消失,与此变化有直接关系的主要细胞器是

A.内质网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5.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使细胞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细胞内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 C.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D.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是指具有膜结构的细

胞器 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B.根据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用台盼蓝会使活细胞染成蓝色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D.癌细胞的细胞膜发变化,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蛋白减少等 8、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A、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有更多的线粒体 B、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C、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D、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观察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 【实验目的】 1. 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 2. 认识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状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一一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①生物学方面:根据染色体特征鉴别生物及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鼠42条; 鸡78条;猫38条;狗78条;人46条;马64条 ②临床医学方面: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十21三体综合症:是21对常染色体多一条,此种人“先天愚型”,或称“伸舌样白痴” J卵巢退化症:45 XO,外貌表现为女性,卵巢发育不全或无, 1.5米以下,不能生育。 .睾丸退化症:47 XXY,外貌为男性,比一般男性高,睾丸发育不全,有女性样乳房, 智力低下或超常,不能生育,发声尖高。 因此,染色组型实验广泛应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抽羊水做组型)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原理】 ------------------ 选择活跃的组织:胸腺,骨髓,睾丸,小肠“ 细胞具有旺盛尸 _________________ 的分裂能力卞 制作染色体标彳J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 本的先决条件 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秋水仙素 1. PHA促进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成淋巴母细胞。 2. 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在分裂中期。 3. 空气干燥:使细胞与染色体展开。 4. 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变大,易于染色体分散开。 5. 固定:用Camoy s solution,作用使蛋白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讲,变形后硬度增力口,保持了染 色体的“即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 和丢失。 【实验用品】

染色质与染色体

18章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有共同的组成成分,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功能阶段中所呈现的 不同构象。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其中组 蛋白和DNA含量高且较为稳定,两者约占染色质化学组成的98%以上,非组 蛋白和RNA的含量可随细胞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基因组:真核细胞单倍染色体组中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1个基因组。所 含有的DNA量称为有机体的C值。C值反应基因组的大小。 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分为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两类:1结构基因:负责编码蛋 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大约占基因组的10%-15%;2调控基因:可以调控结构 基因在不同细胞周期、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序列。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DNA序列可分为三种———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 度重复序列。 组蛋白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染色体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属于 碱性蛋白质。与DNA结合不要求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功能:1. 组蛋白在S期 与DNA同时合成后,立即转移到细胞核内,与DNA装配成染色质。2.参与染 色体的构建,维持染色体结构;通过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调节DNA的复制 和转录。 非组蛋白是染色体中除组蛋白以外的所有蛋白质的统称,富含酸性氨基酸带负 电荷,可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功能:①帮助DNA分子折叠,以形成不 同的结构域,从而有利于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②协助启动DNA复制; ③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 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比较:

第二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亚微结构 一级结构后: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一个组蛋 白核心和200bp左右的DNA。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将DNA分子长度 压缩1/7。 二级结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6个核小体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性管. Φ外30nm; Φ内10nm,组蛋白H1位于螺旋管内侧。将串珠状小体长度压缩 5/6;DNA分子长度压缩1/42,螺旋管即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 三级结构:尚有不同的看法,1超螺旋管为染色质的三级结构,它是由螺旋管 进一步盘曲而形成。将螺旋管长度压缩39/40。2襻环结构,具有非组蛋白支架,每18个襻环以染色体支架为轴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微带。襻环结构与多级螺旋结构虽然都有一定的实验与观察依据,但都不完善, 四级结构:超螺旋管进一步折叠又被压缩4/5~5/6成为四级结构—染色单体。(DNA分子长度压缩至1/800~1/10 000)。 第三节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根据染色质螺旋化程度的不同,染色性能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常染色质与异 染色质。 异染色质又分为结构异染色质与兼性异染色质; 结构异染色质特点: ①在中期染色体上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 ②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 如卫星DNA;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观察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 观察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 2.认识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状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①生物学方面:根据染色体特征鉴别生物及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 鼠42条;鸡78条;猫38条;狗78条;人46条;马64条 ②临床医学方面: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21三体综合症:是21对常染色体多一条,此种人“先天愚型”,或称“伸舌样白痴” 卵巢退化症:45 XO,外貌表现为女性,卵巢发育不全或无,米以下,不能生育。 睾丸退化症:47 XXY ,外貌为男性,比一般男性高,睾丸发育不全,有女性样乳房,智力低下或超常,不能生育,发声尖高。 因此,染色组型实验广泛应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抽羊水做组型)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原理】 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

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秋水仙素 1.PHA:促进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成淋巴母细胞。 2.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在分裂中期。 3.空气干燥:使细胞与染色体展开。 4.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变大,易于染色体分散开。 5.固定:用Camoy’s solution,作用使蛋白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讲,变形后硬度增加,保 持了染色体的“即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实验用品】 1.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 离心管、离心机、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 2.实验药品:蒸馏水、% NaCl溶液、% 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3:1)、秋水仙素 3.实验材料:小鼠 【实验步骤】 1.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微克注射秋水仙素(约1mL),14-16h后,用断头法处死小鼠,取 出睾丸用生理盐水(% NaCl溶液)洗去血污,置于解剖盘中。 2.将睾丸放入装有1mL % KCl溶液的小烧杯中剪碎(液体呈乳白色)。 3.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 KCl溶液至4mL。 4.37℃静置30mins,进行低渗处理。 5.以800-1000r/min离心8分钟。 6.弃上清液,加入2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用吸管至管底吹气,轻轻打散细胞,固定8mins。 7.再以800-1000r/min离心8分钟。 8.弃上清液,加入1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再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mins。 9.取去洁净的低温预冷载片,距载片10-15cm的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从载片一边向另一边轻 轻吹气,并同时轻轻敲打载片,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10.用滤纸擦去载片上的多余液体,空气干燥或文火干燥。 11.用染液染色20——30分钟,细水冲洗玻片背面,去除多余染液,气干。 12.镜检:低倍镜下寻找分散良好,染色适中的分裂相,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并计数。【实验结果】 精子头部 精子鞭毛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未破碎的细胞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区别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2)每个染色体一般具有两个臂或一个臂,两臂之间有着丝点(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细胞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复制形成由一个共同着丝点连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这时的染色体仍为一条染色体。当细胞进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各有了自己的着丝点,这时就不再是染色单体而叫染色体了,随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①染色体的组成:一个染色体一般呈棍棒状(如图),包含一个着丝点(c)和两个臂(a、b)。着丝点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少数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一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因此,对染色体计数时就是看着丝点的数目。 ②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形态有两种,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转化。下图中,A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B是经过复制的

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完全相同。B的着丝点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称之为姐妹染色体。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点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③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B的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随着着丝点分裂,B形成了C中的2个染色体,因而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④要计算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有染色单体时,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实验五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五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 【目的要求】 1.熟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原理。 2 3 【实验原理】 人类间期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经逐级螺旋形成染色体。 在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集,表现为短而粗的典型结构。人外周血的有形 成分中,只有白细胞有核,而白细胞中只有淋巴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具有潜在的细胞分 裂能力。 培养液中加入有丝分裂刺激剂植物血凝素(PHA)可使处于G0期、具有潜在分裂能力的淋 巴细胞转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淋巴母细胞,并进入旺盛的有丝分裂周期;加入纺锤体抑制剂 秋水仙素可使处于分裂过程的淋巴细胞停滞在分裂中期,在收获细胞时,用低渗剂0.075 mol/L KCl对细胞进行低渗处理,可使胞膜胀破,染色体均匀分散;经离心、固定、制片等 过程,最终可获得便于观察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片,不经特殊处理,直接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并进行核型分 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 【实验用品】 (一) 材料:人外周静脉血。 (二) 器材:吸管、刻度离心管、量筒、5ml注射器、6号针头、台式离心机、试管架、 冷藏载玻片(一端磨砂)、铅笔、酒精灯、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箱、载玻片、止血带、酒 精棉球、显微镜、废液缸。 (三)试剂 1. RPMI1640培养液 (1) RPMI1640:RPMI1640固体培养基10.4 g,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抽滤除菌。 (2) RPMI1640培养液:每100 ml RPMI1640培养液中含RPMI 1640 80 ml、灭活的小牛血 清20 ml、PHA 50 mg、青霉素(终浓度100 U/ml)、链霉素10000 μg (终浓度100 μg /ml), 15磅、20min高压灭菌的NaHCO3调pH至7.2~7.4,分装20小瓶,每瓶5 ml。 (3) 配制方法 配制过程所需的玻璃器具先用浅水洗刷干净,烘干,放入清洁液中浸泡2 d,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15次,蒸馏水冲洗3次,双蒸水冲洗1次,烤干后包装,15磅20 min高压灭菌。 新瓶塞等橡胶类制品用水洗刷后,用0.5mol/L NaOH煮沸20min,自来水冲洗;用0.5mol/L HCl煮沸20 min,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在双蒸水中浸泡24h;浸泡后取出晾干,包装后高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1.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 2.实验原理 凡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任何动物组织的细胞都可进入分裂时期,均可用于染色体分析。在正常动物体内,精巢和骨髓均为是活跃分裂的组织。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但在取材方面,精巢又比骨髓要简易一些,故本实验选用小鼠的精巢为实验材料。 对于小鼠精巢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滞在中期, 使中期染色体停留在赤道面处;②用低渗法使细胞膨胀, 以至于在滴片时细胞胀破, 使细胞的染色体铺展到载玻片上;③空气干燥法可使细胞的染色体在载片上展平,经Giemsa染色后便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显微图象。 Giemsa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主要用Giemsa染液可以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3.实验材料和用品 (1)材料:小白鼠 (2)试剂: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0.3%KCl低渗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Giemsa染液 (3)器材:解剖盘、解剖镊、解剖剪、小烧杯(×2)、吸管、玻璃刻度离心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铜网、预冷载玻片、记号笔、普通光学显微镜、玻璃等 4.实验步骤 (1)小白鼠染色体标本制作 ①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μg注射秋水仙素,经14~16小时后,断头法杀死小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的NaCl)洗去血污。 ②放入装有1ml 0.3%KCl液的小烧杯中剪碎至呈乳白色。 ③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0.3%KCl液至4ml。 ④37℃静置30分钟,进行低渗处理。 ⑤以800~1000转/分离心8分钟。 ⑥弃上清液,加入2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3:1),并用吸管至管底吹气,轻轻打散细胞,固定8分钟。 ⑦再以800~1000转/分离心8分钟。 ⑧弃上清液,加1ml固定液,再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分钟。 ⑨取洁净的低温预冷载片,距载片10~15cm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从载片一边向另一边轻轻吹气,并同时轻轻敲打载片,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 识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实验八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八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规压片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 2、了解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时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染色质紧密包装的结果,对染色体的观察在研究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异变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见的方法,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简单易操作,但是染色体易变形、难分散开。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刀片、培养皿、滤纸、吸水纸、青霉素瓶、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板、酒精灯。 (二)材料:蚕豆(Vicia faba , 2n=2x=12)、黑麦(Secale cereale , 2n=2x=14)、大麦(Hordeum sativum, 2n=2x=14)、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 2n=2x=42)、玉米(Zea mays , 2n=2x=20)、豌豆(Pisum sativum , 2n=2x=14)、洋葱(Aillum cepa ,2n =16)等根尖。 (三)试剂 1、 Carnoy 固定液、1%秋水仙素(或对二氯苯)。 2、苯酚品红染色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压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1) 取材:把蚕豆种子预先浸泡12h ,然后转入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上面蒙上湿纱布,置25℃温箱中暗培养发根,经过48h 后幼根长至1—2cm 左右,于上午9—11时剪下根尖。 (2) 预处理:将剪下的根尖置于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或0.1%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处理2-4 h 。 (3) 固定:用水洗净处理过的根尖,经Carnoy 固定液中固定2-4h ,转入70%乙醇中,4℃保存备用。 (4) 解离: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洗净,放入l M HCl 中60℃解离8-10min ,再用蒸馏水洗净。 (5) 染色: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5—10min 。 (6) 压片:把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切取分生区部分、加一滴45 %醋酸,盖上盖玻片,用力垂直猛压,盖玻片上放上一滤纸,用铅笔上的橡皮头轻轻敲打盖片,使细胞和染色体分散。 (7)镜检 五、实验结果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 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 2.材料:小鼠 3. 试剂:蒸馏水、0.9%NaCl溶液、0.3%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 秋水仙素 【实验原理】 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 ①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 细胞分裂(PHA) ②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 二、染色体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 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 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 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 置。 ④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三、操作原理 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由于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虽然需要离心以及细致的操作,但基本程序并不复杂。在小鼠睾丸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分裂中期细胞。通过小鼠睾丸得到染色体比较简便,一般不需要无菌操作。用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将其注入到小鼠腹腔中,可以阻止分裂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由于小鼠睾丸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次实验通过前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骤制得染色体标本,可观察到许多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人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 一、培养基的选择与接种 培养基主要的作用是为培养的细胞提供营养,以让其更好的生长。其基本成分有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水、PHA、小牛血清、酚红等。小牛血清和植物血凝素偏高或偏低,以及PH值均会影响染色体的分裂。反复冻融的培养基对培养的效果也不好,一因PHA随着不断的解冻其效价也不断降低,二是因为含有细胞DNA生长必须的氨基酸,而此氨基酸会随不断的解冻而消失。培养基颜色改变及浑浊均不能再用。 接种血液时,视不同年龄群的人而异。小孩或者新生儿接种量比成人少,因为小孩和新生儿的白细胞比成人的高很多。血液太少,细胞稀薄并且生长速度减慢;血液太多,会造成培养细胞生长时营养成分不够,影响细胞的生长状态。 二、秋水仙素 其作用是阻断纺锤体拉向两级,使正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以便获得大量中期的分裂相以分析染色体之用。使用秋水仙素时应注意使用时间、作用时间、浓度、量等。一般而言,在收获细胞前1.5-2h加入。加入过多,染色体太短;反之,染色体瘦长或无中期分裂相。 三、低渗 这是染色体制备中关键的环节,目的是使淋巴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和中期染色体分散铺展。低渗效果与处理的时间、低渗的温度,低渗时吹打混匀细胞的力度有关。一般用 0.075mol/L的KCL。低渗时间不够,染色体分散不好,细胞粘连,呈团状;低渗时间过长,可是细胞破碎,染色体丢失,甚至会因染色体胀大得过分和使其形态结构模糊不清,变得难以消化及染色。一般加入8毫升,于37度水浴箱中低渗20-30min为好。 四、固定 为了维持染色体的固有形态。固定液可使细胞脱水,蛋白变性而使染色体粗大适中。注意:固定液需要现配现用,因为固定液所含的水分与固定效果有关。吹打细胞时,要注意用力,以免细胞丢失过多,因为低渗后的细胞很脆弱。 五、滴片 先制成细胞悬液,浓度适中,随个人喜好。但不因太浓,因其会使染色体分散程度受限。也不宜太淡,以免滴片时细胞分裂相稀少。一定要注意好温度、湿度的关系,这是要点。一般制片两张,然后置于75摄氏度烤箱中烘烤3h。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的制备 一、原理 常规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经烤片后,用热碱、各种蛋白酶、尿素、去垢剂或其它溶液等预处理再以Giemsa 染色,在油镜下可看到染色体两臂显示出着色深浅不同的横纹。最常用的是胰蛋白酶法。 可能的机理是:G带区含有较丰富的A-T 对,在间期核呈固缩状态,而且是DNA晚复制区之一。Giemsa染料在G带区是与DNA结合,而且与结合DNA的染色质非组蛋白有关。Giemsa染料是噻嗪--曙红染料,染色体的着色有赖于在原位形成噻嗪--曙红(2∶1)的沉淀物。着色首先取决于二个噻嗪分子同DNA结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一个曙红分子,其次取决于一个疏水环境,以利于染料沉淀而着色。通过胰酶的显带预处理可除去阴性G带区的疏水蛋白,或使它们的结构变成更亲水状态。由此可知,在G显带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的,且主要来自阴性G带区。 二、试剂及器材 (一)试剂:胰蛋白酶、0.4%酚红、5% NaHCO3、Giemsa原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0.85%生理盐水 (二)器材:37℃恒温水浴箱、染色缸、刻度吸管、滴头 三、实验步骤 1、取胰酶25mg,溶解于盛有50 ml0.85%生理盐水的染色缸中,置37℃恒温水浴箱中,加入0.4%酚红2滴,混匀,以5% NaHCO3调节pH为6.6-7.0。 2、待胰酶液温度升至37℃后,将染色体标本片(37℃烘箱烤片3-7天)放入胰酶液中,并轻轻摆动,3-7秒后取出,立即自来水冲洗。 3、染色: pH7.4磷酸盐缓冲液 4.5 ml Giemsa原液0.5 ml 染色8-10分钟。 自来水冲洗,空气干燥,镜检。 四、注意事项 1、良好的培养效果为,标本片上中期分裂相要多,且染色体分散要好。 2、染色体长度应能适应显带分析技术的要求。 3、G显带成败之关键取决于胰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之搭配。 五、实验结果 低倍镜下可看到中期分裂相,进而转至高倍镜及油镜下观察,可见23对染色体较为饱满,分布均匀,着色较好,沿染色体长轴可显出深浅不同的G带横纹。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题目】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 1.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 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 2. 材料:小鼠 3. 试剂:蒸馏水、0.9% NaCl溶液、0.3% 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 秋水仙素 【实验原理】 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 ①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 细胞分裂(PHA) ②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 二、染色体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 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 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 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 置。 ④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三、操作原理 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由于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虽然需要离心以及细致的操作,但基本程序并不复杂。在小鼠睾丸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分裂中期细胞。通过小鼠睾丸得到染色体比较简便,一般不需要无菌操作。用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将其注入到小鼠腹腔中,可以阻止分裂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由于小鼠睾丸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次实验通过前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骤制得染色体标本,可观察到许多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Giemsa染色法的染色结果:细胞核染成紫红色、细胞质和核仁染成蓝紫色 四、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把真核动物一个体细胞各染色体按长度、形状、着丝粒位置排列成一定顺序。 染色体核型:某一物种特有的一组或一套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实验六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安徽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 实验六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简介: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骨髓细胞具有丰富的细胞质和高度的分裂能力,可直接观察到细胞周期中的各个时相。但通常情况下,中期染色体在镜下的数量较少,如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分裂的骨髓细胞大多被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再经离心、低渗、固定、滴片等步骤,便可得到理想的染色体标本, 用以观察中期染色体形态和染色体组型分析等实验。实验学时3个。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动物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基本过程,了解操作步骤的原理。 2. 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的分析往往是选择细胞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后细胞进入分裂的动物组织。在正常动物体内,骨髓是处于不断分裂的组织之一。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碱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在动物实验时,可在取材前经腹腔注射有丝分裂抑制剂,一般常用秋水仙素,这此方法对于动物的核型分析是非常有用的。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因此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 三、实验材料 (一)材料昆明种小白鼠若干只。 (二)器材水平离心机、显微镜、刻度离心管(10m1、注射器(1m1、载玻片、烧杯(400m1、100m1 、试管架、镊子、剪刀、解剖刀、吸管、擦镜纸。

(三)试剂 1. 2%柠檬酸钠溶液:称取28g 柠檬酸钠(柠檬酸三钠,Trisodium citrate,AR 溶解于蒸馏水中。 2. 1%柠檬酸钠溶液。 安徽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 3. 200μg /ml 秋水仙素(cochicine 4. 姬姆萨 (Giemsa原液(P H6.8 Giemsa染料(Giemsa stain 1g 甘油(glycerine,AR 33ml 甲醇(methyl alcohol,AR 45ml 将染粉倾入乳钵,加几滴甘油,在乳钵内研磨直到无颗粒为止,此时再将全部剩余甘油使60~65℃保温箱中保温2h 后,加入甲醇搅拌均匀,保存于棕色瓶中备用。 5. 0.067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6.8 Na 2HPO 4. 12H2O 11.81g (或Na 2HPO 4. 2H2O 5.92g KH 2P04 4.5g 溶解于蒸馏水中至1000m1。 6. 姬姆萨 (Giemsa应用液(pH6.8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 验报告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 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 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 2.材料:小鼠 3. 试剂:蒸馏水、%NaCl溶液、%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 秋水仙素 【实验原理】 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 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 细胞分裂(PHA) 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 二、染色体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 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 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 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 置。 ④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三、操作原理 小型动物的染色体制片最好最有效的材料就是骨髓组织(由于分裂活动旺盛,睾丸也可)利用睾丸细胞的制片技术虽然需要离心以及细致的操作,但基本程序并不复杂。在小鼠睾丸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旺盛,因此不需要体外培养就可以直接得到分裂中期细胞。通过小鼠睾丸得到染色体比较简便,一般不需要无菌操作。用秋水仙素作为有丝分裂的抑制剂,将其注入到小鼠腹腔中,可以阻止分裂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由于小鼠睾丸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具有高度的分裂能力,本次实验通过前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色等步骤制得染色体标本,可观察到许多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Giemsa染色法的染色结果:细胞核染成紫红色、细胞质和核仁染成蓝紫色 四、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把真核动物一个体细胞各染色体按长度、形状、着丝粒位置排列成一定顺序。 染色体核型:某一物种特有的一组或一套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区别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区别是什么 导语: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说过染色体这种事物,但是我们对于这些知识并不是很了解的。我们可能只是认识到染色体这种事物的名字,对于这一事物的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听说过染色体这种事物,但是我们对于这些知识并不是很了解的。我们可能只是认识到染色体这种事物的名字,对于这一事物的本质并不是很清楚的。我们要是想认识染色体这种事物。我们首先弄清楚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区别。那么到底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区别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编是怎么样解答这一问题的吧。 (1)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它们在核内的螺旋程度不一,螺旋紧密的部分,染色较深,有的螺旋松疏染色较浅,染色质在光镜下呈现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化形成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的形状.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数目、形态不同,具有种的特异性,而且比较恒定. (2)每个染色体一般具有两个臂或一个臂,两臂之间有着丝点(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细胞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习惯不称染色质)复制形成由一个共同着丝点连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这时的染色体仍为一条染色体.当细胞进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各有了自己的着丝点,这时就不再是染色单体而叫染色体了,随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 ①染色体的组成:一个染色体一般呈棍棒状(如图),包含一个着丝点(c)和两个臂(a、b).着丝点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少数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一端.一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因此,对染色体计数时就是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