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孙权劝学》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6篇

《孙权劝学》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6篇

《孙权劝学》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6篇
《孙权劝学》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6篇

《孙权劝学》《北史·傅永列传》阅读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2.解释加点词语。(3分)

(1)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浔阳()(4)即更刮目相待()

(5)肃遂拜蒙母()(6)唯傅修期耳()

13.翻译句子。(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14.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2分)

15.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2.(3分,每题0.5分)①“邪”通“耶”,语气词②了解③等到④重新⑤于是,就⑥罢了

13.(2分,每题1分)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杂来推托。②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14.(1分)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15.①(1分,意对即可)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1分,意对即可)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2分,一点一分,意对即可)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孙权劝学》《邴原少孤》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答案:

1.(3).幼时丧父,(4)读书。

2.(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孙权劝学》《秉烛夜读》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及鲁肃过寻阳

(3)恐已暮矣

(4)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部份)

1.迟、晚,怎么,

2.年少爱好学习,就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

3.年纪大,事务多。

4.提示: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

《孙权劝学》《陈康肃公善射》阅读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33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辞②即更刮目相待更

③释担而立释④但手熟尔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9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以我酌油知之。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当涉猎但微颔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 .自以为大有所益以钱覆其口

D.但当涉猎当世无双

10.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9分)

①《孙权劝学》的原因是:;(3分)

②《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3分)

③《孙权劝学》的成果是:;(3分)

11.①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

②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高度概括。(2分)

答案:

7.(8分)(1)推托;(2)重新;(3)放下;(4)同“耳”,罢了。

8.(9分)(3分)(1)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分)(2)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3分)(3)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9.(3分)A 只(B.知晓;看到 C.认为;用 D.应当;处在某个时候)

10.(3分)①《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分)②《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分)③《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1.(各2分,共4分)①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多读书,有好处;或读书学习非常重要等意思对即可);

②熟能生巧

《孙权劝学》《傅永字修期》阅读

(四)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

(四)1.不久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答案:

11.(1)①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②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③用来;④振奋。(4分)

1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6分)

13.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分)

14.我们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3)

《孙权劝学》《诫子书》对比阅读2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险躁:过分急躁。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意对即可)

3、B

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

成理即可)

《孙权劝学》《孔子谓伯鱼曰》阅读1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4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但当涉猎()(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其勇力不足惮也()(4)虽或以观之()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14.你能写出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吗?(2分)

1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B.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C.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D.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答案:

11.(4分)(1)粗略地阅读(2)知晓事情(3)害怕(4)有人

12.(4分)(1)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2)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

13.(2分)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14.(2分)示例: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士别三日

15.(2分)A

《孙权劝学》《孔子谓伯鱼曰》阅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C.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

D. 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

7. 下面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水潦注焉

A. 复到舅家问焉

B. 且焉置土石

C.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 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 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 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答案:

6. D

7.C

8. D

9. 【答案】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评分标准】“三日”“更”各1分,共2分。

10.【答案】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2分。

《孙权劝学》《烈女传》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选择题每题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⑵何异断斯织乎?(2分)

答案:

9.D;10.B;11.A12. ⑴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⑵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孙权劝学》《卖油翁》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17—16题。(共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见往事耳。( ) (2)即更刮目相待( )

(3)但微颔之( ) (4)徐以杓酌油沥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尔安敢轻吾射!

19.请你分别写出源于这两个故事中的成语:

【甲】:【乙】:(2分)

20.【甲】、【乙】两文中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读完后你有什么启发?(2分)

答案:

五、阅读与理解(32分) (一)文言文阅读

17.(1)历史(2)重新(3)点头(4)慢慢的(4分)

18.(1)译文: 略(2分)

(2)译文: 略(2分)

19.【甲】:略【乙】:(2分)

20.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熟能生巧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2分)

《孙权劝学》《蒲留仙写书》比较阅读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46分)

(一)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蒲留仙写书(9分)

蒲留仙①居乡里,落拓②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③,中贮苦茗④,又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选自《新世说》)【注释】①蒲留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②落拓:落泊,穷困失意。③瓷罂:小口大腹的盛酒器。④茗:茶。⑤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2)及鲁肃过寻阳(等,等到)

(3)肃遂拜蒙母(于是)(4)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5)下陈芦席,坐于上(陈列)(6)如是二十余年(这样)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擦亮眼睛,重新看待对方,兄长怎么知晓事情那么晚呢!

(3)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

(蒲松龄)给村子里的孩童当老师来自给自足,不用乞求别人。

8.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见行者过/ 必强执与语/ 搜奇说异 /随人所知

9.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启示?(3分)

吕蒙:要多读书,开卷有益,坚持学习,才能到达更高的境界;积极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

蒲松龄: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

《孙权劝学》《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5.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答案: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答案:

1.这,离开,

2.现在我在皇位,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只偏爱老朋友。

3.相同之处: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4.有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

《孙权劝学》《清代四名人家书》阅读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自/以为/在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15.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2 分)

16.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谅说明。(2 分)

参考答案:

12.①研究②因为

13.D

14.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15.结友有恒(勤朴)

16.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孙权劝学》《三国志·王肃传》阅读

三、本大题共 3 篇文段,共33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 题。(9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3)即更.刮目相待

(4)有人从.学者

【答案】(1)推辞(2)等到(3)重新(4)跟随,跟从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答案】(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

(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9. 【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答案】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孙权劝学》《伤仲永》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

<一)<16分)

5.<2分)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

6.<3分)B

7.<3分)相当,符合牵,拉<或“通‘攀’,牵,引”)重新

8.<5分)⑴<3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省略句、“就”、“可观”各0.5分)⑵<2分)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我难道……吗”也可)<“岂”、“治”各0.5分)9.<3分)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拟题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从孙权角度作答最多只得2分)

《孙权劝学》《说苑》阅读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17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

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③炳烛:点燃灯烛。④昧:昏暗,黑暗。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孰若孤______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3)恐已暮矣___________ (4)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

1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辞以军中多务(介词,拿、用)自以为大有益处(动词,认为)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不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助词,的)

C、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当)愿为市鞍马(介词,被)

D、结友而别(顺接连词,不译)博学而笃志(转折连词,但是)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8、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

19、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答案: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17分)

15、①谁②到③迟、晚④怎么(共4分,每个1分)

16、A(2分)

17、(1)只是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3)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6分,每处2分)

18、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9、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4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孙权劝学》《说苑·建本》阅读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11~13题。(8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

(2)恐已暮矣(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答案:

11.(1)到,等到 (2)迟、晚

12.(1)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日出时的阳光;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

13.示例(1)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2)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想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阅读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①治经②为博士③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④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①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②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

③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④士:有抱负的人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蒙乃始就学乃:(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3)孰若孤孰:(4)不敢稍逾约逾约: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结友而别足肤皲裂而不知

B.自以为大有所益益慕圣贤之道

C.蒙辞以军中多务以衾拥覆

D.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6.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向吕蒙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2分)

答案:

13、(1)于是,就。(2)假:借(3)孰:谁;哪个(4)超过约定的期限(4分)

14、C (2分)

15、(1)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2分)

(2)因此,人们都(或“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分)。

16、学(学习、读书)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1分)。

《孙权劝学》《唐太宗不徇私》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①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唐太宗不徇私》)注:①中外:朝廷内外

10.解释加点词。(2分)

①及鲁肃过寻阳()②相寿流涕而去()

③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④不得独私故人()

11.翻译句子。(2分)

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12.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2分)

13.甲文“结友而别”与乙文“相寿流涕而去”各有什么妙处?(2分)

答案:

10.到了……的时候离开因……获罪(犯罪)偏爱

11.我担心每个人都依仗您的偏袒(枉法),这会让那些行为端正的人恐惧。

12.相同之处:都善于虚心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示例: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13. 都是侧面描写,起到衬托的作用。鲁肃与吕蒙“结友”,是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相寿“流涕而去”是因为唐太宗没有帮他官复旧职,以他离开的失望痛苦,反衬唐太宗虚心听取劝谏,不徇私枉法。

注释:坐:犯罪陈:陈述还:恢复恩私:恩爱偏宠纳:采纳四海:天下如是:如此。是,此,这样遣:派遣,打发

译文一:濮州史庞相寿因为犯了贪污罪被罢免了官职。庞相寿便陈述自己曾经在秦王府当过幕僚。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很是同情,准备让其官复原职。大臣魏征便向太宗进谏道:“当年秦王的老部下,天下有很多呀,我担心每个人都仗恃您的偏袒,而让那些真正行为端正的人恐惧。”太宗听了高兴地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并告诉庞相寿:“过去我身为秦王,是一府之主;今天我身在皇位,是天下之主啊,不能单独照顾老部下。连魏大人都这样秉公执法,我又怎么能违反原则以徇私情呢!”唐太宗便赏赐给庞相寿一些布匹丝帛让其回家。庞相寿含泪而去。

译文二: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而被罢免职务,自己述说曾经在秦王府中做门客。皇上念旧情,想不追究让他官复原职。魏征进谏说:“过去秦王身边的人,在宫内宫外的都很多,恐怕人人都想依仗与你的私情而枉法,这足以使善劝谏者心寒。”皇上欣然接受了这意见,对相寿说:“我昔日做秦王,是一个府第的当家,现在做皇上,是四海的君主啊,不能对旧朋友徇私。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背!”(于是)赐给相寿些丝织品,打发他走。相寿流着眼泪离去了。

《孙权劝学》《为学》阅读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15—18题。(20分)

【甲】为学(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 不逮人也() (2) 吾欲之南海()

(3) 蒙乃始就学() (4) 及鲁肃过寻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7.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学习读书的态度,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这样的句子。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为学》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答案:

15、(1)及,赶上(2)想,想要(3)才(4)等,等到

16、(1)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的。

(2)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

(3)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17、甲文: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文: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8、略(言之有理即可)

《孙权劝学》《薛谭学讴于秦青》阅读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

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分)

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答案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等到(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13. D.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孙权劝学》《颜回好学》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门人益亲()⑷不迁怒,不贰过。()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⑵不迁怒,不贰过。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2分)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

参考答案:

(二)1.⑴研究⑵重新⑶更加⑷转移

2.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⑵(颜回)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3.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凿壁偷光程门立雪(2分)

4.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分)

《孙权劝学》《岳飞传》阅读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宋史岳飞传》【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与蒙论议论议②以所爱良弓赠之之

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B.肃/遂拜/蒙母

C.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D.飞/由是/益自练习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4.同样是关于读书学习,甲文采用了描写的方式,乙文采用的是描写方式;“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明鲁肃(2分)

15.结合选文说说吕蒙和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2分)

答案:

11、①谈论议事。②代词,指岳飞。(2分)

12、C (2分)

13、家里很贫穷,捡柴火点亮做蜡烛照明,通宵达旦的诵读学习,不睡觉。(2分)

14、侧面(0.5分);正面(0.5分);对吕蒙情不自禁的赞叹,从侧面说明吕蒙变化之大,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1分)。(共2分)

15、吕蒙通过孙权的劝说,意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岳飞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所以两人能成为一代名将。(2分)

《孙权劝学》《赵普》阅读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6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7、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及为相②家人发箧视之

③卿今当涂掌事④但当涉猎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B.非/复吴下阿蒙

C.太祖/常劝以读书D.家人/发箧视之

10、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二点))(5分)

答案:

(二)7、(4分)

①及(等到)②发(打开)③当涂(当道,当权)④但(只)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9 、B.3分

10、(5分)成就都很大;原先学问都不多;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答1点2分,至少两点,表达1分)

参考译文:

【甲】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孙权劝学》《赵襄王学御》阅读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①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③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注释】:①赵襄王: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

④调:协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但当涉猎 (2)即更刮目相待

(3)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4)术未尽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此君之所以后也。

9.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10.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4分)

答案:

7.粗略地阅读重新向穷尽,完尽

8.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这就是大王您落后的原因啊。

9. 蒙乃始就学。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10.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才可能取得成功。

11 (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是我生命中的真爱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②厄塞:险要的地方。③曲折:详细情况。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⑥对勘:核对校正。⑦行径:直接行走。⑧无足:没有值得。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发.书而对勘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 于己也。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②狙:称猴。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⑤匮:缺乏。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⑧若:文言文中 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⑨芧( xù):像树的 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爱狙,养之成群 B. 能解狙之意 C.先逛之 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 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②牛陇上,窃入学舍,听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3篇 1.《王昭君出汉宫》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含答案) 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宫人:宫女。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文化常识] 王昭君出塞。上文说的王明君,即西汉时的王昭君,她名嫱,字昭君。晋朝违避司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为王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归(今湖北境内)。史书上说,她早年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单于来汉朝和亲,她自请出嫁。按当时规定,和亲者应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宫女,故上文说“充行”(充当而行)。入胡后称宁胡阏氏(yānzhī)。阏氏是王后的意思。她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今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图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

2.翻译: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货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货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应理解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汉元帝后宫宫女很多,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元帝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王明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明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但是王明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明君就去了。 【参考答案】 1.①画②只是③中途; 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容貌平常;画工 4.报出。 2.文言文《商於子驾豕》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含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第一篇 《论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乙】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 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 五日,李生故寻王生, 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之, 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 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 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 1)吾日三省.吾身( ) (2)不逾.矩( ) (3)王生不说.( ) (4)王生惊觉,谢 .曰( )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悉能志.之 B .居.五日 C .而君变色以.去 D .王生益愠.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用“/ ”划出给下面句子断句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处处志.之 不可久居. 以.塞忠谏之 路也 人不知而不 愠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相关内容改动及题型要求。 2. 能够分析河北省2015年中考文言文的文意及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3. 学会应用不同文言文答题技巧的实战技能。 【学习重点、难点】 1.文言实词推断词义的技巧,例如课文迁移法、成语印证法、组词推断法、语境推断法、对句判断法。 2.知晓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及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一分析《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相关内容(在幻灯片中展示,找同学阅读)(3分钟)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与、何、焉、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其中,变动较大的是虚词部分,删除“乎、然”二字,增加“何、焉、所、因”,请同学们在阅读、备考时注意。 二题型分析(2分钟) 根据考试说明不难发现,中考考察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及你对文句、文段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大家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会筛选和归纳其中的有效信息,分析作者的观点与态度。其中,可能涉及到的习题有:字词解释(直译、选择)、断句、整句翻译、内容理解问答。 三中考实战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 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 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①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 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② 1 先展示文言文及相关试题,然后直接问学生拿到题之后首先应该从哪些地方入 手呢?(8分钟) 明确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③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2 让学生试着翻译文本,然后让一到两名同学讲述文本所提及的故事内容。 3 然后开始做题 四习题精华 1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 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 (2分)……【】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5篇含答案及翻译.doc

……○…………○…………内…………○…………装…………○…………订…………○…………线…………○…… 鹏展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辅导资料 课外文言文练习(15篇) 1、引婴投江 【原文】 有过①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②,婴儿啼③。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⑥?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⑦。 《吕氏春秋·察今》 【注 释】 ①过:经过。②见:看见。方:正在;正要。 欲:想要。之:代词,代“婴儿”。 ③婴儿:这里指小孩。 ④故:原因;缘故。⑤善:擅长、善于。⑥虽:即使。岂:难道。遽:就,遂。⑦以,用。任:处理。亦:加强语气。悖:荒谬。 【知识链接】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辑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阅读练习】: 1、根据《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 A .拉开弓 B .牵;拉 C .引用;征引 D .导引;诱导 ⑵ 此其父善游 ( ) A .交际;交往 B .旅行;游历 C .游水;游泳 D .河流中的一段,如上游、下游等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2、凿壁借光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①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⑤问衡,衡曰:“愿⑥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⑦给以书,遂成大学⑧。 (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注 释】 ①发:启;打开。 ②邑人:同乡人;古代“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与:给。 ⑤怪: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⑥愿:希望。 ⑦资:资助,借给。 ⑧大学:大学问家。 【知识链接】 刘歆(约公元前46年至公元后23年)字子骏,汉哀帝时为应诚纬而改名秀,字颖叔。少子,西汉皇族,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西汉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之一。 【阅读练习】 1、根据句子在原文中的语言环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 邻居有烛而不逮( ) A .捉;捕 B .趁;趁着 C .逮捕 D .及;达到 ⑵ 衡乃穿壁引其光( ) A .穿过 B .凿通 C .穿透,穿破 D .洞,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 3、草书大王 【原文】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 释】 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 òu ):责骂。⑥胡:为什么。 【知识链接】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阅读练习】 1、请你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2)使侄录之( ) (3)侄罔然而止( ) (4)执所书问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应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七年级文言文第二周练习答案 4、滥竽充数①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②。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 【注 释】 ①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很象现在的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3.5.28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整理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 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 文: 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完整word版)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文。 (2)掌握阅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把握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点的奠基,精讲试题的引领及演练方阵的强化训练,从课内逐步走向课外,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并把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每读一篇文言 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 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 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 的内容。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道理。 2. 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 其一是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文言字第14讲: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词,从字音到字义,都应读正确并理解准确明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时,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其二是认准通假字。通假字是借用一个音同或形近的字代替本字。 其三是弄清古今语句的异同。句子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古今差别不大,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有些句子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障碍。 3.要求学生常做翻译练习。 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综合训练,它既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又能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对于翻译,要做到忠于原文,不能望文生义,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紧扣课文,弄清字词本义,做到字字落实、词词落实、句句落实。按照以上步骤,多下功夫,文言文是可以学好的。 文言文答题技巧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中考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0篇解析

【中考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0篇 2016-04-06河北思博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 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二、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 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 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 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 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三、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 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问:有时,我在语文练习册里能做到课外的文言文,一做到这,我就头疼,怎样才能做到,做这种题时游刃有余? 答:同学,你好!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问: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怎么办? 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 :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为小城。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题技巧 一、怎样阅读? 首先要认真读文本(速读,精读,品读)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为理解内容服务) (1)采用默读的方式。 (2)了解关键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人物的关系,写了几件事,故事情节,结局等。 2.精读语句,疏通文意(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服务) (1)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成语等。 (2)注意看注释。 (3)关注议论句。(为“启示”“感悟”“包含的道理”服务) 3.品读细节,分析人物(为分析人物形象服务) (1)品读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 (2)文中对人物的评价的句子。 二、考什么内容? 1.词语解释。 2.句子翻译。 3.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4.得到的感悟,启示,包含的道理。(2分) 三、怎样答题? 考点一:词语解释 1.课内迁移,回忆学过的类似的词语,试着“对号入座”。

2.联系语境,结合上下文理解。 3.古今对照法,有些词还古为今用,保留原来的意思,但要注意古今异义词。 考点二:句子翻译 1.抓住关键词。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2.忠于原文,语句通顺。人名、地名、时间、年号等可以保留。 3.结合上下文,进行修改,补充。 考点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标题。注意隐含的意思。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来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四:启示,感悟(说明的道理) 1.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 2.找关键词、句。 3.情感定位(是赞扬,夸奖还是批评,讽刺) 4.联系生活实际。(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来写) 四、平时怎么做? 1.注意积累文言文词语。 2.多看多读古诗词和文言文。 3.多阅读课外书,特别是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和历史人物故事。 语文课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1.预习法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

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阅读之必考点及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阅读在陕西、河北、山西等区域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少同学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课外文言文怎么考怎么答! 常考课外文言文主题有写人记事和讽谏劝说。 先来两道题感受下(文末附翻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写人记事类)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 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 答: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答: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 5.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①知人善用;②明法度;③善于说理;④坚持原则。(答出两点即可) 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这样做有助于维持君王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讽谏劝说类) 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数之曰:“汝为县令, 笑,赦之。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语智部·中牟令》)【注释】伶人:乐工,即现在以演戏为业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

2018 最新 七上语文 文言文 比较阅读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 与儿女 ..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其家甚.智其子(非常) B 公欣然 ..曰(高兴的样子)必将有盗.(小偷) 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寒雪日内集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D 未若 ..柳絮因风起(不如)而疑邻人之父.(父亲)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咏雪》与《黄琬巧对》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 【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通“蚀”,侵蚀。⑤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