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选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专题19我国的海洋权益同步作业

精选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专题19我国的海洋权益同步作业

精选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专题19我国的海洋权益同步作业
精选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专题19我国的海洋权益同步作业

专题19 我国的海洋权益

一、基础主干知识理解和牢记

【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知识,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

1 维护海洋权益

(1)国际海洋新秩序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濒临海洋的国家相继向领海以外的海域扩展,在拥有合理的探索、开发海洋资源权益的同时,也出现资源纷争现象。海洋开发,需要建立新的秩序。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通过,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是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9次会议通过决定,批准我国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根据《公约》,全球144个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的领海权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在此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1海里=1 852公里,即千米)。

(2)《公约》的成果和问题

成果:确立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制度;确立了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制度;确立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是对公海制度的新发展;建立起多元结构的海洋新制度。问题:在封闭、半封闭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可能重叠;一些岛屿主权争议、河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

(3)重要概念

内水:国家享有完全主权的水域,在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

领海: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12海里。

毗连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

大陆架: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领陆德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不足200海里的,扩展到200海里,大于200海里的最远扩展到350海里。

公海:不包括在国家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的全部海域。

国际海底区域: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以及底土。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金属结核、热液矿床较丰富。

领海基线:为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域的划分(下图)

2 我国的海洋权益

(1)我国海洋资源概况

我国大陆海岸线全长1 8万km,加上岛岸线,总长度为3 2万km;面积大于10km2的海湾160多个,面积500m2以上的海岛达6536个,总面积为8 6万km2,均居世界前列。大陆架面积广阔,东海大陆架宽度达500km以上。

我国的领海面积约为37万km2,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约为300万km2。

我国滨海砂矿主要有锆(告音)石、独居石、磁铁矿和锡砂矿等。南海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约为6亿吨。另外有海底石油、可燃冰、海盐等资源。(2)我国的海洋权益内涵

权益:包括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以及“在人类共享部分中应有份额”两大部分。

我国的领海: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面积约为37万平方千米。

我国的专属经济区:我国采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根据《公约》,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由原先约37万平方千米,扩大到约300万平方千米;从国际海洋法上确立了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的海域的法律地位;除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外,我国在公海、国际海底以及极地等也都享有权益。

(4)我国的海洋国土面临争端

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我国的海洋国土由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

3个海区都需要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黄海形势稳中有忧,东海形势突破与挑战并存,南海形势复杂多变。在南海,中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没有改观。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5)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意义

缓解对陆地环境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与世界主要大国相比,对陆地环境压力大得多,开发海洋对减轻陆地环境的压力有重大现实意义。

增加资源保有量。我国多种重要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开发利用海洋丰富的资源,可以大幅度增加我国重要战略物资、能源、食品等储量,缓解我国能源和蛋白质食品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巩固国家安全。我国广阔海洋及其众多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扩大战略缓冲地带,对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强化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深刻认识海洋,对于我国当前与未来、生存与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6)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周围海域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南海诸岛是中国南海中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南北绵延1 800多千米,东西分布约900多千米,共有岛、礁、洲、滩200多个。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至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南沙群岛南北长500海里,东西宽400海里,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主要岛屿有太平岛、南威岛、中业岛、南薇滩、万安滩等。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点。

南海诸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绝不容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和采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任何外国侵占南海诸岛的岛屿以及在这些地区进行开发或其他活动,都是非法的,不允许的。南海诸岛行政上一向隶属于广东省管辖。1984年设立海南行政区,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改由海南行政区管辖。

3 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制定21世纪海洋强国战略,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着眼于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发展大格局,服从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总战略,坚持海洋经济和海洋安全同步建设的原则,牢固树立建设海洋强国的民族意识,把走科教兴海之路、开发和保护海洋,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增强海防实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为历史使命和神圣责任。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面振兴海洋产业,使海洋经济领域和海防建设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建设海洋强国应遵循以下战略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陆海一体化原则、质量效益原则、健康协调发展原则、海洋科技先行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经济建设与安全同步原则。

二、梯度练习,理解和运用知识

【学法提示】独立练习,独立思考,理解知识;有疑则问,疑难问题向老师咨询或同学探讨;独立学习是前提,能够运用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教师讲析练习时,请在有疑问或错误的问题下做好笔记。

【学习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必做题

1.在下列海域中,我国享有完全主权,可以自由关闭的是

A东海 B黄海 C渤海 D南海

【答案】1 C

【解析】第1题,渤海属于内水,国家享有完全主权的水域,在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

台湾是我国的宝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迅速。读下图,回答2--4题。

2.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峡 D.洋盆

3.钓鱼岛位于上图中的

A.a处 B. b处 C.c处 D. d处

4.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对此岛提出领土要求的原因是

A.钓鱼岛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价值较大

B.钓鱼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太平洋交通要道

C.钓鱼岛关系着经济专属区的划分,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钓鱼岛对日本而言,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答案】2 A 3 C 4 D

【解析】第2题,钓鱼岛位于台湾的东北,它与台湾均位于大陆架上。第3题,略见地图。第4题,钓鱼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涉及到极大空间的海洋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

5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右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

A 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200海里

C 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答案】5 C

【解析】第5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12海里领海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6 日本斥巨资200亿日元加固在琉球群岛以东,太平洋上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该岛露出水面不足2米,且即将被海水淹没。日本这样做的原因是

A 斥巨资显示其强大的经济实力

B 想在小岛上建一座海上城市

C 保持小岛作为日本领土的法律地位,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

D 作为海运中转站

【答案】6 C

【解析】第6题,日本想保持小岛作为日本领土的法律地位,占有小岛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洋权益,扩大自己的海洋领土范围。

7 所有国家的船只在群岛水域享有

A 航行权

B 过境通行权

C 无害通过权

D 捕鱼权

【答案】7 C

【解析】第7题,无害通过权是指有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的原则不可以自由通过沿海的领海。这也是非沿岸国在沿海国领海的唯一权利。无害通过只限于船舶,不包括飞机,在领海上空不适用无害通过权。

8 我们要树立“海洋国土”的观念,不是因为

A 我国人民“海洋观念”一直淡薄

B 我国管辖的海洋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

C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饶

D 我国大陆架宽广,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8 C

【解析】第8题,由于我国人民“海洋观念”一直淡薄,而我国的海洋面积广阔,海洋中有着丰富的资源有待开发,因此,我们要树立“海洋国土”的观念。

国际海底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或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底土。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国际海底的所有开发活动受有关国际机构管理。下图为我国国际海底矿区,读图完成9--11题。

9 C—C海区位于

A 西半球、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北半球

D 东半球、南半球

10 C—C海区属于

A 我国的领土

B 我国的领海

C 我国的领地

D 国际海区

11 下列资源中,目前在C—C海区不可能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

A 锰

B 铜

C 镍

D 石油

【答案】9 B 10 D 11 D

【解析】第9题,图示的夏威夷群岛位置判断,该海区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第10题,图示C-C海区位于太平洋中部,故属于国际海区。第11题,图示位于大洋中部,水深,故深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开采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选做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位于123°E-124°E、25°N- 26°N,面积4 3平方千米。

材料二:图4为钓鱼岛及其领海基点基线

(1) 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根据海洋权益规定,图中A点、B点海域所属名称。

(2)比较钓鱼岛附近海域海水的盐度与同纬度太平洋东岸海域的盐度差异。

(3)钓鱼岛附近海域除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外,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分析该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4)请列举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举措。

【答案】(1)A内水 B领海。(2)前者高于后者,因为前者受暖流影响,后者受寒流影响。(3)大陆架宽广,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附近有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搅动,营养盐类丰富,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4)加强海洋立法;加强海洋意识;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建立海上安全保障体系。

【解析】(1)内水是国家享有完全主权的水域,在领海基线以内的水域,A点在领海基线内,属于内水。领海是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12海里,B点在领海基线外侧附近,属于领海。(2)暖流流经海域,水温高,蒸发量大,盐度上升;寒流作用相反。(3)渔场形成三个条件,即洋流、陆地径流、浅海大陆架。该岛附近海域受陆地径流影响小,主要受洋流和浅海大陆架两因素作用形成渔场。(4)略。

三、延伸学习(用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和自然中的地理现象)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请结合联合国海洋法中海域划分的知识,从地理学的角度,阐述我国对钓鱼岛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

【参考答案】海洋法规定,大陆架包括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领陆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路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海国对勘探本国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行使主权。钓鱼

岛位于我国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的边缘,处于冲绳海槽的西侧。另外,钓鱼岛属于我国台湾岛附属岛屿。因此中方对钓鱼岛享有主权。

届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臭氧B.水汽C.氧气D.固体杂质 2.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 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云层对地面的逆辐射作用 3.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 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 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成 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4.关于对流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比高纬度地区的大 B.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比冬季的大 C.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D.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般是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层大气有一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B.一般将2000——3000km的高空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 C.平流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高空飞行D.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大,到30千米以上气温上升缓慢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6~7题。 6.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 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7.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8、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 D.②④⑤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 高一地理期末的复习进行到必修二第三章的时候,需将知识点总结起来。下面是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欢迎翻阅。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总结(一) 1、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区位特点(以鲁尔区为例)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注:鲁尔区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工业地域) 2、传统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以鲁尔区为例):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注: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是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3、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措施(以鲁尔区为例): ①、调整工业结构(减少钢铁工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械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扩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④、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②、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5、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以季风为主(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 ②、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1.地球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直接来源是 。 2.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 作用和对地面起 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三种形式: 、 、 影响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强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4.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写出上图各环节名称: A ; B ; C D ; E 。其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 是 ,有霜的夜晚D (大、小)。 5.热力环流是由于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他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完成下面热力环流图并标出高低压。 6.大气的水平运动叫做风。同一水平面上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叫 。其特点是 等压线,从 指向 ①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应于等压线 。 ②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 ③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 。 7.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 。 8.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上界地面

(1)写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并在相应位置标出风向。(2)其中有利于降水的气压带是和,风带是。 9.由于随季节南北移动,导致了风带和气压带也呈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气压带风带向移,冬季移;就全球而言,冬季向纬移,夏季向(高或低)纬移。 10.①赤道地区,常年受控制,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②南北回归线到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③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控制,气流下沉,,冬季受控制,,形成气候;④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控制,终年湿润,气温适中,形成气候。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训练题(一) 1. 在下列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人类活动在某些时候可以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水汽蒸发 D.水汽输送 2. 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和降水 D.下渗和蒸腾 3.目前长江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小,主要原因是() A.兴修水库,调节了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B.在河流两岸加高了堤坝,使径流变化趋小 C.气候变暖,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 D.大规模地围湖造田,调节了河流的径流变化 4. 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 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 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 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 5. 关于黄河下游河水和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河水经常补给潜水 C.黄河处于枯水期时,潜水补给河水 D.核黄素和潜水游互补关系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7.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8~9题。 8.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D.地下水 9.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 A.台风雨B.锋面雨 C.地形雨D.对流雨 读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有关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11+Q12=Q1+Q2B.Q13+Q14>Q3+Q4 C.Q16+Q17<Q6+Q7D.Q11+Q12+Q8=Q6+Q7 11.雨水回收的意义主要在于( ) A.减少城市排污量B.增加城市用水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 .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二、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 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 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 页的读图思考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练习题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下图反映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地价分布, 风向频率,乙图中地价等值线数值 a 、b 、 据图回答2- -3题。 甘蔗制糖、 甘蔗制糖、 甲图表示该市 c 、d 、e 依次递减。 B. D. 微电子、制鞋、啤酒 啤酒、微电子、制鞋 2 ?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应选 在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3.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 .中心商务区 B .行政办公区 C .旅游休憩区 D .科教文化区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 4--6题。 丙 ( 产品运费 —料技投入 投入 匸二]其它 0 20 40 EQ 80 成本 4. 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A.中国的西宁 B .中国北京中关村 C .美国的华盛顿 D .澳大利亚的珀斯 5. 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 A.在珠江三角洲建棉纺织厂 C.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6. 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A.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C.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在北京建石油化工厂 .在上海建钢铁厂 .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 7.下列有关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造纸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 B. 化工厂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且应布局在居民区的最小 风频的下风地带 C. 发电厂应远离居民区 D.水泥厂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地带 8.下列工厂宜靠近钢铁厂布局的是 ______________A.汽车厂、机床厂 B.造船厂、食品厂 C.化纤厂、水泥厂 D.钟表厂、电视机厂 9 .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 的工业部门分别 可能是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练习题 1.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 是 "F 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

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高空大气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增强对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重要性的认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存在形态:①________、②________、液态。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③__________,数量最大的是④__________。 2.存在空间:⑤________、陆地、⑥________,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 3.陆地水: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⑦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⑧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________连续运动的过程。 2.时空特点: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________范围内进行着。 3.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下渗、地下径流。 4.类型:?__________、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5.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__、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_________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 (2)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________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21____________不平衡的矛盾。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22________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A.河水B.冰川C.井水D.湖泊水 2.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知识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必修三第二章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 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右图为“红色荒漠” 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ABCD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 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读右图漫画,完成3-4题。 3、漫画图中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水资源短缺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5-6题。 5、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 A.加强天气预报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C.发展耐旱农作物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6、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西藏和黑龙江沼泽湿地面积广大。读表,回答7-8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7、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气温低,蒸发微弱 8、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B. 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跌至12 m以下,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正式进入低水位期。结合鄱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2.水稻不宜生长在() A.热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3.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 D.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4.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中,作用越来越大的是()A.气候B.交通运输 C.市场D.政策 3

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 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业已实现了商业化和机械化 B.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C.世界畜产品的最大产地 D.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7.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 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绝大部分8.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水利工程量大③单产低,商品率低④农场经营⑤科技水平低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⑤D.②⑤ 9.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4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1~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高度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B.重庆 C.大庆D.海口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影响其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阴晴状况。第2题,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应该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大量使用,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答案: 1.C 2.A (原创题)新华网拉萨2010年1月7日电一项可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使用效率的“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集成及在太阳能发电中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在拉萨设立的试验示范点测试,该项目有望2010年在高原城市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应用。目前,西藏各类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的总容量超过9MW,西藏是全国太阳能应用率最高、应用面和规模最大、用途最广泛的省区。据此回答3~4题。 3.西藏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应用率最高、用途最广泛的省区。下列有关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西藏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西藏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能及其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太阳能主要来自太阳活动 B.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地球上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其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的能量就是耀斑爆发时突然出现的明亮斑块释放出的能量 解析:第3题,西藏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阴雨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西藏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第4题,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其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答案: 3.D 4.B 5.(2011·安庆联考)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太阳辐射的能量由质量转化而来,所以太阳的质量一直处于消耗中 C.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因而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D.太阳辐射能量大且集中,可以用其进行大规模商业性发电 解析: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其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该反应通过消耗质量来释放能量。太阳辐射能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但对地球和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虽然巨大,但其能量分散,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密度较小。 答案: B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习题水循环提高练习

《水循环》提咼练习 一、选择题 2016年11月,长沙市政府发布工程方案,提出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到2030年时,湖南长沙城市建成区80%^上的面积将达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在试行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里,定义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下图是“海绵城市 模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建造“海绵城市”最确切的理解是() A.主要是针对城市内涝而实施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B.主要是针对“城市热岛”现象而实施的调节气候措施 C.主要是针对城市水问题而实施的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措施 D.主要是针对城市水污染而实施水质净化措施 2?“海绵城市”所构建的水循环系统是() A.纯自然的水循环系统 B. 高仿真自然水循环的人工水循环系统 C.纯人工的全新水循环系统 D.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叠加的水循环系统 3?城市海绵体蓄留、净化的水体可低成本用于() A.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回答下列小题。 4?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 .径流 C .蒸发D .水汽输送 5 ?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 .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 .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加剧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③有利于雨污分流④有利于地下水回灌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左厨右團 7.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主要表现在( A.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 B.增加水循环中的地下径流 C.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 D.增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 、材料题&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这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第一节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与地域联系 本节知识框架如下: 一、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 1、产业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得下属部分。(了解即可) 其中农业就是第一产业,工业就是第二产业,商业与服务业就是第三产业。 3、不同产业活动得区位特征(重点记忆) ●农业(如种植业、林业、牧业等)与矿业(如石油开采)得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最为密切; 如考题:荔枝得种植与得联系最为密切( A ) A.自然环境 B.运输条件 C.消费人群 D.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受自然条件得限制较少; ●商业与服务业得区位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而就是与市场(消费人群)密切相关。哪里有顾客,就去哪里。 如考题:下列产业活动得区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得就是( A ) A.大型百货商场 B.钢铁工业 C.甘蔗制糖厂 D.石油开采 4、区位条件对产业活动布局得影响: 产业活动得区位条件位于动态得发展变化(一般来讲,自然较为稳定),特别就是生产力水平、科技、交通等因素变化更明显。区位因素变化,会导致产业活动出现相应得转移。(了解) 二、产业活动得地域联系 产业内部与产业之间得地域联系方式: 1、生产协作:可以就是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得联系(如服装生产、钢铁工业),也可以就是相对独立得零部件工厂之间得联系(比如汽车工业),但它们都属于“投入—产出”得联系。 2、商贸联系:分为国际贸易与区际贸易,区际贸易比国际贸易联系密切。 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得流动,现代物流业产生,它就是产业地域联系得重要表现。

现代物流业得作用:减少企业库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如考题:现代物流业对于经济协作与商贸活动得影响就是( C ) A、增加生产成本 B、增加中间环节,降低经济效益 C、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增加了企业库存与人力资源成本 3、科技与信息联系:企业为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及时获取技术创新得信息,必然要加强协作,扩大技术与信息得交流。 备注:工业地域得规划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当地得优势条件,克服自己得限制性因素, 在条件比较好得地方,建设规模比较大得产业集群。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知识框架如下: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⑴气候: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产量 ●光照光照长短、光照强弱影响农作物得分布; ●热量制约农作物得产量、种类、耕作制度与栽培方法; 如考题:农作物种类得分布、复种制度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得自然条件就是( A ) A.光热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水分直接影响农业结构与耕作方式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 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 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 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 兰紫光)、 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 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 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9.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章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质量检测2020.04.1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4个,每小题2分) “阿尔及利亚Ghout绿洲农业系统”被入选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沙丘下的“地下河”和遮荫环境是绿洲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挖出深达10-12米的大坑种植枣椰树,枣椰树可生长至30米高,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果树、蔬菜、药材及矮树和灌木等,逐渐形成了一片多层结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Ghout绿洲农业系统最可能位于阿尔及利亚的 A. 南部 B. 西部 C. 北部 D. 东部 2、当地农民在沙丘中深挖大坑的主要原因是 A. 削减太阳的照射 B. 获得肥沃的土壤 C. 地下水埋藏较深 D. 增强地面辐射 3、当地农民在枣椰树下种植作物的好处是枣椰树下的 A.蒸发小 B. 温差大 C. 温度高 D. 土质好 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下题.

4.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原材料 C. 市场 D. 劳动力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5.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6.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7.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8.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2小时内可到达京津冀80%的区域,于2017年8月完工。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下,势将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新标杆,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的首选承接地。据此回答下题。 9.与北京相比,京津冀(固安)国际贸易城选址河北固安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通达度高 B. 市场辐射面广 C. 品牌效应强 D. 土地成本低 10.北京专业批发市场转移至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会( )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页的读图思考题。 【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 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引导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