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作者:————————————————————————————————日期: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知识汇总

河北定州中学邢建军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技巧四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又叫: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分为: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喻)今、使用修辞。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按照内容判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用典、点化、双关、对比(衬托)、通感

按照形式判断——对偶、设问、反问、互文、排比、反复

描写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与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7)象征(抒情方法为“托物言志”)(8)点面结合(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10)远近结合(11)修辞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分类点睛

如果问到一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先考虑整体上的技巧。(一般是抒情手法,如果具体问到别的再分析。)

如果问到一联或者一句,也要首先考虑最突出的手法。

如果有多种,先按整体考虑之后,再部分考虑。

以下分析中有例子:

一、抒情手法类

1、基础知识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接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情感,不能奴颜媚骨地侍奉权贵,让自己不开心。表达自己不能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与世俗不能同流的傲岸之气。

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必须是景象描写中含着情感。

如果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直接就写借景抒情即可;如果是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需要点明。

例如: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借景抒情,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派生机,明丽之感),表达了沉醉其中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以下划线为写景技巧——

意象叠加。运用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等意象叠加,营造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

前两句视觉和嗅觉相结合。(自己分析)

后两句动静结合。(自己分析)还有角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例如: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借景抒情,借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意象,描绘了秋夜幽寂清冷的景象,渲染了孤寂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自己分析)

例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乐景衬哀情,(翻译前两句)描绘了灿烂绚丽的春景,美景之下,(翻译后两句),乐景之中更加衬托出诗人羁旅异乡的思乡之情。

色彩的渲染和衬托,描绘了灿烂绚丽的春景。

例如: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哀景衬乐情,前两句写眼前荒寒壮阔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可是后两句却是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哀景更加衬托诗人豪迈的胸襟。

白描手法写景。

另外,一定要注意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看到了某种景,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

例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触景生情,主人公登上小楼,看到了路边的杨柳已经泛出青色,一年又过去了,忽然想起了远行在外没有归家的人,心中顿生悔意,不应该让他外寻封侯,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②借物抒情:只是借助事物,事物没有形成景象的描写,所以不是借景抒情,只是借助于事物发生的事儿或者事物的特点抒发一种情感。

例如:蜘蛛喜鹊无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借物抒情,蜘蛛喜鹊误传喜讯不值得相信,写出女子心中思念之深;间接抒情,从侧面表达了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借物抒情,春蚕直到死的时候丝才会吐尽,蜡烛燃尽了泪水才会干枯。借助于春蚕和蜡炬的执着,表达了诗人心中绵绵不尽的思念和爱恋,极其动人委婉。

③托物言志:

借助于事物(尤其是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例如: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托物言志,诗人借助于白梅身处冰雪林中安然其乐,不和桃李混杂尘俗,甘愿承受清风,散作万里清香春意的特点,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甘愿寂寞,为人间带来美丽的高贵品质。

对比(前两句运用对比的描写手法,写出了白梅的品质。)

④借古讽今:运用于咏史怀古诗歌里面。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

借古讽今,(翻译分析),表达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悲凉感慨。

表达这些手法作用的术语:

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简意丰、言近旨远、含蓄蕴藉等; 2.设问示例

①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②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③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④鉴赏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整体上考虑如果有抒情手法的话,先说明抒情手法)

3.答题步骤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4.答题范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通过什么(表达技巧)+写出了(诗的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二、描写手法类

①衬托: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或者相对特点,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的特点。所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突出了……;(反衬)用……反衬出……,更突出了……;乐景乐情乐景哀情等。

例如: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乐景衬哀情,一枝红艳的杏花伸出墙头,焕发生机,景色宜人,是乐景;可是,墙外的行人正独自哀愁,看到了美景,反而使得心中的愁绪增加,更加衬托出心中的哀愁。

例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正衬,杨贵妃回眸一笑千娇百媚,六宫美丽的女子们都失去光彩,用美丽的六宫女子无颜色,更加衬托出杨贵妃的美貌与动人。

例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反衬(以声衬静),蝉与鸟的叫声都能听得真切,反而衬托出了林与山的幽静无比。

②虚实结合: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虚实结合,拓展了意境,丰富了内容,加深了情感的表达,表达了什么情感。

实写是眼前、现实的情景,虚写是想象的情景。

例如: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虚实结合,实写了送朋友离去时的凄凉景象:秋夜深沉,虫鸣凄切,不忍耳闻;虚写了送朋友离去后自己归途中的情景:回首姑苏遥望,只能望见茫茫一片白云。虚实结合,拓展了意境,更加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留恋与不舍之情。

③对比:对比必须是同类事物之间的对比,衬托既可以是同类事物,又可以不是。

时间对比、地点对比、景物对比、情感对比、境遇对比、场景对比、传说和现实对比

例如:昔日长城战,咸云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对比,人们都说昔日长城一战战士意气风发,而自古以来却是黄沙漫天、白骨累累的现实惨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战争的惨烈和战士的悲凉,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民生凋敝的厌恶,以及对将士们惨状的同情。

例如: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乱后》)

对比,“宿荒草”和“动新烟”形成对比,“宿”与“新”形成对比,既突出了川原上黄草萋萋的悲凉景象,又写出了村落里升起炊烟焕发生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战乱后恢复生机的欣慰。

④白描:不加渲染烘托,清晰鲜明,寥寥数语就勾勒出……;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例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⑤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细节描写一般是神态、动作描写。

例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闲敲棋子落灯花。

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阑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⑥象征: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和“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同样的手法)

例如: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象征(以物喻人),杨花象征着(比作了)那些不能明白我心事的人,反而倚风轻狂,抒发了诗人心中不被理解的苦闷,以及对那些不能明白自己的小人的厌恶和痛恨。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角度顺序等(略)

2.设问示例

①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②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③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④这句诗表现手法有那些?(描写的句子时候才考虑描写手法,还要考虑修辞手法。)

3.答题步骤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对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4.答题范式

①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②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以上抒情手法、描写手法里面也要考虑修辞,先整体上分析,然后再局部分析,先考虑别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三、修辞手法类

如果问修辞手法,只考虑修辞手法。

先考虑内容方面的修辞,再考虑形式方面的修辞。

按照内容判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用典、点化、双关、对比(衬托)、通感

按照形式判断——对偶、设问、反问、互文、排比、反复

1.基础知识

①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例如: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②拟人:赋予某物人的情感,将某物拟人化,使什么事物具有了人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柳条藤蔓系离情。

③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④借代:用什么代指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点。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叶子、花,颜色代指事物,生动鲜明地写出了叶子和花的唯美动人的特点。)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女子、音乐)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故乡、边关)

⑤通感:感觉之间的相通。用什么觉写什么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例如: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视觉写听觉)

⑥用典:引用或者化用诗句、人物、神话故事等等,表达一种相似或者相反的情感。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化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表达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之感。)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前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诗句,后者化用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诗句,写出了南京城的昔盛今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叹。)

⑦双关:一个字或者一个词,除了表面的意思之外,还有深层含义。效果:语意丰厚,余味深长,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道是无晴却有晴。

⑧衬托:同上面提到的衬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⑨对比:同上面的对比。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⑩对偶:什么对什么,什么对什么,对仗工整,音律和谐。

(律诗(四联八句的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本身就要求对偶,所以一般不考虑此修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11设问:一问一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反复:音律上,琅琅上口;内容上,反复强调了什么;情感上,突出了什么。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4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着寒水和沙)

雨中寥落月中愁(雨中和月中寂寥、愁)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的明月和关)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柳、桃李在屋子的前前后后)

2.设问示例

①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②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3.答题步骤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4.答题范式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四、结构手法类

开门见山、首尾照应、伏笔照应、曲笔入题、欲扬先抑、层层深入、先总后分、总分得当、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铺垫、过渡、视觉听觉关系、前后转折对比、以小见大、语序颠倒

描写

(一)按立足点的变化: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

(二)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汇总

一、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词(意境特点、怎样的画面)

1.恬静优美、清幽静谧;

2.热烈欢快、清新明丽、明净绚丽;

3.凄清肃杀、萧瑟凄凉;

4.凄凉悲苦、孤寂冷清;

5.平和冲淡;

二、诗歌意境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

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

1.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凄凉哀婉:这类诗词,它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如李清照《声声慢》

三、一种“主客移位(对写)”的写法

所谓"主客移位"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例: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

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的感情真挚动人。

手法试题鉴赏时候先考虑整体,然后再考虑局部,主意选择最大特点的手法回答。关键是能够读懂诗歌,明白诗句的含义,及其相关的特点。多读鉴赏文字,多读诗歌,多思考。

例如:《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自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释:诗人在白马江送朋友离去;黄牛峡,韩十四途中要经过之地。

问题:颈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借景抒情,黄牛峡滩水湍急流转,白马江凄寒树影稀疏凄凉,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担心和内心的孤寂伤感。

②虚实结合,实写了诗人送朋友离去时的白马江凄凉景象,虚写了诗人想象朋友经过黄牛峡

的路途艰险,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不舍和担心之情。

③听觉、视觉相结合。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既写出了途路的艰险,又写出了离别

的伤感,丰富了内容,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④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以黄牛峡峡岸的静衬托出江水的汹涌声声,写出了诗人

路途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担心忧虑,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 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小说的三要素都是围绕小说主题服务。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

议论、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

(2)小说的环境作用: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渲染故事氛围;促进小说情节的发展;暗示社会环境;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心理;表达了小说主题。

4.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5.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6.小说的记叙的顺序

顺叙:清楚明了,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进入故事情境。

倒叙:果前因后,设置悬念,使文章有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

①内容:插叙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7.小说的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8.小说技巧:

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前后呼应、设置巧合、结尾出人意料

上世纪中叶,美国的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还是采取了合作的途径,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决定共同研制大型宽体飞机,于是“空中客车”便应运而生。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于1997年一致决定组成新的波音公司,以抗衡来自欧洲的挑战。

立意:以合作应对竞争

让竞争的枝头开出合作之花

毕淑敏在《拒绝分裂》中曾说:“一个国家分裂了,那就是战争;一个民族分裂了,那就是苦难;一个家庭分裂了,那就是离异。”

可见,分裂多么可怕!何况如今竞争的洪流滔浪滚滚,在竞争的枝头开出合作之花,以合作应对竞争势在必行!欧洲各国联合应对美国的挑战;美国的波音、麦霸两大企业联手合作又何尝不是面对新的竞争态势?他们都明晓合作在竞争中的意义。

(名句+材料引出论点)

以合作应对竞争,资源变多了,不足变少了,取长补短,彼此双赢自然水到渠成。一个勤劳的果农推出了苹果新品种,没有独享成果,而是和邻居们共享。因为他明白,真正的竞争是所有人采用新品种结出新果子。如果他不与别人合作,相信花粉传播后他的果园也不会独占鳌头。与他人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分论点一+举例论证)

以合作应对竞争,力量变大了,缺陷变小了,锦上添花,自己自然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作,才使得赵国在与秦国的较量竞争中汇聚力量,力争上游;正是刘备与孙权的合作,联吴抗曹,才使得他们在竞争中三足鼎立。如果没有林书豪和队友的合作,一己之力何其微弱?又何以战果累累?如果没有徐峥和王宝强的合作,仅凭其中任何一人,《泰囧》又何以创下收视之冠?竞争如磐石,合作便如滴水;竞争如大海,合作便如细流。正如荀子所言之理:无跬步之聚合,无以至千里;无溪流之汇合,无以成江海;无合作之善行,何以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分论点二+举例论证)

如果竞争仅仅是竞争,如何合作只是空谈,因循守旧,沙永远是一盘散沙;溪永远是一条细流;聚沙成塔,汇溪成河,天方夜谭,痴心妄想,难成大器。

孟子所言:“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天时已定,地利已成,人和不足,无异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假如《中国好声音》对抗赛中只为竞争不会合作,好声音只会各行其道,而没有视觉盛宴了;假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与虎只为竞争不会合作,相信彼此早已精神分裂,幸存也微乎其微了。

(分论点三+反面举例论证)

歌德说:“不管他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单枪匹马总是无力,合群永远是一切思想者的最高要求。”在竞争的洪流中,小到个人、集体,大到民族、国家,不分裂而合作,方可百舸争流共自由。

那还等什么?让竞争的枝头开出合作之花吧,定会落英缤纷,和谐美好!

(名句+结尾+呼吁)

行动胜于空谈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名言引用)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急流,似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无所畏惧,喊出几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真正敢涉足于湍湍急流的人,却为数不多。正如花园中的几个人,面对着荒芜萧条的花园,都会大发议论,空谈一番。结果 , 话说了一火车,事却没做成一件。(联系材料)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雷声再大,如果雨点太小,也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谈。

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其实,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

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古文学者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纵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现目标,也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身陷囹圄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用行动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纵观世界,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行动取得了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却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被人淡忘。

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素质,努力去学习,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

我们的国家领导只有会说更会做,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民,奉献于社会。只有行动,实干,我们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

古人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现在我说:“终日而言矣,不如须臾之所为。”行动起来吧,朋友,抛弃那些大道理,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因为,行动,胜于空谈。

做有意义的事

俄国文学家克雷洛夫说:“如果你的劳动对谁也没有什么利益和好处,那么你无论怎样忙忙碌碌都是白搭。”就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猴子一般,即使一心想把工作做得高人一等,也听不到半句称赞。因为它和农夫迥然不同,这是没有丝毫意义的无用功。

(开头:名言名句+材料分析)

人生转瞬即逝,我们何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去做一点点有用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呢?

(2段:引出论点)

李大钊曾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只有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我们才能逐渐地提升自己,升华自己,达到人生的顶峰,找到人生的归宿。

(3段:正面道理论证)

富兰克林为了证明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的假说,于雷雨交加之时和儿子一起放风筝,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在这么求真务实、这么有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终于让假说成为一种举世闻名的科学真知。

列夫·托尔斯泰为了《战争与和平》更能打动人心,亲自去战场考察一点一滴;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游历大江南北、山川河流、先人遗迹;李时珍为了《本草纲目》,亲自尝遍百草;卓别林为了“流浪汉”的喜剧,宴请流浪汉,体会他们的一切。

这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谁不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做着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4-6段:正面举例论证)

反观我们现实生活中,多少事业单位人员喝着茶水、看着报纸、上着网、聊着天;多少面子工程拔地而起、走走过场、弄虚作假、鱼目混珠。他们清闲自在或者忙忙碌碌,但都不能求真务实,做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称赞呢?

静下心来,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人生的目标奋进才是真理。就像古罗马皇帝《沉思录》中所说:“不要像一个摇桨的奴隶那样忙个不停。”

也只有如此,才能像徐霞客一样“行走在天地之间”;才能像林书豪一样“打球为了永久的快乐”;才能像泰戈尔一样“存在,是一个永久的惊奇”。

(7-9段:反面道理举例论证)

做一个踏实的农夫吧,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做一个聪明的猴子吧,做点有价值的事情!

(结尾:呼吁)

我和你,心连心

永远不会忘记刘欢老师站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的那一首《我和你》,这不仅仅是他的心声,也是我们亿万中国人的心声:我和你,心连心。

确实如此,当我们面对别人时,怎么能像木人和泥人一般呢?他们人本善良友好,当然毋庸置疑,可惜的是,他们都从自己的想法出发,差点儿给对方带来生命的危险。所以,当我们面对别人时,是否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想别人心中所想呢?是否应该像刘欢老师所唱“我和你,心连心”呢?

也许只有如此,才不会感觉对方太难相处了吧!

(事例+材料+论点)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彼此心中所想,才能体味到彼此的关心和温暖。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也只有思人之所思,想人之所想,才能感觉到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心跳、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

当俞伯牙和钟子期分别站在船头与岸边聆听高山流水之音时,彼此听到了对方的心声,赢得了心有灵犀,共感心中所思而成一段佳话;当廉颇口出狂言之后,不免静下心来思索蔺相如所作所为,方体会到这位智者的用心良苦,继而心生温暖之意,负荆请罪,共同承担起赵国的文武之天。

(分论点一+举例论证)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彼此心中所思,方可让彼此的心胸拓开一种新的境界,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更有一种趣味呢?

莫言《蛙》中曾说:“只有失眠的人,才知道睡不着是多么痛苦;也只有失眠过的人,才知道睡着了是多么幸福。”当我们在家里大张旗鼓地喧闹时,是否考虑过邻居家里是不是正有一个准备高考的孩子在复习;当我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时,是否考虑过双目失明者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如果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那么尽管它们是都极小极小的事儿,却展现出我们人格的最大魅力,提升了我们最伟岸的精神境界!

(分论点二+举例论证)

如果只从自己所思所想去考量别人,当然会误入迷途,使彼此的心远离天涯。

君不见,我们身边多少人为了一件小事儿和朋友分道扬镳;君不见,多少人为了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和别人大庭广众之下吵吵闹闹;君不见,多少人为了一句毫无必要的话而大打出手。他们都只是拿着自己心中所想要求别人也像自己一样,所以才导致一次次不该发生的事在我们身边频频发生。就像电影《搜索》中的陈若兮一样,如果能够站在叶蓝秋的角度想一想,深入认识到她不让座的原因,就会避免让媒体成为冤枉人的助推器。

(分论点二+举例论证)

生活本来就是你我他,只要我和你,心连心,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呢?

“会下棋的猴子”作文教案

材料:

从前有两个仙人,常到山上的一棵大树旁下围棋。一只猴子长年累月躲在树上观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有一个人是它的对手。

这个国家的国王知道后,他想: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战胜不了一只猴子。于是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战胜猴子的办法。此时,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他说,绝对有把握,但是,比赛桌上一定要放一盘水蜜桃。

比赛开始了,猴子与大臣执棋对弈,猴子总是盯着那盘鲜美诱人的水蜜桃,结果大臣赢得了比赛。

拒绝诱惑

在象棋的对弈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招数叫做“弃马十三招”,就是说在舍弃一马之后,杀招便可连环而出,在十三步之内便可置对方于死地。而对手想躲过这些杀招,也很简单,只要你能禁得起那匹马的诱惑。

其实人的一生就如同一盘棋,那放在棋局旁的水蜜桃便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譬如金钱,譬如美色,譬如名誉。有些人会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这就是他们人生棋局输得一塌糊涂的原因。而有些人一旦选择了奋斗目标,便不为外界诱惑所动,终成棋局中最后的赢家。

孔子曰:不义且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但世俗中的人们往往利欲熏心,为牟取暴利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比比皆是,因贪图高额报酬为不知名药物做代言的的明星数不胜数,

又有多少官员将捐给灾区的善款塞进自己的腰包。他们为了金钱不惜伤害他人,损公肥私,丧失道德、良心、尊严,给社会带来多少危害!自己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落得个身败名裂,遭人唾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人的欲望犹如烈马,必须有理性的骑手来驾驭。我们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却能把我们送进坟墓。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南京有一位年仅2岁的小女孩,其爷爷奶奶因疼爱孙女,买下一套价值400万元的别墅,并在房产证上署上小女孩的名字,作为她将来的嫁妆。这个2岁就有幢别墅的小女孩,也是媒体最近爆出的“南京最小而且最富的房二代”。试问,当小女孩在自己人生的棋局中奋斗时,这400万的别墅会不会成为一盘放在棋局旁边的“水蜜桃”呢?她是否会在金钱的洪流中迷失自己最初的航向呢?林则徐便曾说:“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叹妞妞的家长,竟然不知道这个道理!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在相答樵子时曾唱过这样一首曲子:“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单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让我们拒绝诱惑,达到“贫,气不改!达,志不改!”的境界吧!

文言文

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现代汉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示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句子类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柳敬亭者,扬州人,本姓赵。

是寡人之过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

?“于”表被动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见+于”表被动

?见笑于大方之家

?“为”表被动——“为+所”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表被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意念被动,无标识,翻译成被动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

?省略句:

?省略主语

?永州之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谓语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省略宾语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介词

?试与他虫斗,虫皆靡;又试之鸡,果如所言。

?文言文翻译,尤其是主语,没有的一定要补充出来。

宾语前置句: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而莫之知也。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吾谁与归??“之”起提宾作用,宾语前置。

?何功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起提宾作用,宾语前置。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宾语和介词“以”连用,经常是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南向坐,北向坐,西向立

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状语后置:

?事急也,请奉命求救于赵将军。

?灌油于其中,裹以帷幕。

?按其面以一板,则字平如砥。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复习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二

生动隽美谱华章 ——诗歌艺术手法(二)之表现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好)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二) 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主要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比兴、互文、用典、倒装、渲染和烘托等。) (1)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2)描写类:动静,声寂,虚实,细节描写,白描,侧面烘托,对比,抑扬,衬托(正、反衬)、联想,比兴等。 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二、表现手法 1.典型表现手法: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 例: (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观祈雨李约)对比(种田人焦虑万分地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乞雨,而富人却在一旁看热闹,还唯恐天气阴下来乐器发出的声音不悦耳。 该诗将久旱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深刻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刘攽bān)动静结合 (3)江城子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虚实相生 (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抑扬结合(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3、才调:才气。【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以小见大(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纳最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1)定义及举例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基本概念: (二)考试重心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1)基本概念 (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二、议论 三、记叙 第二节:修辞手法 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 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 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 十、列锦 (一)定义 (二)作用(艺术效果) 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十一、迭字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转)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如: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全面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与效果。 第一节表达方式 一、抒情方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 (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就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 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后两句就是诗人安慰董大的话,意思就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瞧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

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此类诗瞧似句句写景,却就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析】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就是写景,也全就是写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以哀景写哀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以乐景衬哀情 例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谢浑《谢亭送别》)【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④以哀景写乐情 例1: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最全题型解析(满分答题模板)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7446771”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1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没钱往里冲点每天都可以领取哟! 广告:本教程由购物省钱的淘优券(https://www.sodocs.net/doc/4b17848400.html,)整理提供 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 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 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强烈推荐)

( 强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总结 推荐)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的分类 (一)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1 .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①根据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即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描写。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②按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毕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白描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临行又开封”是人物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功夫。 又如,《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即所谓白描手法。 ③根据观察的角度,描写又分为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内外、天空地面等多角度描写。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④根据景物的特点,描写可分为动静、虚实、明暗(昼夜)、点面等。 a .动静结合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b .虚实结合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明暗结合比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映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最全汇总(9个“套路”+9种常见情感+20篇诗词鉴赏)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

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高考诗歌鉴赏:古诗词35种艺术手法

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代诗词的35种艺术手法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艺术手法,今天,跟大家分享古诗词中的35种艺术手法,了解了这些,无论是对于古诗词学习还是写作,都大有裨益。艺术手法,意为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直抒胸臆】 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融情于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托物言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托物起兴】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余靖《子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巧用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周邦彦《春雨》 【联想巧妙】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细节逼真】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欲扬先抑】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以动写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 三、知识回顾 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 四、真题体验 1、考向一——表达方式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3分) (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 题干信息我的解读 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 少应该有两种 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 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 (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 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秋原人外闲:远离喧嚣人群,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空阔,是静景。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XX 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①李弥逊,字似之,吴县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 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②衬托 ③渲染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还无晴。】B语意双关

高考常见诗歌表现手法归类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 1.白描: 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5.衬托: 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诗歌鉴赏常见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常见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常见手法总结 2011年11月24日 〖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 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这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作者在叙事描写 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 国情怀。 〖情景交融〗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其表达手法可概括为“间接抒情”,又称为“委婉含蓄”。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的重要手法之一。当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于景中,通过描写景色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一般称作“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写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交融为一体。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 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 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 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 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令人沉醉,却是 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 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唐代谢浑《谢亭 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总之,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 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而“触景生情一情景相生一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诗歌以言情为主,诗中不著景物,也未始不能写出好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便是如此。然而,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 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 人读之,悠然神远。 【例】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这首词抒发了诗人暮春时节的伤感情绪。从一般叙述到一 问一答,再到重叠、设问和慨叹,通过层层拓展和深入,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 人的感情。标志是全诗没有一句写自己的感受(思想感情)的句子。 〖托物言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