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3课 青春飞扬( 精品导学案)

第3课 青春飞扬( 精品导学案)

第3课 青春飞扬( 精品导学案)
第3课 青春飞扬( 精品导学案)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

第1课时青春飞扬

一、学习目标

1.懂得青春需要不停的探索。

2.知道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强能促进自信。

二、自主预习

1.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形成不同的理想,青春路径,思考自

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2.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抵制、战胜

自我的努力。

3.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4.自强,要靠坚强的、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

三、合作探究

飞翔的力量

2016年11月3日,“奥运冠军张梦雪槐荫分享会”在济南市图书馆大报告厅举办,倾情讲述她的青春故事。“十年磨一剑”,张梦雪这样评价自己。她说自己在通往冠军的路上,也经历过低谷期,好胜的性格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自己非常失望,也曾一度失去信心,但是往往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刻。教练的鼓励和家人的安慰让自己继续努力训练下去,“不问耕耘,只问收获”,正是这种信念,成就了今日的张梦雪。

(1)张梦雪在通往冠军的路上,展示了哪些优秀品质?

(2)站在青春的起点,实现自己的梦想,张梦雪的青春故事给我们哪些启迪?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四、随堂演练

1.青春似虹,绚丽多姿;青春如风,飘逸自然;青春似水,清澈纯洁;青春如火,热情奔放;

青春是人生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最浪漫的诗篇,青春——充满希望与幻想。下列四组词语中,与青春密切相关的一组是( )

A.春天、夕阳、晚霞、落叶

B.果实、春雨、朝阳、枯萎

C.自立、奋斗、昂扬、翱翔

D.灿烂、萌芽、弱小、幸福

2.自信的人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以

下能够展示自信者风采的是( )

A.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B.嫉妒比自己强的人

C.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

D.脸上洋溢着笑容,生活富有激情

3.我国有位著名音乐家说:“在任何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要有希望,都要想到早晨,都要想

到阳光,都要想到亮丽的色彩。”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②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③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

助于我们实现梦想④自信使我们勇敢,让我们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2016年6月8日,郭峰最新单曲《是不是》全网上线。歌曲中,郭峰向年轻人抛出了许多

问题,而那一句“坚强走在这川流不息的街道,泪水划过脸庞依旧是期待渴望”则是郭峰对于青春奋斗最完美的诠释。对于自强,下列认识有误的是( )

A.自强是实现青春梦想的唯一力量

B.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C.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D.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5.有人说:“我的梦想在悄悄开花,到那时一定会惊艳全场!”实现青春的梦想,需要我们

( )

①规划好青春路径,积极进行青春探索②迸发激荡的青春活力③培养自信的青春热情

④树立自强的青春态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五、课后反思

RJ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答案】

合作探究

(1)自信、自强、坚强的意志等。(2)①自信有助于我们激发潜能与活力,让我们充满激情。拥有自信,我们必须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这是自信的基础;同时,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实力,这是撑起自信的重要支柱。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培养自强精神,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需要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随堂演练

1.C

2.D

3.D

4.A

5.D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质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内容。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本课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完成。 2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六、教学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白毛女——秋收》通过杨白劳的唱词中唱到:“高粱谷子望不到到边,黄家的土地数不完,东家住高楼,佃户们来收秋,流血流汗当马牛……”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3课土地改革。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农村筑起土地梦 改革掀起创新路 农业走向发展路 板块(一)农村筑起土地梦 课件展示中国农村解放前的具体情况。 师: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谁的手中? 生: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3课华夏之祖(初中历史七年级)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第3课《华夏之祖》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好, 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历史课有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教材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用多种手段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和线索,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3.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教材围绕主题,通过炎黄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和尧舜禹的“禅让”三部分内容,向我们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反映了黄帝、尧、舜、禹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掌握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掌握教材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初步认识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了解涿鹿之战的意义和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认识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通过本课的学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6、教学方法:(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册,使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空间位置以及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的活动区域,使他们对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征战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涿鹿之战”,直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征战的部落双方、过程、结果做出解答、在此基础上,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3)通过图示法,表现尧舜禹“禅让”的实质及原始社会的瓦解过程。

人教社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五单元 阅读 导学案 附答案

编号:gswhywbx3…oo1 文华高中高一英语必修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 Period1 Warming up and Reading 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魏秀冬审核人:编制时间:2014年3月3日 学习目标 1.能记住这些单词的发音和拼写 multicultural, scenery, surround, harbor, Canadian, Vancouver, Toronto, Calgary, Ottawa, beaver, polar, penguin rather than, baggage, scenery, eastward, chat, surround, harbor, measure, aboard, have a gift for, within, manage to do, catch sight of, eagle, acre, urban 2.能说出关于加拿大的一些信息和准确描述文中人物在加拿大旅游的路线以及谈论加拿大和领会文章的主旨。 3.能激发学生了解外国的兴趣和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能说出关于加拿大的一些信息和准确描述文中人物在加拿大旅游的路线以及谈论加拿大和领会文章的主旨。 2能激发学生了解外国的兴趣和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方法. 看图法,朗读,精读,快读 学习过程 Warming up: Step1课前预习 Task1读本单元这两部分的单词以及阅读课文把难理解和不会的作上标记,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Task2根据提供的汉语意思在课文中和查字典找出对应的词汇。 1.测验,问答比赛(n) _______ 2.大臣,部长(n )_______ 首相,丞相(n) _______ 3.文化(n) _________ 文化的(adj)_________ 多种文化的(adj)_________ 4.加拿大(n )_______ 加拿大人(n)_______ 加拿大人的((adj)_______ Step2合作学习(看加拿大的地图和查阅资料,老师展示幻灯片) Task1 Let's have a quiz(做warming up的5个小题on page33) Task2 language points 1.Canada is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点拨multi- (构词成分) 有很多……的,multicultural adj.多元文化的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含答案)

九下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学会从生活中细微之处发现美的存在。 4.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大荒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的圆。 比较A与B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更美,更能打动你 学生明确:A句,虽然B句描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却没法像A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浑的意境。 教师再问:明明B句描写得更加详细,为何反而还达不到A句的效果呢难道是因为说得太多反而不够好也许,今天的课文内容,能解答这个疑问。 【教学预设】 教师亦可以选择其他意境深远的诗句作为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在言外之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现象,以便于深入把握课文。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朱光潜笔名孟实籍贯安徽桐城人 评价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 三、字词积累 1、重点字 附丽(fù) 意蕴( yùn) 寂寥(liáo) 谚语(yàn) 急促(cù) 颦( pín) 心旷神怡(yí) 易错警示 “拈”应读“nin”,不读“lian”;“颦”应读“pin”,不读“ping”。 2、形近字 笼(lòng)笼罩峨(é)峨眉 笼(lóng)葱茏峨(é)巍峨 记忆方法 用“竹”草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是“笼”,“草木”青翠茂盛是“茏”。 3、重点词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八课导学案 1 2 3 4⑻惟觉时之枕席,。 ⑼世间行乐亦如此,。 事权贵,。 《登高》 霜鬓.()浊.酒() 回:①渚清沙白鸟飞回. .日之高标 .恨繁霜鬓 .其心志 而不平 .秦久矣 .在肠胃 .独登台 .矣 .矣 (并序) 悯.然()转徙.() 枫.叶()萧瑟.() 霓裳 ..()红绡.() )谪.居() )间.关()呕哑 ..()

⑴委身 ..为贾人妇 ⑵使快.弹数曲 ⑶弦弦掩抑 ..声声思 ⑷银瓶乍.破水浆迸 ⑸秋月春风等闲 ..度 ⑹去来 ..江口守空船 ⑺如听仙乐耳暂.明 ⑻却坐 ..促弦弦转急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今义: ⑵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 今义: ⑶老大 ..嫁作商人妇 古义: 今义: ⑷铁骑突出 ..刀枪鸣 古义: 今义: ⑸整顿 ..衣裳起敛容 古义: 今义: ⑹凄凄不似向前 ..声 古义: 今义: ⑺暮去朝来颜色 ..故 古义: 今义:⑻曲终收拨当心 ..画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 言:①感斯人言.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④静言.思之 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不辞.小官 ③入不言兮出不辞. ④辞.达而已矣 转:①却坐促弦弦转.急 ②转.徙于江湖间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白言本是.京城女 5.说明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⑵浔阳江头夜.送客 ⑶遂命酒. ⑷梦啼妆泪.红阑干 ⑸商人重.利轻.别离 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⑴感斯人言 ⑵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⑶转徙于江湖间 ⑷送客湓浦口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第三课土地改革 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义隆永中学张艳春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一、导入新课 1. 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穷苦农民杨白劳 忠厚老实勤劳善良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只因租种恶霸地主黄世仁六亩田地,年年还不上东家的租子一到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债。到除夕的深夜才 偷偷回家,为过年带回三样东西二斤白面,一根红头绳,两张门神。在除夕 之夜杨白劳刚到家地主的狗腿子就来借逼租要债,杨白劳无奈在女儿的卖身 契上按下手印,后来在万分悲愤中喝下卤水自尽了。喜儿被抢进黄家遭奸污。 后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请讨论 一下: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土地改革为什 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二、教学新课 2、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后回答。[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 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 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 3、师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 度。 4、右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原来他们在焚烧 地契。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5、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6、然后探索、交流、讨论。 7、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⑴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 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⑵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 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⑴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⑵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 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加深巩固 7、看谁说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背景时间内容结果 土地改革的意义

英语试卷讲评课导学案

英语试卷讲评课导学案 :年级班组英语学科试卷讲评学案 Learning aims : 1. To make clear all the puzzles in the paper and learn to use them freely. 2. To correct the mistak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self-study and cooperation. 3. To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and others; improve yourself all the time. .课前自主学习,自查与纠错 对照答案,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整理每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 21-25. B D B A A 26-30.D C D D B 31-35.A B B D D 21题 a与the 的用法区别 a表示 the表示 不定冠词和序数词连用,表达的含义是 22题 while作为连词时的用法总结 23题“how do you find”表达的意思是 24题 amazing指,amazed指 news He is at the amazing news. 25题.Contain指 Include 指 常用两种表达方式:including sth/ sb= sb’sth included There are 40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e There are 40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me . 26题选择which的原因是 27题本题是一个被动句,可以先还原成主动句 其中to为,类似的结构还有 28题有关句 正要做…这时(发生另一事) 正在…这时(发生另一事) 刚做完…这时(发生另一事) 30题 with pleasure与my pleasure 的区别是 with pleasure my pleasure 31题 could have done 的表达的意义是 must have done表达的意义是 32题 think ...of remind... of let... done wake... up 33题 suggest用法特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2020年 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

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 知 识 积 累 重点词语 (1)唯. 闻女叹息(只) (2)愿为市. 鞍马(买) (3)旦. 辞爷娘去(早晨) (4)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 (5)关山度. 若飞(过) (6)朔. 气传金柝(北方) (7)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愿做) (8)策勋.. 十二转(记功) (9)赏赐百千强. (有余) (10)出郭. 相扶将(外城) (11)著. 我旧时裳(穿) (12)雄兔脚扑朔.. (动弹) (13)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 (14)安. 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15)双兔傍. 地走(靠近,临近)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 一词多义 策勋十二转(记) (1)策 (2)强 (3)市策马加鞭(鞭打) 古今异义 :门 :只 (1)木兰当户. 织 户 (2)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 :窗户 :但是,表转折 古义:眯着眼 :跑 (3)雌兔眼迷离.. 迷离 (4)双兔傍地走. 走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今义:行走 词类活用 (1)愿为市. 鞍马 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2)策.勋十二转 名词活用作动词,记。 文言句式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倒装句,应为“所思何”“所忆何”) 节拍的把握 (1)唧唧/复/唧唧 (2)昨夜/见/军帖 (3)可汗/大/点兵 (4)万里/赴/戎机 (5)归来/见/天子 (6)天子/坐/明堂 作者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郭茂倩(1041——1099),北宋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集中的长篇叙事诗,被后人合称“乐府双璧”。 内容主旨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这首诗歌在结尾处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重点难点 《木兰诗》 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写木兰方里征程,十几年征战沙场的生活。 第三部分,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如弟迎接木兰,木“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类比,赞美木兰。 中 考 对 接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朔.气(shuò) 复唧.唧(j ī) B.可汗.(hán ) 鞍鞯. (ji ān ) 鸣溅. 溅(jiàn ) C.燕.山(yàn )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 ) D.胡骑.(qí) 戎. 机(róng ) 傍. 地走(bàng ) 2.下面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 B.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木兰/不用尚书/郎 D.安能/辨我/是雄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11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 (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22

导学案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

导学案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8-03-15T10:21:53.3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1月上作者:谢艳辉 [导读] 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做法,就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摘要:导学案模式倡导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农村学生学情。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做法,就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导学案;英语阅读;实践 一、农村英语课堂中实施导学案的背景 1.学生学情。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犹如隐形人一般,上完课之后完全不知道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是什么,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成绩十分不稳定,他们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单词、语法以及课文只能靠死记硬背,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他们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2.《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课改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仔细研究教材文本,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导学案。我校英语组在导学案的编写做法如下:开学初教研组分配任务,由各年级组推选出一名骨干教师,给同年级组教师分配任务。每个教师在自己的课题集体备课后,根据相关要求,在相应的时间内编写导学案,而后发到各自年级组内进行修改定案。 2.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导学案的有层次性,要把握设计的量与度。一方面,基于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性,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中所设置的目标和任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发展区域内都能够得到有效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量与度。有的导学案以单纯的练习题形式出现,使得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就是完成一张练习的过程,这完全违反了导学案存在的初衷。 三、导学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导学案的框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和达标检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来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根据本校的教学改革,笔者以阅读课为例谈谈自身的一些做法。 1.课前预习(包括学习目标,预习内容)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定比较简单,不宜太多,一般在2-3个左右。但是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要注意:设置的目标要简洁明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明白要干什么,可操作型要强。 (2)预习内容。新标准英语教材中每个模块都有一个阅读单元,文本涉及的范围很广,有介绍人物,科学天文,动物保护,小说等等。因此,有些学生对于一些文本就会感到犯难,完全看不懂,这是他们经常有的想法。因而,对于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新标准英语八上M5 Unit2 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中提到的茶馆这本书,就需要学生去搜集关于作者老舍以及他的作品,还有北京茶馆的一些信息。因此,笔者在导学案中设置了三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Lao She?”, “What are his most famous books and plays?”“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 Teahouse?”。考虑到他们的英语水平有限,在回答这三个问题时,有些同学可以用中文。除了预习背景知识之外,笔者也设置了关于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以及一些句型,为理解文章扫除一定的障碍。 2.课中学习(包括阅读理解和语言知识探讨) (1)阅读理解的设计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泛读和精读。泛读对学生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文章的意思,不用执着每个字里行间。因而在这一块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了解文章大意或者段落大意,有时候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图片和文字的匹配。例如新标准英语八下M4 Unit2 Healthy living中标题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文章主要讲什么,那我们就不需要去问学生段落大意。笔者在这个环节中采取了人物与任务1中的图片匹配的方式。在完成对文章的大致了解之后,一般就是进入精读,即深层次阅读。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一般设计Wh-开头的问题来提问学生,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特定的信息由更深层次的理解。 (2)语言知识探讨。虽然在预习环节已经让学生处理了一点短语和句子,并且教师在阅读理解环节也会引导学生解决一些难点词句,但是任然有一些词句会成为学生的拦路虎。因而,笔者常常会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感知一些重难点词和短语。对于一些难点句子,笔者会呈现多个例句,让学生去比较概括,而后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去思考练习。 3.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的内容一般根据学习目标要求,改编自课文内容,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新标准英语八上M4中阅读课中,涉及到许多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 (1)The more information, the_________.(good) (2)Taking a plane is the fastest and the___________.(expensive) (3)Taking a coach will not cost as_________(much)as going by train. 4.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对学生能力训练一种好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水平不一致,所以不管是课内知识拓展还是课后作业延伸任务设置时,都需要对任务分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四、反思 通过对导学案的利用,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他们在课堂中不再茫然不知所措,了解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整体课的步伐是怎么样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此外,导学案的任务都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都能够得到满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案

第15课心声导学案教案 篇一:第15课心声导学案第15课《心声》学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邵三群审核:孙孝智教师寄语:放开包袱,展现心灵。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xK b1.C om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示自己的个性,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方法⒈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小说内容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3.合作交流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自己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学习过程一、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二、生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⒈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⒉主要描写了哪几人?⒊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三、深入体会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1、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2、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3、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课堂练学案(10)

2012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课堂练学案(10) Passage Six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s Not Destroyed the Class System) These days we hear a lot of nonsense about the ‘great classless society’. The idea that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the age of the common man has become one of the great clichés of our time. The same old arguments are put forward in evidence. Here are some of them: monarchy as a system of government has been completely discredited. The monarchies that survive have been deprived of all political power. Inherited wealth has been savagely reduced by taxation and, in time, the great fortunes will disappear altogether.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the victory has been complete. The people rule; the great millennium has become a political reality. But has it? Close examination doesn’t bear out the claim. It is a fallacy to suppose that all men are equal and that society will be leveled out if you provide everybody with the sam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t is debatable whether you can ever provide everyone with the sam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but that is another question.) The fact is that nature dispenses brains and ability with a total disregard for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The old rules of the jungl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and ‘might is right’ are still with us. The spread of education has destroyed the old class system and created a new one. Rewards are based on merit. For ‘aristocracy’ read ‘meritocracy’; in other respects, society remains unaltered: the class syst em is rigidly maintained. Genuine ability, animal cunning, skill, the knack of seizing opportunities, all bring material rewards. And what is the first thing people do when they become rich? They use their wealth to secure the best possible opportunit ies for their children, to give them ‘a good start in life’. For all the lip service we pay to the idea of equality, we do not consider this wrong in the western world. Private schools which offer unfair advantages over state schools are not banned because one of the principles in a democracy is that people should be free to choose how they will educate their children. In this way, the new meritocracy can perpetuate itself to a certain extent: an able child from a wealthy home can succeed far more rapidly than his poorer counterpart. Wealth is also used indiscriminately to further political ends. It would be almost impossible to become the leader of a democracy without massive financial backing. Money is as powerful a weapon as ever it was.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016)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及历史意义;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史实,会评价戚继光。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1、郑和下西洋 (1)背景(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 (2)明成祖称帝后,派率领船队出使。 (3)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4)概况:从____ __年到年,________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船队从出发,先后到达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和沿岸,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 (5)地位: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6)意义:增进了中国同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____________和奸商。 (2)倭患: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

破坏,时称“”。 (3)经过:________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读图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能够实现成功远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抗倭的地点在哪里?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2、材料题“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材料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 ●知识建构:

第8课导学案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并能进行识别。 2.掌握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了解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传播情况及相关节 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学习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学习难点】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古代亚非人民创造了哪些文字?写出每一种文字产生的大致时间。2.依据课本插图初步认识它们。 知识点(二)世界三大宗教 2.世界三大宗教从产生地区上看有什么共同点?你知道与它们相关的节日吗? 二、合作探究(先自主探究,后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准备展示)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二:“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三: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①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写出其创始人。 ②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4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的是什么宗教? ③这三种宗教都产生在哪一洲?对我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宗教? ④请你分析它们的教义有什么共同点? 三、反馈展示(先组内反馈交流,再班内展示共享)四、串联反刍 五、当堂检测 1.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文物上文字最有可能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甲骨文 2.伊斯兰教信徒将麦地那称为先知之城,他们尊称的“先知”应是() A.穆罕默德 B. 安拉 C. 耶稣 D. 释迦牟尼 3.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人民号召对英美侵略者进行“圣战”,结合历史判断伊拉克人民主要信仰的是() A.基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4.下列关于三大宗教的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产生于亚洲②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③都有相应的创始人④客观上都有利于地区的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11·成都]西方的“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在十字架受刑死后复活的节日,相关的宗教信仰是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与该节日相关的宗教信仰是()A.佛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基督教 6. [2011·恩施]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 7.1级大地震使数万同胞的生命瞬间埋葬在废墟和泥石之中,全国各民族纷纷发出救援,震灾的现场到处活跃着带有“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十字架”以纪念耶稣受难而成为某宗教的信仰标志,请问该教的经典是()A.《古兰经》 B.《金刚经》 C.《圣经》 D.《大阴真经》 7.[2011·泉州]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西方许多国家的重要节日,与这一节日直接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8.[2011·桂林]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A. 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B. 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 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六、学习小结 七、课后拓展:请同学们留心一下你身边的人信哪种宗教,观察他们主要有哪些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