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病毒--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和重要病原

病毒--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和重要病原

病毒--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和重要病原
病毒--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和重要病原

病毒--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和重要病原

钱渊首都儿科研究所

由于小儿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急性呼吸道疾病是小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常见病、多发病。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占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80%~90%或更多。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者比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常见致病病毒有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等, 近年来发现偏肺病毒和博卡病毒也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另外随着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不断有新的呼吸道病毒被发现。下面介绍一下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

一、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并可引起暴发流行,危害极大。

RSV是RNA病毒,属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在温带RSV的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南方流行高峰主要在夏、秋季,而在北方则发生在冬春季。在世界不同地区每年因RSV感染而需住院治疗的患儿为1‰~5‰,住院病人病死率为1‰~3%。在我国每隔数年还会出现一次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肺炎,即流行性毛细支起气管炎)的暴发流行。根据抗原性和分子生物学可将RSV分为A、B 两个亚型。在流行季节,一般一个地区的流行以一个亚型占优势,不同年份A、B亚型可交替成为流行优势株。

RSV作为全球范围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在6周至9个月婴幼儿中易发展成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2~7个月婴幼儿,男性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女性高30%。RSV通过鼻、眼表面粘膜接触感染,病毒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无病毒血症。易感者为3岁以内的婴幼儿。6周至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后,25%~40%发展成严重的下呼吸道疾病。其中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占5%~40%,毛细支气管炎占50%~90%。经过治疗,一般7~12天恢复,少数可延至数周,病死率<1%。但是在早产儿、新生儿、有先天性心脏病、非支气管发育异常、免疫缺陷、艾滋病等患儿中病死率高达37%,平均为3%~5%。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哮喘的重要诱因之一。RSV的再次感染很常见,再次感染的症状多越来越轻。

尽管研究历史长达数十年,但是目前还是没有理想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为婴幼儿提

供免疫接种,但是可对高危人群接种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进行防护。

二、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儿科上、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性最强,可造成世界性大流行,在历史上曾引起多次大规模的流行,每一次都造成极大的损失。目前在人类广泛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仅限于两种亚型甲1(H1N1)和甲3(H3N2)(2009年出现新的H1N1型)。乙型流感病毒变异性较弱,常引起中度流行或局部暴发,而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比较稳定,多以散发形式出现,主要侵犯婴幼儿。甲、乙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涉及面广,对人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抑制病人中流感肺炎或其他并发症常常导致死亡。

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传染病。至今对流感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流感疫苗的接种仍为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尤其对于一些流感的高危人群,疫苗的接种可降低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就上一年度全球流感疫情和流感病毒分离株抗原性变化发布下一年度的流感疫苗推荐株。目前人群接种的灭活或减毒疫苗为三价(甲1、甲3和乙型)疫苗。免疫接种后可获得暂时的对同样血清型病毒再感染的免疫力。

流感病毒的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在温带和寒带地区,流感通常在冬、春季流行。在亚热带地区和我国南方流感可全年发生,并常在春末夏初和冬季出现两个流行高峰。目前有两大类抗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一类是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M2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ana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另一类是对甲、乙型流感病毒都有效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这两类药物必须在36~48小时内使用才有良好的疗效。

三、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PIV)为单链RNA 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副流感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为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人类感染有关的副流感病毒分为4 型。

在< 5 岁的婴幼儿,副流感病毒常侵犯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增生及粘膜糜烂。当侵犯肺泡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则引起间质性肺炎,或表现为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其中副流感病毒Ⅲ型感染多呈地方性,秋季发病率较高,一般不引起大流行,但几乎常年都可分离出该型病毒,主要引起< 1岁婴儿的感染,引起毛细支气

管炎和肺炎。副流感病毒Ⅰ、Ⅱ型往往隔年发生一次较大的交替流行,偶可发生流行交叉;II型更趋于散发。副流感病毒Ⅰ型主要侵及上呼吸道,可引起严重的喉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发病年龄多数为6个月~3岁;II型,可引起婴幼儿哮吼(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但临床症状较轻。IV型仅引起轻度呼吸道疾病。

对副流感病毒感染现今尚无肯定有效的抗病毒化学药物。已知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对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效。利巴韦林和干扰素对副流感病毒感染可能有一定疗效,宜在早期使用。

四、腺病毒

腺病毒(Adenovirus, ADV)为DNA病毒。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咽炎和扁桃体炎,且多发于婴幼儿。大约10%的小儿肺炎可能由腺病毒引起,其它腺病毒相关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腺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的严重类型,曾在我国北方流行,引起严重的婴幼儿肺炎,病死率很高。患儿年龄分布主要在6个月至2岁之间。发病季节在北方以冬春季为主。人类腺病毒有众多血清型,在我国容易引起婴幼儿肺炎的是3、7、11和21型,尤其是3和7型腺病毒往往导致婴幼儿严重肺炎。

目前,腺病毒尚无理想疫苗,也无特殊的药物治疗。

五、小RNA科病毒

小RNA科病毒中常见的可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包括鼻病毒属的鼻病毒和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68、71型等。

鼻病毒(Rhinovirus , RhV) 是引起人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已超过120 个血清型,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鼻病毒在儿童中的感染以4 岁以前的年幼儿童多见,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可引起婴儿及儿童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及肺炎, 其年龄绝大部分集中于1 岁以内,临床表现与RSV 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类似。鼻病毒已经被认为是大龄儿童和成人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鼻病毒感染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在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时较少见。.

许多型别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都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新肠道病毒68型在儿童中可引起肺炎和细支气管炎;71型可引起流感样症状。肠道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很难与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造成的临床表现区分,但是副流感病毒、RSV、腺病毒等病毒常见于冬季,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

六、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

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能够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HCoV-OC43和

HCoV-229E分别属于冠状病毒血清型I、II组成员,通常只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但是在儿科也可引起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冠状病毒在人群中一年四季都存在,感染高峰在冬春季。HCoV-OC43和HCoV-229E通常间隔2-3年出现一次较大规模的流行。

七、人偏肺病毒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是新近发现的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副粘病毒。目前的研究提示其在人类的感染历史至少有60年。人偏肺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相似,通常引起中度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样症状,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其流行高峰为冬春季。人偏肺病毒在儿童中的感染率相当高,5岁以下儿童对hMPV非常易感,小于2岁儿童为高危人群,临床症状以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最为多见。研究显示目前有两个型别的人偏肺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hMPV感染不能产生持久免疫,反复感染很常见。

八、新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

人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是2004年报道的一种与人类呼吸道疾病有关的新的人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中冠状病毒属,是血清型第I组新成员。HCoV-NL63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婴幼儿的感染风险较高,临床诊断以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居多,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较常见。目前已发现HCoV-NL63有两个不同的亚型流行。

对于以上所述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的诊断可采集患儿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或通过免疫荧光、ELISA等方法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对于不易分离或新发现的病毒可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基因片段。及早地确定病毒病原,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摘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常见致病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冠状病毒等。下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者比上呼吸道感染减少。病毒主要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在儿童中引起不同范围、程度的流行。腺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的严重类型,病死率很高。鼻病毒、一些肠道病毒也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在婴幼儿中也可引起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人偏肺病毒和人冠状病毒NL63是新近发现的、在人类已经有很长时间感染历史的呼吸道病毒。婴幼儿作为高危人群,其感染的临床诊断以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最为多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有时还可伴有严重并发症,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积极防治。 【流行病学】 上感是人类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于冬春季节,多为散发,且可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经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可引起上感的病原体大多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种类型病毒,同时健康人群亦可携带,且人体对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短暂,病毒间也无交叉免疫,故可反复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上感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为细菌引起,可单纯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但接触病原体后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或者直接接触含有病原体的患者喷嚏、空气以及污染的手和用具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发病。 【病理】 组织学上可无明显病理改变,亦可出现上皮细胞的破坏。可有炎症因子参与发病,使上呼吸道黏膜血管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者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一)普通感冒(commoncold) 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咽干、咳嗽和鼻后滴漏与病毒诱发的炎症介质导致的上呼吸道传入神经高敏状态有关。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由于咽鼓管炎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一般经5~7天痊愈,伴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体检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急性咽结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多发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五)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检查 因多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常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病原学检查 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需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细菌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0-11-02T14:08:19.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张建国[导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张建国 (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民医院150700)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58-02【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累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颈淋巴结、鼻窦、中耳等,故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应积极诊断,早期治疗。 1 病因 1.1 病原体①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②细菌仅占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趁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常见细菌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③肺炎支原体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1.2 易感因素①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腔相对狭窄,鼻腔内缺少鼻毛,鼻黏膜柔嫩,极易感染。黏膜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黏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呼吸困难。咽部较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气道部分阻塞。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该处淋巴组织感染后可发生咽后壁脓肿。婴儿的咽鼓管宽、直且短,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时易患中耳炎。婴幼儿期鼻泪管比较短,开口于眼的内眦部,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时易侵及眼结合膜,引起眼结合膜炎。小儿喉部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喉腔及声门部较狭小,轻度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发生呼吸困难。②诱发因素缺乏锻炼及患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锌或铁缺乏症等,因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症状。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居住拥挤、大气污染、被动吸烟、间接吸入烟雾,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黏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 诊断 2.1 诊断依据①有受凉或与本病患者接触史。②有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等症状,婴幼儿患者可因鼻塞而拒奶或呼吸急促。③体征有咽部充血,有的扁桃体充血、肿胀。④一般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接近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高。 2.2 诊断注意①结合当地流行情况,排除流行性感冒,注意观察病情演变,排除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常有明显的流行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头痛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有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起病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结合流行情况,实验室检查并注意观察病情演变以资区别。②仔细做全身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观察整个咽部,包括扁桃体、软腭及咽后壁,如扁桃体及咽部黏膜红肿较重,则细菌与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当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上有较大的膜性渗出物或超出扁桃体范围,需认真排除白喉。一般以咽涂片检查细菌,必要时做咽拭子培养。若患儿伴有腹痛,应仔细检查患儿腹部有无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等体征,以排除阑尾炎。③注意与过敏性鼻炎鉴别。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而全身症状不重,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④结合血常规检查以鉴别。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数持续性增高时,应考虑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感染早期也可增高,此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很少超过75%。急性咽炎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时,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以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发热期间宜给流质或易消化食物。注意口、眼、鼻的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适当的温度、湿度。 3.2 对症治疗①降温及镇静: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口服布洛芬每次5~10mg/kg,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每次10~15mg/kg。高热烦躁者给退热剂的同时应给予苯巴比妥以防止惊厥的发生。②鼻塞:可在进食前或睡前用0.5%麻黄素滴鼻。用药前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次每侧鼻孔滴入1~2滴,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使呼吸道通畅。 3.3 抗病毒药物可防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干扰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有可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达到防治的目的。可试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病毒唑),剂量每日10~15mg/kg,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或2mg含服,每2h 1次,每日6次,3~5日为一疗程;或试用0.5%利巴韦林滴鼻,每1~2h滴1次。亦可用双嘧达莫每日3~5mg/kg,分2~3次口服,近年发现该药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3.4 控制细菌感染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或明确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则用青霉素10~14天。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9. [2]杨振修.C-反应蛋白的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3]王亚娟,胡翼云.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

临床执业医师儿科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1.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1)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3)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及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为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常有较大范围的流行。临床特点:(1)起病急,全身症状重,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明显,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鼻咽部症状较轻。 (3)病毒为流感病毒,必要时可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明确诊断。 (4)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疗效显著。 (5)可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3.急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伤寒、斑疹伤寒)在患病初期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1)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前驱期症状,约有90%的患者在发病后2~3天在上颌第二磨牙部位的颊黏膜上可见灰白色小斑点(科氏斑),上感无科氏斑。 (2)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是鼠类,流行具有地区性。可有头痛、腰痛、眼眶痛(俗称三痛)症状,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3大主征,典型患者可有发热期、低

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5期。上感全身中毒症状轻,主要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部分患者初期有咽痛、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症状,很快进入败血症及脑膜炎期,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皮疹。后期可有剧烈头痛病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通过飞沫传播。 (4)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未应用疫苗的儿童易感。前驱期大多出现上感症状,部分进入瘫痪前期,出现体温上升、肢体疼痛、感觉过敏等神经系统症状,瘫痪器出现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见于单侧下肢。 (5)伤寒发热为期最早期症状,可伴有上感症状,但常有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阳性,病程较长。 (6)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夏秋。一般起病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发病第5~6天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反应阳性。

上呼吸道感染_儿科入院记录(184714,1)2

儿科入院记录 姓名:沈涵性别:男 年龄:3岁民族:汉族 籍贯:贵州赫章住址:六曲河镇民祥村民祥组 职业:散童家长姓名:沈晨 入院日期:2012年01月14日09:28 记录日期:2012年01月14日15:24 病史叙述者:患儿父亲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咳嗽、咳痰、气促3天,加重5小时 现病史:3天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咳少量白色泡沫痰,感气促,无头痛,无痰中带血,无铁锈色痰,无低热、盗汗,无高热、惊厥,无恶心、呕吐,于院外小诊所输液治疗,病情未见好转,5小时前患儿病情加重,遂来我院。 个人史:母孕期体健,无服药及放射接触史。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儿,新法接生,无窒息、产伤史,出生时哭声响亮,Apgr评分不详。生后人工喂养。生长发育同同龄儿。 既往史:无麻疹、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按卡预防接种。 家族史:家庭成员均健康,父母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史。否认家族史及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 T36.6℃ HR80次/分 R20次/分 Wt 14K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温、湿度正常,弹性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头颅五官无畸形,双颊潮红,双侧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外耳道无分泌物及出血,鼻翼无扇动,鼻腔无分泌物,唇无发绀,口唇粘膜无干燥,口腔粘膜未见溃疡、鹅口疮,腮腺开口处无红肿及分泌物,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未见分泌物及脓点,颈部对称,无颈亢,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部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对称不受限,三凹征阴性,双肺叩清,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波动位于第5肋间作锁骨中线内0.5cm,心尖部无抬举样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叩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周围血管征阴性,腹部对称、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肝脾未及,莫非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肾区叩痛可疑,肛门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关节压痛。肌力、肌张力正常。角膜反射腹壁反射等生理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阴性,克尼格征阴性,布鲁金斯基征阴性。 专科检查 T36.6℃,HR80次/分,R20次/分,Wt 14K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双瞳孔正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未见三凹征,呼吸运动对称不受限,语音震颤无增强或减弱,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干湿性啰音。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2019自用版)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表单 (自用2019版) 一、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编码 1. 国家卫计委原编码∶ 疾病名称及编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5.901) 2.修改编码∶ 疾病名称及编码∶急性鼻咽炎(ICD-10∶JO0) 急性咽炎(ICD-10∶JO02)【除溃疡性(ICD-10∶J02.903)】 急性扁桃体炎(ICD-10∶J03) 急性喉炎(ICD-10∶J04.0)(3度以下) 急性咽喉炎(ICD-10∶J06.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06.9) 流行性感冒伴有呼吸道表现,流感病毒被标明(ICD-10∶J101) 流行性感冒伴有呼吸道表现,病毒未标明(ICD-10∶JI1.1) 疱疹性咽峡炎(ICD-10∶BO8.501) 二、临床路径检索方法 J0/J02/J03/J04.0(3度以下)/J06.90/J10.1/J11.1/B08.501且年龄≤14 三、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5.901)。 释义 ■本路径适用对象为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的患者,或者口鼻咽部局部炎症的患者,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咽结合膜热、疤疹性咽峡炎。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退出本路径,进入其他相应路径∶ 1. 合并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2.感染扩数,导致颈部淋巴结炎、咽后壁脓肿、化脓性中耳炎、上倾骨骨髓炎、喉炎(3度及以上)、急性会厌炎。 3.病原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如细菌感染并发败血症,细菌感染导致化脓性病灶;如皮下脓肿、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脑脓肿、泌尿系感染等。 4.病初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最后确诊为风湿热、川崎病、肾炎、心肌 炎、紫瘤、类风湿病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大,一般年长儿轻,婴幼儿重。鼻部症状如鼻塞、鼻涕、发热、咽痛,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重症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可引起高热惊厥、急性腹痛。 2.查体咽喉壁淋巴组织充血、淋巴结肿大,疱疹性咽炎,咽部可有疱疹、溃疡。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表面可见斑点状白色渗出物。 3.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数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多增高,严重者可减低,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释义 ■本路径的制订主要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 ■病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步依据。多数患者病程短,<5天,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咽痛、轻微咳嗽,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疤疹性咽炎咽部可有疤疹、溃疡,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表面可见斑点状白色渗出物,肺部听诊正常。血常规∶白细胞可正常或升高,个别可以下降。因病程短,下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胸部X 线检查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少部分婴幼儿在起病后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抽描控制后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仍可进入路径。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大,一般年长儿轻,婴幼儿重。鼻部症状如鼻塞、鼻涕、发热、咽痛,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重症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可引起高热惊厥、急性腹痛。 2.查体咽喉壁淋巴组织充血、淋巴结肿大,疱疹性咽炎咽部可有疱疹、溃疡。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表面可见斑点状白色渗出物。 3.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数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多增高,严重者可减低,但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充分休息、解表、清热、预防并发症。 2.病毒感染多用中药,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支持疗法、局部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病毒抗体;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心肌酶谱; 2.根据患儿的病情,怀疑脓毒症时做降钙素原(PCT)、血培养;怀疑EBV感染时做外周血细胞形态;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 3.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 (2)肝肾功能、电解质(必要时)。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主要感染部位的不同可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可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上呼吸道局部感染的说法并不确切。 【病因】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hinovirus,R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腺病毒(adenovirus,ADV)、冠状病毒(coronal virus)等。 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不仅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临床表现】 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1.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 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 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 天至1 周左右,起病1~2 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 (2)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 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 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junctival fever):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1~2 周。 【并发症】 以婴幼儿多见,病变若向邻近器官组织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若患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以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其他病原体也可引起类风湿病等结缔组织病。 【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做出早期诊断。

儿科学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儿科学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inginfection)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若炎症局限某一局部即按该部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否则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一)病原体 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常见的病毒有:①粘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A及B型)、副流感病毒(1、2、3、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②腺病毒:目前有30余种血清型可致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感染;③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B组、ECHO病毒以及鼻病毒。 2.细菌: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常见细胞为β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二)诱发因素 1.解剖、生理特点见第一节,表明防卫能力差。 2.处于长发育价段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3.疾病影响 (1)先天性疾病:常见的如兔唇、腭裂、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2)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此外肺结核变为常见诱因。 (3)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小儿腹泻等。 4.环境因素

(1)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住处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阳光不足、家长吸烟、护理不周以及呼儿平日缺乏锻烁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二、临床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症状为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而其症状表现轻重与年龄及感染程度有关。 (一)不同年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 1.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 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2.婴幼患儿表现:(1)全身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3)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体检除发现咽部充血外无其他异常体征。 3.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部分患儿可合并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这种腹痛可能与肠蠕动增强、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蛔虫骚动等有关。 (二)两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1.咽结合膜热:为腺病毒感染。多在春夏季发病,可在托儿所及幼儿园造成流行,其临床特点,以2-3岁幼儿多见。常有高热,热型不定,咽痛,单侧或双侧眼睑红肿及眼结合膜充血,两侧轻重不等(无化脓)。耳后,双侧颈及颌下淋以结肿大,咽充血,偶有腹泻。病程3-5天,亦有长达7天,偶有延至2-3周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上感约有70%-8O%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O%-30 %的上感为细菌引起,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但接触病原体后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或者直接接触含有病原体的患者喷嚏、空气以及污染的手和用具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发病。 【病理】 组织学上可无明显病理改变,亦可出现上皮细胞的破坏。可有炎症因子参与发病,使上呼吸道粘膜血管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者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一)普通感冒 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咽干、咳嗽和鼻

后滴漏与病毒诱发的炎症介质导致的上呼吸道传入神经高敏状态有关。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由于咽鼓管炎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体检可见鼻腔豁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一般经5-7天痊愈,伴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体检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愕、愕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急性咽结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多发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五)急性咽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历29587

精品 姓名: [姓名] 病 区: [病区] 性别: [性别] 出 生 地: 年龄: [年龄] 地 址: 民族: 入院日期: [住院日期] 婚姻: 记录日期: 职业: 病史陈述者: 主 诉: 咳嗽、咽痛3天,加重伴发热1天。 现病史:患者约4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咽痛,伴流涕,为清涕,无咳痰、胸痛,感全身不适、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在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上感”,经治疗无明显好转,1天前,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同时伴发热,体温达39.5oC ,感畏寒、肌肉痛,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到本院门诊求诊拟“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收入院,病后,精神、睡眠欠佳,胃纳差,体力差,二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有中毒及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有重大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50年代初到本农场参加农垦工作,现已退休在家,否认外地久居生活,否认有疫区旅居史,南方饮食习惯,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25岁结婚,育2男2女,均体健,夫妻关系好。 月经史: ,11062011,5030 285314----经量中,质正常,无痛经史。绝经后否认阴道内有异常流血及分泌物。 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遗传病、免疫病及传染病病人。 体 格 检 查 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30/90 mmHg ,神志清楚,发育正常,步行入院,营养良好,体型呈正力型,慢性病容,精神可,面色红润,对答切题,语言通畅,主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湿、弹性正常、无水肿、无黄疸、无皮疹、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压痛。毛发分布正常。头颅五官端正无畸形、无肿块。双侧眼睑无水肿及下垂,双侧眼球无震颤,双侧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无混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 ,对光反射灵敏。双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分泌物。双侧乳突无压痛,双耳听力正常。鼻无畸形,鼻腔通气好,无分泌物。额窦、筛窦、上颌窦无压痛。口唇无紫绀,齿龈无出血、无溢脓。伸舌居中,舌尖无震颤,口腔黏膜无出血点、无溃疡,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侧对称,无颈浅静脉怒张、无颈动脉异常搏动,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无局部突出、无凹陷,无胸壁静脉曲张。两侧呼吸动度对称,肋间隙无增宽,两乳房对称。两侧语音震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两肺叩诊音呈清音、两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凹陷及异常搏动,心尖搏动点在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界点内侧约0.5cm 处,搏动范围约2.0cm ,触诊无震颤,心浊音界正常,心率80次/分,心律整齐, 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外形对称,腹壁静脉无怒张,无皮疹、无瘢痕、无肠 型、无局限性隆起。全腹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振水音。胆囊未触及,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 201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抢救护理常规 (2) 中毒护理常规 (3) 高热护理常规 (4) 惊厥护理常规 (5)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6)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7)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8)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9)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 (10) 急性扁桃体炎护理常规 (11)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12) 肺炎护理常规 (13) 疱疹性咽炎护理常规 (14)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5) 腹泻护理常规 (16)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7)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18)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19) 川畸病护理常规 (20) 败血症护理常规 (21)

抢救护理常规 1、抢救用物齐全,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并有醒目标志,做到四定:定人保 管、定量供应、定点放置、定时核对消毒。 2、抢救室要有足够的空间,充足的照明。 3、要争分抢秒进行抢救,与医生密切配合,做到迅速、紧张、及时,有序并做 好抢救等就及特护记录。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药物必须经两人核对,执行口头医嘱时,做到三清: 听清、问清、看清,并有详细的记录。同时把各种药物的空瓶、输液瓶、输血空瓶集中存放,便于查对。 5、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主动观察病情,并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 维持秩序。 6、护士做到三熟练:常见病抢救程序、抢救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药物剂 量及作用。 7、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环境,及时补充抢救用物、药品,遇有损害物品及时维修, 贵重仪器要做使用登记。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按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呼吸道隔离,同种疾病可合住一室,有条件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分居 住,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药菌感染者,尽量安排单间。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度在18-20℃之间,相对湿度为 50%-60%为宜,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室内禁止吸 烟,限制探陪人员,以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4、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各种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尽量避免患儿哭吵,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病情允许时尽量半卧位。恢复期患儿下床适当活动。 5、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允许 时尽量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时减慢速度,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 6、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指导、鼓励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和呼吸,及时清除 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给予超声雾化、氧气雾化吸入。缺氧及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重者患儿宜做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准备。 7、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督促、协助患儿晨起、睡前、饭前及饭后漱口,婴幼 儿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危重患儿做好口腔护理。 8、密切观察病情,注意面色、神志、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发现 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9、指导患儿正确服用各种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 联系。 10、指导、协助患儿正确完成各项检查及留各项检验标本。 11、随时作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指导患儿及家属加强体格锻炼,科学喂养,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少去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室内经常开窗通风,预防感冒。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防治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c17407107.html,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防治要点 作者:周洪俊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1期 小儿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儿科感染性疾病,极易引发感染性肺炎,有研究数据表明,小儿肺炎死亡数为儿童总死亡人数的25%-33.3%,可见小儿呼吸道感染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小儿呼吸道感染存在较多致病菌,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细菌。临床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时常采用药物治疗,且药物种类有很多,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另外,人们还应当意识到有效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将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阐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和防治要点。 1、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小儿呼吸道感染使用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其治疗目的为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1)一般治疗 指导患儿增加饮水量,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清淡食物为主,少食多餐,预防积食。患儿家属可熬制扁豆花粥与藿香薏仁粥,具有清热化湿、解表化湿之功效。若患儿食欲不振,患儿家属可制作多种不同食物,所有食物均需有助于消化,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2)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为抗感染治疗,可采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我院常采用阿基霉素联合头孢类药物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方法为使用头孢唑林钠(生产厂家: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10087;)静脉滴注,每天50-100mg/kg,每天3次。使用阿奇霉素(生产厂家:天津市健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35;)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0.5g。持续治疗2周。小儿呼吸道感染具有复杂多变的病原菌,增加病原学的诊断难度,且抗生素应用有关依据缺乏。头孢类药物是B-内酰胺类 抗生素,属于头孢烯分子半合成抗生素,广谱杀菌作用较强,具有过敏反应少、抗菌活性强等优点。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两种药物协同作用良好,治疗效果显著。 孟鲁司特也可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治疗方法为:使用孟鲁斯特(生产厂家: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7;)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10mg。持续治疗14天。孟鲁司特属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竞争性与半胖氨酸受体结 合,对白三烯活性进行抑制,從而将气道炎性的过程进行抑制,使气道阻塞减少,气道高原反应降低,并对肺功能进行改善。

儿科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使用调查

儿科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使用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用药 的合理性。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提取2010-01至2010-06在我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科住院病例628例,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率为74.36%,其中一联抗生 素使用率占91.65%;二联抗生素使用率占8.35%,无三联抗生素用药情况。结 论我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应加强抗生素 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用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he antibiotics usage in pediatric in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drug usage in our hospital. Methods By using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method, 628 cas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0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usage of antibiotics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y. Results The rate of antibiotics application of infected inpatients was 74.36% in our hospital, including the single use of antibiotics accounting for 91.65%, combined use of two kinds of antibiotics standing for 8.35%, and no triple antibiotic usage Conclusion Issue of the antibiotics utilization in pediatric in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exists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remains to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tibiotics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喉的急性炎症的总称,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但以病毒感染为主,占90%以上,仅有少数为细菌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1]。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儿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儿科病例中占较高比例,因而儿 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合理性也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2,3]。本文通过对我 院儿科住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 1 资料和方法 从2010-01至2012-06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628例患儿,年龄从45天—14岁男孩:345例女孩:283例男:女1.22:1其中年龄45天—1岁297 例占47.3%;2-5岁243例占38.7%;5-14岁88例占14.1% 2 结果 628例患儿其中使用抗生素患儿467例,我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生 素使用率为74.36%。其中一联抗生素使用率占91.65;二联抗生素使用率占 8.35%,无三联抗生素用药。 3 讨论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由真菌、细菌、病毒或其他生物在繁杂过程 中产生的一类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资,也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造。 抗生素在抑制病原体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毒性。故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合理、科学、有效的发挥其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作用。而在我院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 例中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为74.36%,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分析抗生素使用率高的原因有(1)家长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临床医师不能坚持原则,为减少纠纷,应用抗生素。(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可能性大,但不能排除细菌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故临床医师增加抗生素的使 用以进行全面治疗。而临床上盲目使用抗生素诱发耐药菌的产生,并可使不良反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 【概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是指鼻、鼻窦、咽、喉部的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常可侵及口腔、中耳、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临床特点】 1、发热。 2、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3、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儿童可诉头痛、腹痛、咽部不适。 4、咽部充血,有时扁桃体充血、肿大、颈淋巴结可肿大并压痛,肺部听诊多正常。 【护理评估】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有无鼻塞、气促、咳嗽、咽部有无充血和疱疹,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皮疹、腹痛的表现。 2、家长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按小儿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嘱患儿注意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发热、全身肌肉酸痛时应卧床休息。 发热、咽痛、声嘶的患儿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保持呼吸道通畅,鼻粘膜充血、分泌物较多至鼻塞时可遵医嘱用呋麻滴鼻液,并注意清 理呼吸道分泌物。 4、密切观察面色、神志、体温、呼吸、脉搏、咳嗽、咳痰、大小便情况,仔细听取患儿及 家长主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预防高热惊厥、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5、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督促、协助患儿晨起、睡前及饭后漱口,婴幼儿喂奶后喂少量温开 水。 6、发热时执行发热护理常规。 7、用药的护理,服用止咳药时,嘱患儿服用后勿立即饮水或喂水,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最 后服用。 8、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保证水分足量供给, 减慢患儿进食的速度,无力吸吮者,用小匙或滴管喂养,咳嗽时停止进食。进食后让患儿头偏向一侧避免咳嗽引起呕吐造成患儿呛奶,严重者引起窒息。 9、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湿衣服促进舒适。 【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及家长适当进行户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避 免受凉或过热。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3、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