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字视频图像质量客观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实现

数字视频图像质量客观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实现

数字视频图像质量客观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实现
数字视频图像质量客观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实现

数字视频图像质量客观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实现

年11月25日点击次数:246

信息网https://www.sodocs.net/doc/4c9010312.html, 作者:黄文辉陈仁雷张家谋

摘要:本文在传统的图像客观测试峰值信噪比的基础上,对比了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改进了测试模糊

键质量指标的算法,同时提出了预处理的方案. 实用中可与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MOS(mean opinion score)对

试与评价图像传输系统的质量.

量客观测试; 峰值信噪比; 模糊; 方块效应

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是以人作为观察者,而图像最终是给人看的,所以人(特别是专业人员) 的评定是具有权威性的. 但主观测试具有局限性,时,人的视觉反应到主观感觉上有其心理因素,结果因人(甚至因时) 而异,很难形成统一的模型,因而需要寻找简单易行且能得到公认的客观测试方法,并根据频的质量做出定量的客观评价. 即这些客观测试方法的指标应该与主观评价对应起来.

量的传统方法是求出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的差别,将这些差别统一认为是噪波,并以峰值信噪比( PSNR ) 的分贝数作为指标客观地表征数字图像质量. 但是并不能反应是哪一种原因造成图像的降质,因而在实际中很有必要再分项深入研究能表征图像降质原因的方法,也就是为常见的公认的数字图像的各种失真寻方法至少有下列3 条原则是必需满足的:

价相一致;

种失真造成的后果而不受或尽量少受其他失真因素的影响;

的数量表征明显,并尽量有线性的相关性等. 本文提出以PSNR 为总的测试指标,以模糊系数、方块效应、运动补偿、帧速为分量的测试方案,并在文献[ 1 ]的提出了改进方案.

中原始图像(输入图像) 的信号幅度多取255 ,认为原始图像信号处于理想的满幅度状态,图像中亮度(或色度) 最大处为峰值255 ,亮度(或色度) 最小处为重建图像(输出图像) ,信号值产生了偏离,导致了图像失真. 这种计算方法约定俗成已成定式,但是仔细分析后,实际的图像很难达到如此理想的状态. 即在很难) 都存在最亮点或最暗点,此时若一概以输入图像的幅值为255 计算则显然是不正确的. 在这种情况下应以输入图像实际存在的亮度(或色度) 最大值. 故本文建议采取如下公式计算PSNR(下列的计算以图像亮度为例) :

图像或输出图像第k 帧的像素总数; y

i ( i , j , k) 为输入图像第k 帧的第i 行、第j 列的像素亮度值; y

o

( i , j , k) 为输出图像第k 帧的第i行

x ( k) 、Yo ,min ( k) 分别为输出图像第k 帧中最大、最小像素亮度的值.

如果输入图像的幅度差达不到255 ,只要先归一化到255 , 仍可以用输入图像信号幅度为255 的公式计算PSNR. 实际上,这不符合实际图像的传输幅度, 性的存在, 导致了计算误差. 因此, 直接与输入图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比, 更能反映实际的PSNR.

求模糊系数

频图像最根本的指标,一幅图像是否清晰并被观看者认可是该图像系统成败的关键. 当然,决定图像清晰度的根本是图像的像素含量,怎样在有限的像素数的广大相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降源于图像信号中高频成份的损失,一般表现为边缘模糊和细节减弱. 实用中,由于图像格式(像素数) 不同, 图像清晰度的客观测试只能是测量与原始图像程度.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献[ 1 ]选择了一种求清晰度的方式, 即分别对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用微分型空间滤波器提取其高频成份, 再求二者的相经过实际应用,发现它存在2 个问题: ①与图像清晰度下降的主观感觉相关性不好,且受图像内容影响太大,不同的图像得出的值相差较远(见表1) ; ②受效应造成了附加的垂直与水平边缘,增加了图像的高频成份,影响了测试结果. 为此,改为用斜空间滤波求模糊系数,算法流程如图1 所示.

算流

系统对边缘和细节的传输一般是无方向性的,因此斜方向边缘和细节的传输系数可以代表垂直、水平方向的细节传输,而由于输出图像的水平、垂直细节与糊程度, 故选斜方向的微分型空间滤波器(见图2) ,只比较斜方向边缘和细节的传输,即可代表整个图像边缘和细节的传输系数,即模糊系数:

特征为

j , k) 为第k 帧、第i 行、第j 列的亮度值经过斜方向微分型空间滤波器处理后得到的值.

分型空间

出的边缘能量和输入边缘能量比值. 假定图像序列无其他失真,那么k 值的范围一般在0~1 之间, k 值越接近于1 , 图像清晰度越高,结果表现越鲜明. 滤波模板就可以计算模糊程度,而且结果简明扼要.

求方块效应

是M系列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均是以二维余弦变换即DCT 变换为核心算法,为此对图像分块(8 ×8 、16 ×16 等) 是必要的. 随着压缩比的增大,图像中的现马赛克(Mosaic) . 块效应的出现增加了重建图像中的垂直和水平边缘, 如果单纯用微分型垂直和水平二维空间滤波器滤出垂直与水平方向的边缘, 则必与水平边缘混在一起,因而必需去除这部分,剩下的才是块效应导致的垂直与水平边缘. 即输出图像的水平、垂直边缘可视为2 部分: ①输入图像中本来就产生的水平垂直边缘. 前面已经提到,设一般的传输系统对图像边缘的响应没有方向性,则可以先用微分型正空间滤波器(见图3) 求出输入图像的垂直与水出的边缘与细节传输系数K

blur

,得到重建图像无方块效应边缘在内的图像垂直与水平的边缘与细节值,再用微分型正空间滤波器求出重建图像垂直与水平总可得到属于方块效应的垂直与水平边缘值,取相对值表示如下.方块效应系数:

为一帧图像经正空间滤波器得到的水平垂直方向的边缘能量和. 此方案K

block

系数的大小一般在0~1 之间,方块效应方块效应越小系数越接近于0.

分型空间

频图像传输系统进行客观测量,必需用计算机采集输入图像(原始图像) 和输出图像(重建图像) ,然后再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别并求出相关的客观测量指标. 输入图像已有很多变化, 必需进行预校正.

采集显示误差等原因都会导致输出与输入图像之间的错位, 必需按像素进行精确地对位,才能进一步计算二者的差值. 为此应该用估计二者均方差的办法使置校正

会使输出图像的增益和直流偏置发生变化,需用以下公式进行校正.设原始图像的亮度为Y

in , 重建图像的亮度为Y

o ut

,传输通道的亮度增益g

y

可定义为

后应对重建图像作如下处理:

过增益与直流偏置修正后的重建图像序列.

+ 编程实现了所提出的模糊、方块效应的算法. 选取suzie. cif 、child. cif 和rrn. cif 3 个不同特征的原始序列作为实验对象,对这些原始序列采别进行编解码生成不同图像质量的重建序列, 将重建图像和原始图像的质量进行比较得出模糊、方块效应的质量评价.

下: ① GOP (groop of pictures)为12 ; ②测试的帧数为45 帧,最后的测试结果取前45 帧的平均值; ③ 播放速度为30 帧/ s , 用于主观测试.

传统的算法进行比较, 结果如表1 、表2 所示. 新方法中序列的前45 帧结果的均值、sobel 模版求模糊系数和方块效应系数的算法请参考文献[ 1 ]. 关帧测试,其他测试环境与模糊、方块效应测试环境类似,结果如表1~3 所示.

测试结果的对比

试结果的对比

if 、child. cif 和rrn. cif 经过H. 264编解码得到的重建图像的质量评价,重建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分别为5 分、4 分和3 分,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种方法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斜滤波求模糊系数法更加符合主观测试结果,与主观质量测试结果基本呈线性对应,失真度一目了然,结果反应灵求块效应法求出的结果与主观质量测试结果间的线性关系明显,更易于统一质量评价体系. 表3 说明用式(1) 的结果与主观测试结果更能显性对应,虽然单多重失真后,效果会更明显.

[汇集]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汇集]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 汇总季度:2011年第四季度 汇总时间:2011年1月2日 汇总人员:孙万龙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1份CR照片有异物(纽扣),1份CR照片有遮线器边影,1份CR片颗粒粗糙。 2.1份CR照片忘记填写患者的年龄。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1%,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的资料,务必将这些资料填写完整、准确无误。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4月4日 汇总人员:于清山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2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拉链和内衣上的胶字)。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R片有伪影,系IP板污染。 4.CT片未查出问题,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3%,无废片。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IP板暗盒影轻取轻放,竖立直放,避免碰撞、震动、跌落,远离放射源,避免强光照射,IP板应定期用脱脂棉及无水乙醇清洁。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汇总汇总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7月3日 汇总人员:郑和永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4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文胸上的金属、拉链、内衣上的胶字和身上贴的膏药)。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0%,无废片。 整改措施: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

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五)每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数字视频图像处理

DSP微光视频处理系统理论分析 一、背景介绍 微光夜视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4代,其标志性的背照明CCD(BCCD)以及电子轰击CCD(EBCCD)技术已经成熟[1-2]。图1分析了3代微光像增强器成像效果的对比情况[3]。从视距上看,第3代微光夜视仪是第2代的1.5到2倍以上[4]。在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是3代像增强器,在我国2代像增强器占主导地位。这说明,国外微光夜视器件的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目前国外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微光图像进行处理,更容易发现和识别目标;或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将红外与微光图像融合,提高夜视图像质量,如图2。 图1微光像增强器效果对比 图2红外与微光图像融合效果图 二、研究状况分析 2.1具有视频处理功能的CCD微光摄像机 祯积分型CCD微光摄像机[30-31]:通过控制CCD的积累时间,使微光图像信号直接在CCD电荷包中进行多帧累加,从而有效的抑制随机噪声,以提高低照度和低对比情况下的信噪比和灵敏度。另一种是采用CCD视频处理专用芯片的摄像机:CCD视频处理电路采用EXAR公司的XRD4460芯片[32],具有相关双采样、可编程增益控制、暗电平自动校正、数字偏置控制、AD模数转换控制等功能。上述处理方式是在微光摄像机部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的,通用性不强。 2.2以存储器和运算器为中心的微光视频数字处理技术 以运算器和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器相结合构成图像处理核心单元。存储速度不高时,采取多体并行处理结构[33]。数字式实时微光图像降噪器[34],利用微

光信号频谱能量主要分布于行频的整数倍频及附近的场频旁频上,而噪声则占据频谱量空白区域的特点来设计梳状滤波算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硬件,得到较高的图像处理速度。微光图像处理和跟踪系统具有若干个硬件实时图像处理功能单元,每个图像处理功能单元适应一种特定的图像处理算法[35]。但是该方法灵活性差,算法多时功耗将显著增多。 2.3基于FPGA的微光图像实时处理技术 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图像的处理算法进行研究,选择合理的算法组合,以取得抑制噪声、增强目标的效果;然后选用FPGA中适于做图像处理的器件完成实时处理的主要流程[36]。FPGA构造的加权均值滤波器减小微光电视图的噪声[37];FPGA构造实时视频图像直方图均衡器[38]。基于FPGA的微光图像处理技术构造也是独立系统。优点是FPGA可软件编程,能够适应不同的算法要求,且可以达到较高的运算速率;缺点是当算法比较复杂时,对FPGA的容量和速度要求较高,成本会随之增加。 2.4基于DSP芯片的微光视频图像处理器 专用的数字视频图像处理芯片如LSI LOGIC公司的直方图/Hough变换处理器L64250、二值滤波等;这些芯片构造体积小、功耗低、性能高的模块化实时图像系统是比较方便的。SC-I型实时图像处理系统[39]是一种小阵列的流水线处理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编程灵活、全实时处理的特点。基于专用DSP芯片的视频图像处理器其算法和硬件也是对应的,系统的灵活性有点不足。通用DSP芯片的发展解决了上述问题;近年来通用DSP芯片得到迅猛的发展,主频不断提高,存成倍增加,功耗却迅速下降。能满足实时图像处理的需要;也是本文的研究点。 三、理论分析 微光视频图像的主要特点是噪声强、有用信号弱、对比度低、图像整体亮度不合理。DSP微光视频处理系统主要针对微光系统的上述弱点,通过高速数字信号技术对其进行实时化处理,以除去噪声、提高图像对比度、合理调整图像亮度、优化像质从而改善微光电视系统的夜间观察效果,提高其作用距离。 DSP微光视频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本文将沿着该系统信号的处理流程,对DSP微光视频处理各个阶段信号的特征、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由此建立起DSP微光视频处理的理论依据。 图3微光视频处理系统信号流程图 3.1微光视频信号的表征 从图3看出,在DSP微光视频处理系统信号流程的各个阶段,微光视频信号有着不同的形态:以标准模拟视频输入,经部数字处理之后,又以标准模拟视频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 CT 扫描 MR 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 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 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详细介绍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细则 附表(一) 1.图像清晰度(10分)(一副图像显示不清晰扣1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一副图像不均匀扣1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一副图像不标准扣1分,漏一个常规切面扣2分) 4.伪相识别(10分)(缺伪像图像相关图像扣5分) 5.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缺规定血流图像一副扣2分)6.图像于超声报告相关性(10分)(缺报告相关性常规切面图像一副扣1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纹(10分)(一副图像有斑点、雪花细粒、网纹扣1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报告所选图像与疾病相关性无关扣5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一副图像未达到1/2扣1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一副图像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不符扣1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评分标准 1.图像清晰度10分 2.图像均匀性10分 3.超声切面标准性10分 4.伪相识别10分 5.图像与报告相关性10分 6.彩色血流显示情况10分 7.图像有无斑点、雪花细粒、网文10分 8.图像与临床疾病相关性10分 9.探测深度(要占1/2以上)10分 10.工作频率与脏器相关性10分

超声科图像质量评价细则 附表(二) 按照超声科常规切面操作规范规定细则如下: 1.肝脏:正常肝脏6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 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 异常肝脏8个切面(第一肝门,门静脉二维图像,门静脉血流频谱图像并有测值,第二肝门图像,肝脏工字状结构图像,肝左叶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2.胆囊:正常1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 异常2个切面(显示胆囊颈部+胆囊底部,异常部位图像) 3.胰腺:正常2个切面(胰腺的二维+彩色血流图像,显示胰头, 胰体,胰尾,) 4.异常3个切面(胰头,胰体,胰尾,胰腺彩色血流图像) 5.脾脏:正常2个切面(脾脏全长及脾门彩色血流图像) 异常3个切面(脾脏全长切面,异常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 5.泌尿系统:正常双肾2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双肾4个切面(肾脏纵切面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 6.膀胱:正常2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 异常4个切面(膀胱三角,膀胱底部,异常部位二维及彩色)7.前列腺:正常3个切面(前列腺纵切面,前列腺横切面,前列腺彩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第三章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3.1 视频的基础知识 在人类接受的信息中,有70%来自视觉,其中视频是最直观、最具体、信息量最丰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电视、电影、VCD、DVD以及用摄像机、手机等拍摄的活动图像等都属于视频的范畴。 摄影机是指用胶片拍摄电影的机器,摄像机是用磁带、光盘、硬盘等作为界质记录活动影像的机器,广泛用于电视节目制作、家庭及其他各个方面。 摄影机使用胶片和机械装置记录活动影像,所采用的是光学和化学记录方式,摄象机是采用电子记录方式。 1 视频的定义 ?视频(Video)就其本质而言,是内容随时间变化的一组动态图像(25或30帧/秒),所以视频又叫作运动图像或活动图像。 ?一帧就是一幅静态画面,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能形运动的图像,每秒钟显示帧数越多,即帧频越高,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 『视觉暂留现象』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 ?根据实验人们发现要想看到连续不闪烁的画面,帧与帧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少要达到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视频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随时间而变化 ?有与画面动作同步的声音(伴音) ?图像与视频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静止的图片称为图像(Image),运动的图像称为视频(Video)。 ?图像与视频两者的信源方式不同,图像的输入靠扫描仪、数字照相机等设备;视频的输入是电视接收机、

摄象机、录象机、影碟机以及可以输出连续图像信号的设备。 2.视频的分类 ?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视频分为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 ?模拟视频(Analog Video) ?模拟视频是用于传输图像和声音的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早期视频的记录、存储和传输都采用模拟方式,如在电视上所见到的视频图像是以一种模拟电信号的形式来记录的,并依靠模拟调幅的手段在空间传播,再用盒式磁带录像机将其作为模拟信号存放在磁带上。 ?模拟视频的特点: ?以模拟电信号的形式来记录 ?依靠模拟调幅的手段在空间传播 ?使用磁带录象机将视频作为模拟信号存放在磁带上 ?传统视频信号以模拟方式进行存储和传送然而模拟视频不适合网络传输,在传输效率方面先天不足,而且图像随时间和频道的衰减较大,不便于分类、检索和编辑。 ?要使计算机能对视频进行处理,必须把视频源即来自于电视机、模拟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等设备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要求的数字视频形式,这个过程称为视频的数字化过程。 ?数字视频可大大降低视频的传输和存储费用、增加交互性、带来精确稳定的图像。 ?如今,数字视频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包括直接广播卫星(DBS)、有线电视(如图5.2)、数字电视在内的各种通信应用均需要采用数字视频。 ?一些消费产品,如VCD和DVD,数字式便携摄像机,都是以MPEG视频压缩为基础的。 数字化视频的优点 ?适合于网络应用 ?在网络环境中,视频信息可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视频数字信号便于长距离传输。 ?再现性好 ?模拟信号由于是连续变化的,所以不管复制时精确度多高,失真不可避免,经多次复制后,误差就很大。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016年修订)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 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 50 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 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 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 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 (二)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三)良级片标准

影像图像质量评价表.doc

影像图像质量评价: 以每天阅片的形式对每一张图像进行评价,参加人员前一天夜班、当天 上夜班、白班、技术组人员。 日期:影像号:操作员:分数:内容备注扣分标准扣分 1.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2.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层次欠分明 5 3 被检查者部位、肢位置不正、照片上下、左右边缘不对 5 体位置准确,照片上称、体位不标准 下、左右边缘对称 4. 人为伪影如未去除金属物引起的伪影10 5. 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6. 设备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7. 拼音错误如‘ o’拼为‘ e’等10 8.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9. 图像重要标识错如左右 . 姓名 . 性别错误50 误 10. 造影片造影剂造影剂显影不均匀、充盈吧不满意55 显影均匀、充盈满意 11 图像后处理方法不准确,不影响诊断10 12. 检查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50 日期 : 影像号:操作员:分数:内容备注扣分标扣分 准 1.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2.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层次欠分明 5 3 被检查者部位、肢位置不正、照片上下、左右边缘不对 5 体位置准确,照片上称 下、左右边缘对称 4. 人为伪影如未去除金属物引起的伪影10 5. 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6. 设备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7. 拼音错误如‘ o’拼为‘ e’等 8.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9. 图像重要标识错如左右 . 姓名 . 性别错误50 误 10. 造影片造影剂造影剂显影不均匀、充盈吧不满意55 显影均匀、充盈满意 11 图像后处理方法不准确,不影响诊断10 12. 检查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50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 分,扣完为止 优:≥ 90 分良: 80~89 分差: 70~79分不合格:< 70 分

数字视频图像质量客观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实现

数字视频图像质量客观测量方法的改进与实现 年11月25日点击次数:246 信息网https://www.sodocs.net/doc/4c9010312.html, 作者:黄文辉陈仁雷张家谋 摘要:本文在传统的图像客观测试峰值信噪比的基础上,对比了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改进了测试模糊 键质量指标的算法,同时提出了预处理的方案. 实用中可与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MOS(mean opinion score)对 试与评价图像传输系统的质量. 量客观测试; 峰值信噪比; 模糊; 方块效应 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是以人作为观察者,而图像最终是给人看的,所以人(特别是专业人员) 的评定是具有权威性的. 但主观测试具有局限性,时,人的视觉反应到主观感觉上有其心理因素,结果因人(甚至因时) 而异,很难形成统一的模型,因而需要寻找简单易行且能得到公认的客观测试方法,并根据频的质量做出定量的客观评价. 即这些客观测试方法的指标应该与主观评价对应起来. 量的传统方法是求出重建图像与原始图像的差别,将这些差别统一认为是噪波,并以峰值信噪比( PSNR ) 的分贝数作为指标客观地表征数字图像质量. 但是并不能反应是哪一种原因造成图像的降质,因而在实际中很有必要再分项深入研究能表征图像降质原因的方法,也就是为常见的公认的数字图像的各种失真寻方法至少有下列3 条原则是必需满足的: 价相一致; 种失真造成的后果而不受或尽量少受其他失真因素的影响; 的数量表征明显,并尽量有线性的相关性等. 本文提出以PSNR 为总的测试指标,以模糊系数、方块效应、运动补偿、帧速为分量的测试方案,并在文献[ 1 ]的提出了改进方案. 中原始图像(输入图像) 的信号幅度多取255 ,认为原始图像信号处于理想的满幅度状态,图像中亮度(或色度) 最大处为峰值255 ,亮度(或色度) 最小处为重建图像(输出图像) ,信号值产生了偏离,导致了图像失真. 这种计算方法约定俗成已成定式,但是仔细分析后,实际的图像很难达到如此理想的状态. 即在很难) 都存在最亮点或最暗点,此时若一概以输入图像的幅值为255 计算则显然是不正确的. 在这种情况下应以输入图像实际存在的亮度(或色度) 最大值. 故本文建议采取如下公式计算PSNR(下列的计算以图像亮度为例) : 图像或输出图像第k 帧的像素总数; y i ( i , j , k) 为输入图像第k 帧的第i 行、第j 列的像素亮度值; y o ( i , j , k) 为输出图像第k 帧的第i行 x ( k) 、Yo ,min ( k) 分别为输出图像第k 帧中最大、最小像素亮度的值. 如果输入图像的幅度差达不到255 ,只要先归一化到255 , 仍可以用输入图像信号幅度为255 的公式计算PSNR. 实际上,这不符合实际图像的传输幅度, 性的存在, 导致了计算误差. 因此, 直接与输入图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相比, 更能反映实际的PSNR.

(完整版)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河南省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制定本市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一)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二)放射科常规X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X线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三)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一)从事X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X医师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证。 (二)从事放射科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三)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一)室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二)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三)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四)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技师处理。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五)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图像质量评价概述

在图像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对图像质量的评估变成一个广泛而基本的问题。由于图像信息相对于其它信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对图像信息进行合理处理成为各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图像的获取、处理、传输和记录的过程中,由于成像系统、处理方法、传输介质和记录设备等不完善,加之物体运动、噪声污染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图像失真和降质,这给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研究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困难。 比如,在图像识别中,所采集到的图像质量直接影响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如,远程会议和视频点播等系统受传输差错、网络延迟等不利因素影响,都需要在线实时的图像质量监控,以便于服务提供商动态地调整信源定位策略,进而满足服务质量的要求;在军事应用方面,战场监视和打击评估的效果也取决于无人机等航拍设备所采集到的图像或视频的质量。因此,图像质量的合理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从有没有人参与的角度区分,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个分支。主观评价以人作为观测者,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力求能够真实地反映人的视觉感知;客观评价方法借助于某种数学模型,反映人眼的主观感知,给出基于数字计算的结果。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只涉及人作出的定性评价,它以人为观察者,对图像的优劣作出主观的定性评价。对于观察者的选择一般考虑未受训练的“外行”或者训练有素的“内行”。该方法是建立在统计意义上的,为保证图像主观评价在统计上有意义,参加评价的观察者应该足够多。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 所谓绝对评价,是由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按照某些特定评价性能对图像的绝对好坏进行评价。通常,图像质量的绝对评价都是观察者参照原始图像对待定图像采用双刺激连续质量分级法(Double Stimulus Continuous Scale,DSCQS),给出一个直接的质量评价值。具体做法是将待评价图像和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交替播放持续一定时间给观察者,然后在播放后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供观察者打分,最后将所有给出的分数取平均作为该序列的评价值,即该待评图像的评价值。国际上也对评价尺度做出了规定,对图像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用数字表示,也称为图像评价的5分制“全优度尺度”。(见表1.1)

模拟视频与数字视频的区别

模拟视频与数字视频的区别 视频信号可分为模拟视频信号和数字视频信号两大类。 模拟视频是指每一帧图像是实时获取的自然景物的真实图像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电视、电影都属于模拟视频的范畴。模拟视频信号具有成本低和还原性好等优点,视频画面往往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它的最大缺点是不论被记录的图像信号有多好,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之后,信号和画面的质量将大大的降低;或者经过多次复制之后,画面的失真就会很明显。 数字视频信号是基于数字技术以及其他更为拓展的图像显示标准的视频信息,数字视频与模拟视频相比有以下特点: (1)数字视频可以可以不失真的进行无数次复制,而模拟视频信号每转录一次,就会有一次误差积累,产生信号失真。 (2)模拟视频长时间存放后视频质量会降低,而数字视频便于长时间的存放。 (3)可以对数字视频进行非线性编辑,并可增加特技效果等。 (4)数字视频数据量大,在存储与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压缩编码。 随着数字视频应用范围不断发展,它的功效也越来越明显。 -------------------------------------------------------------------------------- 模拟摄像机 模拟摄像机所输出的信号形式为标准的模拟量视频信号,需要配专用的图像采集卡才能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息。模拟摄像机一般用于电视摄像和监控领域,具有通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但一般分辨率较低、采集速度慢,而且在图像传输中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导致图像质量下降,所以只能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机器视觉系统。常用的摄像机输出信号格式有: pal(黑白为ccir),中国电视标准,625行,50场 ntsc(黑白为eia),日本电视标准,525行,60场 secam s-video 分量传输 模拟跟数字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1、前端。 模拟:只有模拟摄象机即可,视频没有经过压缩,图象质量好,但占用资源极多,存储和检索不方便,反复查看录像会造成录像效果越来越差。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影像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湖南省卫生厅下发的《放射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特制定本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 分工 1、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 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 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 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2、放射科常规X射线统一管理,放射科 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 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 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 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 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 师负责X射线检查和扫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 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3、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1、从事X射线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 培训,取得执业医师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 2、从事放射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 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3、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 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科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 射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 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 查诊断报告质量。 4、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记录42681

汇总季度:2011年第四季度 汇总时间:2011年1月2日 汇总人员:孙万龙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1份CR照片有异物(纽扣),1份CR照片有遮线器边影,1份CR片颗粒粗糙。 2.1份CR照片忘记填写患者的年龄。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1%,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的资料,务必将这些资料填写完整、准确无误。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汇总季度:2012年第一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4月4日 汇总人员:于清山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2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拉链和内衣上的胶字)。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R片有伪影,系IP板污染。 4.CT片未查出问题,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3%,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IP板暗盒影轻取轻放,竖立直放,避免碰撞、震动、跌落,远离放射源,避免强光照射,IP板应定期用脱脂棉及无水乙醇清洁。

汇总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 汇总时间:2012年7月3日 汇总人员:郑和永 汇总结果; 本季度共抽查CR照片45张,CT照片15张。 抽查结果: 1.其中4份CR照片有异物(分别为文胸上的金属、拉链、内衣上的胶字和身上贴的膏药)。 2.1份CR照片灰雾度过大,曝光过度. 3.1份CT片图像良好,但照片呈线状伪影,系激光打印机激光头粘附灰尘。 4.本次抽查结果为甲级片率为90%,无废片。 整改措施: 1.所有影像科技师应该树立高度责任心和职业感,在检查前详细地核查病人身上有无异物,并耐心地说服病人摘除异物,取得病人的配合。 2.影像技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机器的投照条件。 3.激光打印机、阅读器应有专人定期清洁维护,保持打印机和阅读器所在房间清洁,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减少灰尘带入。

图像质量与视频传输标准

图像质量与视频传输标准 PAL 制视频标准 视频传输0-6M 频率响应限定要求如图。在0.5-5M 带宽内,系统频率特性上下波动限定在±0.75db(±8%),6M 限定在+0.75∽-3db;这是主要特性,还有其他一些失真度指标要求。 一般420-480TVL 的中高清晰度摄象机视频信号,4-6M 的频率成份不可忽视。当然,拍摄的镜头(取景)不同,视频信号的各种频率成分组成也不同。细节变化小的镜头(如一面光墙),高频分量弱;细节变化多的镜头(如花丛、头发),高频分量十分丰富。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的局限性 A) 工程中大多用主观评价,规范中也提出了图像质量的"五级损伤"评价方法。这个方法,在卫星电视,微波模拟电视传输,有线电视,开路广播电视等传输工程中,用得较多,也比较现实。这是因为在这些传输系统中,系统积累噪声和外界干扰较大,信噪比是比较主要的矛盾,从图像画面上,很容易看到噪声和干扰,根据对图像影响的程度分成五级评分标准,一般要达到四级以上:即虽有些噪声和干扰,但对画面影响很小。 B) 图像五级损伤的主观评价一般在有线电视和开路电视工程中,在用户端用的较多,因为量大、设备检测困难等原因。但在卫星及微波接收设备和工程、有线传输设备和工程中,主观评价只是方法和原则之一,更重要的是一些失真度指标的测量结果。如多波群,微分增益,微分相位,色亮增益差、色亮相位差、信噪比等等几十个参数。

C) 根据画面情况的主观评价方法有局限性,这是因为: ①评价的画面千变万化,很难掌握标准。 ②更重要的是,一个具体画面的视频信号,很难包括PAL 制视频标准的各种技术特性。如频率特性,用一部480 线的高分辨率摄像机拍摄一个单位的大院,其视频信号中,基本没有4-6M 的高频频率成分,画面上与420 线,甚至于与380线的摄像机拍摄的同一个画面一样,分不出高低;再如,我国监控市场上卖的一些台湾的视频放大器,无线摄像机和小微波传输设备等,大都是视频带宽只有4M,用来放大和传输一般图像信号通常认为"还可以",但放大和传输高清晰度视频信号时,就明显不行;这也是主观评价无法解决的。 ③主观评价还与监视器的质量和水平有关,普通监视器只能分辨350 线彩色信号,对高分辨率信号不反应,主观评价同样无法判断。 ④监控系统中的图像,都是直接使用摄像机的原信号,信噪比足够高,干扰也很小。这就会出现信噪比很高,主观评价得分也很高,但许多视频指标却不合格的实际情况。 ⑤还有一种新情况,数字视频问题很难掌握,根据经验,不要说图像像素352*288 的情况,即使640*480 像素的图像质量,恐怕也难以达到高清晰度要求。关键技术指标在监控系统中,图像质量取决于摄像机的原信号和传输系统设备的质量。在视频传输质量诸多指标中,频率特性是一个关键指标。所以在选择设备、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中,都应注意保证传输系统的频率特性;这里提出两点供参考:

放射科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红星医院放射科 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一、目的:规范化放射科普放、CT、MRI等检查,持续改进放射科图像质量,为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解除患者病痛。组织机构:科主任、质控小组、诊断组、技术组。 质控小组成员:XX XX XX 二、措施: (一)月评价 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抽查汇总。 人员:质量控制小组抽查,科主任负责核对、监督。 方法:抽查技术组每人10份,其中平片、CT、MRI各3份,全景口腔1份,如部分检查当月未参与可替换成其他检查。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 整改:发现个人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改正。对多发问题形成规范,组织讲课学习。 奖惩:月评价结果是绩效考核重要标准。 记录:技术组图像质量评价表。质控小组负责记录。 (二)月讲课 时间:每月第二个整周的周三中午,教学室进行。 人员: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 方法:讲课内容包括设备的维护、操作保养,新技术展望,放射科新

技术应用,后处理技术,检查规范,常见检查错误。 质控小组或诊断组医师在讲课结尾进行解剖教学。 标准:提前2周上交课件,进行审核、修改。讲课评分参照《放射科讲课评分制度》。 考核:进行课间提问,如需要可进行考试。 记录:技术组讲课记录本。讲课人负责记录。 (三)早交班 时间:工作日周二、周四,读片室。 人员:下夜班技师进行交班。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参加。方法:抽查前一日检查图像平片、CT、MRI全景口腔各3份。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 整改:现场提问问题及时整改。 记录:技术组早交班记录本,详细记录问题及整改意见。交班人负责记录。 (四)日常工作 当班技师自查:当班技师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设备、进行相关检查。图像不合格应重新投照。投照结束后上传合格图像。 打片技师复查:打片技师对上传图像进行复查。不合格图像应指导当班技师投照。将合格图像打片。 诊断医师检查: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医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 (二)优质片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之间); 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 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 (三)良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 (四)差级片标准 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 (五)废片标准 不能用于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