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 07-06-20 09:02:00 ] 作者:梁旺,马

端编辑:studa20

【摘要】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组织因子、Ⅶ因子和Ⅹ因子的天然抑制物,在维持正常凝血中发挥关键的生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对TFPI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深化,发现它还能抗炎症和诱导凋亡,并在动脉粥样硬化、败血症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TFPI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结构;功能;生理作用;临床应用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Abstract】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the inherent inhibitor of tissue factor (TF) and factors Ⅶ and Ⅹ,is a key molecule that plays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hysiological coagulation.People’s knowledge on 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has been intensively enlarged in recent years.Besides the functions of anti-inflammation and introducing apoptosis,it was also found that TFPI could be served as medicine in treating some diseases such as atherosclerosis,sepsis and malignancy.This paper is a review mainl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FPI.

【Key words】 TFPI; structure; function; physiological effect; application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天然抑制物。该因子早在20世纪初就被发现,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才对其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1983年,Sander等首先阐明了TFPI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机制。1988年,Wun等首次克隆TFPI的cDNA,并据此推断出它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构型,将其隶属于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1990年后,人们先后对TFPI的基因定位、表达调控、分子生物学

特性、基因工程表达、其他生理学功能,以及一系列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进展。TFPI以其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和对重大疾病的治疗价值,吸引着人们对它的进一步关注。

1 TFPI 基因和蛋白的结构特点

1.1 TFPI的基因结构与定位

TFPI基因全长约86kb,定位于 2q31~2q32.1,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组成。其中外显子1和2编码 TFPI mRNA 的5′端非翻译区,外显子3编码信号肽及N末端,外显子4、6、8分别编码TFPI的K1、K2和K3结构域,外显

子5和7编码K1、K2和K3之间的两段连接区,外显子9编码C末端和3′端非翻译区。由于剪切形式的不同,TFPI 基因在转录后形成 4kb 和 1.6kb 2种mRNA,后者缺乏外显子2(约2.6kb)。TFPI基因的上游调控区缺少TATA盒和GATA盒,它的转录主要受GATA元件的调控,转录因子GATA-2与TFPI表达呈明显相关性[1]。

1.2 TFPI的蛋白结构

TFPI 是一种全长由2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耐热单链糖蛋白,含K1、K2和K3三个Kunitz结构域,另外还包括2个连接区以及一个富含酸性氨基酸的N末端和一个富含碱性氨基酸的C末端。TFPI的空间结构比较复杂,所含18个半胱氨酸残基构成9对二硫键,参与维持其二级结构,此外该蛋白还在117、167和228位的N原子上有糖基化修饰。结构域K1和K2是 TFPI 发挥抗凝活性的关键部位,K3在该作用中并非必需,但它的存在可以使 TFPI 更好地抑制凝血。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表明,K3和C末端可以和肝素、膜表面糖蛋白及多糖结合[2],另外该区域还与 TFPI 的抗炎作用有关。糖基化修饰几乎与 TFPI 生物活性无关。

2 TFPI的生理功能

生理条件下,TFPI主要由微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大部分锚着于内皮细胞,少量以游离形式存在,或者与脂蛋白、血小板结合后进入血流循环。TFPI的恒定表达对于内皮细胞的抗凝血功能及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非常重要。

经典凝血理论将凝血途径分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其中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生理性止血的主要途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内皮下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暴露于血液,外源性凝血途径立即启动。TF与血液中少量的FⅦ(FⅦa)结合,形成FⅦa/TF复合物,而后活化FⅩ和少量FⅨ,活化的FⅩ(FⅩa)激活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从而引起凝血,少量FⅨa对FⅩ的激活则产生放大作用。但是,2004年 Genmin Lu 等人通过反应动力学实验发现,生理条件下Ⅶa/TF 活化的产物中,FⅨa 的活性明显超过

FⅩa 的活性,进而提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早期是以FⅨ 活化为主,而FⅩa 则更倾向于是FⅨa 的活化产物[3]。

TFPI 是外源性凝血途径中主要的抑制因子,其抑制作用是分两步实现的:首先,TFPI 通过K2与活化的FⅩ 结合,并竞争性地抑制其活性,该过程是一个 Ca2+非依赖的可逆性过程;然后,FⅩa/TFPI 复合物中的 TFPI 通过 K1 与FⅦa/TF 复合物中的FⅦa 活性部位结合,从而实现对FⅦa/TF 复合物的抑制。FⅩa 轻链中谷氨酸残基上的γ-羧基与Ca2+结合,并通过“钙桥”结合于FⅩa/FⅦa/TF 复合物中 TF 附近的磷脂表面,使得FⅩa/TFPI 与Ⅶa/TF 形成稳固的FⅩa/TFPI/Ⅶa/TF 四元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以被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吞噬清除。

TFPI 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都能与FⅩa 结合并抑制后者的活性。ATⅢ 对FⅩa 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当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后,

产生大量的FⅩa,ATⅢ 快速与FⅩa 结合并显著地抑制其活性[3],所形成的复合物最后被清除。TFPI 与FⅩa 的结合是一个可逆过程,两者结合后一部分FⅩa 的活性受到抑制。更重要的是,FⅩa/TFPI 复合物能在外源性凝血途径活化的起始阶段对Ⅶa/TF 进行抑制,从而在根本上阻断FⅩ 和FⅨ 的大量活化,避免了凝血因子及ATⅢ 等抑制因子的大量消耗。由此可见,TFPI 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负反馈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TFPI 的抗炎功能

感染性疾病患者常出现血液的高凝状态。炎症反应与凝血反应之间显然存在着某些联系。近年来发现,细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一方面刺激某些炎症细胞产生大量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如 IFN-γ、IL-1β 和 TNF-α 等,它们均能刺激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高度表达 TF;另一方面,细菌或内毒素也能直接刺激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 TF。FⅩa 和凝血酶也能刺激激活的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 IL-6、IL-8 和其他炎症反应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又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促使 TF 在这些细胞中高表达[4,5]。可见炎症与凝血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恶化的关系。

炎症反应主要通过外源性凝血途径引起血液高凝。TFPI 能从FⅩa 和 TF 水平阻断炎症反应与凝血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同时发挥抗凝抗炎的作用。动物实验发现,静脉注入外源性 TFPI,可以降低血浆中 IL-6 和 IL-8 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动物的存活率或存活时间都有所改善[6]。

TFPI 也具有直接的抗炎症作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进入体内引起炎症反应时需要有脂多糖结合蛋白(LPS binding protein,LBP)的存在。LBP 不仅介导 LPS 与 CD14 结合,导致炎症反应,而且还能增加单核细胞及分叶细胞对 LPS 的敏感性。TFPI 可以干扰 LPS 与 LBP 的结合,或者通过其K3 及 C 末端与 LPS 直接结合,竞争性抑制 LPS 与 LBP 的结合[7],最终发挥抗炎作用。

4 TFPI 与细胞凋亡和增殖

Tsutomu Hamuro 首次发现 TFPI 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凋亡[8]。目前认为 TFPI 诱导凋亡的结构主要集中在 C 末端,与其抗凝作用无关。TFPI 诱导凋亡可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受体有关,但仅有 TFPI 与 VLDL 受体结合并不足以启动细胞凋亡,因此推测还有其他分子在起作用[9]。此外,有研究发现 TFPI 的 C 末端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10],其机制尚不清楚。TFPI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对血管形成是一种负调节,有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5 TFPI的应用价值

5.1 TFPI与动脉粥样硬化

TF 的暴露或高表达与许多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较多。在AS患者增厚的内膜、斑块部位的间质和细胞都能检测到 TF 的高表达,而且越靠近斑块脂质核心 TF 表达水平越高。作为对 TF 升高的一种代偿性调节,TFPI 在 AS 中表达水平也是升高的,它和 TF 同时出现在斑块区内皮细胞、坏死区周围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但 TFPI 的数量远远达不到抑制 TF 的水平。一旦斑块破裂,大量TF 暴露并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在局部形成血栓,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脑梗死根本原因。临床观察发现 TF 与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明显的相关性[11],因此抑制 TF 活性对 AS 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Badimon 等通过离体实验发现,重组 TFPI 能显著降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在斑块破裂部位的沉积[12],证实了 TFPI 在治疗 AS 中的有效性,动物实验也显示出同样的效果。

除了容易形成血栓外,内膜增生也是 AS 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膜过度增生所导致的远端供血不足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重要原因。Pierre 等人将 TFPI 基因局部转染到经球囊损伤的 AS 血管,发现内膜增生受到明显抑制[13]。因此,TFPI 的抗凝及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可能在 AS 和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5.2 TFPI与深静脉血栓

手术过程中对组织的损伤使大量的TF暴露于血液,容易形成高凝状态或急性血栓。Dahm 等发现游离型和总TFPI的减少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14]。TF与TFPI之间的失衡,即TFPI对外

源性凝血的调控不足是DVT发生的重要原因。重组人TFPI1-161(即缺乏K3和C末端的TFPI)在治疗兔颈静脉血栓时,有着与肝素同样的效力,但出血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15]。因此,TFPI 有可能取代肝素应用于术后DVT的预防和治疗。

5.3 TFPI与感染性疾病

血液高凝状态与炎症反应是感染性疾病的两大病理特征,常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引发多功能脏器衰竭,从而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抗凝抗炎在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物实验发现,TFPI 能够显著改善严重感染动物的症状并提高其存活率[6,16]。

国外对重组人TFPI(recombinant TFPI,rTFPI)治疗败血症(sepsis)

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Ⅰ期临床试验证实健康志愿者在接受 rTFPI 注射后表现出很好的耐受性,Ⅱ期临床试验中治疗组 28 天死亡率相对安慰剂组降低约 20%,同时也显示出一定的抗炎作用。尽管Ⅲ期临床试验的结果不如Ⅱ期理想,但仍发现 rTFPI 能显著降低轻度败血症患者28天的死亡率(12% vs

22.9%)。目前对 rTFPI 治疗败血症的Ⅲ期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存在争议,因此 rTFPI 在败血症治疗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7]。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经络腧穴学 教学笔记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

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 经络习题集

第五章经络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着作是() A 《十四经发挥》 B 《难经》 C 《扁鹊心书》 D 《吴医汇讲》 E 《内经》2.正经是指() A 督脉 B 冲脉 C 十二经别 D 十二经脉 E 任脉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学说 B 卫气营血理论 C 脏腑学说 D 经络学说 E 五行学说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A 阴阳五行脏腑 B 内外脏腑五行 C 手足五行阴阳 D 手足阴阳脏腑 E 手足五行脏腑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A 手太阴肺经 B 足少阳胆经 C 足太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 手少阴心经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 A 肺经,大肠经,胃经 B 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 心经,膀胱经,肾经 E 三焦经,胆经,肝经 7.经脉的分支是() A 奇经八脉 B 经筋 C 皮部 D 络脉 E 气街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 A 阴经 B 带脉 C 奇经 D 阴维脉 E 阳经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 头面 B 手足 C 胸腹 D 上肢 E 下肢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 食指端 B 小指端 C 鼻翼旁 D 目内眦 E 目外眦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 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 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 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 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1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 A 心 B 三焦 C 肾 D 肝 E 小肠

产品技术参数及要求

产品技术参数及要求 开发区宁波路学校、实验小学教室多媒体配置清单 第1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

模块化设计:一体机内部模块化设计,以方便维护,中控采用内置式的连接线与其他组件连接,提高接插件的牢固度和可靠性; 尺寸设计:2030(长)*1270(高)*80(厚)mm 集成电脑配置不低于以下配置: 运算处理单元: CPU:H61平台,I3-2100或以上。主频:3.1GHz。 内存:4G DDRⅢ 硬盘:500G 集成:集成声卡、显卡、千兆网卡、WIFI 交互操作单元: 尺寸大小:尺寸≥84英寸,投影比例4:3 感应技术:红外感应技术 感应分辨率:≥4096*4096 感应工具:提供2支书写笔 快捷按键:单侧不少于16个快捷键,具有鼠标控制、页面注解、当前页回放、Office 注解、前后翻页等快捷键。 定位模式:至少两种定位方式供选择,其中包含6、12点两种; 处理速度:≥180点/秒 追踪/刷新率:≥30米/秒 驱动要求:免驱动,电子白板即插即用,防止防病毒软件对驱动的屏蔽 控制单元: 面板外观:薄膜式按键开关 按键功能:系统开关、电脑开关、音量调节、设备切换(PC/VGA输入/TV) I/O接口: 常用的中控操作面板、I/O接口位于左侧腔体正面,以方便操作。接口:VG A输入:≥1路;USB:≥3路;音频输入:≥1路;红外接收窗口:1路,用 以接收有线电视遥控器信号 互锁功能:中控提供PC和数影仪门禁的状态检测,可防止PC误关机或直接断电,避免系统的崩溃。 第3页共10页

控制功能:整机一键开、关机,为方便教师操作。 面板指示灯:设有运算单元和硬盘指示灯,对运算单元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摄像单元: 图像像素:500万像素 扫描幅面:≥A4(210mm×297mm) 镜头组合:1/3英寸CMOS镜头 变焦:22倍光学10倍数码 白平衡调节:自动 扫描速度:1秒 托盘要求:具有保护门禁,门禁和托盘为一体化设计,门禁翻转后即可作为数影仪的托盘。 操作要求:需从交互式软件中直接调用摄像单元,并在交互式软件中直接应用操作。交互应用软件功能: 1、 多种预览功能:支持至少四种以上预览,页面预览、资源预览、平铺预览、相片薄预览。 2、多文档支持:教师可在同一白板软件窗口中打开多个“白板课件格式”文档,可利用文档标签进行切换,方便教师灵活调用不同课件资源,对白板通用格式IWB文档的支持。 3、多用户登录:不同教师可自定义个人的登录账号和密码,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每个用户都可以具有独立的面板结构和自定义资源。 4、数字时钟功能:数字时钟倒计时结束后可设定自动动作,可前后页跳转或跳转特定页,可自动启动幕布,放大镜,探照灯,量角器,直尺,圆规等教学工具。 5、教学工具:直尺、量角器具有吸附功能,双击页面中的直线,直尺能够自动吸附直线并标注长度;双击页面中的弧线,量角器能够自动吸附弧线并标注角度;支持直尺两点画直线功能,量角器两点画弧和扇形功能。 6、双页显示功能:能够同时显示两个页面,并且支持页面锁定即只翻动一个页面。 7、课件预览:提供课件页面缩略图方式和标题结构树方式的预览,点击缩略图或者标题可以快速定位到相应页面。 第4页共10页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 07-06-20 09:02:00 ] 作者:梁旺,马 端编辑:studa20 【摘要】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组织因子、Ⅶ因子和Ⅹ因子的天然抑制物,在维持正常凝血中发挥关键的生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对TFPI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深化,发现它还能抗炎症和诱导凋亡,并在动脉粥样硬化、败血症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TFPI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结构;功能;生理作用;临床应用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Abstract】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the inherent inhibitor of tissue factor (TF) and factors Ⅶ and Ⅹ,is a key molecule that plays a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hysiological coagulation.People’s knowledge on i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has been intensively enlarged in recent years.Besides the functions of anti-inflammation and introducing apoptosis,it was also found that TFPI could be served as medicine in treating some diseases such as atherosclerosis,sepsis and malignancy.This paper is a review mainl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FPI. 【Key words】 TFPI; structure; function; physiological effect; application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天然抑制物。该因子早在20世纪初就被发现,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才对其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1983年,Sander等首先阐明了TFPI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机制。1988年,Wun等首次克隆TFPI的cDNA,并据此推断出它的氨基酸组成和空间构型,将其隶属于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1990年后,人们先后对TFPI的基因定位、表达调控、分子生物学 特性、基因工程表达、其他生理学功能,以及一系列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进展。TFPI以其重要的生理学意义和对重大疾病的治疗价值,吸引着人们对它的进一步关注。 1 TFPI 基因和蛋白的结构特点 1.1 TFPI的基因结构与定位 TFPI基因全长约86kb,定位于 2q31~2q32.1,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组成。其中外显子1和2编码 TFPI mRNA 的5′端非翻译区,外显子3编码信号肽及N末端,外显子4、6、8分别编码TFPI的K1、K2和K3结构域,外显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其所以能决定人的生和死,是因其具有联系人体内外,起着运行血气的基本作用;处理百病,是因其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调整虚实,是因其具有传导感应,起补虚泻实的作用。下面分四点作进一步说明。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联系起来。其具体联系通路有以下特点: 十二经脉和十二经别,着重人体的体表与脏腑,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着重体表与体表,以及体表与脏腑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通过奇经八脉,加强经与经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的标本、气街和四海,加强人体前后腹背和头身上下的分段联系。 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的作用。《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脉运行血气首先依靠宗气,其次为出自“脐下、肾间”的原气。此外,营气运行于经脉之中,濡养全身,并变化为血液;卫气则散布到经脉之外,保卫全身,抵抗病邪的侵犯,并有调节体温、管理汗液分泌、充实皮肤和温煦肌肉等功能。 经脉运行气血,“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不仅使体内的脏腑和体表的五官七窍、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脏腑、表里之间,由于经脉的联系得以保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一致。 3.抗御病邪,反映症候 经络系统在疾病情况下,有抗御病邪、反应症候的作用。 体表的穴位(包括反应点)是孙络分布的所在,也是卫气停留和邪气侵犯的部位。 当病邪侵犯人体时,孙络和卫气可以发挥重要的抗御作用。 正邪交争,在体表部位可出现异常现象。 如果疾病发展,则可由表及里,从孙络、络脉、经脉……逐步深入,并出现相应的症候。 经络反映症候,可分局部的、一经的、数经的和整体的。 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化热,则出现红、肿、热、痛,这些都属经络的实证。 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就会出现病变部位麻木不仁、肌肤萎软及功能减退等,这些都属经络的虚证。 如果经络的阳气(包括卫气、原气)不足,就会出现局部发凉或全身怕冷等症状,此即“阳虚则寒”;经络的阴气(包括营气、血液)不足而阳气亢盛,则会出现五心烦热(阴虚内热)或全身发热等症状,这就是“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起着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

标的物主要技术参数及其他要求

标的物主要技术参数及其他要求: (二)什邡市红豆村川西婚俗健康人口文化苑服务项目 1、项目名称:红豆村川西婚俗健康人口文化苑服务项目 2、目的意义 (1)项目建设意义 作为四川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人口文化示范基地,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川西婚俗人口文化苑,倡导大人口宣传理念,以艺术的表现手法,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婚俗文化、爱情文化、婚庆文化与婚育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什邡特色的人口文化模式。通过红豆树、人口文化走廊、经典爱情故事浮雕和月老艺术雕像,对古今爱情故事、文学作品和婚俗习惯进行诠释,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接受人口文化,了解人口计生工作,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移风易俗、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进行正面引导,达到人口文化的宣传效果。全国“幸福家庭万里行”(什邡站)和四川“健康相伴、幸福同行”启动仪式等重大活动的都先后在红豆村举办。截止目前,除阿坝州外,全省其他市(地、州)均派人前来观摩和学习,为全省转变人口计生宣传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可借鉴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的又一次改革,健康生活与家庭幸福将成为卫计系统和大人口宣传理念中的主要内容。升级打造红豆村,修缮原有川西婚俗人口文化苑,新建以卫生健康知识、健康生活与家庭幸福为主题的红豆村人口文化·健康生活服务项目,既是对红豆村川西婚俗人口文化内涵的延续与丰富,也是卫生计生部门新的宣传理念和宣传模式的有效尝试与积极探索。 (2)改造原因与目的 一方面,红豆村经过前三期的打造,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资金缺乏,日常维护难以保障,导致红豆村川西婚俗人口文化苑部分雕塑、仿古展版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损坏和损毁,爱情文化博物馆也被调整为国学教育基地。另一方面,由于卫生计生机构合并后,新的卫生计生宣传要求,川西婚俗人口文化苑的宣传主题与宣传内容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应将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和幸福家庭等融入其中,形成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寓教于乐,群众互动参与的人口健康文化示范基地。 3、服务项目内容 (1)建设目标 全面提升红豆村“川西婚俗人口文化苑”的品质,整合卫生计生宣传工作内涵和外延,融入健康教育、婚俗婚育文化、幸福家庭建设等理念,增加适合当前卫生计生新形势的宣传内容,为百姓打造全面的、丰富的乡村旅游与人口文化健康生活相结合的宣传阵地。 (2)项目具体内容 ①、"健康之路"创意造型 以在道路上奔跑的人的剪影作为设计创意,通过运动的人物形象,和“健康之路”这一文字说明,生动活跃地展现健康这一主题。 ②、"红豆"创意小品雕塑 以红豆为元素制作小品雕塑,利用了红豆村自身的特色,强化游客对红豆村的认识。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经络”一词作为人体一种组织结构的名称,首见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经络学说对指导临床各科特别是对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办法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灵枢·经脉》所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经络学说,甚至认为“不识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医学入门·运气》)。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表现,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特别是月的盈缺与时间)的关系,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内经》称之为“气穴”。而世又有“脑穴”、“经穴”等名称)及其主治作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等。本章主要介绍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并简要介绍经络学说的运用。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并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要形成经络学说,首先要形成经络概念,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形成经络概念的客观依据,主要是施行针灸、推拿、气功(特别是前二者)等保健、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主观感觉到的传导现象(简称“感传”或称“经络现象”,但“经络现象”所包括的内容更广)。但是,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与经络有关的两份写本(《五十二病方》,为之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及《阴阳十一脉灸经》),只有脉名而无经名。很可能早期的医学家们认为经络的感传现象即是人体中的血管活动,故称之为脉。另外,这两份写本虽各自描述了十一脉的起止及所走线路,但却没有个穴位的名称,“脉”同脏腑的关系也未建立,诸“脉”之间亦无联系,这说明,“经”、“络”名词的出现较“脉”为晚,它是对“脉”的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即是将“脉”按深浅、大小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由此可见,帛书的记载只是经络学说的雏形而已。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已经形成。在《内经》中系统地论述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属络脏腑,以及十二经脉发生病变的证候审记载了十二经别、别经、经筋、皮部等内容,对奇八脉也有分散的论述。《内经》还记载了约160个穴位的名称。此外.《内经》还提出了经络中气血运行同自然界水流和日月运行相联系的观点。 《内经》以后,历代对经络学说又有一定的发展。如《难经》创“奇经八脉”一词;晋·皇甫谧集《内经》、《难经》、《明堂孔穴》等书中有关针灸经络的内容,编成《针灸甲乙经》,书中所载穴位名称有349个。唐·甄权对古代的“明堂图”(经络穴位图)进行修订,孙思邈说;“旧明堂图,年代久远,传写错误,不足指南,今依甄权等新撰为定云耳。……其十二经脉,五色作之;奇经八脉,以绿色为之”(《千金要方·明堂三人图》)。可见原图是用彩色标线的。宋·王惟一主持铸造经络穴位模型“铜人”,并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较之甄权的明堂图又进了一步。来·王执中编的《针灸资生经》,对穴位又有所增补。元·滑寿在忽泰必烈《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的基础上编著成《十四经发挥》,以后论经络者多以此书为主要参考资料。明·李时珍就奇经八脉文献进行汇集和考证,著

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由于十二经脉内属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通达五官九窍,再加上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经筋、经别、皮部和浮络、孙络遍布全身,形如网络,纵横交错,人里出表,上通下达,从而把人体各脏腑器官、肢体官窍、筋骨皮肉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各部组织器官在功能活动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统一,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说明经络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营养全身的作用。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而气血必须依赖经络系统的循环传注,才能输布周身,以温养濡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机体的正常机能。如营气之“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从而为五脏藏精、六腑传化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由于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于 周身,加强了机体的防御能力,起到了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故《灵枢·本藏》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二、经络的病理变化 (一)经络的病候及其机制 当经络生理功能失调时,即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其病候表现除与经络气血的虚、 实、盛、衰有关外,还取决于其脏腑器官属络关系及其循行所过之处的组织、官窍联系。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证:多见沿经脉所过处发生的肿痛,多由病邪壅阻或气血不畅所致,即所谓“血伤为肿”、“不通则痛”。如手阳明经病的齿痛、上肢外侧前缘肿痛等。 虚证:多出现局部不仁、不用等痿废现象,或功能失常症状。多因经气虚陷,气血不足,不能荣于经脉,经筋、皮部失于温养濡润,而见麻木不仁等感觉异常和功能失常,如“痿废”、“大指、次指不用”等症状。 经气变动失常:往往循经厥逆而上可出现各种“厥”证,如《灵枢·经脉》记载的“臂厥”、“踝厥”、骭厥”、“阳厥”、“骨厥”等,主要由于经络气机失常或经气变动失于常度所致。 经气衰竭:当十二经经气衰竭时,经脉所联系的组织器官也会呈现衰竭,例如《灵枢·经脉》所载“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即说明经络功能失常,则循行所过之处与其所联系的器官、组织也会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和病候。 (二)传注病邪、反映病候 由于经络“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而使人体内外沟通、表里通达,在正虚邪犯的情况下,经络即成为病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传注的途径。如《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胃肠。”这就明确揭示了外邪侵犯人体时沿经络通路由浅入深的传变规律和病理变化过程。例如,风寒之邪侵犯肌表,初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此时邪在皮毛、经脉,继而入舍于肺,则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相继出现。 又由于经络在人体内有多种联络途径,所以它又成为脏腑器官病变互相影响的传变渠

W1106401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急性脑血管意外修改1

W1106401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急性脑血管意外修改1

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 源性肺水肿中的变化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在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为研究组,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检测患者血浆TF、TFP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TF值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脑出血患者血TFPI 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TFP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血TF、TFPI均高于未并发的神经源性脑水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凝血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抑制物可能参与了肺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意外,神经源性肺水肿;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Changes of tissue factor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i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omplicated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issue factor (TF)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 in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技术要求及主要技术参数

技术要求及主要技术参数 液压支架用阀执行标准:GB/T 25974.3-2010煤矿用液压支架第3部分液压控制系统及阀。 主要参数: 1、所有阀类必须满足买方所要求的流量及压力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最新标准《液压支架用阀》制造试验,并具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非安标规定产品除外)。 2、所供阀锁必须满足招标方装配和使用的要求。中标后供货方提供图纸与买方校核安装尺寸,并按校核后图纸规定的标准制造验收。 3、操纵阀要安装自锁装置,手把要能方便拆卸,便于更换内部弹簧。操纵阀要带操纵指示牌,指示牌黄底黑字,底色荧光,字体要大,便于井下查看。 4、招标清单中标注不锈钢的阀锁必须选用GB1220-2007不锈钢的国家标准规定的马氏体不锈钢原材料或不低于马氏体不锈钢材质性能要求的其他不锈钢原材料制造。特殊要求:换向阀中的弹簧均为碳素弹簧钢;操纵手柄柄体为201不锈钢;操纵机构中的压块为40Cr钢。 5、锥面截止阀要优化结构,避免出现难以开关的情况。 6、所有阀包含必须的密封件,O型橡胶密封圈应符合GB3452.1-3452.2的规定,其余橡胶制品应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的要求。 7、塑料挡圈应符合密封圈用挡圈的有关国家标准规定。 8、阀座的塑料制品采用聚甲醛棒(管)材料加工制造。 9、快速接头连接尺寸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10、管式螺纹连接尺寸应符合GB2878的规定。 11、产品检验合格出厂时,所有通内腔的孔应加塑料堵

或帽封好,外部加工表面涂抹防锈油。 12、阀的各连接部位加工光滑、无毛刺。 13、本次招标各种阀锁及其配件必须与淮北矿业在用的阀锁配件可以通用互换。 14、本标为年度采购量(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改变)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一部分)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 第一节、经络的含义和内容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经络的意思,为纵行主干;“络”有网络的意思,是从“经”分出而遍布的小支。“经”和“络”虽有区别,但循行、分布是紧密相连,彼此衔接,沟通人体的上下、内外,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难以计数的孙络等。 一、经脉 经脉可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三种。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名十二正经。它是以手足阴阳定名,并根据在体表左右对对称的分布位置和它所络属的脏腑,计有手、足阳经各三对。在上、下肢体内侧的经脉为属脏的阴经,称手三阴和足三阴,联络相为表里的腑;在上、下肢外侧的经脉为属腑的阳经,称手三阳和足三阳,联络相为表里的脏。十二经脉的循行和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循行方向为: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或腹。在它的循行路线上,各分布着许多穴位,称为经穴。为治疗本经脉所主治的和所络属脏腑的有关疾病的治疗点。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和循行见附表1-1、1-2、图1-1、1-2、1-3.

手足三阴和手、足三阳根据脏腑生理和病理的特性,构成了太阴与阳明、厥阴与少阳、少阳与太阳的表里关系,这种关系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又根据十二经脉的主治性能,在治疗上可按照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本经取穴,是病在某经,可取该经的有关穴位,异经取穴,可取与该经有关的经脉(如相为表里的经脉)进行治疗。 表1-1 十二经脉体表分布和相互关系 经别阴经(内侧)(里)阳经(外侧)(表) 位置名称络属关系名称络属关系 前中后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心经 属肺,络大肠 属心包,络三焦 属心,络小肠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属大肠,络肺 属三焦,络心包 属小肠,络心 前 中(侧)后足太阳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属脾,络胃 属肝,络胆 属肾,络膀胱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属胃,络胃 属胆,络肝 属膀胱,络肾 表1-2 十二经脉循行与分布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体内 体表 体内 体表 体内 体表 属肺,络大肠,与胃联系 从胸→手臂内侧前缘→手姆指 属心包,络上、中、下三焦,通过横膈 从胸→手臂内侧中间→手中指 属心,络小肠,与眼联系 从胸→手臂内侧后缘→手小指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体内 体表 体内 体表 体内 体表 属大肠,络肺 从食指→手臂外侧前缘→肩→颈→头面 属上、中、下三焦,络心包 从无名指→手臂外侧中间→肩→颈→头侧面 →与耳、眼眶联系 属小肠,络心,与胃联系 从小指→手臂外侧后缘→肩→头面→眼耳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体内 体表 体内 体表 属胃,络脾 从头面→胸腹→腿外侧前缘→足次趾 属胆,络肝 从头侧→胸胁→腿外侧中间→足第四趾

五脏生理功能概述

五脏生理功能概述 一、心脏 1、心主血脉------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的作用。 (1)主血:心主血的作用【1】心气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2】心有生血的作用,指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火(即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而成血液。 (2)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博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2、心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 (1)主呼吸之气: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2)主一身之气: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1】参与气的生成: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积聚于胸中的气海成为宗气,上出于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通心脉以行血气而布散全身温养各脏腑经络组织。 【2】调节全身气机:肺有节律地一呼一吸运动,带动着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肺主宣发肃降

(1)肺主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一是排出浊气,二是输布精微和津液,三是宣发卫气(卫气是指人体的免疫功能)(2)肺主肃降:指肺气清肃和向下通降的功能。一是吸入清气,二是输布精微和津液,三是清肃异物。 3、肺主行水------指肺具有疏通和调节水液运行的通道从而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是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实现的。 4、肺朝百脉------指肺与百脉相通,全身的血液通过这些血脉流注、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后,将富含清气的血液不断输送到全身的作用,助心行血。 5、肺主治节------指肺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活动的作用。一是肺司呼吸,二是调节气机,三是助心行血,四是调节水液的代谢。 三、脾脏 1、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 (1)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对水谷精微的转输作用。一是通过脾气的气化和脾阳的温煦作用,使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二是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转输。 (2)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脾通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作用,与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调节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2、脾主生血和统血 (2)脾主生血:指脾具有生血的功能。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经心肺的气化作用生成血液。

医疗机构医院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9版)

医疗机构医院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质量 控制指标 (2019年版) 目录 一、心室辅助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率 (2) 二、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率 (2) 三、术后30天死亡率 (2) 四、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率 (3) 五、术中及术后30天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3) 六、术后随访率(1年、3年) (4) 七、患者术后生存率(1年、3年) (4)

一、心室辅助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率 定义:心室辅助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数的比例。(见注1) 计算公式: 心室辅助技术应用指征正确率= 心室辅助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数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开展心室辅助技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的程度,是反映医疗机构心室辅助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二、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率 定义: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是指心脏功能衰竭D期应用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而撤除心室辅助装置。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率,是指有效撤除心室辅助装置例次数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心室辅助装置有效撤除率= 有效撤除心室辅助装置例次数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次数 ×100% 意义:体现应用心室辅助装置的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机构心室辅助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三、术后30天死亡率

定义: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术后30天内死亡患者数(不论何种原因)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全因死亡率= 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术后天内全因死亡患者数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患者总数 意义:体现应用心室辅助装置的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机构心室辅助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 四、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率 定义: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是指患者心脏功能衰竭D期应用心室辅助装置持续治疗期间,转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率,是指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例数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率= 心室辅助转换心脏移植例数 ×100%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总例数 意义:反映心室辅助装置应用后转归的重要过程指标。 五、术中及术后30天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术中及术后30天内,发生主要并发症的患者数占同期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患者总数的比例。(见注2) 计算公式: 血源性感染发生率= 发生血源性感染患者数 ×100% 同期心室辅助装置植介入患者总数

经络及作用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了肢体筋肉皮 肤,加之细小的浮络和孙络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其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 器,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 (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由于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 障作用。 (四)接受刺激,调整虚实 在皮部的腧穴或经脉线上施以针灸、推拿、激光、电脉冲等皆可通过经络内外联系,调整内在脏腑经络的虚实,达到通经 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二、经络的病理变化 (一)经络的病候及其机制 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即会产生一些病理变化。实证由病邪壅阻或气血不畅而致,多见沿经脉所过处发生的肿痛,即“血伤为肿”,“不通则痛”,如手阳明经病的齿痛,上肢外侧前肿痛;虚证多为经气虚陷,气血不足而成,往往局部会出现不仁、不用等痿废现象,即气血不能荣于经脉,如痿废,大指次指不用等。 十二经脉中的经气变动失常往往还能循以厥逆而上出现“厥”证,如《灵枢·经脉》记载的“臂厥”、“踝厥”、“珮厥”、“阳厥”、 “骨厥” 等。 十二经脉中的经气衰竭时,经脉所联系的器官功能也必然呈现衰竭。如《灵枢·经脉》所载“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说明了当经络功能失常时,则循行所过之处与其所联器官即会出现 病理变化。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病邪可由皮部→络脉→经脉→脏腑传变。它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的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 理变化。 (二)指导临床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属络的脏腑,故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可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临床上亦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俯,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 关。 (三)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相结合。如《四总穴歌》所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典范。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

心功能指标

心脏功能的测定对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评价疗效及估测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脏功能可分为左、右心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临床上常用的是左室收缩功能。 1、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有: ①每搏量(SV):指左室在每次心动周期排出的血量,正常值60~120ml。 ②心排出量(CO):指每分钟左室收缩排出的血流量,正常值~8.0L/min。 ③心脏指数(CI):为心排出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正常值~5.0L/(min·m2)。 ④射血分数(EF):指每搏量占左室舒张未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值≥50%。 ⑤左室短轴缩短率(FS):指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的差值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百分比,正常值≥25%。 ⑥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的差值除以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左室射血时间两者的乘积,正常值≥周/秒。 ⑦左室后壁增厚率(△T%)及室间隔增厚率(△IVST%):前者为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与其舒张期厚度的差值与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的比值,而后者是指收缩期室间隔厚度与其舒张期厚度的差值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的比值,正常值均>30%。 2、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 (1)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指从主动脉瓣关闭到二尖瓣开放所经历的时间,反映左室心肌的松弛率,但受心率、主动脉压及左房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正常值:<40岁者,(69±12)ms;>40岁者,(76±13)ms。 (2)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指左室充盈早期所产生的峰值流速,正常值±m/s。

(3)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指左室舒张末期由于心房收缩所产生的峰值流速,正常值±m/s。 (4)E/A:如A峰高于E峰,说明心房的血液向心室排出时由于心室舒张功能欠佳,排出受阻,但要排除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引起的二尖瓣A峰高于E 峰的因素影响,正常值±。 (5)E波减速时间(EDT):指左室充盈早期减速过程(E峰下降支)所经历的时间,正常值(199±32)ms。 (6)左房收缩期肺静脉反流速度(AR):正常值<0.2m/s。 (7)二尖瓣前叶E峰至室间隔左室面的距离(EPSS):正常值:0~5mm。 (8)A波时限:除反映出左室的顺应性以外,还可反映出左房自主收缩的射血量。 3、反映右室收缩功能指标: (1)室间隔运动方向:正常情况下室间隔与左室壁呈同向运动,当右心室收缩功能增强或占优势时,室间隔与右室壁呈同向运动。 (2)右室前壁增厚率:正常值≥30%。 (3)肺动脉血流速:正常值:成人~0.9m/s,儿童~s。 (4)时间间期指标:①右室射血前期(RVPEP):心电图QRS起点至M 型肺动脉瓣开放点,心衰或肺动脉高压时升高。②右室射血时间(RVET)。 ③RVPEP/RVET:正常值:~。 (5)肺动脉压力(PAG):PAG=4V TR+RA,正常值<20mmHg,肺动脉平均压=+79(PAT为加速时间)。 (6)肺动脉血流量。

右心功能评价影像学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右心功能评价影像学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3-19T10:07:06.6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张晓芳 [导读] 但各种检查方法的预测值之间有相关性,可以互补使用,从而可以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右心功能。 (青海大学;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传统的影像方法主要用于左室功能的评价,右心室因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对其功能评价的准确性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影像学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及后处理软件的不断开发,使得在右心功能的评价精确性不断提高,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MRI;放射性核素;右心室功能;临床意义 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如超声心动图、螺旋CT、核磁共振MRI成像、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准确地评价左心功能,在心脏病、临床疾病并发的心脏改变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一些疾病的右心功能改变还处于研究阶段、还不成熟。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技术在心功能评价方面凸显出重要的价值[1]。本文将就上述影像方法在右心功能评价、临床应用方面予以综述。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因经济、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被认为是评价左室功能的首选方法。传统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可以测定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右心室因为位于胸骨后方,容易受到肥胖、操作者手法等主观影响,且由于右心室肌小梁较发达、心内膜边缘不规整等客观原因,使得二维超声在右心成像方面不准确、存在一定的误差[2]。 组织多普勒成像可以通过血流速度反映心肌运动特征,该技术的优势有:不用勾画心内膜、不用心室几何形态假设、对收缩舒张功能能详细反映,且较少受组织反射回声信号、组织透声较差的影响。 心肌做功指数即Te i指数:将心室收缩期时间与舒张期时间之和比心室射血时间,是用来评价心功能的,不受心率、右心室压力、三尖瓣反流的影响。Tei指数被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心室功能的评价中[3]。反映的事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但不能区分收缩还是舒张功能障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新兴超声诊断技术,可以多平面、多角度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及心底部周围大血管。研究已证实其测定左心室容积、心功能准确性的价值,而且此技术在右心室功能评价参数更准确[4-5]。它的不足点是仍然摆脱不了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容易造成心室容量的低估及漏诊等情况。 声学定量方法:根据心肌及心腔内的血液的背向散射的能力不同而自动勾出心内膜的边界,测量心脏功能参数。主要用于左心功能的评价[6],也已有结果证明其能够准确评价右心功能[7],能更准确地测绘出右心时间-容积变化。但仍然存在二维超声显像的不足。 彩色室壁运动:利用背向散射原理探测心动周期内不同时相的心内膜边界,是在声学定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量技术,并以不同色彩标出心室舒张期及收缩期心室内膜的运动位移。根据色彩本身及宽度的变化直观地反映心室整体及局部室壁运动情况。该技术不受检查者心脏形态、心尖抬举行搏动及声束方向等影响,已经广泛应用于左室功能及冠状动脉的检查中; 在右心功能评价中,将其与右心室造影对心内膜的位移做比较,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相关性[8]。但是对声像条件要求较高,肥胖及肺气肿的检查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磁共振成像(MRI) MRI心脏功能分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MRI心功能评价具有三维立体、准确、分辨率高等优势,是目前评价心功能及心脏疾病的首选非创伤性方法。可以避免右室特殊解剖位置的误差,准确测量心腔的容积。以前的MRI心脏成像主要显示心脏的结构、形态,现在的MRI技术可以对心功能的评价。这些功能包括: 对左右心室功能参数、心肌活性、心瓣膜及瓣膜反流、心底部大血管等方面的评价。磁共振电影成像方法的发展,使得MRI的时间、空间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影MRI方法与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功能上具有较高准确性及重复性[9]。MRI还可以清楚显示血管结构、血流量、血液动力学等信息[10]。 多层螺旋CT(MSCT) 多层螺旋CT具有高清晰度、快速扫描、薄层、容积扫描、多时像、扫描时间短等优势。随着相应后处理软件的开发,后64排CT在评价心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上更加准确。GE 推出的新式CT 设备Revolution CT实现了CT 对心脏动态灌注的扫描,对于 CT 在心脏检查方面是新的革新。 MSCT可以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腔容积,但是数据获取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还需考虑射线剂量、造影剂过敏反应等。研究显示MSCT评价右心功能与超声心动图相比,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11],利用MSCT 与磁共振及放射核素检查方法在评价右心功能相关参数相比,它们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12]。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测定心脏功能和心肌活性的方法。它以用于心脏 MRI 禁忌证的患者,能对早期心功能及早期结构改变进行评价。核素心血池显像对心功能的测定主要包括首次通过法和平衡法:首次通过法显像其优点是可以将右心房中的显影剂不计算到右心室内,避免了右心房显影剂的误差,缺点是对技术及设备的要求高,不利于临床应用。平衡法是在右心早、晚期显像,右心房和右心室的造影剂难以分开,因此该方法评价右心功能有一定的不足。还有心肌代谢显影方法。 临床常见疾病,例如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栓塞、右心梗死,青海西藏等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高海拔、低压、低氧),高原性心脏病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这些疾病对右心功能的改变是非常显著的,所以早期评价右心功能的改变,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意义重大。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在右心功能检测方面手段不断提高,对临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即使这些手段各有优缺点,但各种检查方法的预测值之间有相关性,可以互补使用,从而可以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右心功能。 参考文献 [1] Vermes E,Rebotier N,Piquemal M,et al.Ac-curacy of a new method for semi-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diameterchange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83(1):130-134. [2]艾阳平,马新武.心脏左心功能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现状及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 5) : 746 - 749.[3]孔德红,舒先红,姚豪华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右心室节段容积和收缩功能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