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 第八版 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 第八版 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 第八版 答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 第八版 答案

第1

1.1.1

1. 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C 6)A

2.多项选择题

1)AB 2)AB 3)ABCD 4)ABD 5)ABCD 6)ABC

3.判断题

1)F 2)F

1.1.2

1. 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6)D 7)A 8)A 9)C

2. 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 3)ABCD 4)AB 5)ABCD 6)ABCDE

3.判断题

1)F 2)T 3)F 4)F 5)F 6)T 7)F 1.1.3

1. 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B 5)A 6)D 7)C 8)A 9)A

10)D 11)A 12)D

2. 多项选择题

1)ABE 2)ABCD 3)ABCD 4)ABC

3.判断题

1)T 2)T 3)F 4)F 5)T 6)T 7)T 1.1.4

1.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B 6)C

2.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E 4)ABC 5)ABCD

1)T 2)T 3)T 4)T 5)T 6)F 7)F 8)F

4.填空题

1)操作码地址码2)操作系统3)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4)输入设备5)控制器,运算器6)编译程序

1.1.5

1. 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B 6)D 7)D 8)A

2. 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ABD 4)ABD 5)ABDE

3. 判断题

1)F 2)T 3)T 4)T 5)T 6)F 7)F 8)T 9)F

4. 填空题

1)CD-R 2)RAM 3)7FFF 4)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5)AGP 6)分辨率7)采样8)LCD

9)显示分辨率颜色质量刷新速度

1.3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及分析:

1.A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计算机ENIAC是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故应选择A

2.A

显示器是输出设备,磁盘驱动器既可以看作输入设备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而鼠标器是输入设备,故应选A。

3.A

位(bit)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简称b,也称为比特,一个二进制数就是一位

4.A

信息处理是指非数值形式的数据处理,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用信息。而文字、表格、图形、声音等属于非数值形式的数据。所以资料检索应用属于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

5.C

机器语言写出来的程序是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这样计算机就能直接执行,所以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系统唯一能识别的、不需要翻译直接供机器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故选C

6.D

7.C

8.B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规定了操作类型,地址码规定了要操作的阿数据存

9.C

从ENIAC到现在计算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据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的不同,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了四代,故应选C

10.B

11.B

在计算机中,采用的是二进制数,所有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和存储,故应选B

12.D

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通常只有两个状态,开关的接通与断开,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1”和“0”表示,所以采用二进制易于用电子元件的表示。故选D

13.A

运算速度是一项综合性能指标,其单位是MIPS和BIPS,所以应该选A

14.C

15.C

每相邻8位二进制数称为一个字节

16.C

写出该二进制数的按权展开式,再按十进制进行计算

1×27+1×26+1×25+1×21+1×20=227

17.A

要比较不同进制数的大小,可将它们转化成同一种进制,然后进行比较。例如,都转化为十进制数:(11011101)2转化为十进制为221;(334)8转化为十进制为220;(DA)16转换为十进制为218。故答案为A

18.A

转换方法:将每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对应的四位二进制数

19.A

20 C

21.D

22.B

23.A

因为国标码的汉字编码方式和ASCII码有重码,所以我们把国标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置为1,称为汉字机内码

24.B

将二进制数1001000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48H,然后按照ASCII码表,K前第三个字母是H

25.D

CAD全称是Compute Aided Design 即计算机辅助设计

26.C

计算机内目前采用的字符编码主要是ASCII码,是国际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编码。

27.A

在ASCII码表中,小写英文字母比大写英文字母大32,即用十六进制表示是大20H,所以已知F的ASCII码是46H,那么小写的f的ASCII码应该是46H+20H=66H,故选择A。

28.B

操作系统是直接运行于裸机之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其它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支持才能运行,所以说它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故选B

29.B

32位机指的是该计算机的字长是32位,该计算机CPU一次所能处理的实际位数是32位

30.A

7位ASCII码称为标准ASCII码,8位的称为扩展的ASCII码

31.A

主频又叫做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CPU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单位是赫兹(HZ)

32.C

进制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在某进制数的后面加上一个字母,B表示二进制,D 表示十进制,H表示十六进制,O表示八进制

33.D

一个字节最大是1111111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FF

34.D

35.B

程序设计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属于系统软件,而游戏软件属于应用软件

36.A

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是有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是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不需要翻译的语言程序。汇编和BASIC、PASCAL程序都需要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识别和执行。

37.C

其它都是输出设备

38.A

软盘处于写保护状态,只能读数据不能往里写数据,所以可以防止病毒入侵。

39.B

Cache叫做高速缓存,是为了缓解CPU和RAM之间速度差异设置的内存,所以Cache速度大于RAM;硬盘和软盘属于外存,外存速度要小于内存,而硬盘是速度最快的外存。所以应该选择B。

40.B

41.B

42.B

43.C

分辨率是显示器屏幕每行每列的像素的数目,分辨率越高,显示的图像越清晰

44.A

45.C

计算机辅助教育(CBE,Computer Based Education)

46.A

内存容量指的是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而不是硬盘的字节数。故A错误

47.A

48.C

信息高速公路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

49.A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及分析

1.BC

分析:计算机的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故A不正确;计算机既能进行科学计算,也能进行数据处理,故D错误;B、C为正确答案。

2.BCD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没有真正的存储器,ENIAC只有20个暂存器,它的程序是外插型的,指令存储在计算机的其他电路中。这样,解题之前,必须先准备好所需的全部指令,通过手工把相应的电路联通。这种准备工作要花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而计算本身只需几分钟。计算的高速与程序的手工存在着很大的矛盾。针对这个问题,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故A不正确

3.ABD

字节是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用来衡量存储容量的单位,它是一个单位而不是衡量计算

4.ABC

内存分为ROM和RAM,ROM可以长期保存数据,但它属于内存,故D不正确,其它选项均正确。

5.AD

6.ABC

总线分为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三类,故D不选

7.ABD

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的区别在于,编译程序首先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计算机再执行由此产生的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则是检查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然后直接执行源程序指定的动作,并不产生目标程序。所以C是正确的,其它都是错误的。

8.AB

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软驱、USB存储设备(如U盘和USB接口的移动硬盘)、光驱、USB接口、串口、并口(通常是打印机接口)、网卡、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等接口或者设备等,故C不正确。微型计算机包括单片机、单板机、PC机和便携式微机,而家用电脑属于PC机,故D不正确。

9.ABD

10.AC

三、填空题答案及分析

1.地址码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规定了操作类型,地址码规定了要操作的数据存放在什么地址中,以及操作结果存放到哪个地址中。

2.1024

度量存储器容量的单位包括B、MB 、GB、TB,其换算关系为: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3.总线(Bus)

4.显卡

显示系统是计算机最基本,也是必备的输出设备,它包括显示器与显示适配卡(又称显卡)

5.点阵码和矢量码

6.过程控制

7.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的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还可以进行比较、移位等操作。

8.地址

存储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存储单元”构成的,每个单元存放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每个单元有一个唯一的编号,成为单元地址,计算机采用按地址访问的方式到存储器中存、取数据。

9.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工作

10.字

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1.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软件是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开发应用软件的软件,而应用软件是为解决计算机各类应用问题而编写的软件。

12.二进制

制形式的指令代码。

13.输入/输出或者(I/O)

输入设备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代码,通过输入接口输入到存储器中,供CPU调用和处理;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内部信息转换成人们习惯接受的信息形式,然后将其输出。

14.CD-ROM

15.非击打式

16.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

17.寄存器

18.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非数值形式的数据处理,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用信息。而文字、表格、图形、声音等属于非数值形式的数据。

19.中央处理器

Pentium是Intel公司生产的X86系列中央处理器

20.3

3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23种状态,而2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4种状态,所以表示7种状态最少需要3位二进制数。

四、判断题答案及分析

1.T

硬盘属于磁表面存储器,而光盘利用的是激光技术存储信息。

2.F

数据总线用来传输数据,而地址是用地址总线传输。

3.F

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字。

4.T

5.T

6.F

7.T

8.F

计算机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是文明进步,但也产生许多负面效应,比如网络道德问题,计算机犯罪问题。

9.F

显示器只能作为输出设备,不能作为输入设备。软驱既可以看作输入又可看作输出设备10.T

11.T

12.T

13.F

操作系统是一组对计算机资源进行控制与管理的系统化程序的集合,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为用户和应用软件提供了访问和控制计算机硬件的桥梁。

14.T

286、386、486、Pentium、Pentium Ⅱ、Pentium Ⅲ等都是Intel的X86系列CPU

15.T

内存分为ROM和RAM,ROM断电可以长期保存数据,而RAM断电会丢失数据

16.T

17.F

的存取速度加快了,而RAM的响应速度比较低,造成CPU的等待,降低了CPU的效能,为协调二者之间的速度差异,在CUP和RAM之间设置一个和CUP速度相近的高速、小容量存储器Cache。

18.F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因为他们都是面向机器的。

19.T

主频是指计算机CPU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20.F

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称为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1.T

22.F

计算机存储器的基本单位是字节,而比特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

23.F

影响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内存容量越大,运算速度越快,存取周期越小,运算速度越快,并不是只由主频决定的。

第2章

2.1.1

1. 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D 5)B 6)B

2.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 判断题

1)T 2)T 3)F 4)T 5)T

4. 填空题

1)硬件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2)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用户接口

3)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2.1.2

1. 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B 5)A 6)C 7)D 8)D 9)A

2.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 5)ABCD

3. 判断题

1)T 2)T 3)T 4)F 5)F 6)T 7)F 8)T

4. 填空题

1)分隔线2)文档视图3)模式对话框

4)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文档视图边框滚动条

2.1.3

1. 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D 5)B 6)D

2.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D 4)ABD

3. 判断题

1)F 2)T 3)T 4)F 5)T

1)桌面2)图像3)显示属性4)4

2.1.4

1. 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C 5)A 6)D 7)B 8)B 9)B

10)B

2.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D 4)ACD 5)BCD

3. 判断题

1)T 2)T 3)T 4)T 5)F 6)T 7)F 8)F 9)T

10)T

4. 填空题

1)左窗口右窗口桌面2)只读隐藏存档

3)可执行非可执行4)问号(?)星号(*)

2.1.5

1. 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B

7)D 8)A 9)C 10)A

2. 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D 4)AB 5)BD

3. 判断题

1)T 2)F 3)T 4)F 5)T 6)T

7)F 8)T 9)F 10)T

4. 填空题

1)区域和语言选项2)管理工具3)本地网络

4)Administrators组Power Users组Users组Guests组Backup Operators组Replicator组

2.1.6

1. 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C 5)D

2. 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BC 4)BCD

1)F 2)F 3)F 4)T 5)T

2.1.7

1. 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B 5)C 6)C 7)B 8)A

2. 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C 4)ABD 5)BC

3. 判断题

1)T 2)T 3)T 4)F 5)T

4. 填空题

1)1 2)标准型科学型3)音频语声声音硬件音量

2.3

一、单项选择题

1. A A为应用软件。

2. D 版本中不包括个人计算机版。

3. C 系统中没有杀毒软件。

4. D 不可以从软盘安装。

5. B Windows启动时,默认要求输入用户账户和密码。

6. B Windows操作系统密码长度最长为127个字符。

7. C 单用户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只允许一个用户登录,注销这个用户后,其它用户才可以使用。

8. B 桌面是指显示器上显示的整个计算机屏幕区域。

9. D Windows XP安装完毕后,桌面上没有资源管理器,在桌面上可建其快捷方式。

10. D 快捷方式就是一个扩展名为.lnk的文件,一般与一个应用程序或文档关联。

11. A 鼠标指针是一个图标。

12. B 鼠标双击是指双击鼠标左键,鼠标左右键功能可以重新设置。

13. C 按Alt+Ctrl+Del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可以结束某个程序的运行,也可结束某个进程。

14. B Windows XP的标准窗口的外观、风格、操作方式都高度统一,窗口的大小可以调整。

15. C 将鼠标指向边框,鼠标指针改变为双箭头状,拖动鼠标,可改变窗口大小。

16. D 鼠标指针指向标题栏,当窗口处于非最大化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可改变窗口在桌面上的位置,标题栏中显示有应用程序名,是否是当前窗口等,但不能设置运行级别。

17. C 当菜单项呈灰色时,表示在当前状态下不可用,当满足它的使用条件时,它就可用了。

18. D 窗口的滚动条是在显示不了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与内容无关。

19. D 对话框中包括了计算机要求用户输入的内容,不是聊天的区域。

20. A 控件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存在于窗口或对话框中。

21. D 表示这一组复选框中可以选多个。

22. C 剪贴板是内存中的某段区域,不是硬盘上的,内存中的内容关机时不保留。

23. C DOS规定主名为8个字符,扩展名最多3个字符。

24. D 剪贴板的基本操作是复制、剪切和粘贴。

25. B Windows XP要求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不允许文件名完全相同的文件存在,否则无法确定需要的是哪个文件。

26. D “我的电脑”中不包括“网上邻居”,它在桌面上。

27. B 资源管理器中不包括“我的公文包”

28. B 可以关闭资源管理器左窗口、地址栏,但不能关闭右窗口。显示区域不足时,就会出现滚动条。

29. D 文件属性设置中只有只读、隐藏和存档。

30. A 所有文件夹都可以共享。

31. D 两者的操作完全相同。

32. D 根目录是磁盘上存放文件或文件夹有关信息的特定区域,不是存放硬件的区域,根目录是格式化时产生的,一个磁盘只能有一个。

33. B 扩展名是用来区分文件类型的。

34. D 单击文件、单击文件图标是选定文件,双击文件可打开文件,不是双击文件夹。

35. B 在桌面上可以新建文件或文件夹。

36. B 还原前必须指定项目,因此,快捷菜单中不包括还原。

37. C 不可以将文件复制到回收站,删除文件可以不经回收站彻底删除。

38. D *为通配符,表示若干个字符,A*.*表示搜索文件名第一个字符为A的所有文件或文件夹。

39. B 记事本是一个处理文本的应用软件,不支持手写输入。

40. A 只有通过按下Alt+Print Screen键才可完成。

41. A 排列图标命令方式中不包括按日期排列。

42. A 回收站图标有两个,一个是有内容时的图标,一个是空的时候的图标。

43. C 任务栏的高度、位置可以改变,也可以隐藏,其长度是显示位置的长度,不可以改变。

44. A 回收站中不可以建立快捷方式,其它可以。

45. B 鼠标指向边框,当鼠标指针变成双箭头时,按住鼠标拖动,可改变窗口大小,其它均不可以。

46. D 任务栏不显示系统所有功能,它显示所有打开的窗口,可实现窗口之间的切换。

47. C 活动窗口只能有一个,只有活动窗口可以接受键盘和鼠标的输入,在任务栏中显示按钮是按下状态。

48. C 最小化后,它就不是当前窗口,而被转入后台运行。

49. D 省略号表示还有计算机要求输入或选择的内容,因此,会出现对话框。

是按一定位置排列图标,不是按文件名或大小排列。

二、多项选择题

1. ACD 操作系统主要特性有并发性、异步性和共享性和虚拟性。

2. ABCD 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与通信管理和用户接口。

3. ABD Office是应用软件。

4. ABC 特性当中不包括减小了体积。

5. AB 任何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DOS是字符型界面,它不比图形化界面使用方便。

6. BCD 可移动磁盘上的文件删除时,不放在回收站,而是直接删除,文件的“存档”属性也必须设置,设置任何属性,文件都可以删除,文件可以移动或复制到剪贴板。

7. AB 回收站中删除的文件不可以恢复,回收站是一个文件夹,其内容保存在硬盘上。

8. AD 磁盘的格式化有两种:快速格式化和完全格式化,完全格式化检查磁盘而快速格式化不检查磁盘。

9. ABCD 磁盘搜索时用的通配符有两个:“?”和“*”。“?”代表一个字符,“*”代表若干个字符,可以混合使用,但盘符不能使用通配符。

10. ABD 标题栏未高亮显示的窗口表示相应的应用程序转入后台运行。

11. ABC 文件夹中不可以包含桌面。

12. ABCD 均可管理。

13. AC 自带的输入法中不包括五笔字型和紫光拼音输入法,需要单独安装。

14. ABCD 均包括在内。

15. ABCD 均可以操作。

16. ABCD 均可以进行操作。

17. ABCD 均可以完成这些操作。

18. ABC 快捷方式可以放在大多数位置上而不是特定位置上。

19. AB 文件夹的图标可以改变,文件夹可以包含在压缩文件中。

20. ABD 单击应用程序的文件是选定不是运行。

三、判断题

1. F 裸机是指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2. F 直接关机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3. F 图标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

4. F 滚动条是在需要时才出现的。

5. T 系统设定的,非模式对话框不影响主窗口的操作。

6. T 要修改扩展名必须让其显示。

7. T 可通过“剪切”和“粘贴”命令完成。

8. T 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分为左、右两个窗口,左窗口可以关闭。

9. F “只读”属性表示只允许读出,不允许更改。

10. F 没有贵宾组,它属于系统管理员组。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实验教程习题问题详解

习题1的答案 1.选择题 1、B 2、A 3、B 4、D 5、C 6、A 7、C 8、D 9、B 10、C 11、A 12、C 13、D 14、 B 15、 C 16、B 二、问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各以什么器件为其主要特征? 答:根据电子器件的发展过程,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电子管时代。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是以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主存储器是延迟线或磁鼓,使用机器语言,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是以晶体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主存储器以磁芯存储器为主,辅助存储器开始使用磁盘,开始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操作系统。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是以小规模的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主存储器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外部设备、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机型开始多样化、系统化,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第四代计算机(1970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是以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主存储器仍为半导体存储器器,外部设备和操作系统等更进一步发展,机型向巨型和微型化方向发展。 2.一般情况下,通用计算机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通用计算机按其规模、速度和功能等又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及单片机。 3.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指计算机应用于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数值计算)。科学计算一般要求计算机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相对大。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方面。(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也称数据处理。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信息需要及时地采集、存储并按各种需要加以整理、分类、统计,把它们加工成人们需要的形式,也就是说需要对信息加以处理,才能使之得以利用 (3)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采用计算机对连续的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采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计算机辅助系统。为了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的自动化水平,借助于计算机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工程设计,称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另外,还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计算机辅助系统。 (5)多媒体技术。把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起来,利用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技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联系,并能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对这些媒体的录入、压缩和解压缩、存储、显示和传输等)的技术。 (6)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处在不同地域的计算机用通讯线路连接起来,配以相应的软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7)人工智能。研究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以展现某些近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系统 4、“存贮程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采用的是·诺伊曼原理思想。·诺伊曼原理的核心是“存贮程序控制”。 “存贮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容是: (1) 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与指令; (2) 将程序(数据和指令序列)预先存放在主存贮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 从存贮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程序中的指令通常是按一定顺序一条条存放,计算机工作时,只要知道程序中第一条指令放在什么地方,就能依次取出每一条指令,然后按指令规定的操作执行相应的操作。 (3) 由运算器、存贮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

(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根据欧姆定律, I R = U ,如测得U 和I 则可计算出R。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1 只,0-5V 电压表1 只,0~50mA 电流表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1 台。 实验步骤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2 章中的第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U 值和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测量次数1 2 3 U1 /V 5.4 6.9 8.5 I1 /mA 2.00 2.60 3.20 R1 / Ω 2700 2654 2656

测量次数1 2 3 U2 /V 2.08 2.22 2.50 I2 /mA 38.0 42.0 47.0 R2 / Ω 54.7 52.9 53.2 (1) 由. % max ΔU =U ×1 5 ,得到U 0.15V , 1 Δ = U 0 075V Δ 2 = . ; (2) 由. % max ΔI = I ×1 5 ,得到I 0.075mA, 1 Δ = I 0 75mA Δ 2 = . ; (3) 再由2 2 3 3 ( ) ( ) I I V u R U R Δ Δ = + ,求得9 10 Ω 1Ω 2 1 1 = × = R R u , u ; (4) 结果表示= (2.92 ± 0.09)×10 Ω, = (44 ±1)Ω 2 3 1 R R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Word 2003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位于界面最上方的蓝色长条区域,用于显示文件的名称与存储路径,称为标题栏 B.执行菜单栏的“视图”命令,点击“标尺”选项,在文本编辑区上边和下边会显示标尺 C.状态栏中会显示已经打开的Word文档的当前文档页码、文档总共的节数、文档的总页码、文档的作者、当前光标的位置信息 D.Word 2003一般默认安装在【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子文件夹下 2.在PC中,I/O的中文意思是(C)。 A.读写存储器 B.操作系统 C.输入/输出 D.接口电路 3.在Word 2003中,执行菜单栏中的(A)命令进行设置,可以禁止Word启动时自动显示任务窗格。 A.视图/任务窗格 B.文件/属性 C.窗口/任务窗格 D.工具/选项 4.Internet中电子邮件服务使用的协议是(D)。 A.TCP/IP B.HTTP/FTP C.SPX/IPX D.POP3/SMTP 5.当一个文档窗口被关闭时,该文档将(D)。 A.保存在外存中 B.保存在内存中 C.保存在剪贴板中 D.由用户决定是否保存 6. 与十进制数7等值的二进制数是(A)。 A.0111 B.0101 C.1000 D.1001 7.下列存储容量单位中,最大的是(D)。 A.Byte B.KB C.MB D.GB 8.在Windows中按文件名查找时,可用(A)代替任意单个字符。 A.? B.* C.! D.% 9.在PowerPoint 2003中,新建演示文稿已选定“诗情画意”应用设计模板,在文稿中插入一个新幻灯片时,新幻灯片的模板将(B)。 A.采用默认型设计模板 B.采用已选定设计模板 C.随机选择任意设计模板 D.用户指定另外设计模板 10.Windows窗口菜单中呈灰色的选项,表示(A)。 A.该选项不能执行 B.该选项可以执行 C.该选项正在执行 D.该选项已被删除 11.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硬件是由(D)、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A.加法器 B.控制器 C.驱动器 D.中央处理器 12.在Windows中,若要查看某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可(B)该文件夹图标,并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 A.右键双击 B.右键单击 C.左键双击 D.左键单击 13.下列程序不属于附件的是(C)。 A.计算器 B.记事本 C.网上邻居 D.画笔 14.计算机系统加电启动时,应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再给(A)加电。 A.主机 B.投影仪 C.显示器 D.打印机

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验16

课 时第19周 第 3-4 课时 2007年 月 日 课题:PowerPoint 2000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实 验(四)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掌握幻灯片间的切换; 3、掌握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二、教学重点: 1、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幻灯片间的切换 3、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三、教学难点: 1、幻灯片内的动画效果设置; 2、幻灯片间的切换 3、演示文稿中的超级链接 四、教学方法: 演示、练习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电脑室 六、教学过程: 上机实际进行操作练习,通过练习达到熟练掌握WORD操作的目的。 操作题目:(来自练习文件夹中) (一)、对ppths1.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说明:操作文件ppths1.ppt来自练习,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1、设置第1张幻灯片为"标题幻灯片",并输入标题内容:海南师范学院简介,设置48号黑体字、红色。

2、对幻灯片内所有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设置在前一事件2秒钟后自动启动。 3、设置幻灯片间切换的动画效果,不选择任何换页方式。 4、根据第1与第2、3、4张幻灯片内容上的相关,创建超级链接:第1到第2、3、4张幻灯片应用"超级链接"命令;第2、3、4到第1张幻灯片应用"动作按钮"。 5、以你的班级名称和姓名为内容设计页脚(如"设计者:2000数学1班李明"),并设置显示幻灯片编号。 (说明:操作文件ppths2.ppt来自练习,完成后以原文件名保存) 1、给第1张幻灯片添加"标题"对象,内容为"海南师范学院简介",设置演示文稿的所有"标题"对象格式为:44号、加粗、红色、黑体字。 2、对演示文稿中所有"标题"对象和"文本"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取消其它对象的动画设置。 3、对所有幻灯片设置统一的幻灯片切换动画效果,慢速、设置切换声音,不选择任何换页方式的设置。 4、第1与第2、3、4张幻灯片之间已创建了超级链接,但不合理。请根据它们内容之间的关系重新编辑超级链接,并完成"动作按钮"的链接。 5、选择一个模板应用于演示文稿;在每张幻灯片的页脚位置显示考生姓名和考试时间,格式如:"李明 2001年6月30日"。 (二)、对pptcai4.ppt文件进行如下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8 学分:2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深入应用计算机技术,以经成为人们在社会各领域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不仅是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看,更是技术技能教育。通过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3. 熟悉并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即目前流行的Office 2010的基本组件的用法; 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5.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多媒体操作软件;

6.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及工作流程; 3. Office 2010各组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4.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5. 多媒体及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的指导思想是: 1. 立足改革,以培养高素质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2.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与现实生活贴切和具有趣味性的实例进行讲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强化实践,大学计算机这门课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因此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习致用,通过实践来强化对于计算机基本理论的掌握。

2015《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实施过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实施过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 2.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3.掌握对文件与文件夹管理的基本操作; 4.掌握磁盘管理的常用操作; 5.掌握控制面板的基本设置; 6.掌握软件的安装和卸载; 7.掌握在Windows 7下使用常用的DOS和Windows命令。 二、实验内容 1.Windows的基本操作 ①设置计算机为休眠状态,然后重新恢复;设置计算机为注销,然后重 新进入。观察对比这两种状态进入前后的情况并记录。 ②打开计算器程序,分别用不同的模式,完成以下任务并记录结果:计 算10的阶乘;将十进制数5684分别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将16英尺的长度转换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 ③打开画图程序,再使用Windows任务管理器将其关闭 2.对磁盘的操作 ①查看磁盘信息和修改磁盘卷标。 ②检查磁盘。 ③清理磁盘。 ④整理磁盘。 ⑤磁盘格式化 3.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1)搜索文件

在C盘搜索文件名为explorer.exe文件,并记录其位置、文件大小、占用空间大小和创建时间。 (2)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复制、移动和更名等操作; 4.控制面板的基本使用 ①将时区设置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观察当前时间和日期,并记录。然 后重新设置回北京时间和中国时区。 ②将鼠标右键设置主要键,双击速度设置为最快并体会其感觉。 ③添加一个名叫“classmate”标准用户类型的账户, ④将桌面主题设置为“Windows 7 Basic”样式 ⑤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三维文字”, ⑥使用控制面板中“添加或删除程序”安装一个由教师提供的软件,正 确安装后删除该软件。 ⑦关闭Windows里面的“Windows小工具平台”的功能。 5.DOS命令和Windows命令使用方法 ①执行“运行”,在弹出的“运行”对话框运行explorer.exe命令,观察 执行结果。 ②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执行ipconfig.exe命令,记录本机IP地址。 6.文件和文件夹综合操作 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窗口下,使用DOS命令完成文件和文件夹创建、复制、移动和更名等操作; 三、思考、探索与提高 1.如果将文件属性改为隐藏,通过什么方法能查看到这些隐藏文件? 2.如果只知道一个文本文件内容中带有“大学计算机基础”字符串,如何在电脑中查找到该文件? 3.为什么一个文件的大小与其占用空间大小不一致? 4.试分析快速格式化的优点和不足。 5.试分析定期进行磁盘检查、磁盘清理和整理磁盘的优点。 6.如何利用Internet时间服务器进行当前计算机时间的校正? 7.如何显示鼠标指针踪迹?

(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 3 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则间接测 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4322 (2)3339N x x y x x x ??-==?=??, 3334(3)2248y N y y y y x ??==-?=-??- ()()[]21 23 2 289y x N y x ?+?=? 2* 。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 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100%E X δ = ?相对误差:无单位;=x X δ-绝对误差:有单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情况总结

2009年《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情况总结《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必修的一门计算机课程,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计算机基本应用的水平,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并将对学生以后进行有效的学习、生活、科研等产生很大影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今年(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计算机系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开始使用我们计算机系老师自主编写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经过半年实践,老师、学生均反映在实验中所作、课堂上所学、实际中所用的内容联系密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验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学情分析 一直以来,《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让学生从不懂计算机到初步应用计算机的一门课程,均采用传统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近几年这门课程出现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一是课时不变但课程内容却在不断加深和增加;二是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或家庭里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当他们进入学院后,虽然学的知识更深入,但是表面看来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这部分学生就觉得枯燥、没有意义,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此相反,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来自经济条件一般或比较差的地区,他们可能从未接触过计算

机,对所学的内容掌握不透,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在学生水平如此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教学方法、实验过程及内容是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转变教学思想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积极性较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较差。新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建立“以学生为本”,建立以应用、培养兴趣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将原来的“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对课程定位进行了全方位调研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过后通常出现理论知识不通,实践技能又不到位的现象。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学生座谈会及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表明: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为能熟练使用Office等办公常用软件,了解网络技术应用等。因此,本课程应该从专业入手,从就业需求入手,根据自身的特点,为各专业搭建计算机应用的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现代办公技术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本为中心,按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实践中缺乏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规律。为此我们重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培养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略) 第二部分选择题答案(p3) 1.C 2. A 3. B 4. C , C 5. B , B 6. A 7. A, B, B 8. B, D 9. D 10. C 注: 7.(1) 应为: 1010011.001 习题及实验(二) Windows XP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 简述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 答: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上部是菜单栏和工具栏。工具栏包括标准按钮栏、地址栏和链接栏。窗口中分为两个区域:左窗口和右窗口。左窗口中有一棵文件夹树,显示计算机资源的结构组织,称为“文件夹树型结构框”或“文件夹框”。右窗口中显示左窗口中选定的对象所包含的内容,称为“当前文件夹内容框”,或简称为“文件夹内容框”。左窗口和右窗口之间是一个分隔条。 窗口底部是状态栏。 2. 什么是“快捷菜单”?如何打开Windows XP的快捷菜单?不同对象的快 捷菜单的内容是否相同? 答:当用鼠标右击一个对象(项目)时,会出现一个快捷菜单。不同对象的快捷菜单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3. 简述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①在文件名或文件夹名中,名字总长度最多可以有255个字符。其中, 包含驱动器和完整路径信息, ②命名必须遵循唯一性原则,即在同一目录下的文件名必须惟一。

文件名或文件夹名中出现的合法字符包括: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0~9十个数字和一些特殊字符。特殊字符包括:$、&、@、!、^、~、_、?、(、)、{、}等。不能出现以下字符:\、│、/、:、*、?、“、<、>等9个字符。 ③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 4. 回收站的功能是什么?怎样利用回收站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及彻底删除回 收站中的文件? 答:回收站”就相当于一个垃圾箱,用于暂时存放从硬盘文件夹或桌面上被删除的文件及其他对象。 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在打开的窗口中选中要恢复文件,单击“文件”菜单下的“还原”。 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在打开的窗口中选中要恢复文件,单击“文件”菜单下的“还原”。 双击桌面上的回收站图标,在打开的窗口中单击“文件”菜单下的“删除”。 5.在Windows XP中运行应用程序有哪几种方法?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1.使用“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启动程序 2.通过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程序图标 3.使用“运行”命令启动程序 4.通过文档启动应用程序 5.在MS?DOS方式下运行应用程序 最常用的是1、2、4三种。 6.叙述在Windows XP的资源管理器中,用编辑菜单和鼠标拖曳两种方法实现文件移动和文件复制的过程。 答:用编辑菜单: 1、选定要复制的文件。 2、单击应用程序“编辑”菜单下的“复制”命令。 3、在目标地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命令。 用鼠标拖曳: 步骤1:选定要复制的文件。 步骤2:按下Ctrl键的同时用鼠标将其拖动到目的窗口中 7.在不同窗口间进行切换的方法有哪些?怎样使所有打开的窗口全部最小化? 答:第一种方法:用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窗口图标按钮。 第二种方法:在所需要的窗口还没有被完全挡住时,单击所需要的窗口。 第二种方法:用快捷键Alt+Esc或Alt+Tab。 单击任务栏快速启动栏中的“显示桌面”图标可使所有打开的窗口全部最小化。 8.如何卸载程序?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实验一 物体密度的测定 【预习题】 1.简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答:(1)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游标卡尺是一种利用游标提高精度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由主尺和游标组成。设主 尺上的刻度间距为y ,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为x ,x 比y 略小一点。一般游标上的n 个刻度间距等于主尺上(n -1)个刻度间距,即y n nx )1(-=。由此可知,游标上的刻度间距与主尺上刻度间距相差n 1,这就是游标的精度。 教材P33图1-2所示的游标卡尺精度为 mm 501,即主尺上49mm 与游标上50格同长,如教材图1-3所示。这样,游标上50格比主尺上50格(50mm )少一格(1mm ),即游标上每格长度比主尺每格少1÷50 = 0.02(mm), 所以该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mm 。 使用游标卡尺时应注意:①一手拿待测物体,一手持主尺,将物体轻轻卡住,才 可读数。②注意保护量爪不被磨损,决不允许被量物体在量爪中挪动。③游标卡尺的外量爪用来测量厚度或外径,内量爪用来测量内径,深度尺用来测量槽或筒的深度,紧固螺丝用来固定读数。 (2)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它是把测微螺杆的角位移转变为直线位移来测量微小长 度的长度测量仪器。螺旋测微器主要由固定套筒、测量轴、活动套筒(即微分筒)组成。

如教材P24图1-4所示,固定套管D上套有一个活动套筒C(微分筒),两者由高精度螺纹紧密咬合,活动套筒与测量轴A相联,转动活动套筒可带动测量轴伸出与缩进,活动套筒转动一周( 360),测量轴伸出或缩进1个螺距。因此,可根据活动套筒转动的角度求得测量轴移动的距离。对于螺距是0.5mm螺旋测微器,活动套筒C的周界被等分为50格,故活动套筒转动1 格,测量轴相应地移动0.5/50=0.01mm,再加上估读,其测量精度可达到0.001 mm。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应注意:①测量轴向砧台靠近快夹住待测物时,必须使用棘轮而不能直接转动活动套筒,听到“咯、咯”即表示已经夹住待测物体,棘轮在空转,这时应停止转动棘轮,进行读数,不要将被测物拉出,以免磨损砧台和测量轴。②应作零点校正。 2.为什么胶片长度可只测量一次? 答:单次测量时大体有三种情况:(1)仪器精度较低,偶然误差很小,多次测量读数相同,不必多次测量。(2)对测量的准确程度要求不高,只测一次就够了。(3)因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多次重复测量。本实验由对胶片长度的测量属于情况(1),所以只测量1次。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计算机文化基础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五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一、操作步骤: 1、主标题设定: (1)选择主标题。 (2)选择“格式”菜单“字体”命令。 (3)选择“格式”菜单中“边框和底纹”命令。 (4)分别选择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加粗”和“字体颜色”按钮,使主标题居中、变粗和成为红色。 2、正文设定: (1)选择正文。 (2)分别在格式工具栏上的“字体”、“字号”文本框中按要求设置正文的字体和字号。 (3)选择“格式”菜单“段落”段落命令进行缩进设置。 3、小标题设定: (1)选择格式工具栏上的“加粗”按钮,给各个小标题加粗。 (2)选择第三段(“3自动控制……”),采用拖动和剪切粘贴的方式使其与第四文字(“2数据处理:……”)进行换位,按小标题的顺序,完成文本段落排列好。 4、页面设置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中的“页边距”和选项卡,按要求对页边距进行设置;选择“纸型”选项卡对纸张大小进行设置。 5、文件保存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在弹出窗口中的“保存位置”栏中选择“D:”(假定要保存在“D”盘),在“文件名”栏中输入文件名sy1,最后单击“保存”按钮完成文件存盘。 6、过程

(1)主标题(“计算机应用”)文字设定为华文新魏、小二号、红色、加粗、居中并添 加下划线和浅黄色的底纹。 (2)正文设定为小四号,其中的中文文字设定为“楷体_GB2312”,英文文字设为“Times New Roman”。

段前间距6磅。 编号的顺序,将文本中的段落重新排列好。

(5)页面设置,纸张大小为16开,页边距上、下为1.8cm、2.4cm,左、右各为2.0cm、2.0cm。应用于整篇文档。

武汉科技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与习题参考答案.

武汉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与习题参考答案 供教师参考 第1章徐新第2~5章张葵;第6章丁胜;第7~8章李顺新;第9章王思鹏;第10章李琳;第11章吴志芳 张葵整理 若有建议及意见,请发邮件至zhangkui@https://www.sodocs.net/doc/4d4375388.html,,对您提出的建议及意见,将不胜感谢! 2012年7月18日

目录 目录 (2) 第1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表示基础习题 (1) 第2章计算机系统习题 (2) 第4章中文Office 2003习题 (5) 第5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 (8) 第6章程序设计基础习题 (10) 第7章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习题 (12) 第8章软件工程基础习题 (15) 第9章数据库技术基础习题 (17) 第10章多媒体技术基础习题 (19) 第11章信息安全基础习题 (20)

第1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表示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 DBBAA 二、填空题 1. 逻辑上相关的记录的集合某台二级存储设备上的一块已命名的区域 2. 一种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 3. 位、字节和字 三、判断改错题 1. √ 2. √ 3. ×(改正: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4. √ 5. ×(改正:20B中共有二进制位数为20*8。) 更正:书中P155此题题干修改为:20B中共有二进制位数为20。 四、简答题 1. 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答:(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2)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3)第三代:1964---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4)第四代:1971----今天,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二者有何关系? 答:(1)信息是人们按照预先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观察,以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和特征的某种概念或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媒体上可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3)它们的关系是: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信息是人们消化理解了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简述在计算机中为什么常采用二进制数表示数据。 答: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原因有4个:(1)物理上容易实现。(2)运算规则非常简单。(3)可靠性高。(4)易于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 4.什么叫位、字节、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2种状态。字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计算机的存储器以字节为单位存储信息,一个字节等于8个二进制位。计算机处理数据时,CPU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字节数称为字。一个字所包含的字节数取决于机器的字长,它反映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速度。 5. 简述计算机中信息组织的层次结构。 答:任何信息系统都有一个数据组织的层次结构。该层次结构从位、字符开始,进而形成数据元、记录、文件和数据库。(1)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2)八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可以表达一个字符(字母、数字或标点符号)。(3)一组字符可以表达一个单词(两个字节可以表示一个汉字),一组单词或一个汉字词组可以形成一个数据元。(4)将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元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记录。(5)文件是逻辑上相关的记录的集合。(6)数据库是一种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共享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一组相关的文件可以形成数据库。

大学物理实验及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 (1).在光栅测量波长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拟法(B)干涉法(C)稳态法(D)补偿法 (2).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电阻时,若被测电阻值约为4700欧姆,则倍率选[ ](A)(B)(C)10 (D)1 $ (3).用某尺子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15次重复测量,计算得A类不确定度为0.01mm,B类不确定度是0.6mm,如果用该尺子测量类似长度,应选择的合理测量次数为 (A)1次(B)6次(C)15次(D)30次 (4).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时,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试选择出仍能正常测 量的情况[ ] (A)有一个桥臂电阻恒为零(B)有一个桥臂电阻恒为无穷大 (C)检流计支路不通(断线)(D)电源与检流计位置互换 (5).研究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时,正确的接线方法是[ ] (A)测量正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外接法;测量反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内接法(B)测量正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内接法;测量反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外接法(C)测量正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内接法;测量反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内接法 ) (D)测量正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外接法;测量反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外接法 (6).在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实验中,预加1Kg砝码的目的是[ ] (A)消除摩擦力(B)使系统稳定 (C)拉直钢丝(D)增大钢丝伸长量 (7).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发现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不水平,应该[ ] (A)只调节单脚螺钉(B)先调节单脚螺钉再调节双脚螺钉(C)只调节双脚螺钉(D)先调节双脚螺钉再调节单脚螺钉(8).示波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A)磁聚集系统、偏转系统、显示屏(B)电子枪、偏转系统、显示屏(C)电聚集系统、偏转系统、显示屏(D)控制极、偏转系统、显示屏 @ (9).分光计设计了两个角游标是为了消除[ ] (A)视差(B)螺距差(C)偏心差(D)色差 (10).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实验中,在内电极接电源负极情况下,用电压表找等位点与用零示法找等位点相比,等位线半径[ ]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定是否变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 (1)、准确度是指测量值或实验所得结果与真值符合的程度,描述的是测量值接 近真值程度的程度,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2)、精确度指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综合,既描述数据的重复性程度,又表示与真 值的接近程度,反映了综合误差的大小程度。() (3)、系统误差的特征是它的有规律性,而随机的特怔是它的无规律性。()(4)、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是最佳值,平均值代替真值可靠性可用算术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不确定度方法进行估算和评定。() (5)、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按评定方法可分为A类分量和B类分量,不确定度A 类分量与随机误差相对应,B类分量与系统误差相对应。() ) (6)、用1/50游标卡尺单次测量某一个工件长度,测量值N=10.00mm,用不确 定度评定结果为N =(±)mm。() (7)、在测量钢丝的杨氏弹性模量实验中,预加1Kg砝码的目的是增大钢丝伸长量。() (8)、利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充分利用数据和减少随机误差。()(9)、模拟法可以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因为稳恒电流场和静电场的物理本 质相同,所以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属于物理模拟。() (10)、系统误差在测量条件不变时有确定的大小和正负号,因此在同一测量条 件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能够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10空) (1).凡可用仪器或量具直接测出某物理量值的测量,称 1 测量; 凡需测量后通过数学运算后方能得到某物理量的测量,称 2 测量。(2).有效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的精度越 3 ;换算单位时, 有效数字的 4 保持不变。 (3).由 5 决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是处理一切有效数字问题的总的根据和原则。 (4).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在测量过程中,读数轮只能朝一个方向旋转,不能

重庆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编码:18012625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课程负责人:郭松涛 2.学时学分: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教学32/2学时),2.5学分 3、适用专业:大学本科各专业 4.预修课程:无 5.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1+X体系)基本要求而设立的大学本科各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在原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以及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和水平,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做了重大的修改。该课程指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后继计算机课程的选修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软件系统、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信息表示、运算基础等);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概述、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模块、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及使用方法和Linux 操作系统简介等;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和系统构成、常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MS-Office中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等、国产WPS Office特点及功能等);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概念、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程序设计基本思想等);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知识、关系模型基础、SQL语言简介等);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和Internet的使用、Internet信息检索及软件使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电子商务应用等);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与流媒体概述、多媒体系统的硬件构成、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环境、数据压缩与存储知识、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等);信息安全与社会社会责任知识(包括:信息安全及网络攻击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备份、防火墙技术、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等)。 该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是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系列”的第一门必修课程。它既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又面向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使学生进入大学,就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体系,以便后继相关课程的选课和学习。 从09级开始,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班针对计算机知识基础薄弱或中学没有学习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提高班针对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或具有了操作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学生,通过开学分级测试分班。

【免费下载】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程石油大学第九版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其英文缩写是________ A. ENIAC B EDVAC C.EDSAC D MARK 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________ A.控制器 B.显示器C.磁盘驱动器 D.鼠标器 3.bit的意思是________ A.二进制位B字长C.字节D字 4.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___ A.信息管理B.科学计算 C.实时控制D人工智能 5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______ A.高级程序语言B.汇编语言C.机器语言D.C语言 6.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要转换成等价的可执行程序,必须经过______ A.汇编B.编辑C解释D.编译和连接 7.用户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称为__________ A.汇编程序B目标程序 C源程序D.二进制代码程序 8.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_________ A源地址码B操作码C目标地址码D.数据码 9.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代,其划分依据是________ A计算机体积B.计算机速度 C.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件D.内存容量 10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奠定了基础,他的主要设计思想是_____ A采用电子元件B存储程序C虚拟存储D.数据存储 11在计算机内,一切信息存取、传输都是以______形式进行的。 A.ASCII码B.二进制码C十六进制D.BCD码 12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最主要理由是________ A符合人们的习惯B.数据输入输出方便 C存储信息量大D易于用电子元件表示 13.在计算机领域中通常用MIPS来描述计算机的_____________ A运算速度B.可靠性C.句运行性D.可扩充性 14任何进位计数制都有的两要素是___ A整数和小数B.定点数和浮点数 C.数码的个数和进位基数D阶码和尾码 15计算机存储器中一个字节包含的二进制位是__________ A 4位 B 6位C8位D16位 16二进制数11100011转换成十进制数为____ A. 157 B. 159 C. 227 D. 228 17下列四个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大的是_________ A. ( 11011101 )2 B. ( 334 )8 C. ( 219 )10 D. ( DA )16 18十六进制数58.C的二进制数表示是_______ A. 1011000.11 B. 1000101.01 C. 111000.1 D. 1101000.11 19光盘驱动器是一种________ A外设 B 内存C外存D主机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