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五讲 大学生素质及就业能力培养

第五讲 大学生素质及就业能力培养

第五讲  大学生素质及就业能力培养
第五讲  大学生素质及就业能力培养

第五讲大学生素质及就业能力培养

“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被用人单位视为目前我国大学生最为欠缺的素质。这表明,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还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尤其是像“敬业精神”一类的非认知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节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就业能力概念的演进

就业能力这——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主要涉及如何解决失业者的就业问题。其主导思想在于实现终身就业和雇佣。在50年代和60年代,就业能力作为实现充分就业的社会经济目标,其研究主要关注下层民众的就业态度和自我形象,并以政府干预来激励失业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到70年代,就业能力研究仍然致力于在政策上如何实现全面就业,但在微观上主要涉及如何增加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以使劳动者尽可能地具有就业能力。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业能力的视野转移到公司或组织层面。面对变化无常的外部环境,公司必须要在组织内部获得足够的弹性以适应这种变化。由于生产、服务及工作流程的变化,那些长期雇员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弹性化职能。同时,为了应对雇员数量的波动,企业也大量地雇佣兼职和临时员工及自由职业

者。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就业能力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在员工管理上增强组织的弹性并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使用。

20世纪90年代对就业能力的研究集中到了个人层面,也就是个人(而不是政府或组织)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这一方面是由于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组织内终身的或长期的就业保障和按资历获得提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与日。年代相比,美国及很多欧洲国家的长期雇员数量大幅下降,一些缺乏全面就业能力的雇员被淘汰或很难再找到新的工作。在这一时期,就业能力研究不只是关注失业者和低技能者,而且涉及所有的劳动者。每一个劳动者个体要具备在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和就业的能力。维持雇员持久的就业能力成为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一种新的心理契约,即雇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雇主为提升雇员的就业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进入2l世纪之后,就业能力的研究和实践渗透到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如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行为科学和康复医学等。很多学者探求如何通过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实施基于就业能力的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以及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就业政策和职业培训政策,来提升劳动者个体的就业能力和企业组织的活力,进而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同时,就业能力研究的视角也不仅仅是政府,或者是组织,或者是个人。大部分学者认同这样的观点,即提升和维持就业能力既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组织和政府的责任。帮助雇员维持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能力成为组织的道德责任。同时,由于雇主与雇员之间信任的下降,使得雇主不愿意对雇员的技能和就业能力进行投资,从而损害宏观经济的繁荣。因此,政府有责任规范就业关系,鼓励雇主对雇员的教育与培训投资,同时在教育领域为工作培训和就业能力提升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尽管学术界对就业能力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但就业能力研究最终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升个体的就业能力既有益于雇员本人,也有益于雇主和整个社会。并且由于就业能力包含了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因此提升就业能力既是个人的责任,也是政府和组织的责任。

在个人层面,就业能力作为一种职业生涯发展工具,是个人职业成功的关键。个人必须要对自身的就业能力进行投资。由于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环境因素的不同,每个劳动者必须了解自身就业能力的薄弱环节。雇员必须认识到现代的企业绢织不再提供长期的就业保障。个人必须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并对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投资。首先,个人要设计职业生涯优先目标和长期职业规划,以便有效地管理当前的工作职位;其次,要实施积极的变革管理,即调整工作方式以满足工作流动的变化,并为未来的工作变化做好准备;第三,要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人际网络,在日常工作中展示自己的工作角色,保持可见度,为未来创造职业基础;第四,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要对每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决策进行回顾,以了解学习的需要,同时保持更持久的学习和发展,使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即时的更新;最后,个人要学会与他人分享知识和协作,以满足当前和未来工作的需要。

在组织层面,就业能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是组织保持弹性和活力的关键。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提升雇员的就业能力成为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一种新的心理契约。雇主不仅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工作轮换来提升雇员的技能以满足组织内的需要,而且要帮助雇员发展就业能力以帮助他们在组织外部流动。组织的责任就是要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就业能力保障。管理人员要相信员工的潜力,并与员工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组织要为雇员提供授权和参与机会,以及组

织内部的岗位轮换。当员工拥有持久的就业能力保障时,其对组织的承诺也更高,核心员工的离职也会减少。

在政府层面,就业能力作为一种教育和就业政策工具,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世界各国政府把就业和提升国民就业能力作为优先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就业能力是2004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第92届会议(瑞士日内瓦)的重要议题。会议报告四(2B)督促国际劳工组织各成员国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政策,以促进国民的终身学习和就业能力提升。报告认为,政府要承担教育和就业前培训的责任,提供为提高就业能力并防止社会排斥而改善所有人获得教育和就业前培训的机会;承担对失业者、那些寻求进入或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以及有特殊需求的人员进行培训的主要责任,以便通过鼓励措施及援助,发展并加强其在私营和国营部门获得体面工作的就业能力。1994年美国国会成立的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NSSB)也督促政府、企业界、教育界和各种劳动组织重视就业能力和制定技能标准,从而促使了1998年的“劳动力投资法”和“卡尔·D.帕金斯(CarlD.Perkins)职业技术教育法”的诞生。这两个法案均强调在就业能力领域开发和实施核心标准和绩效度量的重要性。欧盟1998年颁布的《欧盟就业指南》把企业家精神、就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平等的就业机会这四方面要素作为欧盟共同就业策略的支柱,并强调其他相关政策的制定必须以这四个要素为基础。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英国学者Harvey认为具有就业能力的毕业生一般具有以下特质和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意愿、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团队工作和人际关系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这种组合可以使学生更有可能在他们选择的职业中获得就业和职业成功,使学生个人、社会均受益。

尽管教育界和学术界对就业能力的界定莫衷一是,但是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劳动力市场(或某一个具体的聘用单位和岗位)所需要的个体特质,主要包括专用技能和通用技能。专用技能(specific skills)就是完成某一岗位特定任务和承担特定责任的技能,比如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的毕业生需要具备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法规和技能,否则无法胜任这项工作。通用技能(genericskills)是指所有的岗位和职业所需的技能,因而也称为可携带技能(portableskills)或可转换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比如,作为财务管理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倾听的技能。这些技能就是通用技能,是所有岗位所必需的。

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Gardner在对美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后指出,复杂的工作需要和新经济的出现要求大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学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更好平衡。他认为应该在课程设计上为学生提供培养领导、团队工作和沟通技能的机会。加拿大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称为Making the Match的研究项目得出结论:大学生要通过四个方面能力(自我管理、沟通能力、人力和任务管理、引导创新和变革)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时能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很多对高等教育中就业能力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都很关注在高等教育中培养企业家能力(就业能力的一方面)和终身学习问题。如Moreland在其《企业家精神和高等教育:一种就业能力观点》一文中指出:作为一种特殊的就业能力,企业家精神或创业精神和创业、创新能力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他认为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包括诚实、职业责任感和伦理行为)和承担风险的意愿,以及对独立性、成功和成就的需要。

虽然欧美各国对于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大量的研究成果产出和成果应用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比较突出的是英国教育与技能部(DFES)和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鼓励各种研究机构(如ES—ECT和LTSN)和大学研究和制定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政策。目前英国各大学均制定了符合学校定位和特色的就业能力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例如,英国Newcas —tie大学的“就业能力使命和策略”是;将高水平的关键技能嵌入教学和课程;增加和促进工作相关的学习(Work-Related Learning:WRL)机会;为全球化经

济做好准备;提供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信息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进行记录。但是目前对不同专业的就业能力要素的研究不多见。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在高等教育中的就业能力问题显然也因各国情况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人力资本转化因素

就业能力的大小是由高等教育价值凝结量的多少来决定的,因而,影响高等教育价值凝结量多少的因素,也是影响就业能力大小的因素。根据构成内容的不同,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的能力的因素和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能力的因素。

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的能力,是就业能力的第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按早期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这部分能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其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前提条件。不同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教育服务的数量不多或质量不高,大学生就不可能拥有很高的就业能力。二是大学生实际获得的高等教育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这是将高等教育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的现实条件。既定的高等教育服务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最大约束条件或者称为边界线,但最终就业能力的大小还是取决于大学生本人获取高等教育服务的状况。在同样的教育服务条件下,有的学生非常努力,获得了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就业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并不努力,可能一无所获,就业能力较低,甚至可能为零。

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的能力,是就业能力的第二个组成部分。第一个组成部

分实际上是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但这种人力资本存量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收益,只有与具体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这种人力资本的价值,否则,这种潜在的能力就失去了现实意义。所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所谓的“实现”,就是人力资本存量能够得到用人单位和劳动力市场的认可,顺利实现就业目标。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高校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中能得到劳动力市场认可的比例。认可的比例越高,越容易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就业能力越强。二是高校提供的与大学生就业直接相关的就业指导服务的数量、质量与市场认可程度,这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也是正相关的关系。三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服务后的求职观念、思想状态与实际行动的情况。显然,正确的观念和预期、积极的就业行为等,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就业能力也就强。

从抽象的角度,只有人力资本存量存在,才谈得上去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必要。所以,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的能力在前,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能力在后。但在实际的高等教育活动中,两者的界限却不太明显或者说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二)高等学校因素

高等学校是大学生的培养主体,也是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间接供给主体。它主要通过数量、质量和市场适应度三个维度和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大小。

其一是招生工作。招生工作主要包括专业设置和各专业招生规模的调整两个方面。专业决定着大学生专有人力资本(Special HumanCapital)的基础,具有很强的职业指向性和路径依赖性。它是形成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基础,直接影响

到毕业生的择业范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整个的职业生涯。由于社会需求不同,不同专业的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得到劳动力市场认可的程度不同,因而就业难易程度也不一样。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其招生总数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的,因而,这里的招生规模的调整主要是指在招生总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各专业之间如何进行指标分配的问题。本专业的招生数量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校内同专业求职竞争者的数量上,显然,数量越多对求职者越不利。从劳动力市场供给的角度看,如果高校的专业设置及各专业的招生规模不能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缺乏一个通畅的转换专业的制度,那么,某些专业的大学生一入校就会面临很大的就业风险。

其二是培养模式。培养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既包括与专业相关的专用人力资本的形成,也包括如外语、计算机、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能力等一般人力资本(General HumanCapital)的凝结。它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价值,是形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环节。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课程的数量、质量及其市场适应度和课程的组合方式、学习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课程的数量及其搭配方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影响到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课程组合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评方式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由度,进而影响到其知识结构及其市场适应度。

其三是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展现和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能力。从功能上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寻找合适的工作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共同任务,与具体专业无关,具有一般人力资本的性质,但它又仅仅是与就业这一特定领域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专有人力资本的性质。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形式。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数量、质量及其市

场适应度决定着大学生可能获得的就业指导服务的最大边界。如果某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弱化,可能会导致部分人力资本存量较大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求职技巧而成为失业大军的成员。

(三)大学生本身因素

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直接供给主体,是就业能力的载体,也是决定就业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再好的教育条件,如果没被很好地利用,也是无效的。

首先是大学生本身学习努力程度与综合素质。在既定的高等教育服务的条件下,究竟有多少东西凝结到了大学生身卜,取决于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与学习状况。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是大学生能否获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大学生经过高考前的长期奋斗,成功进入大学后都会有一种“松口气”的感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何时才能调整好心态、投入到新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去。在目前我国“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并不大。很多学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将来的就业压力和现在的学习对未来就业的重要影响。虽然“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已经不再流行,但这种思想仍或多或少还在某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着。努力学习是大学生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大学生既要学习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大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与中学差别很大,适当调整学习方法是大学生获得良好成绩的保证。大学生个人努力与高校教育服务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意愿。就业观念是大学生对求职的认识和态度,它会影响寻找工作的方式和努力程度。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和“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打破等待分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积极、灵活、主动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体现——就业意愿,是大学生基于就业形势和自身情况的基本判断而对未来工作职位的一些设想,包括月薪、就业地区分布、就业行业分布、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工作环境等。这些想法会影响到大学生在什么样的职业范围内寻找工作,能够接受什么样的工作,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与社会需求是否匹配,其人力资本价值能否得以实现。大学生就业意愿较高时,可能会拒绝现有的接收单位而继续寻找工作。大量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就业预期偏高的情况,结果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大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过高的就业预期,则问题不是很大,但事实上,有些学生不能或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于是,失业现象在所难免,大量的“北漂”、“上漂”就是例证。

最后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就业行为体现了大学生寻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付诸实际行动的多少,也是影响人力资本价值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只能自己去寻找用人单位,而不能等用人单位来找自己。我国正处于新旧就业体制转轨的“真空”时期,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环境比较混乱,存在诸如招聘会举办主体纷杂,信息不透明,市场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例如,网络成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求职途径,它弱化了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的时空限制,节省了双方的成本开支。但有些调查表明,网络求职成功率极低,还存在一些骗局,结果大学生不仅损失了——笔不小的押金,还浪费了寻找工作的宝贵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业行为的地位和作用便更加突出,如果不努力寻找工作,则可能无法实现就业,也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

(四)政府因素

政府虽然不是大学生的培养主体,却控制着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因而也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与高校招生规模调整的影响不同,政府的招生规模主要通过总量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大环境。随着就业体制改革,跨地域流动的限制逐渐被取消,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求职的竞争对手可能来自全国各地。政府扩大招生规模,劳动力市场总供给量增加,某求职者被其他求职者替代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很多大学生同时应聘某用人单位的某个职位,而用人单位只能挑选最优秀的一个,对于其他应聘的大学生而言,即使条件不错也只能是落选者。这时,大学生就业能力本身的作用次于相对就业能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招生规模调整通过变动竞争对手的数量影响相对就业能力的大小,进而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结果。

全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及其招生规模调整也会影响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易程度,具体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供求量的对比状况。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供求比高的专业的毕业生比供求比低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这时,某大学生能否获得某个职位取决于其相对就业能力的大小及用人单位招聘的人数。由于不中的排序不同,即相对就业能力不同,其获得某职位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大学生要获得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不仅要提高就业能力,还要提高相对就业能力。当然,众多大学生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相对就业能力的同时,就业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从政府的角度,招生总规模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直接因素。事实上,高校收费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而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结果产生影响。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对于全体大学生而言,这种

影响只是局部的。

第二节大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一)努力学习以提升综合能力

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大学生本身也是决定就业能力大小的关键的主体因素。大学生应该主动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作为大学生,主要任务就是接受高等教育服务,大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决定了其实际获得的高等教育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进而决定就业能力的大小。因而,大学生努力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社会精英的专利,而是普通民众一种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而且,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北京某高校的就业状况清楚地表明,大学生就业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且未来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必须清楚这种就业环境,并认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业结果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就业能力,而在既定高等教育服务条件下,就业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将严峻的就业压力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具体而言,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像思想品德修养这样无法立即带来实惠的知识的学习。事实上,思想品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属性,往往是人们经常

忽略的东西,但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它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求职的成败,甚至整个人生的成败。曾经有个求职者为了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承诺把其原单位具有一定商业秘密性质的科研成果带过来,结果他没有被录用——他既然可以把原单位的成果带过来,有一天他同样可以再把本单位的成果带给别人。在利益导向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应该与其高学历相对应,不应该过于急功近利而冲破思想道德的底线。

第二,夯实基础知识。普通高校教育与在职培训不同,它必须对大学生传授一定比例的基础知识,尽管这些知识并不能立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却可以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拥有长远发展的潜能。大学生应具有夯实基础知识,形成以下三种基本能力。一是“说”的能力。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也不论其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语文知识应该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掌握的内容,但实际上,有些大学生的语言功底并不好,这会直接影响到交流与表达。因此,大学生必须要重视《大学语文》的学习,注重遣词造句、普通话等基本功的训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很多用人单位都有一定量的涉外业务,因而,大学生要掌握一种能够进行国际交流的语言。英语是一种使用范围最广的国际性语言,在很多高校都是必修课,大学生必须学好。除了要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外,还要注意听、说等实际能力的训练。二是“写”的能力。写是与语言表达相辅相成的一种表达方式,活动方案、经费预算、工作总结等都离不开书面表达形式。大学生要有“写”的意识,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最好能使“写”出来的作品见报或见刊。三是“办公”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很多单位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掌握OFFICE系统等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是必需的。做学生干部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沟

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因而,也有助于大学生的“办公”能力。

第三,拓宽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专有人力资本的基础,也是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相区别的集中体现。不仅要学好作为必修课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拓展作为选修课的专业知识。知识积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多学一门课可能并不会立即体现出其价值,但日积月累,大学四年中,学与未学、认真学与不认真学,会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出现很大的差异。没有宽广的知识面,将会减少就业选择的机会。如2001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个公司要求求职者当场指出所给机械设计图纸中的错误,有的求职者望而却步,有的求职者虽然踊跃参与,但也被当场否定。很多专业都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如会计专业的会计证、注册会计师证,金融专业的证券从业资格证,法律专业的司法考试证,等等。大学生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补充各种资格考试所要求的新内容,争取获得更多的从业资格证,以增强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性。

第四,加强实践锻炼。现在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看重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它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它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并激发创新思维。很多高校在大一至大三期间,专门安排了暑假或寒假实践活动,这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很好机会。大学生要抓住这个机会,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与思考一些相关的现实问题,并将成果通过学年论文的方式体现出来。而且,还要利用好毕业实习的实践机会。毕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四,这时,大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并具备更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可以使大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如果有幸被用人单位看中,则可能被直接录用,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就业问题。另外,上学期间,大学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一些相关的兼职工作。这一方面有

助于了解社会、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第五,接受就业指导培训。接受就业指导培训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要认识到接受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就业指导培训。首先,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就业报告会;了解宏观就业形势,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努力的方向;其次,要接受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提高展示自我才华的能力,更好地包装和推销自己;最后,要保持与就业指导中心经常性的联系,获取更多的就业政策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以免错过好的工作机会。

第六,改进学习方法。在大学学习中,识记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一些中学时被证明有效的学习方法可能不再适用。要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要培养自学能力。在本科学习阶段,大学生既要重视对知识本身的深化和理解,也要注重科研意识和科研方法的培养。科研性学习是一种强调科研创新的学习模式。大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在辅助导师做课题的过程中,掌握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科研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积极调整就业观念

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进入大学不再意味着进入了“保险箱”,等待国家分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地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要树立积极、主动、灵活的就业观念。在我国现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消极等待是无法得到任何结果的。要实现就业,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多一分汗水,就多一分收获。因而,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为积极的就业行为提供原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转轨,很多单位实行聘任制,

聘期满后是否再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劳动力转岗与流动的速度加快。大学生要树立灵活的就业观念,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骑驴找马”的方式,即先去一个不太理想的单位工作,有机会再做调整。一方面,可以避免失业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再就业的竞争优势。

同时大学生还要及时调整就业意愿。就业预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就业预期是否合理取决于它与客观现实是否相符。过高的就业预期不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而较低的就业预期一般只会影响搜寻成本,并不会影响最终就业结果。因为就业预期降低,搜寻的范围就会扩大,搜寻成本必然会增加;但条件较好的单位也会落在这个搜寻范围之内,不会因为就业预期较低而漏网。降低就业预期,只是扩大了职业选择空间,这意味着可以接受较差的单位,但并不意味着有好的单位而不去选择。“高也成、低也就”是当前大学生合乎理性的就业意愿的特征。当就业预期远远高于客观现实时,要能够主动、及时地调整就业预期,才能顺利地实现就业目标。

(三)采取积极的就业行动

在就业体制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要了解更多的就业政策,获得更多有效的人才需求信息、完成签约手续等,都需要大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要在以下几个求职环节花大力气。

一是要充分收集就业信息。信息不充分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重要标志。从信息发布角度看,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发布方式不同,有的在本单位网站上发布,有的在高校就业指导网站上发布,有的去人才招聘会直接发布,当场招聘。从信息传递角度看,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传播也缺乏一个统一

的场所和渠道,影响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信息接收角度看,大学生往往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无固定住所,难以及时地接收到各种就业信息。因此,大学生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就业信息。首先,大学生要保证手机等通信工具畅通,并经常查看邮箱,及时接收可能发来的求职回复信息;其次,大学生要主动与就业指导中心、班主任或班子部保持联系,及时获得学校发出的相关就业信息;再次,大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去某些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网站看看,拓宽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最后,大学生在人才招聘会上投简历时,要注意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联系方式,以保证能够与用人单位随时取得联系。

二是认真对待个人简历的制作与投递。简历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形成第一印象的基本资料,简历制作不仅要突出优势,还要简洁、别致,能够在众多的求职材料中凸现出来,以争取第一轮面试的机会。前面已经分析,投递太多简历无益于求职目标的实现,但不投简历或投简历太少肯定也是不利于就业的。要在初步判断与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向一些单位投简历,可投可不投的单位尽量投。求职者较多时,有些用人单位收了一些简历之后就不再接收简历或者退场。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者应该尽早进场,争取第一时间把简历投出去,并争取与招聘人员有更充裕的沟通时间。

三是在投递个人简历之后,要尽早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一种情况是,由于求职简历太多,工作人员可能由于一时疏漏而没有看到你的简历,如果打电话问问情况,可能使你的简历从众多废弃的求职材料中再次脱颖而出,重新获得一次机会。另一种情况是,投过简历后主动打电话问问情况,表明想进这家单位的愿望和诚意,也会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

四是认真进行面试准备。上述环节都是求职成功的前提,而面试则是求职成败的决定性环节,最需要花工夫。在面对多个单位的邀请函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用人单位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最好不要“撒胡椒面”,而要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几个重点单位,以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面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所在地、单位性质、主要业务、文化理念等;其次,要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设想一下面试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最好做一个书面的材料准备;最后,要考虑好如何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在面试的过程中,要沉着冷静、热情大方而得体,并突出以下三点:一是扎实的理论功底,大学生与下岗职工、民工等求职群体的重大区别在于其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尽管这些知识和技能未必与实际工作完全对口,但它显示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二是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但能力本身又高于知识,它与实际工作有较强的对接性,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进入工作单位之后的业绩;三是高尚的人品与职业道德。面试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的某方面因素,团队精神和情商因素往往会成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展现自身才能的时候,不应贬低或故意嘲弄竞争对手。

二、大学生素质提升

(一)大学生素质的含义

应该说,前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已基本包含了我们常用的“素质”。而素质概念是我国独有的一个反映个人综合能力和特质的名词。那么,什么是个人的素质呢?

素质是在既定的工作、任务、文化的环境中个人的个性特征集合。素质是由各种对绩效水平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个人特点构成的。一般认为,人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品格素质是关键,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是这几方面综合水平的衡量。大学生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需要具备的特定品质。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

素质是驱动员工产生绩效成果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素质反映的是员工通过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素质可以判断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素质是由与绩效相关的各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包括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如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即一个人对特定领域的了解;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英语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即一个人将事情做好所掌握的东西;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即一个人留给别人的印象;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是某一领域的权威),即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在自我认同的本我;个性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喜欢冒险),即一个人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的稳定的想法或念头(如想获得权利、追求名誉),即对特定领域自然而持续的想法或偏好,它驱使、引导人的外在行为。素质作为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客观事物具有诸多特点。素质的特点决定企业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员工的素质,如何深入挖掘员工的素质,让员工的素质发挥最大化的价值。北京大学肖鸣政教授从学术的角度提出素质的九个特点,分别是基础性、稳定性、可塑性、内

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

在21世纪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力量,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二)大学生素质存在的不足

第一,从思想道德素质来看,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淡漠,缺乏政治热情。部分大学生劳动观念弱,劳动习惯差,不珍惜劳动成果,过分看重个人利益,部分学生拜金思想比较严重;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较低;一些大学生缺乏健康高尚的娱乐形式和业余爱好,很多人烟酒不断,热衷于麻将扑克、沉迷于网吧。在知识和能力素质方面,热衷于热门、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忽视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学习的刻苦精神消退,知识面不够宽,缺乏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薄弱:基本生活能力较弱,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上过多依赖家长,独立生活能力差,节俭朴素精神日益淡漠。

第二,是身心素质的问题。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状况则更令人担忧,不少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意志比较薄弱,而且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意识。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第三,是自我激励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最关心的也是学校的就业率,它是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就业率的提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除了社会的外在因素,学生本身的就业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技能就业能力就业质量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问题也波及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群体。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确立了一系列专项就业政策促进其就业,但大学生作为社会新增的就业群体,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其影响很大。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52万人;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进入2009年下半年后,国内外经济趋势趋于好转,给就业环境带来一些生机,但是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然十分严峻[1]。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内容 $ 就业能力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从传统意义上讲,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智力的专项技能、而是包含智力因素在内的情商因素和职业生涯规划、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全面综合。在2005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在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雇主所重视的可雇佣能力是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方面[3]。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受雇主欢迎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计算机编程技能、学术技能、理财技能、信息获取和管理技能、商业管理技能[4]。 到了2010年后,随着我国商业资本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公司体系的整合升级,

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素质: 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与创业欲望:1 1)创业激情:a创业激情的内涵及意义: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 的巨大潜力。也就是说,十足的创业激情可以帮助你战胜困难,更加充分地发挥你自身的 潜力。 意义: 1、激情是创业路上因难时的强心剂 尽管我们明白创业是充满美好的。但是这条路上你经面对的困难要比打工时多得多。打工时你可以推卸,即使错了,造成的损失由你的老板负责。但是今天你创业了,你不能推卸,你也不希望有损失,因为损失的是自己的。可是困难 是难免的,遇到困难怎么办?是消极对待?还是充满激情去解决?答案当然是后者。这时你需要打起精神,告诉自己,没有过个去的坎,你要充满激情地积极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都熟悉《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那是发生在战场上的事, 但是创业不也是在经济战场么?司马懿率几十万大车来攻城。在无兵守城的情况下,诸葛亮仅领了两个小童,让几个老卒打开城门在城门外扫地,中间面不改色心个跳地坐在城楼抚琴,以惑敌军。愣是把司马懿迷惑退了。其实这场对决就是—场心理战。诸葛亮的激情演绎占了上风,司马懿底气不足,成为千古笑柄。 创业路上,员工把困难放在你面前,你能去指责他么?你能表现地不知所措么?你要情诉他: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想办法解决吧。这个问题解决了,下回我们不就有经验了么?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呢?员工心里踏实了,也会积极想办法的。在创业路上,创业的成功同时也意味着性格独立完善,个人能力的成熟。试想,谁愿意跟一个没有激情的老板工作呢?

2、激情使你高效率忘我地创业 激情创造事业,事业激发激情,没有激情的创业就是没有效率的创业。当你浑身充满激情地人为自己创业时,你会感到浑身充满力员,总有使不完的劲。你发现你的大脑是如此聪明,你有那么多的智慧。你废寝忘食,你发现你的效率是如此之高。这一切,都源于你的激情。特别是你第一次创业,你会感觉你的效率要比原来上班高好几倍。 我刚开始创业时,就我一个人。我知道这次创业只计成功,不许失败。我一边招聘人员,一边开发代理商,还要去跑客户,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白天和代理商、客户大交道,晚上还要培训业务员。一个人的时候写市场计划、员工培.训材料,还要记账,试验设备程序。我的身份是经理、业务员、教练、技术员、售后服务人员等,哪里需要去哪里。我当时创业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大多数都是私营性质的。这使我有机会了解他们。我接触不同年龄段的老板们,值得一 提的是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尽管他们把企业交给了儿子,但是他们仍然在工作。其小一位是我们本地一家钢铁企业的,老人家从大年初一到初五,每天晚上都下车间值班,那种工作精神感染了厂内所有的人,那种激情几乎找不到合 适的语言来形容。因为那是一个亿万富翁。钱对于他只是一个概念,但是老人的那种对事业的激情没有任何人能比。而我相信,看本书的人年龄基本上都要 小于70岁,你还需要借口说你缺少时间和激情么? 另外一位70多岁的老人,是一家糖尿病研究所的所长。老人一直工作在第一线上。70多岁了,尽管听力有些下降,但并不能阻止老人工作。研究所在全国拥 有大量的患者,因为有了研究所有效地治疗,身体得到康复。老人也因此获得多项荣誉,甚至包括国际性质的,表彰老人在糖尿病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就是这样一个老人,2006年又扩大了事业,研究所改成医院了。 尤令我佩服的是,这两位老人精神状态极佳。你怎么也看不山他们是70多岁的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激情四射,直接感染着接触他们的每一个人。对于我们年龄小于70岁的人,你的事业你没有理由做不好。在创业的道路上,创业 者的激情是长久的激情、持续的激情,而不是短暂的激情。短暂的激情是兴奋剂、是一时冲动、是不值钱的,还不如没有。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充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摘要: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全球,处于国际环境中的中国不能独善其身,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就业压力大。广大在校大学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占得先机,为今后更好的就业以及获得更好的前途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关键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正文: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它是灵魂,是根本,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支配的作用。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注意并改正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指人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学习,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只而努力。 3、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要求具有一定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的区域文化的学习、发掘和研究。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培养并形成自己的文化艺术品位,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这就需要大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塑造良好的体魄;学会自我调节,进行自我意识的训练,构建过硬的心理素质。 5、专业性素质 专业性素质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此,大学生应该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习得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思索创新。 6、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的、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创新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这就要求大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加强练习。 二、大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生综合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竞争生存能力。

智慧树知到《不负前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不负前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大四了,大部分同学的状态是() A.充分准备,蓄势待发 B.对职场较为了解 C.茫然焦虑,求职不得其法 D.浑浑噩噩,等待毕业 答案: 茫然焦虑,求职不得其法 2、解决就业拖延症的方法是() A.设立截止日期 B.营造无干扰的环境 C.降低预期 D.提高预期 答案: 设立截止日期,营造无干扰的环境,降低预期 3、决胜职场的秘决是() A.大量的阅读 B.实践与思考 C.勇气和坚韧 D.圆滑和世故 答案: 大量的阅读,实践与思考,勇气和坚韧 4、大部分毕业生对职场的了解是基于() A.刻板印象

B.阅读相关材料 C.访问职场中人 D.自己的经历实践 答案: 刻板印象 5、就业行动开始时最重要的准备是() A.了解职场中的岗位需求 B.梳理、补充、总结自身能力 C.等待用人单位进校招聘 D.盲目投递简历 答案: 了解职场中的岗位需求,梳理、补充、总结自身能力 6、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最理性的选择是选择() A.工作薪水 B.个人在工作中的成长 C.工作地点 D.福利待遇 答案: 个人在工作中的成长 7、求职过程里的立体思维是指() A.全面地认识岗位要求 B.从单一的因果关系去评价岗位 C.认识到求职过程中的不合理 D.与线性思维相差不大 答案: 全面地认识岗位要求

8、应届毕业生通常应该去什么地方搜寻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A.学校招聘网站 B.企业的微信公众号 C.51job、智联招聘、前程无忧 D.应届生求职网、大街网 答案: 学校招聘网站,企业的微信公众号,51job、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大街网 9、非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是不可能去到一流公司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10、大四才开学,离毕业还有一年呢,就业还不用着急。() A.对 B.错 答案: 错 11、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是解决就业拖延症的方法之一。() A.对 B.错 答案: 错 12、用人单位会按照知识、技能、品质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个求职者() A.对 B.错 答案: 对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古人有云,“夫欲成其业,必先明其志。”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一生之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枉费生命,就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有一个前进的方向,才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对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我们需要掌握计算机、英语等当代大学生就业必备的技能,计算机到达二级,英语最低过四级。并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并尽最大的可能使之成熟,能够胜任简单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培养兴趣。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增长自己的实际经验,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体目标:使自己在毕业之前能够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应聘中获得机会,并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公司的使用人才的标准。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有较强的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大学生在就业中找工作方面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格品质、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应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及职业目标发展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不禁关系到能否实现顺利就业,而且对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培养,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的人才选择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以工作职位对任职者的具体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上以价格机制选用符合标准的人才。然而,大学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对大学毕业生个体而言,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道德水平和就业观等资产决定了他们的就业能力,他们使用这些素质的方式和他们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素质得能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就业市场的背景等因素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因此就业能力的强弱是与大学教育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实践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普遍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 (2)知识拓展能力相对欠缺。知识广博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创新能力缺乏。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当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4)应聘能力薄弱。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 因此,我对于自身有自己的见解。首先,我就觉得现在的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没学到些真正有用的东西,知识的广博度不够,知识的拓展能力相对欠缺。其次,虽然我有在假期里去打暑假工,但是做的都是些比较简单的活路,比如饭馆服务员等工作,和以后的工作没多大联系,基础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平凡,实践经验缺乏。再次,在当代大学生中,创新能力是普遍缺乏的,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其实我根本不懂创新能力是什么,什么才叫创新,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能力的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后,我感觉自己应聘能力相当薄弱,因为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应聘,既没学过应聘的相关知识,也没看过其相关书籍,因此对应聘的技巧、能力和注意事项脑海里是一片空白。再有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心理素质较差,可能会由于心里紧张,不能很好的表达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自我培养 摘要: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基本职业能力欠缺、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缺乏、职业获取能力和创业能力缺乏等问题。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培养就业能力:尽早关注就业信息,做好职业规划,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端正择业心态,准确掌握职业信息,提高职业获取能力和创业能力。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培养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高校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者到劳动者转变的中间环节,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一环。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变,应对就业难困境,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是能使劳动力在人才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有的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 就业能力作为人的某种属性,或者说人参与其中的社会现象,它是特定时间、空间、文化等影响因素下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可以说有多少种影响因素和多少种因素的排列组合就会有多少种具体的就业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超越时空和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就业能力内涵是不存在的。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实践而言,就业能力是求职者、用人单位与社会三方共同碰撞所产生的一个动态系统[2]。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基本职业能力欠缺 21世纪对人才最精确的概括就是素质。高素质的人才就是有道德、有品质、有文化、有工作能力的人,用中国最通俗的表述就是“德才兼备”。专业能力已经不是优秀员工的唯一条件,综合素质才是能立足于竞争市场的永恒优势。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这也是部分大学生无力应付就业时的激烈竞争、就业状况艰难的原因。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问题,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价:中国的大学生“习惯接收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怀疑和考证”,因而不能成为“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工作能力的人”[3]。实际上,杨教授的评价只是指出了大学生素质缺陷的一部分,即在科学研究方面缺乏创新能力,但“崇高理想迷失、创新能力缺失、思维能力退化、知识面狭窄”可以说是部分大学生素质欠缺的真实写照。调查显示,素质欠缺是大学生求职时的最大“硬伤”。 2.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一、中国的98面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就业人数来说是缺少的;二、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长)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面对就业竞争,大学生何以应对?何以立足?唯有自身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为你说明一切。 对于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问题,我觉得大学生在学校里除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把自己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在社团组组织、活动中运用起来,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并提升自己。另外就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也需要多接触社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用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参加招聘会、上招聘网站,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避免时间的浪费。最后就是结交一些高年

级的朋友或一些已经工作了朋友,得到他们的一些指导对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再者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本生心态很重要!这点很重要!所以你边找工作边学习,这是对你的心态的一种调整!这样你不会在多次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认为自己很没用,你学习过程中也在增加你的信心和一个好的心态!然后又增加了你的知识面技术面和广域面! (一)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 (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壹仟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二)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自身素质 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

大学生如何提高职业生涯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职业生涯能力 【摘要】: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不同类型职业人才所要求的能力体系不同,从而形成了职业能力基本框架。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改进大学课堂的学习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观念;职业能力 【引言】:作为大学生,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将踏上社会,开始自己的工作。因此,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已是我们必须开始考虑的问题。这篇文章我将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大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认识。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社会产生了三次大分工,从而出现了商业,导致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至此,职业活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划分,职业家族就慢慢地分化扩展起来了。 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诸如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与活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具体需要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的基本框架 不同类型职业人员的能力体系不同职业对录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一样,针对我们土木工程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现就现分别就科研型、管理型、工程型和社会型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做出解释。 1、科研型职业应具备的素质 科研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科研型人员应具备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语交流能力,既要有专长又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达到专与博的有效结合。具备创造性,熟练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理解及应用,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协调结合起来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勤于

浅谈综合能力的培养

浅谈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个体学习,培养有个性的创造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篇课文,有多种读法,可以出现多种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如教学古诗时,通过看图,展示观察能力的个性;品词析句,展示理解能力的个性;凭借想像,展示思维的个性;朗读竞赛,展示口语交际能力的个性;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展示设计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个性。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个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理想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二、调动全员参与,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一课,新课伊始,有个学生质疑“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妥。原因是,借要在征得别人同意的前提下,使用后归还,而文中产箭既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也不需归还,这不是‘借箭’是‘骗’箭。”话音刚落,课堂上举手的一大片,学生跃跃欲试。此时,这位老师便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用“借箭”是可以的。因为船射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相的箭”,这不是说箭收到了表示感谢吗?有的学生则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这不是真心感谢,而嘲讽,意思是:曹操,你上当了,白白损失了士万多枝箭。

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借”字含义深刻,诸葛亮得到这十万枝箭不是不还,是“有借有还”。多数学生认为:“骗”字含贬义,用了“骗”就人世间影响诸葛亮的形象,这个借字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以看出他是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从这一教例可以看出,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大胆放手,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会一步步形成和提高的。 三、优化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1、组织调控。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式。尤其是探究性合作学习更讲究这一点,不仅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还需人数适宜,搭配科学,组织得当,这样的小组合作利于激发兴趣,引发思维火花,形成竞争机制,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2、激励竞争。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讨论,则显得更能激起学生生命意识的欲望。如教学《长征》一诗时,为了突现探究性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时,课末设疑:中国工农红军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艰险,深受世人称颂,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世人是怎么称颂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探求欲望促使思维火花的碰撞,此时此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性立即产生。不多久,各小组的代表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各种新奇有趣的学习效果都产生于小组中每位同学的优势,真正实现共同探究学习、共同提高探究能力。 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梯。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潜心挖掘探究资源,精心设计探究内容,加之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衔接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 综合素质在求职、面试、工作等一系列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由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主要由求职应聘能力、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情绪调适能力这五种能力要素构成。这五种能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球状结构模型,在各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独特的主导作用,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出发,结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同要素和结构层次,着重对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改革研究,提出适应各个就业能力要素与维度的提升途径和方式。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总体评价处于一般水平。 (二)大学生认为情绪调适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比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处于一般,而专业能力和求职应聘能力比较弱。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各项具体能力发展不平衡。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通过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其中的优势能力需要肯定和继续保持,而对于就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则主要从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入手,来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各种原因,力求为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对策与建议。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人才竞争程度不断加剧,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就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弊端也显现出来。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雷同化倾向,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造成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质化,竞争力不足。其次,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体现为复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然而,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过于强调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现代技术的发展;课程体系僵化,过于强调按学科组织课程,缺乏对现实需求的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落后,重理论灌输,轻实际应用,等等。 (二)专业教学忽视技能培养导致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许多应用型本科依然采用采用理论型、书本型以及单向线性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系统逻辑性,忽略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课程“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学科本位观仍深植于课程体系中,导致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因此,理论导向的专业教学导致了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 (三)实践教学薄弱导致问题解决能力缺乏。 应用型本科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的课时量不足、实践基地的不足、实习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并且,学校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科技竞赛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重视度不够,开展的频率比较低,支持力度比较小,导致大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平台。 (四)就业指导内容狭隘导致求职应聘能力低下。 传统的就业指导在时间上缺乏连贯性、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主要集中在大四阶段,

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浅谈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作者:————————————————————————————————日期: 2

力 班级:移动123班 学号:122173037 姓名:颜庆涛 成绩: 评分标准: 1、论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层次分明(40分)得分: 2、观点正确,论述有理有据,能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阐述有关问题 (30分)得分: 3、论文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 (20分)得分: 4、行文规范,语言简练,通顺,无错别字。(10分)得分:

和综合能力?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成为热点话题,在大学期间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提高就业能力学生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和各方面能力。 我国是人口众多。由于人口膨胀,就业负荷加重。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至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人口累积达到800多万。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提早做好就业的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就业。 1.提高规划学习的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规划学习的能力即大学生应根据其职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或方式的能力。而且,这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大学生必须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等。要时常反思现在的知识结构是否能胜任现在或将来不久的职位。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学习要求、控制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的适应自己所处的复杂环境,最终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2. 认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题班会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题班会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更加重要,社会的需求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跨入大学校园门之初,就要培养学生们素质立身的基本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为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及培养方式,帮助他们及早规划好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而举办此次班会。 二、活动主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活动对象:班 四、活动时间:xx年月日晚 五、活动地点:教室 六、班会准备: 1、由班长组织班委开会,为班会做准备。 2、班委在班会前3-5天联系大三、大四班长及各科成绩优异的学长,并提前通知他们出席班会,简单整理资料以便班会主持人介绍嘉宾。 3、班长准备相关视频材料。 4、班委于班会前两小时布置教室。 七、班会流程 1.出席班会的嘉宾、团学干部及该班级全体同学准时到场。 2.班会主持人发言,讲明班会的主题及目的,宣布主题班会开始,并对出席本次班会的嘉宾做简短的介绍。 3.由班主任介绍班级自身情况;也可以对开学以来班级各项事务做总结发言;亦可表明班级目标或发展方向等等。 4. 班主任以视频形式展示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如校园文化活动(辩论赛、冬之韵文艺汇演,九月放歌,女生节,英语技能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科研资助项目,数学建模,dv创作,创业设计大赛),以及各种社团(武术协会,天文协会,印象创新协会等)所举

办的活动,让同学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明白大学是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新天地。 5.班主任切换到反面视频,播放一些如大学生整天以上网,睡觉打发时间,导致学业荒废,无法毕业。更有甚者,毕业时由于无法面对社会、就业的压力而轻生等等。从而提醒同学们美好生活的背后还需要较强的自律能力、坚强的意志及明确的目标。 6.对于以上两方面的视频,同学们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感受,班主任对讨论内容做以总结。 7.08级优秀学生以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例,向同学们做建议性的四年规划,如大一:探索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规划意识);大二:定向期(确定主攻方向,培养综合素质);大三:提升期(提升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大四:冲刺期(充分掌握资讯,实现毕业目标)。 8.同学们自主发言,谈谈感想,或与08级优秀学长交流,向他们请教一些自己较困惑的问题。 9.全体师生合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10.班会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并对本次班会做简短的总结。 八、活动要求: 班委事先准备(包括:视频的搜集、教室的预定以及班会的具体工作),务必将班会按时举行。 班会时间限制在两个到两个半小时之间,其中视频播放时间约占三分之一,交流环节约占三分之二。在交流环节中,要保证同学们有与嘉宾交流的问题,班委要起带头作用,积极发言,注意调动现场气氛。出席班会的嘉宾要积极参与到班会各个环节。 九、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的开展,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大学生活,体会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并提高思想觉悟,激发大家的学习生活热情。 同时能够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的适应大学生活,珍惜时光,充实自己,也增进同学们的友谊,营造文明、和谐的班级氛围。 更重要的是通过主题班会与学长们的交流,大一新生能够积极思索自己的未来,并对自己的大学四年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为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的政策的实行,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毫无疑问,毕业生人数也在年年攀增,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那么,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择业的过程中面临的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面前,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增强自身能力,在谋职大军中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能力竞争力研究 一、首先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 主要表现在: (1)学习过于死板,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2)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3)有的学生大学四年学也荒废导致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4)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缺乏实干和吃苦精神。等等 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2、.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以我自己而言,由于缺乏锻炼,我的求职技能还存在严重不足,理论知识虽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着眼当下,我们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不应再像大一的时候那样,模模糊糊的过着大学生活,离踏入社会也不再遥远,我们是时候要思考一下我们的路了。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呢? 在社会上,每年都有一大批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每年都有一大批的大学生面对着失业,每年都有一大批的大学生在跳槽、、、、、很多人都在想如何能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的竞争是很大,但当我们做好准备的时候,其实,竞争力并不是那么大。现在的企业用人是求实而不是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是人的实战能力,他们宁可选择那些大专甚至更低学历而有工作技能的人,而不去选择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对于企业来讲,既懂专业技术知识,又有专业技术经验,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就是人才,而不是根据他的学历来判定的。 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掌握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拓思路。更多的知识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让我们学会做人,懂得人情世故,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其次为创新教育。在大学有很多的科技创新的活动,我们应积极的参加这一类的活动,努力的锻炼自己思维能力。

再者我们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多大学生只知道书本知识,而不知道实际的操作程序。这就需要我们要重视大学提供的实验课,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谨慎的思维。 二、就业的期望值要适度 随着我身边的朋友都一个个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找工作难的同学,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同学并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低,而是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实在太高了。 有专家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成就动机就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动力,它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成就感,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够做的比别人好,能够出彩,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也因为此而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大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接触不多,虽然有较高的人生抱负,可是却对这个世界并不了解:不了解事情的流程、不了解人情是非……所以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他们更希望能够纯粹一点,因为他们在纯真的环境里生活的太久。 2、择业心理期望值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从象牙塔里出来,自己就是社会的栋梁了。这种观点是从小学老师就开始灌输的,这也成为了中学生努力拼搏考大学的动力。但是这种思想并没有因考上大学而减少,反而经过了四年的培养,自己更加认为自己是社会的有用人才了。于是,自己给自己定的就业期望值就特别高,希望自己一下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与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密切相关的。一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够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教科书上是学不到的。因此,要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就要大胆参与各种交流、交往的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容、交往时的诚实守信以及人格之间的平等等心理品质。 3.管理能力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程度不同地运用到组织管理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在大学生活期间,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学会抓住机遇锻炼自己;二是要注意用心向他人学习,以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4.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表表达能力等。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敢于说,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谈话,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文字表达能力也是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本素材之一,而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却整体欠佳,这与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的不尽完善有关。因此,在校生应该抓紧时间去研读有关的著作和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5.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是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实践技能。对毕业生而言,无论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都将直接影响到能量的发挥程度。因此,大学生应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做到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 6.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有机结合后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培养开拓创新能力要注意知识积累、增强才干,同时注意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7.竞争能力在现代社会,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因而也成为人类所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培养竞争能力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意识到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意识到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掌握较多的技能,善于把握时机,敢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中取胜;三要意识到竞争实际上是人格的考验,必须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心态。 8.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人们在面临多项选择时及时、果断地做出选择的一种能力,它可以

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重点促进学生的个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课外活动;技能训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遇,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把握机遇,实现人生价值是大学生的责任。我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培养 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纳入常规管理渠道,定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1.以社会实践为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实习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能力。

2.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平台,努力提升人文精神 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先进思想的正确引导,加强艺术文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和得到进步。使广大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品位和人文素质有较大的提升。 3.以学院社团为载体,营造文化氛围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认真组织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 二、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培养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搭建“双基”培养平台,在“基础扎实,知识宽广,素质高,能力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进一步突出了“双基”课程的地位和比重,在日常教学运行中突出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实现教学互动,使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普遍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1.搭建“双基”课程平台,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大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增加基本技能的教学课时,在不同学科设置通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为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提高搭建平台。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 :大学生就业提升能力计划大学生能力提升计划书大学生128活动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篇一:提高就业能力的计划 提升自己就业能力的计划 1( 在就业能力方面,我需要提升的地方是 2( 如何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列出5个解决方法?? 我准备选择这样这样的做法 3.我的具体计划是?? 提升就业能力的计划 现在大学生口中有这么一句话:“毕业,意味着失业。”这幽默搞笑的其实反映出了,在今时今日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的就业压力也随着人口膨胀随之加重。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同时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就业难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作为一位大学生,怎样才能在离校园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大学期间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当代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关于就业能力,我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都是有待提高的。?斯大林曾说:“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因此首先我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计。有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目标也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其次,我觉得自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才能让我的职场之路更通畅顺利。第三,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态度决定高度,心态决定一切。因此我觉得自己要提升的第四点就业能力是端正求职态度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觉得自己要做的第五点是: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我想,在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困难是肯定会有的。因此我想出了一下几个解决方法: 1. 持之以恒,坚定信念,下定决心,努力完成计划,提高就业能力。 2. 遇到挫折要坚持,突破自己的瓶颈。在提升自我就业能力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个困 难,这个时候,我应该直面困难与挫折,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不慌不乱地解决问题并暗示自己这是一个不错的突破自己 的机会,努力去做,凡事只要付出了,必然会有很大的收获,而非轻言放弃。 3. 将提升就业能力的规划划分分一个个小目标,然后逐一实现。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提高自己就业能力划分为合适的目标和,并保证自己按时保质的的去完成它。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自身的就业能力也会慢慢提升起来。 4. 多请教他人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身边的同学、同学都有很多值得你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所以我应该多向他们去请教,多去学习他们的长处,对于提升自己就业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