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之填埋场处理

填埋场处理

填埋场是处置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设施,它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处置场有界限规定,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设施、废物填埋设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

1场址选择

1.1填埋场厂址选择的要求:

1、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填埋场作为永久性的处置设施,封场后除绿化以外不能做它用。

2、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远景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米以上。

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米以外,应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6、填埋场场址应位于百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若确难以选到百年一遇洪水标高线以上场址,则必须在填埋场周围已有或建筑可抵挡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工程。

7、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应大于150米。

8、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容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

9、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1.2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

(2)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3)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4)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米以下。如果小于3米,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要求,实施人工措施后的地下水水位必须在压实粘土层底部1米以下;

(5)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面积广、厚度大、渗透率低;

(6)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活动性断层。非活动性断层应进行工程安全性分析论证,并提出确保工程安全性的处理措施。

1.3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的区域

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岩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2填埋物入场要求

2.1下列废物可以直接入场填埋:

a.根据GB5086和GB/T 15555.1-11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成分浓度超过GB 5085.3中的标准值并低于表5-1中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表5-1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

序号项目稳定化控制限值(mg/l)

1有机汞0.001 2汞及其化合物(以总汞计)0.25 3铅(以总铅计)5 4镉(以总镉计)0.50 5总铬12 6六价铬2.50 7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75 8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75 9铍及其化合物(以总铍计)0.20 10钡及其化合物(以总钡计)150 11镍及其化合物(以总镍计)15 12砷及其化合物(以总砷

计)2.5 13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100 14氰化物(以CN计)5 b.根据

GB5086和GB/T 15555.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在7.0~12.0之间的废物。

2.2下列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a.根据GB5086和GB/T 15555.1-11测得废物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表5-1中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

b.根据GB5086和GB/T 15555.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7.0和大于

12.0的废物;

c.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d.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

e.液体废物。

2.3下列废物禁止填埋:

a.医疗废物;

b.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

3填埋场设计与施工的环境保护要求

填埋场应设预处理站,预处理站包括废物临时堆放、分捡破碎、减容减量处理、稳定化养护等设施。填埋场应对不相容性废物设置不同的填埋区,每区之间应设有隔离设施。但对于面积过小,难以分区的填埋场,对不相容性废物可分类用容器盛放后填埋,容器材料应与所有可能接触的物质相容,且不被腐蚀。且填埋场所选用的材料应与所接触的废物相容,并考虑其抗腐蚀特性。

填埋场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且其厚度不应小于2m。填埋场应根据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分别采用天然材料衬层、复合衬层或双人工衬层作为其防渗层。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

1.0×10-7cm/s,且厚度大于5m,可以选用天然材料衬层。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厚度不应小于1m。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6cm/s,可以选用复合衬层。复合衬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厚度应满足表6-1所列指标,坡面天然材料衬层厚度应比表6-1所列指标大10%;

表6-1复合衬层下衬层厚度设计要求

基础层条件下衬层厚度

渗透系数≤1.0×10-7cm/s,厚度≥3m厚度≥0.5m

渗透系数≤1.0×10-6cm/s,厚度≥6m厚度≥0.5m

渗透系数≤1.0×10-6cm/s,厚度≥3m厚度≥1.0m b.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渗透系数不大于10-12cm/s,厚度不小于1.5mm。HDPE材料必须是优质品,禁止使用再生产品。

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大于1.0×10-6cm/s,则必须选用双人工衬层。双人工衬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a.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厚度不小于0.5m;

b.上人工合成衬层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2.0mm;

c.下人工合成衬层可以采用HDPE材料,厚度不小于1.0mm;

填埋场必须设置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雨水集排水系统和集排气系统。各个系统在设计时采用的暴雨强度重现期不得低于50年。管网坡度不应小于2%;填埋场底部应以不小于2%的坡度坡向集排水管道。

采用天然材料衬层或复合衬层的填埋场应设渗滤液主集排水系统,它包括底部排水层、集排水管道和集水井;主集排水系统的集水井用于渗滤液的收集和排出。采用双人工合成材料衬层的填埋场除设置渗滤液主集排水系统外,还应设置辅助集排水系统,它包括底部排水层、坡面排水层、集排水管道和集水井;辅助集排水系统的集水井主要用作上人工合成衬层的渗漏监测。

排水层的透水能力不应小于0.1cm/s。填埋场应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以收集、排出汇水区内可能流向填埋区的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废物接触的雨水。雨水集排水系统排出的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填埋场设置集排气系统以排出填埋废物中可能产生的气体。填埋场必须设有渗滤液处理系统,以便处理集排水系统排出的渗滤液。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应小于10m。

4填埋场运行管理要求

在填埋场投入运行之前,要制订一个运行计划。此计划不但要满足常规运行,而且要提出应急措施,以便保证填场的有效利用和环境安全。

填埋场的运行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a.入场的危险废物必须符合本标准对废物的入场要求;

b.散状废物入场后要进行分层碾压,每层厚度视填埋容量和场地情况而定。

c.填埋场运行中应进行每日覆盖,并视情况进行中间覆盖;

d.应保证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填埋场进出口道路通畅;

e.填埋工作面应尽可能小,使其得到及时覆盖;

f.废物堆填表面要维护最小坡度,一般为1:3(垂直:水平);

g.通向填埋场的道路应设栏杆和大门加以控制;

h.必须设有醒目的标志牌,指示正确的交通路线。标志牌应满足GB 15562.2的要求;

.每个工作日都应有填埋场运行情况的记录,应记录设备工艺控制参数,入场废物来源、种类、数量,废物填埋位置及环境监测数据等;

j.运行机械的功能要适应废物压实的要求,为了防止发生机械故障等情况,必须有备用机械;

k.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运行不能暴露在露天进行,必须有遮雨设备,以防止雨水与未进行最终覆盖的废物接触;

l.填埋场运行管理人员,应参加环保管理部门的岗位培训,合格后上岗。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分区原则:可以使每个填埋区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封闭。使不相容的废物分区填埋。分区的顺序应有利于废物运输和填埋。

填埋场管理单位应建立有关填埋场的全部档案,从废物特性、废物倾倒部位、场址选择、勘察、征地、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封场及封场管理、监测

直至验收等全过程所形成的一切文件资料,必须按国家档案管理条例进行整理与保管,保证完整无缺。

5填埋场污染控制要求

严禁将集排水系统收集的渗滤液直接排放,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并达到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及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要求后方可排放。

危险废物填埋场废物渗滤液第二类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为:Ph值,悬浮物(SS),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磷酸盐(以P计)。

填埋场渗滤液不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标及其限值按照GB/T14848执行。

地下水监测因子应根据填埋废物特性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必须具有代表性,能表示废物特性的参数。常规测定项目为:浊度,Ph值,可溶性固体,氯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大肠杆菌总数。

填埋场排出的气体应按照GB16297中无组织排放的规定执行。监测因子应根据填埋废物特性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必须具有代表性,能表示废物特性的参数。

6封场要求

填埋场的最终覆盖层应为多层结构,应包括下列部分:

底层(兼作导气层)厚度不应小于20cm,倾斜度不小于2%,由透气性好的颗粒物质组成

防渗层天然材料防渗层厚度不应小于50cm,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若采用复合防渗层,人工合成材料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天然材料层厚度不应小于30cm。其它设计要求同衬层相同

排水层及排水管网排水层和排水系统的要求同底部渗滤液集排水系统相同,设计时采用的暴雨强度不应小于50年

保护层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cm,由粗砥性坚硬鹅卵石组成

植被恢复层植被层厚度一般不应小于60cm,其土质应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场地恢复;同时植被层的坡度不应超过33%。在坡度超过10%的地方,须建造水平台阶;坡度小于20%时,标高每升高3m,建造一个台阶;坡度大于20%时,标高每升高2m,建造一个台阶。台阶应有足够的宽度和坡度,要能经受暴雨的冲刷

封场后应继续进行下列维护管理工作,并延续到封场后30年

a.维护最终覆盖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b.维护和监测检漏系统;

c.继续进行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

d.继续监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当发现场址或处置系统的设计有不可改正的错误,或发生严重事故及发生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使得填埋场不能继续运行时,填埋场应实行非正常封场。非正常封场应预先作出相应补救计划,防止污染扩散。实施非正常封场必须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

7屏障系统

残渣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底部和侧面都需要用工程屏障来密封。密封必须长期排除渗滤液渗入地下水。下面介绍欧洲各国目前使用(据各国的法

律规定)的矿物衬层、沥青衬层和合成衬层的特点。然而,地层土是填埋场的主要天然屏障。

为保护环境不受危险废物填埋的污染,需要一个综合屏障系统,

下面描述每个屏障的各个方面:

7.1底层和侧面衬里系统

底层衬里系统是一种妥当的技术屏障,渗滤液在这个屏障之上被排出。为了证实这一衬层系统的不渗透性,通常在这个衬层之下有一个监测排水的系统。工程屏障必须保证长期的不渗透性,允许其要与下列特征统一起来:

(1)高水平的长期有效性

(2)在最严重污染中的抗化学腐蚀性

(3)抗各种化学应力和应变,尤其是在施工、运行和封闭后管理期间

(4)不受沉降的影响,但是良好的柔性/弹性

(5)无毒材料,无来自衬层退化的污染物

(6)在准备和安置期间质量和安全恒定

(7)抗风化、热变化和来自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

(8)非易燃、尽可能强的抗火性

(9)抗锯齿类动物和抗树根影响

(10)易监测、修理和扩建

(11)每个工作日用尽可能短的施工时间有大的填埋量,暴露面要小

(12)边坡的稳定性,安置是坡度比的定性最高1︰ 1.5

(13)与填埋容量相对的最优化的施工

(14)优化费用

重要的是所有的技术屏障都可以用陡度带定性。大于5%坡度特征的技术屏障能更好的排出渗滤液并能抵抗差异沉降。同时陡度排除了渗滤液积累。底部不直接承受水利坡度,因而限制了对泄漏点的破坏。

其次的技术屏障是矿物衬层。在3~4层中,矿物衬层为0.8m,在最佳条件下安置和监测,平均渗透系数10的负九次幂m/s。矿物衬层的框图结构;;

矿物屏障产生自:1)特别模制和加固的天然粘土,2)膨润土强化土。其他几个定性的衬层步骤和系统已经商业化,可能的衬层里系统有以下几种方式构建。

a)复合衬层系统

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6cm/s,可以选用复合衬层。复合衬层必须满足下列条件:表7-1复合衬层下衬层厚度设计要求复合衬层下衬层厚度设计要求

基础层条件下衬层厚度

渗透系数≤1.0×10-7cm/s,厚度≥3m厚度≥0.5m

渗透系数≤1.0×10-6cm/s,厚度≥6m厚度≥0.5m

渗透系数≤1.0×10-6cm/s,厚度≥3m厚度≥1.0m a.天然材料衬层经机械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厚度应满足表7-1所列指标,坡面天然材料衬层厚度应比表6-1所列指标大10%;

b.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渗透系数不大于10-12cm/s,厚度不小于1.5mm。HDPE材料必须是优质品,禁止使用再生产品。

b)沥青强化混凝土

c)双层衬层系统

双衬层填埋场中,有两层衬层和两层沥滤收集、去除系统(LCRS)。初级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位于上衬层上面,而次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位于两衬层之间。上衬层是软膜衬层(FML),下衬层是复合衬层系统,通常的复合衬层由3英尺厚、渗透系数K不大于1×10-7 cm/s的压实粘土底衬层和上面的软膜衬层组成。填埋场部最小坡度为2%,要求在初级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中有沥滤液收集池,沥滤液收集池中污水要及时排出。要求在次级沥滤液收集、去除系统有一适当大小的渗漏监测池,每天监测渗漏液收集中的液位或进水流速,特别是要用该池子来监测顶部衬层的渗漏速率。渗漏监测池设计指标有两个标准;①渗漏监测灵敏度为1加仑/英亩/天;②渗漏监测时间为24小时。

双衬层填埋场要求:①LCRSs必须在封场后能安全运行30~50年;②要有主LCRSs和次LCRSs,主LCRSs只需覆盖单元底部(侧壁覆盖是随意的),而次LCRSs要覆盖底部和侧壁。

7.2侧面衬层

侧面衬层与底部衬层的功能相同。衬层必须与坡度相适应。侧面衬层要求供应商提供特殊的建筑材料,规划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与下列几点相关:

(1)边坡充分稳定性和稳定的结构

(2)底层土充分压实

(3)于底层衬层相同的不透水性

(4)在填埋场完工前使用保护膜和矿物衬层

(5)保护膜的充分固定和适当贮存

7.3废物隔室的设计与施工

在危险废物填埋中,最后储藏危险废物的废物隔室有各种不同的设计和施工理念。根据可用场址的特征,选择更为合适的填埋方法时,需适当考虑下列因素:

a)地形

b)土壤的分层和渗透性

c)地下水面的高度和梯度

d)天气

e)适用材料的可获量

f)污染物逃逸的可控范围

因此,填埋理念的选择取决于对特定场址物理和环境条件的周密考虑,并且要在适当考虑填埋场的整体性和填埋场污染物释放的可控范围来选择优生理念。用简化的框图形式来说明三种填埋理念。

地上:将固化的材料完全置于地面之上

浅埋:将所有固化危险废物置于风化层基面之下;填埋场覆盖层的最表层应大致在原地表水平

传统填埋:将固化的危险废物置于地面之上或之下

7.4开发填埋场的方法

开发危险废物填埋场一般由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适用于上述的任何一种填埋理念。三种开发的方法是:

(1)隔室开发法:这种方法用不连续的隔室(分隔间)来处置危险废物。每个隔室作为一个单元,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里开挖、填埋并封闭。与全面

(综合)填埋场的贮存期相比,这是一种相对较短的时间架构。在规划中隔室是长与宽的比为1︰ 1的正方形

(2)沟槽开发法:在这种方法中,隔室要扩建,长与宽的比例远大于1︰1。与分散的隔室不同,当废物被置于沟槽中时,沟槽是随着开挖、安置和覆盖活动的一齐推进而被连续开发的。沟槽的运行期比隔室长一些--从几个月到几年。沟槽的长度受整个填埋场大小的限制。

(3)平面开发法:在这种方法中,填埋是在整个填埋场可用的区域中进行的。与沟槽法相似,填埋是与开挖、安置和覆盖的稳步推进连续的操作。在填埋场的整个贮存期内,这个区域是以这种开发的。

区域、沟槽和隔室开发法对填埋场可用的空间提供了最有效的利用方法,其他的东西都相同。然而,一般来说,不连续隔室法更适合于废物填埋量较小的填埋,而沟槽或区域法更适合于废物量较大的填埋。

8覆盖

填埋场覆盖层由一个植被层、一个中间排水层和一个复合衬层系统组成。覆盖是为了保护填埋体不受雨水渗透以及在生物反应填埋场中阻止填埋气体的无控制释放。

由于被处置废物材料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沉降,覆盖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只在主要沉降停止后才进行确切的覆盖。腐烂的过程取决于被处置的材料。

(2)衬层系统必须具有柔性,抗预测残留物沉降而无灾难性毁损。不同沉降的关键性部位(在两个不同的、不兼容的废物区域之间)必须进行检测和维护。

(3)到中间的覆盖层,雨水渗透可以在运行期间被降低到一定程度。

(4)衬层的防渗性越好将来渗滤液的量就越小,而废物渗漏的程度越低。

(5)表层的设计必须提供最大倾斜率以便排除排水坑或强切变裂缝的形成。必须加强在剪切带的衬层。

(6)在填埋场覆盖层上被重新植入有足够强度的表层土层。将来必须限制对有覆盖层的填埋区域的利用,保障覆盖屏障系统不被损坏。

植被覆盖层的最小厚度为2英尺,且其渗透系数最大为10-7cm/s。中间排水颗粒层厚度最小为1英尺,减少复合衬层上的毛细管上升作用和水头。美国环保局将最小渗透系数由10-3cm/s改为10-2cm/s。覆盖层的作用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雨水渗透。覆盖层的软膜层和压实土层必须在霜冻层以下,软膜厚度最小为0.5mm,但通常使用1.0mm的软膜。考虑到废物总的沉降后,复合防渗层的最终坡度不得大于2%。

9渗滤液

对渗滤液的控制是对一个有序的填埋场的施工和运行的主要要求。几乎所有的受到严重污染的场址和主要的水污染都源于渗滤液毫无控制的渗透到底层土,从而进入地下水或水源,甚至表层水体都因渗滤的进入而受到严重污染。

9.1渗滤液的量

降雨对渗滤液的量起主要作用,因此最好避免在雨量多的地区修建填埋场。

假设底层土里没有渗漏或渗漏没有通过覆盖层,且底层衬层是不透水的,废物对水没有滞留作用,填埋场表层每平方米渗滤液的量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L=(P+WI)-EV-RO-WS

式中,P--降雨量,1000~2000mm/a EV--蒸发量

RO--雨水(表层)的径流

WS--废物中水的贮存量

WI--进水量(侧面)

L--渗滤液量

防止侧面衬层的水进入填埋体是很重要的。渗漏液的量随着水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只有在填埋体内的湿度能够无阻碍地到达表层时最适合蒸发。当然蒸发量可能因填埋场表层部分或周期性喷洒渗滤液而增加。然而,这种方法不能通用,因为这种方法产生填埋体内的其他渗滤液和大量臭气,导致表层淤填,填埋场渗漏增多并受到虫类等的侵扰。

以下经验数据显示了年降雨量为1000mm的每一个露天填埋场(在运行阶段)渗滤液的量:

渗滤液的量L 0.15~0.2L/(s·h㎡)(1h㎡=10 000㎡)

约相当于4 000~6 000立方米/(h㎡·a)

或13~18立方米/(h㎡·d)

对中国南部的某些地区来说,年降雨量的水平在2 000mm或更高,预计渗滤液的量可能会加倍至0.30~0.35L/(S·h㎡).

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渗滤液产生量很大是难以管理的,必须将运行期间减少雨水渗透和渗沥水的管理当作日常工作任务。

为了便于更好地预测渗滤液的量,必须收集下列领域的数据:

当地及地域降雨量数据(填埋场必须装备相应的测量工具)

面积蒸发率

不同废物的水流量等

9.2渗滤液的管理

为了减少渗滤液的量,应该取以下预防措施:

(1)将填埋场分成几部分,只有在对进入废物量的管理绝对需要时才在表层作业

(2)当前不需要用的表层必须与清洁水的排放装置相连

(3)已完成的表层必须用一个临时衬层覆盖后再覆盖。表层流量必须通过自然坡度排入洁水排放装置。表层要进行种植。

(4)必须收集和分别排放所有外部的排放

9.3渗滤液的成分

雨水通过填埋体后,部分可溶性成分被浸出(如盐)。渗滤液的性质大多取决于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溶解的物质。水供给、气体的产生(危险废物填埋场不应该发生这种情况)和渗滤液污染相互依赖并在填埋场的整个使用寿命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矿渣产生汗颜渗滤液;或因使用当前的焚烧技术造成焚烧不完全,有机物质成分的量也很大。

单一填埋场矿渣的渗滤液污染的预测举例

单组分填埋(如矿渣)/mg/L COD1000

氨氮500

氯化物5000

硫酸盐1000

在生物反应填埋场(城市固体废物中),在甲烷产生阶段(长于1年的阶段),铵基和氮化合物,不易降解的物质与极低浓度甚至浓度不显著的重金属一起滞留在渗滤液中。根据季节和全部运行时间,污染的变化很大。

生物反应填埋场渗透沥液成分举例

反应填埋场/mg/L COD3000

氨氮1500

氯化物2000

硫酸盐100

渗滤液的污染及其变异是非常复杂的,也是废物类型的一个直接作用。每个危险废物填埋场的渗沥水都有其特点。没有废物处置的实际只是是不可能对其进行预测的。

渗滤液的处理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任务,如果渗滤液成分太复杂,则工作就不叫困难。使渗滤液的量最小化也可以减少所需的处理量和残留物对环境的污染,为改进新设计的设施的预测,建议国家对所有危险废物原填埋场渗沥水的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统计评估。

9.4渗滤液的收集

渗滤液是通过底层进入一个排放网来收集的。

为避免管道内的有机物腐烂,必须要防止空气进入排放系统。从而可以限制堵塞和结壳的风险。因此排污管必须与雨水容器连接。

漠风层上的排放有下列特征:

(1)在填埋场及衬层和侧面之上应有良好的可渗滤液排放和过滤层,必须保证这个排放层功能长期有效。应设计特殊保护层,如细沙或地质膜,以避免这一过滤层的早期堵塞。

(2)排污管必须足够粗和有足够的抗压性。应该验证管道的静电。确保可以用特别设计的高压设备从外部清洗管道。

(3)排污管应该装入有粗砾石沟槽中。这样即使管道受到损坏也可以保证有效排放。

填埋过量和沉降可能造成基衬层变形,因此临界范围必须建立在特别好的基础之上,有可能的话,用特别计量。有时错误施工可能导致主要裂缝出现(由于沉降作用)在大坝截流后。

9.5渗滤液的处理

渗滤液处理和净化成的评估和准备要求对目前和将来预计的所产生的渗滤液的排放和污染水平有准确的概念。基于几年来的监测数据和从对国内外可比填埋场收集的实验室数据、内部产生的可预测的废物类型、当地标准降雨量、填埋场排水部分的进行和密封条件,推算出相应的对渗滤液成分预测。这些预测为选择一个适当的处理程序及和确定相应的设备尺寸服务。

渗滤液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条件

当渗滤液排入到河流时,必须达到规定的关键值,这些值由国家规定,或者将要规定,并由地方当局完成其他质量要求。这些关键值就被用作可接受的渗滤液的净化目标。如果渗滤液是经过城市污水厂被间接排放,关键值就更高。在污水厂里有机物得到进一步生物降解。如果直接排入到流河,关键值应较低。

在直接排放的情况下,当地方的大小和已经存在的污染起重要作用。

渗滤液处理程序

渗滤液是盐类和有机物质合成的混合体。由于垃圾多元,成分多变,渗滤液不能在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净化。来自反应填埋场的特殊渗滤液需要有一个或几个步骤的净化程序,由下面列出的不同的小狐狸单元构成:

(1)生物处理

渗滤液净化的生物处理利用了微生物的自然能力,把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降解或吸收这些污染物;这样有死亡的细菌的污染物变成了必须特殊处理的污泥。

(2)化学处理

絮凝/沉淀当细微溺散合旋复物质(胶体或乳化物)在絮凝剂的帮助下失稳并产生一种可以分离的状态时,就产生絮凝。当溶液中的离子,如金属离子或磷酸盐离子与加入的沉淀剂长生的化学反应,形成不可溶化合物并在溶液中产生沉淀。

化学氧化作用主要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但有时也用于渗滤液的处理。用这种方式处理的渗滤液毒性较小而且更生物降解和沉淀。然而,盐类废物仍保留在渗滤液中(无机污染物不降解),这一程序的费用相当大。

(3)吸附

吸附就是来自液体或气体混合物的成分被吸附在固体的表面。活性炭和焦煤用于污水处理。在渗滤液的处理中,这种方法只在降解性地的有机污染残留物的最后净化中使用。

(4)物理处理

ü反渗透方法利用渗滤液在压力下经过管状和合垫圈膜过滤。当用这种方法处理渗滤液时,无机物和有机物同样被滞留,形成浓缩物。大部分水通过半

透膜成为清洁的滤液。必须对浓缩物进行进一步处理,这一费用甚高。现在反渗透着这种方法较之10年前较少使用。现在这种方法与生物净化联合使用。

ü超滤设施另一种膜处理法,只有高分子化合物被滞留。这种方法只于其他生物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ü氨吹脱对所有氨分子、碳氢化合物等这样不溶解和易挥发的污染物,可以使用吹脱法。在渗滤液中产生吹脱气体,在途中与易挥发成分粘合在一起。只适用于特殊情况。

(5)热处理

脱水蒸发渗滤液的蒸发时较为现代的处理程序之一。加压闭路蒸发器基本上是最新的技术水平。蒸汽被压缩且必须作为城市污水厂的浓缩水进行进一步处理。最后产品粉末与结晶体的混合物,可以被包装和处置在深矿井填埋场中。蒸发能耗极高,但可以在低温下用残留物的热量运行。

焚烧由于经济和能源的政策的原因,渗滤液的直接燃烧是不划算的。如果焚烧来自渗滤液蒸发的浓缩水,能够破坏有机化合物。剩下的矿渣中所含的无机盐和填埋场处置的飞灰。因此焚烧还没有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一种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6)组合处理

按照渗滤液的特质,可以用一种特别设计的全面程序。一个总以处理大纲基本上应反映出几个单一处理程序的适当组合。

10防渗层材料

10.1防渗土壤

要满足土壤衬层的渗透系统不大于10-7cm/s的要求,所用土壤必须具备下列特性: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1.危险废物的处置原则 危险废物的最终安全处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区别对待、分类处置、严格管制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根据不同废物的危害程度与特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对具有特别严重危害性质的危险废物,处置上应比一般废物更为严格并实行特殊控制。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危害,又能降低处置费用。 (2)集中处置原则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把推行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作为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重要措施和原则。对危险废物实行集中处置,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监督管理,也是有效控制乃至消除危险废物污染危害的重要形式和主要的技术手段。 (3)无害化处置原则 危险废物最终处置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将危害废物与生物圈相隔离,减少有毒有害物质释放进入环境的速度和总量,将其在长期处置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2.危险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 危险废物的处置,在设计上采用三道防护屏障组成的多重屏障原理。 (1)废物的屏障系统 根据填埋的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预处理,包括固化或惰性化处理,以减轻废物的毒性或减少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密封屏障系统 利用人为的工程措施将废物封闭,使废物渗滤液尽量少地突破密封 第 2 页共 4 页

屏障,向外溢出。其密封效果取决于密封材料品质、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保证。 (3)地质屏障系统 地质屏障系统包括场地的地质基础、外围和区域综合地质技术条件。 地质屏障的防护作用大小,取决于地质介质对污染物质的阻滞性能和污染物质在地质介质中的降解性能。良好的地质屏障应达到下述要求: 1)土壤和岩层较厚、密度高、均质性好、渗透性低,含有对污染物吸附能力强的矿物成分; 2)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动力联系较少,可减少地下水的入浸量和渗滤液进入地下水的渗流量; 3)从长远上,能避免或降低污染物质的释出速度。 地质屏障系统决定“废物屏障系统”和“密封屏障系统”的基本 结构。如果经查明地质屏障系统性质优良,对废物有足够强的防护能力,则可简化这两道屏障系统的技术措施。所以地质屏障系统制约了固体废物处置场的工程安全和投资强度。 第 3 页共 4 页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参考文本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 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 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 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 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 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 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 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3157 万吨,但2014 年和2015 年两年,产 生量逐年上升,到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 量为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1700 万吨,同比降低- 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2015

危险危废-危废处理处置常见方法

对于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很多,但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危险废物其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危废处理在处置时,会根据废物的组成、性质、状态、气候条件、安全标准、处理成本、操作及维修等条件。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成功地用于处理危险废物,但常用的危废处理方法仍归纳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其目的在于改变处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危害性。这是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前常用的预处理措施,其处理设备为常规的化工设备。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与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在经济上一般比较便宜?应用普遍?但处理过程所需时间长,处理效率不够稳定。 4、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热值较高或毒性较大的废物采用焚烧处理工

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焚烧余热用于综合利用和物/化处理以及职工洗浴、生活等,减少处理成本和能源的浪费。 5、固化处理:固化处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废物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固化体的容积远比原废物的容积大。 6、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对不同废物的适用性,由于各危险废物所含组分、性质不同.很难有统一模式。针对各废物的特性可选用适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 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 1700 万吨,同比降低-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 2015 年,危废综合利用量都增长了超过 20%,到 2015 年底,综合利用量达到 2049.7 万吨。 (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国内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主要集中在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和废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回收上。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主要是拆解、破碎、 磁选、电选等物理方法。虽然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2.2%(因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实际的综合利用率仅为 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2)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在最终处置之前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毒性,减小体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和各种相分离技术等。固化/稳定处理就是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前的必要步骤,通常用作填埋处理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工艺主要用于处理其它处理过程的残渣物以及不适于焚烧处理或无机处理的废弃物,如含重金属污泥、石棉、工业粉尘、酸碱污泥、焚烧残渣等。化学处理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废物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常用的技术有氧化还原技术、中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来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用于处理有机废液或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塘、厌氧消化、堆肥处理、生物滤池、稳定塘等具体方法。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1)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施工部署 (12)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21) 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 (272) 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274) 第七章主要材料投入计划安排 (277)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80) 第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10) 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 (316) 第十一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22) 第十二章施工总平面图 (329) 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334) 第十四章服务、保修措施 (340)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343) 一、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343) 二、项目经理简历表 (344) 三、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345)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单位在认真阅读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对本工程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内容、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特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的是为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施工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指导建筑安装的施工和管理,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1.2编制依据 (1)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TC05AA17/2); (2)XX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和XX瑞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XX 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初步设计》附图(N3066CS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安装工程的各类规范、标准及规程。 (4)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 (5)我单位有关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6)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防止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原则。 1.2 适用范围 1.2.1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安全填埋技术处置危险废物设施(包括一般建设项目中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2.2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其他方法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 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原则引用构成本原则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 《国务院关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2003]128号)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3-199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5086.1-2-1996)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2003)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8-04-04T14:26:09.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欧富初吴洁茵[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危险废物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中山市中环环保废液回收有限公司 528445 摘要:众所周知,危险废物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效果看,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鉴于此,笔者就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危险废物数量快速增多。据调查显示,2016年危险废物产量高达6000万/t,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与人们身体健康。危险废物危害具有危害时间长、隐蔽性强的特点,还需要做好处理与处置,进而推动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无害、规范发展。 一、危险废物现状分析 (一)危险废物产量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产量集中。据调查显示,从2001年至2016年,我国危险废物产量由950万/t提高至4500万/t,占据工业废物产量的2%,危险废物产量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危险废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石棉废物、废碱、废酸、无机氰化物废物成为工业固体废物,占据整体工业危险固体废物近70%。第二,工业危险固体废物多源于化学制品、原料、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等;占据整体的70%。第三,基于生产地区分析,我国危险废物产量最多的为山东、青海等,占据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量的一半以上。 (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 1、危险废物堆积 现阶段,工业危险废物类型、数量、环境处置设施等状况缺少明确划分,使得历史堆积量统计无从考证。另一方面,历史遗留重金属危险废物存积量多、处置困难。 2、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低 我国一些城市开始致力于高水平集中处理技术发展中,将资源回收作为目标,规模与利用依然在中等水平。一些危险废物类型无害化处理处置与利用率较低。同时,因为危险废物储存、处理、使用设置不当,造成一些设施超标排放,技术与管理效率低,影响危险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运营。 3、处理利用水平区域失衡 我国幅员辽阔、行业众多,危险废物类型、数量、来源较多;同时,市场与技术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缺少合理的指导使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利用力区域失衡、结构不完善。部分区域能力较低或者能力过剩;危险废物种类,尤其是具有较高加之的危险废物利用能力过剩,而一些类型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水平较差。 4、集中处置监督管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不到位,落实工作不够严谨,废物流失、非法倒卖、擅自处理等;企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未落实。一些地区环境保护管理单位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水平不符合污染整治工作要求,当前监督管理水平只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单位管理,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具有潜在危险废物的判断成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的当务之急。(三)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因为经济落后与科学技术限制,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上存在诸多不足,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的距离。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自古以来,发达国家尤为注重危险废物的处理与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展开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同时生成相关危险废物管理体制。而我国在危险废物管理上在80年代才得到重视,至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了有关法律制度。 第二,技术水平较低。现阶段,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上没有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处置场运营,其处理设置技与企业附属的处置设施少之又少。一些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差,例如:防渗设施的填埋、焚烧不符合标准造成二次污染等。此外,危险废物利用率低,造成二次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第三,管理不到位。我国对危险废物污染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明确的惩罚规定,针对随意危险废物随意排放、无视法律制度的未进行有关处罚。针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未追究其法律责任。危险废物管理是一种公益性产业,在一定时间中很难看到效果,一些企业不愿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危险废物处理,使得危险废物随意排放。 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起步晚,但其发展速度快,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迅速,在界定与鉴别上多采用国际标准。在法律制度与管理单位设置、进出口废物管理上生成完整的法律结构与组织机构。在危险废物应用、处理处置技术、宣传教育、专业培训上进步显著。伴随着管理制度的提高、体制的完善、研究工作的开展,我国危险废物管理逐渐趋于专业化与制度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一)减少危险废物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将立足于制度与经济上进行危险废物污染,倡导企业展开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与降低危险废物产量。另一方面,做好经济划分与设计,定时编制并公布一定时间中取缔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名录。此外,针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技术与工艺进行淘汰,从根本上降低产量。(二)提升固体废物利用率 提倡各单位在资源与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注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进先进处置技术进而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政府单位应设定专项科研基金,倡导企业、院校、研究院等研发新的技术,推动工业园区废物循环利用设置应用。(三)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固体废物处理结构

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方案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序言本公约缔约国,意识到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及其越境转移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铭记着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其复杂性和越境转移的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日趋严重,又铭记着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这类废物的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把其产生的数量和(或)潜在危害程度减至最低限度,深信各国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管理包括其越境转移和处置符合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目的,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注意到各国应确保产生者必须以符合环境保护的方式在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运输和处置方面履行义务,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充分确认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又确认人们日益盼望禁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处置,深信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应尽量在符合对环境无害的有效管理下,在废物产生国的国境内处置,又意识到这类废物从产生国到任何其他国家的越境转移应仅在进行此种转移不致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并遵照本公约各项规定的情况下才予以许可,认为加强对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控制将起到鼓励其无害于环境的处置和减少其越境转移量的作用,深信各国应采取措施,适当交流有关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来往于那些国家的越境转移的资料并控制此种转移,注意到一些国际和区域协定已处理了危险货物过境方面保护和维护环境的问题,考虑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72年,斯德哥尔摩)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理事会1987年6月17日第14/30号决定通过的《关于危险废物环境无害管理的开罗准则和原则》、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于1957年拟定后,每两年订正一次)、在联合国系统内通过的有关建议、宣言、文书和条例以及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内部所做的工作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72? 兵工-动化 OrdnanceIndustryAutomation 2010.07 29(7) doi:10.39690.issn.1006-1576.2010.07.023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范玉宏1,任志宏1,陈郑字2,陈晓龙1,邓明萌1,黄健1 (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2.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川化永鑫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301) 摘要:为解决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采用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以达到其最终处置所需要求。首先,经固化和浸出试验确定每批废物实验块的基本配比。然后,将可直接固化的危险废物和回转窑焚烧炉的飞灰,按配比加药剂稳定且用水泥固化。为保证固化块的强度和提高填埋场的服务年限,对基本配比系统按工艺流程采用控制室集中控制,对其计量一投料一搅拌一出料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而其他设备则采用现场控制。该技术已应用到多个工程中去,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工艺流程;集中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TreatmentTechniquesforHazardous WasteStabilizationand SolidificationApplication FanYuhon91,RenZhihon91,ChenZhengyu2,ChenXiaolon91,DengMingmen91,HuangJianl (1.InstituteofMechanicalManufacturingTechnology,ChinaAcademyofEngineeringPhysics,Mianyang621900,China; 2.ChuanhuaYongxinConstruction,SichuanChemicalIndustryCo.,Ltd.,Chengdu610301,China)Abstract:Tosolvewithheavymetalandnon.metalpollutiontoenvironment.itissuggestedtousecementforsolidificationandchemicalsforstabilizationforfinaldisposal.firstlybasicmixingratioiSobtainedfromsolidificationandinfiltrationexperiments.thenhazardouswasteiSstabilizedandsolidifiedtogetherwithrotarykilnflyashbasedontheoptimalmixingratio.TheoptimumchemicalsmixingratioiSundercentralcontroltoensurethesolidificationstrengththusprolongingtheservicelifeoflandfill,andthewholeprocessincludingmeasure,input,stirringandoutputisautomaticallycontrolledwhileequipmentiscontrolledonsite.Thistreatmentprocesshasbeenputintouseandprovedeffectiveinmanyhazardoustreatmentprojects. Keywords:hazardouswaste;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comprehensivetreatmenttechniques;processes;central 0引言 危险废物是指除了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学反应性、毒性、易爆性、腐蚀性等能引起或可能引起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危害的废弃物,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危险废物诸多处理手段中,稳定化/固化技术是处理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性集中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以便运输、利用和处置12J。 稳定化/固化技术包括:水泥稳定化/固化、石灰稳定化/固化、沥青稳定化/固化、药剂稳定化等。我国对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而且多数研究成果在实验室中获得,且只是针对单一危险废物种类,不能完全适用于工程中的危险废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针对我国危险废物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某种危险废物中可能含有几十种污染成分,同时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匀,各地危险废物污染情况又很严重。如果采取单一的固化技术难以从整体上解决我国危险废物的污染问题。从国外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来看,水泥基固化与稳定剂将是我国在处置有害固体废弃物的重要选择。因此,综合水泥固化廉价性和药剂稳定化低增容比的优势,采用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处理技术,既能解决重金属的污染,保证固化块的强度,又因药剂的合理化使用可降低增容比,提高安全填埋场的服务年刚,引。故对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收稿日期:2010-03-10:修同目期:2010—03—26 作者简介:范玉宏(1966一),男,甘肃人,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处理工艺及其专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研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 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 %得到综合利用,%得到安全处置,%处于贮存状态,%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 %。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 1700 万吨,同比降低%,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 2015 年,危废综合利用量都增长了超过 20%,到 2015 年底,综合利用量达到万吨。 (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国内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主要集中在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和废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回收上。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主要是拆解、破碎、 磁选、电选等物理方法。虽然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 %(因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实际的综合利用率仅为 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2)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在最终处置之前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毒性,减小体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和各种相分离技术等。固化/稳定处理就是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前的必要步骤,通常用作填埋处理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工艺主要用于处理其它处理过程的残渣物以及不适于焚烧处理或无机处理的废弃物,如含重金属污泥、石棉、工业粉尘、酸碱污泥、焚烧残渣等。化学处理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废物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常用的技术有氧化还原技术、中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来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用于处理有机废液或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塘、厌氧消化、堆肥处理、生物滤池、稳定塘等具体方法。 (3)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技术包括安全填埋、焚烧、土地处理及海洋处置等。土地处理及海洋处置由于环境自净及其自身容量有限,因此目前我国危险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的选择与应用 一、危险废物处理方法概述 对于某种废物选择哪种最佳的、实用的方法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废物的组成、性质、状态、气候条件、安全标准、处理成本、操作及维修等条件。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成功地用于处理危险废物,但常用的处理方法仍归纳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其目的在于改变处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危害性。这是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前常用的预处理措施,其处理设备为常规的化工设备。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与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在经济上一般比较便宜,应用普遍,但处理过程所需时间长,处理效率不够稳定。 4、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热值较高或毒性较大的废物采用焚烧处理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焚烧余热用于综合利用和物/化处理以及职工洗浴、生活等,减少处理成本和能源的浪费。 5、固化处理:固化处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废物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固化体的容积远比原废物的容积大。 6、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对不同废物的适用性,由于各危险废物所含组分、性质不同,很难有统一模式。针对各废物的特性,可选用适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二、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方法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有堆存法、填埋法、土地耕作法、深井灌注法和海洋处置法。堆存法和土地耕作法对废物成分有一定要求,一般用于处置不溶解、不扬尘、不腐烂变质、不含重金属等不危害周围环境的固体废物,对有毒、有害物质不可施用,以防其进入生物循环系统;深井灌注方法需要将固体废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浊液,主要用于处置难于破坏、难于转化、不能采用其它方法处置或采用其它方法费用昂贵的废物。目前土地填埋法已成为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32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现状(正式版)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 52.2%得到综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 9.4%。2013

工业危险废物的五大处置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业内逐渐重视了危险废物处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类别,并论述了工业危险废物的五大处置技术,从新型焚烧处理、新型固化处理、快速碳酸化处理、等离子气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类别 工业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业下属子领域,其中包括医药、采矿、炼油、化学等行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产生危险废物。对于危险废物,我国大致将其分为46大类,共计479余种,且大多为工业、医疗、社会等危险废弃物。若依照危险废物产生来源划分,可将之划分为工业废弃物及社会废弃物等两大类型。 依据危险废物自身性质划分,可将之划分为无机、有机、油类及其他废弃物。在不同废弃物之间,由于性质及构造有所区别,故而相应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在我国收录的600余种废弃物中,废碱及废酸、无机氰化物及无机氧化物、含铜废弃物等的比例,占废弃物总数的60%左右。 2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原则 我国在收录危险废物种类时,曾明确规定固废的性质,即在生产生活中,已经丧失原有价值,但仍具备利用价值,被放弃或抛弃的固态及半固态或置放于容器内的气态物品及物质,并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固废物质及物品。 对于危险废物,一旦被定义,就应依照相关规定,对之进行处理操作。在我国诸多工业企业中,对于危险废物处理,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处理链条。依据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即上游处理、中游处理、下游处理等,可对危险废物进行合理利用。所谓上游处理,就是针对不同污染源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就近处理。 所谓中游处理,就是针对设备生产商及工程承包商而言,就近处理危险废物。所谓下游处理,即是针对运营商而言,就近处理危险废物。在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中,各方面应依据就近原则,将危险废物运输至最近的处理中心,随之依据相关处理技术,对之进行无害化处理。 3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一般办法 3.1填埋法 填埋法的应用优势,在于该方法处理量多、管理简便、节约成本、适用性强。一般情况下,填埋法主要适用于土地较多且经济落后地区。然而,在城市危险废物处理中,由于废弃物总量较大,加之危险废物中往往混杂了金属及塑料等有机废物,若采用填埋法处理,就会在填埋后生成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同时,在此期间,工业危险废物还有可能产生渗滤液,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3.2焚烧法 焚烧法的处理程序,即是在高温炉内,倒入相应的危险废物,经过高温处理,其中的可燃成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固废] 我读《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一、时间、适用范围 本标准自2014 年09 月01 日起实施。 医疗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危险废物,其管理技术要求参照医疗废物相关标准。 二、处置技术 1、分类 2、适用性 预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焚烧、非焚烧、安全填埋等危险废物处置行为前的预处理过程。 焚烧技术适用于处置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的形态可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含汞废物不适宜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置,爆炸性废物必须经过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消除其反应性后再进行焚烧处置,或者采用专门设计的焚烧炉进行处置。 ü回转窑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组分的有机废物、未经处理的粗大而散装的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有机污泥等。 ü液体喷射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低熔点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等。 ü流化床主要用于处置粉状危险废物,也可用于处置块状废物及废液。 ü固定床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灰组分的有机废物等。 ü热解炉主要用于处置有机物含量高的危险废物。 非焚烧处置技术应根据技术特点和被处置废物的特性进行选择。 ü热脱附技术适用于处置挥发性、半挥发性及部分难挥发性有机类固态或半固态危险废物,可用于处理含有上述危险废物的土壤、泥浆、沉淀物、滤饼等。 ü熔融技术适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和固体废物焚烧处置产生的飞灰等。 ü电弧等离子体技术适用于处置毒性较高、化学性质稳定,并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废物,特别适宜处置垃圾焚烧后的飞灰、粉碎后的电子垃圾、液态或气态有毒危险废弃物等。安全填埋处置技术适用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除填埋场衬层不相容废物之外的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废物需经固化/稳定化后方可进行安全填埋处置,但有机危险废物不适宜采用安全填埋进行处置。 ü单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化学形态相同的危险废物。 ü多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两类以上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发生非激烈化学反应后性质稳定的危险废物。 3、处置技术选择原则 ü腐蚀性废物应先通过中和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最终处置。 ü有毒性废物可选择解毒处理,也可选择焚烧或填埋等处置技术。 ü易燃性废物宜优先选择焚烧处置技术,并应根据焚烧条件选择预处理方式。 ü反应性废物宜先采用氧化、还原等方式消除其反应性,然后进行焚烧或填埋等处置。 ü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应选择能够杀灭感染性病菌的处置技术,如焚烧、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 三、设计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厂的厂区主要道路行车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 m,车行道宜设环形道路。厂房外应设消防道路,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3.5 m。 主体设施应包括进厂危险废物接收系统、分析鉴别系统、贮存与输送系统、预处理系统、处置系统、污染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应急系统等。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中的规定: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处理 通过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固体废物转化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形态结构的过程。 3、固体废物处置 将已无回收价值或确定不能再利用的固体废物(包括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健康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废物)长期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而不再取回,从而与生物圈相隔离的技术措施。 4、城市生活垃圾 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5、危险废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所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简单来讲,就是含有高度持久性元素、化学品或化合物的废物,且该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及时的和潜在的危害

6、巴塞尔公约 正式名称为《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89 年3 月22 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1992 年 5 月正式生效。由序言、29 项条款和6 个附件组成,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 二、简答 1、固体废物的定义?我国将固体废物分为几类? 定义: 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分类: 按照《固体法》中的相关划定,通常将固体废物分为以下三大类。 ①工业固体废物:指来自各工业生产部门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及流通中所产生的废渣、粉尘、污泥、废屑等。 ②城市生活垃圾:也称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③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所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简单来讲,就是含有高度持久性元素、化学品或化合物的废物,且该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具有及时的和潜在的危害 目前,农村固体废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与以上三类废物并列,成为一大类,具体包括农林业生产和禽畜养殖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等。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固废]我读《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一、时间、适用范围 本标准自 2014年09月01日起实施。 医疗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危险废物,其管理技术要求参照医疗废物相关标准。 二、处置技术 1、分类 2、适用性 预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焚烧、非焚烧、安全填埋等危险废物处置行为前的预处理过程。 焚烧技术适用于处置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的形态可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含汞废物不适宜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置,爆炸性废物必须经过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消除其反应性后再进行焚烧处置,或者采用专门设计的焚烧炉进行处置。 ü回转窑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组分的有机废物、未经处理的粗大而散装的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有机污泥等。 ü液体喷射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低熔点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等。 ü流化床主要用于处置粉状危险废物,也可用于处置块状废物及废液。 ü固定床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灰组分的有机废物等。

ü热解炉主要用于处置有机物含量高的危险废物。 非焚烧处置技术应根据技术特点和被处置废物的特性进行选择。 ü热脱附技术适用于处置挥发性、半挥发性及部分难挥发性有机类固态或半固态危险废物,可用于处理含有上述危险废物的土壤、泥浆、沉淀物、滤饼等。 ü熔融技术适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和固体废物焚烧处置产生的飞灰等。 ü电弧等离子体技术适用于处置毒性较高、化学性质稳定,并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废物,特别适宜处置垃圾焚烧后的飞灰、粉碎后的电子垃圾、液态或气态有毒危险废弃物等。 安全填埋处置技术适用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除填埋场衬层不相容废物之外的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废物需经固化/稳定化后方可进行安全填埋处置,但有机危险废物不适宜采用安全填埋进行处置。 ü单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化学形态相同的危险废物。 ü多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两类以上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发生非激烈化学反应后性质稳定的危险废物。 3、处置技术选择原则 ü腐蚀性废物应先通过中和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最终处置。 ü有毒性废物可选择解毒处理,也可选择焚烧或填埋等处置技术。 ü易燃性废物宜优先选择焚烧处置技术,并应根据焚烧条件选择预处理方式。 ü反应性废物宜先采用氧化、还原等方式消除其反应性,然后进行焚烧或填埋等处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