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五) 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五) 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五) 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单元过关检测(五) 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政治

单元过关检测(五)

(建议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扬州模拟)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那些正在竭力维护自由和独立的毗邻民族,很快就会为之气馁,还可能陷于失败。”他的目的是()

A.改变美欧结盟的外交政策

B.展示美国急剧膨胀的实力

C.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

D.反对苏联组织军事同盟

解析:选C。从材料“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指希腊),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故C项正确。

2.(2020·南京诊断)下表反映的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C.美苏对峙的主要内容是“冷战”

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解析:选B。根据表格可知,有的学者认为“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期间,还有学者认为“冷战”是美苏主导下的多国参与的政治斗争,由此可推知“冷战”是多种因素推动形成的,B项正确。

3.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联邦德国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据此推知,二战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美苏“冷战”对峙加剧

解析:选D。题干反映的主要是恢复德国的经济,将之作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这说明美苏“冷战”对峙加剧,故选D项;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贸易保护主义,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协调的是世界货币、金融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4.(2020·常州一模)1957年苏联《真理报》称:“人造地球卫星将打开星际旅行之门,很显然,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他们使人类之梦想成真。”当年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这说明()

A.苏联国家制度适应时代发展

B.改革使苏联经济追赶上美国

C.国家利益之争影响科学技术

D.社会主义阵营实力不断提升

解析:选C。1957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先于美国发射卫星,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维护其国家利益,这说明国家利益之争影响科学技术,故选C项。

5.(2020·石家庄二模)图一和图二分别为1956年和1970年欧洲冷战示意图。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A.美国丧失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B.世界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C.大国放松了对阵营内小国的控制

D.苏联在对峙中的优势地位

解析:选B。根据两幅地图的变化可知,1970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国家有所减少,说明有许多国家不再是苏联或美国阵营里的一分子,这反映出世界的发展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故选B项;加入北约国家数量的减少并不代表美国领导地位的丧失,排除A项;加入两个组织国家数量的减少不代表大国放松对阵营内小国的控制,排除C项;图片仅反映了加入北约和华约组织国家数量的减少,没有涉及美国或者苏联谁具有优势地位,排除D项。

6.(2020·无锡三模)据统计,从1946年到1986年,联合国安理会共行使否决权223次,平均每年5.57次,其中95%以上是美苏两国使用的。这说明()

A.美苏两国争霸斗争激烈

B.美苏两国控制了联合国事务

C.联合国失去了公平正义

D.联合国成为美苏斗争的舞台

解析:选D。由题干中联合国否决权“95%以上是美苏两国使用的”可知,美苏冷战过程中在各个领域展开争夺,联合国成为美苏争霸世界的舞台,故选D项。

7.(2020·常州三模)雅尔塔体系保卫战后和平与发展的任务是通过大国合作来实现的。这种合作,主要通过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

表决程序来实现。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这表明() A.雅尔塔体系源于五大国实力均衡

B.冷战的结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崩溃

C.两极格局结束后冷战思维仍然继续存在

D.多极化趋势维持着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

解析:选D。材料论及“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在冷战中及冷战后都没有改变,这表明多极化趋势维持了雅尔塔体系的均势与和平,故D项正确。

8.(2020·扬州调研)1961年11月8日,有关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谈判正式开始,然而,1963年1月,法国要求无限期搁置谈判。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理由有两个:英国加入共同体,就相当于美国在共同体内安插了一匹“特洛伊木马”;英美特殊关系和英联邦特惠区的存在让英国无法全心全意留在共同体中。法国的态度表明() A.法国谋求成为“世界霸主”

B.美国主导的阵营内部分化

C.欧洲共同体发展严重迟滞

D.美英法之间矛盾无法调和

解析:选B。根据材料“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谈判正式开始……法国要求无限期搁置谈判”可知,美国主导的阵营内部分化,故选择B项;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力大减,无力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故排除A项;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美英法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故排除D项。

9.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新变化推动()

A.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B.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C.美苏关系走向妥协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解析:选C。根据材料“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可知,美、苏控制力下降,有助于彼此走向妥协,故C项正确。

10.(2020·常州一诊)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收缩。在尼克松主义看来,缓和并非结束冷战、结束美苏敌对状态,缓和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由此看来,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当时()

A.美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B.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苏联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

解析:选D。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霸权地位衰落,在美苏争霸中,苏联的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美国的外交战略经历了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收缩,故选D 项。

11.(2020·南京、淮安、宿迁三地联考)1971年12月,英国首相希斯在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明确表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消亡。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第一次以“自然关系”代替了“特殊关系”。这一变化()

A.说明英国开始推行独立外交

B.反映出英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解析:选D。据材料“1971年12月,英国首相希斯在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明确表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消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英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选D项。

12.1969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出()

A.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

解析:选C。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是1969年联邦德国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第二层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第三层是2009年美国否定“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绝对敌我的外交政策。由这三层材料可知联邦德国、英国、美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导致三国外交政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C项。

13.(2020·淮安二模)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

A.是冷战结束的标志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D.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B。题干中布什总统的“超越遏制”实质上是一种和平演变战略,推动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使苏联垮台,故选B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排除A项;二战后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之间一直是争霸关系,排除C项;1989年苏联经济日益恶化,排除D项。

14.(2020·南通调研)1991年12月9日至10日,欧洲理事会成员国在荷兰举行会议,会议明确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时间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此时,欧洲一体化()

A.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两国走向和解

B.构筑了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实力

C.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

D.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选D。题干材料“会议明确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具体时间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第一次表明了使欧洲共同体本身获得防务能力和防务手段的愿望”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D项。

15.(2020·无锡调研)有学者指出,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但谁也说不好究竟会在哪年哪月实现这一愿景。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B.联合国的建立加速一体化进程

C.世界政治格局仍在不断演进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解析:选C。材料“‘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是一种发展演进的动态过程,故C项正确。

16.(2020·南通二模)进入21世纪,有着30多年斗争历史的不结盟运动并没有衰落下去,在经过成员国多次争论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营造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国际大环境等问题上来。材料旨在说明不结盟运动() A.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B.是冷战时期的特殊产物

C.内部的凝聚力急剧下降

D.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结盟运动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结盟运动强大的生命力,随时间推动不断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不结盟

运动的凝聚力问题,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还在不断的发展中,排除D项。

17.(2020·淮安二模)下图漫画刻画了两任美国总统在应对地区局势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出美国()

A.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外交策略由谨慎到鲁莽

C.国际控制力的逐渐减弱

D.处理国际事务主观随意

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可知美国在21世纪初可以作为地区局势的修补者,2009年后只能作为地区局势的思考者,说明21世纪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美国的国际控制力逐渐削弱,故选C项。

18.(2020·无锡三模)《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 A.两极格局B.国际恐怖主义

C.国际政治旧秩序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选C。据材料“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作为两极格局的产物,其反映的是国际政治旧秩序,与当前多极化趋势不相符,故选C项。

19.(2020·苏、锡、常、镇四市一模)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

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题干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作为一极在谋求防务独立时受到的巨大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

20.2018年12月17日,世贸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开始对美国进行新一轮的贸易政策审议。已有40个成员向美国提出了1 700多个书面问题;64个成员发言,对美国相关贸易政策提出关注,要求美国放弃单边主义措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材料反映了() A.美国失去了国际贸易的主导权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D.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

解析:选C。材料中40个成员向美国提出1 700个问题,64个成员要求美国放弃单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说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冷战”后,在东北亚格局和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尽管东北亚地区各大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战略互动关系或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作为影响半岛局势最大的外来因素,“仍继续主导着该地区谈判的进程和方向”。但布什上台前后,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美韩关系的变化使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布什政府的基本策略)一是坚持要求朝鲜“彻底地、可验证地、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美不“奖励”朝鲜拆除其核计划;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三是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博尔顿战略”,即以“防扩散安全倡议”为核心内容,加强海上检查,以达到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实现阻断朝鲜外汇来源的目的,最终实现从外部促进朝鲜体制崩溃的目标;四是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和加紧构筑东亚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摘编自张业亮《布什政府对朝政策与朝核危机》

(1)根据材料,分析布什上台后“美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势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分析朝核问题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美国、朝鲜、世界三个角度来论证美国在朝地位受到挑战的背景。(2)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二是与其东亚盟国协调,坚持在多边框架内解决”等信息可知美国想利用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继续占据半岛事务中的控制权和主导权。第二小问建议,首先必须坚持半岛无核化,这符合各方的利益;要充分考虑朝鲜对安全的合理诉求;要坚持用和平手段来解决朝鲜问题等。

答案:(1)背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大国关系发生较大变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20世纪90年代东北亚地区逐渐形成各大国多方制衡的格局;美国力图维持其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和主导权;朝鲜半岛核计划研究的不断发展。(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实质:朝鲜希望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美国对朝鲜国家和制度安全的承诺,而美国意在确保“冷战”后半岛南北关系变动及半岛事务中的控制权和主导权。

建议:应尊重本地区国家实现半岛无核化的愿望,同时充分考虑朝鲜的合理安全诉求;实现美朝政治和经济关系正常化;保证一个非核朝鲜的安全;推动朝鲜半岛南北和解与发展;把朝鲜纳入与其邻国的经济交往之中。(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2.(2020·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全面遏制苏联,美国确定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缔结北大西洋公约,以此控制西欧并将其纳入美国对苏战略体系。……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诞生……北约奉行“集体防御”原则。……尽管北约声称其为防御性组织,但它实际上是美国遏制苏联和控制西欧谋求全球霸权的工具。北约的成立使得美欧国家在军事、政治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政体,美欧的冷战合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吴鑫、杨涓《北约的历史演变及主要特点》材料二欧盟的一体化实践为全球建立一种多元、复杂但最终归于和谐的新型结构提供了经验。人们可以认为,世界秩序的转变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共体的创建。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有着类似战争创伤经历的国家可以使这场革命不断传播。尽管欧盟模式不可能被完全照搬,但它提供了可行的榜样和启示。欧盟成功地以和平及促进共同繁荣与安全的方式组织并影响了其相邻地区。对亚洲国家来说,欧盟模式很可能比美国所代表的帝国性大国战略更具吸引力,更何况欧盟模式与亚洲自身的历史传统相适应。

——白小川《欧盟的功能多边主义与中国崛起》

材料三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美国的遏制,苏联在经济和军事领域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两大联盟对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80字左右) 解析:(1)根据“为全面遏制苏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初期美苏关系由盟友转变成了对手。面对美国的遏制,苏联在经济上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对抗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则成立了华约以对抗北约。(2)根据“欧盟的一体化实践为全球建立一种多元、复杂但最终归于和谐的新型结构提供了经验”“欧盟成功地以和平及促进共同繁荣与安全的方式组织并影响了其相邻地区”可知欧盟的形成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论述的欧洲两大联盟指的是侧重军事的北约和侧重经济的欧盟。北约和欧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北约作为政治军事集团,其成立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美国遏制苏联的重要工具;欧盟作为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表现,为全球建立和谐的新型结构提供了经验,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作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对制约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积极作用。

答案:(1)变化:从盟友到对手。

措施:经济领域——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领域——成立华约。

(2)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3)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

我们将何去何从?》材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材料三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外交政策演讲,“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我相信,美国需要世界,如同世界需要美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3)材料三表明美国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态度是怎样的。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结合此阶段国际力量对比及美国力量的发展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由此得出中美

关系由敌对走向缓和。(2)由材料二“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等信息归纳。(3)由材料三“2009年”可知国际关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由材料三“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得出美国应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态度是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答案:(1)原因: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③美国主导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军事实力空前膨胀;④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但不足以抗衡美国。

趋势:由敌对走向缓和。

(2)因为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离心力加强。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同时,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恐怖活动滋长,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和霸主地位。

(3)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21.(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 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 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冶式的“机会均等冶……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 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22. (13 分)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2008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江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三省六总部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聊D.柳公权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仪政权B.群权与相权相互制后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浒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族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B.林则徐 C.洪仁轩D.严复 8.至20世纪初,“外贷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弃斥 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9.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3.00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3.00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

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3.00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3.00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3.00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 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8.(3.00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

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 1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墓出土铁器65 件,其中农具占58 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 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 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3.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爷,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 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冶的论 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4.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 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5.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 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了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6. 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 ‘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7.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 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 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江苏文综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工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人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

2008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及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江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D .郡县制C .三省六总部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聊D.柳公权 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仪政权B.群权与相权相互制后衡 D .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浒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C.①②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B .②③④A.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A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族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BA.魏源.林则徐D.严复C.洪仁轩“外贷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208.至世纪初,.洋布广告弃斥B A.洋布外观漂

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C.耕种 D.冶铁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 D.黄宗羲 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孑L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201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7年(江苏)高考试题历史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2、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4、右图为《元朝疆域图》,其中宣政院管辖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的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 A、隋朝统一 B、北宋统一 C、明朝统一 D、清朝统一 6、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7、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先于中国资产阶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 B、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 C、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和束缚中国资产阶级 D、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掠夺原料 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9、“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志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梁启超 B、黄兴 C、孙中山 D、蔡锷 10、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国共两党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正式实现的标志是 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 ③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④国共两党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主观试题解析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 2.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接着又宣布吞并这个邻国,一时间世界舆论大哗。与该事件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A.该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B.在战争中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空袭伊拉克 C.伊拉克欲谋取地区霸权发动了这场战争 D.战争期间联合国作出了积极努力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融合主要是通过( ) ①各国的变法②经济文化交流 ③频繁的战争④诸子百家的争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4.五四运动中谁点燃了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愤怒之火?五四运动的亲历者熊梦飞在《忆亡友匡互生》中写到:“匡在曹院内寻找曹汝霖,未见人影,即从卧室取出被褥等物,举火焚烧,火焰冲天而起。”有研究者据此认为是匡互生点燃了赵家楼之火,五四运动的首功非英雄匡互生莫属。上述历史研究()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评价正确 B.材料充分,结论待定,评价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评价正确 D.材料不充分,结论待定,评价不正确 5.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最根本的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严重破坏 6.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 7.右边这幅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2018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 D.“中体西用冶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冶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江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族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7.如果看到如下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B.林则徐C.洪仁轩D.严复 8.至20世纪初,“外贷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9.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2016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 D.“中体西用冶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冶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 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60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 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6.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司法独立 D.民主共和 7.1948年初,东北解放区合江省除缴公粮及以粮换盐、换布外,每人尚有余粮六斗至一石。从1946年6月到1948年10月,该地共输送子弟兵六万两千余人到主力兵团,为解放军提供了丰富的兵源。这主要是因为 A.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 B.农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 C.国民党政权即将被推翻 D.土地改革运动顺利进行 8.1988年,我国放开了物价管制,除少数重要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放开后各地物价上涨很快,并最终演化成抢购风潮。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合中国 B.人民物质需求未得到满足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2015年高考历史(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单科历史

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单科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4、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