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如果学习的任务是开放的、活动的、灵活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而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宜于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教学策略,如发现教学和探究教学。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指教师不将学习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1.发现教学的特征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上的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材料,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和探索,并进行讨论,提出对问题解答的假设。

(3)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假设,并修正自己的假设。

(4)教师和学生根据在实践实验中获得的结果以及先前的知识,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学习结论。

发现法由于布鲁纳的大力提倡而对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发现策略的主要优点是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在发现教学中,由于知识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更容易保持、巩固和迁移。

2.发现教学的设计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清晰的定向。

(2)根据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序的发现过程。要仔细设计问题和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的发现进程。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材的逻辑顺序,教材呈现应该与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相匹配。

(4)确保学习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学习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发现教学要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可进行独立探究的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经过努力就可达到最近发展区时,学生才会表现出探索行为。

发现教学的主要缺点是发现过程耗时太多,教学过程不易控制,大大减缓了教学的进度,因此在教学中,心理学家和教师主张把发现和指导结合起来,即有指导的发现。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指导发现策略有许多方面的优势,这种策略是先有计划的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中,然后向学生提供引导性线索,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学结论。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也叫探究学习,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的环境是与现实情境相

类似的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是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的材料是真实性的任务,这些任务未被教师人为地简化处理,隐含于现实的情境中。

1.情境学习的特征

(1)探究性。情境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了好奇和怀疑,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巴说,不仅动手,而且要动脑。

(2)体验性。在情境学习中,学生由于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经历了一个身心体验的过程。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和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生理、情感和人格的领域,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陶冶、人格健全与身心发展的过程。学习变成学生难忘的、感动的、有所得的活动。

2.情境教学的设计

(1)提出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类似,教师不是直接将事先准备好的概念和原理告诉学生,而是提出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物体、有机体、自然界或社会生活有关,是科学型的问题。科学型问题和科学问题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科学型问题是指对于科学家来说是已知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认知和探索解决的问题,如雾是怎样形成的?铁为什么会生锈、沙尘天气如何形成等。

(2)收集材料。在情境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实地、实际的观察、

测量和实验,记录、收集和整理各种现象的资料和数据。如事物的特征以及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等。

(3)形成假设。学生在实践经验和实证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推论和预测,对观察到的结果做出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检验假设。学生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或通过类似的情境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排除、修正错误和缺点。

(5)评价结果。问题解决之后,蕴含在问题情境中的知识技能就会凸显出来,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知识,通过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对于学习的结果,教师和学生要做出评价,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三)合作学习

民主、宽容和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已反映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即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的特征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合作学习的根本理念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学生之间相互认同和相互接纳的人际倾向,养成学生团队合作和科学民主的精神。合作学习的特征是:

(1)整合性。合作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目标和团体意识,这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就是合作的目标。当然,这个共同目标整合了学生个人的具体目标。

(2)协作性。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学生发挥特长,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开展人际合作。

(3)互动性。合作学习的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合作的过程中有人际沟通和人际交流。通过人际互动,最后达成共识。

2.合作学习的设计

(1)分工合作。学生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标。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共同追求的目标和荣誉共享的意识;二是分工的恰当性,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与经验,使之与要完成的任务相匹配。

(2)密切配合。将学习任务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学生个人,以便发挥分工合作的效能。处在学习过程不同位置的学生应紧密配合,相互衔接。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取代学生为了获得个人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过度竞争,同心协力追求学业成就,因为合作学习的成就评价是以团体为单位的,要想取得成功,团体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完成自己分担的工作,并且要帮助别人。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大家在态度上要相互尊重,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为此,学生必须具备两种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待人处事的基本社交技巧。

(5)团体历程。指由团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这些团体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

员间的关系等。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而且是团体形成、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