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大一要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大一要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大一要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知识点---大一要点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系统误差:由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单向性、重现性、

可校正

●偶然误差:随机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大小正负难以

确定,不可校正,无法避免,服从统计规律

(1)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2)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准确度: 在一定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

近程度,用误差衡量

●精密度(precision):多次重复测定某一量时所得测量值的

离散程度。用偏差衡量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精密度好是准确度好的前提;精

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

●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

(1)对于偏差较大的可疑数据按Q检验法进行检验,决定其取舍;

(2) 计算出数据的平均值、平均偏差与标准偏差等;复习p12例题

●有效数字及其计算规则

有效数字:实际能测得的数据,其最后一位是可疑的。对于可疑数字一般认为有±1的误差

例:滴定管读数21.09 mL 分析天平读数0.2080 g

最后一位为可疑值

注意: (1) “0”的作用:有效数字(在数字的中间或后面)定位

作用(在数字的前面)

(2)对数值(pH、pOH、pM、pK等)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

于小数部分的位数。

计算规则:(1) 加减法:计算结果小数点后的位数与小数点后

位数最少的数据一样。

(2)乘除法(乘方、开方、对数)计算结果的有效位数与有效

位数最少的数据一样。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基本概念:化学反应进度、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状

态函数的特征)、热与功(热与功的符号、体积功的计算W p V)、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定律第一定律数=-??

学表达式ΔU = Q + W)

?r Hθm的计算

△r H m:摩尔反应焓变,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反应进度为1mol

时的反应热

?rHθm:化学反应中,任何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下,该反应

的摩尔反应焓变

?f Hθm:在温度T及标准态下,由参考状态单质生成1mol物

质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即为物质B在T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

1.利用?f H θm 计算?rH θm

r m B f m.B B H (298.15K)H (298.15K)θ

θ?=ν?∑,

?rH θm ≈?rH θm (298.15K);

2.盖斯定律:在恒容或恒压同时只做体积功的情况下,任一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效应只与始、终状态有关而与具体途径无关。根据盖斯定律若化学反应可以加和,则其反应热也可以加和。

反应的方向

热力学中,有两条重要的自然规律控制着所有物质系统的变化方向

(1)从过程的能量变化来看,物质系统倾向于取得最低能量状态;(2)从系统中质点分布和运动状态来分析,物质系统倾向于取得最大混乱度。

热力学中,体系的混乱度用熵来量度的。符号:S

对于物理或化学变化而论,几乎没有例外:一个导致气体分子数增加的过程或反应总伴随着熵值增大,即: ?S > 0;如果气体分子数减少,?S < 0。

标准摩尔反应熵变的计算:r m B m.B B

S (298.15K)S (298.15K)θ

θ?=ν∑,

?rS θm ≈?rS θm (298.15K)

● 用熵变判断反应自发性的标准是,对于孤立系统:

ΔS (孤) >0 自发过程;ΔS (孤) =0 平衡状态;ΔS (孤)<0 非自发过程

● 判断反应方向的判据是ΔG(适用条件:恒温恒压只做体积功):

ΔG < 0 自发过程;ΔG > 0 非自发过程;ΔG = 0 平衡状态

● ΔH 、ΔS 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ΔG =ΔH - TΔS ) ΔH<0, ΔS>0,则ΔG <0,任意温度下均自发

ΔH>0, ΔS<0,则ΔG>0,任意温度下均非自发

ΔH>0, ΔS>0,则高温下ΔG<0, 低温下ΔG>0,即高温自发,低温非自发

ΔH<0, ΔS>0,则高温下ΔG>0, 低温下ΔG<0,即高温自发,低温非自发

Δr G θm 的计算

(1)利用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计算

r m B f m.B B G (298.15K)G (298.15K)θ

θ?=ν?∑(只有

298.15K 时的Δf G θm,B 数

据,该方法只能计算298.15K 时的Δr G θm )

(2)任意温度下的Δr G θm 可按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近似计算

Δr G θm (T)≈Δr H θm (298.15K)-T Δr S θm (298.15K) (Δr H θm —KJ·mol -1,

Δr Sθm—J·mol-1·K-1注意单位换算)

●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范围的计算

Δr Gθm(T)≈Δr Hθm (298.15K)-TΔr Sθm(298.15K)

Δr Hθm (298.15K)-TΔr Sθm(298.15K)<0 (反应自发)

Δr Hθm(298.15K)和Δr Hθm(298.15K)可以通过热力学数据算出,从而可求出自发进行的温度范围。(p58例3-7)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瞬时速率、

平均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活化分子、活化能(能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的活化能大小;(2)外因:浓度、温度、催化剂(不要求计算)

●标准平衡常数Kθ

(1) Kθ表达式的书写

即平衡浓度除以cθ (1 mol?L-1) 溶液用相对平衡浓度表示,B c

气体用相对平衡分压表示,B p

即平衡分压除以pθ(100 kPa),

标准平衡常数是量纲为1的量。复相反应中,固体、纯液体

和溶剂不写入式中,即用“1”表示

(2)K θ的求算:a 通过表达式求得;b 由θθr m ΔG RTlnK =-求得

(1) 此式把动力学与热力学联系起来,只要知道了某温度下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θr m ΔG ,就可以求出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

(2) θr m ΔG 值愈小(越负),则K θ值愈大,反应达到平衡时进

行得愈完全。

非标态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当 QK θ Δr G m >0 反应正向非自发

多重平衡规则

若干反应方程式相加(减)所得到的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这些反应的平衡常数之积(商)。

反应1=反应2+反应3

123=?K K K θθθ;反应1=反应2-反应3

123/=K K K θθθ 反应1=m×反应2 12()=m K K θθ

化学平衡的移动(吕.查德里原理)

1.浓度(分压) 、总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此时温度不变,因而K θ为定值)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影响K θ)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1.写出反应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分压);

3.设定未知数表示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压)

4.表示出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或实验平衡常数) →得到方程

5.求解方程解出未知数(p87例4-10)

第五章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

(1)主量子数n:取值:1,2,3,…n等正整数。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n越大,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距离越远,能量越高,同时n决定电子层

(2)角量子数l:0 1 2 3… n-1

物理意义1:决定波函数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形状

物理意义2:在多电子原子中与主量子数n一起决定电子的能量n相同,l越大能级越高Ens

(3)磁量子数m m=0,±1,±2,…± l

物理意义:波函数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即取向数目

n,l相同,m不同的轨道叫等价轨道(简并轨道)

(4)自旋量子数m s ,电子有两种自旋方向;

m s = +1/2或m s = -1/2;图示用箭头↑、↓符号表示

● n 、l 、m 三个量子数决定一个原子轨道(波函数);n 、l 、m 、 m s 四个量子数决定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 能级组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原则

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Hund )规则

注意洪特规则(不容易理解):当电子在n, l 相同的数个等价轨道上分布时,每个电子尽可能占据磁量子数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洪德规则的补充:简并轨道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比较稳定,全充满: p 6, d 10,f 14 半充满: p 3, d 5, f 7 全空: p 0, d 0, f 0

能级交错时(4s3d ,5s4d , 6s4f5d ,7s5f6d),可以s 轨道未填满,而让简并轨道半满,全满,这时能量更低更稳定,如24Cr

51[]34Ar d s ,29Cu 101[]34Ar d s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通过电子排布式能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之亦然)

1.能级组与元素周期(行)

(1)各周期元素数目=对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的电子最大容量

(2)原子的电子层数=原子所在的周期数(钯Pd除外)

2.价电子构型与元素周期表中族的划分(列)

价电子:原子发生化学反应时参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价电子构型:价电子层的电子排布

主族元素(A): 最后一个电子填入ns或np轨道的元素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最外层电子(nsnp) IA~VIIIA(VIIIA 也称零族)

副族元素(B): 最后一个电子填入(n-1)d或(n-2)f 轨道的元素

副族元素的价电子:最外层s电子,及(n-1)d电子(甚至(n-2)f 电子)

IIIB~ VIIIB, ⅠB ,IIB ,其中VIIIB元素有3列

族号数=价电子总数

(VIIIA为8或2,ⅠB,ⅡB d10不计入,Ⅷ 8~10)

3. 价电子构型与元素的分区

s 区:最后一个电子填入s轨道的元素

p 区:最后一个电子填入p轨道的元素

d 区:最后一个电子填入d轨道且d轨道未满的元素

ds 区:最后一个电子填入d轨道且d轨道填满的元素

f 区:最后一个电子填入f轨道的元素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掌握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电离势、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离子键

离子键——当活泼金属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互相接近时,前者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后者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正、负离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成离子型化合物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

生成离子键的条件: 原子间电负性相差足够大,一般要大于1.8左右

离子键的特征:没有方向性、没有饱和性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离子的电荷越高、半径越小,静电作用力就越强,

熔点和沸点就越高

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本质:原子轨道发生重叠,两核间电子出现概率增大,降低了两核间的正电排斥,又增强了两核对电子云密度大的区域的吸引,系统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价键理论要点:

?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自旋相反;

?最大重叠原理: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度(面积)越大,键越牢。

?对称性匹配原理:原子轨道的重叠必须发生在角度分布

图中正负号相同的轨道之间

● 共价键的特征

饱和性——电子配对后不再与第三个电子成键

方向性——共价键具有方向性的原因是因为原子轨道(p, d, f)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必须沿着特定的方向重叠,它和相邻原子的轨道重叠才能达到最大重叠。

● 共价键的类型

σ键:原子轨道沿键轴方 向“头碰头”式重叠; π键:原子轨道沿键轴 方向“肩并肩”式重叠

● σ键与π键的识别

共价单键为σ键; 共价双键(及三键)中:有一个σ键,其余为π键。

σ键,重叠程度大,较稳定;π键,重叠程度小,较活泼。

第六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酸碱质子理论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共轭酸碱对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对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的传递。

共轭酸碱对解离平衡常数的关系:共轭酸碱对的解离平衡常数乘积为K θw

● 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1

a K θ

各种溶液pH 值的计算

1.一元弱酸(碱)

浓度为c a mol/L 的 HA 溶液

一元弱碱完全一样,只是把H +换成OH -,

a K θ换成

b K θ 2.多元弱酸(碱) 对于多元弱酸(碱)一般 ,则可忽略第二级及其以后的解离,多元弱酸可近似当做一元弱酸处理,多元弱碱也可以同样处理。

3.两性物质

NaHCO 3溶液;NaH 2PO 4溶液: Na 2HPO 4溶液:

(多元弱酸失去一个质子变成的两性物质) (多元弱酸失去两个质子变成的两性物质)

4.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或稀释而能保持溶液pH 值基本不变的溶液)

组成:弱电解质的共轭酸碱对

原理:同时存在抗酸组分和抗碱组分

由C a mol/L HB 和C b mol/L B - 构成的缓冲溶液

由C b mol/L 弱碱和C a mol/L 共轭酸 构成的缓冲溶液

影响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因素:共轭酸碱对的总浓度、共轭酸碱对的浓度比

总浓度一定时,浓度比等于1时,缓冲能力最强

12...n

a a a K K K θ

θθ>>>>

此时对应的pH 范围称为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缓冲溶液的选择: 那么配制一定pH 值的缓冲溶液时,为了使共轭酸碱对的浓度比接近于1,所以要选择pKa θ接近pH 值的缓冲溶液(p167 例子6-17,6-18)

滴定分析概述

定量分析的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重点掌握按测定原理、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分类

按测定原理分类:化学分析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按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0.01%)

●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采样 → 前处理 → 测定 ( 消除干扰 ) → 数据处理

● 滴定分析的方法和滴定方式

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sp)、滴定终点(ep)、

终点误差(计量点和滴定终点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分析误差) 滴定分析的方法: 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a b c p p lg p 1

c a a H K K θθ=-=±b a []c [][] []c a H H B K HB θ++-==

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反应必须定量进行、反应必须速进行、有简便可靠的确定终点的方法

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置换滴定法

标准溶液的配置:直接配制法、标定法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反应式中系数比 ● 酸碱滴定法

1.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

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变色范围: 注意:人眼对不同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理论变色范围与实际变色范围有一定差别

● 酸碱滴定曲线

强酸(强碱)的滴定:化学计量时产物为H 2O,则pH=7.00 弱酸的滴定:化学计量时产物为该弱酸的共轭碱,,则pH>7.00 弱碱的滴定:化学计量时产物为该弱碱的共轭酸,,则pH<7.00 多元弱酸(碱):会判断有几个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时生成什么物质

酸碱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pH 值的急剧变化

指示剂选择原则:

θa pH=pK (HIn)()1

a pH pK HIn θ=±则

(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 或部分处于滴定突跃范围之内。

(2)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尽量接近

指示剂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变色,则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

弱酸弱碱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浓度、解离常数

浓度越大、解离常数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宽

弱酸(碱)准确滴定的条件:-8a cK 10θ≥( -8b

cK 10θ≥) 对多元弱酸滴定:

(1)判断能否准确滴定,根据:8 10-≥ai

cK θ; (2)判断能否准确分步滴定,根据:41/10+≥ai ai K K θθ

若条件(2)成立,相邻两步解离相互不影响,则滴定时分别与NaOH 中和反应,即可以分别滴定

例:滴定下列多元弱酸或弱碱溶液时,有几个滴定突跃

1. 0.1mol/LH 2C 2O 4 1个 化学计量点时生成Na 2C 2O 4

2. 0.1mol/LNa 2CO 3 1个 化学计量点时生成Na 2SO 4和H 3BO 3

3. 0.1mol/LH 2S 1个 化学计量点时生成NaHS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盐酸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Na 2B 4O 7·10H 2O )

2512

5.410,

6.410--=?=?a a K K θθ3.75

7.63122110, 10--====w w b b a a K K K K K K θθθ

θθθ713121.0710, 1.310

--=?=?a a K K θθ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有草酸、邻苯二甲酸氢钾 ● 双指示剂法(酚酞、甲基橙)滴定混合碱(能根据V1和V2的大小关系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并计算各成分的百分含量)

混合碱的组成:纯Na 2CO 3、Na 2CO 3 + NaOH 、Na 2CO 3 + NaHCO 3

(1)酚酞变色(pH=9.1)

(2)甲基橙变色时(pH=3.8)发生的反应:NaHCO 3+HCl→NaCl+H 2CO 3,用去HCl 的体积为 V 2 V 1= V 2 组成为Na 2CO 3;V 1> V 2 组成为NaOH + Na 2CO 3;V 1 < V 2组成为Na 2CO 3 + NaHCO 3(p193,17, 20题)

第七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溶度积常数K θSP

●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纯水中) 初: 0 0

平衡: nS mS

对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可用溶度积K θSP 的大小来比较溶解度S 的大小。但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则不宜直接用溶度积K θSP 的大小来比较溶解度S 的大小。

● 溶度积规则

Q i >K θSP 时,溶液为过饱和溶液,沉淀析出;Q i =K θSP 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

m+n-n m

A B (s) = nA (aq) + mB (aq)

Q i <K θSP 时,溶液为未饱和溶液 ,沉淀溶解 。

● 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本性、温度、同离子效应、盐效应(注意不在纯水中,溶解度的计算p198例7-3,p200 例7-7)

● 知道银量法的对应的名称和使用的指示剂

第八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 氧化数、氧化还原电对、电极 、原电池

● 离子—电子法(半反应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 电极电势的绝对值无法测定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参比电极——标准氢电极

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V

● 标准电极电势/E θ

氧化型还原型标准电极电势:电极处于标准态时

的电势

标准电极电势表示在电极反应条件下,对某物质氧化型得电子或还原型失电子能力的量度

电极电势数值越小→还原型的还原能力(失电子倾向)越强 电极电势数值越大→氧化型的氧化能力(得电子倾向)越强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组成电极的氧化还原电对的性质、溶液的浓度、体系的温度

对于一个特定的电极,标准状态时,其组成、浓度(分压)、温度均唯一确定,所以一个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唯一确定

电动势和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G =-nF ε

标准状态下: ● 能斯特(Nernst)方程 应用Nernst 方程的注意事项(p228 例8-10,p257 16题)

(1)电对中的固体、纯液体用1表示,溶液浓度为相对浓度,气体为相对分压,p/p θ

(2) 如果还有其他物质参加电极反应,如H +、OH -,这些物质的浓度也应表示在能斯特方程式中。

●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r G m <0,电动势 ε >0, E +> E - 反应正向进行 △r G m =0 ,电动势 ε =0, E += E - 反应处于平衡 △r G m >0 ,电动势 ε<0, E +< E - 反应逆向进行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

n------反应中转移

的电子数

氧化还原滴定法

KMnO 4的自动催化反应、诱导反应

氧化还原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滴定剂和待测物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电势的急剧变化

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中影响电

m G nF θ

θε?=-(/c )0.059lg n (/)a b

C E E C c θθθ=+氧化型氧化型/还原型

氧化型/还原型还原型(+)(-)n(E E )nF lgK 2.303RT 0.0592-==θθθθε

势突跃的主要因素是反应完全程度,即是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差,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差越大,反应越完全。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指示剂:自身指示剂(KMnO4)、特殊指示剂(淀粉)、氧化还原指示剂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及选择(与酸碱指示剂相似)

氧化还原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区间全部或部分存在于突跃区间内。由于指示剂的变色区间很小, 常直接用指示剂的条件电位来进行选择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碘量法(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淀粉指示剂加入的时机)碘量法指示剂加入的时机:

1.直接碘量法:滴定开始即加入淀粉,终点: 出现蓝色

2.间接碘量法:接近终点(浅黄色)时加入淀粉,终点: 蓝色消失

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 荷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 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和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 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和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 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 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 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 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 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 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大一上学期_管理学_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25分,5题)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P206): 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2、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P207,考题二选一):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3、非正式组织(P68): 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P240):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5、管理(P11):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二、填空题(15分,5题) 1、法约尔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P60): (1)技术职能(2)经营职能(3)财务职能(4)安全职能 (5)会计职能(6)管理职能 2、组织设计概述(P283-P287): (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 (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3、部门化(P304): 管理劳动的分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大一管理学考试重点.doc

选择题 1管理的四项职能和五项职能分别是什么?谁最先提出的五项要素 四项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最先提出的五项职能 2.管理的性质分别是什么?理解管理的相关性质,掌握应用。 管理的二重性。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果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 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时、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没有科学性,不存在艺术性。也就是说,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 3.管理在社会中存在的必要条件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有一致认可的目标有管理者有各种资源有机构 4.什么是领导?相关工作是什么 领导是领导者未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主要是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员工的价值取向,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国家,企业的行为规范,通过组织宣传和领导者的直接表率,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 功能:指挥沟通或协调功能、激励功能。 5.管理的主体:管理主体是指掌握管理企业权力,承担管理责任,决定管理方向和进程的有关组织和成员,即组织中的主管人员。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管理主体的两个有机组成. 6.什么是控制控制工作谁来实施与被实施 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监督各项活动,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是一个过程。控制的内容:对人员的控制对财务的控制对作业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绩效的控制 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的控制 7.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管理者是组织中组织并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其负责的人。作业人员是直接在一个岗位上或一个任务中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管理人员要指挥他人的活动。管理人员位于组织的上层,作业人员位于基层。

生物化学知识点汇总

生物化学知识点486 时间:2011-8-10 18:04:44 点击: 、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1生物化学一、填空题核心提示:折、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2(疏3、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 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叠)(B-转角)(无规则卷曲)。... 水键)、(范德华力)等生物化学 一、填空题 、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1 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转角)(无规则卷曲)。、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折叠)(B-2、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3 力)等非共价键和(二硫键)。 、使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4 (重金 属盐沉淀法)。、核酸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5 核酸彻底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碳酸)、(戊糖)、(含氮碱),此即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CA)和(鸟嘌呤B)两种,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6、核酸中嘌呤碱主要有(腺嘌呤)和(胸腺嘧啶T)三种。(尿嘧啶U、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够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酶所催化的反应称7 为(酶促反应),酶的活性是指(酶的催化能力)。 8、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酶促反应速度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9 )、(激活剂)、(抑制剂)(PH),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的消化吸收)、3.9-6.1mmol/L10、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为((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作用),糖的正常去路有(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异常去路有(尿糖)。,反应在(线12)分子ATP411、三羧酸循环中有(2)次脱羧()次脱氧反应,共生成(酮戊二酸脱氢酶粒)中进行,三种关键酶是(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 系)。、由于糖酵解的终产物是(乳酸),因此,机体在严重缺氧情况下,会发生(乳酸)中12 毒。 、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其次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人类食物中的13 糖主要是(淀粉)。、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起(持续)性(高血糖),14 1 甚至出现(糖尿)),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生H2O、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生成(CO2)和(15 物氧化),又称为(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FADH2、体内重要的两条呼吸链是(NADH氧化呼吸链)和(16 2ATP)。条呼吸链ATP的生成数分别是(3ATP)和()H2O17、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指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的传递交给(氧)生成(ATP)的过程相(偶联)的作用。的过程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主 要方式为(氧化磷酸化),其次是(底物水平磷酸化)。18、体内生成脱a-CO2是通过(有机物)的脱羧反应生成的,根据脱羧的位置不同,可分为(19、体内脱羧)。羧)和(B-氧化过程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个步每一次B-20、脂酰CoA )。)和比原来少2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7 第三节电极电势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8 第五节离子极化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9 第四节熬合物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10 第二节碱金属11 第三节碱土金属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总3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 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 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企业活动顺畅 进行。 (3)领导职能:指挥、影响和激励下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 作。 (4)控制职能:确保企业活动朝着规定的企业目标运行而进行的 监察及修正活动。 5.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 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 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高层管理者,计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显得更为重要) ②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③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 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基层管理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 (2)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综合管理者 B.专业管理者 ` 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 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生物化学知识点梳理

生化知识点梳理 蛋白质水解 (1)酸水解:破坏色胺酸,但不会引起消旋,得到的是L-氨基酸。(2)碱水解:容易引起消旋,得到无旋光性的氨基酸混合物。 (3)酶水解:不产生消旋,不破坏氨基酸,但水解不彻底,得到的是蛋白质片断。(P16) 酸性氨基酸:Asp(天冬氨酸)、Glu(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Lys(赖氨酸)、Arg(精氨酸)、His(组氨酸) 极性非解离氨基酸:Gly(甘氨酸)、Ser(丝氨酸)、Thr(苏氨酸)、Cys(半胱氨酸),Tyr(酪氨酸)、Asn(天冬酰胺)、Gln(谷氨酰胺) 非极性氨基酸:Ala(丙氨酸)、Val(缬氨酸)、Leu(亮氨酸)、Ile(异亮氨酸)、Pro(脯氨酸)、Phe(苯丙氨酸)、Trp(色氨酸)、Met(甲硫氨酸) 氨基酸的等电点调整环境的pH,可以使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这时氨基酸所带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时的环境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pI)。 酸性氨基酸:pI= 1/2×(pK1+pKR) 碱性氨基酸:pI=1/2×(pK2+pKR) 中性氨基酸:pI= 1/2×(pK1+pK2) 当环境的pH比氨基酸的等电点大,氨基酸处于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当环境的pH比氨基酸的等电点小,氨基酸处于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除了甘氨酸外,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的α-碳都是手性碳,都有旋光异构体,但组成蛋白质的都是L-构型。带有苯环氨基酸(色氨酸)在紫外区280nm波长由最大吸收 蛋白质的等离子点:当蛋白质在某一pH环境中,酸性基团所带的正电荷预见性基团所带的负电荷相等。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是环境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盐溶: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盐析: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可以有效的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层,同时又中和了蛋白质分子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下来。 分段盐析:不同蛋白质对盐浓度要求不同,因此通过不同的盐浓度可以将不同种蛋白质沉淀出来。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氢键等次级键叠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组成了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二级结构构象单元。α-螺旋α-螺旋一圈有3.6个氨基酸,沿着螺旋轴上升0.54nm,每一个氨基酸残基上升0.15nm,螺旋的直径为2nm。当有脯氨酸存在时,由于氨基上没有多余的氢形成氢键,所以不能形成α-螺旋。 β-折叠是一种相当伸展的肽链结构,由两条或多条多肽链侧向聚集形成的锯齿状结构。有同向平行式和反向平行式两种。以反向平行比较稳定。 β-转角广泛存在于球状蛋白中,是由于多肽链中第n个残基羰基和第n+3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形成氢键,使得多肽链急剧扭转走向而致 超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上若干个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彼此相互作用,进一步组成有规则的结构组合体(p63 )。主要有αα,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脂肪酸 脂酰 消耗了2 ②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酶:a.肉碱酰基转移酶 I(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关键酶、限速酶) b.肉碱酰基转移酶Ⅱ c.脂酰肉碱——肉碱转位酶(转运体) ③脂酸的β氧化 a.脱氢:脂酰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 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 ?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6.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职能) ?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

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基本概念整理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Ⅰ基本概念 1、等电点(pI):使氨基酸离解成阳性离子和阴性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总带电荷为零(呈电中性) 时的溶液pH值. A溶液pHpI,氨基酸带负电荷,在电泳时向正极运动。 2、修饰氨基酸(稀有氨基酸):蛋白质合成后,氨基酸残基的某些基团被修饰后形成的氨基酸。没有 相应的密码子,如甲基化、乙酰化、羟基化、羧基化、磷酸化等。 3、肽键(peptide bond):合成肽链时,前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下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通过脱 水作用形成的酰胺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4、肽键平面(酰胺平面):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称为肽键平面。肽键平面不能 自由转动。 5、蛋白质结构: A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从N端到C端的氨基残基种类、 数量和顺序。主要的化学键:肽键,二硫键。 B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即蛋白质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涉及侧链原子的位置)。 分α-螺旋( α -helix):较重要,为右手螺旋,每圈螺旋含3.6个 氨基酸残基(13个原子),螺距为0.54nm、β-片层(β-折叠, β-pleated sheet)、β-转角(β-turn )、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π-螺旋(π -helix )。维持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氢键。 模体:蛋白质分子中,二级结构单元有规则地聚集在一起形成 混合或均有的空间构象,又称超二级结构。 C 结构域:蛋白质三级结构中,折叠紧凑、可被分割成独立的球状或纤维状,具有特定功能的 区域,称为结构域。为构成三级结构的基本单元。 D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肽链上所有原子的相对空间位 置).化学健:疏水键和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来维持其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E 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几条各具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间相互结集和相互作用,排列形成 的更高层次的空间构象。作用力:亚基间以离子键、氢键、疏水力连接。此外,范德华力、二 硫键(如抗体)。 6、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在细胞中能够帮助其他多肽链(或核酸)折 叠或解折叠、组装或分解的蛋白称为分子伴侣。如热休克蛋白。 7、一级结构是形成高级结构的分子基础,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可能引起其功能的异常或丧失(“分 子病”);同功能蛋白质序列具有种属差异与保守性。 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基础,蛋白质分子构象的改变影响生物学功能或 导致疾病的发生,蛋白质一级结构不变,但由于折叠错误,导致蛋白质构象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称为蛋白质构象病(折叠病)。 8、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活 性丧失的过程。为非共价键和二硫键断裂,物理(高温、高压、紫外线),化学(强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 9、20种AA名称及缩写: A 非极性疏水性AA: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