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版 解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版 解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一、内容结构变化:

类别

2003(实验)版课标的内

容结构

2017版课标的内容结构2017版课标总体变化变化关键词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变化一:新版课程目标发生改变,将2003(实验)

版课标四个部分细化为六个版块

变化二:新增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包括运动能

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变化三:课程总目标发生改变,增加学科核心素养

要求

变化四:将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

整合,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

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体能

健康教育

球类运动

田径类运动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教学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必学内容

(二)必修选学内容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

试评价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与学习评

价建议

应五个方面变更为新版课标分目标中的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课程分目标

变化五:取消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

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

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

传统体育类运动)

变化六:新增学业质量模块的内容,从学业质量内

涵、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

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变化七:更新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新增学习评价

建议内容、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变化八:变更教材编写部分的具体内容,新增地方

体操类运动

水上或冰雪

类运动

武术与民族

民间传统体

育类运动

学习评价建

学业水平评

地方和学校

实施本课程

建议

二、附表(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设计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

课程的建议

附录

附录1:健康与健康学科

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和学校实施本课程建议。删除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部分的内容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

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

课程性质不变:课程概念中主要手段、主要学习

内容

变化一:对课程性质进行了新的阐述

2003(实验)版: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2003(实验)版: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2017版: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2017版:

基本性、实践性、选择性、综合性

变化二:课程概念的主要目标发生改变

2003(实验)版: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017版:

以培养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加高中学生身

心健康为主要课程

选择性

基本理念不变: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2003(实验)版: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

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2017版: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

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变化一:补充了课程的根本任务

2017版: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

康与全面发展

变化二:更新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4条理念,变更为2017

版5条基本理念

2017版基本理念: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

健康与全面发展

(2)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3)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

品格

(4)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

立德树人

学习需求

学习评价体

(5)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变化三: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2003(实验)版: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2017版: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

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

学科核

心素养

与课程目标2003(实验)版:无

变化一:增加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阐述

2003(实验)版:无

2017版: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

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变化二:对课程总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

2003(实验)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

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

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2017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学

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

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

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挥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和规则意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

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

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

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体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

活做好准备

变化三:对具体目标(分目标)进行了新的分类

2003(实验)版:

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

2017版:

分目标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

课程结构2003(实验)版:

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的关系

变化一:更新了课程结构模块的内容,对设计依据做阐述(普通高

中课程方案的要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高中生多样

平行关系

递进关系

2003(实验)版:

《标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包括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健美操、舞蹈或健美运动,水上运动或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新兴运动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以及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

不变:高中三年修满规定学分

2003(实验)版:

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含田径运动系列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即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

2017版:

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化发展的需求)

变化二:改变课程结构,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都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和构架

变化三:改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

学习中需上满216课时,修完12个模块,

获得12个学分。

变化四: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行关系,一类是

递进关系

变化五:新增学分与选课内容;1学分(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上满216课时,修完12个模块,获得12个学分。平均每学年修习4个模块,一个模块一般为18课时。12个模块包含体能1个模块、健康教育1个模块、运动技能系列10个模块);2个选课(学生填写选项意愿表,最多可填写3个运动项目)

五、课程内容变与不变

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

课程内容2003(实验)版:

课程内容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

面进行阐述

变化一:对于课程内容的界定切入角度发生变化,取消2003(实

验)版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具体内容,变更为必修必学内容(体

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

运动、水上和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

2017版:

设定必修必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内容(球类

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和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

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

2017版:

增加教学提示并伴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学业要求

必修必学

必修选学

学业要求

体能

六、学业质量变与不变

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

学业质量不变:实质不变

2003(实验)版:

各学习领域不同水平学习的具体内

变化一:学业质量属于新增内容

2003(实验)版:

没有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

学业质量

核心素养

容标准

2017版:

各学科素养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2017版学业质量的实质等同于2003(实验)版的内容标准2017版: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以

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

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

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变化二:描述角度。

2003(实验)版结合五大学习领域,从不同水平描述具体学习

的内容标准(达到目标时的具体表现);

2017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从学习内容(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角度描述学习结果的具

体表现,并以不同的具体表现划分了5个表现水平。

2003(实验)版:

学习领域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

适应

2017版:

学科素养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内容为体能、

健康教育、运动技能

变化三:水平划分的方式

2003(实验)版:

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并规定了每

个水平在不同领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表现

2017版:

根据不同学业质量表现划分了5级学业质量水平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变化四:更加细化

2003(实验)版:

学习领域——两个水平——具体表现(描述相对笼统)

2017版:

学习内容——5个水平——具体表现(描述详细)

从具体学习内容的角度描述具体表现要比从学习领域描述具

体表现更加详细,5个表现水平的划分也比2个学习水平的划分更

加细致

七、实施建议的变与不变

类别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2017版课标的变化变化关键词

教学建议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革单一的

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评价的内容:

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学习评价的形式: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

变化一:选项教学组织建议中增加了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

组织形式的阐述

2003(实验)版:

(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3)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017版:

(1)年级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2)班内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3)年级内与班内选项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

(4)打破年级界限的选项教学组织形式

选项教学组

课堂教学建

师评价

变化二:教学计划制定的建议内容的增加与改变

2003(实验)版:

(1)水平教学计划

(2)单元教学计划

(3)学时计划

(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2017版:

(1)制定学段教学计划

(2)制定模块教学计划

(3)制定课时教学计划

(4)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变化三:制度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内容中的“整体性”的改变

2003(实验)版:

体现五个方面具体整体性(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017版:

突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要体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

的目标的整体性(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变化四:新增课堂教学建议

2017版:

(1)强化目标意识,将学科核心素养完整地渗透到学习目标

(2)树立新的知识观,从注重单个知识点和技术教学向注重

学科核心素养转变

(3)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4)线上线下学习深度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重视区别对待,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6)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效果

(7)根据运动技能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8)课内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9)关注地区和学校差异,努力形成学校教学特色

(10)重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11)处理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活动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学习评价的建议不变一:学习评价目的

2003(实验)版:

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2017版:

观察、反馈、激励、引导、诊断

不变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2003(实验)版: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

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

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2017版: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变化一:学习评价的内容的改变

2003(实验)版:

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

行为

2017版:

每个模块都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学习评价建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

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学业

水平

评价 方案

2003(实验)版:无

变化一:每个模块百分之成绩与等第转换评定表的增加 2017版:

变化二:学业水平成绩表的增加 2017版:

学业水平评

学分评定

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变化一: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2003(实验)版:

教育性、科学性、主体性、探究性、应用性、发展性

2017版:

(1)立德树人

(2)学以致用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4)情景教学

(5)弘扬传统文化

(6)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变化二:教科书的呈现形式

2003(实验)版:

(1)图文并茂

(2)思考空间

(3)科学活泼

(4)具有特色

2017版:

(1)学练体现

(2)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3)编排形式多样

(4)美观、装帧牢固、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求

变化三: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2003(实验)版:

立德树人

学以致用

弘扬传统文

与现代信息

技术相结合

(1)依据《标准》选择和组织教科书内容

(2)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多样性

(3)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应符合高中学生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认知特点

2017版:

(1)体能的选择

(2)体育文化的传播

(3)运动原理的选择

(4)健康教育

地方与学校实施建议变化一:地方实施建议的增加

2017版:

(1)建立地方实施课程标准的组织机构

(2)制定地方实施课程标准的政策与措施

(3)制定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4)为实施课程标准提供必须的条件保障

变化二:学校实施建议的增加

2017版:

(1)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指导

(2)制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

(3)提供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人力、时间和物质条件保障

附录

变化一:新增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5级水平划分)

变化二:新增教学与评价案例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

研说文稿 一、今天,我所研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 二、说教材流程:一、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二、编写意图三、编写体例四、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五、教材内容分析六、教学策略七、体育高效课堂 三、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1、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的体魄应是第一位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的教学就是引导,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初中学生是早晨7、8点钟的太阳,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未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这是一棵《课程目标》知识树,具体目标有: 运动参与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础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的主要体现是: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教材编写意图: (1)力求正确处理运动、技术、生活之间的关系,精选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内容。(2)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激发学习欲望。(3)为教师提供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器材设施、自然资源来整合材料,优化课堂。(4)适当引入信息技术,以促进现代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充实课堂(5)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安全运动的方法。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学习领域。 2.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3.体能要素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 4.制订运动处方时需充分考虑运动的次数,强度和时间三个要素,使体育锻炼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也纳宣言》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它们是合理膳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全的心理。 6.皮埃尔·顾拜旦是第二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7.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 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 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3、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现、动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评和综合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5、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_实践性_____特征,重视教学内容的_基础性_、__选择性__、以及教学方法的__有效性__、__多样性_,注重激发学生_运动兴趣_。 二1、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采用教师评价 B、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C、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有关人员的评价作用 D、对每一个学生都要采取一致的评价方法 2、(C)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性的是(C)。 A、基础性 B、实践性 C、美体性 D、综合性 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前言、(A)、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理念 C、课程思想 D、课程结构 5、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须尽力做到全面和(A)。 A、准确 B、公平 C、公正 D、公开 6、(B)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7、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起(B)。 A、重要作用 B、主要作用 C、特殊作用 D、一般作用 8、体育与健康(A)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 A、学习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9、下面不是一节体育课课例的主要内容包括的三个环节的是(D)。 A、课例设计 B、课例的过程描述 C、课例反思 D、课例的准备 10、(D)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A)评价。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 (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教学目标: 1.一天中各个时段体育锻炼的优缺点 2.两个不适宜锻炼时间 3.一般来说比较适宜的锻炼时间为0.5~1小时 4.超量恢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在什么时间锻炼好 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应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或工作性质而定,但就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的时间多安排在清晨、下午和傍晚。不同的锻炼时间有不同的特点,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锻炼时间。 1、清晨锻炼 优点: ①由于清晨的空气新鲜,早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较多的氧气;有利于体内新陈代谢的加强,提高锻炼的效果。 ②清晨起床后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清晨不进行体育锻炼,一天都觉得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 ③早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易发生感冒等病症。所以有人说:“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缺点: 由于清晨锻炼多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所以运动量不能太大,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长时间的运动会造成低血糖,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而且会使身体产生不适。另外,对于工作学习紧张和习惯于晚起的人来说,没有必要每天强迫自己进行早锻炼。 锻炼时间: 不能说越早运动越有益。究竟应在什么时候开始晨练还要因人、因地、因季节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讲,夏天在五六点钟,冬天在六七点钟进行晨练比较合适。 2、午后锻炼 午后锻炼适合有一定空余时间的人,也比较适合大、中、小学的师生。下午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使身心得到调整。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可大一些,青年学生可打球、做游戏;老年人可打门球、跑步等。 3、傍晚锻炼 傍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健身强体,又可以帮助机体消化吸收。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北方一些地区的民众有时也在傍晚进行集体扭秧歌活动。但晚饭后1小时方可进行体育活动,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强度也不可过大,心率应大约控制在120次/分钟,傍晚锻炼和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试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康健课程标准》(2011)考试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 1.体育与康健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严重组成部分,本课程以______________为主要手段,以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内容,以增进 ____________,培养学生__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与康健课程以“__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康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康健成长相关的知识。 3.根据多维康健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康健课程设置了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案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体育与康健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评价。 A、评语式 B、等级制 C、评语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优良的体育道德是课程目标哪个方面的内容() A、运动参与 B、身体康健 C、心理康健与社会适应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哪个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 二、学习领域二运动技能 三、学习领域三身体健康 四、学习领域四心理健康 五、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课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 四、教材编写 附录 一、名词解释 二、附表 第一部分前言(1-12'GYM'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1-12'GYM'1.1) (一)课程性质(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12'GYM'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1-12'GYM'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教案2篇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教案2篇 PEP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教案2篇 前言:体育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本教案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体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教案 2、篇章2: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教案 篇章1: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知道参加体育锻炼在提高个体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解体育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并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发挥其作用。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意义。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理解体育的价值和公平竞争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参加体育锻炼在提高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难点:理解体育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并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发挥其作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八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教学目标: 1.一天中各个时段体育锻炼的优缺点 2.两个不适宜锻炼时间 3.一般来说比较适宜的锻炼时间为0.5~1小时 4.超量恢复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在什么时间锻炼好 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应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或工作性质而定,但就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的时间多安排在清晨、下午和傍晚。不同的锻炼时间有不同的特点,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锻炼时间。 1、清晨锻炼 优点: ①由于清晨的空气新鲜,早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较多的氧气;有利于体内新陈代谢的加强,提高锻炼的效果。 ②清晨起床后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清晨不进行体育锻炼,一天都觉得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 ③早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易发生感冒等病症。所以有人说:“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缺点: 由于清晨锻炼多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所以运动量不能太大,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长时间的运动会造成低血糖,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而且会使身体产生不适。另外,对于工作学习紧张和习惯于晚起的人来说,没有必要每天强迫自己进行早锻炼。 锻炼时间: 不能说越早运动越有益。究竟应在什么时候开始晨练还要因人、因地、因季节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讲,夏天在五六点钟,冬天在六七点钟进行晨练比较合适。 2、午后锻炼 午后锻炼适合有一定空余时间的人,也比较适合大、中、小学的师生。下午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使身心得到调整。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可大一些,青年学生可打球、做游戏;老年人可打门球、跑步等。 3、傍晚锻炼 傍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以健身强体,又可以帮助机体消化吸收。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北方一些地区的民众有时也在傍晚进行集体扭秧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 2012年3月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填空(80分) 1、课程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5个领域,有运动参与、()、( )、()、社会适应。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的方法,而是以( )、()、()、行为等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 3、《标准》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4、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 )、()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5、《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中小学划分六级水平,小学段为( )、()、()。 6、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心肺耐力、()、()、( )、身体成份等。 7、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有速度、()、()、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8、身体成份有肌肉、()、()等。 9、运动参与领域是促进学生()、获得()、提高( )、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10、2001年6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及()的适应性。 11、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

12、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应以()为中心,而不是以()或教师为中心,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标准》的精神。 13、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应具有健身性、()、()、()、()、地域性。 14、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 15、体育教学体系包括4大要素。教师、学生、()、()。 16、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提高()和自信心。 二、简述题(20分) 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报告 屈中乾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 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 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 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使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的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从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入手,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1)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测试题(三套)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2、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机能有关的体能。 3、运动参与:之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4、领域目标:之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5、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二、填空 1、《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2、教材编写的原则(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3、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三方面的考核评价。 4、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简答 1、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1、课程评价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评价的目标—根据《标准》和具体评价目标、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 (2)选择评价的方法—依据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指标和评价的方法。 (3)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依据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要求,具体进行观察、测量等,收集教学相关的信息。

(4)依据标进行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解释,并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用于改进和指导以后的教或学。 2、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简单易行。 四、论述 根据实际情况叙述自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 。 20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注意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发展性、差异性六个方面。 3、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4、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技能正常和经历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5、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6、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 7、学习评价既要注意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和可信度、有效性,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才可操作性,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

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初中体育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2017---2018第二学期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能力素质提高为本位,以全国、省、市职教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作为准绳,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的改革,推广实施《国家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拓进取,努力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以上,男女生人数相差不多,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三、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篮、排、足球的基础知识)田径类、体操类、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最关键的还是初三学生中考体育项目的辅导,如何使学生掌握好中考项目的正确运动技术以及挖掘出学生最大的运动潜力是这学期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内容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广播体操(七彩阳光)田径:跑、跳、投;,球类:篮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田径的耐久跑与跳远及跳绳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五、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8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和 ()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3、()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4、体育与健康关注的核心是()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和()五个学习领域。 6、《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 ()级水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年级、()年级、()年级、()年级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标准》把学生的()()()()与

()纳入学生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上、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9、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竟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10、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也能增进()。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 ()和 ()的能力。 11、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具有独特的作用;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学会()和()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 12、体育与健康的课时,1——2年级相当于每周()学时,3——6年级相当于每周()学时。 二、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注意到了学生各方面的个体差异。() 2、《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没做多大变动。() 3、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1、“自觉参与”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之一。 2、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来的能力。 3、体能要素是构成体能的组成部分。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健康体 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成分;运动体能包括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灵敏性、平衡性和反应时。 4、良好的心肺耐力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5、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发展心肺耐力,关键是要采用适当的强度进行锻炼,用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 度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靶心率就是锻炼时采用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范围,运动的心率如果处于靶心率的范围内就说明运动强度适宜。 6、发展心肺耐力的靶心率=(220-年龄)×65%~80% 7、骨骼肌的收缩和放松是人体各种运动的基础,通过力量练习可以有效地发展骨骼肌的机能。肌肉力量 也称为最大力量或绝对力量,是指肌肉或肌肉群一次竭尽全力收缩从事对抗阻力的活动能力;肌肉耐力是指多次重复收缩而不疲劳的能力,两者密切相关,都是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爆发力也称快速力量,是指短时间内人体克服阻力的能力,属于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 8、 9、制定具体的锻炼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运动的次数、强度、时间。 10、制定锻炼计划应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超负荷原则、恢复性原则。 11、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比例,它可以准确地评价人体的胖瘦状况。 12、降低体内脂肪含量,改善身体成分的另一有效手段是控制饮食,锻炼与控制饮食相结合是降低体重的 最佳方法。 13、发展和提高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对于提高技术动作和运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4、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规律生活、 心理平衡。 15、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的作用: ①、增加肺活量 ②、提高消化系统能力,促进新陈代谢 ③、增强骨密度和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④、改善血液循环 ⑤、调节情绪,减轻心理疾病的症状 ⑥、减少患心脏病的概率 ⑦、减少身体脂肪 ⑧、提高肌肉质量 16、营养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17、糖类是最主要、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也是运动时肌肉的“最佳燃料”。 18、我国养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关于长寿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有关商周史料的典籍《尚书》。 19、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推动了养生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黄帝内经》的影响较大,其中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试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试题 编号姓名 一、填空(40分) 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 3.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4.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既要采用教师评价,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有关人员的评价作用。 5.体能。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 6.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7.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8.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10分)

1.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密切相关。() a.身体健康 b.家庭氛围 c.朋友关系 d.家庭关系 2.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中学会交往。() a.学校 b.社会 c.体育活动 d.校园生活 3.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a.行为习惯 b.锻炼 c.上好体育课 d.卫生习惯 4.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 a.锻炼意识 b.卫生意识 c.营养意识 d.参与意识 5.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为中心。 a.健康成长 b.身体生长 c.身心发展 d.心理成长 三、判断(10分) 1.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三级水平,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 2.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3.体育与健康课程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

20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word版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 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 11 二、运动技能. 11 三、身体健康. 1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20 二、运动技能. 20 三、身体健康. 24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 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 三、身体健康. 35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 水平四(7~9年级) 一、运动参与. 42 二、运动技能. 43 三、身体健康. 47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 52 二、评价建议. 55 三、教材编写建议.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 附录. 67 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 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范本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