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 ay wi 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 y chip s, co mput 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 aliti es wil l be regard ed as wo rkmat es rather than tool s, rel 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 evi sion, and digit al age will h 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 st orical methods had ari sen less throu gh extern al chall enge to th e

validit y o f histo ry as an in tell ectual disciplin 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 m internal qu arrel s among histo rian 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 ess throu gh...and more fro 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 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而这些从句往往通过从句引导词与主句或其它从句连接,整个句子尽管表面上看错综复杂却是一个整体。汉语本来就喜欢用短句,加上表达结构相对松散,英语句子中的从句翻成汉语时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On the whol e such a con 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 ai n degree o f con fiden ce but onl y i f the child can b e assu med to have h ad the same attitud e to ward s th 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 m h e i s co mp ared, and on l y i f he was not punish ed b y l ack o f rel evant in fo rmation which they po ssessed.

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相比的另一个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缺乏别的孩子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

原文中两个onl y i f引导的从句显然使整个句子变得很复杂,可是由于有并列连词

but和and,整句话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只要…而且只要…。从上面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使中文表达更加清楚,but onl y i f...and onl y i f...首先提纲挈领: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种做法给我们的感觉是译文中没有从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

四、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在句子中,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

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 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请看下面的例句:Th ere will b e televi si on chat sho ws ho sted b y ro 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 on monito rs that will di sabl e th em when they o ffend.

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及装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污染超标(或违规),监测器就会使其停驶。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英语比较喜欢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尤其如此。汉语虽然也有"被"、"由"之类的词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种表达远没有英语的被动语态那么常见,因此,英语中的被动在汉译中往往成了主动。下面我们先看一组常用被动句型的汉译:

It mu st b e pointed ou t that...必须指出……

It mu st b e ad mitt ed t hat...必须承认……

It i s i magin ed that...人们认为……

It can not be deni ed t hat...不可否认……

It will be seen fro m t his that...由此可知……

It should b e real ized that...必须认识到……

It i s (al ways) st ressed that...人们(总是)强调……

It may b e said without fear o f exaggeration th at...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些常用被动句型属于习惯表达法,在科技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考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句型的固定翻译,同时要认识到许多英语中的被动从习惯上来讲要译成汉语的主动。我们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And it is i magined b y man y that th e operation s of th e co mmon mind can b y no means be co mp ared with these p 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 y a so rt of s p eci al trainin g.

译文: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is i magin ed, be co mp ared和be required,译成汉语都变成了主动表达:认为、相比和掌握。

有些英语被动需要把主语译成汉语的宾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例如:New sources o f energy mu st be found, and this wil l take ti me, but it i s not likel y to result in an y situ ation t hat wi ll ever restore (归还;恢复,复兴;恢复健康,复原)that sense o f cheap and plenti ful energy we h ave h ad in the past ti me.

译文:必须找到新的能源,这需要时间;而过去我们感觉到的那种能源价廉而充足的情况将不大可能再出现了。

六、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

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方式。第一次说"我认

为"可以用"I thin 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或"I i magin e"之类的表达。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Th e monkey's mo st extraordinary acco mplish men t was l earnin g to operat e a tractor. By the age o f nine, the mon key h ad l 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 cle.

译文: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t ractor和vehicl e在句中显然都表示"拖拉机",英语表达上有变化,而译成汉语时使用了重复表达法。

七、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

做翻译实践较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表达抽象则要求译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体的中文进行表达,这对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下面我们先看一组例子:

di sint egration 土崩瓦解

ard ent (热心的;热情的)lo yal t y 赤胆忠心

total exhau stion 筋疲力尽

far-si ght edness 远见卓识

careful consideration 深思熟虑

p erfect harmon y (和声;和睦)水乳交融

feed on fanci es 画饼充饥

with great eagerness 如饥似渴

lack o f perseveran ce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make a lit tle contribu tion (捐款;捐助)添砖加瓦

on th e verge o f destru ction 危在旦夕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英语表达往往比较抽象,汉语则喜欢比较具体。我们再看一个翻译:

Until su ch ti 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 wer its population to th e poi nts wh ereas the planet can pro vide a co mfo rtabl e support for all, people wi ll have to accept mor e "unnatural food."

译文:除非人类终于意识到要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程度:使地球能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饮食,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造食品”。

原文中有三个抽象的名词:sense, point和support和两个抽象的形容词co mfort able 和unnatural。根据大纲中词汇表提供的解释,sense可指“感觉”、“判断力”,point的意思是“点”,support的意思是“支撑(物)”、“支持(物)”,co mfort able是“舒适的”,unnatural是“非自然的”,都是意思十分抽象的词,如果不进行具体化处理,译文就可能是这样:除非人类有这样的感觉,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使地球能为大家提供舒适的支持,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非自然的食物"。

八、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

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You kno w a word b y th e co mpan y it keep s.(要知义如何,关键看词伙),二是Word s d o not have meanin g, but people h ave meaning for th em.(词本无义,义随人生)。这说明词典对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从原文角度来说,这种活用是词义和用法的引申,翻译的时候要准确理解这种引申,译者就需要进行推理。

例如:Wh ile th ere are al most as man y definiti ons of history as th ere are histori ans, modern practi ce most closel y con forms to one th at sees hi story as th e att emp t to recreat e and explain the si gni fi cant event s o f th e past.

译文:尽管关于历史的定义几乎和历史学家一样多,现代实践最符合这样一种定义,即把历史看作是对过去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释。

"recreat e"根据构词法和一般词典上解释都是“重新创造”,而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表中只有名词"recreation",所给词义为"娱乐、消遣",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很容易把recreate 译成“重新创造”或者“娱乐”。仔细观察recreat e不难发现它带有宾语th e si gni fi cant event s o f the p art,从逻辑上来讲,"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不能"重新创造"的,作者显然对recreate一词的词义进行了引申。做翻译的人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某个词明明认识,可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这其实就是词的引申和推理在起作用。

九、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

英语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有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省略了的词。

例如:①Ambit ion is the moth er o f destru ction as well as o f evil.

野心不仅是罪恶的根源,同时也是毁灭的根源。

②Readin g exerci ses one's eyes; Speakin g, one's ton gue;whil e writin g, one's mind.

阅读训练人的眼睛,说话训练人的口齿,写作训练人的思维。

④On e bo y i s a bo y, t wo b o ys h al f a bo y, three bo ys no boy.

在考研英译汉中,省略是一种很常见现象。例如:

Wh eth er to use test s, other kinds o f in format ion, or both in a p arti cul ar situ ation

depends, therefore, upon the evid ence fro m exp eri ence concerning co mparat ive val idit y and upon such facto rs as cost and avail abili t y.

译文:因此,究竟是使用测试,其它种类的信息,还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都使用,取决于关于相对效度的来自经验的证据,同时还取决于成本和可获得性这样的因素。wh eth er...or...是并列连词,or前面省略了不定式to use, and upon中间省了动词dep ends。

十、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

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比较:I was all th e more deli ght ed when, as a result o f the initi ati ve o f your Go vern ment it pro ved possible to reinstat e th e visit so quickl 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Th 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 ffi cult, i f not i mpossibl e, for a peo pl e to enj o y its b asi c right 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 y i ts po litical st atus and to ensure freel y it s econo mic, soci al and cul tural develop ment was no w scarcel 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绝不)contest ed (斗争;比赛).

译文: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置辩的了。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廖国强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 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 1)功能上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 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写作中人称代词的差异比较

英汉人称比较 1人称简介 (1)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以外的人. 人称代词所指的是说话的人叫第一人称,如“我、我们”;所指的听话的人叫做第二人称,例如“你、你们”;所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叫第三人称,如“他、她、它、它们”。名词一般是第三人称。 (2)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英汉人称比较 英语中的人称 第一人称:I me we us 第二人称:you 第三人称:he him she her it they them 等 汉语中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们 第二人称:“你”(“您”)、“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她们”及“它们等 1. 汉语没有格的区分,但是汉语的第三人称复数形式比英语的第三人称复数更具体。汉语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如“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这些都是文字上的区分,语音里是没有性的差别的。汉语里的“他”、“她”、“它”都发成[ta:]。 “他们”和“她们”在性上有很大区别。 2. 还存在两种不同的代词“咱们”和“我们”都指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您”是“你”的尊称形式,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至于其他人称形式,英汉都能相互对等。 3.总体来看,就叙事体小说这种文体来看,英语的代词使用频率比汉语代词使用频率高;(1)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要高; (2)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均最高,而第三人称复数代词和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均较低。 4.大小写之别。 在英语中,一般只是每个句子的第一个字母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要大写,但“I”不论在句子中处于何处均一概大写,在两边各矮一截的小写字母中显得鹤立鸡群,顶天立地。至于you、they、he、she,则无缘享受此殊荣。 而汉语则无大小写之分,不论是我、你、他或她还是我们、你们、他们或她们均一视同仁,淹没在大小相等的文字当中,谁也不起眼。 第一人称比较: 1.称用单数代词I 与“我”表示时的社交功能和普通语言的人称指示语一样,I和“我”的基本含义就指代说话者本人。英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I指说话者本人,没有其他相应的表达方式;汉语的“我”指说话者本人,“但它也有一些非指示用法,如虚指和泛指等”。汉语中有时用“本人指说话者自己,不过用得相对较少。现代汉语用“本人”除了表示客观冷静陈述以外。似乎还给人一种自大、高傲的感觉。所以,大多数语境下用“我”,较少用“本人”。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506203083.html, 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作者:张俊娜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12期 【摘要】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汉;对比;句子结构 【作者简介】张俊娜,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比分析理论概述 归纳对比分析时Theo Van Els指出:对比分析有助于分析母语和所学外语的异同,从而能解释和预测外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便为语言教学提供教学材料以迁移理论为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强调的重点在于母语和外语的差异上,正如Lado所言:如果目标语中的知识与母语相似,那么学习者学起来会感到很容易;如果与母语不同,则学习者学起来会很困难。本研究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帮助英语学习者找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对比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英汉语言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在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学习重点,而且有助于他们排除母语的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词汇、句子结构方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大量实例,使英语学习者意识到英汉语言的差异,促进英语的学习。 1.词汇层面对比分析。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因为英汉语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按照汉语逐字翻译为相应汉语。英汉词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词语搭配。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翻译时要注意词语搭配,避免两种语言词语搭配的混淆。例如,“看书”的看应翻译成“read”而不是“watch,look”,又如汉语的“开”,通常翻译为“open”,但“开”同时有很多含义:开始,举行,等,如:开门( open the door),开会( hold a meeting),开业( start a business),开公司( form a company)。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应用,总结英语的搭配规律,整体记忆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 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 或者“不对”。如: “我想你不到20 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 岁。” (“不,我已经30 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 或者“ No ”。如: "You're not a student, are you?""Yes,I am. ("No, I am not. ") 2、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英文“ grandparents, grandfathe, 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 uncle”和“aunt”,而中文“伯 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 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 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你想买什么? 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4、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考方向。您去哪里? 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 /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 isn't it? 5、面对恭维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得主要差异 如果学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得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得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口笔译也不就是一件很难得事情。笔者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得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得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同学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与表达方式而言,英语就是一种形合性得语言,而汉语则就是一种意合性得语言。英语得句子一般就是按照固定得结构与方式来组织与表达得,偏重于形式;汉语得句子则就是按照其字词得含义来组合与连接得,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得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得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您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就是一个由and连接得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得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得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reducedby many times thesizeof theputerofwhich itforms a part, thu s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of portable mini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得组成部分,使计算机得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得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就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与一个分词状语组成得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得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与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得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得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与运用“使”、“从而”得词意把各句之间得层层递进得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得差异就是做好英汉互译得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得基础上,打乱其原有得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

英汉之间的区别

英汉翻译讲解 I.英汉之间的差别: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地差别。”------吕叔湘 国内学者的共识是:汉语是综合性的,描写性的语言,而英语是分析性的,逻辑性的语言。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地的对比(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句法方面,有学者形象地把英汉比喻为以下几种:1.雄孔雀/雄狮-----即英语习惯于把最着重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出来,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地线性链,象头小尾大地雄孔雀。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狮型头大尾小地局式。 例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又如: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绝不)contested (斗争;比赛). 译文: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这一论断几乎是无可置辩的了。 2.葡萄/竹竿-----即把英语句子比作“葡萄型”结构,葡萄主干很短,其上附结着丰硕的果实。而汉语句子则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内容像竹竿一样一节一节展开,常称为“竹竿型”结构。 She was beautiful, with long dark hair and brilliant green eyes.她长得很美,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晶莹明亮的绿色眼睛。 She has smooth akin as pale and iridescent as the moon shining over a snow-covered landscape.她光滑的肌肤白里透红,宛如皎洁的月光洒在茫茫血地上。 3.多枝共干----英语句子中还有两个或几个动词共受一个状语修饰,共有一个主语或宾语,或者两个或几个状语共同修饰一个动词,两个或几个主语或宾语共一个动词,这就好比几根树枝长在同一根树干上,我们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 4.也有学者认为英语是一种弥漫着“男子气”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和理性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思维支撑点,从而就形成了英语的“阳刚之美”。而汉语自有汉语之美。汉语不注重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形式的描摹,不执着于形式结构的规范,中国人的思维支撑点似乎更具有抽象,深邃和疏放的取向,由此繁衍生出的是显赫的暗示和幽远的意境从而形成汉语的“阴柔之美”。汉语的魅力在于她的流散和疏放,系于她超凡地暗示力和意境性。所以汉语的形式机制很弱,主谓宾没有形式标定,主谓间关系松散,宾语无定格,无定位,主语的超句承接功能很强。 如果说汉语是一种“人治”语言,那么,英语则是一种“理性”语言。汉语能化逻辑为内在,英语则必须将逻辑外化,化作种种行合的标记,化作启转承合的纽带。英语语法规范森严,理性十足;英语形式逻辑缜密,滴水不漏。 5.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一种艺术语言。寥寥数词,就能出意境,出氛围,出画面。当然,英语表情达意的优势也不能低估。比如,metaphor比喻就是英语最大的优势。这个比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 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是的,我不到20岁。”(“不,我已经30岁了。”)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Yes,I am.”(“No,I am not.”) 2.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考虑问题的主体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4.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 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 5.面对恭维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6.电话用语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英汉十大区别: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修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兴趣"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子表达,两个不同的原因则分别由不同的句子表达,整个句子被化整为零。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翻译中比较标准的英汉8大区别之处 泛瑞翻译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闻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息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朴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期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翻译公司汉语译文显著就是简朴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因为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泛起错误,很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因为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恰是因为这个原因,考研(论坛) 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常常就成了很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锻炼,练习;纪律,风纪,命令听从;惩戒,惩罚;学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文:人们对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爱好,这与其说是由于外部对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由于历史学家内部发生了争吵。 英文原句是个典型的长句,由27个词组成,中间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完全靠语法结构使整个句子的意思化零为整:less through...and more from构成一个复杂的状语润饰动词arisen。在中文翻译中,"产生爱好"这一重要内容通过一个独立的句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英汉文化的十大常见差异 摘要: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 回答提问 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如: “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 “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如: "You're not a student, are you?" "Yes,I am." "No,I am not." 2. 亲属称谓

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显得男女平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 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 3. 考虑问题的主体 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比如: 你想买什么? 您想借什么书? 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4. 问候用语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如: 您去哪里? 您是上班还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 isn't it?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英汉语言八大差异

英汉语言的八大差异。 一、英语为静态语言,汉语为动态语言 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或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汉语则有使用动词的固定习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汉语往往大量采用兼动式或连动式的说法。英语的静态特征表现是多维的,但简而言之,不外乎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两种。前者如使用非谓语动词或非限定动词,省略动词以及将动词名词化等;后者如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介词及副词等等。相对而言,汉语的动词由于无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若要表达动作意义,往往别无选择,只能采用动词本身。如: 1.You must be a very bad learner; or else you must be going to a very bad teacher. 你一定很不善于学习,要不然就是教你的人很不会教。 2.I am afraid of you misunderstanding me. 我担心你误解我。 3.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 二、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 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往往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魅力。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使用得相当普遍,尤其常用于社会科学论著,官方文章,报刊评论,法律文书,商业信件等文体。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这主要因为汉语缺乏象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形式相同的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或其他词。1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明、直、显、形、象的表达的法,即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述直接,常常借助于比喻和形象,因而比较平易、朴实(down-to-earth style)。如: 1. 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没有消息即表明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从形式上看, absence , intelligence 和indication这三个词都是抽象名词,但译成汉语时,应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应化静为动,分别译成了“没有”,“消息”,“表明”,这样既表达了英语原句的具体内容,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 Again, therefore, she applied herself to the key, and after moving it every possible way, for some instances, with the determined celebrity of hope’s last effort, the door suddenly yielded to her hand. (J.Auten: Northanger Abbey,Ch.6,V.II)

中英语言差异

中英语言差异 霍红丽 12外21 12042024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 引言学一门语言,必须去掌握它所反映的文化。即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也要大量接触所学语种的文化,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什么是文化?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中国的学者梁漱溟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语言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创造出来并为他们服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价值和政治观念等社会要素的制约,是不能脱离社会独立、自由发展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家指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形态的差异则鲜明的反映到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下面就此分析中英语言差异。 关键词中英语言差异文化 一、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 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雅思作文必须注意的英汉表述十大区别 一、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 ay wi 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 y chip s, co mput 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入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 aliti es wil l be regard ed as wo rkmat es rather than tool s, rel 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 evi sion, and digit al age will h ave arrived。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至于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一个句子则表示结果。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长而复杂的句子,而翻译成中文经常就成了许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 st orical methods had ari sen less throu gh extern al chall enge to th e

中英文论文写作的区别

我写(为了说明简单,这样都翻译成中文): A是由于B的存在造成的, 而C会产生B, 为了减少A,我们必须减少C。 老板说:你这样写,我不知道第二句为什么要提C呢? 我一愣,很奇怪:因为C会产生B啊?(心想这不是很明显吗?) 老板改成了: A是由于B的存在造成的, B会被C所诱发, 所以减少C,就会减少A。 我一看,换了个表述而已,有什么不同吗?百思不得其解。问老板为什么要这么改,老板还是那句话,按原先的写法,她不知道为什么要提C。我最后还是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篇文章《The Science of Scientific Writing》by George D. Gopen and Judith A. Swan。 原来,句子有所谓的the stress position,就是读者期望看到重要的信息和新信息的位置,所以写作的时候要把你重要的东西放在这个位置。句子还有所谓的the topic position,它建立了读者对这个句子的期望。更奇妙的是,不同的语言,由于阅读习惯的不同,它的the stress position是不太的:中文的the stress position 是在句子的前面,英文是在句子的后面,这叫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对英文来说,它的the topic position是在句子的前面,而中文没有the topic position。最理想的英文句子的组织方式是用前面的the topic position来提到前面的旧信息,这样读者就知道这个句子是要跟旧信息相关的,而用后面的the stress position来提到新信息,这样一个句子实现了一个建立旧信息和新信息联系的过程。这样一句接一句形成了信息的流动和逻辑的建立或转换。 反过来看我的表述,我还是用中文的表达习惯,在第二句中把新信息放在了前面。对我来说这个逻辑没有问题。可是对于英文国家的人来说会很别扭,因为在他们期望看到旧信息的地方看到了新的信息,他们就会迷失。而在应该有新信息的地方看到旧信息,他们又会失去兴趣。虽然最终他们也能懂,但是对他们来说,读起来就很费劲。我老板改的,就完全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所以有人说,你看一篇英文文章,如果读起来特别顺口的话,往往它是中国人写的,因为我们对the stress position有相同的习惯。知道了上面组织英文句子的原则,写起来就可以把句子搞的紧凑一点。 还有一个问题是,有时候我们不能完全做到每次都用旧信息带入新信息,那怎么办呢?那就要借助连词的作用了。这一点,中英文差别倒不是很大。 比如:A类材料中会有性质B。 B很普遍,可以用理论C解释。 但是,最近在A类中发现有某些材料没有性质B。 其中第三句的A在第二句没有出现,而如果把在第二句有出现的B作主语又不好造句,只好利用连词:但是。 同样的道理推广到段落:我们最好在每一段的开头用一句topic sentence(主题句),句子前半部分提到上一段的主题名词,后半部分提到这一段的主题。通过这样,我们又把大的单元,段落,给有机的连接起来了。 至于英文写作中的整体结构问题,实际跟中外区别倒不大。想想近代科学都是西方传到中国,所以这些模式都是西方的模式。只不过我们有自己的语言,所以最大的区别还是句子的组织上。 当明白中英文论文写作的最大不同后,你就可以写出比较符合英文阅读习惯的文章来了。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摘要: 本文主要以英汉语言实例为出发点,力求多方位,全角度地展示英汉两种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为突出主题,注重意合,具有静态性,实说性和临摹性的分析语;而英语为突出主语,注重形合,具有动态性,虚用性和剪辑性的综合分析语。认识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特征有助于英汉互译工作,并能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特征;汉语特征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bstract: Based on practical exampl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dicate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is atopic prominent , paratactic , dynamic, concrete, and chronicle, analytic language while English is a subject prominent, hypotactic, stative, abstract, non chronicle, synthetic analytic language.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two languages is a great help to transla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正是由于英汉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各自有着不同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音系统以及词法上的差异,因此英汉语言在句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译汉时必须使用汉语的句法来表达英语的意思。如果按照英语句法直译,译文将受到英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和束缚,违反汉语表达习惯。反之,汉译英时也必须采用英语的句法来表达汉语的意思,尽可能适应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因此,熟悉英汉语言句法上的差异对正确地进行英汉翻译十分重要。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特征上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所谓形合是指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是指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英语句法特征是“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句子要按照语法规则来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