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年级语文课外培训讲义

五年级语文课外培训讲义

五年级语文课外培训讲义
五年级语文课外培训讲义

第一讲

【知识盘点】如何读懂文章

读懂文章是做好一篇课外阅读的基础,要想读懂文章,先要明白我们需要读懂什么,再去读文章。读完一篇文章,要明白作者的写作主旨是什么,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或是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以及文章的体裁、题材。

1、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也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和内涵。

2、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就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简略的梗概。首先要明白故事主要在讲什么,一般保留文章的头尾,然后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去除掉外貌描写,比喻,拟人的句子,比喻的去掉像后面的,保留前面的。拟人的去掉拟的对象和修饰对象的词语,其它保留。不重要的段落去掉,有时要加上一句过渡句才会通顺,能用一句话带过的就带过,总之最重要的是中心段。

3、记叙文的写作题材

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记叙文主要侧重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几种题材。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点,而撰写的文章,如《小英雄雨来》;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重在说明生活中的道理,或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中彩那天》;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桂林山水》;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情怀,如《落花生》。

【能力冲浪】

平分生命

男孩与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

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这篇文章的题材是

2、本文的中心思想为

3、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的顺序写出了事件的过程。

4、这篇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烟台的海

第一次去烟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海。

久住厦门,日日与大海为伴。厦门的海,固然不乏碧波万顷,但是,海湾多,逶迤曲折的海岸,恰似母亲的臂膀,深情地把大海拥抱在怀里,于是,自有几分娴静和温柔。而烟台的海,那一览无余的金色的沙滩,洋洋洒洒的直向天边铺展而去,平坦如砥。细看,宛如弯成弧形的大弓,沉雄、壮阔,浑然有从神话时代走来的后羿在这里昂首阔步,被这位力士射落的九个太阳,就落在这天水一色的泱泱碧水之中么?倘若说,厦门的海是拥在母亲怀中的赤子,烟台的海,则是成熟如砥柱中流的大汉。刚烈,豪气横溢;开朗,肝胆相照。千秋史

册中,那列阵而来的英雄豪杰,莫非就是这大海的骄子么?

于是,簇拥在大海中的蓬莱阁和鼓浪屿的情调是绝不相同的。它自有几分天外飘来的仙气,丹崖、道院、古城墙,依稀可以从沧桑岁月的洗礼中,领略到超凡脱俗的迷人韵致。它的美在于动,不愧是人间的仙境。鼓浪屿精巧、雅致,犹如海中的盆景。它更接近音乐,恰似钢琴里飘出来的旋律,轻灵、飘缈,如椰林中悠然而来的风,只有在月光下曲巷里漫步,才能体会到那独特的风情。它的动人之处在于静,堪称仙境似的人间。

烟台的海滨,没有绵延如黛的木麻黄树,也没有温情脉脉的相思林。矗立云天的木棉,花开如火如荼,又称英雄树,或许,是留恋南国少女的多情吧,从不挪动半步。厦门司空见惯的三角梅,这里也有,不过,只能养在宴会厅中的花盆里。这里长得最多的是钻天杨和气宇轩昂满树都长着眼睛的桦树。风霜雨雪如刀刃,或许,只有它们,才能在这里一展风姿。因此,在烟台漫步海滨,另有一番心境和感受。

浪,大海的呼吸,也是大海的歌唱。不知有多少回,我坐在厦门鼓浪屿的海滨,听取大海的呢喃。厦门的浪,疏朗而温馨。暖风骀荡如春,牵起层层浪花,恰似牵起无邪少女的裙裾,缓缓向你飘来,写意、浪漫,让人心旷神怡,熏然欲醉。当然,也有风高浪急的时候,波涛如雪,但屏障式的众多岛屿,切割了浪的汹涌,阻挡了涛的澎湃,纵有万马奔腾之势,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和惊慌。而在烟台,无遮无拦的风,几乎时时都在催动着大海的涌动。十月,南方正是金秋,风和日丽;而北方的风,已是强劲如战场上的呐喊了。受惊的巨浪,毫无规则地奔突而来,发出隆隆的轰鸣,是千万将士擂起了战鼓,汇成了那沙场秋点兵之势么?伸向大海的栈桥被无情地吞没了。没有游客,点燃过盛夏繁华的小贩们的货架,尚来不及转移,就被大风吹了个底朝天,狼藉地横陈在黄沙里。此刻,你独立海滨,你必须是不凋的航标,万顷巨浪向你扑来,你含笑迎向前去,淫威如狼似虎,如天塌地陷,你也在所不辞。借一腔气贯长虹的英雄侠胆书写人生,便是烟台的海的境界。或许,正因为如此,这里才会出丰饶地道的海产,才会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柔情侠骨的美女,才会有名传于世永不变色的白金、黄金!

壮哉!烟台的海。

1、这篇文章的题材是

2、本文的中心思想为

3、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有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千倾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着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在新开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大海交辉相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着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着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都快成痴了。有个老板愿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枝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双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而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个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这篇文章的题材是

2、本文的中心思想为

3、这篇文章采用了的写法。请用横线画出体现这些写法的语句。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

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 dòng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 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 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níng zhòng nuódòng qīng cuì

( ) ()(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 ) 知晓------( ) 振奋-----( )

3. 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居然”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 ____

__

5. 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回答问题。

①“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讲

【知识盘点】如何阅读写人的文章

1、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常常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质。阅读时要抓住这些描写,仔细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关于闰土外貌的描写就十分生动传神,作者通过“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三个典型的外貌特征,刻画出一个深受父母疼爱的海边农家孩子的形象。

2、分析典型事例

写人总离不开事,把人物置于具体的事件之中,人物的性格、品格、个性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将相和》一文,就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件,表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

【阅读感悟】

从灰姑娘到名作家

火爆全球的儿童幻想小说《哈利·波特》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年方36岁的英国女作家J·K·罗琳因此坐拥亿万财产。她的故事有如现代版的灰姑娘,在世界各地流传着。

J·K·罗琳,1965年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她的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从小就喜欢写作的罗琳,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热爱英国文学的她,大学主修法文,毕业后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和丈夫离婚后,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到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因为找不到工作,她只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己和女儿。1990年,25岁的罗琳,坐在由曼彻斯特出发,前往伦敦的火车上。不巧火车晚点,就在这几个小时的等待中,哈利·波特闯进了她的生命。透过车窗,罗琳仿佛看见了一个黑发瘦弱、戴着眼镜的小巫师在对她微笑,那时她手边没有纸没有笔,便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哈利·波特的故事。

回忆起当年的生活,罗琳有感而发:“当初总是担心,在女儿的旧鞋穿坏之前,是否有钱帮她买一双新鞋?”为了逃避又小又冷的房间,她老爱窝在附近的尼可森咖啡馆里,点上一杯饮料,然后写下哈利·波特的故事。刚开始时,咖啡馆的人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她,渐渐地人们习惯了,有时还会同情她,请她喝杯咖啡。不过那里的人们一直都认为她是一个喜欢在纸上乱写东西的怪人。

每每提及刚写完《哈利·波特》第一集时的窘境,罗琳还是会习惯性地看着自己的手指。那时由于没有钱去影印稿子,她只能自己用打字机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打成厚厚的两大本书稿,可是要将书稿寄给谁呢?没出过书的罗琳,干脆跑到图书馆翻阅《作家和艺术家年鉴》,在众多的名家中,她选择了克里斯多夫·里特,并将一部分稿件寄给他。依赖想像力和灵感过日子的罗琳,戏剧化地挑选了和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经纪人。她说,在这一辈子收到的信中,最棒的便是里特先生回复的那封信。信上写着:“ ”这封信她看了足足有八遍以上。

结果,《哈利·波特》刚出版,便狂销全球,罗琳做梦都没有想到,她竟在一夜之间从贫穷的单身妈妈,跻身为国际畅销书作家。

不过罗琳说她不会为了读者或市场的要求,修改早在十年前就已架构妥当的七本哈利·波特的内容。因为当初她写下哈利·波特时,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像力而写的。写这本书是她快乐的源泉,因此,她也不会更改哈利·波特的生命历程。

1、写出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微薄()窘境()

2、文中划横线的一句话,请你写出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

3.灰姑娘指谁?作者为什么称罗琳为现代版灰姑娘?

4. 请结合文中内容,想象里特先生回复的那封信中会说些什么,然后用极简洁的话概括里特先生回信的内容。

5. J·K·罗琳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最佳的小路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三年的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联络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设计师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峻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四十多年,留下七十多处杰作。然而建筑学中①微小得不值一提的一点——路径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可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接到电话后他心里更加焦躁。他决定到地中海海滨去

清醒一下,争取早日定下方案。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弛),沿途满山遍野的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他看见无数的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吆喝,但很少有人停下来过问。当车子进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你只要付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子葡萄,据说这位老太太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百里的葡萄产区,她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久缠在他心头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格罗培斯②出乎意料的高兴连忙让司机调转车头返回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发了封电报,要求施工部在乐园撒上草种。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被绿草所(复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小道有窄有宽,优雅自然。

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1.“延”和“迈”都是_ 结构的字。“迈”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延”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2.用“\”画出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峻竣)工奔(驰弛)(复覆)盖

3.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焦急()称心( )

4.将文中画“____”的部分各用一个成语来代替。

(1)微小得不值一提()

(2)出乎意料的高兴()

5.“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可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_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女老师40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说完,我旁边的那个一直没得到机会的瘦个子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或侧过身看着这个男孩,而后又把目光对着老师。老

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静静地看着那个学生,笑道:“好啊,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跟前。他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翻了好几趟,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但是,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裤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老师听后开怀大笑,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裤腰带。

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这位老师并不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方法。

2、“老实说,这位老师并不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这句话中,前一个“漂亮”的意思是,后一个“漂亮”是。

3、“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静静地看着那个学生,笑道:‘好啊,你来量吧!’”这句话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人物__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你评析这节“最漂亮”的课,逐点写出你认为“漂亮”的理由。

①,②,③……

5、这件事的起因为,经过为,结果为。

第三讲

【知识盘点】如何阅读记事的文章

记事的文章常通过一件或几件事的描述,表达作者对事情的感悟、受到的影响。

1、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记事文章通常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阅读时要把握记事文章的“六要素”,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插叙、倒叙还是顺叙。

2、分析具体事件

阅读记事的文章首先要明确写了什么事,通过事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析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和情节。人物的思想、性格一般都要通过具体事件的细节描写来体现出来。例如:《一夜的工作》有这样的一个细节描写:“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周总理工作认真、严谨、细致的作风。

【阅读感悟】

桃核

娟子久久地凝视着这枚雕刻得很别致的桃核,圆圆的黑眸子泛起一层雾水。

这枚桃核是在娟子临走前的一天晚上爸爸赶刻的。爸爸说,桃核带在身边很吉利,可以趋吉避凶,而且刻得越好越有效。爸爸小心翼翼地摆弄着刻刀,生怕刻坏了一刀。头上的银丝在灯光下闪闪发光。娟子突然发现,爸爸苍老了,额上的皱纹深了,背似乎也驼了。(娟子想起了小时侯,她总是喜欢挠爸爸的那一头乌发,总喜欢亲吻爸爸那光洁的额头,也总喜欢骑在爸爸那挺直的背上……)可如今,一切都变了,娟子感到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诉说的感伤。

“哎呦……”爸爸轻轻哼了一下,娟子吓了一跳,爸爸的手指不小心被划破了。鲜红的血滴到了尚未“完工”的桃核上,染上了一片红色。娟子劝爸爸先去休息,可爸爸坚持要刻好了才休息,娟子很无奈,只觉得爸爸好傻,为了一句不现实的美好传说,划破了手,真不值。

桃核终于刻好了,非常漂亮,娟子爱不释手,想不到平时连饭都煮不好的爸爸竟能雕刻出如此(精巧灵巧)的小舟,简直不可思议。“外出时一定带在身边,它会保你平安……”

爸爸叮嘱道。娟子当时觉得爸爸很迂,很可笑。

现在,娟子好后悔,恨自己当时太“聪明”了。模糊中,娟子仿佛又看见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如桃核一般的……两滴晶莹的泪珠落下来。

1、在文中括号内用“\\”划去使用不正确的词语。

2、括号部分内的语句在全文中属于()

A 插叙

B 倒叙

C 顺叙

3、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得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通过父亲刻桃核的事情,表现父亲对子女的深厚的爱。

B 通过父亲刻桃核的事情,表现“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对父亲的深情。

C 通过父亲刻桃核的事情,表现父女间的深情。

4、文段首尾直接构成呼应的语句是:

首段:

尾段:

5、文中写娟子认为爸爸很迂,具体指的是()

A.在这件事上,爸爸太固执了。

B.本来一句不现实的美好传说,爸爸却坚信不疑。

C. 为了一个小小的桃核,耽误了休息,还划破了手。

给爸爸打工

给爸爸打工,是许多美国少年共同的经历。

在宾夕法尼亚州,有一家名叫帕戈尼斯的餐馆。餐馆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经营,为此需要不少勤杂工。主人帕戈尼斯在儿子6岁时就教他如何把客人的皮鞋擦亮,还要他擦完鞋后主动征求客人的意见,如果客人不满意,就必须道歉并且重擦。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要求也不断地加码。10岁时,小帕戈尼斯又被安排去收拾餐桌,以及干一些其它杂活。小帕戈尼斯按照父亲“拼命干活是为了让全家人生活得更好”的教导,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得十分出色。父亲曾高度评价他:“你是我雇佣.过的最好的勤杂工。”父亲又指出:“今后,要想成为餐馆中的一名正式工,还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准时上班、礼貌待客等等。”

有一天,儿子突然提出:“我工作这么认真,你应该每周给我10美元。”父亲说:“好

啊,那么你一日三餐是不是也该付钱呢?你有时带小伙伴到家里白喝汽水又该怎么算呢?要知道,你的劳动还不能养活自己。什么时候你能够自立了,爸爸会对你按劳付chóu _______的。”父亲估算了一下,说儿子每周要欠他40美元。从此,儿子给爸爸打工,再也不提钱的事。

后来,小帕戈尼斯选择了参军,他年幼时的吃苦nài劳和严格自律使他受益匪浅,两年后即被提升为上尉。然而.,当他得意洋洋回家报喜的那一天,父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勤杂工今天休息,晚上你搞搞卫生,怎么样?”小帕戈尼斯刚要说:“甭搞错了,我现在已经是美国军队的一名军官了!”但一看到父亲严肃的神情,他马上意识到:在父亲的餐馆,他仍然是个小伙计,就像在部队里要服从上级一样,在家里也应保持“集体第一”的意识,对生他养他的父母也要无条件服从。他马上拿起拖把开始打扫卫生。

给爸爸打工,收获的不是金钱,而是坚毅的品质、正确的名利观、崇高的集体观念和强大的就业本领。

1、为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雇佣.___________ 然而.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chóu nài

按劳付吃苦劳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峻——()教诲——()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受益匪浅:

5、文中画“________”的语句是对小帕戈尼斯的___ ___进行的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选择下列答案,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A坚毅的品质 B正确的名利观 C崇高的集体观念 D强大的就业本领

6、用完整的语言回答,给爸爸打工的过程中,儿子得到了什么?

特殊的听众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

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___________.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________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________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_______、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⑦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A.幽静 B.坚持不懈C平静 D.信心十足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3.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结果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本文第③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和了。(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

5.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

第⑦段中加点的“特殊” :

6.本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 7.本文第④段中加点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8.说说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第四讲

【知识盘点】学习朗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要想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正确、深入的理解,其次要有自己深刻、细致的感受,最后还要有丰富、逼真的想象。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1.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3.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

(二)重音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

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读句子,注意重音的不同引起句意着重点的变化,把左右两组中意思联系紧密的句子用线起来。

1、我.知道你会唱歌①你怎么说不会呢?

2、我知道

..你会唱歌②别人会不会唱我不知道

3、我知道你.会唱歌③会不会唱戏我不知道

4、我知道你会.唱歌④你不要瞒我了

5、我知道你会唱歌

..⑤别人不知道你会唱歌

(三)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

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四)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

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子的,只是在句末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

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

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

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能力训练】

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句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冷眼相看)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朗读材料】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

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五讲

【知识盘点】句子的类型及句式变换

1、将陈述句改为反问。

例:浏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改:浏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2、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改: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3、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例:我得穿上这件又厚又重的棉袄。

改:我不得不穿上这件又厚又重的棉袄。

4、把句子换成两种不同的说法。(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

例:在短短的40天多内,侵华日军杀害了35万中国人。

改:在短短的40多天内,侵华日军把35万中国人杀害了。

在短短的40多天内,35万中国人被侵华日军杀害了。

5、把句子改成转述的方式。

例: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

改:拉车的感激地说,他家离这儿不远,可以支持着回去了。对于两位好心的先生,他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

6、缩写句子

原则:不改变原意,且缩到最简

方法:保留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缩去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能力训练】

一、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

1、读了《桂林山水》一课,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