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教你去火的方法

中医教你去火的方法

中医教你去火的方法(很实用,找到真不容易!)

现在人们很少会按正常量摄入体内的8杯水,反而会吃多一点辛辣的东西,难免会上火,可是上火了有没办法,中医来告诉你怎么办!

1心火。表现:嘴苦,舌尖有红点,一般脾胃也不好。

灭火方法:莲子心煮粥或莲子心泡樟芝粉喝,严重的要在医嘱下吃中药“栀子金花丸”。2肝火。表现:嘴有苦味,眼睛有眼屎,视力模糊,飞蚊症,血压上升,两肋涨痛等。

灭火方法:可以吃枸杞菊花水,大便干结的,要加草决明20-25g(要炒干不要炒焦,茶碗里捻末)。

3脾火。表现:嘴甜而粘,舌苔很厚,中有黄苔,大便先干后软,人乏力。

灭火方法:调理为先,用山药煮粥吃,严重的在医嘱下吃中药“人参健脾丸”。

4肺火。表现:脸有疖子,嘴有辣味。

灭火方法:用大枣和沙参煮水喝,严重的在医嘱下吃中药“清肺益火片”。

5肾阴虚火旺。表现:耳鸣,盗汗,人酸软,头鸣,舌后跟有舌苔,嘴干,大便干,手脚糙热。

灭火方法:调理为先,多做些莲子粥、百合粥,严重的在医嘱下吃“知柏地黄丸”。

6胃火。表现:口臭,也可引起大便干燥(宿便气味反倒胃,引起口腔异味)。

灭火方法:牛黄清胃丸。

人体12个重要穴位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 1、少商穴: 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是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2、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见上图):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方法:用拇指按揉后溪穴,同时缓缓转动腰部2-3分钟。现代研究发现后溪穴还有促进肠蠕动作用,可辅助治疗便秘。 6、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胸骨中线处。传统中医认为,膻中穴为“宗气之海,善治气病,具有调气降逆,宽胸利膈,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胸闷、乳腺炎、缺乳、肋间神经痛、咳嗽等症。与天突穴配合辅助治疗咳嗽,效果良好。按摩手法:用擦法,用手指上下擦膻中穴100次,使皮肤稍红即可。也可同时按压天突穴。 7、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常用于治疗胃炎、腹胀、呕吐、消化不良、溃疡病等。 常用摩法和贴膏法。摩法:用手掌面贴于体表穴位上,转动按摩2分钟;贴膏药法:擦净皮肤,取活血止痛膏半张贴于穴位上,2天后取下。停1天可再贴。(皮肤过敏者不能用)。中脘穴与足三里穴同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胃病的效果。

4小妙招快速降火 最简便去火

4小妙招快速降火最简便去火 春季人体内火旺盛,吃的辛辣食物更会加重,导致引火上身,出现嘴角起泡,流鼻血,嗓子痛等疾病,不管哪种疾病都会影响身体健康问题,那么上火怎么处理呢?嘴角起泡是什么原因呢?该不该用药呢?今天小编就来学习一 下这方面的知识。 上火嘴唇起泡怎么办 1.热敷 如果嘴唇上火起泡的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可以涂抹一些天然的芦荟胶,它具有非常明显的杀菌作用。而对于一些长泡处有瘙痒、疼痛等症状的患者,芦荟胶抹上去还会有清凉感,对这些不适症状都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通常抹上去一段时间后,水泡的疼痛现象便可以得到很大的好转。而多抹几次就可以消除症状了。 或者在晚上睡觉前还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用热毛巾敷敷嘴上的泡,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轻红肿情况。而且热敷还可以加快嘴附近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水泡尽快消散。 2.多喝水 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多喝水的习惯非常重要,因为水是排毒的载体,只有多喝水才可以排除体内的各种垃圾毒素。而很多时候这些垃圾毒素是导致我们上火的主要原因,尤其是

在这个干燥的早春季节,如果不注意多喝水的话干燥的气候就很容易导致人体上火。因此每天要坚持多喝白开水,以此来治疗嘴唇上火长泡症状。 可以说嘴上长泡都是上火攻的,这个时候只要注意多喝水,那么嘴唇上的长泡症状便可得到很好的缓解。面对嘴唇上火长泡怎么办的问题,以上这些都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3.药物治疗 如果嘴唇上火情况不严重,或者是刚刚才上火起泡的话,这个时候通常会比较痒,当然也比较好治疗。这个时候患者只需要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在患处抹一些牙膏在泡上,这样便可以很好起到消炎以及止痛作用了。但是在涂抹牙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抹的均匀一些,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在睡觉时弄脏枕头,第二天起床后你便会发现水泡已经好很多了。 或者你还可以用红霉素眼膏涂抹在患处,这种药膏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对嘴唇上火长泡等情况都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红霉素眼膏的副作用非常小,通常抹3天左右就能好转。 4.清淡饮食 清淡的饮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治疗嘴唇上火等 情况,同时还具有预防上火的作用。专家提醒一些易上火体质人群,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尽量多吃些萝卜、蜂蜜等食物,除此之外还有像梨、大枣等,这些食物都具有很好的去火功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临症上最基本的条件,就就是要巧妙运用「理、法、方、药」四点: 理-就就是透过八纲四诊的辨认,找出病因与病理变化,以及处理的理由; 法-就是根据诊断立出治病法则; 方-就是依照治疗法则,制定或选用适当、合宜的方剂; 药-就是选择对症的药物,巧妙地运用在方剂中。 所以辨证、立法、制方、用药,就是中医临症的步骤,但就是,疾病千变万化,所以先要去掌握治病的方法。古人针对八纲制定出了治疗的八法,并随着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相互地配合。 何谓八法? 所谓的八法,就是指汗、吐、下、与、温、清、消、补八种。只要能够妥善运用,即使病情复杂,也能够从容应付了。 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明白地掌握病情的正常与反常、轻重缓急,除了要了解八法外,还要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八法,以及八法的配合,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汗法 汗法-逐邪出表 汗法就就是使病人发汗的意思。凡使用发汗的药方,使病人服后出汗将病邪逐出体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就就是汗法。此法一般用于外感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症时。由于表症有表寒与表热,因而汗法也就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两方法,必须依病人病邪入的不用来运用,才能收到效果。 辛温发汗法 这就是利用具有发散风寒作用辛温解表药,以治疗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口不渴、舌苔白薄、脉浮紧等风寒表症的治疗方法。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等药物,以及麻黄汤、春苏饮等方剂都就是属于辛温发汗的最住药方。 辛凉发汗法 这就是利用具有发散风热作用的辛凉解表药,以治愈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口渴、舌苔黄薄,脉浮数等风热表症。药物中的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方剂中的桑菊饮、银翘散等,均就是此法的药方。辛温与辛凉发汗法就是应用时的基本原则,在临症的应用上,就不会如此单纯了。必须再考虑病人的体质、新病与旧病的兼夹、表症与里症并见复杂的情况,巧妙地运用其它方法配合,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又有助阳发汗、滋阴发汗、化饮发汗、表里双解等方法来加以配合。 助阳发汗 病人体质若属阳虚,又不慎感受外邪时,虽然病属表邪,应该要使之发汗,然而阳虚的人,就不可以单紽纯地发汗而已。因为阳虚人,卫气多不固,很容易造成亡阳汗多的危险境,所以在发汗时,必须要兼顾病人的阳气。此时,最好以参苏饮之类的方剂来治疗。 假使病人体质属于阴虚,感染外邪时,也不能贸然用发汗去发汗。因为阴分亏的人,多半津液不足,如果出太多汗,反而会造成津液耗损的病变。所以,在发汗时,必须顾及阴液。所以,萎蕤汤一类的方剂最适宜此体质的人 化饮发汗 病人常有痰饮喘咳,感受风寒外邪时,导致形寒怯冷,痰嗽气喘发作或加重。此时不可一味使用汗法,必须一面温阳化饮,一面开表发汗,才能使风寒外解,痰饮内化。可以使用仲景小青龙汤方剂。 表里双解 病邪若在表,应该用汗法;病邪在里,则要用下法。假使既有表症,又有里症时,就应该先用药解表,再治里。然而始末内外壅实,表里俱急的情况下,就无法先表后里。此时只有双管齐下,汗下兼用的表里双解法了。方剂中的防风通圣散、凉膈散即就是此法的佳方。 由此可以得知,汗法的配合运用就是很灵活的。不过,必须牢记的一点就是,惟有表症又需要发汗时,才就是汗法的适应症,否则就不能使用汗法。所谓的须要发汗,又有两种情况: 有头痛、恶寒、发热等现象,但就是郄没有汗时,就必须要发汗。

人体八大基本长寿穴位

人体八大基本长寿穴位 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

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去火的方法

去火的方法 上火,是中医的常用名词。当身体出现了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燥以及流鼻血、牙痛、溃疡等症状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了。火又分为实火、虚火、上焦火、中焦火、下焦火;肝火、心火、肺火、胃火等。 上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吃了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或过多食用了羊肉、狗肉;有的是因为受凉、伤风后导致发热、口舌生疮;有的则是因为缺乏睡眠或情绪过于激动引发内热大;也有久病之人阴虚火旺,吃一点鱼、虾都会上火,等等。 这里,我教大家几种简单的去火方法。 根据上火的部位来治疗 眼睛上火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红、发涩、发花或分泌物多都代表肝火旺。当然也有人并不表现在眼睛上,而是出现口干、脾气暴躁、失眠的症状,女性还会有乳房胀痛的情况。去肝火的具体方法如下。 食疗:一次吃生泥鳅1~2条,一般吃2~5次。如果吃完后肝火症状并没有明显消退,说明体内寒重、经络不通,就要用前面介绍的

多根清艾条熏全身的方法。或者用十几粒桑椹煮水喝,连喝3~5天。但是桑椹性寒,不能多喝,而且只能在夏秋两季食用。 刮痧:在双侧腋下至腰的部位涂上润滑油(食用油也可以),用刮痧板从上往下刮200~300下,最好能出痧。 鼻子上火 “肺开窍于鼻”,与咽喉、气管相连。当出现鼻腔燥热、生疮、流脓鼻涕、流鼻血以及咽喉肿痛、胸闷、燥咳、咳脓痰等,都代表肺内有火。去肺火的具体方法如下。 食疗:煮萝卜水或梨水或荸荠水喝。 刮痧:在颈椎向下至肩胛处刮50~100下;或刮胳膊上的肺经,从肘内关节的外侧一直到大鱼际处,两边各刮50~100下。 舌痛或舌上溃疡 “心开窍于舌”,舌上生溃疡多数是心火旺,有的还会出现心烦、急躁、胸闷、心慌、睡眠不佳等症状。治疗心火旺的具体方法如下。 食疗:将苦瓜切片煮水喝或用莲子心泡茶。 刮痧:在两边手肘部中间的心包经部位涂上润滑油,再用力拍打出痧。 嘴唇或口腔溃疡

中医“治未病”与预防保健

中医“治未病”与预防保健 中医学历来就十分重视预防保健,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医籍《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保健思想,强调养生保健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通过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袭,来确保身体健康。 1中医“治未病”的理论观点 中医“治未病”一词最早出现在《内经》中,具体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是防病和治病的重要原则,而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形象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性,这种观点蕴含着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思想。《内经》认为在未病之前,要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主张要“顺应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强调以提高正气抗邪能力为主的摄生观。既病之后,则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外邪侵袭人体,是由表及里、由轻转重、步步深入的。疾病的传变,也是由肌肤到脏腑逐步深入的过程,传至五脏终至难治。 《内经》“治未病”以预防为主的学术观点,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东汉末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结合脏腑生克制化规律所制定的既病防变的措施。晋代王叔和在继承《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这个伏寒化暑的论点,也体现古人“治未病”的观点。清代叶天士对于“治未病”的既病防变研究颇深,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这种提法进一步阐明了“治未病”的另一层涵义,即在疾病过程中要主动采取措施,防变于先,把握时机控制病势发展的思想。 2中医“治未病”的原则和方法 2.1未病先防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因此,“治未病”必须从邪正两方面着手。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入侵,避免疾病的发生。 2.1.1调摄正气,增强机体抗邪能力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气能护卫全身机表,防御外邪的入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这是由于正气不足,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外邪才得以侵入机体而致病。人体正气内固,脏腑功能正常,抗病邪能力就增强。《素问·刺法论》中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的方法:“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所以“治未病”要做到未雨绸缪,通过调摄精神情志、锻炼身体、饮食和生活起居调节等来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其实死穴就是人体中一些特殊的穴位,因为死穴处于人体位置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作用,有的穴位有大动脉经过,有的穴位下有神经组织有的离内脏较近,这些因素都会使这些穴位在遭受突然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更易出危险,甚至夺人性命。但养生理疗手法轻柔,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注意:此穴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神庭,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平刺0.3~0.5寸;可灸。 注意:此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太阳穴是奇穴,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一般都采坐姿。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太阳穴位于

内火旺怎么调理 败火解毒最有效的方法

内火旺怎么调理败火解毒最有效的方法 内火旺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特别是对于喜欢吃辛辣食物和熬夜的朋友来说都了解,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日常疾病,但大家知道内火旺该吃什么吗?应该远离什么食物吗?又应该怎么预防治疗内火旺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内火旺吃什么好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希望对需要了解的朋友有所帮助。 内火旺即上火,是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症状包括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和牙齿痛等。 一般认为“火”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而常见的上火症状则有“心火”和“肝火”。 内火旺的病因 “内火旺”从中医理论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 内火旺怎么调理败火解毒最有效的方法 一般认为实火(实热)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而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内盛。虚火(虚热)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阴血虚损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内火旺”(热证)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①外感火热之邪; ②寒邪入里化热; ③七情过激,郁而化热; ④饮食不节,积久化热; ⑤房室劳伤,劫夺阴津。 内火旺的症状与类型 “内火旺”(热证)的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常见的重症如中暑,多在处于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时间过长所致,可出现发热,甚至昏迷,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证。 内火旺怎么调理败火解毒最有效的方法 而通常所说的“内火旺”一般比较轻,多属于中医热证的轻症,如不伴有全身热性症状的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这种情况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如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易从内生火。 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数。 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可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气虚内热)两型。阴虚火旺多表现为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细数。 气虚火旺常见症状有全身低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常见的“内火旺”类型 1.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

人体的三大穴位

人体的三大穴位 <一>三阴交穴 定位取穴:内踝尖上直上3吋,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作用: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

压病等 女人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 其实,三阴交穴就是我们的父母留给我们的巨额财产。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三阴交对女人、对人体究竟有什么神奇作用呢? 1.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2.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 3.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 4.改善性冷淡很多女性面对高压的生活节奏,或者因为自身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不合理,导致性冷淡 5.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三阴交是脾经的大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 发表时间:2013-03-04T13:38:58.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张华梅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 张华梅(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201400) 当今社会,人人关注健康,追求健康,何为健康?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20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 亚健康是处于疾病与健康间的不良状态,任其发展,后果堪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如何尽早发现和干预,使其恢复健康,已是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亚健康的形成和危害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征是:精神欠佳,机体活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待人处事较差,适应能力下降等。 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70%。亚健康状态会明显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在亚健康人群中,高级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占了很高比例,可导致社会创造能力和正确决策能力的下降。 亚健康作为不适状态,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转化为器质性疾病,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状态转入的,个别会出现无病兆猝死、过劳死等现象。 当今社会,慢性病和亚健康的高发生率,已成为广大人民健康的威胁,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和“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因此,重视亚健康,干预亚健康,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共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的健康水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的困境需要医疗重心前移;减少医疗投入、减轻经济负担需要对亚健康进行积极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 大量的临床调查和研究表明,亚健康的形成,绝大部分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脏病和糖尿病、70%的中风、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在如何维护健康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等促进健康准则。 二、中医治未病理论及方法对亚健康防治具备突出的优势和特色 亚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如果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忽视调理,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干预,就能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因此,亚健康的防治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医学历来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情志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主张“未病先防”和“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等医疗卫生保健思想。这些理论恰恰与人类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因此,中医学“治未病”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以下内容:未病养生,防病于先;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同时,中医学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也形成了具有突出优势与特色的措施,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大方面,中医疗法尤其是非药物疗法具有天然、无害、可长期应用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被誉为是21世纪健康长寿的锦囊。包括: 1、中医方药调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中医方药具备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特点,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突出的疗效和优势。即使患了大病,通过手术或防化疗后,及时用中药辩证调理,也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针灸、推拿:是通过针刺或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效果和保健强身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保健穴有足三里、百会、气海、关元、三阴交、涌泉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金匮要略》曰:“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3、心理治疗与养生:中医学强调养生先养心,养生需调神,如《太平御览方术部》:“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遵生八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言:“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中医药学历来重视心理治疗,《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此外如情志相胜法、移情易性法等均为中医的首创;对于心理情感、生活交往异常者,则可以“告之以其所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师传》 中医药学也重视养生规律的探求,如自古就有“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方”说法。重视形神统一、防病养生、劳逸结合,如《黄帝内经》中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乃金玉良言,在当今日渐浮躁社会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传统体育保健,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导引及现代的球类运动、游泳、快走慢跑等体育运动均能通经活络利关节,对于改善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均有着显著效果,尤其是快路,乃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要找”。当然,各种运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强身健体。 5、食疗、药膳、膏方、药酒等,能因人因病而异,培补气血,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三、中医药对亚健康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推广应用,前景灿烂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努力下,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医界对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及成因、病机、证候、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在肯定中医治疗亚健康的独特疗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来说,治未病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仍然是滞后的,距离形成技术标准、产品等来说,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广大的社区基层,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三级防病治病网络,作为中医界后人,我们还需身先士卒,脚踏实地,做中医疗法的宣传者和推广者,继承和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技术与预防保健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再立新功。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

导读:入秋后,天气干燥,人们易上火,易引起肺热、胃热等症状。专家指出,人体自带三大去火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起到去火除秋燥的作用,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三个去火穴位及按摩手法。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燥(图)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上向下推揉3分钟即可。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燥(图)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人体三大去火穴位常按除秋 燥(图)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取穴:左手四指并拢,虎口撑开,然后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在拇指中间有一条指横纹,把指横纹放在左手的虎口处,这时大拇指往前弯曲,指尖所指的穴位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另: 上部可拿合谷穴(拇指拿)其余四肢你固定放在患者第5掌骨外缘小鱼际处,以拇指用力拿之(拿法均要5--15分钟)同时陪打走马穴:(穴在肘窝少海穴后三寸处,即二、三、四、五指并宽)医者用手指尖合拢用二、三、四指头扣打穴位24下,此即行经走气。

降火去火消炎的食物

降火去火消炎的食物 一.有清热去火作用的食物: (1)清热解毒类: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二.(2)苦寒制火类: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兔肉,田鸡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3)利湿泻火类: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黑鱼,鸭肉,鲤鱼,鲫鱼,泥鳅,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4)攻下实火类: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芝麻,桃仁,海蛰,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二.哪些食物会容易让人上火呢? 羊肉、狗肉、乌骨鸡、鱼、虾、枣、桂圆肉、荔枝、核桃仁、辣椒、樱桃、蚕蛹。酒精、咖啡、奶制品以及动物性食品 1.油炸或火烤的食物不管食物本身的冷热性,只要采用油炸或烧烤,都是易上火的食物。 2、大蒜、辣椒这种重口味的刺激性食物,通常吃完以后会全身发热,也是上火的主要原因这一。 3、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榴莲等这类水果也很容易引起火气。 4、肉类因为能产生较高的热量,使人活力充沛,但过度食肉会使血液酸化,使体内的新陈代谢迟缓,也是火气的来源。 5、酒类除啤酒外,其它酒类几乎都会引起火气,尤其是酒精在30%以上的酒类最易上火。 6、中药几乎所有的中药补品都容易引起火气大,尤其是女性用来调经的四物汤或是四物丸,会引起火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7.食品中的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 降火气要少吃两种食物 1.高热量食物:诸如红肉、鸡蛋、乳制品和糖类。这些食品含热量高,易增加胆固醇,在炎炎夏季,不利于心脏呼吸到充足氧气,所以要减少摄入。 2.茄属植物:如辣椒、茄子、土豆,这些食物也不利于心脏呼吸到充足氧气,应尽量少吃。具有降火作用的茶饮 菊花、薄荷、柠檬、芥兰、甘蓝菜等食物富含矿物质,特别是钙、镁的含量高,它们有宁神、降火和降血压的神奇功效。常吃这些芳香食品,可以宁神降火。 在饮食中添加一些新鲜的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菜、杏仁、苦丁茶、芹菜、苦荞麦、芥兰、西红柿等,还能快速排除体内毒素,清理肠道垃圾。降火粥饮推荐:草莓绿豆粥解决上火的方法常用滋阴中药天冬、麦冬、玄参等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大黄、黄连、黄柏等 常用的解毒消肿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苦瓜、冬瓜、豆腐海带,菊花茶等 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饮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人们最好的灭火剂。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属于热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等。食品中的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生病一定看经方派中医@

生病一定看经方派中医@ 读书几十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看病就守着几个方子,来回加减,打遍天下。河南名老中医赵清理老年一张逍遥散来回加减,左右逢源,对付各种病证;四川一老中医一张麻黄附子细辛汤应付百分之八十病证,看病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更有甚者号称小柴胡先生,六味地黄汤大夫,看病非此汤不用。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来看不无道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老中医对某些方子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烂熟于心的地步,他们的做法,既有剑走偏锋的味道,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问题,我也推荐一个方子,这就是陈源生极擅运用的柴芍龙牡汤。 陈源生是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已故名老中医,一家三代业医,扎根于民间,疗效卓著,堪称医林高手。陈氏精于方药,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老所创的柴芍龙牡汤:柴胡12g、白芍24g、龙骨24g、牡蛎24g、玉竹15g、茯苓12g、甘草6g。柴芍龙牡汤是陈氏根据张仲景《伤寒论》柴胡加龙骨蛎汤化裁而成。原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龙骨、牡蛎、茯苓、铅丹、大黄、桂枝、生姜、大枣十二味药组成,为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致变坏证而设。其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是阴阳错杂之证,所以遣方也

用攻补错杂之药。仲景列出的“胸满烦惊”等系列症状,包括了现代医学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部分疾病以及某些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日本汉方学者大冢敬节提出:“此方用于神经衰弱症、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阳痿、癫痫、动脉硬化、脑溢血、小儿夜啼……”根据陈老的临床观察,许多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疾病,按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的病情比较少见,一般均以虚证为主,本虚标实者甚多。如果硬套古方,攻补错杂之药未必中病,贻误病机者并不鲜见。陈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围绕“胸满烦惊”这一主症,在临床上逐步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加减化裁,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拟定出以柴胡、白芍等七味药组成的柴芍龙牡汤方。 柴芍龙牡汤的配伍,取柴胡性味轻清,舒畅气机而除胸中烦满,又清宣郁结,疏散气滞,使肝气条达而气机枢转。资以白芍之敛,并倍量于柴胡,养血之药,力能柔肝,对损于肝阴,肝气恣横,风阳上扰者,白芍最为佳品。龙骨、牡蛎能镇肝之惊,敛肝之阴,潜熄风阳,且固肾之精,敛相火以安神。更兼茯苓去胸中邪气,除烦满而定惊。玉竹味甘多汁,以缓肝见长,与白芍同用获柔润息风之效。使以甘草与白芍苦甘化阴,且与茯苓甘淡和中,也使诸药调和,各尽其长。此方有升有降,从肝着眼而及心肾,具有柔润息风、舒郁平肝、养阴固肾、镇惊安神的功能,诸凡气郁血虚、肝阴不足、

中医药防病与保健

浅析中医药防病与保健 一、中医药的防病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是生命体保持个体生存的本能,是转化成水谷精微和气血、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合理的饮食,可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但是,饮食失宜,又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饮食对于养生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史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食疗经验,《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论点,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700多种食物性味归经,并指出“食物入口,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的传统食疗理论。 食物对人体具有滋养作用,能使气血充足,为全身各组织器官提供营养,使五脏六腑功能旺盛,生命力强。饮食还具有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根据食物的气、味特性及身体阴阳盛衰的情况,给予适宜的饮食营养。 饮食养生并非无限度地补充营养,而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食物也有偏性,必须根据食物的特点而灵活取舍,选用相应食物合理搭配,以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 1.整体性原则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息息相通,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环境间呈现动态平衡,若因内外环境的改变或致病因素的干扰破坏了平衡,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气候突然变化,骤受寒冷,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应及时用驱寒食物以维持和促使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和平衡。 因时制宜食物的摄入本身就是自然界对人体内环境的一种直接干预,是保持人体外环境相对统一的重要因素。正确运用不同性能的食物,可以使人体顺应气候变化,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如夏季应多食西瓜、绿豆等,冬季应多食羊肉、狗肉等,秋季应多食梨、百合等。 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但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差别较大,故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尽相同。使人体顺应不同地理环境条件,是提高食物疗效的重要方面,如东南沿海地区潮湿温暖,宜食清淡、除湿的食物;西北高原地区寒冷干燥,宜食温热、散寒、生津的食物。 因人制宜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随着年龄的变化和体质的不同而有明显区别,若根据个人不同体质,有选择性地摄入食物,可起到防病治病、保持健康的作用。如儿童身体娇嫩,为稚阴稚阳之体,宜选用性质平和,易于消化,又能健脾开胃的食物,而应慎食滋腻峻补之品;老年人气血阴阳渐趋虚弱,身体各部分机能低下,故宜食用有补益作用的食物,过于寒凉和温热难于消化的食物均应慎用。个体上的差异,食物的选择有所不同,如男性因消耗体力过多,应注重阳气的守护,宜多食补气助阳的食物;而女性则有经、孕、产、乳等特殊生理时期,易伤血,故宜食清凉、阴柔、补血之品。阳虚者宜食温热补益之品;阴血不足者宜食养阴补血之品;易患感冒者宜食补气之品;湿热较甚者宜食清淡渗利之品。充分利用食物的各种性能,调节和稳定人体内环境,使之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方能保持健康、祛病延年。 2.辨证施食原则

理气疏肝十大穴位

理气疏肝“十大穴位” 我们知道,人在情绪异常的时候,容易影响肝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各部气的活动异常,出现气机不畅、郁结、逆乱等病理变化,进一步加重情绪障碍,甚至影响脾胃功能,出现情绪抑郁、肝区不适、胁肋胀痛、胃脘不舒、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功能,即能够调畅全身气的运行状态,促进各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全身气血津液运行,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和传输功能。 工作繁忙的你,身体不舒服时,懒得去医院,又常常忘记带药,这个时候不妨试试中医的按摩手法。经常施行疏肝理气的保健按摩,有助于调畅气机、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从而有效舒缓压力。 每个人都有脾气大的时候,然而脾气大易伤肝,不利于养生保健。中医认为,脾气大易引起肝气郁结,按摩身上的10大养生穴位,即能缓解情绪波动,又能达到舒肝养肝的养生保健作用。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引起的,可表现为脾气大,脸部长斑,黑眼圈等症状。其中情绪问题大多来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养生,必须改掉脾气大的毛病,以避免伤肝,此外,常按10大养生穴也可理气疏肝。 1.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 帮助补足气血;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 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次一般按揉3~5分钟。 2.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 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 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

女孩必须知道的几种去火办法

女孩必须知道的几种去火办法!!!~~~~~~~~~超级实用!!!~~~~~~~~~~~春天人们都火大!!身体不舒服,介绍几种去火的方法!!!~~~~~~~~~~~~ 每天早上起床后喝一杯蜂蜜水,每天吃两瓣柚子,几天就有效。 如果在吃了油腻又麻辣的火锅后,吃几片柚子,能有助于滋阴去火,健脾 消食。 秋食柚子正当时 在众多的秋令水果中,柚子可算是个头最大的了,一般都在一公斤以上,它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成熟,皮厚耐藏,故有“天然水果罐头”之 称。 柚子营养价值很高,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这是其他水果所难以比拟的。 首先,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 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 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不错的“去火”功效,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兰、等,同样能清热解暑。 除了多吃苦味食物,现季的蔬果多,还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专家指出,甘蓝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苹果、葡萄等富 含矿物质,特别是钙、镁、硅的含量高,有宁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 要多吃和常吃这些食品。

“去火”食物: ⊙牛奶 牛奶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夏饮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 ⊙草莓 草莓不但好吃,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热、除烦。 ⊙西瓜 西瓜性凉,吃了不会引起“上火”、心烦,而且含有丰富钾盐,能弥补人体大量造成的体内钾盐缺乏。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过3个小时。 ⊙大豆 大豆在滋阴、“去火”的同时还能补充因为高温而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质。 ⊙西红柿 西红柿尽管一年四季都可见,但西红柿在夏季最多,最甜,营养也最丰富。它同样可以清热解毒、平肝“去火”。 易上火的食物 最上火的有鸡肉,腊肉,辣椒,桔子,荔枝等, 败火则多吃蔬菜,清淡的汤,苹果,梨等,还要睡眠充足.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属于热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等。 食品中的葱、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烫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