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1230)

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1230)

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1230)
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1230)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五分册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5: -48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解释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48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2)

5.3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设备配置原则 (4)

7.2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4)

7.4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48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5)

8.1交流输入 (5)

8.2直流输出 (5)

8.3整流模块 (6)

8.4蓄电池管理功能 (7)

8.5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保护功能 (8)

8.7系统电磁兼容性 (9)

8.8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导线的选择 (10)

9.2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1)

11.1接地要求 (11)

11.2安全要求 (11)

前言

本规范为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共分为八个分册,分别为:

第一分册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第二分册 UPS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第三分册柴油发电机组技术规范V1.0

第四分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技术规范V1.0

第五分册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技术规范V1.0

第六分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规范V1.0

第七分册局房专用空调设备技术规范V1.0

第八分册高压输电系统对通信系统影响的防护规范V1.0

本分册为第五分册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技术规范V1.0,适用于中国联通通信用-48V直流供电系统的选型、验收和维护管理。

本规范明确了中国联通通信用-48V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设备配置、导线的选择和布放、监控系统要求、接地与安全要求及-48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等。

本规范为中国联通内部的技术性、规范性文件。本规范与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运行维护部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运行维护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瑛洁刘宝庆王路许伟杰王伟

本规范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适用范围

(1)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各级机构分别简称为"集团公司"、"省级分公司"、"地市分公司")运行的-48V直流供电系统。本规范适用于-48V 直流供电系统设备的维护管理,新建、改建、扩建-48V直流供电系统工程中设计及设备选型应参照执行。

1)通信局房的-48V直流供电系统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适用本规范。

2)经主管部门批准同意为其它企业代为维护的-48V直流供电系统设备(以下简称"对外代维"),如代维协议无其他特殊规定,其运行维护和管理参照本规范。

3)中国联通委托其它企业代为维护的-48V直流供电系统设备(以下简称"委外代维" 或"维护外包"),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与代维单位签订代维协议。

(2)本规范主要从-48V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设备配置、导线的选择和布放、监控系统要求、接地与安全要求及-48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3)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通信局房的-48V直流供电系统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1)GB/T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2)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3)YD/T 5040-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4)YD/T 1821-2008 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5)YD/T 1058-2007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6)YD/T 1051-201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7)YD/T 983-1998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8)YD/T 731-2008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整流器

(9)中国联通企业标准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六分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规范V1.0

(10)中国联通企业标准中国联通通信机房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规范V1.0

3 名词解释

(1)-48V直流供电系统 -48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电压等级为-48V以直流方式供电的系统。

(2)恢复时间 Recovery time

恢复时间是指直流输出电压与直流输出整定值之差绝对值超出稳压精度范围处开始,恢复至小于等于并不再超过稳压精度处的这段时间。

4 总则

(1)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的规划及设计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系统应标准化、具有可在线扩充性。

(2)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设计总体方案、设备选型等近期建设规模应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同时还应根据建设和发展情况、经济效果、设备寿命、扩建和改建的可能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提高可靠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成本。

(3)设备安装设计必须贯彻国家技术政策,合理利用资源,执行国家防震、消防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使用的系统设备,应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含原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合格证,未取得合格证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4)应采用经国家相关机构认证及通信产品泰尔认证(TLC)的设备和成熟的技术。

5 环境要求

5.1 -48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1)温度范围要求:

工作环境温度范围:-5℃~+40℃;

储运环境温度范围:-40℃~+70℃。

(2)相对湿度范围要求:

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0%(40℃±2℃);

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40℃±2℃)。

(3)振动:

系统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55Hz、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

(4)设备海拔高度要求:≤1000m。当海拔高度>1000m时,应按GB/T 3859.2-1993《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中5.2节的规定降额使用。

5.2 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蓄电池组使用温度要求按照中国联通企业标准《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六分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规范V1.0》中的规定执行。

5.3 机房洁净度要求

应满足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中5.1、5.2节要求。

5.4 设备使用地点

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不允许有霉菌存在。

6 系统组成

(1)系统主要由交流配电、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直流配电、蓄电池组、监控单元等部分组成。

(2)系统可分为组合式系统和分立式系统。系统容量小于或等于600A宜采用组合式系统;分立式系统应具有较好的扩展性。

(3)组合式系统交流配电、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直流配电、监控单元等部分应同机架设置,蓄电池组可单独安装。组合式供电系统见图1。

图1 组合式供电系统

备注:由于负荷性质不同,部分组合式系统的直流配电部分需要区分一次下电和二次下电分路。

(4)分立式系统的交流配电、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机架内,蓄电池单独安装;监控单元可安装在其中某一机架内。分立式供电系统见图2。

图2 分立式供电系统

7 设备配置

7.1 设备配置原则

(1)系统输出容量应根据总负载和蓄电池组均充容量进行合理选择。

(2)系统应预留扩展装置以满足远期负荷发展的需要。

(3)高频整流设备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远期负荷增加不大时,可按远期配置。

(4)交换局直流负荷较大的地点其直流系统应采用分散供电方式,考虑到蓄电池对承重的要求和系统安全性,单个系统的容量不宜过大。

(5)系统的直流配电装置应按系统最大输出能力配置或预留最大输出能力的扩展端。

(6)蓄电池组的配置和容量计算参见蓄电池企标。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依据蓄电池组的寿命,适当考虑远期发展。

(7)系统输出正极接地。

(8)通信负荷不应采用分别从两套直流系统同时并列供电的方式运行。

7.2 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1)高频整流模块应按n+1冗余方式配置,其中n只主用,n≤10时,1只备用;n>10时,每10只备用1只。

(2)主用整流模块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电流和电池均充电流(按10小时率)之和确定。

7.3 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1)直流配电设备包括直流配电屏、直流列头柜及机架内直流配电单元。

(2)直流配电屏(含)至设备机架(含)之间的配电环节(指配电柜,包括进出两级配电单元)不宜超过4级。

(3)直流列头柜宜设置双路输入结构。

(4)直流配电屏的输出分路数和开关容量配置应满足用电设备的需要;直流配电屏的使用容量不得超过配电输入的额定容量的80%。

(5)架内设备至架内直流配电单元输出端宜采用直接连接方式。

(6)严禁机架内直流配电单元一个开断回路接入多台设备。

7.4 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1)直流配电全程应采用过流保护器件;过流保护器件应采用熔断器或直流断路器。

(2)采用的熔断器或直流断路器耐压范围应与系统电压相适应。

(3)蓄电池组正、负极过流保护装置应设在直流配电屏内,宜采用熔断器作为过流保护。

(4)当熔断器或直流断路器串级作为保护时,熔断器宜装设在直流断路器上一级,其额定电流应不小于直流断路器额定电流的2倍。

8 -48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8.1 交流输入

(1)输入电压额定值及变动范围

三相五线制或三相四线制380V:允许变动范围为(323~418)V。

单相三线制220V:允许变动范围为(187~242)V。

注:交流输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但不超过额定值的±25%时,系统可降容使用。

(2)输入频率及变动范围

输入频率及变动范围为50Hz±2.5Hz。

(3)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

交流输入电压总谐波含量不大于5%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4)交流输入端应配置多功能表计,要求显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电度计量等参数,并具备掉电存储功能和RS485接口,将测量数据送出至监控系统。

8.2 直流输出

(1)直流输出电压

直流输出电压标称为48V。

系统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工作方式和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系统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43.2~57.6)V。

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在其可调范围内应能手动或自动连续可调。

系统运行时,浮充、均充电压应根据蓄电池的技术参数确定,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2)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

1)全程允许最大压降:应根据设备允许最低工作电压,结合系统电压范围进行计算。

2)直流配电屏内电压降:不应超过500mV(环境温度20℃)。

3)蓄电池单体连接条压降:按YD/T 799中相关条款的规定:不应超过10mV。

(3)各直流头柜的进线熔丝或开关处应配置多功能表计,要求显示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电度计量等参数,并具备掉电存储功能和RS485接口,将测量数据送出至监控系统。

8.3 整流模块

(1)容量核定

在要求的工作温度范围和交流输入电压波动范围内,当直流输出电压在43.2V~57.6V范围内,整流模块均应能输出相应的直流输出电流值(功率型模块应能输出额定功率)。

(2)输入功率因数

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模块的输入功率因数应符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要求。

表1 输入功率因数

(3)输入电流谐波失真度

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模块的输入电流总谐波失真度应符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要求。

表2 电流谐波成份

(4)效率

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整流模块的效率应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要求。

表3 整流模块效率

(5)稳压精度

不同交流输入电压与负载进行组合,各种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6%。

(6)峰-峰值杂音电压

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端在0MHz~20MHz频带内的峰-峰值电压应≤200mV。

(7)温度系数(1/℃)

相对于20 ℃环境温度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 ℃时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02 %。

(8)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

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0.5%。

(9)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

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μs,其超调量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

(10)开关机过冲幅度

由于开关机引起直流输出电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应不超过直流输出电压整定值的5%。

(11)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

由于启动引起的输入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的150%。

(12)软启动时间

软启动时间(从启动至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一般为3s~10s。

8.4 蓄电池管理功能

(1)系统应具有能接入不少于2组蓄电池的装置。

(2)系统应具备对蓄电池均充及浮充状态进行手动和自动转换功能。

(3)系统在对蓄电池进行均充时,应具有限流充电功能,并且限流值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

(4)系统应能根据蓄电池工作环境温度,对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补偿(浮充电压应能按1mV~5mV/(℃·cell)自动调节,电池温度越高,浮充电压越低,反之亦然)。

(5)在蓄电池放电及均充过程中,系统应根据对初始电压、终止电压、充放电的安时数、蓄电池额定容量、放电速率、温度等参数,对蓄电池容量进行估算,并采取措施防止长时间小

电流放电,防止过充。

(6)系统宜具备蓄电池单体电压管理功能(可选)。

8.5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均分负载(并机工作)性能

系统中整流模块应能并联工作,并且能按比例均分负载(负载为50%~100%额定输出电流时),在监控模块正常工作时,其不平衡度应不大于输出额定电流的±5%。当监控模块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当单个整流模块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在系统不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应能更换异常的整流模块。

(2)直流输出稳压精度

不同交流输入电压与负载进行组合情况下,系统稳压精度应优于±1.0%。

(3)系统音响噪声

系统正常工作时,音响噪声应不大于60dB(A)。整流模块音响噪声应不大于55dB(A)。

8.6 保护功能

(1)交流输入过、欠电压保护

1)系统应能监视输入电压的变化,当交流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系统安全工作时,系统可以自动关机保护;当输入电压正常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2)过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低于本标准中所规定的“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上限值的105%,欠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高于“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下限值的95%。

(2)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

整流模块交流输入为三相时,系统应具有缺相保护功能。

(3)直流输出过、欠电压保护

系统直流输出电压的过、欠电压值可由制造厂根据用户要求设定。当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应能自动告警。过压时,应能自动关机保护,故障排除后,必须手动才能恢复工作。欠压时,系统应能自动关机保护,故障消除后,可自动或手动恢复。

(4)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

系统直流输出限流保护功能分两种形式:

1)系统直流输出电流的限流范围可在其额定值的20%~110%之间调整,当输出电流达到限流值时,系统以限流值输出。

2 )如系统采用恒功率整流模块,当系统直流输出功率达到恒功率值时,系统应以限功率方式输出。

(5)直流输出过流及短路保护

系统应有过流及短路的自动保护功能,过流或短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或人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6)保护接地要求

系统应具有保护接地,且应有明显的标志,接地装置应使用铜制螺母(规格不小于M8),接地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2。配电部分外壳、所有可触及的金属零部件与接地装置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Ω。

(7)蓄电池欠压保护

组合式开关电源(600A及以下系统)的直流配电部分可以在蓄电池电压低于系统设定值时,自动一次或分次切断蓄电池输出,而在该设备的输出电压升高后自动或人工再接入蓄电池。

(8)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

系统的交流输入分路应具有断路器保护装置。系统直流输出分路应具有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装置;容量大于630A的直流输出分路可不设保护装置。

(9)温度过高保护

系统应具有过温保护功能。当系统温度超过过温保护点时,系统应能自动保护;当温度下降到恢复点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输出。

(10)告警性能

系统在各种保护功能动作的同时,应能自动发出相应的声光告警信号。同时,应能通过通信接口将告警信号传送到近端、远程监控设备上,部分告警可通过干接点(数量不少于4对)将告警信号送至机外告警设备。

系统应具有告警记录和查询功能,告警记录可随时刷新;告警记录在系统掉电后不得丢失。

(11)防雷性能

系统交流输入端应装有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压脉冲(10/700μs、5kV)和电流脉冲(8/20μs、20kA)的冲击。

8.7 系统电磁兼容性

(1)传导骚扰限值

传导骚扰限值应符合YD/T 983-1998中5.1的要求。

(2) 辐射骚扰限值

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 983-1998中5.2要求。

(3) 静电放电抗扰性

系统机柜应能保护产品抵御静电的破坏,其保护能力应符合YD/T 983-1998第7.3条表9中“静电放电”的要求,应能承受不低于8kV 静电电压的冲击。

8.8 系统可靠性

(1) 整流模块的可靠性MTBF ≥1×105h ;

(2) 系统的可靠性MTBF ≥5×104h 。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9.1 导线的选择

(1) 机房内导线宜采用铜芯阻燃电缆。

(2) 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缆芯温度,不得超过按电缆使用寿命确定的允许值。

(3) 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载流导体的载流量,同时应满足短路热稳定及机械强度的要求。

(4) 高频整流机架的交流引入导线截面积应按照满架容量计算。

(5) 直流电缆截面积应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进行选择,按照回路允许电压降进行校验。按式

(9.1.5)计算:

按电缆长期允许载流量:Ipc ≥Ica 式(9.1.5-1)

按回路允许电压降:Scac=Up LIca

?2.ρ

式(9.1.5-2) 式(9.1.5-1)、(9.1.5-2)中:

Ipc ——电缆允许载流量(A);

Ica ——计算电流(A);

Scac ——电缆计算截面(mm2);

ρ——电阻系数,铜导体ρ=0.0184Ω·mm2/m ;

L ——电缆长度(m );

ΔUp ——回路允许的最大电压降。

(6) 线路的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启动时端电压的要求。

(7) 直流放电回路压降不应大于3.2V 。直流设备受电端标称电压按照具体设备规定,系统输出

电压应在-(43.2~57.6)V 范围内。

(8) 沿海等有盐雾腐蚀的环境条件下,应采用铜芯导线。

(9)通信用交流中性线应采用与相线相等截面的导线。

(10) -48V直流电缆颜色标志。

正极:红色;

负极:蓝色。

保护接地线:黄绿色。

9.2 导线的布放

(1)导线路径选择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便于敷设、维护、并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电缆长度较短的原则。

(2)直流导线应与交流电源线、信号线及光缆分开布放,交流电缆与直流电缆在机房内不宜同上线井、同架、同槽敷设。

(3)在竖向通道中布放电缆时,电缆的固定应牢固可靠,防止脱落。

10 监控系统要求

-48V直流供电系统对于监控系统的要求详见中国联通企业标准《中国联通通信机房动力及环境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规范V1.0》。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1.1 接地要求

(1)设备外壳、机架、走线架等铁件保护接地要求按照YD/T1051-20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及YD/T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相关条文执行。

(2)直流配电系统应避免地线串接的情况。

11.2 安全要求

(1)系统内交流或直流裸露带电部件,应设置适当的外壳、防护挡板、防护门、增加绝缘包裹等措施,防止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意外触及。用外壳作防护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GB4208-2008中的外壳防护等级IP20的规定。

(2)设备内的器件和材料必须采用阻燃材料。

(3)电源设备的安装应满足YD/T5040-2005设计规范中对维护通道的相关规定。

(4)直流电源设备的母排间距应满足绝缘和安全要求。对于母排在柜顶外置的柜型,要求柜顶有放置异物掉落导致短路的措施。

中国联通2017-2018年度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可编辑 中国联通2017年至2018年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综合配线架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7年

目录 1 概述 (2) 2 总体要求 (4) 2.1 总体结构描述 (4) 2.2 外观与结构 (4) 3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7) 3.1 机架功能 (7) 3.2机柜内部布局 (8) 3.3 光纤配线单元 (10) 3.4 数字配线单元 (13) 3.5 电源分配单元 (13) 3.6 综合布线单元 (15) 3.7 风扇模块 (15) 4 材料及防腐性能 (16) 5 环境条件 (16) 5.1 使用环境条件 (16) 5.2 检验环境条件 (17) 6. 抗震要求 (17)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7.1 包装 (17) 7.2 运输 (17)

7.3 贮存 (18) 8.质量保证体系 (18) 8.1 概述 (18) 8.2 质量保证系统和要求 (18) 8.3 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18) 8.4 生产能力及规模 (19) 9 保修期 (19) 10技术文件 (19) 11 技术建议 (20)

1 概述 1.1本文件为中国联通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综合配线架)。 1.2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为YD T1819-2008《通信设备用综合配线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用综合集装架(以下简称综合配线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适用于可安装各种无源或有源通信设备的集装架。 1.3 本规范对综合配线架的机架尺寸及对应安装空间、ODF单元、DDF单元、机架材料等提出要求,可实现DDF、ODF单元的互换。 1.4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5加注*号的技术指标为重要指标;加注★的技术指标为A类关键指标,未达到招标文件要求,按废标处理。 1.6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的应用场景为机房中落地安装。 1.7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包含电源、风扇和配线单元等附件,其中DDF模块、ODF 模块应与数字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中标准化产品通用。 1.8 设备厂商应提供(一年以内)检测以及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检验报告。 1.9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 1.10 入围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设备采购的设备厂商,按照本规范向中国联通集团提供设备时,应具备设备制造合法权力,不存在专利技术、授权等方面的争议。 1.11 投标方应对本文件的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各项条款进行逐条答复、说明和解释,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对于规范书中要求列举的条款,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进行列举,不得简单答复“满足”等,否则视该条款的应答为“不满足”。如果回答“部分满足”,需要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满足,哪些部分不满足,并说明原因。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光纤机械连接器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09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般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接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v1.1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OTN Equipment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V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OTN系统组成与结构 (4) 4.1 OTN系统的组成 (4) 4.2 OTN系统分层结构 (5) 4.3 OTN网络分域 (5) 4.4 OTN网络参考点 (5) 5 接口要求 (6) 5.1 OTN接口结构 (6) 5.2 OTN帧结构 (8) 5.2.1 OTUk 帧结构 (8) 5.2.2 ODUk 帧结构 (8) 5.2.3 OPUk帧结构 (8) 5.3 OTN开销 (9) 5.3.1 OTS、OMS 和Och的开销(可选) (9) 5.3.2 OTUk、ODUk和OPUk的开销 (9) 5.3.3 开销描述 (10) 5.4 维护信号 (11) 5.4.1 维护信号概述 (11) 5.4.2 OTUk维护信号 (12) 5.4.3 ODUk维护信号 (12) 6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1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2 比特速率和容量 (16) 6.3 OPUk虚级联 (18) 6.4 客户信号的映射 (18) 6.4.1 SDH业务 (18) 6.4.2 OTUk业务 (18) 6.4.3 以太网业务 (19) 7 OTN设备类型和基本要求 (19) 7.1 设备类型 (19) 7.1.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9) 7.1.2 OTN电交叉连接设备 (20) 7.1.3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 (21)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模板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 规范书

********************************************** 中国联通室分无源器件 采购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对投标方文件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对投标方的其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设备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备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测试及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设备抽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服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https://www.sodocs.net/doc/515562328.html,(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2) 4.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 系统建设目标 (2) 4.3 系统管理范围 (2) 5 系统体系结构 (4) 5.1 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4) 5.2 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 系统技术要求 (6) 6.1 系统总体要求 (6) 6.2 软件技术要求 (7) 6.3 管理能力要求 (7) 6.4 性能要求 (7) 6.5 系统安全要求 (7) 6.6 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18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要紧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样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截了当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平均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小于0.7/0.9 dB (与现场组装型连接插头耦合),在1310 nm &

联通内部门户技术规范

目录 目录1 前言4 1 总则5 1.1 背景5 1.2 编制目的5 1.3 适用X围5 1.4 文档结构5 1.5 规X起草单位6 1.6 规X解释权6 1.7 参考文献6 1.8 名词解释和缩略语6 2 概述7 3 系统总体架构7 3.1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逻辑架构7 3.2 两级门户体系架构8 3.3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参考物理架构9 4 门户系统总体功能概述10 4.1 门户系统应用10 4.1.1 用户管理10 4.1.2 认证管理10 4.1.3 访问策略管理10 4.1.4 安全管理10 4.1.5 个性化服务10 4.2 企业应用集成10 4.3 统一的用户目录管理10 4.4 用户认证及访问权限控制11 4.4.1 用户认证流程11 4.4.2 访问权限控制11 5 两级门户互联12 5.1 门户互联访问类型12 5.2 门户互连实现技术12 5.2.1 门户互联技术列举12 5.2.2 推荐方式及性能对比13 5.3 统一待办集成13 5.3.1 概述13 5.3.2 集成方式13 5.3.3 表结构设计14 6 单点登录实现15 6.1 省分门户内的单点登录15

6.2 集中应用系统接入各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16 6.3 跨门户访问的单点登录18 6.4 CDSSO功能实现的技术细节19 7 网络组织20 7.1 网络拓扑结构20 7.2 门户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网络层互连21 7.3 IP地址及DNS规划22 7.3.1 IP地址规划原则22 7.3.2 DNS调整原则22 7.3.3 NTP配置要求23 7.3.4 域名要求23 8 门户系统技术要求24 8.1 总体设计技术要求24 8.1.1 系统设计要求24 8.1.2 系统性能要求24 8.1.3 系统监控设计要求29 8.1.4 备份和恢复设计要求30 8.1.5 安全性设计要求31 8.1.6 接口要求32 8.1.7 编码原则33 8.2 门户对被集成系统的技术要求34 8.2.1 C/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 8.2.2 B/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 8.2.3 域内应用系统集成的实现方式35 8.3 主机设备37 8.4 操作系统37 8.5 存储备份硬件设备37 8.5.1 存储设备37 8.5.2 备份设备37 8.6 数据库38 8.7 门户平台软件39 8.8 目录服务平台软件40 8.9 机房环境要求40 8.9.1 机房温、湿度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2 防尘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3 防电磁干扰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4 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8.9.5 其它环境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系统安全42 9.1 系统的可靠性42 9.1.1 系统可靠性、稳定性保障机制42 9.1.2 硬件可靠性42 9.1.3 软件可靠性42 9.1.4 平台稳定性要求42

2020(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H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H.248协议技术规范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2003.2

目次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定义 (1) 4.缩略语 (2) 5.连接模型 (4) 5.1 终结点 (4) 5.2 关联 (7) 5.3 包(Package) (7) 6.命令 (8) 6.1 描述符 (9) 6.2 命令 (20) 6.3 命令错误码 (30) 7.事务交互(Transaction) (32) 7.1事物交互参数 (33) 7.2 事物交互编程接口 (33) 7.3 消息 (35) 8.协议传送 (35) 8.1 命令执行的顺序 (36) 8.2 预防重启动崩溃 (36) 9.安全 (37) 9.1 保护协议连接 (37) 9.2过渡性AH 方案 (37) 9.3保护媒体连接 (38) 10. MG和MGC的控制接口 (38) 10.1 逻辑MG (38) 10.2 冷启动 (39) 10.3 协议版本协商 (39) 10.4 MG故障 (39) 10.5 MGC故障 (40) 11.包定义 (40) 11.1包的定义 (41)

11.2 特性、统计和事件和信号参数的定义 (43) 11.3 列表类型(List) (43) 11.4 标识符的命名 (43) 11.5包的注册 (43) 附录A(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SN.1语言描述 (44) 附录B(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BNF语言描述 (70) 附录C(标准性附录)媒体流特性标签 (85) 附录D(标准的附录)在IP上的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02) 附录E(标准的附录)H.248协议包 (107)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在SCTP上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29)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技术规范v3.0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IMS system equipments (v3.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II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规范v3.0 .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概述 (4) 4.1 网络架构 (4) 4.2 功能实体 (5) 5 设备功能要求 (10) 5.1 P-CSCF功能要求 (10) 5.2 I-CSCF功能要求 (17) 5.3 S-CSCF功能要求 (19) 5.4 E-CSCF功能要求 (28) 5.5 BGCF功能要求 (29) 5.6 HSS/SLF功能要求 (29) 5.7 MRFC/MRFP功能要求 (36) 5.8 MGCF功能要求 (38) 5.9 IMS-MGW功能要求 (41) 5.10 IBCF功能要求 (46) 5.11 TrGW功能要求 (50) 5.12 PCRF功能要求 (50) 5.13 SPDF功能要求 (50) 5.14 SBC功能要求 (54) 5.15 SEG功能要求 (55) 5.16 SRVCC AS (55) 5.17 ATCF (55) 5.18 VIG (56) 5.19 IM-SSF (57) 5.20 AGCF (58) 5.21 ENUM/DNS (73) 5.22 SIP AG功能要求 (76) 6 设备容灾要求 (79) 6.1 P-CSCF容灾要求 (79) 6.2 AGCF容灾要求 (86) 6.3 SBC容灾要求 (91) 6.4 S-CSCF容灾要求 (100) 6.5 I-CSCF容灾要求 (108) 6.6 HSS/SLF容灾要求 (108)

中国联通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一分册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240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和术语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240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 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3) 5.3 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 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 设备配置原则 (4) 7.2 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 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5) 7.4 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240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6) 8.1 交流输入 (6) 8.2 直流输出 (6) 8.3 整流模块 (6) 8.4 蓄电池管理功能 (8) 8.5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 绝缘监察 (8) 8.7 保护功能 (9) 8.8 系统电磁兼容性 (10) 8.9 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 导线的选择 (10) 9.2 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1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2 告警系统要求 (12)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2) 11.1 接地要求 (12) 11.2 安全要求 (12)

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公布××××-××-××实施 中国联通公司公布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概述 (2) 4.1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系统建设目标 (2) 4.3系统治理范围 (2) 5系统体系结构 (4) 5.1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治理结构 (4) 5.2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系统技术要求 (6) 6.1系统总体要求 (6) 6.2软件技术要求 (7) 6.3治理能力要求 (7)

6.4性能要求 (7) 6.5系统安全要求 (7) 6.6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可能如下:(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Safety Pow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V1.0 . (1) 1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解释 (2) 4 市电供电系统 (2) 4.1 市电供电标准分类 (2) 4.2 市电供电质量 (3) 5 变配电系统 (4) 5.1 高压供电系统 (4) 5.2 变压器 (4) 5.3 低压供电系统 (5) 6 备用发电机系统 (6) 7 UPS供电系统 (7) 8 直流供电系统 (9) 9 蓄电池组 (10) 10 母线及电缆 (11) 11 交、直流系统防雷 (12) 11.1 交流系统防雷 (12) 11.2 直流系统防雷 (13) 11.3 接地 (13) 1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14) 13 机房环境 (14) 14 应急措施 (15)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16)

前言 供电系统是通信网络的基础,是全程全网畅通的保障,但是我国各通信企业的电源系统运行状况确实不理想,电源系统中存在大量故障隐患,各地不时出现或大或小的故障,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时刻面临来自供电系统的影响。 为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进行故障隐患整改,提高通信网络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保证通信局房的用电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管理规范,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为中国联通内部的技术性、规范性文件。本规范与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严格执行本规范,将切实有效地降低中国联通供电系统的故障几率、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提高通信网络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运行维护部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运行维护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滕达许伟杰刘宝庆王路李福生王志刚吕威刘吉克 本规范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增补部分)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 增订部分 (讨论稿) 中国联通客服与呼叫中心业务部 2003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前言 随着电信业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将逐步呈现从规模扩张到规模效益型发展的转变、从提供普遍和基本服务到提供多元化、 个性化、多层次服务的转变态势,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成为竞争的 重要因素,电信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客户服务质量是企业最重要的核 心竞争力。电信企业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获取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和 忠诚度,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客户服务中心是联通公司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也是维系客户关系和保证客户体验一致性的窗口。随着客户对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 必须扩充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渠道,贯彻客户关系管理 的理念,体现客户服务的规范化、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改善和 提高中国联通的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国联通从2000 年启动全国各分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的集中化改造工作,经过三年的持续投入,客户服务系统的支撑平台已经实 现了规模化、集中化,在呼叫处理能力方面已经基本满足了中国联 通客户的普遍化服务需求,为中国联通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联通深刻意识到客户服务工作必须不断适应客户对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在利用客户服务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的同时,开展主动客户关怀和主动市场营销工作,逐步实现客户服务

中心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为了全面提升客户服务系统对客户服务工作的支撑能力,适应中国联通对未来客户服务工作的规划思路,本次规范将重点放在支持 客户差异化分层服务的本地化客户资料建立和分层服务功能、实现主 动服务的呼出功能和提高坐席代表工作效率,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知识 积累的知识库管理功能、完善客户 服务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管理功能上,通过对上述功能的规范来指导各 分公司客户服系统的建设工作,使客户服务工作能够有效支撑中国联 通总体战略的实现。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新增功能规划和建设以及未来客户服务工作的依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司应以本规范为指 导,进行客户服务系统新增功能的具体项目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客服系统新功能整体描述 本规范主要包括客服系统新功能建设的六个组成部分: 客服系统本地用户资料库 用户分层服务功能 座席咨询知识库 客服运营管理系统 主动呼出系统 电子工单闭环管理系统客服系统建立本地用户资料库主要存储客户基 本资料、用户基本资料、部分帐务资料等信息,通过确定的接口

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资料.精讲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五分册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5: -48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解释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48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2) 5.3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设备配置原则 (4) 7.2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4) 7.4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48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5) 8.1交流输入 (5) 8.2直流输出 (5) 8.3整流模块 (6) 8.4蓄电池管理功能 (7) 8.5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保护功能 (8) 8.7系统电磁兼容性 (9) 8.8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导线的选择 (10) 9.2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1) 11.1接地要求 (11) 11.2安全要求 (11)

096-2013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China Unicom Green ID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3) 4.1 数据中心的选址 (3) 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3) 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3) 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 4.4.1 墙体节能设计要求 (4) 4.4.2 门窗设计节能要求 (4) 4.4.3 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4) 4.4.4 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 (5) 5 机房规划与布局 (5) 5.1 机房分区 (5) 5.2 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5) 5.3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5) 5.3.1 机架列间距 (5) 5.3.2 机架列长 (6) 5.3.3 维护间距 (6)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6) 6.1 IT与CT设备选型 (6) 6.1.1 IT及CT设备选型原则 (6) 6.1.2 主机设备选型 (6) 6.1.3 存储设备选型 (7) 6.1.4 网络与安全设备选型 (7) 6.2 IT与CT设备使用 (7) 6.2.1 IT及CT设备使用原则 (7)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7) 6.3.1 部署及管理要求 (7) 6.3.2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 (8) 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8) 7.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8) 7.2 空调设备选型 (8) 7.3 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9) 7.4 空调系统节能 (9) 7.5 气流组织优化 (10) 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10) 8.1 设备选型 (10) 8.2 优化供电系统 (11)

中国联通基站天线技术规范(含说明)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 V 0.1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V0.1.. (2)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天线分类 (2) 3.1 分类定义 (2) 3.2 电调天线的种类求 (3) 4 电气性能要求 (3) 4.1 电性能指标判定依据 (3) 4.2 全向天线电性能指标 (5) 4.3 定向单极化天线电性能指标 (5) 4.4 定向双极化天线电性能指标 (7) 4.5 电调天线电性能指标 (10) 5 械性能指标及环境条件要求 (14) 5.1 一般结构要求 (14) 5.2 天线支架要求 (14) 5.3 重量 (14) 5.4 风速要求 (14) 5.5 温度 (14) 5.6 摄冰 (14) 5.7 防腐 (14) 6 外观、包装及存储要求 (14) 6.1 标志 (14) 6.2 包装 (14) 6.3 贮存 (14) 附录:基站天线测试方法 (15) 1.1概述 (15) 1.2增益测量 (15) 1.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的测量 (16) 1.4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17) 1.5驻波比测量 (17) 1.6隔离度测量 (18) 1.7交调测量 (18) 1.8功率容限测量 (19) 1.9一般结构要求试验方法 (19) 1.10环境试验方法 (19)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M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XXXX

中国联通M2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Machine to Machine automotive equipment UICC Car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缩略语和定义 (2) 3.1 缩略语 (2) 3.2 定义 (3) 4概述 (3) 5使用环境定义 (3) 5.1 环境属性分类 (3) 5.2工作和存储温度(TX) (3) 5.3湿度/回流焊 (4) 5.4 湿度(HX) (4) 5.5 腐蚀(CX) (4) 5.6 震动(VX) (5) 5.7 接触腐蚀(FX) (5) 5.8 冲击(SX) (5) 5.9 数据保留时间(RX) (5) 5.10 最小更新次数(UX) (5) 6M2M车载UICC物理特性 (6) 6.1 M2M车载UICC卡一般物理特性 (6) 6.2 M2M车载UICC卡特定物理特性 (6) 7UICC和终端之间电气规格和逻辑规格 (8) 7.1 电压支持 (9) 8设备匹配机制 (9) 8.1 安全通道匹配 (9) 8.2 CAT应用匹配 (9) 附录A:针对MFF的PCB布局 (9)

中国联通车载卡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车载卡技 术规范

中国联通M2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Machine to Machine automotive equipment UICC Car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1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3缩略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4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5使用环境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环境属性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工作和存储温度(T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湿度/回流焊............................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湿度(H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腐蚀(C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震动(V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接触腐蚀(F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 冲击(S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9 数据保留时间(R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移动方舱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1年移动方舱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黑龙江省分公司 2011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双方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投标方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招标方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分工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工程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通信实现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传输系统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源系统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方舱制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升降系统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平衡系统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监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防雷接地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