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隧道作业指导书

隧道作业指导书

隧道作业指导书
隧道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概述

本管段内的隧道两座:山后隧道和鞍山隧道。其中山后隧道全长3866米,鞍山隧道全长284米。由于地质条件差,围岩类别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增大了施工难度,为了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本工程,特此编制了本作业指导书。

本管段内的两座隧道其施工里程分别为:山后隧道DK244+063-DK247+927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组织施工,DK244+063—DK244+083、DK247+912—DK247+929采用明挖法施工;DK244+083—DK244+225、DK244+265—DK244+435、DK244+795—DK246+005、DK247+825—DK247+912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DK244+225—DK244+265、DK247+645—DK247+795采用三台阶法施工;DK247+795—DK247+825采用CRD法施工,围岩级别为Ⅲ、Ⅳ、Ⅴ围岩,其具体位置见设计图纸。鞍山隧道DK248+371-DK248+655采用进口工作面组织施工,其中DK248+371—DK248+388、DK248+630—DK248+645采用三台阶法施工,DK248+645—DK248+655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余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围岩级别为Ⅲ、Ⅳ围岩。其具体位置见设计图纸。

第二章开挖方案与支护

由于本工程为客货共线,隧道施工中共用到五种施工方法施工,分别为:明挖法、双侧壁导坑法、三步台阶法、CRD法、全断面开挖法。严格执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隧道施工规范》和《铁路隧道锚喷构筑法技术规则》,并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组织施工。

各类围岩开挖方法和适用条件

一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系在双线隧道Ⅰ——Ⅲ级围岩施工中,在整个设计断面内一次

钻孔、装药、堵塞、连线起爆完成整个断面的开挖、并以装碴、运输机械完成出碴作业的方法。采用全断面法,应有充分而且配套的机械设备。开挖循环进尺可根据施工组织控制在2~4m ,全断面开挖法的施工工序为:钻眼爆破→出碴→网、

锚、喷支护→进入下一循环钻爆。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一 、作业要点: (1) 测量放线

在开挖面上进行测量并绘出中线与水平线,水平线可绘在轨平高度上,然后绘出开挖断面轮廓线,按照钻爆设计准确标出炮眼位置,炮位误差不应大于5cm 。采用激光导向布眼。 (2)钻凿炮眼和锚杆眼

必须严格按照炮眼的位置、方向、深度钻眼,特别是掏槽眼和周边眼的成孔质量。

(3)装药连线

先将炮眼吹洗干净,正确按照钻爆设计装药连线,保证装药量、起爆顺序正确无误。

(4)退出凿眼全部设备到安全地段,起爆。 (5)通风、排烟。

(6)根据开挖围岩状况,对开挖后的围岩进行找顶和危石处理,并进行3~5cm

全断面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混凝土初喷封闭。

(7)机械出碴。

(8)安装锚杆、钢筋网,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9)在开挖断面后适当距离进行模筑混凝土二次衬砌。

二炮眼的布置

1 、掏槽眼深度大于循环进尺30cm,辅助眼大于循环进尺20cm,周边眼、底板眼大于循环进尺10cm,同时各功能眼尽可能落在同一平面,保证爆破后掌子面平整。采用人工钻眼,炮眼直径35mm.,药包直径32mm。

2、炮眼布置原则:先布置掏槽眼,其次是周边眼,最后是辅助眼。掏槽眼布置在开挖面中下部,对于炮眼深度在2m以下时,采用单锲形掏槽。对于炮眼深度在2m以上时,常采用双锲形复式掏槽。周边眼严格沿设计轮廓线均匀布置。

周边眼严格按照设计轮廓线均匀布置,周边眼间距一般为E=500~600mm。底眼的间距为700~900mm。辅助眼的圈距取700~900mm,当围岩坚固性低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辅助眼均部于掏槽眼和周边眼之间,当在邻近周边眼的掏槽眼,与周边眼间距不得大于最小抵抗线,等间距布置。

3 、炮眼的装药量:炮眼布置→选择单位炸药消耗量、计算总装药量→选择掏槽眼、周边眼、底板眼装药系数,计算掏槽眼、周边眼、底板眼装药量→计算辅

全断面钻爆法炮眼布置图

助眼装药量。其炮眼布置图如下:

三、装药结构

掏槽眼、辅助眼、底板眼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周边眼线装药密度小,采用空气间隔分段装药。装药结构见下图:

装药结构示意图

四、起爆顺序

采用毫秒延期雷管分段起爆。围岩较好时,采用光面爆破,由掏槽眼向周边眼依次分层分段起爆;围岩特别破碎时,采用预裂爆破,先起爆周边眼,再依次起爆掏槽眼和辅助眼。

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开挖

双侧壁导坑法:先在隧道的左右两侧下部开挖单道导坑1部(对于软弱土质隧道、岩堆或不良地质条件,在侧壁导坑中必要时采用台阶法施工),采用超前支护及喷锚支护,使侧壁导坑初期支护封闭成环,然后开挖拱部,使隧道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最后开挖核心土。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开挖断面图如下: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步骤分步图

一作业要点:

注浆小导管或大管棚

(1)1部、2部侧壁导坑开挖

施作1部超前管棚并注浆,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导洞1、2部,台阶长度保证在3~5m。

施工侧壁导坑初期支护,并在2部设—道型钢临时横撑,与初期支护钢架连接。

(2)3部、4部侧壁导坑开挖

左侧导坑开挖超前12~35m,进行右侧导坑开挖。施作3部超前管棚并注浆采用短台阶法开挖导洞3、4部,台阶长度保证在3~5m。

施工侧壁导坑初期支护,并在4部设—道型钢临时横撑,与初期支护钢架连接。

(3)5部正洞拱部开挖

施工拱部管棚超前支护。开挖5部。施工5部初期支护,闭合正洞初期支护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4)6部核心土开挖

拆除侧壁导坑临时结构,开挖、装运6部核心土。

(5)施工仰拱、填充及二次衬砌。

开挖进尺:双侧壁导坑和拱部每次开挖进尺为一榀刚架间距。

台阶高度:正洞拱部开挖高度2.5米。

二、开挖工作面间距:

1 、单侧壁导坑台阶选择短台阶长度,控制在3~5米。

2 、在左右侧壁导坑间距在12~35米。

3、正洞拱部与后挖侧壁导坑间距大于15米。

当全部隧道的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在满足施工组织和工序重排的基础上,可拆除临时构件,挖除中部核心土,施工仰拱,填充和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其施工工艺如下:

双侧壁导坑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1、钻眼深度的选择

钻爆参数根据现场围岩实际状况调整眼位和装药量,对局部破碎、节理发育地段少装药或不装药,达到松动爆破的效果。

在双侧壁导坑施工中,其支护多采用钢架联合支护,炮眼深度受钢架间距制约,必须保证循环进尺正好适合架设一榀钢架。

钢架间距见图纸;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时钻眼深度见双侧壁法爆破钻眼深度表。

双侧壁导坑法爆破炮眼深度表

3、单位炸药消耗量

单位炸药消耗量(按二号岩石硝铵炸药)由计算确定。

4、炮眼数目(N)

由计算确定

5、炮眼布置

①、炮眼布置原则

先布置掏槽眼,其次是周边眼,最后是辅助眼。

掏槽眼布置在开挖面中下部,充分发挥掏槽眼创造临空面的作用。

周边眼严格沿设计轮廓线均匀布置。

②掏槽眼布置

侧壁导坑法开挖1部、3部和5部时,由于无爆破临空面,因此1部、3部和5部均需要设置掏槽眼。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围岩相对较弱,不宜采用深孔爆破,因此在选择掏槽眼时,多采用2对单锲形掏槽水平布置在受爆面中下部。

③周边眼布置

采用浅孔爆破,周边眼布置在断面轮廓线上,各炮眼相互平行。周边眼爆破质量是控制隧道爆破成形及对围岩扰动程度的关键。控制周边眼的参数主要表现在周边眼间距(E)和最小抵抗线(W)。

周边眼间距(E)

当炮眼直径选择38~45mm时,周边眼间距E=400~500mm比较合适。层节理发育、不稳定的松软岩层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对节理发育或相对比较明显、不易控制爆破裂隙方向的岩体中,或对于开挖轮廓质量要求较高时,周边眼间距可适当减小,装药量相应减少,必要时增加空眼进行破裂方向诱导,即设置空眼。

最小抵抗线(W)

最小抵抗线W=(1~1.25)E。当岩石较硬或相对完整时,取小值,岩石软弱时,取大值。

周边眼数量由计算确定

④底眼布置

底眼既起到落底破碎的作用,同时有起到翻碴、抛碴的作用,因此需要有一定的爆轰能力,底眼的眼距一般为700~900mm。

⑤辅助眼布置

辅助眼均部于掏槽眼和周边眼之间,达到崩落破碎的效果,在邻近周边眼的掏槽眼,与周边眼间距不得大于最小抵抗线,等间距布置,确保光爆圈厚度,达到光爆和减小围岩扰动的效果。

6 、装药结构与起爆

①装药结构

掏槽眼、辅助眼、底板眼采用连续装药结构,周边眼线装药密度小,采用空气间隔分段装药。装药结构见下图。

装药结构示意图

②起爆顺序

采用毫秒延期雷管分段起爆。围岩较好时,采用光面爆破,由掏槽眼向周边眼依次分层分段起爆;围岩特别破碎时,采用预裂爆破,先起爆周边眼,再依次起爆掏槽眼和辅助眼。

三 CRD法施工开挖

CRD是用隔壁和仰拱把断面上下、左右分割进行开挖的方法。通过增加中壁和横隔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

①开挖进尺:各分部开挖进尺为1榀钢架间距。

②台阶高度:上台阶、中台阶开挖高度3.0m~3.5m。

③开挖工作面间距:各级台阶开挖间距控制在3~5m。

一、施工步骤见图

1、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CD法施工分部示意图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作业要点:

(1)施工超前导管

1部与3部开挖之前,对拱部周边部位按设计交底施作超前导管进行超前支护。

(2)、开挖与支护

1部先行开挖,随即依次开挖2部、3部、4部、5部、6部,采用人力及风镐开挖,架子车出土。开挖循环进尺与设计钢架间距相同,即每次开挖进尺为一榀钢架距离。

(3)初期支护

按照设计支护参数及中壁、横隔墙、临时仰拱设计参数,每开挖分部开挖后

及时施作周边、中壁、横隔墙(临时仰拱),使每分部及早封闭成环。

(4)拆除中隔墙,施工仰拱及隧底填充

临时仰拱施工超前永久仰拱6米后,紧靠设计仰拱端拆除中隔墙4~5米,施工永久仰拱及隧底填充混凝土,做到仰拱超前。

(5)二次衬砌

仰拱及填充达到一定强度后,根据量测数据监控,人工立模进行二次模注混凝土全断面衬砌施工。

三、监控量测

在施工管理中全过程以监控量测为管理依据,通过监控量测数据的及时反馈,用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四、监控量测要点:

(1)、地质支护状态观察:对开挖掌子面进行观察、地质描述,对围岩及初期支护表面采用放大镜等仪器观察。

(2)、地表沉降量测:在地表浅埋段埋设测点,采用水平仪测其下沉量,量测

时间在开挖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至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停止结束。

(3)、拱顶下沉量测:在中隔墙两侧即1部、3部的开挖拱顶,各设一测点,水平仪测其下沉量。

(4)、周边收敛量测:在洞内拱脚、大跨、边墙角共设三条水平基线,采用张力自鸣电子数显式收敛仪量测。

(5)、隧底上鼓:在洞内隧底埋设测点,水平仪测其上鼓量。

(6)、拆除中隔墙过程中拱顶下沉与周边收敛量测监控。洞内、洞外下沉、收敛全部测点均埋设在同一断面,量测断面间距为5米。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组负责量测、数据整理、绘制回归曲线并及时反馈至生产管理组。

四台阶法施工

采用短台阶法施工,短台阶法适用于双线隧道Ⅳ级围岩开挖施工。台阶长度控制在1.5倍洞径以内。围岩稍硬时台阶长度选择小于1倍洞径,可利用爆破进行抛碴,减小上断面翻碴工作量。

双线隧道Ⅳ级围岩,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格栅钢架支护、网喷锚支护联合体系,施工中根据具体设计情况,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及时封闭。循环进尺多控制在0.5m~1m(与型钢钢架步距一致)。

采用机械:上断面采用风钻、风镐,下断面可采用风钻、风镐或采用凿眼台车。

一、短台阶法施工工艺

(1)短台阶参数

通常台阶法上台阶开挖高度控制在H=2.5m~3. 0 m为宜,在预留核心土时,可选择大值。围岩较硬时,控制L=3m~1B(B为洞径);围岩较弱时,控制L=1B~1.5B,见短台阶法开挖分部图、短台阶法(拱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图)开挖分部图。

短台阶法开挖分部图

注浆管棚(大管棚或小管棚)

短台阶法(拱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分部图

(2)施工工艺

短台阶法开挖进行施工组织时,上下台阶钻爆、出碴、架设格栅钢架、网锚喷作业应协调一致,做到上、下工作面同时钻眼,同时出碴,同时立架、网锚喷,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施工工艺如图短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短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作业要点

①开挖准备

在上一循环网锚喷混凝土即将结束和清理搅拌机、回收混凝土回弹料、拆除喷射混凝土机械、管道的同时,将钻眼爆破机械运至施工掌子面,进行连接、检查风、水管道的良好状况。

②测量放线、布眼

测量确定开挖掌子面开挖中线、轨面标高,并划出开挖轮廓线。

根据钻爆设计进行炮眼布置,并在掌子面进行炮眼标示。

③钻眼、装药、爆破

炮眼成孔后、进行清孔,按照钻爆设计进行装药、连线。拆除上下作业面全部凿眼施工机械,进行爆破。

④出碴

放炮排烟后,进行危石处理和找顶。

上断面采用人工翻碴至下工作面。为了减少上台阶人工翻碴工作量,在选择台阶长度时根据围岩情况,尽量选择短台阶,利用爆破进行抛碴和翻碴。

⑤初期支护施作

初喷混凝土3~5cm进行围岩封闭;

按照设计架设钢架,挂钢筋网;

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五 喷 锚 支 护

喷锚支护使用钢筋网、钢拱架联合使用。喷射混凝土与锚杆及钢筋网联合支护。锚喷施工应按《铁路隧道喷锚构筑发技术规范》和《铁路隧道施工规范》有关要求进行,以确保施工质量。 一 、锚杆

粘结式锚固通过风动灌浆器向锚杆孔灌注水泥或树脂粘结剂,而后插入锚杆使与围岩粘结在一起。锚杆的长度与间距按设计规定取值。

二 、锚杆的施工

(1)锚杆及锚杆孔的质量要求

①杆身必须调直无缺损。 ②楔缝必须垂直、平整、位置应在锚杆中心载面上,缝宽误差不大于±0.5m ,缝长误差不大于±5mm 。

③锚杆长度应大于孔深6~10cm ,每根加工长度误差不宜大于±1cm ,并应除去杆上的油污、铁锈、杂质。

④钎头尺寸,应根据锚杆孔径要求决定,当钎头磨损后影响底部孔径尺寸达2mm 时,应更换钎头。

⑤锚杆孔位置误差不大于±10cm 。

梅花形布置

方形布置

L L L

L

L L L/2

L L L/2L/2

L

L

L/2

每根锚杆所负担的面积

锚杆在岩面的布置

⑥锚杆孔深度误差不大于lcm 。

⑦钻孔后,孔内石粉必须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⑧钻到设计深度后,若流出的岩粉浆呈黄色或褐色,或钎头冲击异常时,说明遇到较软弱的岩石或破碎夹层,应变更锚杆的深度与位置。

(2)钢筋砂浆锚杆

先灌后锚工艺流程见下图

凿孔灌浆插入杆体

先灌后锚工艺流程

先灌后锚施工时,孔径宜大于锚杆径15~20mm ,以保证锚杆与孔壁之间充填一定数量的砂浆。灌浆前应用高压风将孔眼吹净。注浆时,将注浆头插入到孔底,在注浆的同时将注浆管缓缓地拔出,待注浆管口距钻孔口2~30cm 时,即可停止注入。然后插入钢筋至孔眼底部,将砂浆挤满钻孔。在拱顶部,为防止钢筋滑出,可在孔内用木楔临时固定。 三 、喷射混凝土施工支护:

(一)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指标 1、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

①素喷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钎维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按实验要求进行。

(二)喷射混凝土材料 1、水泥

喷射混凝土对采用水泥的基本要求是:掺入速凝剂后凝结快、保水性好、早期强度增加快、收缩小。并符合下列要求:

灌浆阀门

关闭阀门灌浆管

高压软管

灰浆泵

套筒

螺帽

真空泵

抽气管

垫板

橡皮封闭塞

棉布包扎于管上砂浆

锚杆

灌浆结构示意图

①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

2、砂

喷射混凝土应采用坚硬而耐久的中砂(平均粒径为0.35~0.5m)或粗砂(平均粒径,0.5m),细度模量应大于2.5,含水率宜控制在5%~7%,不宜采用细砂。

3、石子

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大于15mm。使用前筛洗干净。含水率控制在2%左右为宜。

(三)喷射混凝土工艺流程

(四)喷浆施工工艺内容

喷浆施工工艺内容见表:

第三章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

一、软弱围岩管棚钢架支护施工措施

1、管棚支护

管棚钢架支护是利已开挖架设好的钢拱架为支点,向掌子面地层打入若干钢管,形成钢棚架,对地层进行超前支护。对于开挖后自稳时间短或不能自稳的地层,如断层带、岩土堆积体、坍方体等,采用管棚钢架超前支护。

2、管棚施工工艺流程

管棚钢架支护施工流程:测设中线点、水平基点→检查开挖断面→安装钢支架→复喷混凝土、锚杆支护→钻管棚孔→打入钢管→注浆→断面开挖→初喷混凝土。

3、超前导管参数

(1)超前小导管管径、长度均按设计要求。

(2)超前大管棚管径均按设计要求。

4、钢架施工

(1)钢架采用型钢弯制,采用主筋Φ22的钢筋焊接而成的格栅钢构,钢架间距按设计要求。

(2)钢架外轮廓线尺寸为隧道开挖外轮廓线尺寸减去钢架与围岩间缝隙5cm,隧道开挖外轮廓线尺寸为初期支护设计厚度加上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再考虑隧道开挖预留沉落量。

(3)钢架弯制方法:

①靠模热弯法;

②冷弯法。

(4)钢架架设前施工准备

①测量安装钢架位置。

②清除钢架底脚处虚碴、整平、垫方木、要求垫实垫稳,保证有足够的承载力。

(7)两排钢架纵向连接

两排钢架纵向沿钢架纵向周边采用特制的车丝扣连接螺栓。

5、喷射混凝土

检查开挖断面符合设计后,开始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混凝土施工工艺。

6、导管施工

(1)超前小导管施工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直接打入,在管前部2.0m范围内按梅花形布置,钻好φ6~8mm的注浆孔,以便钢管进入地层后对围岩空隙注浆。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水灰比按实验配合比。。

②施工步骤:

按设计沿钢架预留孔(格栅钢架除外)进行钻孔,孔深为钢管长度,外插角小于10°,一般采用5~7°。

用钻眼台车或手持风钻,将钢管从钢管预留孔沿已钻好孔中打入地层,如地层松软,也可直接打入地层。如需向坍方体内注浆,先将钢管孔口周边堵好,掌子面喷一层混凝土以减少漏浆。

导管外露20cm,安装注浆管路。

注浆采用双液注浆泵,注浆能力10~30L/min,并配套对应的0~3.0Mpa压力计、0~60L/min流量记录仪及相应的注浆软管。

注浆时,应严格控制注浆口的最高压力在0.5Mpa以内,以防压裂工作面,进浆速度不宜过快,每根导管的进浆速度控制在30L/min以内,压浆量按设计的定量和注浆压力进行双控制。

(2)超前大导管施工

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导向管施工:

洞口仰坡开挖到上台阶高度后,做好洞脸位置及仰坡锚、网喷混凝土。按设计管棚位置精确测量定位,确定并标出管棚位置。

②用枕木及方木搭设施工作业平台。

沿设计导管轮廓线,减除导向管半径尺寸,安设三榀标准钢拱架,间距80cm,按管棚方向进行,进行精确定位固定,钢架固定后,布置导向管,并焊接固定在钢架上。

③立模浇注钢架、导向管混凝土。

④钻孔:

采用钻机,从导向管内钻孔并顶进管棚钢管,准确控制钻机轴线方向,保证孔口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钻孔中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

⑤管棚施工:

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后清孔,顶入长管棚钢管,钢管接头采用套管以丝扣连接,丝扣长不少于15cm。相邻两侧管要选用4m、2m的管节合理配置,保证隧道纵向同一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管棚顶到位后,采用速凝水泥及油浸麻筋堵塞封口,以防压浆时水泥浆冒出。

⑥注浆:

为加固隧道围岩,控制地表下沉,增加管棚钢度,充填钢管周边空隙,对管内进行注浆,注浆采用高压喷灌注浆。注浆前先进行注浆现场试验,注浆参数通过现场实验按实际情况确定。

二、注浆加固施工措施

在处理极其松散、破碎、软塑地层,或在大量涌水地段以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采用注浆固结地层。

(一)注浆方法

注浆法主要是通过注浆设备向地层中注入凝结剂固结地层,减少地层的渗透性,提高地层的稳定性和强度。

采用高压喷灌注浆。即通过灌浆管在高压作用下,从管底部的特殊喷嘴中喷

射出高速浆液流及其外围的高速气流,促使土粒在冲击力、离心力及重力作用,随注浆管的向上抽出与浆液混合形成柱状固结体,以达到加固之目的。

(二)注浆材料

它分为粒状浆材和化学浆材两类。粒状浆材主要有纯水泥浆和粘土(膨润土、粉煤灰)水泥浆等,它一般用于裂隙宽度(或粒径)大于lmm的断层破碎带和砂卵石地层。

化学浆材适用于粒径小于lmm的粉细砂层和细小裂隙岩层及断层泥地段。

根据被注地层的颗粒级配、空隙率、含水量、pH值等,进行室内外试验以确定浆液的合理配合比及胶凝时间等。具体施工时按设计图纸和现场实确定。

(三)注浆参数

1、扩散半径按计算确定。

2、注浆量按计算确定。

3、注浆压力。

在满足注浆要求的情况下,压力不宜过大,实际使用多大压力应通过试验确定。

4、注浆管间距。其间距应小于扩散半径的一倍,否则两相邻孔不能交圆成幕,间距太小,注浆时浆液从相邻管中溢出,影响注浆效果,其间距选用扩散半径的 1.5值较为合适。

为了对注浆做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必须事先对被加固地层进行物理力学指标试验,以查清其含水量、容重、压缩系数、内摩擦角、粘结力、渗透系数、孔隙比、pH值及抵抗强度等。并在现场选择适当地点进行注浆试验。

(四)注浆工艺

1、沿开挖断面周边布置压浆孔,其间距e视围岩松散情况为0.6~0.8m,如图

压浆孔布置图

要求压浆后开挖断面外能有约1m厚度的加固层。

2、用凿岩机或其它工具将压浆管按布置的压浆眼打人地层。压浆管长2~4m;前端套以铁尖;管周围有梅花形灌浆孔眼,孔径5mm,尾端焊有钢板,凿岩机要去掉回转爪及其弹簧,钻杆上(无钻头)套上圆形锤插人导管内,抵紧导管底盘,开动风锤即可打入。

3、压浆管打入后,即可压浆,压力控制在0.6~0.8MPa为宜,压至岩面渗出灰浆为止。但如很快渗出,则可稍停再压。水灰比为1:1~1:1.2的纯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

4、压好浆后,应立即用带链滑车将压浆管拔出,并用水冲洗干净。

压完一个断面后约八小时,灰浆已基本凝固,即可进行开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