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设计1_文学短评的写作1

教学设计1_文学短评的写作1

教学设计1_文学短评的写作1
教学设计1_文学短评的写作1

《文学短评的写作》教学设计

【复习指导】

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写文学评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

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2.要确定评论点,有明确的评价。

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有统帅,没有灵魂。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

点,论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如何在复习与考试中避免陷入写作误区,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误区一:不会选题,甚至无题

对策:扬长避短,有话可话。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文章的阅读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

误区二:观点模糊,不知所云

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收笔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误区三:断章取义或面面俱到

对策:立足整体,集中笔力。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一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1~2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求全,主次不分。

误区四:另起炉灶,文不对题

对策: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却写成赏

析艺术表现手法;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为了避免此类严重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方向;写作中紧扣文题,不枝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做引用时,内容应全部出自原文;作议论时,不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更切忌不顾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治、历史等教科书上的大道理。

误区五:引用过多,叙述过细

对策:叙议结合,以议为主。鉴赏文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手法相结合,但这也十分容易导致“以引代议”、“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也就是说,引用不可过多,叙述不宜过细。引用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原则应该是“让原文的精华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叙述原文的内容则应该运用概述的方法,不必拓展。

误区六:滥用术语,乱贴标签

对策:术语准确,避免堆砌。在赏析文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术语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致术语的使用错误与混乱,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还要避免乱贴标签,乱戴帽子,牢牢把握住一点———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具体分析上。

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谈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文学评论”关键在于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

【典题探究】2005·高考湖南卷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土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

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草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膳。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试题解读】

试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极具针对性,使考生易于把握答题方向。又是

三选一,既符合文章实际,又给考生充分选择余地,利于考生扬长避短。所给试题都是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的范畴,颇具思维的再创造性。创作需要灵感,鉴赏需要智慧,又与短文写作相结合,能充分检阅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作文考试改革的新的尝试,可谓一箭三雕。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文章中对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描写是多角度的,其中以正面的外貌、语言和行动描写为主,但侧面的描写也不可忽视。侧面的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更加丰富人物的形象特点。题目中“他者的视角”,实际是提醒考生关注文中出现的其它的人物“女佣”和“客人”。考生可以从女佣和客人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反应中,看出贝多分的“孤独和安静”“真实的好灵魂”……

【范文引路】

例文一: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就把贝多芬见到客人时所表现出的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和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了出来。

运用真心言语,展现坚韧意志。“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

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文中的语言美,还蕴含了人物精神的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依然创造了美好的人生。

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

例文二:

“老狮”的画像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文章共有三处是对贝多芬进行的肖像描写:下楼梯时,下楼梯后,大钢琴旁边。这些肖像描写能够有力表现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真实而又具有美好灵魂的形象。

文章中开始描写:“沉重的脚步声”“躯体五尺左右”“宽阔两肩”,淡淡的几笔,便勾勒了贝多芬担负得起生命的重荷的形象,为后文肖像描写设下铺垫。

文章又写到了贝多芬“淡蓝色衣服”“黄色钮扣”“纯白背心”“上衣背后拖着一个失效的助听器”,一系列的描写,表现了贝多芬忽略个人生活,把身心全部投入艺术创造的高尚品质,以及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的高尚灵魂。

文章最后写坐在钢琴旁的贝多芬,“一张涵蓄愁苦与力量的脸”“头发竖直”“深邃的眼睛”,突出了贝多芬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贝多芬时时刻刻同不幸的命运抗争着。

文章的肖像描写表现出贝多芬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热爱艺术,具有真实美好灵魂的形象。

例文三: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如果说正面的描写如同直笔勾勒的画面,那么侧面描写则如烘托点染气氛的背景。本篇文章的侧画描写也同样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作者大笔描绘了女佣与客人的对话,把他者视角下的贝多芬率先勾画出来。“他要的是孤独与安静……”把贝多芬耳聋后的心境衬托了出来。随后女佣对贝多芬房间的描述,把贝多芬的日常事务及生活与工作展现到读者的眼前,一位酷爱着音乐而又在自己心灵之树下守护着一分谧静的“巨人”——贝多芬烘托上了舞台,使读者对贝多芬有了大概的认识。

作者又描绘了一幅客人与贝多芬的谈话图,通过客人的态度与语言再次衬托贝多芬的形象。“客人小心翼翼的递上字条”“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来访者,不断记笔记”便把客人对贝多芬那份崇拜而敬畏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衬出了他人视角中的“巨人”般的贝多芬。

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

【例文评析】

这三篇文章,有它们的共同点:一,准确把握评论对象(分别是语言、肖像和侧面描写)。二、有明确的评价。“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例文一)“文章的肖像描写表现出贝多芬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热爱艺术,具有真实美好灵魂的形象。”(例文二)“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三,叙议结合,结构清晰。

【作文训练】

阅读贾平凹的《丑石》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评论文章。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石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阴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喝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写作指导】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怎样确定评论重点呢?

一是细读选文,注意作品的写作侧重点。有的作品把重点放在前面加以强调;有的作品在篇幅上对重点予以突出;二是根据考题的的暗示,写自己把握得比较好的或感受比较深的一个方面。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以及对作品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论的重点确定后,还要严格筛选评论的角度,为评论的展开或深入寻求一条最佳途径。找不到或选不准评论的角度,评论文章就有可能停留在作品内容的复述上,就有可能写成或架空分析或含糊其辞的表面文章。无论评什么,怎样评,都必须对所评论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以往学生的写作实践表明:往往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却是面面不到,或者变成泛泛而谈。一句话,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贾平凹的这篇散文有一种清淡、拙朴之气,又蕴含一种哲理,从大俗中显出大雅。可以在这点上做文章,也可以分析“丑石”的形象,还可以赏析《丑石》欲扬先抑的写法,等等。

【佳作赏析】

丑石所蕴涵的深邃哲理

——读贾平凹《丑石》

柳靖

中国的文学家似乎对石头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真正的“丑石”。

《丑石》的故事很像现代版的“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玉璞,他断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后将其献给厉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认为只是块石头,

他因此获罪而失去了双脚。直到文王继位,才“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终于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相比之下,丑石的命运似乎更悲惨一些。因为和氏璧虽不为普通玉匠所识,却还有卞和的加意珍惜,而丑石却从天上陨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咒骂。村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它,大人嫌它丑而无用,既不能用来垒墙,也不能用来铺台阶、洗石磨;孩子们也因为它身上的绿苔、黑斑而渐生厌恶之情,想合伙搬走他。对于世俗的种种误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因为丑石的异相、丑陋才表明它不同寻常的来历:“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即使陨落凡间,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而不像一般顽石那样用来做墙、做台阶,用来雕刻、捶布,而是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

贾平凹的这篇散文语言直白、朴实,没有在结构上刻意求新,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平平淡淡地将一块石头的遭际娓娓道来。但就是这块丑石却能引起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它不像一般的散文,仅能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悦,它分明是一篇包含极深人生道理的哲理散文,引人深思。很多人将这篇文章看作贾平凹的夫子自道,其实从那块“丑到极处”又“美到极处”的丑石身上,我们何尝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平凡的我们有时会因为自己没有倾国倾城之貌,没有显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个人真正的动人之处并不在于外表和出身,而是来自内在的涵养以及人格的魅力。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逊于他人,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为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一番作为和成就。李白曾豪迈地吟咏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我们也应相信天造之

才,各有其用,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就会拥有美丽、完美的人生,因为自信的人身上会闪耀动人的光彩。

人生之路并非全由鲜花、掌声和赞誉铺就,在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之前必得经过一番砺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丑石在人间的遭遇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古往今来,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先有一番挫折。每个人必须认清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学会忍受寂寞,要有丑石的坚韧和顽强,即使受到一时的冷落也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去迎合和俯就世俗的标准。丑石就是因为没有汉白玉的细腻,无法刻字雕花;没有大青石的光滑,无法浣纱捶布而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那句已经被人重复过千百遍的名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要我们具有了默默承受误解、寂寞的美德,不怨天尤人,就会在沉默与等待中使自己趋于成熟、完美。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不必依赖相貌和出身来博得大家的注意,也不必慨叹生不逢时。出众的才华会令自己脱颖而出,会为人生谱写最华美的篇章。

《丑石》告诉我们的道理大概就在于此吧。

【简评】

本文选取文章的思想内容作为评论点,选点恰当,因为本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为主,记叙为辅,叙议结合。叙述有针对性,短而精;议论深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语言表达准确、简洁、周密,有文采。

文学短评写作及示例(古诗)

文学短评写作示例 一、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

微写作教案:新闻短评写作 方法与技巧 教案

微写作教案:新闻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新闻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闻短评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2.过程与方法:采取对写作示例进行剖析、总结规律方法、实战演练的 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学会对社会问 题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 二、教学重点:写作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借助积淀来理性分析社会现象。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写作示例及分析】 综合消息,《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 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 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评选“三好”的过程,重视智育,而 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且变相成为许多学生加分、保送的手段。此言 论一出引发了民间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 制度的关注和争论。 你对上面的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不少 于150个字。(9分) 二、新闻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一步:提取要素 ,概述事实, 综合消息。 《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 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 签”。评选“三好”的过程,重视智育,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且 变相成为许多学生加分、保送的手段。此言论一出引发了民间对“三好 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 第二步 选取角度,提出观点。 正面肯定:我为取消评选“三好学生”的这种做法大声叫好。 反面否定: 评选“三好学生”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此举应继 续下去。 正反结合:取消评选“三好学生”,我们需理性地看待这一举 措。 第三步 阐述观点,以理服人。 正面肯定: 评选“三好学生”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虽有一

人物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

课题:人物外貌描写指导 课型:写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求及方法,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较准确、 具体地描述人物的外貌。 2、能够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3、懂得外貌描写应该为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同学描述班级一位同学的外貌, 大家猜猜他是谁?为什么能够猜中呢?(抓住人物外在特征)那么人物的外貌描写都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又有哪些方法技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人物的外貌描写”。 二、明确什么是外貌描写 多媒体展示:寻人启事 1、王梅,女,20岁,身高1.6米左右,体形偏胖,方脸型,眉毛粗黑, 双眼皮,高鼻梁,薄嘴唇,牙齿不太整齐,肤色白皙,曾摔倒受过伤,头顶右侧,留下一处约20cm左右的伤疤。 2、麦换娣,女,67岁,身高1.5米左右,神志有时不清,穿灰的确凉中 式衬衫,黑裤子,灯芯绒圆口布鞋,牙齿已全部落,带一

根木质拐杖。 3、吴小雪,女,18岁,身高约1.6米,瓜子脸,肤白,大眼睛, 气质高雅,身穿浅红色连衣裙,白色皮凉鞋。 思考:这几则寻人启事中包括哪些相同的内容?属于什么描写? 请同学举例: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并说 明为什么会印象深刻。 多媒体展示人物外貌描写的范例: 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 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2、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3、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 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 物。(祥林嫂) 4、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带一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孔乙己)这些外 貌描写中,作者都抓住了哪些内容进行描写的? 明确: 五十岁上下一一年龄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我和书的故事》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说明

《我和书的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写出自己和书的故事,谈谈读书的体会,表达对书的热爱,做到容具体,感情真实。 2、习作中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3、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我”和书的故事,叙事清楚,容具体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清楚又吸引人。 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读书的故事,搜集有关读书的词语、名句、诗句等,积累课有关读书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读什么书?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看我们班同学的眼神、气质,我就知道你们个个爱读书,人人有故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我和书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捕捉素材 1、师:书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思索,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谁来说一说?(提示:购书、借书、读书、还书、修补书时发生的故事。) 2、指名说故事。 3、师:说得真好,一路书香,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品味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同学们想不想把你和书发生的故事中最吸引人的情节、细致生动地写下来呢? 4、请同学们看展示台,谁能读读习作讨论平台,说说明白了哪些要求。

5、根据这次习作要求,老师想提醒你们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用第一人称来写 (2)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你要写的故事和什么书有关?选择感受最深的、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写下来。 (3)故事要写得既清楚又能吸引人。 三、文引路,学习写法。 1、知道了这次习作要求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一说怎样写作文了?如果给自己的故事拟个题目,你会拟什么题目?(生:《我为书狂》、《小书迷》、《小书虫》、《书伴我成长》、《我爱读书》、《书——我的良师益友》等) 2、同学们的作文题目很新颖、别致。那么你想怎样安排作文的容呢?(起因:为什么喜欢读书;经过:读书的趣事;结尾:读书的收获和启发。) 3、我们写作文时可以分三个自然段来写,也可以分更多的自然段来写。我们来欣赏下面的作文开头,它们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或诗句呢?(有了这些名言、名句,就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色彩,吸引读者的注意。) 4、文章的中间部分要交代清楚你和书之间发生的事,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①师:我们先来分享一个爱读书的女孩的读书故事。(出示课件: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②自己读读这两段文字,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女孩在书店里偷偷读书、窃读的事)这是作家林海音奶奶写她小时候和书的故事的片段,从他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很爱读书)从哪些词欲或句子中体会到的?(神态、动作、比喻的修辞手法) ③师:说得真好,这一系列描写动作的词,把作者窃读时的情景立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是文章的容丰富,有骨

写作指导文学短评的写作

《文学短评的写作》教学素材 雷雨之殇 2007届施丹妮 寒假在平淡和无聊中过了一半。原以为这个新年又将“重复昨天的故事”,一样的单调时,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翻出了《雷雨》。不可否认,我对所谓名著原本是带着些许成见的,总是 觉得能“迎合”绝大多数读者的作品,必是庸俗和世故的。然而在读完全部纸页后,我原本带 着几分挑剔的态度变得相当虔诚起来。原来,通俗不等于庸俗,入世不等于俗世。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尤其是在看遍了太多惟恐天下不乱的大手笔、大制作后,也许信手拈来几部,都比《雷雨》情节更曲折,更离奇。《雷雨》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于人性的 洞悉和体察,在于作者对人生百态、世事炎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入木三分的刻画。合上书,我仿佛可以看见袅袅的青烟中,八个主角依次走来,面带着各异的表情,或凄婉,或得意。 他们争着向我讲述那个故事,那个有关一个大家庭的故事,于是我看到了一个宏大的悲剧, 是,一个宏大的悲剧。幕落,我竭力挽留下周冲和蘩漪,这两个带给我最多感慨与哀伤的人, 想仔细端详他们,仔细端详…… 周冲,这个周家的二少爷,他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他只能藏在理想的“堡垒”里,空有许多 憧憬。他一厢情愿地想象着社会,想象着他的家人。因此他看不清,他什么都看不清。然而 作家深谙现实的残酷,于是他借助现实的铁锤来一次一次地敲醒他的梦,在一次次的幻灭后,他方才一点一点的看清了烟雾的背后。是这样的,他痛苦的察觉现实的可憎,幻灭的哀痛重重地笼罩着他。其实起初我是不太愿意这样“折磨”周冲的,我有些埋怨作者要把这浑浊社会 中少有的清泉一次次地放置于狂风呼啸中。可是,当我翻到《序》时,才明白了作者的苦心。“周冲这样过于理想的人物,即便不为残忍的天所毁灭,早晚也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的梦 掩埋,到与世隔绝。”于是我为作者的成熟和深刻折服。 而蘩漪,周冲的生母,她的身上更具备了一种悲剧美。她的出场似乎就是一出悲剧。嫁 给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爱的人,在丈夫的淫威下过着死寂的生活。她抑郁,她窒息,她迫切需要找一处来发泄她如火山似的热烈。于是,周萍出现了。他得到了蘩漪全部的爱,他又重新燃起蘩漪几尽死亡的灵魂。她以为她会幸福,哪怕这份情见不得天日,哪怕她 爱的对象是那样的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她觉着也是好的。然而她终究还是失了望,寒了心。 不伦的感情让周萍惶惶不可终日,他这个“情感与矛盾”的奴隶,最终做了逃兵。倔强的蘩漪 不能挽留爱人的心,于是她“雷雨”的性格最终爆发了,她呼啸着摧毁了一切。很多人是不喜 欢蘩漪的,他们眼中,她偏激、自私、阴毒,甚至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然而冷静下来

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作文指导课教案精华版 小学习作指导精华版 与众不同的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抓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选择典型事例并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采访】 师:同学们,认识你们真高兴。想和老师交朋友吗?要想成为朋友,就需要先相互了解。那 我们先来做个采访。我采访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也可以采访我一个,好吗?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兴趣是什么?(爱好、特长、优点、缺点、性格、脾气、品质)很 高兴认识你,谢谢,请坐! 一、谈话交流导新课。 1、师:同学们,上课前请推荐一名咱班字写得最漂亮的学生?我来考核一下:请写“我”。 生写。 师: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中国有个成语叫“字如其人”,同学们来看他写得“我”字,像不像他的脸?字漂亮,人也帅气。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在这里上这节课吗? 2、师:本节作文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写“我”。要想写的“我”让人一下子就记住,就得写 出“我”的与众不同之处,所以今天这节课的作文题目就是《与众不同的我》,请你在“我”的 前边写上“与众不同的”。每次作文我们先要审题(老师板书“审题”),本次习作的中心词是 什么?(与众不同),就是要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范文引路写特点。 1、师:有一个小朋友,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与众不同的我》,看他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 拿出作文纸快速浏览,思考他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的与众不同? 师:谁来说说?(1、小书迷2、马虎虫3、调皮鬼)这是作者选取的3个特点来写自己的与众不同。(老师板书“选材”) 师:我在四小上课时,有几个学生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其中一男生一女生都写自己是“武 林高手”,一个武术的“武”一个舞蹈的“舞”,原来男生练习跆拳道,女生是学习恰恰舞。还有 写自己“爱卖萌” “好耍酷”,(性格:假小子、疯丫头、小燕子; 2、师:那你的特点是什么?思考一下,请大家拿出笔在习作纸上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至少三个,越多越好,鼓励创新。如果有困难,参考老师的“温馨提示” 同学们,选择素材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缺点、性格、脾气、品质等方 面想开去?? 师巡视,适时交流、点评。 三、抓住特点巧取舍。 1、师:好了,现在你们进行取舍(选材),三个里边你感到最平凡、普通的一个划掉,别 人说过的划掉。(询问:你划掉了什么,为什么) 师:好了,再划掉一个,只留一个,最能突出你的与众不同。请一位学生说说,最终留下的 是哪个,为什么只留它? 师:下面请一排全部站起来,开火车的形式从第一个开始大声地说出你留下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四、指导方法写具体。 师: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那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咱们再回过头来看刚刚的例文:请同 学们推荐咱班朗读最好的一名学生走上台来,读读她是个调皮鬼这个特点,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他是怎样把“调皮鬼”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呢?(生念) 师:小作者是怎样把他的调皮劲写具体的呢?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文学短评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了解文学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特点,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把握“叙” 与“议”的尺度与比重。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对文学作品进 行个性化解读和进行有创意地表达,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体会作品艺术之美,提高文学艺术鉴赏的水平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把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探讨文学评论的写法。 教学难点区分“评论”和“读后感”的界限;把握“叙”与“议”的尺度与比重。 教学过程 01 识特征 1. 什么是短评? 顾名思义,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 “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2. 什么是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 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02 明方法 1.“渠清如许有源头,识得庐山真面目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短评写作之前,一定要先置身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评价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 致。只有入乎其内,才能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才能准确把握评论对象;而只有出乎其外,才能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明确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怎样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呢?首先,一定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其次,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借此可帮助我们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呢?我们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全面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定题小巧,选准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作品,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认识,获取不同的短评写作角度。要想写好文学短评,一定要精心选择好角度,切题要小。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 文学短评写作的角度与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定题要小而巧,做到突破一“点”,兼顾全部。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作文指导课教案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如何使作文具体化胡泽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细节描写,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

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

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2010年湖南高考新题型: 新闻短评写作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短评的内涵、特点和写作要求; 2、把握短评的一般要求,学习写作新闻短评。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短评的主要写法并规范答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自主展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新闻无时无处不在。小到我们学校,今天祁阳二中的老师们来我校指导工作;大到国家,14日7:49分在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对于这些新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评论,其实高考对这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也有具体要求。 二、考点阐释 2010年湖南高考将在“阅读”和“表达”两部分命题提供选择。阅读方面的命题,以外国小说、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为主,强调个性化的感悟以及多元化的解读、探究等,注重考查考生对有关材料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有个性、有创意的解读。表达方面的命题,强调语文的实际应用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交流,注重考查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新闻短评是命题的一个重点。它篇幅短小,通常为千字以内,有的只有三五百字,考试时甚至要求考生控制在百字以内;选材广泛,大至国内外重要事件,小至衣食住行问题。以新闻短评这样短小的文章样式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对写作技能的要求更高。 三、知识回顾 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而短评则被称作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新闻评论文章。 (一)新闻短评的特点 第一、观点鲜明。由于要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短评的观点态度一定要鲜明。一般观点放在开头,但也可以在文末或文中提出,但论点一定要明确、有力。 第二、说服力强。虽然只有短短100个字,但说理论证还是非常重要的,说服力就成了短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短评选取的论据一定要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论点,有力地支持论点,具有典型性、客观性。 第三,语言精炼。短评的语言要一字千金,表述准确,不能东拉西扯,苍白无力。 第四,脉络清晰。高考要求短评一般一百字左右,短短一段文字中,要有

高考作文指导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授课人程红茹 高考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高考议论文开头“四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真对待作文开头的作用并学习几种作文的开头方法。 2、方法与过程:通过揣摩近五年年高考真题开头以及当堂材料训练,进一步掌握四种议论文开头的技巧,提高考场作文速度和水平。 3、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作文开头层次结构并加强自我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几种议论文好的开头方法。 教学难点: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高考满分作文实例分析------当堂训练-----成果展示-----反馈评价----课后批阅-----佳作欣赏 教学方法及建议:1、先学后教,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教学情景;2、通过近三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实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体会该类写法中规律及表达效果;3、设计15分钟的课堂练习,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手;4、课堂反馈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成果,并有针对性再次指导,进一步巩固写作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也有人曾这样说:“当你读一本小说的时候,假如它的前三页无法吸引住你,那么这本小说就不值得你去读。”作文就如此,如果它的开头不能吸引住读者,那么就已经失败了一半了。反过来讲如果我们能够在开头就抓住阅卷老师的心,那我们的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了。其实好的作文开头也是有大致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见的、容易出彩、便于掌握的作文开头方式。 二、合作探究:揣摩一下高考满分作文开头方法,请总结出每种开头方法是什么(提示:注意探究句子之间层次的关系)。 1、法 山羊过独木桥

新闻评论写作

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美”的探析 于孟晨,汪湘 (西安邮电学院报刊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美化版面是组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美的版面,使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并且更好地接受内容。反之,会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就产生不愉快甚至厌恶的情绪,从而不愿去读它,即使勉强去读,效果也大为减弱。因此,美并不是版面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构成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版面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版面美化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版面的精美是报纸办“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张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文字和图片的精彩、优美高雅的版面设计可使报纸的视觉形象充满魅力。尤其高校校报版面小,读者对版面哪一部分都不会忽略,一条条装饰纹线,一幅幅图片和插图,一行行不同内容的文字,以无言的形式美,传达出一种精神和情感,达到愉悦读者心灵和美化版面的效果。版面设计在形式美上还具有供读者欣赏的功能,通过围、隔、空、叠等关系互相穿插,构出一个个可供欣赏的空间,编辑的风格也通过版面设计直接传递给读者。所以,很有必要对校报版面设计作一探讨。 1版面设计既要内容美,也要形式美 内容美是报纸版式设计的灵魂,是编辑理论水准、政策水平的反映。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机关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党政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作为校报编辑要以校报的总任务和特定任务为依据,凡是与当前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相联,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具有指导意义的稿件都是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安排时应放在重要位臵。因此,编辑稿件时应精确及时、主次分明地选取见报稿件。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还需反复琢磨,如一个结构巧妙的标题,一句意味深长的妙语,一段隽永的文字,一张好的图片,这些都能使读者击节称赏,玩味良久。再比如,花絮新闻常常撷取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是满足读者多方面信息需要、丰富版面、增强可读性的好形式,以此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稿,编辑根据稿件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正确恰当地安排它们在版面上的位臵,按稿件的新闻和宣传价值区分主次,排出先后顺序,使稿件在版面上的位臵“各得其所”,彼此又相互照应,互为补充,浑然一体。 所谓形式美,就版面设计的形式而言,是编辑遵循编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运用一定的编排技巧和手段进行的使版面以美制胜的创造性劳动。即版面要美,在端庄大方、多彩多姿中体现出清新、活泼、大方、气派的视觉效果。只有版面设计美,才能唤起读者阅读欲望,抒发读者美感情绪。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1和谐 报纸同一版面、对开版面,线条与线条、字号与字体的和谐,文章篇幅大小的和谐,色彩对比度的和谐。报纸多为黑白板,应注意黑白密度对比和谐,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 1.2标题醒目 标题在编辑刻意制作后,不同的版面要选择不同的字型和字号的字。只有标题醒目才能吸引人,要闻版要庄重醒目,综合新闻版要明快、清新,理论版要气

中考作文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中考作文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中考作文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学校 广州广雅实验学校 姓名 潘芸 年级 初三 课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记叙文开头方法探究 课型 作文指导训练 学情分析 这班初三学生第一次作文就让我既有惊喜又有担忧。喜的是全班学生都对我的作文课很感兴趣,部分学生作文技巧

掌握较好,基本功扎实,能通过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忧的是他们还没有进入备考状态,对自己写作要求较低,匆匆下笔,不去酝酿开头和结尾,不列提纲,往往出现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有学生开头交代太多,应该写高潮了却已超字数,只能匆匆收尾;有学生开头老套,或选用排比,却离题万里;有学生喜用题记,但不能点出文章关键,可谓多此一举……此次期中考,题目非常普通,一个是《发现》,一个是《乐在其中》,于是学生的作文也就普遍非常普通。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以此次期中考为契机,在班级展开一系列的作文讲评和修改课,以期提高学生的考场作文水平。我相信,能写好简单作文题目的学生一点儿也不简单;我也相信,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我更相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凤头”这件小事,大家一定可以做到最好。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老师将有代表性的作文开头拿出来让学生阅读,归纳出记叙文开头的常用的方法,理解其作用。能尝试用一两种方法修改此次作文的开头,或尝试写一个新题目的开头,并完成作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可采用比较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来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挖掘作文内涵,体验作文真情的思考学习意识,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 重点:能自觉灵活运用一两种方法写精彩的开头。 难点:既要有方法,有文采,又要与全文协调,即要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凤头”。 关键:多思考,静心揣摩写作意图和行文结构,精心设计文章开头。 布鲁姆两维教学目标分类表 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1.记忆2.理解3.运用4.分析5.评价6.创造A.事实性知识B.概念性知识目标1目标2目标2C.程序性知识目标3目标3D.反省认知知识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评论写作格式要求及范文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章,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那些精确的定义,那么,我想说,新闻评论无非是针对新闻,表明观点。这是两层含义,其中就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律及其相应要求:即,第一,要符合用文字来表达观点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第二,要符合新闻传播和接受规律。下面分别来说。 一、表达观点的规律和要求? ? 1.观点的集中与思考的集中 集中的反面是分散。初学者一般出现最多的问题,正是观点的分散。观点和与观点相关的材料呈分散状态,一篇评论读后给人的印象就不深,似乎什么都谈到了,却哪一个都没有说清楚。更有甚者,往往使人不知所云或不得要领。 一篇评论,或数百字,或上千字,从头到尾,持续地、坚定不移地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不相关联、不相统属的多个观点,这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它是写作训练养成的能力,既是一种思考能力,也是一种表达能力。 观察的分散,正是思维的分散造成的分散。写作中的人,思想是活动着的,写作行为本身,也在不断触发、展开着思想。一个新闻事物,可以触发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思考,也会自动地连结作者记忆中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的思想材料,比如相关的事件与观点。这是初学者写作时容易“散”的一般性心理基础。 而写作训练养成的经验,这时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做出选择和判断:选择“涌上心头”的其中一个观点和与之紧密相关的思想材料。这里相关性判断就是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不相关的或相关度不高的,就要坚决“忍痛割爱”。如果所有的材料,都围绕、支持和论证那个观点,就自然实现了观点的“集中”。当然,除了那个主要的观点,文章在不同的层次上也可能出现其他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和那个主要的观点之间,一定应该是有上下统属、支撑关系的,而不是平列的,不相统属的。 观点的集中,其实表现为作者在某一个方向、某一点上的持续、连贯的思考能力。一些初学者的评论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在多个平列的点之间跳跃,正是因为缺少这种持续、连贯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深刻的,有价值的认识,也只有在集中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否则,思维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 思维的集中,一方面体现为思维的连贯,另一方面体现为表达的连贯——即句子、段落关系的连贯。对于自己写下来的文字,不妨做一下审视:哪句挨着哪句为什么这一句接那一句上一段与下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或者是推论的关系;或者是引申的关系;或者是解释的关系;或者是并列关系——相互支撑,共同说明一个问题。总之要有确定的关系,有可以理解的,并使读者容易理解的关系。阅读别人的作品,也可以这样揣摩。有了这样对句子、段落关系的审视意识,写评论时的思维和表达也就会自觉地集中,不会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人们往往说到的“线索”就在这种句子、段落的关系中。有了某种确定的、可以理解的关系,一篇文章就是线索清晰的;没有这样的关系,人们实际上就找不到线索。而线索,正是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读者一起引向作者论点的引导标志。 2.如何实现观点明确 观点的明确,要在结构和语言两个层面上实现。

文学短评范文

文学短评范文 浅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衬托手法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流传近千年。这首词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因素。其中衬托手法的巧妙运用便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苏东坡在苦难之中完成了自己。他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慨之中有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词作不是直接怀念古人,感慨自身,而是运用了衬托之法,极尽其妙。 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词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但他笔下的长江又不是自然的大江,而是历史的象征。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而英雄豪杰中,极让词人仰慕的是三国周郎——周瑜。因此,词人在“赤壁”前冠以“三国周郎”,让周瑜来独占这千古赤壁。很多人认为,这里是由长江而引出赤壁,其实词人的心里早把赤壁给了周瑜。词人不仅用长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瑜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涤荡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瑜立于词人心中。 为了描摹心中的英雄豪杰的英武形象,词人在下片更是精心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衬托:一是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用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周瑜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二是指挥赤壁大战时周瑜的仪态。他装束儒雅,风度翩翩,而不是周身铠甲,如临大敌,这样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瑜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三是战争的过程,本来是惊心动魄的一场恶战,而周瑜却在谈笑之间就让曹军灰飞烟灭。曹军在周瑜面前不堪一击,衬托了周瑜用兵如神、战功卓著。这里通过美人、装束、战争的过程等衬托出词人心中的风流人物——周瑜。 以周瑜的伟大功业来衬托自己的岁月蹉跎。年轻的周公瑾拿着羽扇,戴着纶巾,在谈笑之间,就把强大的曹军击溃。而自己呢?屡遭困顿,功业未树。表达了词人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但他所描绘的背景开阔,历史悠久,把写景、咏史融入抒情之中。 浅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捉和表现的。曲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以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法有: 一是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诗人用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诗人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拨时乐声的凄厉短促、直击人心。诗人在妙喻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以声传情,声情交融。诗人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乐曲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

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一、明了要求: 1、《新闻写作与实践》:“学习依据新闻事实撰写简短的新闻小评论。” 2、《湖南卷考试说明》选考内容强调:表达应用 E 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3、高考语文第六大题,选做题,设两个小题,二选一。一是个性化解读文化经典,二是写新闻短评,均为主观题,答案100字左右。9分。 二、湖南高考真题 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高考真题参考答案: 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三、权威媒体短评欣赏 1、理解退赛,加油刘翔 今天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因伤退出了奥运会110米栏比赛。现场和电视机前

的亿万观众在感到突然的同时,也表示了深深地理解。 奥林匹克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顾拜旦提出的“适度”,已经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应有之义。更快、更高、更强,是建立在保护和增进人类身心健康.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的基础之上。2006年当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这个项目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记录时,他给世人带来惊喜。雅典奥运会至今的四年间,他一直在忍受伤病,不懈努力,积极备战北京奥运会。今天,不是万不得已,他不会退出比赛。刘翔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再来。 我们衷心地祝愿刘翔早日康复,继续在田径赛场上飞翔。 2、京报:美国不敢在南海动武 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电/继越南之后,美国又和菲律宾在南海搞起了军演。和以往一样,双方此地无银地宣称演习不针对中国。环球时报文章称,那些小国对中国张牙舞爪自不量力,而美国也没胆量在南海主动发起与中国的军事冲突。 首先,不战不和是美国南海战略总目标。就整个亚洲而言,美国最希望的局面是:各争议国既不和又不战,纠结成一团,互相都求助美国帮忙,而美国坐收渔利。美国最担心这种危险的平衡被一方打破,那样,美国就要被迫选边站。而不管美国站在哪一边,它都要付出代价。所以,美国在南海就像趟雷区一样,小心地试探着中国的战略底线。只要中国不拔枪亮剑,它就推着菲律宾等小国一点点往前走。一旦中国反应激烈,美国将立即收手。美国决不许那些小国对中国的挑衅,到引发中国武力反击的程度,它自己当然更不愿被卷进去。 其次,美国已没有发动“新”战争的力气。撇开美国“巧实力”的玩法不谈,以当前的情势论,美国就是想在南海对中国动武,它也没有这个“力气”:连续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