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构成简单。食物链较短。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29、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30、将各种土地功能类型落实到具体空间上,并侧重于各种功能型土地的空间相互关系分析的工作叫(土地分室研究)。

31、必须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使之达到(高效)和(和谐)的目标。

32、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

33、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

34、根据水的咸淡状况把湿地分为咸水湿地和淡水湿地两大类。

35、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生态合理性、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

36、(美国和德国)是最早颁布土地复垦法的国家。第二阶段以(<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为标志,研究队伍的专业化。

37、石油农业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并使农产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品质下降)。

38、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原理:(生态学原理、社会经济学原理)。

39、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日本、欧洲。

40、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10个一级类和24个二级类。

41、按物质流流动介质的属性可把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物质流分为(自然物质流、经济物质流、废弃物物质流)。

42、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鲜明人工化特色、大开放、非自律的生态系统。

43、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名词解释

1、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2、生态系统:指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3、生态平衡: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种和非生物条件)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

4、土地生态学:是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化规律与优化利用的科学。

5、土地生态系统:在特定地域内,土地上的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有生命体(动植物、人类、微生物等生物要素)之间,形成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6、生产功能: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利用环境所提供的生态资源与非生态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的能力。

7、基因信息:是生物的第一性基本信息,是生命物种得以延续的保证。基因信息是一组结构复制体系,它记录了生物种类的最基础性状,在一定的生物化学条件下,可以重新显现基因信息发出者的全部生理性状。

8、土地生态规划:从其本质内涵来讲,它是符合生态学原理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化为目标,在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而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布局所作出的部署和谋划。9、因子组合法:对于某特定的土地利用来说,相互联系的各个因子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对这种特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

10、土地生态设计:是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及具体方案进行的设计和优化。

11、生态修复:指根据土地利用计划,将受干扰和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具有生产力的状态,确保该土地保持稳定的生产状态,不再造成环境恶化,并与周围环境的景观(艺术欣赏性)保持一致。

12、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

13、湿地生态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于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14、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指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

15、农林牧复合生态(经营)系统: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棕榈、竹类等)与栽培作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或)动物,在时空上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16、复合养鱼生态系统:是一个将水产和畜牧业、农业、加工业等产业联系在一起的半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17、城市生态调控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应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原理与控制论方法,综合系统科学、管理决策科学而设计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可为城市管理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方法与知识支持,以帮助决策者在规划管理城市系统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复杂因素,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8、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市郊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是生物圈的特殊居民?

(1) 人类既然具有控制生物圈的能力和意识。

(2) 人类之前的生物物种,没有哪一种能够获得推翻生物圈具有的自我协调、平衡的力量。

(3)人类是生物圈的主宰者。

2、什么是种间竞争关系?及从理论上讲,竞争的结果会怎样?

种间竞争关系:就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对象的争夺。

竞争排斥原理告诉我们,竞争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

(1)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

(2)是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吃不同的食物,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

隔,通称为生态隔离;也可能是两个种之间形成平衡而共存。

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及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指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储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各类生态系统都是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组成。

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

4、简述土地生态学的任务与目的?

任务: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提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是土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5、简述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土地生态类型(2)土地生态评价(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4)土地生态整治(5)土地生态管理

6、如何对土地实施生态管理?

(1)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7、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

土地生态学研究内容的五项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土地生态类型是土地生态评价的基础工作;土地生态评价是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基础依据;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是土地生态类型和土地生态评价的目的和归宿;土地生态整治是为了更有效地按生态学原理去合理利用土地; 土地生态管理是实施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方案的根本保证。五者以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为核心,彼此不可分割,因而它们是“五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土地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体系。

8、简述土地生态学与资源生态学的关系?(为什么说从大资源角度讲,土地

生态学是资源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资源生态学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介于资源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研究资源和资源生态系统在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生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2)从资源角度看,土地本身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人类最主要的自然资源。

(3)研究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有关生态问题,既是土地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也应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因此,从大资源观的角度讲,土地生态学可以被认为是资源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9、简述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土地生态系统是一多层结构的母系统。

该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即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它占有三维空间。(2)土地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系统。

内部及外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表现出动态演替过程,这一过程分为天然演替过程和人为控制演替过程。

(3)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系统。

(4)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

a)土地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体系,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摄取基本能量的源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b)土地虽是自然产物,但它具有生产力。人类为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集中反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c)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支配、干预自然的能力也与日俱增。人类则通过对气候、土壤、地表形态的影响,大规模改变自然环境,控制生物体及其数量,以及获得尽可能高的生产量。在土地生态系统中,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

的烙印,成了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

10、简述沼泽生态系统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功能:由于沼泽参与水文循环和化学循环以及接受自然和人为的废水排泄的特殊功能,被誉称为“景观之肾”。

作用:它们能净化污水,预防洪涝,保护湖堤岸及海岸线,补充地下水的不足。尤其是往往成为多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居住地。沼泽依靠水流和特有的缺氧生化过程,一方面收集并贮存无机营养,输出有机物质; 另一方面供养了许多物种,提高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高产的生态系统。

11、由于人类这种特殊物种的参与,土地生态系统中具体有哪几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

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活动,使土地生态系统有着三种不同的食物链类型:(1)自然食物链(2)相对食物链(3)完全人工食物链

12、简述举例并说明土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方式?

土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空间排列组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为镶嵌结构,一为圈层结构。

镶嵌式结构有大镶嵌与小镶嵌之分。大镶嵌是指各圈层内部要素按地域分异所形成的团块状分区的空间组合形态。以我国为例,最大的镶嵌体莫过于分异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如黄土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广泛分布的黄土就是一种颇有影响的地方性镶嵌体; 小镶嵌是指因地貌部位差异、小气候条件不同、岩性和土质的差别,或因土地利用分异所形成的微观空间组合形态。如陕北黄土高原就具有树枝状沟谷镶嵌和相间排列组合形式、塬梁组合形式、斑镶嵌组合和阴阳坡组合形式等4种。在人类集聚相对集中的市域,有以单一要素为主的居住区等; 还有更小的镶嵌组合。如在农田分布区。圈层式组合结构,在人工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圈层式结构以市区为核心,市区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为内圈,郊区环境为中间圈,区域环境为外圈。

13、简述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1)自然生态平衡失调(2)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3)淡水短缺、水质污染(4)土地资源退化(5)城镇生态问题严重

14、简述土地公平性目标的基本内容?

公平性包括旨在改善人际间生产关系的社会公平性、世代间生存环境的时间公平性、区域资源分享的空间公平性、部门间协调共生的组织和谐性及生态过程的平稳性等多个方面。其中世代公平性包括人类活动的过去对现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累积的影响,以及现在的开发行为对未来子孙后代的潜在影响。

15、简述土地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2)动态平衡原则(3)持续性原则(4)因地制宜和经济利用的原则(5)系统综合原则

16、简述土地生态系统规划的程序?

基本程序包括下列几个步骤:

(1)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确定所提出的问题。(2)行土地生态调查。(3)进行土地生态评价――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包括2个相互联系的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4)土地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与选择。(5)方案实施计划。(6)规划的执行。(7)规划实施的评价及反馈。

17、简述土地生态规划与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别是什么?

土地生态规划与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最明显的区别表现在:

(1)土地生态规划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各个方面的因素,而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从单纯的技术经济观点出发进行土地规划,缺乏考虑过期的生态、社会后果,忽视环境。

(2)土地生态规划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包括规划的制定、规划的实施以及实施的评价,并根据实施的评价重新修订规划,而传统规划只有规划本身,缺乏达到规划目标的步骤和行动的规定。

(3)土地生态规划更强调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人与环境的合作共生,强调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18、简述土地生态设计的程序?

(1)设计区域土地系统特性综合诊断

(2)确定设计目标。这两方面的需求构成土地生态设计的总目标,即建立一个具有较高组织水平的复杂调合型土地系统,使低组织水平土地系统的利用方式不仅与其结构和功能协调统一,而且在整体土地系统中占据最合适的生态位。

(3)寻找现状、潜力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4)设计方案的构造与选择。这一步是整个土地生态设计的核心。其中任务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计算机工具及专家的经验知识,构造消除现状、潜力和目标之间差距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方案。

(5)方案的试点评价与调整。

19、简述土地生态设计的方法?

(1)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方法。

(2)仿效自然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界的结构、功能、动态、物能流动和信息控制等各种优异特性,并把它们应用到土地生态设计中,改造已有的土地生态系统,创造和建设新的土地生态系统的方法。

(3)系统仿真方法。

是通过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对系统动态模型行为的观测,分析真实世界系统的变化和寻求控制系统行为的方法。

20、简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目标?

包括:(1)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2)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3)增加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4)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5)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6)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21、简述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目前研究热点?

(1)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总体定量化研究(2)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及优化调控的研究(3)农业生态县建设的研究(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研究(5)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等。

22、简述复合养鱼生态系统可分为几种类型?

复合养鱼生态系统是一个将水产和畜牧业、农业、加工业等产业联系在一起的半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以实现多层多级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一系统具有高产、低耗、优质和高效益的特点,可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分为4大类:(1)鱼塘净化、利用污水系统。(2)物质循环再生系统。(3)多层多级地利用各种资源的系统。(4)多功能的农业-水产-工业相结合的多种经营生产系统。

23、简述城市与乡村区别表现哪方面?

城市具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1)城市是以从事农业的人中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市聚居有较多人口,人口密度大,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市建筑密度大,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市具有生命线系统。(5)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6)此外在人口素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4、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环境问题的总体特征?

(1)城市的环境质量与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2)城市环境中污染源密集,污染物繁杂,大多数属于复合性的多源污染。(3)城市环境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人类行为得到改善。

第三部分论述题

1、论述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既是动态的功能系统又是开放的自持系统?

生态系统是有生命存在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总是处于不断发展、进化和演变之中。因此说,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代谢机能是通过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不同营养水平的生物类群完成的,它们是生态系统“自维持”。

2、论述土地生态学在当代生态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土地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资源生态学等许多生态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它应该在当代生态学科学体系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2)从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来看,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学科分别有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沼泽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这些学科都是当代生态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学科,都与土地生态学有着密切关系。土地生态学就是这些专门研究不同土地生态系统的学科群的综合和发展。土地生态学更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应在当代生态学科学体导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3、论述土地生态有哪些基本原理?

(1)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也译成“生态龛”或“小生境”。就土地生态系统而言,它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之为其生态位。

(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大量事实证明,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复杂性呈正相关的。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3)食物链(网)原理

(4)最小因子原理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指出,在多种影响作物生长的因素中,作物的产量常常不是由需要量大的养分所限制,而是被某些只需要微量的物质所限制,这就是“李比希最低量率”。

(5)耗散结构原理

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系统处于某种非平衡态时,它能够产生维持有序性的自组织,不断和系统外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6)环境承载力原理

土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4、论述土地生态系统与一般生态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土地生态系统具备了一般生态系统所共有的基本条件,在系统的自然属性上,两者是相同的。从生态系统自然属性看,土地生态系统和一般生态系统都是“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两者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区别:(1)另一方面,土地生态系统确实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具有不同于一般生态系统的突出特点,各自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着重研究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生态系统则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整体,研究的是地球陆地表面的各自然地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及植物、大气、陆地水、岩石、动物和人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

(1)由于两者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个则研究地球陆地表面各自然地球要素之间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综合作用。亦称人工生态系统,这就更

使得土地生态系统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的双重性。

5、什么说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

(1)土地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体系,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摄取基本能量的源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2)土地虽是自然产物,但它具有生产力。人类为了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力,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集中反映在农业生态系统中。

(3)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支配、干预自然的能力也与日俱增。人类则通过对气候、土壤、地表形态的影响,大规模改变自然环境,控制生物体及其数量,以及获得尽可能高的生产量。在土地生态系统中,深深地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成了人类活动最频繁的系统。

6、能量流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能量流动在土地生态系统中是怎样分布的?土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三个基本特点:

(1)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流动的主要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生态系统,既不能循环,更不可逆转。

(3)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顺序逐级减少的。

能量在土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

(1)地球岩石及土体有吸热作用,通过地表面将大量的热吸入岩石深层而不可能全部释放,因此地下热能量极大,有的被生物作用固化为某种形式的能,有的则以热形式广布于岩石中。

(2)另一方面,大量来不及分解的有机质存有多种形式的能,在亿万年地球演化中被埋入地表深层,成为可燃化石。

(3)在水体中、生物体内、大气中都有大量的能量存在。

7、论述基因信息与特征信息的异、同?

基因信息是生物的第一性基本信息,是生命物种得以延续的保证。基因信息是一组结构复制体系,它记录了生物种类的最基础性状,在一定的生物化学条件下,可以重新显现基因信息发出者的全部生理性状。

特征信息是生物体意向的一种外在表示,它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出来。特征信息可以在同一物种内交流,也要在不同物种间交流。特征信息可表现为视觉信息、嗅觉信息、触觉信息、声音信息、行为信息等。

同:(1)两种信息都只有在生物种内发出、获取,非生物种中是无法实现的。(2)两种信息都表达了能量获取与物质占有的状况。对基因信息来说,它表达了如何延续自身物种,自组织自适应的获取能量方法和占有物质利用方式。对特征信息来说,它向其他个体交换了目前能量获取情况与物质占有丰度,并表达了由此引发的自身感觉,或者请对方参与,或者请对方帮助。

异:(1)基因信息是一种微观结构信息,为常规方法所难发现,即使发现也难以破译或理解,它是靠基因信息的自身物质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复现、扩展基因信息产生者的各种物质的。

(2)基因信息反映了信息发出者的全部本质特征,是发出者的生物生理特征的全面反映与印证,所含信息量极其巨大而精细。特征信息表达了某一至几种特殊的信息,种类虽不多,但强度大。

(3)基因信息力求准确,只有单向性,具有变异的不可修复性。特征信息注重引起对方的响应,不求高度准确,只求强度,边界模糊,即时修订与反复传递,且有很强的时效性。

8、论述土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1)提出土地利用的目标。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土地生态评价,预测可能出现

的种类土地利用问题,提出规划的目标,并拟定土地利用的方针。

(2)确定各业用地规模及布局。

A、确定区域内农业各业用地规模和布局。

B、确定区域内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1)确定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2)编制分区土地生态规划。

依据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规律以及土地生态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划分不同用地区域,按生态学原理的要求,对各区域进行土地生态规划,为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协调各项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3)编制土地生态规划图。

(4)提出实施规划方案的政策、措施。

9、论述土地生态设计与土地生态规划的区别与联系?

土地生态设计是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及具体方案进行的设计和优化。它与土地生态规划既相区别又相互联系。

(1)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当然也可以有专项土地生态规划),体现了“区域”感; 而土地生态设计则具有“详细规划”的性质,是在总体土地生态规划(或专项规划)的控制下,具体地进行各种土地生态系统的内部组织,它是总体规划的继续和延伸,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增加了可操作性,是由规划向实施过渡的主要环节。

(2)土地生态设计属于微观规划,范围小,措施具体,体现了较强的“地段”感。

联系:两者之间又有交叉渗透:从层次上看,土地生态规划(总体规划)为宏观控制,向土地生态设计(详细规划)逐渐过渡到微观操作; 从时段上看,由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一般是长期到中(短)期的关系。所以,土地生态规划与土地生态设计相辅相承,共同成为土地生态学应用研究的核心。

10、分析论述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

(1)人地共生思想。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提出,由于对长时间、大范围的环境干涉策略的无能,促使人们通过‘共生’来控制人类――环境系统。”

(2)生物圈的等级组织理论。整个生物圈是一个多重等级层次系统的有序整体,每一高级层次系统都是由低级层次系统组成。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由于生物圈是多重等级系统,对每一个等级的局部干扰,可以影响整体; 而对局部控制又可以调节整体。

(3)异质共生理论。是指景观特性在空间上的不均一性。

(4)一个开放系统,它的有序性来自非平衡态; 一个开放系统,在外力干扰下会使系统内部产生相当的变化。

(5)系统论原理

( 6 )设计科学的满意原则。H.A.西蒙在研究人类理性时,证明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理性学说是满意原则的理论基础。

11、论述土地生态系统调控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适宜的人口数量。A、数学模型创建b、由已知的生物分布量求合理的人口数量。C、已知人口总量进行人口与生物种群数量比例研究。

(2)生态工艺的设计与改造。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土地利用工程的工艺流程,疏浚物资、能量流通渠道,开拓未被有效占用的生态位,可以提高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

(3)生态关系的规划与协调。

(4)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12、论述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1)湿地具有蓄水功能,即具有调洪、滞洪和防洪的能力。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防止洪水泛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2)湿地具有维持食物链和提供保护场所的功能,因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生物以湿地为惟一生存环境。(3)湿地在调节气候、减轻土地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4)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如漓江、长江三峡等。(5)湿地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可为人类提供植物产品。且湿地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6)湿地提供了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还可补给地下水。湿地是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来源。溪流、江河、湖泊中的水都可直接利用。(7)湿地具有科研和教育的社会功能。

13、论述复合养鱼生态学的基本特征?

答:(1)有机体的相互适应和对其环境适应原则是设计和实践,耐性限制定律、最小因子定律、物种共生原理等。(2)个体和种群的增长是由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来调控的,这是进行适宜的鱼密度交替变更的基础。(3)多层次养殖时必须注重种内和种间的互相作用,即竞争、一般共生和互利共生等。(4)多

级营养结构中的物质的转化、分解和再生在生态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5)在自体平衡的生态系统中,有机体间不仅确定了多种共生关系,而且养成了各自特有的生活习性,表现在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摄取各个层次的物质和能量。

14、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比例偏高,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地比例偏低,依然是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上海中心商务区(CBD)。(3)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失控。主要表现在房地产开发中,设施开发过热,而城市居民迫切需要的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不足,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设施的建设更显不足,造成土地利用结构新的不平衡。(4)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失控。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失控,主要表现在开发区的建立和建设上。(5)一些城市之间结构趋同,重复建设,造成土地资源和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6)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不合理。表现为高容积率、高密度地进行开发,不仅城市整体效益不高,而且造成基础设施不堪重复和严重环境问题。

15、论述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1)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坚决摒弃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性经济增长模式,走高效益、低消耗、你污染,以提高经济质量为目标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城市空间布局要适当,城市经济要素合理组合。城市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规模,主要在于质量与功能。(3)产业生态化。实现产业生态化就是建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的“大绿色产业”。(4)建立城市清洁交通体系。(5)搞好城区立体绿化。(6)城市人口数量增长要与质量提高相同步,与城市资源(土地、水源、能源)消耗相适应。(7)改进和改善城市发展考核办法和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