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1).

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1).

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1).
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1).

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1)

价值观念的更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重问题。价值观念作为主体

对客体的偏好与需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哲学范畴,其更新的过

程既是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也是主体性和客体性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

在勇于实践的同时,努力提高人的主体性,克服客体性即社会制约性,加大条

件系统的供给力度,既是当前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任务,也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

更新步伐的基本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

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更新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

问题。所谓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社会活力问题、投资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的

核心是价值观念问题。因此,在实践确证社会转型与价值观念更新的客观必然

性、合目的性和历史进步性的前提下,深刻揭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和客体

性及其关系,对于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步伐,降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成

本,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现代化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是人类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主体性因素。它具体表

现为价值观念的主体性、价值实践的主体性和价值认识的主体性。价值观念的

主体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价值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主体性问题。无论是价值

关系的产生和变化,还是实践过程中的价值认识、价值评价、价值判断、价值

选择、价值取向,无不是价值主体按照自身需的内在的价值尺度、价值标准整

合各种价值关系的产物。

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根源于价值的主体性。价值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意

义,不仅具有客体性而且具有主体性。就其主体性而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它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人为人的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二是它的主观性。价值的主观性,首先是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价值主

体总是按照自己特定的价值需、价值心理、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来选择和创造

价值的;其次是指主体具有价值认识的能力。主体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主观

需,而且能够认识客体满足自己需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遵循趋利避害的最优

化原则;再次是它的保守性和随即性。一种价值观念一旦趋于稳定或被模式化

便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由于需的随即性、可变性,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三是它的主导性。

在现实的价值关系中,价值主体总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是毫无疑问

的。价值的主导性表现为价值主体在价值关系及其建构中的自主性、对客体功

能的选择性、改造性、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性和对客体价值的消费性。四是它的

能动性。包括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性即表现为主体对自身需的自我

认识和自我行为的自我省悟。把需自觉地转化为一种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是主

体能动性的重表现。主动性即表现为主体积极地变革客体使之满足自己的需。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人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以更好地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的需,从而造就出一个新的价值世界。

价值实践的主体性是价值观念更新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价值实践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既是价值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类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的重表征。因为,价值实践不仅包括价值评价、价值判断,而且包括价值选择和价值检验。可以说,价值实践的过程既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主导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也是价值关系的形成过程和新的价值观念的生产过程。价值检验和价值选择作为价值实践活动的中心环节,是使价值实践具有能动性的深层本质。因为,价值选择作为人的自由的重形式是主体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决定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方向。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论文关键词:价值观念主体性客体性论文摘价值观念的更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重问题。价值观念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偏好与需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哲学范畴,其更新的过程既 ...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价值选择基于客体及其属性的多样性、价值的差异性、主体需的随机性和多层次性,是价值主体根据自身需和一定的标准对客体价值的主动地、自觉地比较选优的过程。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之所以以这样的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分配方式,选择这样的制度、体制、机制,选择这样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手段、方法和途径而不是别的,一方面与价值认识水平有关,一方面与价值实践有关。价值检验作为衡量价值活动效率的价值形式是人类行为的导向机制。价值检验的过程,既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更新的过程。价值检验的科学性、真实有效性取决于价值目标的合理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而价值目标的确立则取决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价值实践的科学有效性是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价值认识的主体性是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的又一重表征。价值认识以价值实践为动力,是价值主体能动性地反映现实的价值关系的主体形式。价值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既决定于实践,又决定于现实的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但同时又与价值主体的知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密切相关。其作为价值观念更新的内在机制是价值观念更新具有主体性的内在根据,而且其作为价值实践的观念反映,又能动地反作用于价值实践,对人类价值活动起促进和阻碍作用。

可以说,正确的价值认识既是价值实践有效性的根本特征,也是价值观念更新的内在求。而正确的价值认识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因为,实践包括生产实践和价值实践,认识包括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价值实践是不同于生产实践的社会实践形式,它是以主体需求、利益的实现和追求为动力,以生产实践为基础和手段的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价值认识是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的意义及其大小的主观判断,价值认识的过程是价值主体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对现实价值关系、价值手段、价值标准、价值目标进行价值评价、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因而也是通过实践对原有价值认识、价值观念进行检验的过程。价值认识以事实认识为基础,事实认识愈全面、愈深刻,愈能为价值认识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和广阔的可能空间,愈能保证价值认识的客观合理性。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新的需的产生,必然形成新的价值关系和新的价值观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既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们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规律。

总之,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问题,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主体性及其实践不仅直接决定着人们价值观念更新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而且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富裕程度,其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尺度,既是衡量社会主体现代性的重指标,也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转型的重条件。对于落后地区而言,努力提高人的主体性,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是加速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价值观念更新突出强调主体性,但同时又受到客体性的制约。价值观念更新的社会制约性根源于价值观念的客体性。具体表现为:

其一是价值的客体性,包括价值客体的客观性、功用性、受动性和历史性。价值客体的客观性是指现实的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是作为主体的对象而客观存在的性质。功用性是指价值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的属性。否则它就不是价值客体。受动性是指价值客体在价值关系中总是处于受动的地位。历史性是指价值客体作为历史的存在物的属性。客体及其功能、属性的多样性决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

其二是价值关系的客体性。价值观念作为价值关系的反映,受价值关系的制约。价值关系的性质决定价值观念的性质。价值关系的变动性作为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条件决定价值观念的变革性。价值关系的变动的方向性决定价值观念更新的趋向性。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论文关键词:价值观念主体性客体性论文摘价值观念的更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重问题。价值观念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偏好与需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哲学范畴,其更新的过程既 ...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

其三是价值认识的客体性。包括价值认识的历史继承性和价值观念的传统性。价值观念作为价值认识的成果,总是以前人的认识为基础的。价值认识不仅受客观的价值关系的制约,而且受认识水平、手段和工具系统的制约。价值认识以事实认识为基础,事实认识愈深刻、愈正确就愈能为价值认识和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的产生提供充分必的条件。

其四是价值实践的客体性。价值实践是价值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价值实践以现实的价值关系为基础,其作为基本的实践活动,必然受到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制约。

其五是价值观念的社会历史性。一定的价值观念总是一定的价值关系的反

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价值关系,因而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那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新的价值关系的产生必然形成新的价值观念。而一定的价值观念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必然具有其时代特征,从而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其六是价值观念更新的条件性。它是由价值观念形成的条件性和价值关系的变动性决定的。价值观念作为客观的价值关系的反映,既取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即人口数量和可获得性资源之间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新的价值关系的确立,即客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包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等价值关系的变革,以及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作为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条件,既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客体性,又表现为价值观念更新过程中的社会制约性。可以说,增强主体性,克服制约性,既是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任务,也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步伐的基本途径。

价值观念作为标志主体对客体的偏好与需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主观反映是哲学范畴。它首先是评价性的观念。其次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观念形态,是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习惯和定势。再次它也是具有主体差异的观念。价值观念更新既是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对旧的落后的价值观念的辩证否定;又是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模式对旧的落后的价值观念模式的扬弃。价值观念及其模式的先进与落后,特别是诸多新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合目的性和历史进步性,只能而且必须以社会变革转型的客观必然性、合目的性和历史进步性来说明。也就是说,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和旧的价值观念的破除,既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主观任意的。即使在同一社会,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起点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不同,对社会变革转型的反应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转型差距。因而,只有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同时,加大“条件系统”的供给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

同时,辩证地看待落后地区的落后,无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加大条件系统供给力度的同时,必须大力提高人的现代素质和应变能力,从而为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提供切实有效的内在根据,使人们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更合乎社会发展变革的客观求。同时还应当看到,价值观念更新对于社会转型的能动的反作用。一般来说,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价值观念的更新转型,必然存在着新旧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而旧的价值观念作为旧的落后的价值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主观反映,是维护旧的价值关系和经济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旧的价值观念不破除,新的价值关系和经济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就难以建立起来。可以说,价值观念的更新正是主体性和客体性在实践基础上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参考文献:

王磊,余卫国.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7

《营生网》--关注您的营生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一 1.道德的主体性 道德与法律、伦理不同。道德是伦理的个人化,伦理是道德的社会化。美国著名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好的生活,但不是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存在”[3]。相反,道德是为人而存在的。道德是人的道德,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是道德,即便有了主体,但如果主体不敬仰和服膺道德,也同样没有道德。 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为人的需要而产生。道德对个人来说,它就是人自身的创造物。人类发生史的考察表明,道德最初并不是一部分人发明出来控制另一部分人的工具。道德产生于人们共同的特殊的人类需要

并满足这种特殊的需要——即调节和确定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需要以及个人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道德包含着人的追求活动,而且道德规范本身也是反映和体现人的发展需要和意向的东西。人创造了道德并不仅仅是为了约束自己,而是为了确证、肯定和发展自己。道德有约束性,但道德对于人不仅仅是约束,而更重要的是激励。道德不是社会对付个人的工具,而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造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压制人的,相反,它保证个人获得肯定和发展自身的条件。所以,道德在本质上是一个高度自主的人的领域。 2.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 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展开和具体化,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这包括: 为“我”性。道德活动不同于物质生产中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活动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道德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协调关系,源于主体间的交往。利益是人们

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时代担当

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时代担当 作者:肖苏梅 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4期 【提要】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属于民族的梦想,需要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需要每个人尤其是当代青年的共同努力。而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担当,青年一代更需要正确的指引和教导。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青年时代担当 一、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关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表达了对当代青年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的實现与当代青年梦想的实现是相得益彰的,中国梦的提出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伟大理论,也为青年人指明了需要奋斗的方向,提供了精神支柱,提示了具体的方法和理论指导。 每个人和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应运而生的。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种文明沉淀出的世界观,不只是古人对后代子孙的谆谆教诲,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希冀。在文明与时代精神不断融合并进的当代社会,作为前进道路上的主力军,青年人所肩负的使命也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而这个变化的时代更是属于青年人的。青年一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过程中年轻的希望。 鸦片战争以来,青年们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受到了外界的阻碍,民族梦想能否实现与社会的历史进程能否顺利前进休戚相关。在战争年代,青年们怀着伟大的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以及人民解放冲坚毁锐、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一代为了实现民族的梦想,勇敢地向困难进军,在新中国辽阔的土地上艰苦奋斗,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青年们呼吁社会各界和衷共济,奋发图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祖国愈发昌盛。 现在,我们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间的距离正在不断地缩小,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一蹴即至的,正因为如此,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更应当加倍努力和奋斗。

《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德育原理》复习题 一、解释概念5/3 选择9/2 1.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 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 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 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 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3.德育理念 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 11.人本化德育理念: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 14.德育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德育主体需要满足的一种属性。 15.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中国梦,我的梦 (最新最好的论文)

中国梦,我的梦 四十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是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 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这种东西有虚有实,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梦想。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举世瞩目,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句梦想宣言出自习近平总书记之口,他平实的话语深深的触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因人而异,但我们的梦想都是建立在中国这块热土之上,我们可以统称为“我的中国梦”。梦和“国”连起来就不会再空洞,和一个个的“我”连起来就不再抽象。“国”,要为每个社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正义的土壤,为他们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合理上升,提供最大保障。而“我”,要在改变自身命运的过程中,相互守望、共同担当,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更多自信、温暖和希望。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在父母双亲投注无限希望目光注视下。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的梦很简单,我的梦同样是我家人的梦。我的梦很简单,就是努力学习,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坚信通过自己努力,这将不仅仅是一个梦,这个梦会我的手中慢慢成为现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孤感”是的,丰满是给有准备的人,孤感 是留给没有进取的人。当你在课堂呼呼大睡,作业东拼西凑,上课迟到早退,你拿什么区丰满你的理想。梦想不是说说而已,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但这个大大梦想要从现在小小的努力开始,自习早到10 分钟,每天多记几个单词,课堂上多坚持专注几分钟。同样,梦想贵在坚持。当梦想绽放的那一刻,你想不努力都不行。 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梦,这也同样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梦,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初中生的梦。千千万万个中学生的梦将汇集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这是属于我们的中国梦。当千千万万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千千万万的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理由不实现! 有时候梦想存在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能否实现,而在于追逐的过程。有梦想的人生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潜能,会让我们摆脱平庸和低俗,克服人性的弱点,走向优秀和杰出。梦想是一面旗帜,他一直飘扬在你心灵深处,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中国梦”也许还有太多需要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但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都应该有平等放飞的权利。

《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复习题 一、解释概念5/3选择9/2 1.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 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 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 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 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 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 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 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 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 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 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 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 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3.德育理念 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 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 11.人本化德育理念:道德是人为的,道德是为人的,道德是由人的。 14.德育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德育主体需要满足的一种属性。 15.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第四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第一节 概述 土是由固体相的颗粒、孔隙中的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而土中的孔隙具有连续的性质,当土作为水土建筑物的地基或直接把它用作水土建筑物的材料时,水就会在水头差作用下从水位较高的一侧透过土体的孔隙流向水位较低的一侧。 渗透:在水头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 渗透性: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土的渗透性。 水在土体中渗透,一方面会造成水量损失,影响工程效益;另一方面将引起土体内部应力状态的变化,从而改变水土建筑物或地基的稳定条件,甚者还会酿成破坏事故。 此外,土的渗透性的强弱,对土体的固结、强度以及工程施工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主要讨论水在土体中的渗透性及渗透规律,以及渗透力渗透变形等问题。 第二节 土的渗透性 一、土的渗透规律——达西定律 (一)渗流中的总水头与水力坡降 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原理:(方程式) dw v dw v w w ??=2 211 2211v w v w = 1 221w w v v = 表明:通过稳定总流任意过水断面的流量是相等的;或者说是稳定总流的过水断面的 平均流速与过水断面的面积成反比。 前提:流体是连续介质 流体是不可压缩的; 流体是稳定流,且流体不能通过流面流进或流出该元流。 理想重力的能量方程式(伯努利方程式1738年瑞士数学家应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来的。) c g v r p Z =++22 饱和土体空隙中的渗透水流,也遵从伯努利方程,并用水头的概念来研究水体流动中 的位能和动能。 水头:实际上就是单位重量水体所具有的能量。 按照伯努利方程,液流中一点的总水头h ,可以用位置水头Z ,压力水头U/r w 和流速水

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精编版

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终将完成民族复兴伟业,也终将成为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保障。 可是要实现中国梦绝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是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它,而这实现的群体当中,当代青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梁启超曾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是值得尊敬的,不仅仅他在青年时期就有志于为国家富强而努力,而且坚持到底,还把自己的子女们全部培养成才。他是我们的榜样,不过我更多的是在想我们当代青年应该为了这个国家该去些什么?我们是有我们的责任的,所以我们需要担负起我们的使命来。 习总书记也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为我们指明方向,因为这方向同样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人的梦想,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国家富强的梦,我们当代青年究竟该如何做,这是我们最应该知道的任务,因为有梦还要有路。道路决定命运。 如何实现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确切的、具有指导性的途径去操作。既然实干才能兴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那么就要有梦有路有坚持,只有将梦想变为现实才叫梦想,否则的话只是空想。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是成才之梦、报国之梦、创新之梦、世界之梦。我们青年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成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在二十一世纪,我们中华民族要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翘楚,责任与担当是我们青年应该考虑的。 成才之梦。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首先应该是成才之梦。无论我们是在校的大学生,抑或是在祖国各地奉献青春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成才,在校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求知精神。在把自己学习任务完成好的同时,多去社会上走走,了解我们的国家,我觉得我们在闲暇的时候,旅游的时候不仅仅是去玩的,而是怀着一颗心,去感受周边事物,要将所学致力于所需,因为学以致用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社会就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地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报国之梦。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更是报国之梦。我们所学到的一切理应将致力国家的富强。就像《明朝那些事儿》说到张居正看到那些路边饿死的冻死的百姓时,想想自己锦衣玉食,还有那些顿顿大鱼大肉的达官贵人们,就将我将尽我所能为天下百姓谋取福祉。他做到了,他成功地做到将明朝再次引导向繁荣富强。我们也是一样的,为了国家,要成才,待到成才为国家。 创新之梦。只有创新,才可以使我们更快地走在世界的前列,创新的氛围很广,我们无论是发明创造,还是抒写自己的独特见解,新思想,新发明都将促进民族的富强,团结互助,勇于拼搏,在这中华大地可以有每一个人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新的东西才会生机勃勃,震撼人心。 从历史的纵轴上看,中国梦就是青年渴望的强国梦。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坚持不懈地发挥我们青年的聪明才智,勇敢地面对社会上的种种问题,

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摘要:“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概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既是对中国历史的总结和集中表述,也是对全体人民当下生存实践、生活现实、发展状况和社会变革的生动写照。当代中国的“中国梦”呈现出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代价值。“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关键词:中国梦理论内涵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梦想是一种精神动力,它不仅能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甚至具有动员整个民族坚守一个目标而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当一种梦想将每个人的期盼与追求凝聚为一个民族的共同愿景时,这种梦想就有了深刻的理论内涵。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概念的提出,正是代表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深刻的理论内涵,又通过展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中国梦”概念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时隔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15天的时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充满感慨地做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 “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提出,深刻揭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而此后,习总书记“三个必须”的提出,更加详细的描绘出当代及未来“中国梦”的蓝图,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道路和方向。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所谓中国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

浅谈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浅谈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传奇,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梦,而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 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无一不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在古代,我们拥有着世界最多人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更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开启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世界,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化步伐。那时的我们很自信,因为我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可是在近代,中华民族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扰,中华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儿女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了一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正是因为这梦想,我们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这梦想,我们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21世纪的中国,无数中华儿女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为了这个梦想奉献终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

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无数中华儿女执着于这个梦170多年,然而,在这百余年间的中国人不敢有梦。 1949年10月,从此在这东方屹立着一个新中国。经过数十年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定让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终于使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生活的改变让我们拥有了做梦和实现梦想的勇气。 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新的历程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全面阐述了“中国梦”这一概念,他用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结合起来,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结合大学生实际谈谈你的中国梦

结合大学生实际谈谈你“中国梦”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认为我们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我们会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我们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其次,要做到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要做到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在学校要珍惜所有能珍惜的机会,一方面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

(完整版)徐州市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100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的统一。 (A) 职业道德技能 (B) 职业道德义务 (C) 职业道德信念 (D) 职业道德素养 [分值: 2. 集体主义原则集中体现了()核心的要求。 (A)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 马克思主义 (C) 科学发展观 (D) 社会主义道德 [分值: 3. ()是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职责业务的想象、向往和 希望。 (A) 职业文化 (B) 职业素养 (C) 职业理想

(D) 职业道德 [分值: 4. ()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 (A) 创造 (B) 创新 (C) 发明 (D) 建设 [分值: 5. 人生价值在于(),只有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任、作贡献,他人 和社会才会尊重和满足个人的各种正当需要。 (A) 贡献 (B) 付出 (C) 劳动 (D) 收获 [分值: 6.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把控制 人口、节约资源、()放到重要位置,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A) 保护环境 (B) 改革开放 (C) 发展创新 (D) 节省成本 [分值: 7. 积极参加()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A) 职业实践 (B) 职业教育 (C) 职业评级 (D) 职业素养 [分值: 8. ()的行为准则是区分善与恶、好与坏、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准则。 (A) 法律规范 (B) 政治规范 (C) 道德理论体系 (D) 道德规范

[分值: 9. 自律是道德的本质特点,()就是发挥自律的功能。 (A) 批评教育 (B) 辅导教育 (C) 远程教育 (D) 自我教育 [分值: 10. ()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道德规范 形式表现出来的。 (A) 道德关系 (B) 道德情感 (C) 道德理想 (D) 道德理论体系 [分值: 11. 所谓()教育,就是要教育从业人员勤于事业,勤勤恳恳地做好本 职工作。 (A) 勤业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

德育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育的本质是(B )。 A.培养人的活动 B.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C.培养人的法纪观念的活动 D.培养人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活动 2.德育的价值标准是:( )。 A.善B.美C.真D.丑 3.古代学校德育思想产生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德育专著是( )。 A.《大学》B.《论语》C.《墨子》D.《荀子》 5. A.《共产党宣言》B.《反杜林论》 C.《格达纲领批判》D.《费尔巴哈论》 【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A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 2.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法纪教育(×) 【参考答案】1.错误2.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维结构说”认为任何一种品德都是心理内容、心理形式和

( B )三者的有机统一体。 A.心理意识B.心理能力C.心理活动D.心理特征 2.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有几种基本类型,在下面答案中,()性质的矛盾不是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的表现。 A.认识B.能力C.思想D.情感 3.在儿童品德发展研究中主要运用对偶故事法的学者是( )。 A.哈桑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班杜拉 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律的,大致是从以( )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5.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适应性B.情境性C.协调性D.动荡性 参考答案】1.B 2.D 3.B 4.D 5.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品德就是道德品质。 2.品德结构就是指品德的基本构成要素。 3.影响品德发展的先天因素就是个体的遗传素质。(√) 4.人的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5.既然德育要遵循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那么德育工作者就必须完全按照儿童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施教。 6.既说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又说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这显然是互相矛盾的。 【参考答案】1.错误;2.正确;3.正确;4.正确;5.错误;6.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最新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随着国家和社会不断地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要如何变得更强,如何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等等,都是国人都必须思考的。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正处于风华正茂,独领风骚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为壮大中国,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 在节目《少年中国说》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未来的支柱,中国大学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在为实现“中国梦”努力的过程中,要认清现实,根据中国国情,中国走的是什么道路,要怎样发展,结合实际,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为国家做贡献。而中国道路,一头连接着国情,一头连接着理想。人们对道路的探索和选择,不会是随意而为,道路更不会凭空而来。它承载着过去,也标示着未来。中国道路反映了中国人现实的共同利益,也

凝聚着中国人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就改变了方向”。改变了方向,是因为树立了社会主义这个新方向。中国道路,就是沿着社会主义这个新方向不断前进的结果。从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飞跃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没有变。改革开放不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推倒重来,而是一个辩证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国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是一条通道,现实由此而来。弄清楚中国道路从哪里来,正确理解中国道路的“前世今生”和历史逻辑,不仅有益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规律,更让人明白,它始终是承载着中国梦前进的。因为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近代以来不懈奋斗的中国人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所以,为了寻梦,就得寻路。从根本上说来,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这三个含义,在十八大报告中表述得很清楚。中国道路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道路的现状是:已经“不可逆转地

浅谈中国梦的毛概论文1500字怎么写

浅谈中国梦的毛概论文1500字怎么写 《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庚子以降,中华遇五千年未有之巨变。列强频寇,国势日蹙,天朝上国,从此进入了百年的彷徨与迷茫。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抛颅洒血,只为摸出一条救国的道路。然而,中国却始终没走出衰亡的阴霾。千呼万唤之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走到了历史前台,并且最终领导四万万华夏 儿女走向民族独立。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一、中国梦的内涵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 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 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着眼于提升人 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 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 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 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 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

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 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 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 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从 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十 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 繁荣的文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 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 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反映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 大促进作用,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夸大或贬低乃至否认都是错误的。因此,要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 一种是“道德决定论”(或称“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孟子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把道德的作用看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荀子亦有相类似的看法,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所谓的“礼”是最高的道德原则。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修身、成事、治国之根本。欧洲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夸大道德的作用。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试图用道德的手段,特别是用“爱”的说教,一方面劝导富人于穷人仁慈,为人类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劝导穷人忍让,在物质利益上知足,空想“爱”能化干戈为玉帛、阶级对抗的社会能得以改造,社会主义理想蓝图就会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谈谈我的中国梦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谈谈我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我们每个青年大学生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我们发出的深情召唤。 俗话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高度倚重,对青年学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推动祖国未来事业、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大学生接续奋斗的源动力。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唯有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追求。但是,何为我的梦想?何为中国梦?我们又该怎样实现我们的梦? 一、中国梦 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 [论中国梦的大一思修论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 [论中国梦的大 一思修论文]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的成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梦的大一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国梦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一 《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摘要:一直以来我党坚持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的提出,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运用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党的提出的

“中国梦”理论也坚守一贯宗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其中,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现在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的成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XX年3月17日,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此为开端,国内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中国梦”的热潮。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仍然坚守着马克思主义道路,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全。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党的以来同志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 成果,而在同志所提出的理论中,中国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产物。中国梦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指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能够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兼顾精神世界的发展和充实,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大国;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历史上先进的思想、技术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昌盛的文化,使中华文明长期居于人类世界文明的顶峰。但是,伴随着鸦片战争、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中华民族的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的民族精神受到冲击,在此时提出民族复兴对于激发中华儿女的责任感、使命感非常有帮助,能够促使全国各民族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中国梦继承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学观念,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以人民的幸福为导向。人民幸福的梦想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内涵的

伦理学试题四简答题与答案

伦理学试题四简答题与答案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3.个人主义伦理思想方法的主要长处是什么? 4.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6.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义务论伦理思想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8.中西家庭伦理的产生在其起源上的差别是什么? 9.理性主义伦理思想方法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0.幸福论伦理思想方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1.简述社会重大灾害急救护理的道德规范。 12.简述临终护理的道德要求。 13.简论道德义务 14.简论爱情婚姻道德。 15.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6.简述人生观的含义及其内容。 17.作为一种道德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18.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9.什么是社会理想?在我国,社会理想包括哪两个层面的内容? 20.简述爱情的本质和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21.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2.简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 2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哪些? 24.大学生应如何应对挫折? 25.简述无产阶级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26.简述道德品质的涵义、构成及基本特征。 27.简答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28.简答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 29.简答理想信念对青年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 30.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伦理学试题四简答题答案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 4、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5、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2.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1、道德是人类对世界的特殊把握方式。

相关主题